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儿歌知识分享
第二章_儿歌 PPT
![第二章_儿歌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8b8961998fcc22bdd10d31.png)
elements
17
学习要点 学会鉴赏儿歌
1
第一节 儿歌概说
一、儿歌的含义和功能 1、儿歌是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
形体短小的歌谣。它是婴幼儿最早 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2、功能:发展智力、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训练语言、培养道德情 操
2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 儿歌这一名称,始用于“五四”以 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八)字头歌: 1、定义 2、为什么会受儿童欢迎?
13
四、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九)谜语歌: 1、定义 2、为什么会受儿童欢迎? 3、有什么要求? 4、有什么作用?
14
第二节 儿歌鉴赏
1、以将来的工作对象——婴幼儿的接 受能力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标准, 选择上乘的优质儿歌
2、深入作品,首先感动自己,然后 才能感动别人
四、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1、定义 2、生活中存在的样式? 3、特点。
8
四、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二)游戏歌: 1、定义 2、分哪几类? 3、特点。
9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四、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三)数数歌: 1、定义 2、有哪些艺术形式? 3、有什么特点?
比喻
具体形象
摄取幼儿生 活的瞬间, 有趣味
5
龙王女儿绿飘带, 随着海浪上岸来。 不愿水晶宫里舞, 愿给人们添道菜。
比喻、押韵
6
第一节 儿歌概说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原因 常见的形式 基本句式
3、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4、音调和谐,好记易懂
原因 叠词叠句
第二章 儿歌
![第二章 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a16aa3f1998fcc22bcd10d66.png)
欢迎提问
如:《高高山上一条藤》 高高山上一条藤, 藤条头上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 风定藤停铜铃停。
7.颠倒歌(错了歌、古怪歌、滑稽歌)
有意把事物的真相颠倒过来,说得跟实际相反,这就产生了离
奇、诙谐的效果,荒唐可笑,孩子们觉得很开心。
如《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1.摇篮曲 2.游戏歌 3.数数歌 4.问答歌 5.连锁调 6.绕口令 7.颠倒歌 8.字头歌 9.谜语歌
1.摇篮曲(摇篮歌、催眠曲)
古时称抚儿歌
2.游戏歌:
形式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 婴幼儿边 游戏,边唱和谐优美的歌谣,有益于身
心健康,增长知识。
传统儿歌《打麦谣》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打大麦。
2.抓住儿歌特征去品味儿歌。
(美口悦耳是优秀儿歌的物质,鉴赏时应着重反复诵读、品味,享受儿 歌带给我们的独特美感)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不下来。 咪咪咪,猫咪来, 咕噜碌碌滚下来。
3.整体感受作品
(这一阶段是认识、品味、欣赏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获得审美享 受的阶段)语言美、声律美、技巧美、意象美、意境美、意旨美
三、儿歌的功能:启蒙作用
• (一)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 如摇篮曲 • (二)陶冶幼儿的性情 • 儿歌率真自然、健康乐观、活泼风趣 • (三)开启幼儿的心智
• 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
• 发音训练,学词汇、句子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押韵是造成儿歌音韵和谐最重要的手段。指儿 歌中相关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主要方式有:连韵、隔行押韵、几行一转韵。 有规律的句式是使儿歌产生节奏感最重要的途 径。 主要句式有: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三三七言以及不整齐的杂言。
第二章 儿歌
![第二章 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18953917f12d2af90242e680.png)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问题
儿歌的特点有哪些?
儿歌的主要特点:
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3.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4.音韵和谐,好记易诵
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如:
天河宽, 天河长。 牛郎坐火箭, 去把织女访, 四万年才相会—— 海哟哟, 牛郎已经老掉牙, 织女白发三千丈!
