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期天气统计预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 教案(表格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 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c004f2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7.png)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教案(表格式)第四章第二节气温与降水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气温与降水测定及变化, 绘制并判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新课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71-77页,内容包括“气温”和“降水”两部分,是气候的基本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章节中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教学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通过描述气温、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的用处,激发学生地理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不足,在学习上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是该阶段的学习障碍。
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能力。
学生对气温与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等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学习气温与降水的测定及变化,增强对地理区域的认知。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3、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气温与降水的测定,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运用气温与降水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人与环境协调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温的测定与变化。
(2)降水的定义与测定。
2、教学难点: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图示分析法。
课前准备温度计、量杯、2023年陵水县气温与降水数据、陵水县暴雨图片、PPT。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央视天气预报。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2014年预报性能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2014年预报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eaaf3d44ad02de80d4d840ff.png)
为与ECMWF 2011—2020年发展 战略主要关注的预报表现相一致, ECMWF技术咨询委员会规定了一组 (包括两个主要和四个补充评分) 能够突出不同方面预报技巧的标题 评分(headline score)用于检验其预 报系统的整体性能。这组标题评分 的目的是评估各种地面天气要素预 报(如降水、阵风)和传统高空要 素场(如500hPa高度场)的预报性 能和长期趋势。
采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有利于直接比较高分辨率确定预报 在高空和地面要素预报上的改进。 图5给出了ECMWF高分辨率确定 性预报相对于ERA-Interim再分析
资料的预报技巧随时间的变化。可 以看到,过去十年间平均海平面气 压和500hPa位势高度的预报技巧显 著提高,5d的预报技巧超过ERAInterim将近20%。850hPa温度在2006 年前曾是预报技巧最高的要素, 2006—2014年持续改进,但幅度明 显小于平均海平面气压和500hPa位 势高度的改进,2014年预报技巧超 过ERA-Interim将近17%。2m温度 和10m风速2014年优于ERA-Interim 再分析资料的幅度只有高空场的约 一半。以上指标在2006年前较为接 近,但2006年后预报技巧的差别显 著增大。总云量的预报技巧直到 2011年均处于停滞状态,近年来随 着云参数化的改善现在开始有所改 进。云量预报技巧的提高与短波辐 射通量的改进密不可分,后者的检 验是基于卫星观测资料。
对集合预报系统的检验,构建 了基于预报误差的高斯概率分布的
预报的检验基准。图2出示了集合预 报相对于校准的ERA-Interim的预报 技巧,可以发现近年来850hPa温度 的集合预报相对ERA-Interim再分析 的预报技巧显著提高,尤其在短期 预报。3d预报的相对技巧从十年前 的8%左右提高到25%;5d预报的相 对预报技巧也有较显著的提高,从 2005年的15%左右提高到2014年接 近30%;而10d预报的相对预报技巧 提升较为平缓。由于集合预报可靠 性的增加,3~10d预报的相对预报 技巧更加均一和接近,2014年均达 到25%~30%。用TIGGE提供的国际 其他天气预报中心的集合预报结果 作为比较基准,显示ECMWF在中期 天气预报继续保持其国际领先的地 位。降水的标题评分也表明高分辨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04b9ce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2.png)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三、气温的空间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
冬季反之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一、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单位:毫米mm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三、降水的空间分布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4.2 气温和降水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中图版(2024)
![4.2 气温和降水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中图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c2940c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b.png)
一. 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含义
气温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在我国用摄氏度(℃)表示。
一. 气温的变化
(二)气温观测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一般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里。
温
百
度
叶
计
箱
一. 气温的变化
(三)认识气温
1.日变化
1.北京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是多 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最高:23.6℃出现在14时
)A.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B.北方白昼时间长C.北方降水少D.北方 地势高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分界线中与它
大体一致的是 ( C )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年平均
气温0 ℃等温线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4.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包含的地理知识
是这个地区 ( A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得迟C.年降
水量稀少 D.雨季来得迟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3.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什么?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 北温差不大。
16℃到24℃
青藏高原
28℃到32℃
中国7月平均气温
一.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空间变化
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冬季偏北风 纬度因素 (加剧) (主导因素)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地形因素
二. 中国的温度带
(一)温度带的划分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温带 1600~3400℃
暖温带 3400~4500℃
亚热带 4500~800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6adf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c.png)
2.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量多,主要原因是( B) A.位于赤道附近 B.位于迎风坡 C.位于背风坡 D.位于内陆
读下图分析完成问 题。
(1)迎风坡是_A_______坡,此坡降水较___多___(多或少),其原因 是 ________。 (2)此图反映的是_________因素对降水的影响。(A ) A. 地形 B. 海拔 C. 海洋 D. 海风
等高线、等温线是如何定义的?
