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报告(湖南省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湖南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
长沙市第一中学甘伟丰
今年我省高考理综试卷采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试卷结构及分值与前两年相同,试卷特点与前两年也大致无异:依托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突出主干体现思维能力、倡导创新渗透科学素养。
一、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
1.各题抽样统计得分:
2.生物学科双向细目表(满分:90分)
注:认知等级分类及含义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二、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
2013年理综生物试题仍然重点考查了高中生物主干知识(遗传和变异、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
与2012年的生物试题相比,考查的知识点更全面,细胞代谢
所占的比例减少;试卷分值分布更合理,必修1、2、3所占分值基本相等;选修1和选修3的平均得分非常接近;试卷难度有所增加,整体难度适中。
今年的这些变化将更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1.重点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识记和理解
2013年高考试题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考内容的约20个考点,其中包括三个必修模块中约41个知识点,覆盖了选修1的1个考点,6个知识点,选修3的3个考点,6个知识点。
几乎每一道考题涉及到了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考查。
选择题第1题考查了反密码子的概念、tRNA与氨基酸数量对应关系的原理;第2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规律;第3题考查了主动运输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第4题考查了逆转录的概念和原理;第5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概念及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第6题考查了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和方法;非选择题第29题考查了考生对脂肪的鉴定原理;30题考查了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32题考查了次生演替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39题考查了无氧呼吸的概念和场所、乳酸菌抑制其它杂菌生长的原理;40题考查了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中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
2.突出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四个大方面,今年高考更是突出考查了信息获取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第4题给出了四幅图,每幅图都对应一个选项,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并能排除干扰从图中获取正确信息,方可作出正确判断;29题的种子萌发时间与干重及脂肪的变化曲线图,更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考生定势思维认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减小,有了光合作用之后,干重才开始增加,而此题坐标图给出的信息是干重先增加后减小,相当一部分考生质疑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为什么会增加,甚至有考生认为题目出错了。
其实题目并没有设置种子干重增加的原因,而是设置了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什么。
所以,考生必须能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排除题目中相关信息的干扰,结合脂肪氧化分解和脂肪转化为其它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才能正确判断出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
31题更是突出考查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
考生必须能准确的从题中获取“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等信息,从而准确判断出紫花品系是显性纯合子,5个白花品系均为1对隐性基因其它7对基因显性纯合,偶然发现的这株白花植物也是纯合子。
第(2)问的问题设置更是巧妙,“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只有将此白色植物与上
述5个白花品系一一杂交,根据子代花色的情况方可判断出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
3.强化考查了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审题能力其实是获取信息能力的表现。
审题,审清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方可找到答题的有力依据,排除各种干扰,从而正确作答。
选择题第6题,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是“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而很多考生以为是考查孟德尔成功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原因,其成功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用到的豌豆是自花授粉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合子,考生由于没有审清题目,所以就错误的认为A选项“所选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得出正确结论影响很大,从而排除了A选项,而题意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通过测交也可以验证,所以A 选项的影响最小;30题,考生由于审题不仔细,没有看到或没有看清“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导致信息没有获取或获取不全,从而错误的认为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31题第(2)问“该实验的思路:”,部分考生没有审清题目中的关键字眼“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从而答成“利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对该白花植株进行花药的离体培养……”等等;考生由于没有看清32题第(1)问中的“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导致后面的“还有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答成“种子”、“繁殖体”等;很多考生由于对40题第(2)问最后一空“组成该酶肽链的序列发生了改变”的关键字眼“肽链”视而不见,导致答成了“碱基”、“基因”等。
