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

1. 设计题目: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2. 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水温控控制系统,对象的传递函数:G (s )=

e 1

s 10020 -50s ,炉子为电炉结构,单相交流2220V 供电。温度设定值:室温~100℃,可以根据要求任意调节。要求:

(1) 画出电路原理图,包括:给定值、反馈、显示的电路以及主电路;

(2) 阐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3) 采用对象为大滞后的算法,求出U (k );

(4) 画出闭环数字控制的程序框图。 二.设计任务分析

1.系统设计:

该系统由AT89C51单片机系统、PID 控制算法、温度检测、键盘输入、温度显示、加热丝功率控制等等组成。

Ⅰ.典型的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通常由下图(a )所示的几部分组成,其中调节器由微型机来完成。

图(a ) 温度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Ⅱ.给定信号如何给计算机

温度给定值可以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键盘与单片机连接),也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由程序自动设定,还可以用拨码盘,一般拨码盘常用于过程控制的控制柜(化工企业)。

为了便于讨论,本设计假定由人工键盘输入温度给定值。

Ⅲ.温度的监测与调节

理想的情况是采用A/D转换器作为输入通道,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半导体热敏电阻测量温度,和通过单稳态触发器输出的脉冲宽度来实现温度检测和输入。用热敏电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热敏电阻作为半导体的效果往往决定于环境和计算机应用程序配合的结果。

可以采用温度范围为0~120℃的热敏电阻来构成所需要的电路,不用热电偶的原因是:因为热电偶在低温段线性差,它只是在高温段准确。

2.控制方案

本系统中把晶闸管电阻炉温度变送器统一称为被控对象。电阻炉系统是个自衡系统,可以近似为一个一阶惯性环节和一个延迟环节,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

在检测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数字PID调节规律,把炉内温度控制的设定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是静态误差最小。

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电阻炉是一个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可以用一个一阶惯性环节和一个延迟环节来近似描述,考虑到零阶保持器,系统的简化动态结构图如图(b)

图(b)系统简化动态结构图

被控对象加上零阶保持器的广义对象传递函数为

G i (s)=

s

-Ts

e

1-

×

s

T

K

D

ts

+

-

1

e

本系统数字控制器采用增量式PID调节器,由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可知:

△U

k =K〖e

k

-e

(k-1)

+

i T

T

e

k

+

T

Td

( e

k

-2e

(k-1)

+ e

(k-2)

)〗

=K

P 〖e

k

-e

k-1

〗+K

i

e

k

+K

d

〖e

k

-2e

(k-1)

+ e

(k-2)

式中:e

k

本次设定值与实测值之差

三.水温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

1.电路的工作原理:

系统采用晶闸管作为功率放大器件,对电阻炉提供可控制功率输入。温度经过热敏电阻检测放大I/V变换A/d转化后送入单片机,在单片机内部主机将采样值和给定值比较后经过控制算法计算得到控制量,再经D/A转化变成输出脉冲信号,通过零触发电路驱动双向可控硅,单片机通过改变控制脉冲宽度,即改变了可控硅在一个固定控制周期内的导通时间,这样电阻率的温度就随电阻炉的平均输入功率改变而变化,也就达到了控温的目的,同时将零同步信号接到单片机外部中断输入端上,在终端服务程序中进行出发控制和控制周期计数。另外可以利用串口通讯实现系统的组态监控。

2.系统硬件组成设计:

带热敏电阻的单稳态触发器作为温度信号的输入通道,输出通道可采用8位D/A转换器输出控制电压,在转换成电流信号,控制调节阀使得炉温控制在要求的给定值范围。

2.1 过零触发器脉冲电路

图(c)为过零同步脉冲电路,其作用是在电网电压的每一个过零点产生一个同步脉冲。图中TB是同步变压器比较器将50HZ正弦波信号变成方波信号,异或门在方波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产生过零同步脉冲,单稳触发器的作用是对过零同步脉冲信号整形,最后输出同步脉冲信号Ur

图(c)过零检测同步脉冲信号

2.2 晶闸管触发器

闸管的通断由计算机通过输出接口电路控制,见图(d),图中CPU通过数据输出锁存器发出晶闸管的通断控制信号Uk,晶闸管驱动电路采用双向可控硅型光电耦合器,它由输入和输出两部分组成,输入部分为发光二极管,输出部分为光敏双向可控硅在红外线的作用下可以双向导通。

图(d)晶闸管触发器

2.3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图

见图(e)附表1:

3.闭环数字控制的程序框图

采样中断服务程序完成对温度的采样、控制算法、输出触发控制晶闸管导通角。采用定时中断,产生控制周期,控制周期一到,程序则转入控制模块,调A /D转换模块及热电偶线性化模块得到炉温的反馈信号,根据给定值和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经输出口输出脉冲控制过零触发器。系统采用惯性滤波法,以消除噪声干扰。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用它完成大林控制算法程序,实现了炉温的有效控制。大林算法流程图如图(f)所示

