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中的第四课时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在本册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教学,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估算;《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教学本课时,有的学生出现了先算后估、不能正确选择估算方法的现象,通过适时引导使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
一、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所以通过学生个性化的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大部分孩子们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估算,我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感到非常满意。
1.满足学生需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
估算意识,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2.结合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学生有了估算意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而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一个主渠道。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最后让学生动笔算一算,看一看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在自己估计的范围内。这样,学生通过先估算再计算的过程,找出估算与计算间的差距,就会力求估算的结果接近计算结果,促使估算能力的提高。
3.结合具体情境,展示估算的科学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的用算式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算并不是离精确值越近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第二、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第三、让估算值与精确值接近比较合理。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分析,不仅能学到灵活的估算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与作用。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成为教学的有心人,努力去挖掘估算题材,为学生积极搭建估算的平台,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估算,
自觉形成估算的习惯,有力地促进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但是作业做下来,
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本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后,目的是要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由于学生在做前面几课时的《课堂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我决定将加减法的验算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加法验算”时,我增设了一个复习题:根据上面算式的结果,写出下面几道算式的结果。这道练习题的设置,既为后面的新知做好了铺垫,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后面新知的教学中,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复习题的基础,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验算加法的方法。教学中,我还用学生的姓名来命名所发现的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只进行了“加法验算”的教学,从学生的课堂练习看,他们对本节课新知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了,尤其是还有部分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来完整表述验算的方法。
但本节课我认为学生练习的密度还不够,由于他们计算的速度还比较慢,所以导致课堂上的练习量还不够。针对学生计算速度慢这一现象,教师课后还要加强训练。
《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曹美萍
《分米和毫米》一课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后对照教学要求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导要“简”:
本课教学环节若不紧凑教学内容必定完成不了,因此我在如何“导”得快、简、趣上动了脑筋。我让学生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厘米和米导入本课,通过学生测量文具盒引出长度单位分米,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则直接拿起数学书,问:如果要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看。在新知探索结束后又以“今天小朋友们学了不少新本领,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实践应用的练习环节。课中几次的“导”比较简明,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自然而顺畅。
二、教要“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就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问题、精要讲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