语言表达能力能充分体现考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今年高考题中很多题目强化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考生答题时主要表现为:教材上的概念、专业术语记不住或记不准,杜撰专业术语;心里明白却写不出或写不全,即使勉强写出来,却词不达意或意思完全相反。
30题第(2)问“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数量增加,其意义是”,部分考生答成“葡萄糖转化成为肝糖原,从而降低骨骼肌细胞内的血糖浓度”,还有考生答成“胰岛素将葡萄糖运载出肌肉细胞,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31题第(2)问“该实验的思路:”,有的考生答成“让该白花植株与5个白花品系自交”,31题第(3)问,有的考生将实验结论写成“若是……,则是该白花植株是新基因突变的结果,也是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若是……,则该白花植株是发生了变异的结果”、“若是……,则该白花植株是上面的一个”等等。
32题第(3)问“与草丛相比,……,原因是”,部分考生答成“针叶林生物多样性高”、“针叶林动物种类数量多”等等。
总之,今年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立意能力、倡导创新,着重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考生仔细审题、准确规范答题的要求较高,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三、理综II卷答卷抽样分析与评价
29题:
2.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题内容涉及了细胞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变化等综合知识,考查了考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对坐标图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但有关脂肪氧化分解和转化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知识点,对高中生来说,有超纲之嫌。
难度系数0.465,属于中难题。
3.考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理解不到位。
①第(1)问是考查考生对脂肪鉴定实验的识记情况,考生应该掌握了运用苏丹III或
IV进行鉴定的方法,可是为数不少的考生却答成“双缩尿”、“甲基蓝”、“碘”等;
②图中描述的是种子干重的增加,很多考生根本就没有弄清干重为什么会增加,导致
考生答第(2)问时不知如何下手;
③第(3)问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考生没能很好地理解题干,题干中已经
排除CO
2和水份这些因素,却仍有一部分考生填写的是“CO
2
”和“水份”;
(2)答题不规范。
有的考生由于答案写错位置而失分;第(1)问有两空,其中的“红或橘黄”应该答在第(1)问的第二个空,有的考生却将这个答案写在第(2)问的空上而导致后面的空失分;
(3)书写错误,错别字多。
第(2)问第一个空的“O”写得像“C”;“苏丹”写成“苏单”、“苏胆”等;“橘黄”的“橘”字写不出来或写错。
30题:
1.
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
2.试题分析与评价
此题主要考查了胰岛素和葡萄糖的运输方式、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的原理、胰岛素含量与血糖含量变化的关系。
难度系数0.601,属于中难题。
3.考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第1 问:
①概念不清。
“胞吐”、“胞吞”分不清,“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混淆,还有的考生将“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一起写在答案中。
②专业名词写不对。
“胞”字很多考生写成“包”、“泡”、“袍”、“咆”,“吐”字写成“肚”字,“协助”写成“胁组”、“协作”等。
(2)第2 问:
①题意没有弄清,随意作答。
很多考生答成胰岛素分泌“蛋白质”、“胰岛素B”、“载体”、“神经递质”、“信息分子”等;
②概念模糊,缺乏逻辑。
部分考生答成“葡萄糖转化成为肝糖原,从而降低骨骼肌细胞内的血糖浓度”,还有考生答成“胰岛素将葡萄糖运载出肌肉细胞,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
③表述不清楚,没有明确回答由于载体的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
很多考生答案写成“胰岛素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平衡葡萄糖浓度”、“使葡萄糖处于动态平衡”等;
④错别字多。
“降低”写成“降底”和“将纸”、“抑制”写成“仰制”、“血糖”写成“学糖”等。
(3)第3问:
①表述不准确,没有明确回答“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
很多考生写成“增加后,再稳定”、“增加后不变”等。
②回答不专业,口语作答。
部分考生答成浓度“从浓到稀”、“从稠到淡”、“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等。
③过多作答。
部分考生答成“先增加再减少然后又增加”、“先增加再降低,最后到零”。
31题:
2.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题难度系数0.194,属于较难题。
(1)能力目标突出:作为遗传实验设计题,考生阅读理解题干时需要较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给出思路时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书写方案时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面对这道题的8对基因,要敢于动笔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2)倡导创意:虽然考查的还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是多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甚至还考查了遗传实验设计,但是这道题从内容到形式都还是有较大变化的:首