图(f)大林算法流程图

4.系统的设计分析与改善

系统采用惯性滤波法,以消除噪声干扰,对于含大滞后环节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普通PID控制难以达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而采用大林算法进行控制效果明显提高。

5.系统应用软件(程序)的设计

系统软件部分包括主程序、采样定时中断程序、数字滤波、串口通讯及大林算法运算等。主程序完成硬件初始化、变量初始化等任务,然后循环检测热电偶检测的度值,若发现温温度超限,则断开控制输出、屏蔽采用定时中断,发出报警信号,并等待温度降至安全值后重启。采样中断服务程序完成对温度的采样、控制算法、输出触发控制晶闸管导通角。采用定时器中断,产生控制周期,控制周期一到,程序则转入控制模块,调A/D转换模块及热电偶线性化模块得到炉温的反馈信号,根据给定值和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经输出口输出脉冲控制过零触发器。

整个温度控制系统是在应用程序的控制下执行。温箱在接近设定值的状态下进入温控过程。控制系统的工作由实时测量,实时决策和实施控制三部分组成。

(1)数据采集程序

ORG 9000H

PUSH PSW

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 2学期 学生姓名:林泽佳专业班级:08自动化1班指导教师:钟秋海工作部门:信息学院一、课程设计题目 :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 本课程设计共列出10个同等难度的设计题目,编号为:[0号题]、[1号题]、[2号题]、[3号题]、[4号题]、[5号题]、[6号题]、[7号题]、[8号题]、[9号题]。 学生必须选择与学号尾数相同的题目完成课程设计。例如,学号为8xxxxxxxxx2的学生必须选做[2号题]。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一)《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课题设计内容|

! " [2 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具体要求见(二)。 (二)《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课题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共100分】 , 1、求被控对象传递函数G(s)的MATLAB描述。(2分) 2、求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G(z)。(4分) 3、转换G(z)为零极点增益模型并按z-1形式排列。(2分) 4、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Ge(z)形式,满足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稳态误差为零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6分) 5、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c(z)形式,满足控制器Dy(z)可实现、最少拍和实际闭环系统稳 定的要求。(8分)

6、根据4、5、列写方程组,求解Gc(z)和Ge(z)中的待定系数并最终求解Gc(z)和Ge(z) 。 (12分) 7、求针对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并说明Dy(z)的可实现性。 (3分) ! 8、用程序仿真方法分析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7分) 9、用图形仿真方法(Simulink)分析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8分) 10、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Ge(z)形式,满足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稳态误差为零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6分) 11、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c(z)形式,满足控制器Dw(z)可实现、无波纹、最少拍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8分) 12、根据10、11、列写方程组,求解Gc(z)和Ge(z)中的待定系数并最终求解Gc(z)和Ge(z) 。 (12分) 13、求针对单位速度信号输入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并说明Dw(z)的可实现性。(3分) 14、用程序仿真方法分析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7分) 15、用图形仿真方法(Simulink)分析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 (8分) 16、根据8、9、14、15、的分析,说明有波纹和无波纹的差别和物理意义。(4分) 三、进度安排 6月13至6月14: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复习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仿真知识,收集资料、熟悉仿真工具;确定设计方案和步骤。 6月14至6月16:编程练习,程序设计;仿真调试,图形仿真参数整定;总结整理设计、 仿真结果,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6月16至6月17:完成程序仿真调试和图形仿真调试;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答 辩总结。 [ 四、基本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二叉平衡排序树 摘要问题描述:从一棵空树开始创建,在创建过程中,保证树的有序性,同时还要针对树的平衡性做些调整。最终要把创建好的二叉排序树转换为二叉平衡排序树。 基本要求:1.创建(插入、调整、改组) 2.输出 开发工具:windows XP操作系统,Microsoft visual c++ 6.0 编译系统; 关键词:C++ ; 二、设计主要目的及意义 目的: 1.熟悉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熟悉二叉树的创建(插入、调整、改组),输出以及把二叉排序树转换为二 叉平衡排序树 3.更进一步掌握有关二叉排序树的操作 意义: 软件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方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言类课程学习的总结。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加深对程序设计的理解,掌握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深化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设计思想和新一代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方式,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多个单元串到一起,提高我们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共同发展,最终提高我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提供了一次专业研究和项目开发的宝贵实践机会,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三、课程设计的过程 主要算法说明: 1.主要数据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node node ; Struct node { Node*parent; Node*left; Node*right; Int balance;//左右子树高度之差 Int key; } 2.主要函数说明 Int scarchNode(int key, node* root, node*parent):按key查找结点 Node* minNode(node* root):树root的最小结点 Node* maxNode(node* root):树root的最大结点 Node* preNode(node* target):求前驱结点 Node* nextNode(node* targer):求后继结点 node* adjustAVL(node* root, node* parent, node* child);调整,保证二叉树的平衡性 Node* insertNode(int key, node* root):插入 Node* deletevode(int key, node* root):删除 Node*createAVL(int* data, int size):创建新的二叉树 Void interordertraverse (node*root):中序遍历 Void preordertraverse(node* root):先序遍历 3.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和删除 a.二叉排序树的插入 在二叉排序树插入新结点,要保证插入后的二叉树仍符合二叉排序树的定义 插入过程:若二叉排序树正存在,则返回根结点;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课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3) 五、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步骤(含流程图和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小结 (36)

