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问题设计_刘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5、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优课导学案_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
它是在求两数之和,求部分数与求两数之差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拓展并提高运用加减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设计了做红花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进行比较的两个数量排一排,直观地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想想做做”中的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这样安排,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相关实际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主动探索并掌握解法。
学情分析: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它是低年段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易与上学期所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相混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探究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探究。
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存在诸多问题,模式化的阅读教学设计,充斥着中学英语教学课堂,造成审美观的疲劳,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浅层化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更多关注具体信息获取浅层阅读,活动思维层次偏低,不能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品味文本和自我意义建构;碎片化设计的问题,主题意义缺失,各个问题间相对孤立,语言能力割裂发展,缺乏系统,缺乏层次;有效性缺失和逻辑性缺失,问题设计层次混乱,没有梯度,缺乏一个完整的问题链闭环理念。
故此,引导教师深入研读用于教学的语篇,并设计有效科学的问题链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进而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就成为当前区域内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一、文献研究分析通过文献研究,笔者认为基于布鲁姆目标设计理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以及张献臣(2018)提出的阅读教学的五个层次,都是一个理念的不同解读。
2022年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希望通过强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联互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体验和实践,强调“学用结合”和“为解决问题而教”,强调为学生的素养发展和健康成长而教。
朱梦洁(2019)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变革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
刘芳(2020)认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主题和内容的挖掘,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陈力(2022)提出不是所有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都会按照三类活动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推进,也不会是一节课、一个单元就能完美地完成的,中间常会有反复、有遗忘。
学习理解是个长期过程,对应的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也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二、不同课型的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研究笔者展开不同课型的课例研究,针对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等不同体裁,基于不同语篇类型,对阅读教学问题链进行了设计研究,对实施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一阶段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学习刘芳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刘芳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刘芳老师心得体会一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教师,07 年以来被多家媒体报道,称为一朵美丽的 山菊花;她多次站在道德讲堂上让听众潸然泪下,称她为中国的海伦。
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心灵家园,使许多孩子走出 青春的迷惘。
她就是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盲人女教师刘芳。
作为白云三中麦架中学一名语文老师,至今已经度过了二十个春秋的 她,在 1997 年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面对不治之症她选择 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
在视力逐渐下降期间,她用残存的视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 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 知识储备。
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必须要选择坚 持;二是周围许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让她选择做一个内 心强大的人,回报社会。
所以她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说没有太大的 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
多年来,她克服了眼病带来的不便,以独特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教学 成绩,深受家长、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她十四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用一个 "爱"字作为当好班主任的不二法门。
她的接手班级大多是学校的"问题班","问题学生"较多,不过,她认为 这些学生只是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只要给他们爱的疏导和爱的力量,帮助 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就是最好的办法。
一个曾经的学生在教师节时给她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你用心灵 去沟通彼此的情感, 用爱心去照亮生活的昏暗, 用真诚去消散人生的迷茫, 用关怀去温暖彼此的心房,用和谐去营造幸福的天堂,世界因你闪耀美丽 的光芒! 她更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从 2010 年到 2011 年她用课余时间采访了十所学校的校长,写下了十 二篇报道,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心灵的洗涤,也得到了自己今后工作的新方 向,她用倾听的方式完成了另外一份对农村教育的反思和梳理。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课改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就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的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也是现行化学教学中的薄弱之处.探究性学习中的实验更提倡学生主动设计、有明确目的的实验活动,不提倡“照方抓药式”的实验,但也不能走进“唯实验”的误区.应该明确,探究式教学所提供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主动学习的机会远远要比实验活动多而丰富,实验探究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和途径,实验只是探究过程的一个环节.[2]新疆喀什地区地处祖国边陲,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与其他内地城市相比较落后,实行课程改革的时间也较短,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的条件也有限.为此,本文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教学进行探究式设计,并在喀什师范学院附中高一班级实践,以期为喀什地区中学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钠的化学性质为载体,在高一学习完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后开展一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式教学课.该教学过程力求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九年级下册学习的置换反应和高一学习的钠的化学性质,通过知识的正向迁移,掌握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并且使学生通过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2)学生通过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学习,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和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3)学生通过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1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式教学设计1.1创设探究情境在高一化学中学习过置换反应,如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Zn +2HCl (稀)=ZnCl 2+H 2↑),同时又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从而让学生想一想钠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反应吗?如果这个反应发生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1.2设计实验方案1.2.1实验仪器及药品烧杯(50ml ,200ml )、量筒(10ml ,50ml ,100ml )、镊子、小刀、胶头滴管、滤纸、称量纸、HC-TP128架盘药物天平(北京医用天平厂)、药匙、金属钠、无水硫酸铜(分析纯).1.2.2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实验的因素:(1)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对实验的影响;(2)钠块大小不同对实验的影响.首先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浓度分别为0.5%,1%,2%,5%,10%),分别取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各10ml ,再取5块大小相同的钠,分别投入到上述5种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根据实验选择一个合适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固定硫酸铜溶液的浓度,探究钠块块大小对实验的影响,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1.3实验过程1.3.1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分别称取0.5g,1g,2g,5g,10g 无水硫酸铜粉末,分别置于编号1~5的五个200ml 烧杯中,再分别量取99.5ml ,99ml ,98ml ,95ml ,90ml 蒸馏水分别倒入上述五个烧杯中,充收稿日期:2012-10-28作者简介:丁晓丽(1964-),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和中学化教育教学研究.