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第二章 儿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蝴蝶真美丽; 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鸭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蜻蜓抓蚊子。
例2: 一张笑脸庞, 总是朝太阳, 生的儿女多, 谁吃都说香。 (打一植物)
例3: 麻屋子, 红帐子, 里面睡个白胖子。 (打一物)
8.颠倒歌(错了歌、古怪歌、滑稽 歌、稀奇歌、滑稽调、倒唱歌)
特点: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例1:《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例2:《四川儿歌》: 一个老头七十七 娶个老婆八十一 生个儿子九十九 得个孙子一百一
传统的连锁调 往往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连用谐音,节 奏鲜明,韵律感极强,生动有趣,顺口易记.例1:河南 儿歌《盖花楼》: 盖!盖! 盖花楼。 花楼低,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例2:《朱八戒嘴巴长》 朱八戒,嘴巴长, 嘴巴长,吃生姜, 生姜辣,吃西瓜, 西瓜甜,吃捞面, 捞面长,吃谷糠, 谷糠粗,吃豆腐, 豆腐香,做菜汤, 菜汤咸,再加盐, 八戒吃得肚儿圆。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ae644fc476eeaeaad1f330b5.png)
桃花 (金近)
桃花,桃花, 张开嘴巴, 只会笑,不说话, 红红的嘴唇,像个小娃娃。
儿歌的功能
儿歌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 智力、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 识、训练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道德, 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企及的。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
•
• •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 ”、“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 的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歌 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 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 沿用至今。
8、颠倒歌 又叫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 用夸张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 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小槐树
小槐树, 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 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着轿。 蝇子踢死驴, 蚂蚁踩塌桥。 木头沉了底, 石头水中飘。 小鸡叼个饿老雕, 小老鼠拉个大狸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4、问答歌 问答歌也叫对歌、盘歌、猜谜调,是通过设问 作答的方式表现内容的一种儿歌。引导孩子认 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 。
豆儿对歌
什么豆儿圆? 什么豆儿扁? 什么豆儿长? 什么豆儿小不点? 豌豆粒儿圆, 蚕豆粒儿扁, 豇豆粒儿长, 绿豆粒儿小不点儿。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 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 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 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2、游戏歌
游戏类儿歌是配合幼儿游戏内容编写、在幼儿
幼儿文学-儿歌2.1
![幼儿文学-儿歌2.1](https://img.taocdn.com/s3/m/61dd063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0.png)
儿歌知识回顾
1、儿歌最早出现在( B )
A.《春秋》 B.《诗经》 C.《战国》 D.《左转》
2、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是( C )
A.《广天籁集》 B.《歌谣》 C.《演小儿语》 D.《天籁集》
3、我国最早的儿歌集产生于什么年代( C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明代 D.清代 4、儿歌一般的表现形式:___韵_语___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小雨点 李文雁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 幼儿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单说明某一种道理。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太阳和月亮 吴昌烈
太阳月亮两娃娃, 打开妈妈化妆匣,太阳拿起胭脂擦, 月亮抓到粉抹,抹呀抹,擦呀擦,
一个抹成红脸蛋, 一个擦成白脸巴。
幼儿文学
CHILD LITERATURE
第二章 儿歌
回想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儿歌,还记得哪些?
第一节 了解儿歌
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听赏念唱的简短 诗歌,它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
儿歌的“前世今生”
• 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的体裁之一,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民间,最初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后来,这些歌谣被人们
高高兴兴做朋友
儿歌特点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押韵 (连韵、隔 行押韵、几行转 韵)。
叠音词、句式复 沓 造成诗歌语音 上的回环往复
幼儿文学人教版 第二章 儿歌
![幼儿文学人教版 第二章 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e34970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d.png)
组成
它可以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谜语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有趣的描述,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作用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TEACHING ANALYSIS
谜语歌
谜语歌是由谜面(儿歌本身)谜底(答案)迷木(对答案范围的提示,有的省略)三部分组成。
TEACHING ANALYSIS
绕口令
《墙上挂面鼓》 《刘小柳与牛小妞》
有意识地把一些发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诙谐风趣的儿歌,专门用来训练幼儿发音的。
结构特点
概念
又称古怪歌、错了歌、稀奇歌、滑稽调,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儿歌。
代表作品
颠倒歌幽默诙谐,可使儿童愉快,也可训练儿童辨别事物的能力。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TEACHING STRATEGY
地位
摇篮曲又称摇篮歌、催眠曲,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
概念
是由母亲或其他长辈哄幼儿睡觉时所哼唱、吟诵的歌谣。
代表作品
节奏柔和、韵律和谐,给幼儿听觉上的享受,其作用主要在于催眠。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永远是主旋律。
特点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选择新的角度
展开想象的翅膀
儿歌的创作
TEACHING STRATEGY
开掘积极的主题
注意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灵活多样
认真修改,去粗取精
感谢观看
Wish you a new semester
祝同学新学期新气象
1.写出儿歌的“样儿”和“味儿”
句句押韵
第一、二、四句押韵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上课讲义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03b616183c4bb4cf7ecd1ed.png)
• 在这首童谣中讲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 间故事,极具好奇心的孩子们对这些民间故事中 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兴趣。