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 降水量线。
A80mm 60mm 40mm 20mm
D B 80mm
60m 40mmm C
读图可知,A、B、C、D四点的降水量分别 为: 80mm 60mm 40mm 40mm 。
发现: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图上,各点的降 水量相等。
乙
地形雨
湿润气流遇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 汽凝结,在_______产生降水。
丙
锋面雨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 遇冷凝结。温带地区锋面雨占主要地位 。
丁
台风雨
由台风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势很大并伴随 着大风,常常出现“狂风骤雨”。
降水类型 冷气团
暖气 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雪、大风等天气
1.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 由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都很少 C.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终年较湿润 D. 中纬度地区,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
相比( )
A
A. 东岸多 B. 西岸多 C. 一样多 D. 不一定
小雨伞的“困惑” 我的主人是一位旅行家,我跟随他周游世界各地,有些地方我 很想去,为什么主人始终不肯带我去呢?
2024~2025学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31页)
![2024~2025学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bbcee6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8.png)
新知讲授
探究活动:分析气温日变化
☞ 温阅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气温最高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2.气温最低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3.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 31℃(最高值)_ 24.5℃(最低值)= 6.5℃
14时左右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新知讲授
活动:绘图识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1.在图中描出20℃、10℃、0℃、 -10℃等温线。
2.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 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气温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是?
纬度因素
29001
低温 高温 低温
-10
0 高纬 10 20
低纬
20 10
0 高纬
-10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新知讲授
活动:绘图识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新知讲授
活动:读图识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 北半球同纬度大陆和海洋相比,7月哪里气温高?1月哪里气温高?
AB
7月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CD
1月海洋气温>陆地气温
29001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新知讲授
活动:读图识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 北读图找出1月和7月最热的地方在哪里?
1.读出图中4个时刻温度值
2.求出日平均气温
(8+16+12+4)÷4=10℃
16 8
12 4
3.推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 温如何计算
29001
图3.10 日平均气温
据图思考: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在什么时候?
新知讲授
大气科学基础第四章
![大气科学基础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59eef026bcd126fff7050b60.png)
5、影响我国的气团
冬半年:通常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 冬半年:通常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当它与热带海洋气团相 遇时,在交界处会形成阴沉多雨的天气。 遇时,在交界处会形成阴沉多雨的天气。北极气团有时也会 南下侵袭我国,造成气温剧降的强寒潮天气。 南下侵袭我国,造成气温剧降的强寒潮天气。 极地大陆气团 干冷 北极气团 干冷
大气科学概论
§1.3 辅助天气图
地面辅助图中常用的有天气实况演变图、变压图、变温图、 地面辅助图中常用的有天气实况演变图、变压图、变温图、 降水量图等。 降水量图等。 高空辅助图中常用的有热力学图表、流线图、变高图、 高空辅助图中常用的有热力学图表、流线图、变高图、 剖面图等。 剖面图等。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
1、气团的定义
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稳定度)的水平分布 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大气科学概论
2、气团空间尺度:
水平范围:几百千米~几千千米; 垂直范围:几千米~十几千米。
大气科学概论
3、气团的形成与变性
(1)形成条件:a)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b)适合的环流条件。
形成过程:辐射、湍流和对流、蒸发和凝结 (2)气团变性:气团形成后,当它离开源地移到另一地区时,
大气科学概论
复习题
锋、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 囚锋 暖锋、冷锋、准静止锋、 按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 按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锋可分为 哪几类? 哪几类?