一、课程设计题目:点阵显示系统电路及程序设计 利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设计一个基于微机控制的点阵显示系统。 二、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掌握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等可编程器件、译码器74LS138、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5、点阵显示器件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用、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三、设计内容 1.点阵显示系统启动后的初始状态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菜单: dot matrix display system 1.←left shift display 2.↑up shift display 3.s stop 4.Esc Exit 2.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列向左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行向上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s键,点阵停止移动并显示当前字符。 3.结束程序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Esc键,结束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并显示“停”。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1.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2.可编程芯片8253、8255、74LS245、74LS138各一片,16×16点阵显示器件一片。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__ 提交日期 2013 年 7 月 8 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整体设计与结构图 (3) 1、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3) 2、硬件结构图 (4) 三、电路硬件设计 (5) 1、电桥电路 (5) 2、放大环节 (6) 3、滤波电路 (6) 4、A/D转换器 (7) 5、D/A 转换电路 (8) 四、参数计算及分析 (9) 1.参数确定 (9) 2.系统性能分析 (9) 五、控制方案及仿真 (9) θ的分析.....................................................................................................,9 1、0 = 1)控制方案分析 (11) 2)数字控制器D(z)的实现 (11) 3)系统仿真 (14) θ的分析 (18) 2、870 .0 = 1)控制方案分析与选择 (18) 2)数字控制器D(z)的实现 (19) 3)系统仿真 (23) 六、心得与体会 (27)

一.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1、 针对一个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1 s Ke G s Ts τ-=+ 的温度控制系统和给定的系统性能指标: ? 工程要求相角裕度为30°~60°,幅值裕度>6dB ? 要求测量范围-50℃~200℃,测量精度0.5%,分辨率0.2℃ 2、 书面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布线连接图,并转化为系统结构图; 3、 选择一种控制算法并借助软件工程知识编写程序流程图; 4、 用MA TLAB 和SIMULINK 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 对象确定:K=10*log(C*C-sqrt(C)),rand(‘state ’,C),T=rang(1), 考虑θ=0或T/2两种情况。 C 为学号的后3位数,如C=325,K=115.7,T=0.9824,θ=0或0.4912 5、 进行可靠性和抗干扰性的分析。 二、整体设计与结构图 1、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08电气本1 课程设计题目:阀门电动执行器控制模块设计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所有专业课结束时进行的一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全面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包括确定控制任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控制软件的设计、系统调试、性能测试等方面的要求,以便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步骤 1 任务提出 电动执行器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重要设备,它接收来自调节器的模拟信号(一般是4~20mA 电流信号)或上位机的数字信号, 将其转换为电动执行器相对应的机械位移(转角、直线或多转)并自动改变操作变量(调节阀、风门、挡板开度等),以达到对被调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进行自动调节的目的,使生产过程按预定要求进行。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阀门电动执行器控制模块。 1.1 对象参数: (1)电动机为单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10W,额定电流0.16A,外接电容CBB61、1.5uF500V。 (2)电源:220V±10%,50Hz。 (3)环境温度:-25~80℃。 (4)环境湿度:≤95%RH。 1.2 基本功能要求: (1)输入4~20mA或1~5V控制信号,相应阀门开度在0~100%之间变化。 (2)输入信号失效,位置保持原位。 (3)可就地手动操作。 (4)死区可以调整。 1.3 扩展功能要求(选做) (1)过力矩保护。 (2)行程限位保护。 (3)定位误差:≤1%。 (4)灵敏度:0.025%(1/4096)。 2 设计内容及步骤 2.1 系统方案的确定 2.2 硬件系统设计 2.2.1主电路设计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仿真 院(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03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吴莉朱忠敏 2012年1 月14 日至2012年1 月25 日 华朴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制 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20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5)

一、Simulink 仿真设计 (6) 1.1 低通抽样定理 (6) 1.2 抽样量化编码 (9) 二、MATLA仿真设计 (12) 2.1 、自编程序实现动态卷积 (12) 2.1.1 编程分析 (12) 2.1.2 自编matlab 程序: (13) 2.1.3 仿真图形 (13) 2.1.4 仿真结果分析 (15) 2.2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 数字滤波器 (15) 2.2.1 双线性变换法的基本知识 (15) 2.2.2 采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一个巴特沃斯数字低通滤波器 (16) 2.2.3 自编matlab 程序 (16) 2.2.4 仿真波形 (17) 2.2.5 仿真结果分析 (17) 三、总结 (19) 四、参考文献 (19) 五、课程设计成绩 (20) 摘要 Matlab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及数值分析领域的高级仿真平台。它功能