• 同时,这首童谣每句句尾押“ang”韵,念来响亮 明朗,因此成为孩子们在娱乐中广为传诵的歌谣。
•
周瑜
镜公主 /唐僧
霸王 四郎探母之铁
• 就我们最熟悉的摇篮曲童谣《摇啊摇》而 言,它就已具有了多个版本,而它产生时 的最初的功能、作用在流传中也发生了改 变。
• 还可通过词语、词句的回环重复及直接模 拟声响来达成音韵和谐。
• 节奏:通过句式的修整、变化,句子字数 的变化来形成音乐感。
• 可以通过有规律的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来 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使诵读时有自然的 停顿,即为儿歌的节奏。
• 二、形式活泼,歌戏结合,富有情趣 游戏和歌谣的结合是儿歌一个鲜明特点
• ①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外婆叫我好宝宝, • 一只馒头两块糕/又有团子又有糕。
• 摇啊摇,摇啊摇, • 摇到外婆桥, • 外婆叫我好宝宝, • 糖一包,糕一包, • 我是外婆的好宝宝, • 新衣服,新书包, • 欢欢喜喜上学校。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儿歌源于民间,历史悠久。童谣在各种文献中还有 “童子歌”、“儿童谣”“小儿童谣”“婴儿 歌”“孺子歌”等称谓。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儿歌” 作为专业术语固定下来,儿歌的研究不止于收集, 开始了专门的创作。如《卖布谣》(刘大白)
新中国:50年代被誉为黄金时期而记载在儿童文学 史上。有一批儿歌作家:鲁兵、圣野等。80年代 开始,儿歌更有新发展。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儿歌来源于民间文学,是在童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第二章 儿歌(新)
![第二章 儿歌(新)](https://img.taocdn.com/s3/m/3c0cf749ff00bed5b8f31d2f.png)
第三章儿歌教学目标:1.把握儿歌得概念2.了解儿歌得功能3.理解儿歌得特点4.把握儿歌得艺术形式5.在改编得基础上创作教学重难点:1.了解儿歌得功能2.理解儿歌得特点3.把握儿歌得艺术形式教学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儿歌作为儿童最早接触得文学样式,被喻为第一粒诗之花种,第一瓢美之甘露,第一束爱之光泽,就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得金钥匙。
可以启发儿童得思维,丰富儿童得语言,锻炼儿童得表达能力,引导儿童得想象。
有针对性地利用儿歌培养孩子得情感与心智,使孩子们在欢快地欣赏与诵读中获得快乐,健康成长。
一、儿歌概说(一)儿歌得概念就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得歌谣,又称为“童谣”。
它就是儿童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得一种文体,也就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得一种文学样式。
生长于民间文学得土壤,口耳相授、代代相传,就是活在孩子们口头得文学。
童谣就是歌谣(民歌、民谣、童谣得总称)得一部分。
儿歌分类:民间流传得童谣与作家创作得儿歌两部分。
(二)儿歌得发展概况儿歌得起源与发展: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就是目前发现得我国最早得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得歌谣中得儿童歌谣,冠以“儿歌”得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
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得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三)儿歌得功能:启蒙作用1、增添乐趣《跳绳歌》(郑志刚)花儿红,鸟儿叫,柳树底下把绳跳。
单脚跳,又脚跳,脚步越跳越灵巧。
您也跳,我也跳,一个挨着一个跳。
挺起胸,向前瞧,脚儿轻轻别摔跤。
(二)一根绳,两人摇,摇得低,像水池,摇得高,像座桥,摇摇摇,像波涛,三个宝宝排队跳。
跳跳跳跳,鱼蹦高。
您跳我跳大家跳,好像鱼儿水中闹。
跳绳就是孩子们喜欢得一种活动,尤其就是在冬天,可以抵御寒气、锻炼身体。
跳绳有许多种,有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
单人跳又分单脚跳,双脚跳。
幼儿文学第二章_儿歌
![幼儿文学第二章_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60f523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e.png)
幼儿文学第二章_儿歌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一、儿歌的背景与特点儿歌是幼儿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幼儿学习语言、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表达幼儿情感、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
儿歌以其简短、朗朗上口的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
儿歌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儿歌是为了教育和娱乐幼儿而创作的。
而今天的儿歌则更加注重幼儿情感的表达和培养,追求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的表达方式。
儿歌的特点之一是重复性,这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记忆有着很大的帮助。
此外,儿歌常常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和鲜明的调子,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儿歌的分类与意义儿歌的分类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歌曲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分类。
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教育性儿歌、游戏性儿歌、生活儿歌等。
教育性儿歌主要用于教育幼儿学习知识和良好品德;游戏性儿歌让幼儿在歌唱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生活儿歌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培养幼儿对生活的兴趣。
儿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和教育,它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和音乐的发展。
在儿歌中,幼儿可以模仿歌唱者的语音语调,锻炼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儿歌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旋律也对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儿歌的发展与创作儿歌的发展一直与时代的变革密切相关。
从最初的口传为主,到现在的多种媒体传播,儿歌的创作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儿歌创作方式外,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新的儿歌创作形式,如网络儿歌、动画儿歌等。
儿歌的创作不仅需要良好的歌曲曲调和歌词,也需要关注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兴趣。
儿歌的创作要注意选材,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主题;要注意语言的简单明了,易于幼儿理解,同时还要灵活运用押韵和重复的手法,以增强儿歌的记忆性。
四、儿歌的影响与争议儿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争议。
例如,有些人认为过多地让幼儿接触儿歌会限制他们的音乐选择能力;有些人则认为儿歌中的一些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
第二章第二节 儿歌的分类(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第二章第二节 儿歌的分类(幼儿文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31edc949649b6648d747c8.png)
树叶树叶飞飞。 就像一群蝴蝶, 张开翅膀追追。
2.自由体儿歌:
指的是行数、每行的数字不受限制、自由的儿歌。例如 钱万成的《小木偶》 走路爸妈抱着走,
吃饭爸妈送到口, 天长长, 日久久, 有手不会拿, 有脚不会走, 变成一个小木偶。
(一)儿歌的吟唱者
1.母歌: 母歌指的是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或 其他长辈吟唱的歌谣。 2.儿戏: 儿戏指的是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 吟唱的歌谣。
返回
下一页
(二)儿歌的创作者
盖!盖! 盖花楼。 1.民间流传的儿歌 花楼低, 例如河南民间儿歌《盖花楼》: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2.作家创作的儿歌 野牵牛,爬高楼; 例如金波的儿歌《野牵牛》: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嗒嘀嘀嗒! 嘀嗒嘀嘀嗒!
