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界已经习惯于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这是欧洲主导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大成果之一。

一系列基于民族认同、以民族为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建立起来;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急切渴望步入这一行列。

作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的单位和行为体,民族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中国只是在19世纪末由于实力的差距不得不加入由西方霸权主导的世界体系,因而才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此后的100多年来,中国一直将自己描述为民族国家而非文明国家,尽管其首要的身份和主要特征明显如此。

现在,中国的身份同时具有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双重属性。

从历史和建构的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作为积贫积弱的后果,它又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或者,正如白鲁恂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

”然而,未来这两种身份将如何演进、互动乃至冲突,至今仍无定论。

中国学者金观涛说:“(中国)存在的唯一模式就是从历史中重生;除了从历史传统中寻求启迪和力量之外,在中国文化中找不到任何一种可以令中国人接受的机制与现实抗争。

”中国学者黄平写道:“中国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几乎今天发生的每件事情都与历史密切相连,如果没有历史背景,我们就无法解释它。

不仅仅是学者,公务员、企业家和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历史感……而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他们都活在历史中,承载着历史,为历史代言。

”杜维明评论道:“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人谈论杜甫的诗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的《论语》时,他们言谈中透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人们将杜甫、司马迁、儒家学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表明传统思想将永远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文明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当然是我辈学人的学科背景决定的。
A.将城市作为阅读对象也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方式,研究者通过不断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从而丰富对城市的解读,也就丰富了城市本身。
B.关注“文学的城市”,是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加入新的元素,从关心文化的整体发展,到关心区域文化,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图有细致的研究与挖掘。
C.中国文化有重乡土轻都市的传统,当代的城市学研究者既要思考当下的城市经验元素,也要面对文学中的城市经验。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游山西村》的写作对象不是城市,而是田园,因此不是城市文学研究的对象,故排除BCD。
故选A。
【4题详解】

2021年福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福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福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融汇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孟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永嘉学派的叶适说:“是故天诚覆而地诚载,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

”王夫之说:“诚与道,异名而同实者也。

”在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诚已经具有了自然规律的意义,甚至被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

我们今天进行诚信文化建设,要善于面对和运用传统文化这个巨大的价值资源和历史现实。

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是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诚”是这个文化体系的一个核心价值,具有轴心性。

《礼记》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具体地说,从社会价值论角度看,我们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体价值主体性的涵育。

“正心诚意”,诚信、真诚、诚实是个体人格育成的必备品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诚的品质。

诚是一种目的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是现代人格建设的构成性因素。

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

诚的反面是虚假和欺骗,主体责任的缺失和泯灭。

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诚的本义是真,可以从真实、真诚和真理三个层面挖掘诚的价值意蕴。

一个高尚、伟大和充满理想的人格一定是以真实、真诚和追求真理为基础和底色的。

我们需要把“三真”熔铸到新时代新型人格的塑造中。

二是价值主体间的融通性。

与传统社会的封闭、稳定、确定、连续不同,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流动、变化、断裂和不确定的社会,我们正经历着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面临着深刻的挑战。

文化建设有助于主体间增进可交流性、可合作性、可识别性和可确证性。

没有现代性的诚信体系,人格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将不复存在,碎片、断裂、虚假的主体人格将使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价值运行无法展开。

2021年福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福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福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中三年语文科试卷命题学校:连江一中命题教师:高三集备组审核教师:考试日期:11月11日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

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为农副产品代言,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带货员”。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系统。

领导干部的直播间,对接起农户与市场。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更是一场政府服务的变革。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

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确实出现官员“直播带货”走样变形的情况。

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革的大方向。

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

(摘编自翟永冠、唐弢《要带货,更要带新思维》)材料二:前不久,南昌市民万女士向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了深圳一家贸易公司销售的虾,收到后发现部分虾已经变质,“虾头都是黑的”,她在直播间向商家询问原因时,竟被污蔑为“专业差评”。

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超1亿元,但其中多个产品此前涉虚假宣传曾被处罚过。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

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

例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表达。

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

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

这种追求,表达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进程,表达在实践中那么是进取精神在踊跃入世中高扬的进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开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表达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表达为对行为和标准的自省,对道德与学识的自觉。

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绩“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绩“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融合,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

主体与客体不是锋利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和〞的“存在〞和“存续〞。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

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为农副产品代言,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带货员”。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系统。

