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
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算理。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减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
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
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
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中笔算减法是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
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就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
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多次说十位的计算过程,果然效果大不相同。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中第4课时的内容,在本册的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知识的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知识的教学”,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让学生明白计算和估算意义的不同,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估算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在教学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时,我采取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等。
通过这些策略,我试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估算方法快速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首先,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游戏化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数学挑战赛”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中举例子,并与其他同学一起竞赛,看谁能更快、更准确地估算出答案。
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学习。
其次,我提供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估算的重要性。
我解释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估算的情况,如购物、旅行等。
我还分享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技巧,帮助学生快速估算出答案。
例如,我教授了一个关于基础估算的方法,即将几个数的个位数相加或相减,然后用这个结果和十位数相加或相减,最后加上百位数。
通过这样的实际例子和技巧的分享,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估算的概念,并能意识到估算的实用性。
此外,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思维训练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他们所学的技巧。
例如,我提供了一些有关估算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讨论,并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进行估算时会出现粗心和计算错误的问题。
这表明他们在计算和估算的过程中缺乏细心和思考,并且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我应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练习和巩固,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练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改善计算能力。
最后,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进行估算时过于依赖计算器或其他工具。
尽管这些工具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手算能力和估算的技巧。
2023年《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2023年《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2023年《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
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前的旧教材中,学生只学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造成学生的算法思维单一,缺乏数感。
而新教材中安排学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比计算结果更重要,计算结果不再是唯一目标。
而在学生方面,上该内容前,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打下了一些计算基础,掌握了两位数横式计算的不同算法,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节课我让学生运用旧知迁移,从两位数的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的横式计算中,来学习今天的三位数加法的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和算法思维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
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起到铺垫的作用。
课中,通过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再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有意识地提炼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明白本节课学习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为教新课而教、知识点脱节的现象。
课上感觉在计算前设计的估算这一环节处理得较好,学生利用以前学的“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估算,在(3)班执教时出现了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的两种情况。
既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作了铺垫,也让学生明确了估算的作用之一——初步检验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不足之处:第一,本节课中不要安排用递等式格式表达算理,因为本身就存在迁移并掌握三位数加法横式的不同算法这一难点,若再添加一个,难点就太多了,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难以掌握。
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再解决,而在今天的第一课时中应将重点、难点都放在对不同算法的掌握及灵活运用上。
第二,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最后应加以提炼,哪种方法好?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这里,可以通过出示不同的题让学生判断用什么方法更简便来解决。
如:299+137=207+148=很明显,前面一道运用凑整百数的方法可以使运算简便,而后面一道如果采用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的方法很容易在“十加十”这一步出现0+4=4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用先加百、再加十、后加个的方法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很好用。
(教案)三级上册数学 第单元 加减法估算
4加减法估算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所以在本节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节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而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景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难点】根据现实情景,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
1.下面这些数分别接近哪个整百数?(课件出示)1965183872212.课件呈现: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所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4.点击课件,呈现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参考答案】1.2005004002002.从一到六年级依次为:6983 71748382[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把一个数看成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为接下来的估算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15篇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5篇《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5篇《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9月27日上午,我上了入职以来的第一次见面课。
上课的内容是“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一节课下来,前辈们关于我的课堂,给予了很多建议和评价。
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努力的重心和发展的方向。
2、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理解三位数加法笔算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算理。
掌握万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却没有很好地围绕教学目标去组织我的教学,虽然整个教学流程还是很清晰的,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却做得很薄弱,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
把学生框在了自我的教案中,牵着学生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
具体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个人素养方面:1、三笔字的书写有待加强,特别是黑板字的书写,应该做到工整简洁。
没有适时地发挥出板书应起到的作用。
如板书知识点,板书的引领作用。
2、教态的亲和性。
在讲台上随意走动,没有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读不懂学生眼神中流露出的状态和想法。
3、语言的不严谨,提问的问题不够严谨或是多余。
普通话水品有待提高。
组织教学方面:1、教师主导,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走,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2、练习活动的单一性,只有点名提问、上黑板上算一算,应该多些形式如“女生读题,男生回答”“一二大组和三四大组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有准”等等活跃课堂的组织内容。
3、练习时间太少,对于新课的知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很快就能接受了,教师不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讲解上,而是把时间用在给学生练习上,对于练习质及量,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加大一些,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个人教学体系方面:一名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发展的过程。