5.有的加入了简单的计算,将儿歌与运算融 为一体。 例如孙华文的《数数歌》
6.还有的把月份与蔬菜、水果、花卉等时令 知识结合。 例如内蒙古传统儿歌《十二月菜》
PS:并非出现了数字的儿歌就是数数歌。数 数歌要求儿歌中必须有数的排列,排列形式 是多样的,可以横着排、竖着排、顺着排、 倒着排或斜着排。
6.三三七言
每节有三句,前两句每句有三个字,最后一句 由七个字构成。例如辽宁儿歌《大蜻蜓》:
大蜻蜓, 绿眼睛, 两对翅膀亮晶晶。 飞一飞, 停一停, 飞来飞去捉蚊蝇。
7.杂言
杂言每行字数不固定,一般由三言、五言、七 言等各种句式交替运用。例如北京儿歌《蚕宝 宝》:
蚕宝宝, 真稀奇, 小时像蚂蚁, 大了穿白衣, 吐出丝来长又细, 结成茧儿真美丽。
第二章儿歌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儿童诗](https://img.taocdn.com/s3/m/7ad2f38efad6195f312ba6b2.png)
第二章:儿歌诗歌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充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儿童文学体裁。
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节儿歌导入: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小老鼠阳光小老鼠,上案板,阳光,在窗上爬着,见猫来,打战战,阳光,在花上笑着,猫走了,再玩玩。
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从唱诵者的角度划分,儿歌可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
母歌——又称育儿歌,是育儿者唱诵给婴幼儿听的,或者是边唱边让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戏——幼儿自己唱诵的儿歌(包括在幼儿园里唱和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歌的审美特征:1、单纯形象,具体稚拙美。
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
例1:《学鸭子》(薛卫民)例2、算术题鸭子走路,算术题,一道道,一摇一摆,一排等号像小桥。
小孩学它,算对了,就过桥,一瘸一拐。
算不对,过不了。
身子左扭,老师引我上金桥,屁股右歪。
向着科学大路跑。
左扭右歪,注:两层次,结构清晰简单,表意形象。
绊倒挨摔注:形象,幽默,稚拙。
《今天我来当爸爸》N038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
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
因为儿歌以幼儿儿童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
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1)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
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节拍字数一致例:《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了留一个”。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备份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备份](https://img.taocdn.com/s3/m/1a741a7031b765ce0508146b.png)
(八)逗乐歌 拍拍心,囡囡勿出惊。 拍拍胸,囡囡勿伤风。 拍拍背,囡囡脱脱晦。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 形式
(七)时序歌 时序歌,也称时令歌,指用优美的韵律来引 导儿童根据时序的变化去初步认识、了解自然 现象的传统儿歌形式。 时序表现和几种情况: 春、夏、秋、冬季节顺序; 十二个月顺序; 二十四节气顺序;
也是从明代开始,一些文人开始专门搜集民间 儿歌。如,文学家杨慎就在他的《古今风谣》 中辑录了大量童谣。 1593年,吕坤所编辑的《演小儿语》可以说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个人搜集的儿歌集。全书共 收录了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的儿歌46首。这 些儿歌文字浅近,内容生动,便于口头传诵。 编者在每首儿歌下面加上评语,在序言中提出 了一些关于童谣的理论问题,它为后人的儿歌 创作提供了借鉴。
始皇时童谣①
阿房阿房亡始皇② ——《述异记》 【注释】 ①始皇: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46 年—前210年在位。公元前221年统一中 国,建立清王朝。 ②阿房:阿房宫(e pang gong)。
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①可以濯我缨。 ②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 离娄上》 【注释】 ①沧浪:过去一半解释为“青色”,但也有人 认为是地名。似以后说为妥。否则,“青色之 水清”,固然可勉强解释的通,而“青色之水 浊”则未免有色彩不调和之嫌。 ②濯:zhuo 洗。缨:ying古时系帽子的带子, 这里亦可解释为头部。