强大、简单易学、编程效率高,目前已发展成为由MATLAB 语言、MATLAB 工作环境、MATLAB 图形处理系统、MATLAB 数学函数库和MATLAB 应用程序接口五大部分组成的集数值计算、图形处理、程序开发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系统。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MATLAB 和SIMULINKL 两个部分。首先利用SIMULINKL 实现了连续信号的采样及重构,通过改变抽样频率来实现过采样、等采样、欠采样三种情况来验证低通抽样定理,绘出原始信号、采样信号、重构信号的时域波形图。然后利用SIMULINKL 实现抽样量化编码,首先用一连续信号通过一个抽样量化编码器按照A 律13折线进量化行,观察其产生的量化误差,其次利用折线近似的PCM 编码器对一连续信号进行编码。最后利用MATLAB 进行仿真设计,通过编程,在编程环境中对程序进行调试,实现动态卷积以及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 数字滤波器。 本次课程设计加深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课上所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1 设计目的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集微机原理、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过程等课程基础知识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路,以及对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提高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综合分析与创新性应用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2.1 设计题目 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实现一个单闭环直流电机调压调速控制,用键盘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起/停、正/反转控制,速度调节要求既可用键盘数字量设定也可用电位器连续调节,需要有速度显示电路。扩展要求能够利用串口通信方式在PC上设置和显示速度曲线并且进行数据保存和查看。 2.2 设计要求 2.2.1 基本设计要求 (1)根据系统控制要求设计控制整体方案;包括微处理芯片选用,系统构成框图,确定参数测围等; (2)选用参数检测元件及变送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包括输入接口电路、逻辑电路、操作键盘、输出电路、显示电路; (3)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控制算法; (4)设计功率驱动电路; (5)制作电路板,搭建系统,调试。 2.2.2 扩展设计要求 (1)在已能正常运行的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串口与PC连接; (2)编写人机界面控制和显示程序;编写微机通信程序;实现人机实时交互。

3方案比较 方案一: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电路较为简单,缺点是继电器的响应时间慢、机械结构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 方案二: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动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但是电阻网络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而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一般电动机的电阻很小,但电流很大;分压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实现很困难。 方案三:采用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H 型PWM 电路。用单片机控制电力电子器件使之工作在占空比可调的开关状态,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这种电路由于工作在电力电子器件的饱和截止模式下,效率非常高;H 型电路保证了可以简单地实现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电子开关的速度很快,稳定性也极佳,是一种广泛采用的PWM 调速技术。 兼于方案三调速特性优良、调整平滑、调整围广、过载能力大,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三。 4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4.1单闭环调速原理 4.1.1 闭环系统框图 4.1.2 调速原理 直流电机转速有: 常数Ke Ka 不变,Ra 比较小。 所以调节Ua 就能调节n 。 n n I K R K U K R I U n d d a e e d ?-=Φ -Φ=-=0φa a a U I U ≈-

