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比例尺(3)教案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六年级3班岳怀花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应用——比例尺》教学目标:1.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根据比例尺的含义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用具:课件地图教法:先学后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说自己的想法)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看地图上的图标,重点看比例尺。
介绍这张地图的绘制比例。
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地图,看上面的比例尺是多少?各个地图比例尺一样吗?由此引出新课:认识比例尺。
(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53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思考:1、什么叫做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2、比例尺分为哪几种?怎样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3、想一想:比例尺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4、比例尺一般写成什么形式?(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二)先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三)后教1、教师画一个线段比例尺,问:这是什么比例尺?表示什么?怎样把它化成数值比例尺?如果给出的是数值比例尺,怎么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把1:3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2、一幅零件图纸按2:1绘制,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四)自学例1,然后完成正面的“做一做”。
指名板演。
1、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千米=()米=()厘米1千米=()厘米20千米=()厘米60000厘米=()米=()千米二、脑筋急转弯1、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2、板书课题:比例尺三、自学打开课本48页,自学48页内容。
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比例尺?比例尺是一把尺子吗?2、比例尺除了用比号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3、根据表现形式不同,比例尺分为哪两种类型?自学后学生做汇报。
(老师板书)出示中国地图(含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请学生思考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四、小组合作学习1、学习内容数学书49页。
2、先看书并在B本上完成做一做。
3、小组长组织讨论:a、图中的2:1表示什么?b、求比例尺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五、智慧城堡1、说一说2、填一填3、判一判4、选一选5、练一练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比例尺定义:一幅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计算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分类: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反思:本节教材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实用性也较强,加上教材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在学生搞好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老师少讲解、多点拨、简单教数学的目的。
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为本节课的放手打下了基础。
我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整节课我大多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只是适当点拨。
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语言的严密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比例尺的学习的重要性,整体时间的把握等等。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看、操作与沟通,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关于学问,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同学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用数学眼光观看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关于学问,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家的房子要扒了,老师想买个面积大一点的房子,现在老师有两套房子的平面设计图,你能帮老师选择买那套房子吗?看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出示投影)二.探究新知、1、计算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履行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晰要求。
(课件显示):(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分页代码(设计意图:生活中同学对平面图有肯定的熟悉,让同学画球场的平面图,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激活同学的思维,带着乐观的情感投入当前的学习中。
)2、呈现沟通你这样想?怎样画?请告知大家。
(同学呈现沟通)谁有不同的想法、画法?(同学充分沟通不同的建议或意见)(设计意图:在沟通中同学思维相互碰撞,提高熟悉。
另外,有利于老师了解同学的学习基础。
)3、评析感受感受比例尺的价值他们画得像吗?(指画得像的图片)问:其中的奇妙是什么呢?请想一想,说一说。
明确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是肯定的,画出的平面图才逼真。
(设计意图:思索图形画得象不象?为什么?造成或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深层次的思索。
)4、揭示概念象这样,在绘制平面图时,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⑶ 5/8:1/4 7.5:3 ⑷ 2:8 9:27[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比例尺绘制和使用方法;•能够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图。
1.2 授课时间本次教学计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每个课时为 45 分钟。
1.3 教学资源•幻灯片;•比例尺实物或图片。
1.4 教学步骤•引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测量方法,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
•概念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比例尺的概念、作用和分类等内容,让学生对比例尺有更全面全面的了解。
•绘制比例尺: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绘制比例尺,并讲解比例关系的计算方法。
•测量距离: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使用比例尺测量图片上的距离,并记录下结果。
•打印比例尺:教师将比例尺图片打印出来,让学生实际使用比例尺进行尺度放大和缩小的绘制。
•总结:学生回答几道练习题并进行复习,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亮点•教师示范绘制: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比例尺的制作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借助实物和图片的测量实践:通过实物和图片的操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全面形成对比例尺的认识。
2.2 教学不足•教学时间流程安排:由于本次教学设计涉及比例尺绘制的技能,实践环节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实验,因此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存在一定困难。
•教具资源准备不足:教学当中需要始终用到实物和图片进行演示和实践,但由于教具的准备不足,使得有些学生无法直观地理解和操作比例尺。
2.3 改进建议•教学时间的逐步加长:针对技能型学科,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建议将学习时间逐渐延长,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
•教学环节严谨:在教学中更好地控制时间,保证每个环节尽可能地完整和详细,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学步骤进行实践和学习。
•教具资源充足:针对该教学中教具资源准备不足的问题,建议学校在教室里多配备相应的教具,并保证教具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以便于实现效果最大化。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零件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如果我们想把整个中国的地域一眼看尽,有没有可能?师:对,今天老师就把中国地图搬进了课堂。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把960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国画在这张没有半个黑板大的地图上的吗?(生:)师:对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缩小画在地图上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中国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地图,你有什么发现?(生:)为什么大小变了,而形状没有变呢?(生:)再出示一副螺丝钉的放大图。
问:这幅图是否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的螺纹?(生:)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
二、探究新知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4(电脑出示),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b.学生试做。
(2)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厘米:10米=10:1000=1:100(3)归纳总结:根据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拿出学生收集到的不同图纸,让学生同桌互相说出它的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
师总结:a.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
b.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
c.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
比例尺教学反思(2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我们熟悉的教室,并且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画法,把教室的___米画成了8厘米,___米画成了6厘米,另一种是___米画成了4厘米,___米画成了3厘米。
然后进行了对比,说出了图形的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变,无论怎么画,我们的教室还是原来的样子,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从上可知,学生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挖掘知识的生活原型和适当创设探究内容的情景,就能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比例尺教学反思(2)在进行比例尺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进行详细讲解。