大气科学概论
§2 温带地区天气系统
§2.1 气团 §2.2 锋 §2.3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与反气旋概念
低气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流入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
第四章 医疗气象
![第四章 医疗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880622ee941ea76e59fa0410.png)
14
1 美国紫外线指数预推
用数值预报模式 作出臭氧场预报
预报水平?
每一个网格点每一波长的光辐射量
晴空条件下海平面的红斑病辐射量
15
1 美国紫外线指数预推
紫外线强度等级划分表
级别 最低(弱) 低(较弱) 中等 高(较强) 最高(强) UV 指数 0、1、2 3、4 5、6 7、8、9 10 防护措施 使用防晒护肤品 使用护肤品,并戴帽子 除上述措施外,并戴太阳镜 尽量避免日晒(同上) 一定不要被太阳晒着
2
指数 照射 肤晒红时间(分钟)) 强度
SPF SunProtection Factor 15-20
26
3.1.4 紫外线指数预报服务规范
预报业务技术流程 (1) 统计方法及辐射传输模式等预报方法; (2) 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实况和其它气象要素背景 状况的收集和分析; (3) 天气形势分析及各种预报资料的收集, 尤其应 特别注意天气现象、云量、水汽压、风向、风 速等要素的预报和变化情况; (4)综合分析判断和评价,得到紫外线指数预报结果。
12
4.1.3 紫外线指数预报
国际上:一种是地面仪器测定,另一种是辐 射传输模式推测。 我国:主要有上海气科所SUR-1、SUR-2; 锦州322所生产的TBQ-4-3; 湖北气科所生产的PC-2; 北师大生产的UV-B等几种型号。
13
4.1.3 紫外线指数预报
上海气科所生产的SUR-1太阳紫外线辐射仪
H t (9.0 10.9 V V )
其中H为寒冷指数,即人体皮肤温度为33℃时,人 体表单位面积散热量[kcal/(m2· h),V为风速 (m/s), Δt为体温与周围气温之差
。
33
4.2 舒适度指数
中期天气预报
![中期天气预报](https://img.taocdn.com/s3/m/d2716ae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b.png)
举例
下边是几个地(市)县气象台中期天气预报服务的一些实例,
1982年。邢台地区气象台开展对山区造林的项各工作。7月27日邢台地区气象台通知邢台地区林业局。"7月 底到8月初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地区林业局立即通知邢台等4个山区县,要求在大来临之前把油松种子运到 深山区,雨停抢种,结果抓住造林有利天气,胜利完成了 3万亩的油松播种任务.
数值预报
数值预报与中期天气预报
近年来,随着数値预报的发展,中期预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期数値预报提供的大量实时格点场资料, 包括形势场和物理量的预报,为中期天气预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大气环流背景的转 换以及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目前,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已成为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客观预报方法也越来越多。 预报员在人机交互处理系统工作站和微机上,调阅分析加工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客观预报产品、基本图表、历史 资科等,并结合预报经验,综合决策,制作出未来4~15 d中01 预报简介
03 局限性
目录
02 数值预报 04 举例
中期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于4至10天内天气变化趋势的预报。
中国中期预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服务形式,重点是做好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预报。
最初中国是采用以分析环流形势演变过程为基础的天气学预报方法做中期预报。在60年代,数理统计预报方 法得到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数值预报。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数值预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3—5天的形势预报, 但提高要素预报的准确性和预报时效的延长仍然是中期预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984年,沧州市政工程公司投标施工河北省重点工程一沧州市第七流域三期工程、投资额为125万元,要求 在汛期以前竣工,由于沧州地区气象台提前三天报准了4月26日的降水过程·该公司昼夜连续突击作业52小 时·抢砌完前池主体工程,仅此一项服务,使整个工程提前10天竣工。节约资金2.14万元。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中期天气过程模式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中期天气过程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b0e9f9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5.png)
数值预报技术包括全球数值预报和区域 数值预报,其中全球数值预报用于预测 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变化,区域数值 预报则用于预测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天气
变化。
数值预报技术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时 效性,是目前气象预报中最为重要的技
术之一。
统计预报技术
01
统计预报技术是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相关统计方法,预测未来 天气的一种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按物理过程分类
中期天气过程模式可分为统计模式和物理模式。统计模式基于大量历史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天气变 化的概率分布;物理模式则基于物理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天气变化。
模式应用
气象预报
中期天气过程模式是气象预报的 重要工具,通过模拟未来一段时 间内的天气变化,为公众提供准 确的天气预报。
气候预测
中期天气过程模式还可以用于气 候预测,通过对大气、海洋和陆 地等系统的耦合模拟,预测未来 一段时间内的气候变化趋势。