领导干部的直播间,对接起农户与市场。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更是一场政府服务的变革。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

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确实出现官员“直播带货”走样变形的情况。

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革的大方向。

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

(摘编自翟永冠、唐弢《要带货,更要带新思维》) 材料二:前不久,南昌市民万女士向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了深圳一家贸易公司销售的虾,收到后发现部分虾已经变质,“虾头都是黑的”,她在直播间向商家询问原因时,竟被污蔑为“专业差评”。

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超1亿元,但其中多个产品此前涉虚假宣传曾被处罚过。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和商品来源渠道不正等乱象颇为担心。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试卷说明: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2),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勒兵下令军中曰勒:约束B.矫杀晋鄙矫:假托C.微:卑贱D.赵王扫除自迎除:清除.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示“公子贤”的一组是(? ) (3分)①公子遂将晋鄙军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

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B.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

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

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2)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2)题。

(分)?(1)试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词上阙了哪些表达技巧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情景并茂?(分)(2)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

A.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心不在焉,时常发错牌,瑞珏在后面给他指点,两人态度亲密,梅看见这情形,心感酸痛。

2021年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2021届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可谓卷帙浩繁。

但德国汉学家顾彬却如此评价:如果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中国当代文学则只能算“二锅头”。

网上更是广泛流传着“中国文学已死”的哀叹。

上述论断虽不无戏谑,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者与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不满与忧虑。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此时代,伟大作家理应层出不穷。

也许是时代的变革过于急骤,致使作家们茫茫然被时代洪流所裹挟,既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文学理想。

当下的文学氛围显然是流行压倒了独创,文学成了商业奴隶、欲望附庸,大多文学作品沦为“速朽文学”。

自古以来,文学之独立品格在于反映“文化的真实”。

所谓文化的真实,就是在历史真实中提升出的有利于历史发展的合理因素。

对于文学来讲,纯粹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

比如当下的历史阶段中,既有清水,也有污泥,对清水的显扬与赞颂和对污泥的揭露与批判,就是文学的真实原则,即反映出历史的文化真实。

而辨别清水与污泥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是否有利于人类总体的存在与发展。

无论哪个时代的哪一种文学,都应该符合这一原则。

丧失了这一原则,就丧失了文学的品格。

在目前林林总总的所谓文学创作中,有的作品一望便知不能算进文学范畴,但还有一类作品,颇具迷惑性,赢得了众多粉丝的追捧。

这类作品具有高强的叙事技巧,其剧烈的起承转合成为一种“阅读诱惑力”,令读者欲罢不能。

其中一些作品甚至颇具“文学性”。

比如风靡一时的“宫斗小说”,更是如此。

这类作品也许有一定文学性,却不能反映出文化的真实。

这类作品不是文学,而应该归为“狭邪”文本。

这类文本与影视剧的流行,不仅极大地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向上的动力,也极大地腐蚀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隐性的阻碍、破坏作用。

2021届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刘卫平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

石碓是用来舂糯米糍粑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

眼下,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

碓坑的两侧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

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不到左侧。

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

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了脚步。

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

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

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

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的滋味。

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

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而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

”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

2021届福州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届福州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届福州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为促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工作,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6G 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

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会议。

科技部王曦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宣布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其中,推进工作组由相关政府部门组成,职责是推动6G技术研发工作实施;总体专家组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7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提出6G技术研究布局建议与技术论证,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

会上,总体专家组代表介绍了6G技术研发态势及未来发展思路与建议。

TD产业联盟、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代表分别介绍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未来6G畅想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建议。

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目前全球6G技术研究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关键指标和应用场景还未有统一的定义。

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高度重视、统筹布局、高效推进、开放创新。

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总体专家组系统开展6G技术研发方案的制订工作,开展6G技术预研工作,探索可能的技术方向。

(摘编自《我国6G研发正式启动》,“科技部网站”2019年11月6日)材料二2019年3月,全球首届6G峰会在芬兰举办。

主办方芬兰奥卢大学峰会邀请了70位来自各国的顶尖通信专家,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主要内容就是群策群力、拟定全球首份6G白皮书,明确6G发展的基本方向。

近日,这份名为“6G无线智能无处不在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战"的白皮书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皮书认为,与从1G到5G的前几次移动通信技术换代类似,6G的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5G将提升10到100倍。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第一学期八县(市、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试卷命题学校:罗源一中命题教师:高三语文集备组审核教师:高三语文集备组考试日期:11 月9 日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于文学研究来说,人类性是一种视角和意识。