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尺寸的比例关系。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测量实际距离,了解地图上的各种空间对象的位置关系。
在进行比例尺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生动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地图和一条实际的距离,然后让学生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从而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比例尺的作用。
另外,我认为在比例尺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测量实际距离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并通过比例尺计算出地图上的距离。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比例尺的原理和运用。
同时,我认为在比例尺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例尺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地图的比例尺增大时,地图上的距离是变长了还是缩短了?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比例尺的原理和作用来得出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优质教案和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比的意义﹙2﹚化简比2、原型:﹙1﹚分别画出5厘米和10米长的线段。
﹙2﹚插图内容:中国地图、机器零件图。
﹙3﹚例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探究的问题:﹙1﹚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什么叫比例尺?﹙2﹚线段比例尺怎样改写成数值比例尺?﹙3﹚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脑筋急转弯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5秒钟,这是为什么?生:它是在地图上爬的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学生很快画完﹚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
﹙学生迟疑﹚师: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
师:那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线段是多少厘米,它是把10米长的线段进行怎样变化得到的。
师:由于你们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大家画的线段长度不一样,所以画图时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的内容,板书:比例尺二)探究与解决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1)阅读课本53页上面的内容(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让生说出自己画图的标准即比例尺,并分别说出1:100 和 1:200的意思。
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比例尺。
师: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处。
《比例尺》(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比例尺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组织学生进行比例尺计算竞赛,鼓励学生运用在线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比例尺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
3. 数学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4. 数学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将比例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交流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知识。
(2)视频:播放一些与比例尺相关的视频,如比例尺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比例尺计算工具,让学生实时查看不同比例尺下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
5.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比例尺可以确定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工程测量。
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比例尺的教学中,课堂评价尤为重要,因为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比例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3)》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比例尺(3)
(1)这个操场能按照实际的长度来画吗?
(2)如何确定图纸上操场的长和宽,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操场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图上距离)
2.学生独立作出平面图,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根据比例尺画图的解题步骤。
4.(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3。
(2)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3)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交流。
(5)展示小组最好的作品进行集体评价。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7页第9题,第58页第11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确定三分线的中点。
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运用比例尺知识作图。
教师应结合教材例题并补充练习,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多种方案来解答上述问题,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教学时发现,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比例尺的选择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醒学生特别注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3)》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比例尺(3)教学内容:教科书P55例3,完成教科书P57~58“练习十”中第9、11题。
教学目标:1.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图上距离,并完成相应平面图的绘制。
2.在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图上距离,并完成相应平面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作图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出示问题,导入新课师:小明、小亮、小红想在一幅图中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他们想请大家帮帮忙。
课件出示教科书P55例3。
师:请你想一想,要想帮助他们三人完成这幅平面图,要用到什么知识呢?生1:要用到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生2:要用到比例尺的知识。
师:真是一群会思考的孩子,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助小明、小亮、小红完成这幅平面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课题:比例尺(3)]【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初步了解到要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一)理解题意,明确问题。
师: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生1:我们知道了平面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
生2:知道了小明家在学校正西方向,距学校200m;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m;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250m。
要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
师:要想解决问题,该怎么做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生:先要求出小明家、小亮家、小红家分别到学校的图上距离,然后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标出位置,还要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生1:10000cm=100m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100=2(cm)小亮家到小明家的图上距离:400÷100=4(cm)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100=2.5(cm)生2: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2(cm) 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00×110000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0000-20000)×1=2(cm)10000=2.5(cm) 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110000生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10000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解:设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x cm。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比例尺》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说明:
1、以教材为本,但不照搬教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取材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这样学生有兴趣,才会主动地学,才能学得快乐。
2、重视学生获知识的过程,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个别—一般——个别”。
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围绕“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层层递进。
3、充分应用教学媒体和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特别是课件提供的情景,给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愉悦。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刻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例如:我从画图引入,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我还利用学生手中已有的社会图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同时还明白地图中有时还用线段比例尺来表示,通过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化,体会两种比值各自的优势。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刚才设计的教室平面图标上比例尺,激发了学生学习比例尺
的兴趣。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B 类)《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分析]“比例尺”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该单元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弄清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教材从学生已熟悉的化简比出发,去揭示比例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两幅地图的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零件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1 的比。