先,相对于前几年的遗传实验设计大段的书写,这道题更加偏重于思考问题的关键点,书写内容更加少;其次,分步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显,有效地给考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切入点。
(3)一点建议:题干中的描述是否可以更加简洁,让考生能有时间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于题目中某些名词的意思。
3.考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第(1)问。
相当一部分考生由于不理解品系的含义,也不能准确把握题中相关表述,导致将基因型写成杂合子;还有部分考生由于书写过快,也没有进行检查,导致不能完整书写基因型(如基因型写成AABBCCDDEEFFGG,漏写了HH);
(2)第(2)问第1空。
部分考生由于对此类题目平常训练不到位,更没有注意总结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格式,导致实验思路书写不完整;部分考生没有经过充分思考,边想边写,对步骤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不能顾及,对于方案的简洁性更加没有准确把握,导致实验思路书写过多的无效答案,甚至错误答案;部分考生对于生物学名词随意使用,不注意选择合适的生物学专业术语,如自交、杂交、测交等专有名词混用。
(3)第(2)问第2空。
部分考生由于对实验目的把握不准,认为只要往上堆就行了,往往出现下笔千言,满篇废话,以致没有理解实验结果与结论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得结果预期和结论啰嗦或完全答错或答反;还有部分考生由于对第(1)问的基因型不能正确把握,导致结果预期和结论描述不准确或描述错误;部分考生在方案写出后,未对自己的方案中的各种基因型进行有效的分析,凭感觉书写结果和结论,如有考生答成“紫花品系与白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紫花”;有些考生平常训练不严格,做题赶时间或过度紧张导致考卷中书写混乱,形如涂鸦。
32题:
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
2.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题以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过程为背景,主要综合考查了考生对群落演替、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以及群落的分层现象。
难度系数0.707,属于容易题。
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第1问:第1空答“次生”、“次生演替”均可,凡有错别字不给分,如有考生答成“次身”、“次级”等。
第2空应从“土壤”的角度来回答,答成“自然条件”、“环境条件”也给分,但不少考生答成更具体的其他环境条件,如“营养”、“气候”、“湿
度”、“温度”、“水分”等,说明考生并没审准题意。
(2)第2问,部分考生答反,第2空答成“草丛”,第1空答成“常绿阔叶林”,主要是对“恢复力最强”、“最稳定”的理解不透彻;部分考生第1空答案为“草本植物”、“草原”,属于没有分清生态系统和种群的区别;还有不少考生写错别字,如“草从”。
(3)第3问,第1空实为选择题,少数考生答成“繁杂”、“相对复杂”,均不给分;还有部分考生错误的认为针叶林乔木灌木较少,从而答成“简单”。
第2空得分率较低,典型错误答案及错误原因分析如下:
①草丛只有水平结构,针叶林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所以动物分层现象更复杂;
②针叶林动物种类数量多。
没有明确动物种类数量的复杂从根本上是由植物群落结构
的复杂程度决定;
③针叶林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没明确主语为植物
④针叶林生物多样性高,没明确主语为植物;
⑤针叶林植物多或食物多,没明确种类多,仅仅是数量多不能说明复杂的原因。
39题:
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
经统计,选做本题的考生共73259人,占40.13%,难度系数0.622。
通过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对试卷随机抽样结果如下(总分15分):
2.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题对选修1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的制作泡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考查,以泡菜的制作过程为载体,联系现实生活,考察了①盐水煮沸的目的、②为了缩短时间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③乳酸菌的呼吸方式及场所、④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和⑤泡菜品质最佳前泡菜坛内乳酸菌和杂菌的消长规律及原因等内容。
其中①③④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②⑤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消长规律的含义,难度较大。
该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将科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重点考察了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1)题序答错或自行增加题序。
本题只有4个小题,但答题时,有的考生将第(1)小题的第2空写为(2),整道题的题序增加成了5个,后面的题序全部错误,导致失分严重。
(2)答题不规范。
部分考生把“无氧呼吸”答成“无氧”或“发酵”;把“细胞质”答成“细胞基质”、“基质”、“cell基质”;“乳酸菌增加,杂菌减少”答成“乳酸菌↑,杂
菌↓”;“乳酸菌”答成“作用菌”、“微生物”。
(3)基础知识不扎实,答非所问或者答出错误的知识。
有考生把“乳酸菌”答成“醋酸菌”、兼性厌氧型”、“乳酸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审题不仔细,答题不准确。
如“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
”,部分考生答成“杀死泡菜里的微生物”、“杀死活细胞”;“为了缩短制作时间,……,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
”,有的考生有部分考生答成“缩短发酵时间”;“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乳酸菌和其它杂菌的消长规律是,……”有的考生答成“先增加后减少”、“乳酸菌生长”等等。
40题
1.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
经统计,选做本题的考生共10920人,占59.87%,难度系数0.635。
通过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对试卷随机抽样结果如下(总分15分):