不是简单地把阶级、民族、时代性解释为人类性,而是把它们置于“人类”的视野中看它的意义。

比如,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人在现代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过程的艺术表现,文学中的政治、阶级斗争内容。

这是“特殊”现象,但其中又包含人类“争取自由”的普遍意义,是文学人类性在中国的具体体现。

那些被解释为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的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其所表现的现代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宁死不屈的自由精神、为了民族利益牺牲个体的献身精神等等,与人类普遍的积极精神和人性追求是相通的,也具备人类性。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反映着中国人精神中的许多本质特点,这些特点与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具有相通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性与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并不矛盾,但有意蕴和研究视角的区别。

现代中国文学所反映的中国人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主动精神、进取精神、抗争精神、自由精神等,就蕴含着人类性要素。

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真实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战斗过程,它展示了人类的正义力量和反抗精神,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中国现代历史的波澜壮阔及其人性情感起伏变化本身,中国历史从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的前进过程及其曲折本身,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的情感的变化,就极具世界性,也具有人类性。

它是独特的又是人类的。

在人类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一种文学像中国20世纪文学在如此剧烈的历史变革中诞生演变,又曲折地反映了这种历史。

20世纪中国文学所提供的“研究资源”异常丰富,是奉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但它们还未被世界所充分认识到,人类需要时间认识和消化它。

2020-202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1.默写。

(1) 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______ ,______ 。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3) 《荀子•劝学》篇中作者由“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现象而想到的能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是“______ ,______ ”。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呕哑.(yā)守拙.(zhuó)吐哺.(bǔ)羽扇纶.巾(guān)B. 三匝.(zhā)天台.(tāi)红绡.(xiāo)封狼居胥.(xū)C. 镂.金(lóu)弩.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 阻.止(zǔ)遏.制(è)竞.争(jìng)百舸.(gě)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登高而招”中的“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 吾师.道也D. 小.学而大遗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 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之所学也..而日参省乎己 B. 不如须臾C. 蚓无爪牙..师之..之利 D. 吾从而6.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不拘于时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而耻学于师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2021-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2021-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2021-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说明: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3分)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1分)(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4)在雨的哀曲里,,散了她的芬芳。

《雨巷》(5),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6)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8),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9)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10)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2.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淬(cù)火租赁(lìn) 忌惮(dàn) 桀(jié)骜B 喋(dié)血骨骸(hái) 颓圮(pǐ)? 忸(niǔ)怩C彳亍(chù)污渍(zhì)游说(shuì)洗涤(dí)D 菲(fěi)薄攒(cuán)射创(chuàng)伤凌侮(wǔ)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分)A.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个青年被虐杀的事实,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B.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背城借一,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要出错。

C.我们强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深情地唱起了周华健的《伴侣》,长歌当哭来告别我们的初中同学。

D.过去有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莅临清华大学演讲,梁任公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 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B. 韩寒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便引起极大的反响,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

C. 通过学校一年一度的表扬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D. 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汉字书写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②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的“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③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④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合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⑥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

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相对于其他共同体思想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的问题B. 历史上共同体观念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C.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中找到思想本源D. 当今世界并不是一片祥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一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接着引出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文章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本源有传统和现代两部分,并就两者之间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在论证中多次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旨在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

D. 文章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并不平坦,需克服很多困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个别大国能够打破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不以假想或者现实的敌人为目标,那么将会减少大国间的对抗因素。

B. 如果没有对中国古代形成的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进行创造性改造,就不能让它焕发新的活力。

C.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主要是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提出的,也反映了中国的自我定位。

D. 只有全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国际关系中的对抗因素,才有可能实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愿望。

【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说法错误,原文只有第2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历史上共同体”说法扩大了范围,以偏概全,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是“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D项,“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找不到相关信息。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并就两者之间关系进行论证”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但是在本段中作者未论证两种思想文化本源之间的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C项,“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张冠李戴,文章中提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矛盾和冲突是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非其提出的背景。

所以该选项错。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细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

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

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

“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

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专家说。

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20-2021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

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材料二:2011-2018.1~10月国内国产票房以及出品方(摘编自《2020-2021-2025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材料三: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

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

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