武科大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键控数据采集及数值显示电路设计 二、设计任务 按不同的数字键(0、1、2、3、4、5、6、7)采集0809相应数据通道的模拟量,并在LED 数码管上显示值。设定输入模拟量在0—5V范围内,显示值在0—255范围内。 三、设计要求 1.画出连接线路图或功能模块引脚连接图。 2.采用8088CPU作主控制器,0809作A/D转换器,采用直接地址译码方法,给各芯片分配地址,选取芯片中必须包含有8255。 3.采用3个共阴极型LED动态显示,只需显示0—255范围内的值。 四、设计思想及需要用的主要芯片 1、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编程对8255初始化,然后通过8255对ADC0809转换器初始化,通过0~7号按键(在这里0~7号按键用开关实现,有按键的过程中会有抖动,所以需要加入一个74LS244芯片,用于缓冲),经8088微处理器处理后选择ADC0809的模拟通道,将0~5V内的模拟量通过选择的模拟通道传递给模数转换器,通过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为0~255之间的数字量,将数字量通过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在这里端口A作为数据输入端,端口B作为数据输出端,端口C作为控制端),送给LED数码管显示。 2.主要芯片及其功能 ADC0809与系统的接口包括两个输出口和一个输入口,第一个输出口用于控制芯片内部的模拟通道选择,CPU输出的通道地址从ADC0809的引脚ADDA、ADDB、ADDC输入,并利用ALE信号触发锁存;第二个输出口是哑元,用以触发ADC0809的引脚START启动转换。当转换结束后,ADC0809的引脚EOC会产生一个高电平的状态信号,该信号用于检测,也可用于申请中断。随后,CPU可以从ADC0809的引脚D0-D7输入转换后的数据。其芯片引脚图如下 8255是并行通信接口芯片,其基本功能是以并行的方式在系统总线与I/O设备之间传送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1:通用数字PID调节器设计 1、主要技术数据和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数据:8路模拟量输入:适配1~5V输入,量程自由设定;8路输出控制信号:1~5V标准电压输出;输入模拟量转换精度:0.1%;RS232串行通讯通口。 控制模型:数字PID控制算法;PID参数范围:比例带Kp:1-999.9%,积分时间Ti:1-9999秒(Ti=9999时积分切除),微分时间Td::0-9999秒(Td=0时微分切除)。 调节控制器使用51内核的单片机,完成对8路模拟信号的切换、信号变换、A/D转换;单片机对数据处理后(含数字滤波、数值变换),送到显示和通讯部分,并经PID运算处理后通过D/A转换器输出。经信号变换和信号分配后输出8路控制信号。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干扰问题。 2、设计步骤 一、总体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二、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 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I/O端口等); 3. 设计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4. 设计8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5. 设计RS232串行通讯通口; *6. 其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电源、通信等)。 三、软件设计 1. 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2. 编写数字PID调节器软件模块; 3. 编写数字滤波程序; *4. 编写A/D、D/A转换器处理程序模块; *5. 其它程序模块(显示与键盘等处理程序)。 四、编写课程设计报告,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2:双闭环直流电动机数字调速系统设计 1、主要技术数据和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数据:直流电动机(对象)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直流电动机Ped=3kW,Ued=220v ,ned=1500r/min,电枢回路总电阻R=2.50欧姆,电动机回路电磁时间常数TL=0.017s,机电时间常数TM=0.076s,电势常数Ce=0.1352V/r·min),晶闸管装置放大倍数Ks=30,整流电路滞后时间Ts=0.0017s。 主要技术指标:速度调节范围0-1500r/min,速度控制精度0.1%(额定转速时),电流过载倍数为1.5倍。 主要要求: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电源采用PWM控制方式,在其输入电压为0-5伏时可以输出0-264伏电压,为电机提供最大25安培输出电流。速度检测采用光电编码器,且假定其输出的A、B两相脉冲经光电隔离辨向后获得每转1024个脉冲的角度分辨率和方向信号。电流传感器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其原副边电流比为1000:1,额定电流为50安培。采用双闭环(速度和电流环)控制方式。 2、设计步骤 一、总体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二、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 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I/O端口等); 3. 设计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4. 设计输入输出通道(速度反馈、电流反馈电路、输出驱动电路等); *5.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电源、通信等)。 三、软件设计 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2. 编写数字调节器软件模块; 3. 编写A/D转换器处理程序模块; *4.编写输出控制程序模块; *5.其它程序模块(数字滤波、显示与键盘等处理程序)。 四、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及任务书

湖南工学院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选题及任务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计划学时 1周 教师姓名罗雪莲授课班级自本1101-1103 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 学院院长签字日期

一、课程设计选题 设计一电镀行车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二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 设计三三路智力抢答器的PLC控制 设计四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设计五五层电梯模型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设计六自动售货机的PLC控制 设计七注塑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八橡胶挤出机的变频器控制设计 设计九花式喷水池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十LED点阵图形显示的PLC控制 设计十一箱体加工专用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十二带有转向灯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 二、设计要求 1.一人一题,相同题目者设计报告不能雷同; 2.PLC选型任意,组态软件选择任意; 3.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 4.成绩根据设计报告和答辩演示(PPT+电脑仿真)给定。 三.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程序及必要的硬件系统。 2.PLC选择及I/O及其它PLC元器件分配。 3.选择电器元件,编制元件目录表。 4.设计梯形图。 5.完成上位机的组态监控设计 6.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调试; 7.用计算机绘制主电路图、PLC控制电路图、电器元件布置图。 8.编写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小结。 四.设计参考资料 [1]史国生主编.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罗雪莲编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钟肇新,范建东.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4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胡健主编.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柳春生编著.电器控制与PLC(西门子S7-300机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刘美俊编著.西门子S7系列PLC的应用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吉顺平.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郁汉琪.机床电气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工厂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手册》上下册 [11]《工厂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手册》增补本 [12] 刑郁甫、杨天民、赵积善编.新编实用电工手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matlab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仿真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号:08057102,08057127 班级:自动化081 姓名陈婷,万嘉

目录 一、设计思想 二、设计步骤 三、调试过程 四、结果分析 五、心得体会 六、参考文献

选题一、 考虑如下图所示的电机拖动控制系统模型,该系统有双输入,给定输入)(t R 和负载输入)(t M 。 1、 编制MATLAB 程序推导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2、 若常系数增益为:C 1=Ka =Km =1,Kr =3,C2=0.8,Kb =1.5,时间常数T 1=5, T 2=0.5,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求出闭环零极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若)(t R 和)(t M 分别为单位阶跃输入,绘制出该系统的阶跃响应图。(要求C 1,Ka ,Km ,Kr ,C2,Kb , T 1,T 2所有参数都是可调的) 一.设计思想 题目分析: 系统为双输入单输出系统,采用分开计算,再叠加。 要求参数均为可调,而matlb 中不能计算未赋值的函数,那么我们可以把参数设置为可输入变量,运行期间根据要求赋值。 设计思路: 使用append 命令连接系统框图。 选择‘参数=input('inputanumber:')’实现参数可调。 采用的方案: 将结构框图每条支路稍作简化,建立各条支路连接关系构造函数,运行得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在得出传递函数的基础上,使用相应的指令求出系统闭环零极点、画出其根轨迹。 通过判断极点是否在左半平面来编程判断其系统是否稳定。 二.设计步骤 (1)将各模块的通路排序编号