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的方面,如教师语言的幽默性,教学的严谨性,习题讲解的灵活性等等。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
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前的旧教材中,学生只学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造成学生的算法思维单一,缺乏数感。
而新教材中安排学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比计算结果更重要,计算结果不再是唯一目标。
而在学生方面,上该内容前,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打下了一些计算基础,掌握了两位数横式计算的不同算法,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节课我让学生运用旧知迁移,从两位数的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的横式计算中,来学习今天的三位数加法的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和算法思维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
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起到铺垫的作用。
课中,通过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再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有意识地提炼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明白本节课学习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为教新课而教、知识点脱节的现象。
课上感觉在计算前设计的估算这一环节处理得较好,学生利用以前学的“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估算,在(3)班执教时出现了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的两种情况。
既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作了铺垫,也让学生明确了估算的作用之一——初步检验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不足之处:第一,本节课中不要安排用递等式格式表达算理,因为本身就存在迁移并掌握三位数加法横式的不同算法这一难点,若再添加一个,难点就太多了,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难以掌握。
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再解决,而在今天的第一课时中应将重点、难点都放在对不同算法的掌握及灵活运用上。
第二,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最后应加以提炼,哪种方法好?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这里,可以通过出示不同的题让学生判断用什么方法更简便来解决。
如:299+137=207+148=很明显,前面一道运用凑整百数的方法可以使运算简便,而后面一道如果采用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的方法很容易在“十加十”这一步出现0+4=4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用先加百、再加十、后加个的方法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很好用。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新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篇一】学校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同学最难把握的,由于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对同学而言加大了肯定的难度,张晓随教学反思。
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当放在如何进行估算上面,并让同学多实践,在练习中进行巩固。
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四个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在估算时让同学体验到应当依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进行估算,让同学把握并娴熟除法估算的方法。
1、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学校三年级其次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同学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同学已经把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
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有它的的特别性。
教学开头,我让同学练习了几道加、减法和乘法估算题,并让同学归纳它们的估算方法。
紧接着我提出能不能用加、减乘法的估算方法来进行除法估算呢?这样通过复习,抛砖引玉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学习爱好。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化,同学很快发觉346÷9≈?假如根据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
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争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估成270。
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争论起来。
很快争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
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同学自主探究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同学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同学的才智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3、注意培育同学数学沟通的力量。
教学中,我努力给同学营造一种公平、合作的学习气氛,鼓舞同学参加交往,引导同学一起去探究、去体验,同学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加、自我进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1我在教学本课时,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觉得教学后反思如下:1.让学生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实际计算的,有估算的,进而比较这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复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且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对两种估算方法的选择中,孩子们迅速的判断出两种方法各自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让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认真书写,格式规范,步骤清晰,尤其是估算体先比较后再回答的问题。
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就象插上了一双翅膀,在充满快乐的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们思维之活跃,想象之丰富,考虑问题之全面,数学知识运用之灵活,真的让人佩服。
《估算》教学反思2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的口算和估算。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经过今天的课堂实践,对于这节课我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对这堂课得反思。
一、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所以我便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我和学生在操场上玩耍以及我们操场的跑道的情景,因为图片是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班学生的照片,所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整个过程主动而热烈。
二、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在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新授过程中,我便让学生先动脑思考,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然后思考840÷40=21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比较,全班交流,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1.1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书的读写、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注意了以下两点:1、结合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以小朋友喜欢旅游吗?如果要到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知道怎么去的吗?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结合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生明白,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我结合例1的情境写出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写出算式并讨论计算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在课堂讨论中,孩子得出了很多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都结合实际给予肯定。
在这些方法中我重点讲解的是利用数位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
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思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与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一样。
把所有的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全部转化为20以内、1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
并归纳出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方法。
3.1.2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教学反思:计算一直可以说是孩子错误率最高的地方。
所以在计算课上,不仅要讲清算理,更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把计算的错误率降到最低。