灾害预警
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模拟和预测, 中期天气过程模式可以为灾害预 警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政府和公 众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模式优缺点
优点
中期天气过程模式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天气变化,为气象服务提供有力 支持;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式的精度和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
影响因素
1 2 3
大气环流
中期天气过程受到大尺度环流背景的影响,如副 热带高压、西风带等,这些环流影响天气系统的 移动路径和强度。
地形
地形对中期天气过程的影响显著,如山脉、河流 等地形因素可以改变气流的方向和速度,影响天 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期天气过程的影响较大,如全球变 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2024年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模式简介》范文
![《2024年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模式简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cc526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5.png)
《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模式简介》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其中,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作为现代气象学领域的重要工具,正逐渐成为国内外气象研究的重要方向。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作为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具有极高的预报精度和广泛的适用性,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环境科学、农业和军事等领域。
本文将对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二、WRF模式的概述WRF模式是一种基于数值模拟和计算流体力学原理的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
该模式采用了先进的大气物理过程描述、复杂的地表过程模拟和丰富的模式系统设置,可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精细的模拟和预测。
与传统的天气预报方法相比,WRF模式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和更准确的预报结果。
三、WRF模式的特点1. 高分辨率:WRF模式具有极高的时空分辨率,可以实现对局部地区天气现象的精细模拟和预测。
2. 灵活性:该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参数化方案和物理过程描述,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进行定制和调整。
3. 强大的计算能力:WRF模式支持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集群和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4. 广泛的应用领域:WRF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环境科学、农业、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四、WRF模式的应用1. 气象学领域:WRF模式可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如暴雨、龙卷风、干旱等,为气象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依据。
2. 环境科学领域:WRF模式可用于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农业领域:WRF模式可用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4. 军事领域:WRF模式可用于战场气象条件模拟和预测,为军事行动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五、结论作为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模式具有高分辨率、灵活性、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等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降水的变化与分布》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降水的变化与分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6afc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c.png)
多少 多
北极 圈
北回归 线
赤 道 南回归 线 南极 圈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 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 水少。
课堂练习
5. 同条等降水量线上的两个点,降水量 ( C )
A.一定不相等 B.不一定相等 C.一定相等 D.可能相等
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D )
A.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少 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
地区降水少
7.我国降水最集中的季节是 ( B )
气象部门根据单 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 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 中雨、大雨、暴雨等 不同等级。
小雨 大雨
中雨
暴 雨
新知讲解
一定时间内降雨量是怎么测量的呢? 3.降水量的测量 仪器: 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
新知讲解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什 么来表示呢?
