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苦难》课件(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苦难可以高扬人格。
苦难的价值
震 撼 灵 魂
1.深化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2.迫使人与外界拉开距离,回到自己;
肯于思考,获得对人生的新眼光,引
人彻悟; 3.高扬人格。
(三)怎样面对苦难
1.为什么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 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 精神自由。 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 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
启示意义: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 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 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 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 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 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 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 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 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 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 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 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 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 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二)苦难的价值
• 1、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什么态度?
• 文章首先摆出在苦难问题上的误区: •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 • 全否定的东西”, • 接着,用“但是”一词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态度,故而责 问: • “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 是 • 完全消极的吗?”
《落难的王子》
•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每当左右向他禀报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到: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 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 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 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 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 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 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 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 2、作者认为,苦难为什么有价值?在书上 找概括性的句子。(可用找中心句的办法) • ①因为苦难与幸福虽是相反的东西,但它 们都直接和灵魂有关。“一种东西能够把 灵魂震醒,使之虽然痛苦的却富有生机的 紧张状态,应该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 ②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 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 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 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
面对苦难
周国平
一、与作者有关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 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 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 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 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 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白兔和月亮》
•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 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来到林中草地, 一边无忧无虑地嬉戏,一边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 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一个慷慨的决 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 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 • 从那以后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 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 “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 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 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 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 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名人名言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
2.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不过没有人报考罢 了。----高尔基 3.我们要用笑脸和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来迎接一切 的不幸。----鲁迅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 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 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文章层次
苦难是什么 普遍性
为什么要面对苦难 价值 必然性
怎样面对源自文库难
以尊严的方式
层 层 深 入
(一)什么是苦难
作者是如何解释“苦难”的含义的?“苦难”具有什 么特点?
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它包括—— ①个人不能拒绝的天灾人祸 ②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③死亡。 特点是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苦难的特点:必然性和普遍性
• 2.史铁生事例:20岁是如花的季节,似火的青春。 可是史铁生在这样一个如花似火的时期里失去了 双腿,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后半生。面对如此大的 苦难,他悲观过,迷茫过,甚至想要结束生命。 但他并未一直沉沦下去,而是不断地思考,不懈 地努力,为自己折了一只船,一只叫“写作”的 船,把自己渡到了成功的彼岸。 • 3.霍金事例:霍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不幸患上 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然而苦难 无法阻止梦的飞翔,在巨大苦难的打击下,他矢 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就是依靠自己,把 苦难当成了磨刀石,磨砺自己,让生命之船驶向 了胜利的港口。
4.人的一生,就如同一棵树,而苦难是它的一个分 枝;没有了苦难,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历史典故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 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 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 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
启示意义: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 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 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 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 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 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 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 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 这道理有二条: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 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 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 度来承受。
苦难的价值
震 撼 灵 魂
1.深化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2.迫使人与外界拉开距离,回到自己;
肯于思考,获得对人生的新眼光,引
人彻悟; 3.高扬人格。
(三)怎样面对苦难
1.为什么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 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 精神自由。 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 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
启示意义: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 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 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 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 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 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 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 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 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 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 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 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 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 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二)苦难的价值
• 1、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什么态度?
• 文章首先摆出在苦难问题上的误区: •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 • 全否定的东西”, • 接着,用“但是”一词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态度,故而责 问: • “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 是 • 完全消极的吗?”
《落难的王子》
•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每当左右向他禀报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到: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 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 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 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 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 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 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 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 2、作者认为,苦难为什么有价值?在书上 找概括性的句子。(可用找中心句的办法) • ①因为苦难与幸福虽是相反的东西,但它 们都直接和灵魂有关。“一种东西能够把 灵魂震醒,使之虽然痛苦的却富有生机的 紧张状态,应该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 ②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 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 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 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
面对苦难
周国平
一、与作者有关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 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 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 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 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 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白兔和月亮》
•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 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来到林中草地, 一边无忧无虑地嬉戏,一边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 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一个慷慨的决 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 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 • 从那以后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 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 “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 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 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 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 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名人名言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
2.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不过没有人报考罢 了。----高尔基 3.我们要用笑脸和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来迎接一切 的不幸。----鲁迅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 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 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文章层次
苦难是什么 普遍性
为什么要面对苦难 价值 必然性
怎样面对源自文库难
以尊严的方式
层 层 深 入
(一)什么是苦难
作者是如何解释“苦难”的含义的?“苦难”具有什 么特点?
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它包括—— ①个人不能拒绝的天灾人祸 ②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③死亡。 特点是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苦难的特点:必然性和普遍性
• 2.史铁生事例:20岁是如花的季节,似火的青春。 可是史铁生在这样一个如花似火的时期里失去了 双腿,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后半生。面对如此大的 苦难,他悲观过,迷茫过,甚至想要结束生命。 但他并未一直沉沦下去,而是不断地思考,不懈 地努力,为自己折了一只船,一只叫“写作”的 船,把自己渡到了成功的彼岸。 • 3.霍金事例:霍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不幸患上 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然而苦难 无法阻止梦的飞翔,在巨大苦难的打击下,他矢 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就是依靠自己,把 苦难当成了磨刀石,磨砺自己,让生命之船驶向 了胜利的港口。
4.人的一生,就如同一棵树,而苦难是它的一个分 枝;没有了苦难,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历史典故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 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 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 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
启示意义: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 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 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 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 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 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 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 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 这道理有二条: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 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 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 度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