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得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求法。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续部分“比例”的知识教学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比例尺是在学生学过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和它的特殊书写形式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
关于借助比例尺公式来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学生自然能凭借已有知识经验灵活解答。
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我认为在教学时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真实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在解决问题之后,感受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还渗透给学生一种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
在设计上给予了学生较大的探索空间,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在充分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感知产生比例尺的需要,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整个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53页—57页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教学难点: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脑筋急转弯)王老师从洛阳到北京坐高铁需要4个多小时,可是一只蚂蚁从洛阳爬到北京却只用了4秒钟的时间,你们猜猜这是怎么回事?2、请看这三张中国地图,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二、自主探究,认识比例尺(一)绘制草坪平面图,初识比例尺。
1、请看题:实验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米,宽30米,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吗?2、引发矛盾冲突,寻求解决思路。
“按一定的比缩小”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操作画图,看清要求。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试着自己画一画,把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
4、汇报交流,认识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1000是第一幅图的比例尺,1:500是第二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二)深刻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比例尺呢?谁有补充?(比例尺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是图上距离,分母是实际距离)(板书)谁能来说说1:1000这个比例尺的意义那么1:500表示的意义呢?5、质疑:为什么我们画的是同一个草坪的大小,但画出的图却各不相同呢?为什么大家画的是同一个草坪的大小,但画出的图却各不相同呢?6、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认识了比例尺,现在请你们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例1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三、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还有另外的一种表示形式,请看,图上每一格都是1厘米,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像这种比例尺我们叫做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比例尺》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比例尺》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课始,课件出示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能画在这张小小的地图之上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得出: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在图上的。
然后引入:对,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在图上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这一个环节,简约,将学生直接引入了学习状态。
接着出示例题,通过让学生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这样的教学引导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意义”为纽带,进行正迁移。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不同求法,如图上距离5厘米,实际距离50米,有学生将5厘米化成0.05米(常规的做法是将50米化成5000厘米),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对于比例尺的意义,着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中说一说、辨一辩。
感悟:只要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正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就会显著提高。
《比例尺》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二」《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莆田爬到福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课时比例尺(3)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单元比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3课时比例尺(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解题需要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
指名板演:200m=20000cm400m=40000cm250m=25000cm20000×100001=2(cm ) (40000-20000)×100001=2(cm ) 25000×100001=2.5(cm )(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应用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
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
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
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3∶90000=1∶300007×30000=210000(cm)=2100(m)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
7÷3=900×=2100(m)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
《比例尺》教学反思_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_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反思_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例尺》教学反思_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尺》教学反思_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
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3根小棒放入2个杯子里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初步感知抽屉原理,再通过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的操作熟练列举法。
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
2、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
让学生类推猜测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然后提出如何验证?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小棒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能分到多少根小棒,剩下的小棒不管放到哪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比平均分得的小棒数多1根,还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这一数学规律。
3、大量列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即“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4、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商+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的例题,“做一做”,第53页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进行相互改写。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和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课前小测(练习铺垫):(1)单位转换:1米=()厘米1千米= ()厘米(2)化简比:6 : 180000000 = ():()250 :5 =():()3厘米:210千米= ():()2厘米:5毫米=():()2.教师同学们旧知识掌握的很好,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长大约7米,宽大约5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3.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尺意义;(2).掌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化;(3).掌握比例尺公式的运用。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图1: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强调:写成比的形式好理解,写成分数形式利于计算,比例尺是一种关系,结果绝对不能带单位)让学生看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
其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明白得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依照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重难点:明白得比例尺的意义;能依照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综观教学整课的前前后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一、课前设计:这部份知识因为小学生在生活中少接触,学生普遍都感觉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因此针对以上情形我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结构图,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还取得了必然的成效。