一般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 季节变化。
降水少
北极 圈
降水多
降水 少
赤 道
南极 圈
新知讲解
(3)在图中找出南、北回归线, 观察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规侧 的降水量,
让学生比较后得出结论:
降水少 降水 多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 城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北回 线
赤 道 南回 归
新知讲解
(完整版)数值天气预报习题
![(完整版)数值天气预报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4dc467b8f67c1cfbd6b833.png)
大气数值模式及模拟(数值天气预报)习题第一章大气数值模式概论1.试述原始方程组、全球模式、区域模式和非静力模式之间的区别。
2.试述天气模式、气候模式的主要区别?3.区域气候模式、大气环流模式、中尺度模式、陆面模式、边界层模式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章 大气运动方程组1. 试证明球坐标系中单位矢量i 的个别变化率为(sin cos )cos di u j k dt r ϕϕϕ=- 2.试说明局地直角坐标系(即z 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与球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有何异同?3.用球坐标导出下面两个方程:(sin cos )cos d i u j k dt r ϕϕϕ=- tan d j u v i k dt r rϕ=-- 4.由热力学方程v dT d C p Q dt dtα+=推导出如下方程: p dT C Q dt αω-= ()dp dtω= 式中v dT C dt为单位质量理想空气内能的变化率,v C 为空气的定容比热,d p dtα为可逆过程中单位质量非粘性气体在单位时间里膨胀所作的功。
Q 为外界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加热率。
第三章 数值计算方案1. 什么是差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二者之间有何关系?2. 试证明一阶偏微商u x ∂∂的三点差商近似式:3(,)(,)213(,)4(,)(2,)22u u x x t u x t x x u x t u x x t u x x t x ∂+∆-⎡⎤=⎢⎥∂∆⎣⎦-++∆-+∆⎡⎤-⎢⎥∆⎣⎦的截断误差为2()O x ∆。
3. 用中央差分将涡度方程()()()l l u u u v l t x y x y∂Ω∂Ω+∂Ω+∂∂++=-+∂∂∂∂∂ 写成有限差形式。
设(,)l l x y =,并取水平坐标步长为s δ,时间步长为t δ。
4. 分别对x 轴上的i+1和i+3格点,以d 和2d 为步长,写出一阶微商dF dx的前差、后差和中央差的差分近似式,以及二阶微商22d F dx 的二阶中央差分近似式。
中期预报
![中期预报](https://img.taocdn.com/s3/m/1e80f77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f.png)
气象学科名词
目录
01 概念
03
新气候平均值在业务 中的应用
02
全球系统预报试验和 性能评估
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强度进行的预报。它的依据是地区的地震活动情 况及各种趋势性前兆观测资料。
概念
中期预报是为划分地震危险区、进行中期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提供依据。
(3)年平均降水预报性能方面,T639在小、中和大雨方面,无论从Ts还是预报偏差方面均明显好于T213,在 暴雨上的Ts高于T213,但预报偏差也随之比T213差。
(4)在夏季降水预报性能方面,T639在Ts和预报偏差上,小到中雨,T639要明显好于T213,在大雨和暴雨上, T639第1~2天要好于T213,在第3~5天,虽然T639的Ts值高于T213,但预报偏差比T213差。
我们对1980—2001年最近22年的冷空气过程进行了统计,结果是:北方寒潮3次,南方寒潮7次,全国类寒潮 7次,共计17次;其中1991—2001年11年的寒潮次数为:北方类3次,南方类3次,全国类2次;共出现8次。也就 是说8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不到1次寒潮过程,寒潮过程次数比70年代明显减少。寒潮过程减少,不仅与暖冬现 象有关,而且与所用多年气温平均值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划分冷空气过程时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降温幅度够, 而距平值不够,因此划不上寒潮过程。例如,2001年4月8—11日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南方仅差一站达寒潮标准 (武汉降温幅度为13℃,温度距平为-5.8℃),如按新气候平均值计算,武汉距平则为-6.3℃,达到距平小于或 等于-6.0℃的标准,则此次强冷空气过程就可以划上南方类寒潮。
全球系统预报试验和性能评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观察天气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观察天气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aa90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9.png)