荧惑说
由于中国古代童谣被当时人们普遍看作 是一种预示朝代兴亡的征兆,因此, “荧惑说”渐渐成为中国古代关于儿歌 的一种主要理论。 荧惑星矢人们对火星一种称呼,儿歌是 天上荧惑星下凡降为“赤衣小儿”教人 间儿童嬉唱、预示国运的歌谣。 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的儿歌虽然被儿 童传唱,但在成人眼中,它并不属于儿 童,而是一个用于预言朝代兴替的政治
2.1儿歌
![2.1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5e07cac1195f312b3169a537.png)
6、绕口令(拗口令、急口令)
• 含义:是利用一些读音相近的字词造成语音拗口的儿歌。 • 特点:由于语音拗口,却又要求清晰、正确、流畅的念 出,稍怒留意就会读错或念不下去,引人发笑;当读的 又快又准时,又产生极大的快感。 • 功能:结构巧妙,短小活泼,可训练儿童口齿清楚和吐 字辨音的能力。既是一种巧妙地语言游戏,又是促成婴 幼儿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
9、字头歌
• 含义:是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 • 特点:一韵到底,语言亲切风趣,有很强的 韵律感。 • 形式: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 • 例如:P26《秋天的果子多》
《瓜儿谣》 圆圆大西瓜,胖胖绿冬瓜。 蔓上结南瓜,土里藏地瓜。 架上脆黄瓜,叶下香甜瓜。 拌一盘苦瓜,炒一盘茭瓜。 撑着了憨瓜,饿坏了傻瓜。
• 拾起狗来砸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 • 反唱歌,倒起头,娃十七,爷十六, 哥十八,我十九。 • 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子前头打 大锣。 • 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枝上结辣椒。 • 吹着鼓,打着号,抬头大车拉着桥。 • 苍蝇踏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 了底,石头漂上水。 • 小鸟叼个饿老鹰,小老鼠拉个大狸 猫。 • 倒唱歌来顺唱歌,河里石头滚上坡。 • 我从舅舅门前过,看见舅舅摇外婆。 • 满天月亮一颗星,千万将军一个兵。
儿歌是听觉的艺术,节奏是儿歌的灵魂,没有 节奏就没有所谓的儿歌。 如:《小金鱼》 小金鱼 ××¦× 水里游 ××¦× 快快活活头碰头×צ×צ××× eg:《盖花楼》这首儿歌文学上并没有明确的 语义,但语感铿锵悦耳,极富音乐性,备受幼 儿喜欢。
(二)形式活泼、歌戏结合、富有情趣
第二章儿歌——精选推荐
![第二章儿歌——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8cfeb7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5.png)
第二章儿歌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符合幼儿欣赏要求,顺口易懂的短小的诗歌。
它是幼儿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了。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婴儿谣、小儿语等等。
“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
(一)幼儿对儿歌的偏爱儿歌,是幼儿诗歌中的一种,它语句精练,结构简短,韵律优美,节奏分明,易懂易记,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幼儿所偏爱。
儿歌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需要,儿歌是幼儿启迪心智的需要,儿歌是幼儿训练语言的需要。
儿歌以它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幼儿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二)儿歌的特点1、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儿歌非常重视韵律节奏。
押韵是构成儿歌音韵美的重要方面。
因此,儿歌重视在双行和第一行句子末尾一个字上有规律地落音相近,形成押韵。
儿歌的节奏更多的反映在由诗句的停顿而构成的节拍上。
明快的节奏,和谐的音韵是儿歌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它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
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语言活泼的特点。
(1)押韵:押韵是造成儿歌音韵和谐的最重要的手段押韵的方式:连韵,如《迎春花》迎春花,细藤条,辫子编得乱糟糟。
朵朵黄花小又小,春天别在辫子梢。
儿歌句句押韵,“条、糟、小和梢”押的是ao韵。
第一、二、四句押韵在绝句型儿歌中,只要在第1、2、4句的末尾一个字押韵即可。
如《小牛》:小牛小牛实在脏,鼻涕流到嘴巴上。