(2)使用append命令实现各模块未连接的系统矩阵 (3)指定连接关系 (4)使用connect命令构造整个系统的模型 三.调试过程 出现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在调试过程出现很多平时不注意且不易寻找的问题,例如输入的逗号和分号在系统运行时不支持中文格式,这时需要将其全部换成英文格式,此类的程序错误需要细心。 在实现参数可调时初始是将其设为常量,再将其赋值进行系统运行,这样参数可调性差,后用‘参数=input('inputanumber:')’实现。 最后是在建立通路连接关系时需要细心。 四.结果分析 源代码: Syms C1 C2 Ka Kr Km Kb T1 T2 C1=input('inputanumber:') C2=input('inputanumber:') Ka=input('inputanumber:') Kr=input('inputanumber:') Km=input('inputanumber:') Kb=input('inputanumber:') T1=input('inputanumber:') T2=input('inputanumber:') G1=tf(C1,[0 1]); G2=tf(Ka*Kr,[0 1]); G3=tf(Km,[T1 1]); G4=tf(1,[T2 1]); G5=tf(1,[1 0]); G6=tf(-C2,1); G7=tf(-Kb,1); G8=tf(-1,1); Sys=append(G1,G2,G3,G4,G5,G6,G7,G8) Q=[1 0 0;2 1 6;3 2 7;4 3 8;5 4 0;6 5 0;7 4 0;8 0 0;]; INPUTS1=1; OUTPUTS=5; Ga=connect(Sys,Q,INPUTS1,OUTPUTS) INPUTS2=8; OUTPUTS=5; Gb=connect(Sys,Q,INPUTS2,OUTPUTS) rlocus(Ga)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摘要 霓虹灯主要是通过8255A对LED亮灭状态的控制,和8254定时/计数器的定时功能实现霓虹灯闪烁控制系统,外设是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在程序自动控制下,按照不同规律闪烁同时由数码管显示相应的闪烁方式。 关键字: 8255A 8254 LED 数码管

一、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设计霓虹灯闪烁控制系统,是外设的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在开关的控制下或者在程序自动控制下,按照不同规律闪烁。 要求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发光二极管变化规律要求有多种状态。 二、设计小组成员及分工 本次课设由冀任共同完成,在课设中遇到的问题四个人共同思考解决。 三、总体设计 1、8254用于定时:定时/计数器0与定时器/计数器1共同构成100ms的定时器,确定执行相邻闪烁方式的间隔时间。 2.8255A用于控制LED的状态和数码管显示:PA0接8254的输出,B口接数码管,显示对应的闪烁方式,C口输出控制LED的状态。 3、六种闪烁方式: 方式1:从左向右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1 方式2:从右向左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2 方式3:从左向右依次点亮4个的红灯、2个黄灯和2个绿灯,数码管显示3 方式4:从左向右两个两个的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4 方式5:从两边向中间依次点亮8个LED灯,数码管显示5 方式6:按红、绿、黄顺序点亮相同颜色的灯,数码管显示6 1、芯片介绍 (1)芯片8255A 8255A是具有3个8位并行I/O口3种工作方式的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共有40个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