情景创设进行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质疑——自主体验角色——小组合作研究总结出比例尺的概念——熟悉周密比例尺——总结缩小比例尺、周密比例尺都是数值比例尺——研究线段比例尺——巩固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忆与总结——布置研究性作业二、课中设计分析:在引入时期,我选取了学生们超级熟悉国旗平面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观看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能够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熟悉、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躯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而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适当的教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学生熟悉了比例尺,会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后,我又设计了如此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1000、1:10、1:一、2:1…….进一步熟悉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试探比例尺的意义。
结合实际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看生活。
在研究线段比例尺时,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明白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
3、课后回忆:本节课在教学时,也有一些处置不够适当的地址:第一,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创设好的设计导入情景,学生们对愈来愈小的国旗平面图和世界地图很感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比例尺(3)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5例3,完成教科书P57~58“练习十”中第9、11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图上距离,并完成相应平面图的绘制。
2.在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图上距离,并完成相应平面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作图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导入新课
师:小明、小亮、小红想在一幅图中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他们想请大家帮帮忙。
课件出示教科书P55例3。
教学笔记
师:请你想一想,要想帮助他们三人完成这幅平面图,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学情预设】预设1:要用到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预设2:要用到比例尺的知识。
师:真是一群会思考的孩子,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助小明、小亮、小红完成这幅平面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课题:比例尺(3)]【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初步了解到要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理解题意,明确问题。
师: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知道了平面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
预设2:知道了小明家在学校正西方向,距学校200m;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m;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250m。
要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
师:要想解决问题,该怎么做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说出:先要求出小明家、小亮家、小红家分别到学校的图上距离,然后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标出位置,还要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
【学情预设】预设1:10000cm=100m
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1002(cm)
小亮家到小明家的图上距离:400÷100=4(cm)
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100=2.5(cm)
预设2: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审题,理解题意,明确首先要求出图上距离,再按照相应的方向标出位置,并把数值比例尺化成以m为单位的线段比例尺。
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00×
1
10000
=2(cm)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
(40000-20000)×
1
10000
=2(cm)
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
1
10000
=2.5(cm)
预设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10000
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
解:设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x cm
x∶20000=1∶10000 x=2
设小亮家到小明家的图上距离是x cm。
x∶40000=1∶10000 x=4
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2=2(cm)
设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x cm。
x∶25000=1∶10000 x=2.5
师:我们先来看看3种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学情预设】预设1:方法一是先把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得到图上距离1cm示实际距离100m,200m里面有2个100m,所以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cm;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m,400m里面有4个100m,所以小亮家到小明家的图上距离是4cm;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250m,250m里面有2.5个100m,所以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5cm。
预设2:方法二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推出图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来计算的。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预设3:方法三是列比例的方法,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来求出图上距离的。
师:这几种方法都是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与比例尺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
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画的平面图,我收集了两幅,请你们评
教学笔记
价一下。
(出示课件)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第一幅图中小亮家的位置画错了,因为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小亮家是在小明家正东方向400m,不是在学校正东方向400m,所以小亮家其实在学校正东方向200m。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错误,而且清楚地说明了错误的原因,为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交流中,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聆听别人的发言中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顺利地帮助小明、小亮和小红完成了这幅平面图,请大家认真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弄清楚方向和图上距离,画图时要看清楚以谁为观测点,不要忘了标上比例尺等。
教师适时指导、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确定方向、标出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找准观测点。
)
【设计意图】回顾与反思是解决问题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在回忆中去感受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笔记
方法、出错的地方等,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5“做一做”。
师:题目中有哪些要求?在组内说一说。
【学情预设】题目要求画出一个长80m、宽60m的长方形操场平面图,比例尺是1∶2000。
师:如何画平面图呢?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先算出图上距离,长4cm,宽3cm,然后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出一个长4cm、宽3cm的长方形。
教师注意指导计算图上距离的方法和画规范的长方形的方法。
课件出示正确的解答。
2.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我确定的比例尺是1∶10000,所以小明家到街心公园的图上距离是5cm,街心公园到科技馆的图上距离是3cm,科技馆到动物园的图上距离是10cm,动物园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4cm。
预设2:我确定的比例尺是1∶20000,所以小明家到街心公园的图上距离是2.5cm,街心公园到科技馆的图上距离是1.5cm,科技馆到动物园的图上距离是5cm,动物园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2cm。
预设3:我确定的比例尺是1∶50000,所以小明家到街心公园的图上距离是1cm,街心公园到科技馆的图上距离是0.6cm,科技馆到动物园的图上距离是2cm,动物园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0.8cm。
师:看了几位同学的展示,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情预设】第一种方法的图画到边界之外了,第三种方法的图画得太小了,只有第二种方法的图比较合适。
教师可以补充:确定比例尺之前,不仅要关注题目中数据的特点,还要先测量这幅平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这道题对学生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自行确定比例尺,再画平面图。
放手让学生去画,展示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图,在观察、比较中体会确定比例尺,要综合考虑数据的特点和平面图中各位置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作图习惯。
面图中小明家到四条边框的大致距离是多少,确定比例尺时要使得在平面图上画这四个地点时,都尽量在边界以内。
教师指导学生对比例尺进行调整,重新画图。
3.合作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第9题。
师:仔细读题,读懂题意,说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做。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说出先算出2.5m和4m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条件在图中标出3人的位置。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这道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中拉开序幕,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比例尺的本质,灵活运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
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
本课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可能在计算及作图的细节上有许多疏漏,教师要善于利用每一
个错误例子,让每一个错误例子都成为课堂中的精彩!
作业设计
见“”《》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笔记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