而验算能力和验算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突出这一点教学中我注重了:一、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本节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上学内容入手,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验算的价值,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由于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构建方法在整个研究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做为合作者,深入学生的合作活动中,参与学生的同桌活动和四人小组活动,使学生在通过合作取长补短;老师做为组织者,组织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让学生在讨论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理解算法,构建方法,完善思路,升华想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设计
第九课时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一)教学内容:P38教学目标:1、了解估算是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近似计算;2、了解精确计算与估算的异同点,并能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
3、体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4、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整十数、整百数对三位数加法进行估算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到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感受估算出示: 一台快译通大约640元,猜一猜实际它的价格是多少?( 635元——644元)师:猜的价格都合理,为什么?(都比较接近640元,也就是大约是640元)师: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把一个数看作整十、整百的的数,这样容易记,容易算,这就是估算与精确计算。
二、交流探讨,探知估算(一)出示:商店一些日常的电器用品台灯 229元 DVD 462元快译通 637元收音机 107元书例题:462 + 229 = 691(元)小巧:462 + 229 = 691470 + 230 = 700小胖:462 + 229 = 691460 + 220 = 680小丁丁: 462 + 229 = 691460 + 230 = 690、计算: 462+229=691(元)小胖 460+220=680(元)小巧 470+230=700(元)小丁丁 460+230=690(元)师小结:这里进到或退到接近的整十数中,用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这是计算的关键。
三、交流探讨,探知估算(一)出示:商店一些日常的电器用品台灯 229元 DVD 462元快译通 637元收音机 107元师:送给灾区的学生,如何购买?1、小组讨论,可买2个或3个商品。
2、选购时怎么计算最快!3、学生汇报汇报其它的购买情况637+107=744 229+107=336229+462+107=798 640+110=750230+110=340 230+470+110=810讨论小结:估算的方法就是用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四、练习练习:书P38121+180 341+341估算:120+180=300 估算: 340+340=680计算:121+180=301 计算: 341+341 =682811+189 216+216估算:810+190=1000 估算:220+220=440或 800+200=1000计算:811+189=1000 计算:216+216=432五、总结师:在做估算时,就是用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板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462+229 198+462 ≈660① 460+220=680 同时估小↓↓② 470+230=700 同时估大 200+ 460 = 660③ 460+230=690 一个估小一个估大 198 +229+317 ≈750462+229 ≈690 ↓↓↓200+ 230+ 320 = 750 教学反思:执教日期:月日。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1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
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学生估算大象的质量。
出现如下几种状况:1、精算〔许多〕,2、先精算出精确值再四舍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
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一再启发:有没有比较简洁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洁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学生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
我如获至宝,马上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学生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缘由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
我们一般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简单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学生咋了?是教师的引导出了问题?静心思索,应当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把估算的精确性放在第一位的。
而估算的价值在于方便、快捷,我告知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
看来要想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需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2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认真观看,擅长思索,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好玩。
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留意是否与实际状况相符合。
期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关于估算的几点思索:《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始终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三位数加减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中的第四课时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在本册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教学,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估算;《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详尽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合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详尽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有的学生出现了先算后估、不能正确选择估算方法的现象,通过适时引导使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
一、感觉比较胜利的地方。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所以通过学生个性化的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大部分孩子们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估算,我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感到非常满意。
1.满足学生需要,例外学生得到例外发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例外,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学中,我尊崇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例外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例外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例外层次的学生得到例外的发展。
2.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
课堂始终以“做数学”作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我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求知、参与、胜利、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学生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喜悦,品尝了胜利的怡悦。
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有几个学生是这样估算的,他先把369+442计算出来,得到811,然后运用四舍五入法精准到810。
出现了先算再估的现象,对估算的意义不理解。
2.在巩固应用中,解决“估计一下带800元钱买一套桌椅够不够?”这个问题时,有的孩子估算后说够,有的孩子通过计算知道不够。
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
于是我对学生们适时引导:实际的结果与我们估算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像这类购物的估算问题应该往大的方面去估算,这样我们购物时才不会出现钱不够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因为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对学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难度,张晓随教学反思。
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放在如何进行估算上面,并让学生多实践,在练习中进行巩固。
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四个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让学生掌握并熟练除法估算的方法。
1、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
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有它的的特殊性。
教学开始,我让学生练习了几道加、减法和乘法估算题,并让学生归纳它们的估算方法。
紧接着我提出能不能用加、减乘法的估算方法来进行除法估算呢?这样通过复习,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入,学生很快发现346÷9≈?如果按照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
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估成270。
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
很快讨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
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推荐5篇)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推荐5篇)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主要目标:学习估算方法,并会应用于适当的题型中。
培养估算意识。
授课优点:1、本次设计的每日口算训练与新授课内容有衔接作用。
2、前置性作业循序渐进培养同学们对估算的的概念的认识。
授课缺点:1、本次授课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材研读解析不透彻,教材应用不到位。
2、流程安排过于冗长,部分过程了简化处理。
过分依赖课件脱离课本。
3、学生活动较少,小组合作没有达到预想目的。
4、课堂效率低,练习不够,练习题设计不丰富,层次性不足。
5、教师用语不够严谨,学生回答问题的.表达上仍需训练。