观察天气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观察天气统计表是一种记录和统计天气数据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出相应的应对和决策。
观察天气统计表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十分简便,我们只需要在表格中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等参数。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数据,从而对天气进行科学分析和统计,掌握天气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观察天气统计表的核心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气温计、湿度计等仪器来获取天气数据,并及时记录到统计表中。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气候变化趋势等信息,为未来的天气观察和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观察天气统计表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发现。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出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规律,了解某地区的气候特点,推测未来天气的可能变化等。
这些结论和发现对于气象学、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观察天气统计表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记录和统计天气数据的工具。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未来天气观察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观察天气统计表也可以为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观察天气统计表,提升其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天气观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观察天气统计表的相关内容:1. 引言:简要介绍观察天气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正文:详细论述天气观察统计表的作用、设计和使用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以及得出的结果和发现。
2.1 天气观察统计表的作用:说明统计表在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可以提供的有用信息。
第3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第3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https://img.taocdn.com/s3/m/8675a67d87c24028905fc33d.png)
(3.5)
q 1 Uq 1 Vq Dq q
t a(1 2 ) a
(3.6)
(6)地面气压的倾向方程
t
ln
ps
1
(D V
0
• ln
ps )d
(7) 坐标中的垂直速度方程
(3.7)
1
0 (D V •ln ps )d 0 (D V • ln ps )d (3.8)
(8)P坐标中的垂直速度方程
2、地形的动力影响(阻塞、摩擦、绕流、 爬坡),如青藏高原、落基山(背风槽和龙 卷风)。 3、其它(植被、水面、土壤湿度和温度等)
地形描写不好是我国降水模拟不好的主要原因 之一。
(三)行星边界层和边界条件对大气运动的作用
1、行星边界层距离地面1~1.5km。 2、下垫面供给大气热量和水分的实质表现为动量
一、天气学预报方法的移植和应用: 即根据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提供的天 气形势预报结果,应用天气学基本原理 进行物理分析,判断在这种天气形势下 可能出现怎样的天气过程。在结合预报 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作出具体 的要素预报。
二、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和订正: 系统误差。
第四节 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的 自动化系统
(4)此后,数值天气预报迅猛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波谱技术的应用,所以目前许多国家都采用谱模式制作全 球或半球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
以ECWMF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水平最高。
2、国内:
(1)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
(2)1976年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发展了我国第一个原始方 程组数值预报模式,为我国开展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奠定 了基础,