2.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题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3个小专题集中考查,巧妙安排3个“资料分析”材料,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侧重于对教材核心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考查,强调获取信息,并结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3.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除第(1)小题第4空外,其他答案均是教材中的原文,稍有难度的是涉及到农杆菌作用的阐述。
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通过T-DNA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DNA中,但很多考生不明其意,答成了“使目的基因得到表达”、“让Ti质粒进入受体细胞”、“使基噬菌体结合”、“为目的基因提供转移场所”、“诱导膜融合”、“增加膜的通因表达载体与T
4
透性使质粒进入”等,没有将农杆菌的真正作用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联系起来。
(2)随意答题,过于口语化
部分考生对教材基本概念、专业术语的掌握极其欠缺,答题不规范。
如“将基因送到(带进、弄进、弄到)植物细胞”、“带领基因表达载体侵入植物”、“受孕体”、“供卵体”、“代孕体”,甚至出现“后妈”这样的口语词,令人啼笑皆非。
(3)错别字现象较严重
如“显微注射法”写成“显徽”、“注设”;将“目的基因”写成“目地基因”;“导入”写成“倒入”;“供体”写成“贡体”;“受体”写成“授体”;“氨基酸”写成“胺基酸”;“DNA 连接酶”写成“DNA连结酶”等。
(4)随意编写小题序号,导致严重失分
答卷上明确规定“解答过程中写清每问的小题号”,但阅卷时发现仍有不少考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作答习惯,对答题要求也置之不顾,随心所欲编写小题序号,导致后面的答案错位,引发连锁失分。
四、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建议和反思
1.回归教材,加强识记。
高考的重点是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识记及理解。
一半以上的高考题考查的是教材知识甚至是教材原文内容的再现。
高中生物的学习应深知“不背不行”,只有在背诵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能力才成为可能。
建议教师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整理出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分阶段督促学生背诵。
2.突出主干,严格训练
近几年理综生物试题重点考查的高中生物主干知识(遗传和变异、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应该成为高三复习课的主干知识,尤其是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以及遗传变异更是主干之核心。
建议教师精选例题,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课堂上最好由相关例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彻底弄懂弄清,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例题多讲多练,以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即使下次碰到同样或类似的题目,学生还是做不全或是做不出。
3.缜密审题,提升表达
高考中,往往有这样一部分考生,“感觉挺好,分数挺低”。
其实这部分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仔细审题,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全然不知自己没有审清题意;没有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化,以为自己的答案与高考答案“接近”就行,全然不知规范答题才能得分或得全分。
建议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对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答题不规范、表达不清或难以表达的问题逐一分析,并规范答题要求。
4.转换图文,强化实验
“图文并茂”题是高考中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常见题型,是高考“不朽的神话”。
此类题目信息往往相对隐蔽,信息量也相对较大,考生必须具备相当的图文转换能力才能读懂题意,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
高中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在练习中和出卷时多出此类题目,使学生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特别要引导学生养成将“图”转换成“文”的习惯。
实验设计题几乎每年高考必考,是高考“永恒的话题”,实验设计题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原理是什么;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辨析;实验结
果和实验步骤的书写;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要提升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水平,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让学生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最好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实验”,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到行之有效且适合学生解答实验设计题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以致考生在高考中碰到实验设计题时,无从下手而“望题兴叹”。
5.转换角度,精心命题
高考过后,当考生重新拾起高考题时,往往觉得高考题并不难,尤其是看了答案后更觉得高考题简单。
确实如此,高考题并不难,只是新,背景新、立意新、切入点新,而知识点是学过的,所谓“理在书中,题在书外”,正是高考试题的特点。
建议教师在平常编写练习和命制试题时,应多从高考命题教师的角度出发,多参阅课外资料特别是大学教材,立足出新题,出原创题,而不是怪题、偏题或是纠结题。
即使使用其它学校的试题或是网上下载的试题,也不可完全照搬,而应对其进行改编,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有一种此题很“新”的感觉。
相信经过这样多次有效的训练和考试,学生适应高考题的能力一定会大提高。
(本文由中南大学、省质检组提供支持,李善妮、周叶方、胡希凡、李杰、曾志敏、贺丽云等老师提供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