自我改进:课堂不流于形式,真正从学生角度,认真研读整合课本,做好最适合的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更应丰富,并训练学生活动秩序和活动意识的培养。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第二单元《加减法》中第4课时的内容,在本册的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知识的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知识的教学”,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让学生明白计算和估算意义的不同,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估算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功的地方:首先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策略的方法进行估算,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做数学”做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不足之处及对策:首先学生对于估算意义理解不够。
我在教学192+219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但有许多学生是直接计算的,算出计算结果,然后再四舍五入,得出结果,这是学生对估算意义的不理解,所以在练习中引导学生理解估算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学生对于估算方法掌握不好。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索估算方法,但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估算意识,估算方法还是老师的教为主,没能较好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份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五)份《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1 二年级下的数学教学中,三位数的进位加是计算的一个难点。
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算理都是学生以前所掌握的内容,是在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可是学生在计算时却常常出错,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一个“细",在板演例题时注重细节的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__惯。
首先,本课教学由复*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
这样的复*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其次,在新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
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
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这里教师还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再次,让书本与生活相联系,使练*更丰富。
在*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
竖式计算中学生能注意进位并自觉的验算,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打下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的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的教学反思笔算是指通过手写的方式进行计算。
对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和改进: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进行教学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思维。
同时,还应该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如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的规则与步骤,进位和退位等概念的理解,运算时的注意事项等。
二、教学策略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教学、示范引导、合作学习和练习巩固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首先讲解基本的加减法规则和计算步骤,然后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最后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练习巩固,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将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分别进行教学,首先从没有进位和退位的情况开始,逐渐引入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提高学生对位值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再引入进位和退位的计算步骤,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
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进行笔算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学工具、教材教辅、多媒体教学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工具来演示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例如使用数学拼图、算盘、计算器等,让学生通过操作这些教具来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练习和实践。
五、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业提交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针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教学,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学策略,设计层次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在《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对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能力。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教学反思。
其次,我布置了一些小组合作任务,在小组内让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任务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我也要承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而其他学生则会比较快速地完成任务。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灵活调整课堂时间的分配。
其次,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一定的思维激发。
他们倾向于使用机械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思考问题的实质。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最后,我在课堂反馈方面的准备不够充分。
尽管我在课堂中经常提问学生,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评价,但我没有留出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随时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疑惑,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这堂《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的教学实践,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也会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和反馈机制,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能够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本课时教学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创设了各种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采用以旧带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结构,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同时运用合理、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在经历生活的情境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解并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但在学习评价上还做得不够,评价比较单一,语言的激励性还不够,因此缺乏一种感召力。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2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
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的数怎么算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
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
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
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应用到估算,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
这节课估算的难点在于什么情况下把数估大,什么情况下把数估小。
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估大或估小,没有固定的模式。
因此,学生不易掌握,他们更愿意用精确计算来解决。
首先,不能否认学生用精确计算的方法,但更要强调估算意义。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是不需要准确计算。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慢慢增强估算的意识。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图中长方形和圆形相交,相交部分的面积是长方形的17,是圆形的110,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圆形面积的()。
A.107B.710C.3102.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实际的直径比是( )。
A.l : 8 B.4 : 9 C.2 : 3 D.无法确定3.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A.1:30 B.1:3000000 C.1:30000 D.1:3000004.下面各式中,()是方程.A.5×6=30 B.4x−8 C.9x−15=43 D.5x+6<35.已知7X = 8Y,那么下面式子成立的是()。
A. 7:8 = X:YB. 8:7 = Y:XC. 7:Y=8:X6.小明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一人得了43分,如果他投进的只有2分球和3分球,且投进的2分球比3分球多4个,那么他一共投进的2分球的个数是()。
A.7 B.11 C.28 D.187.记录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8.9m是30m的()。
A.m B.30%米 C.30%9.各自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小张用8小时,小李用了12小时,小李和小张的工效的最简比是()。