2.凝结热流量(1)大尺度凝结(锋面),(2)小 尺度对流凝结。小尺度对流凝结参数化方法有两 种方案:(对流调整方案(空气饱和、空气未饱 和)、水汽辐合方案(郭晓岚方案及假设、积云 产生的条件、模式云、降水))
成信工《中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教学大纲
![成信工《中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4e1b71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5.png)
《中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教学大纲
(48学时)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中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是气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在天气预报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目前气象台站的主要业务预报内容之一。
该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对中期天气过程和短期气候变化的规律性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对中期天气预报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
解,为学生的实际的中期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实践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区别、中期天气特征及预报方法、长期天气特征、影响因素及预报方法等。
三、课程培养标准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注:★表示重点内容,△表示难点内容五、实验教学内容与安排
六、课程考核
表1 课程培养标准三级指标对应的考核环节
表2 考核细则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肖天贵等编著《中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科学出版社参考教材:
邓贤峰编《中长期天气预报》气象出版社
孔玉寿编《现代天气预报技术》气象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法
作中期预报
1 灰色预测模型的提出与建立
灰色预测模型提出 灰色系统理论定义:灰色系统理论是将随机量当作在一
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将随机过程当作一定幅区一定时 区变化的灰色过程。
我们把信息完全确知的系统称之为白色系统,而把只知 部分信息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通常我们把大气系统视为灰 色系统来处理。 灰色系统理论处理预测问题的思路是设法 使系统由“灰”变白。灰色系统的白化过程就是根据观测 资料找出影响系统的诸因素,通过分析抓住主要影响因子, 并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尽可能消除未知的随机因素的影响, 建立能对系统作预报的灰色模型。
3 预报方程的建立
不同天气形势影响晴雨的因子通常也不同,预报的着 眼点也有差异。因此,在建立预报方程是首先分析影响 当地晴,雨天气不同的环流形势,然后按天气形势分类, 分别建立预报方程。
如浙江省气象台用晴,雨天气分类建立预报模型,具 体做法是:首先找出3~4月晴雨天气形势特点,分成以 晴为主和以雨为主两种天气类型,在91个样本中,主晴 型19个样本,主雨型54个样本,晴雨相间类18个样本。
以晴为主的天气形势的特点是:500ha在25~35N、 110~125E范围内为WNW-W风;30N、120E附近地面 有分裂高压,呈L型或北低南高,500ha为WNW-NW风
以雨为主型天气形势的特点是:500ha在115?~105E附 近有低槽,地面处在入海高压后部或受东高西低型或 北高南低或南北向高压脊控制。
缺点:当数值模式作了实质性变动或用一个新的更完善的 数值模式来替换旧模式时,就得重新求解MOS方程,这就 会给使用MOS法的单位带来一些麻烦
3 PPM与MOS相结合的方法
鉴于PPM和MOS法都有各自的缺点,促使人们去寻求一些 新的途径来弥补,其中之一就是预报方法采用MOS方法建 立,但其预报因子取自PP方程的预报结果。这种做法可理 解为用MOS法来修正PP预报以克服数值模式对大气变量预 报的某些系统误差。
• 取前后共三个时间步长,即12h,24h,36h的形势预
告平均值来求得预报方程,再用于中期数值模式输出 作出中期预报。
2 模式输出统计方法(MOS)
基本思路:利用积累的数值预报资料样本,同时结合其它 一些实测资料样本与同期要素间建立统计模型,再用预报 和实测因子输入模型来做预报。在做预报时,把MOS方程 所要求数值模式的有关大气状态变量的实时预报值代入方 程,就能算出当地相应时效的天气要素的预报值。
建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GM(1,1)模型建模时,是先对原始序列做一 次累加,因此要求原始序列的数列均为非负数,否则,累加 时会正负抵消,达不到使数据序列随时间递推的目的
(2)灰色理论是针对符合光滑离散函数的一类数列建模 的,一般原始数据作累加生成后,可以得到光滑离散函数。 原始数据序列是否满足光滑性,需要在建模前进行检验,检 验数列光滑性条件一般为 k1
MOS方法虽能考虑数值模式的系统误差,但如何处理 样本的代表性,即在样本资料有限,不能包括所有可能天 气类型时,怎样使建立的MOS方程具有更强的预报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OS预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他们运用分类建模法来弥 补MOS预报中所缺少的天气类型即对缺少的样本运用天气 学的原理模拟某天气类型作为标准样本,并对标准样本分 类建模,尽量不遗漏各种天气类型。这样的建模可以改善 预报效果。