不用手巾去洗掉,却用舌头来舔光。
隔行押韵:如谢之峰的《蚱蜢》:小蚱蜢,学飞翔,一飞飞到树枝上。
一阵风吹树枝晃,跌下地来头撞伤。
头上青包鼓起来,医生说是脑震荡。
双行的末尾一个字押韵,押的是ang韵。
但第一行也是要押韵的。
几行一转韵:如樊家信的《孙悟空打妖精》,因为是连锁调,比较长,往往可以换韵。
第二章 儿歌
![第二章 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ff1cfc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0.png)
节奏是儿歌的灵魂 节奏是由句子的停顿决定的。一般说来,三字句为两拍,五字 句为三拍,七字句为四拍。
例如吴少山的《想奶奶》是三字句 两拍的: 小树叶, ×× × | 做只船, ×× × | 呼呼呼, ×× × | 像枝箭, ×× × | 接奶奶 ×× × | 回家转。 ×× × |
• 马玉芝的《荷叶圆圆》是四字句三拍的:
• 点评:这首游戏歌配合踢毽游戏,边踢边唱,可以增添游戏的兴味, 又因其鲜明的节奏而带有口令的性质。
3.数数歌
数数歌是按照数序,结合具体事物组成句子的民间童谣。
数数歌的主要功用是:用文学形式来帮助婴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序,训练婴
幼儿的思维和运算能力。这类童谣的特点是计数形象、顺口易记,是对婴
幼儿形象化的数学启蒙教育。
如流传在北京地区的童谣《问答 歌》: 什么尖尖尖上天? 什么尖尖在水边? 什么尖尖街上卖? 什么尖尖姑娘前? 宝塔尖尖尖上天。 菱角尖尖在水边。 粽子尖尖街上卖。 花针尖尖姑娘前。
鉴赏:
孩子们在问和答之间彼此诘难,有 效地激发了婴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从而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收到发 展智力、训练语言的艺术效果。
6.连锁调
连锁调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的开头,随韵接合,环环相扣,一 气呵成的民间童谣。
连锁调的主要功用是:培养婴幼儿连贯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节奏感。民间童谣中的连锁 调,歌词往往不完整,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连用谐音,节奏鲜明,韵律感极强, 生动有趣,顺口易记,婴幼儿很爱诵唱。其作用正如郭沫若所说:“转辗蝉联而下,有意无 意,无意有意,最是童谣的神妙处。”
3.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一首儿歌只有让婴幼儿爱听、爱念唱,才能发挥它的认识和教 育作用。因此,儿歌总是十分注重具体形象艺术地表现婴幼儿 的生活情趣。
《儿童文学》第二章 儿歌
![《儿童文学》第二章 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2746c00a580216fc700afdfd.png)
盖楼房 盖,盖,盖楼房, 你搬积木我“砌墙”, 一层蓝,一层黄, 赤橙红绿真漂亮, 一边“干”,一边唱, 高楼层层往上长, 一长长到白云里, 我踩着高楼摘月亮。
欣赏
这首儿歌将儿童搭积木的过程比喻成“盖楼房”,生动 有趣,儿歌中既有“搭”的方法,又有“搭”的乐趣,深受 儿童喜爱。
PART
02 三、数数歌
享受韵律的美感和愉悦感。
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河边走, 翘起鼻子勾一勾, 就像一对好朋友, 见面握握手,握握手!
这首儿歌全文共4句,每句都压“ou” 韵,音韵和谐,读起来节奏感强、朗 朗上口。结尾的重复应一字一顿,增 强节拍感。
音韵和谐 押韵
音韵和谐 押韵
音韵和谐 押韵
音韵和谐 押韵
音韵和谐 模拟声响
《捉鱼》
小朋友要扮演小鱼,而老师呢就是渔翁。 现在小朋友边学小鱼游边和老师学一首儿歌"小鱼小鱼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 头;向东游,向西游,游来游去真自由。"(让幼儿边做边念几遍,动作让幼儿 自己发挥,这个作为游戏前的准备运动)
小朋友做小鱼念儿歌,念完后,老师可说"渔翁来了",小鱼就在水塘里跑。 不能跑出圈,跑出圈的话,小鱼没水就会死了。如果被渔翁捉到的小鱼就被渔翁 带到渔翁的家里了。
月亮白光光 贼来偷酱缸, 聋子听见忙起来, 哑巴高声喊出房; 跛脚追上去, 瘸手也来帮。 一把抓住贼头发, 看看还是一个小和尚。
颠倒歌
四川儿歌
太阳落拓又落坡,听我唱首扯谎歌。 两个和尚来打架,头发抓成乱鸡窝。 乌龟团鱼天上跑,鸡蛋打烂石臼窝。 鲤鱼来衔草,牛儿来叭窝。 生了三十六个羊雀蛋,吃了七十二个龟头哥。 说白就说白,说了了不得。 姑娘生个崽,三天就耕田。 灯草做纤绳,一天拉到河。 扁担打黄狗,一打两半截。 剪刀杀跳蚤,流了八担血。 鸡笼关蚊子,进了出不得。
第二章儿歌幼儿诗分析
![第二章儿歌幼儿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dce1e6b84ae45c3a358c51.png)
路东住着刘小柳, 路南住着牛小妞。
东洞庭, 西洞庭,
刘小柳拿着九个红皮球,
洞庭山上一条藤,
牛小妞抱着六个大石榴。
藤条头上挂铜铃。
刘小柳把九个红皮球送给牛小妞, 风吹藤动铜铃动,
牛小妞把六个大石榴送给刘小柳。 风定藤停铜铃停。
牛小妞脸儿乐得像红皮球,
刘小柳笑得像开花的大石榴。
——儿歌《什么弯弯》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秋天第一香?