A.2:3 B.: C.: D.3:210.一个高36厘米的圆锥容器,盛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内,容器口到水面距离是()A.0厘米 B.12厘米 C.24厘米 D.36厘米二、填空题11.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7.68平方分米、高2分米,它的底面直径是(____)分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中的第四课时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在本册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教学,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估算;《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有的学生出现了先算后估、不能正确选择估算方法的现象,通过适时引导使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
一、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所以通过学生个性化的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大部分孩子们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估算,我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感到非常满意。
1.满足学生需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
估算意识,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2.结合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学生有了估算意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而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一个主渠道。
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最后让学生动笔算一算,看一看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在自己估计的范围内。
这样,学生通过先估算再计算的过程,找出估算与计算间的差距,就会力求估算的结果接近计算结果,促使估算能力的提高。
3.结合具体情境,展示估算的科学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
单纯的用算式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估算并不是离精确值越近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第二、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第三、让估算值与精确值接近比较合理。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分析,不仅能学到灵活的估算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与作用。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我们教师要成为教学的有心人,努力去挖掘估算题材,为学生积极搭建估算的平台,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估算,自觉形成估算的习惯,有力地促进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
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
但是作业做下来,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本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后,目的是要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由于学生在做前面几课时的《课堂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我决定将加减法的验算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加法验算”时,我增设了一个复习题:根据上面算式的结果,写出下面几道算式的结果。
这道练习题的设置,既为后面的新知做好了铺垫,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后面新知的教学中,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复习题的基础,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验算加法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用学生的姓名来命名所发现的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只进行了“加法验算”的教学,从学生的课堂练习看,他们对本节课新知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了,尤其是还有部分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来完整表述验算的方法。
但本节课我认为学生练习的密度还不够,由于他们计算的速度还比较慢,所以导致课堂上的练习量还不够。
针对学生计算速度慢这一现象,教师课后还要加强训练。
《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曹美萍《分米和毫米》一课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后对照教学要求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导要“简”:本课教学环节若不紧凑教学内容必定完成不了,因此我在如何“导”得快、简、趣上动了脑筋。
我让学生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厘米和米导入本课,通过学生测量文具盒引出长度单位分米,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则直接拿起数学书,问:如果要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看。
在新知探索结束后又以“今天小朋友们学了不少新本领,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入实践应用的练习环节。
课中几次的“导”比较简明,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自然而顺畅。
二、教要“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就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问题、精要讲解上。
如:在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后,我设计了“1分米到底有多长?”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比划)、找一找(举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最后小结“现在你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吧!”。
如此老师教给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要“精”也体现在两次小结中,新知探索结束后“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几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m,dm,cm,mm来表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在书上找一找有关介绍。
”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了重点,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三、练要“实”:本课教学中参与面广,活动量大,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
我们知道往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后,时间成了难以把握的因素,我犹豫过、担心过,但课堂教学要扎实必须是学生“练得实”。
这节课该学生动手的,我尽可能不包办代替。
如:用学生尺测量学习用品、用米尺测量桌椅、测量线段等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
怎样量并剪下10厘米的吸管以及怎样画1分米长的线段,我都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实物投影下演示,规范学生的操作。
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的测量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充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在用米尺测量桌椅高度前,我先让学生说用米尺测量需注意什么,使操作活动讲求实效。
但是由于时间还是紧张,书上的练习没能在课堂上都解决.四、学要“活”: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学习,可以说学得比较“活”。
如:学生经历估一估、量一量、剪一剪,从一根吸管上找到1分米,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沟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在米尺上数线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把米尺的长度有几个1分米呢?填一填1米=()分米。
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激起该用什么长度单位的矛盾心理,我不急于让学生说量的结果,而是“听听辣椒哥哥和西红柿弟弟是怎么说的”然后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6毫米;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长度是1毫米;不到1厘米时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等这相当于看书自学。
课上有多次同学间的合作测量、探索交流等,让学生知道在动手中“学”、向书本“学”、向同学“学”等方法。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中还有很多不到之处,希望得到更多指教。
学案教案自学导航活动一: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1)拿出尺子来认识分米,看看以分米有多长?用手来比一比。
(2)再看看一分米里有()厘米?(3)想一想分米用()字母来表示?(4)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是一毫米。
(5)一厘米里有()毫米。
2、填空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m = ( ) cm 1dm=( )cm 1cm =( )mm 1m = ( )dm 新课标第一网活动二:总结十进制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1、4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想的?2、5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想的?3、3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你是如何思考的?4、6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你又是怎样思考的?活动三:填空:3分米=()厘米 7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 20厘米=()分米1米=()厘米 500厘米=()米5dm =( ) cm 40mm = ( ) cm9cm= ( ) mm 60 cm= ( ) dm活动四:动手来画一画。
1、画一条长30厘米的线段。
2、再画一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
3、最后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活动五:拓训练:抢答7 m = ( ) dm 3 cm = ( ) mm 90dm =( ) m 60cm = ( ) dm 2 m = ( ) cm 8 00 cm = ( ) m活动六:检测:当堂检测大本p28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二教学过程: 1、预习课本p54p55,完成学案活动一到活动五。
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
2、展示交流5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展示20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五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