D0--D7:三态双向数据线,与单片机数据总线连接,用来传送数据信息。 CS:片选信号线,低电平有效,表示芯片被选中。 RD:读出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控制数据的读出。 WR:写入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控制数据的写入。 Vcc:+5V电源。 PA0--PA7:A口输入/输出线。 PB0--PB7:B口输入/输出线。 PC0--PC7:C口输入/输出线。 RESET:复位信号线。 A1、A0:地址线,用来选择8255内部端口。 GND:地线。 三种工作状态: 1) 工作方式 0 :这是 8255A 中各端口的基本输入 / 输出方式。它只完成简单的并行输入 / 输出操作, CPU 可从指定端口输入信息,也可向指定端口输出信息,如果三个端口均处于工作方式 0 ,则可由工作方式控制字定义 16 种工作方式的组合。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业:自动化 班级:动201xxx 姓名:xxx 学号:2013xxxxxx 指导教师:xxx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6 年 07 月 15 日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微型计算机结合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各种控制算法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工业控制中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掌握控制系统中典型算法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测控对象参数检测方法、变送器的功能、执行器和调节阀的功能、过程控制仪表的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进一步加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设计要求 设计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由水泵1、2分别通过支路1、2向上水箱注水,在支路一中设置调节阀,为保持下水箱液位恒定,支路二则通过变频器对下水箱液位施加干扰。设计串级控制系统以维持下水箱液位的恒定,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3 设计方法 为保持水箱液位的稳定,设计中采用闭环系统,将下水箱液位信号经水位检测器送至控制器(PID),控制器将实际水位与设定值相比较,产生输出信号作用于执行器(控制阀),从而改变流量调节水位。当对象是单水箱时,通过不断调整PID参数,单闭环控制系统理论上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系统也将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该设计对象属于双水箱系统,整个对象控制通道相对较长,如果采用单闭环控制系统,当上水箱有干扰时,此干扰经过控制通路传递到下水箱,会有很大的延迟,进而使控制器响应滞后,影响控制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干扰频繁出现,无论如何调整PID参数,都将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考虑到串级控制可以使某些主要干扰提前被发现,及早控制,在内环引入负反馈,检测上水箱液位,将液位信号送至副控制器,然后直接作用于控制阀,以此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4设计方案及原理 系统功能介绍 整个过程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执行器,测量变送,被控对象组成,在本次控制系统中控制器为单片机,采用算法为PID控制规律,执行器为电磁阀,采样采用A/D芯片,测量变送器为A,被控对象为流量B。整个控制过程,当系统受到扰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目:基于PLC的C650型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车床是机械加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床约占机床总数的25%~50%。车床可以用来切削各种的外圆、内孔、螺纹和端面,还可以安装钻头或绞刀等进行钻孔、绞孔等项加工。C650型卧式车床属中型车床,加工工件回转半径最大可达1020m m,长度可达3000mm。其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车身、主轴变速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丝杆和光杆等部分组成。 普通车床结构图 车床的切削加工包括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辅助运动三部分。 1、主运动是工件作旋转运动,也就是产生车削的运动。主轴转动带动装夹在其端头的工件转动。

2、进给运动是刀具作直线运动,也就是使切削能连续进行下去的运动。刀具安装在刀架上,与滑板一起随溜板箱沿主轴轴线方向实现进给移动。主轴的传动和溜板箱的移动均由主电动机驱动,并通过各自的变速箱调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当加工的工件比较大时其转动惯量也比较大,停车时不易立即停止转动,必须有停车制动的功能,较好的停车制动是采用电气制动。 3、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省辅助工作时间,要求带动刀架移动的溜板箱能够快速移动(辅助运动)。在加工的过程中,还需提供切削液(冷却液)。 采用一台不变速的异步电动机拖动,实现切削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其变速由变速齿轮箱通过手柄操作进行切换来实现的有级调速。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刀架的快速移动;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冷却泵和液压泵。 三、控制要求 1、主电动机M1,完成主轴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的驱动,电动机采用直接起动,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反转控制主要用于加工螺纹时,要求反转退刀),并可进行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电气停车制动。为加工调整方便,还具有正向点动功能。 2、电动机M2拖动冷却泵,在加工时提供切削液,采用直接起动停止方式,并且为连续工作状态。 3、快速移动电动机M3,电动机可根据使用需要,随时手动控制起、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

专业教育 ─我所认识的计算机专业 1.对专业的最初认识 1.1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使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科研、教育、服务等方面在概念和技术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已经并还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目前,计算机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逐渐成为技术及科学领域的核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其应用领域逐渐广泛,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因而,计算机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2最初的认识 虽然对于这个专业刚开始的时候不了解它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是从小就对于计算机十分感兴趣,因此在高考完填报志愿时就报了这个专业。进入大学之后,看到培养计划发现这个专业应用还是挺多的,但是因此让自己更加的对以后的职业感到很迷茫,不知道究竟是该干什么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慢慢地找到方向,并为之努力的。因此说对于计算机专业还是抱有很大的热情的。 2.学习的方法 2.1培养对专业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学好自己的专业首先就要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呢?可能阅读专业书籍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自己来说有点困难,也很枯燥,那么不妨先从科普书籍看起。科普书籍是了解理论、获得应用知识最好的途径。相信不少理工科的同学被量子物理和相对论搞得头昏脑胀过。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抽象的数学模型之间存在思想意识上的鸿沟。然而要是读读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你就会被书中有趣的故事和例证所吸引,从而对抽象的理论有了感性的认识——即使仍然没有读懂,你也至少了解了这个学科研究的领域和目标是什么,也必然有所收获。 2.2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学好数学 大学计算机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较高,其重要性不必多言。数学令不少同学头痛,除了其“繁”与“难”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这些抽象理论的实际应用方向。与本科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相比,计算机专业的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交通灯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计本1班 1214110214 黄 福 朱 茜 2015年06月29日 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学 号: 姓 名: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任务 (3) 三.总体设计方案 (3) 五.程序设计流程图 (4) 六. 程序连接图 (5) 七.程序清单 (5) 八.实验结果 (8) 九.课程设计总结和体会 (8)