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什么鸟秋天排成一字长。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
桂花秋天第一香;
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 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
鸿雁鸟秋天排成一字长。 什么花冬天满树黄? 什么鸟屋檐底下藏? 腊梅花冬天满树黄;
❖ 9.字头歌:每句最后一个字都相同,常用 “子”、“儿”、“头”做韵脚,一韵到底。
❖ 穿着新裙子,扎着小辫子,对着大镜子,亲着
小鼻子。
——《照镜子》
❖ 天上日头,地下石头,嘴里舌头,手上指头,
桌上笔头,床上枕头,背上斧头,爬上山头,
乐在心头。
——《头字歌》
儿歌的艺术特征之一——音乐性
❖ 儿歌是幼儿口头吟唱的歌谣体诗歌,语言具有 突出的音乐性。
复、重点示范。 ❖ 教师示范的同时可以让能力发展较好的儿童来做
示范,激发其他儿童的兴趣。
儿歌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
❖ 2.多种感官器官的参与性。 ❖ 视觉让孩子通过充分地观察具体的材料,帮助
儿童去理解儿歌,获得对儿歌材料的感知。 ❖ 儿童通过教师对儿歌的描述、示范和启发,通
过声音去感知和体会。 ❖ 教师应该让儿童通过大胆地说来深刻地理解儿
第二章 儿歌
![第二章 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aff03f5db307e87101f696ef.png)
•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 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 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 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 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 活泼。
•
• (三) 启迪幼儿心智
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 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猫头鹰会哭不会笑, 小花蛇会爬不会跳, 大鸵鸟会跑不会飞, 小白兔会跳不会叫
• (四)训练幼儿的语言
大家熟知的《十四和四十》这首儿歌是典 型的矫正发音的.
墙上落下一个瓜, 打着小娃娃, 娃娃叫妈妈, 妈妈抱娃娃, 娃娃骂瓜瓜。
山上住着三老子,山下住着三小子,山腰住着三哥三嫂子。 山下三小子,找山腰三哥三嫂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腰三哥三嫂子,借给山下三小子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下三小子,又找山上三老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上三老子,还没有三斗三升酸枣子, 只好到山腰找三哥三嫂子,给山下三小子借了三斗三升酸枣子。 过年山下三小子打下酸枣子,还了山腰三哥三嫂子,两个三斗三 升酸枣子。
作业
1、搜集整理家乡流传的儿歌3-5首。 • 要求
需注明地点(省、县、乡、村)。 必须包括摇篮曲和游戏歌(游戏歌须说明玩法)。 如果是谜语,请把迷目和谜底标出。 2、创作一首儿歌。
态度端正,书写认真,写在16开的纸上。 下周课上统一交齐。
• (三)夸张 • 如《种葵花》:“大海连青天,
山高接蓝天。我来种葵花,种满高 山巅。葵花叶,绿油油,葵花瓣, 黄灿灿,葵花杆子如竹杆,离天只 有三尺三。要砍葵花盘,需乘大火 箭,掉下一颗子,渔人当小 船。……” • (四)起兴 • 起兴一般用于儿歌的开头,用 以造成一种气氛。如传统儿歌《菊 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 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 娘一朵,还有一朵给白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模拟声响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房檐上。 房檐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
雨铃铛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3)回环复沓
儿歌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一、儿歌的基本概念
儿歌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 歌谣,又称为“童谣”。是儿童文 学最基本的文体形式之一。
连韵 隔行押韵 几行一转韵
押韵方式 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一般是首行及偶数行押韵 转韵要自然和谐
(1)押韵
宝石光光 星星,月亮 抬头望望 摘来点灯 宝石光光 借来梳头 找我模样
踩高跷
正月里,好热闹, 村子里,踩高跷, 爷爷乐,奶奶笑, 小娃娃,追着跑, 叔叔扮个猪八戒, 腿儿长长个子高, 走一步,摇一摇, 摇来摇去摔不到。
三、儿歌的功能
1. 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唱过儿歌的孩子能快乐