灰色预测模型建立
灰色系统理论在数据信息处理方面提出了“生成”方法, 即 通过累加生成,使杂乱无章的数据转化为有规律的、较 平滑的数列,然后用生成数据建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立模型方面提出了微分方程动态模型的 方法,因此灰色模型是中长期发展变化模型,不是短期的 变化关系。 目前常用的灰色系统模型(GM )是一个一阶单变量的线 性微分方程,常记为GM(1,1)。此模型中还有一个待辨 识的参数a和一个待辨识的内生成量U。 灰色系统的特点是根据自身的数据预测自身的发展。GM (1,1)模型与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结合,可以得到不同 作用的预测,如数列预测、灾变预测、季节灾变预测、拓 扑预测及系统预测等。
2 灰色预测的基本问题
灰色模块 灰色建模是以灰色模块概念为基础。所谓“模块”,实际上
是经过一定的方式处理后的时间序列。这种处理和气象资料正 规化、平稳化处理一样,能够使在建模时提供中间信息,能够 使原随机序列的随机性加以弱化,而使规律性得到强化。
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步骤 (1) 根据原始数据序列计算第一次累加序列; (2)建立B矩阵; (3)求逆矩阵 (4)根据,求估计值 (5)用时间响应方程计算拟合值 (6)运算还原,即 (7)计算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
其数学表达式为
YtVt fm[ fp(XˆtVt ), XtVt ]
此方程的含意是,首先求出各预报因子的PP预报方程, 然后再对组建MOS方程的样本资料中的每一个样本用 PP 方 程 算 出 各 预 报 因 子 的 预 报 结 果 , 将 此 结 果 作 为 MOS方程的当然因子,然后再筛选其它来自数值预报 模式的因子,求解MOS预报方程。
YtVt f p (XˆtVt )
基本方法:
• 把短期预报中的方法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期预报中去,
把历史资料统计的气象参数同时加权组合,用中期数 值预报产品作出预报。
• 在检验中期数值预报初始化系统的分析场和实际值的 关系时,发现两者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而分析值是 更适应于数值预报模式的量。利用这一高相关关系, 用分析值与预报量建立完全预报方程,可减少用数值 模式产品代替实测值所带来的偏差。
第四章 中期天气统计预报
本章主要内容 中期天气一般统计预报方法 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法作中期预报 • 灰色预测模型的提出与建立 • 灰色预测的基本问题 • 灾变预测方法与举例 中期动力-统计预报的基本原理 动力-统计预报的一个实例
一 中期天气一般统计预报方法
中期天气预报的方法常用有: 多元回归,逐步回归, 相似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本节以具有统计学性质的较新的中期天 气预报方法灰色系统的灾害预测法为主 来介绍,同时还介绍了完全预报法,模 式输出的统计-动力相结合的方法。
分类后选取了500ha层21种组合因子、地面气压场23 种组合因子,500ha涡度场43种组合因子,500ha减地 面气压厚度场35种组合因子,最后用逐步回归法选取 相关系数高,因子独立性好的15个组合因子,建立了 杭州,金华,温州三代表站晴雨预报方程。
定义:动力统计预报方法是指将数值预报的结果作为预
报因子,建立统计方程作气象要素的客观的预报方法。
基本方法:完全预报法、模式输出统计方法和两者相结
合的方法。
1 完全预报法 (PPM)
基本思路:用历史资料在预报对象与同期因子之间建立 统计模型—PP方程,然后假设数值预报是完全正确的, 用预报的因子代替PP方程中的因子,得到预报值。 其数学表达式为
不同季节的降水区域是不同的,因此要注意季节特点
• 寻找关键区特征 • 因子组合法
对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进行适当的组合,可形成更 有物理意义 ,且符合预报员经验的组合因子。
2 样本资料代表性问题的处理
运用统计方法建立预报方程是对历史状态的概括。但
是任何一种统计方法都要求对样本各态历经,都不能预报 资料中未曾出现过的特殊情况,即未能满足各态历经要求 时,预报便会失误。
其数学表达式为
YtVt fm(XˆtVt )
式中 YtVt 为初始时刻t 预报时限为 Vt 的预报量的估计值,
XˆtVt 为与 YtVt 同一时刻的一组大气变量的数值预报估
计值。
MOS法的优缺点
优点:能综合考虑数值预报本身的误差与统计拟合误差, 所以不要求数值模式对大气变量本身的预报具有很高的精 度,只要求大气变量的模式预报值与天气要素的观测值之 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四 动力-统计预报的一个举例
以华东区3~4月中期晴雨MOS预报为例介绍建立MOS预 报方程的具体过程。
1 MOS预报因子的选择和处理
• 时次扩展法
建立某地,某一时次的预报方程时,通常在该时次个 该地附 近区域的数值预报产品中选取因子,因此常显 得可供选择的因子量太少 ,影响预报质量的提高。
• 注意季节特点
p(k) / p(i) i 1
是给定一个足够大的实数。如果满足条件,则原始数 据符合光滑性条件。否则,对原始数据序列需要继续进行累 加生成,使其满足光滑性。
3 灾变预测方法与举例
灾变预测,一般是指某种灾害在何时将出现的预测。 通过GM(1,1)模型预测异常值出现的时刻就是一种 灾变预测。
三 中期动力-统计预报的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