一.课程设计目的 用汇编语言和微机原理实验箱完成实现双方向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以达到熟练运用汇编语言编程以及实验箱上各个芯片的灵活运用。 ⒈了解交通灯管理的基本工作原理 ⒉熟悉825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 ⒊熟悉8255A并行接口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 二.课程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双方向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和管理。 具体要求如下: 1.东西方向车辆放行20秒钟。即东西方向的绿灯和南北方向的红灯同时点亮25秒钟和黄灯点亮3秒钟。 2.南北方向车辆放行20秒钟后,转为南北方向的黄灯点亮3秒钟,以警示将切换红绿灯。此时东西方向仍维持红灯点亮。 3.循环重复执行1和2两步骤。 三.总体设计方案 1、用实验系统8255A实现对信号灯的控制(B端口),A端口的PA6、PA7口用来和8253共同控制信号灯点亮的时间。 2、实验中,8255选用(10010000)方式选择字,A组工作0方式,A端口输入,PC4-PC7输出,B组0方式,B端口输出,PC3-PC0输出 3、实验中,8253采用两个计数器级联的方式达到定时的效果,8253计数器0的CLK0输入1MHZ的时钟脉冲,工作在模式3即方波发生器,理论设计OUT0 输出周期为0.01S的方波,则计数器0的初值为10000;OUT0输出的方波分别作为计数器1、计数器2的CLK1和CLK2的输入时钟脉冲,计数器1和计数器2工作方式为模式1,计数器1的初值为2500,即OUT1输出25秒,控制红绿灯的时间;计数器2初值为300,即OUT2输出3秒,控制黄灯的时间。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背景及意义 当今,红绿灯安装在个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单片机具有性价比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好、抗干扰性强等特点,广泛运用于各种智能仪器中。基于新型规则的可编程交通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行人的控制,使的交通便于管理。所以,采用单片机自动控制交通灯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二、设计任务 1. 采用AT89C51芯片; 2. 使用发光二极管(红,黄,绿)代表各个路口的交通灯; 3. 用8段数码管对转换时间进行倒时; 4、带紧急按钮功能,当紧急按钮按下时,所有方向均亮起红灯; 5. 控制程序采用C语言编程。 三、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3.1 设计思路 利用单片机实现交通灯的控制,该任务分以下几个方面: a、实现红、绿、黄灯的循环控制。要实现此功能需要表示三种不同颜色的LED灯分别接在P1个管脚,用软件实现。 b、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可以利用动态显示或静态显示,串行并出或者并行并出实现。 c、紧急状况功能。这需要人工实现,编程时利用到中断才能带到目的,只要有按钮按下,那么四个方向全部显示红灯,禁止车辆通行。当情况解除(再次按下按钮),重新回到初始状态。

3.2 总体设计图 图1 3.2.1 交通灯循环控制 使用AT89C51单片机完成对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十字路口的工作过程分为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两个干道的红绿黄灯工作状态(红灯亮表示禁止通行,绿灯亮表示允许通行,黄灯亮表示提醒红绿灯之间状态的切换)的控制,每个工作状态的时间设为40s,采用循环的控制方式,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如图2):1、系统工作开始后,首先进入初始设定阶段,东西方向亮红灯,南北方向亮绿灯; 2、进入状态1的倒计时阶段,东西方向的红灯开始40s倒计时,南北方向绿灯开始35s倒计时; 3、进入状态1过渡阶段,东西方向红灯开始最后5s倒计时,南北方向黄灯亮并开始5s倒计时; 4、过渡阶段1完成后,东西方向亮绿灯,南北方向亮红灯; 5、进入状态2的倒计时阶段,南北方向的红灯开始40s倒计时,东西方向绿灯开始35s倒计时; 6、进入状态2过渡阶段,南北方向红灯开始最后5s倒计时,东西方向黄灯亮并开始5s倒计时; 7、过渡阶段2完成后,进入状态1,开始循环。 图2

机电课程设计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全解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设1105 班级课程名称: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设计题目: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4 年 6 月 13 日至 2014 年 6 月 20 日共 1 周 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具体要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 二、设计任务 完成系统的继电器控制原理图、PLC控制原理图及设计说明书一份三、设计工作量 电气图2-3张,不得少于15页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6.13 讲解设计目的、要求、方法,任务分工 6.14 根据指导书和任务书要求确定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点 数、类型,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及元器件种类、数量, 初步选定PLC型号 6.15 根据指导书和任务书绘制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确定每 个动作实现和解除必须的条件 6.16-6.17 绘制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电路计算、元器件选择列表 编制控制系统的PLC控制程序 6.18-6.20 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 要参考资料【1】郁建平主编《机电控制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万奎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李伟主编《机床电器与PL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芮静康主编《实用机床电路图集》.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 6 月 20 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4年 6 月 20 日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设计说明书 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起止日期:2014 年6 月13 日至2014 年6 月20 日学生姓名邓文强 班级机设1105 学号11405701424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机械工程学院(部) 2014年6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