地成长起来。”(黄庆云) 2. 陶冶幼儿的性情 使幼儿精神上得到舒缓,步入宁静 平和的境地,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三、儿歌的功能
3. 开启幼儿的心智 儿歌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千姿百态,能使幼儿
开阔视野。 4. 培养幼儿的语言 儿歌可以使幼儿得到发音的训练, 学到丰富的词汇。
雨铃铛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2. 节奏明显 主要指通过句式的整齐、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
的字数等来形成音乐感。
节奏: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 音节,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诵读起来 就会形成短暂自然的停顿,称为节奏。
老鼠坐上火箭炮
大象大,老鼠小。 大象最怕老鼠咬, 老鼠钻进象鼻里, 痒得大象受不了, “阿嚏”打个打喷嚏, 老鼠坐上火箭炮。
一、儿歌分类
4.从儿歌的每行字数看,可分为三言、四 言、……、七言、三三七言等。
秋风吹
秋风秋风吹吹, 树叶树叶飞飞, 就像一群蝴蝶, 张开翅膀追追。
摇篮
藤摇篮, 竹摇篮, 宝宝坐的一条船。 妈的手, 是船桨, 把船摇到梦里边。
(1)句式
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三三七言、杂言。
蚕姑娘
蚕姑娘, 白又胖, 小桑叶, 做花床, 吐银丝, 做衣裳, 穿起来, 好漂亮。
一首唱不完的歌
吃了大西瓜, 瓜子种地下, 瓜子长出芽, 瓜藤随地爬, 藤上开出花, 结出大西瓜。
……
(2)句式变化
呱 呱 呱呱 呱呱呱 我是青蛙 小虫吃庄稼 我就马上 捉住它 呱呱 呱
一、儿歌分类
1.从儿歌的来源看,可分为民间流传的儿歌
和作家创作的儿歌。
金银花
金银花, 十二朵, 大姨妈, 来接我, 猪打柴, 狗烧火, 猫儿煮饭笑死我。
柳丝
春风来到小河边, 拉着柳丝打秋千, 一边玩,一边喊: 鱼儿鱼儿别害怕, 这线不是钓鱼竿。
一、儿歌分类
2.从儿歌的内容看,可分为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 知识儿歌:着重向幼儿介绍浅显易懂的知识,让 他们获得相关的自然常识; 生活儿歌:又称情趣儿歌,取材于幼儿的显示生 活,着重表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情趣。
风不吹,浪不高,
小小船儿轻轻摇,
小宝宝啊要睡觉。/
小 宝 宝 要 睡 觉 风不吹,树不摇,
(陈伯吹)
小鸟不飞也不叫,
三、趣味性、娱乐性强
小 花 狗 学 写 2 (薛卫民)
小花狗, 游过河, 游过河来找大白鹅。 它找大鹅干什么? 它要学写2, 来看大鹅的弯弯脖儿。
三、趣味性、娱乐性强
丢手绢 丢手绢 丢手绢 丢手绢简谱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1. 音韵和谐 主要指通过句子的押韵、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
模拟声响等手段所形成的的音乐感。
(1)押韵
指儿歌中相关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 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美。
二、通俗易懂,篇幅短小
幼儿思维、语言等尚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为 了适应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语言的需要,儿歌总 是篇幅短小,浅显明白,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二、通俗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篇幅短小
小板凳 呱
呱呱 呱呱呱 我是青蛙 小虫吃庄稼 我就马上 捉住它 呱呱
呱
三、趣味性、娱乐性强
“儿童自戏自歌”享受音韵节奏上的乐趣、满足听 觉上的快感,继而在不经意间,得到思维、语言的 训练。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1. 摇篮曲 2. 游戏歌 3. 数数歌 4. 问答歌 5. 连锁调
6.绕口令 7. 颠倒歌 8. 字头歌 9. 谜语歌
1、摇篮曲
又叫摇篮歌,催眠曲,是成人帮助婴儿入睡时吟唱 的儿歌。是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
一、儿歌的基本概念
有音乐、 乐器伴奏
民歌
歌谣
民谣
无音乐、 乐器伴奏
童谣
二、儿歌的历史发展
明代前
明清
五四时期
新中国 成立后
1. 明代前: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迷信色彩; 2. 明代:吕坤搜集整理了我国第一部儿歌专集
《演小儿语》(1593年)。
二、儿歌的历史发展
3. 清代:郑旭旦最早提出了儿歌是“天籁”的观点。 4.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 5. 新中国成立:儿歌创作者:鲁兵、圣野、张继楼、 刘饶民、柯岩。
一、儿歌分类
(知识儿歌)
海马 海马头像马, 大海是它家, 妈妈生小孩, 爸爸孵娃娃。
(生活儿歌)
敲背 老公公, 八十岁, 请您坐下来, 给你捶捶背。
一、儿歌分类
3.从儿歌的行数格式看,可分为绝句儿歌和行数 自由的儿歌。
布谷
布谷布谷,快快布谷。 如不布谷,没米煮熟。 如要煮粥,快快布谷。 布谷煮粥,煮粥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