喀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2013年11月Vol.34No.6Nov.2013第34卷第6期(喀什师范学院化环系,新疆喀什844008)丁晓丽,刘芳摘要: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与其他方式相比,它具有综合优势.为此,我们结合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了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强调了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钠;硫酸铜溶液;探究式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2X (2013)03-0068-04CuSO 4溶液的浓度/%实验现象10钠块投入后,立即剧烈燃烧了起来,有爆炸声5钠块投入后,4~5s 开始燃烧,有轻微的爆炸声2钠块投入后,没有爆炸声1钠块投入后,没有爆炸声0.5钠块投入后,没有爆炸声分搅拌,配置成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浓度分别为0.5%,1%,2%,5%,10%).1.3.2系列实验对比探究(1)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对实验的影响.依次取硫酸铜溶液10ml ,然后取5块大小相同的钠(约小于绿豆大小),分别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表1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和钠块的反应钠投入到10%的硫酸铜溶液中后,钠块立即剧烈燃烧了起来,冒出大量白烟并伴随着爆炸声,在溶液上层有蓝色的絮状沉淀生成,反应停止时有黑色物质生成;钠投入到5%的硫酸铜溶液中后,可以看到钠块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但很快停在某一个地方,燃烧起来,并伴随有轻微的爆炸声,在溶液上层有蓝色的絮状沉淀生成,反应停止时有少量黑色物质生成;钠投入到2%的硫酸铜溶液中后,钠块迅速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有越来越多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但和前两次实验相比,钠游动的时间较长,偶尔发出明亮的火光,未见燃烧.钠投入到1%和0.5%的硫酸铜溶液中后迅速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逐渐产生淡蓝色的絮状沉淀,直到反应停止,没有爆炸,但产生的沉淀较少.相同大小的钠块和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是不同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并且,在10%和5%的硫酸铜溶液中,都有爆炸现象发生,原因可能是:钠投入后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作用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浓度越大,产生的沉淀越快越多,而沉淀的产生恰恰阻止了钠块的游动,使得热量积聚,从而引发爆炸[3],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使部分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4].当浓度较稀的时候,钠四处游动的程度就大些,热量得以扩散和释放,就不会产生爆炸现象.(2)钠块大小不同对实验的影响.分别取10ml 2%的硫酸铜溶液三份,取大小为豌豆大小、绿豆大小、小于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发现:豌豆大小的钠投入溶液中后,钠块剧烈燃烧了起来,并发出爆炸声,还有少量的钠溅了出来;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后,钠块也燃烧了起来,偶尔发出轻微的爆炸声,只是和前者相比剧烈程度有所降低;体积小于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后,钠变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未见钠块燃烧,也没有爆炸.很显然,钠块的质量越大,游动的速度就越慢,积聚的热量就越多,就容易引发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因此,实验中在不影响实验现象的前提条件下,应该选用略小于绿豆大小的钠.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为20℃、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超过2%、钠块的大小为略小于绿豆大小时,实验是安全的.这样,学生即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够保证实验的安全.实验还发现,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主要跟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钠块的大小有关.1.4设计教学方案1.4.1教学目标的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知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原理,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以钠的化学性质为载体,使学生学会进行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假设和实践趋于严谨,最后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充分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机会,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设计意图: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探究思想、提高科学素养.1.4.2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已经学习过置换反应、钠与酸和水的反应,本课是课本外内容,是为了巩固以前学习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设计的,内容不难,由于钠的化学性质太活泼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学情境的设计:通过问题创设情景“钠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反应吗?”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假设,同学之间可以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证据,通过讨论所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科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科学,科学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理论,更是一种过程、一种思考和探索的方式.在进行本课探究式教学设计时应注意:(1)以课题为中心,围绕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兴趣思维展开学习;(2)强调自主参与,无论是提出假设还是制定计划,都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参与,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路及探究过程;(3)重视合作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果的探究精神.1.4.3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思考、讨论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并通过设计实验,观察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得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了解钠与盐溶液反应的本质.设计意图:巩固置换反应、钠与酸和水反应中的知识,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69··现象原因钠瞬间熔成了银色的小球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钠的熔点很低钠粒浮在溶液表面四处游动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钠粒游动偶尔发出明亮的火光反应放出热量,达到了氢气的着火点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使氢气燃烧爆鸣逐渐有蓝色的絮状沉淀产生反应产生了氢氧化铜沉淀丁晓丽,刘芳: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对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质有正确的认识.1.4.4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教学设计本节课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交流主要采取主动举手、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的方法.评价设计: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观察实验现象,随时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并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现自我,激发探究欲.1.5课堂实践本课是课外的探究性学习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的.教学对象是喀什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1)班(双语班)学生(人数为35人),该班级平时课堂纪律良好,整体班风活泼、向上,大多数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学习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成绩良好,但探究意识不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过几次实验探究的体验,对于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都有一定的经验.上课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复习高一化学学习的置换反应和高一学习过的钠的化学性质相关知识.接着由教师提出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反应吗?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很愉快的进入状态,积极的思考,并前后左右展开了讨论.教师请同学们派代表起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认为钠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置换反应,将银白色的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红色的铜单质;有的同学认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物质比排在氢后面的物质活泼,钠的活泼性比铜大的多,所以钠与硫酸铜溶液不能直接发生置换反应,对于这个反应能发生什么现象,同学还没有想好.开始又引导学生回顾了钠与水的反应,学生立刻想到了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与水反应很剧烈,最后生成了碱性的物质和氢气.硫酸铜溶液中含有水,于是,有学生猜想,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到底谁对谁错呢?我们一起来探究.接下来教师将提前配置好的100ml 浓度为2%的硫酸铜溶液和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提供给学生.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很想探究一下这个反应究竟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人眼睛都盯着实验台.教师用镊子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表面被氧化的部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又切取约绿豆大小的一块钠投入到提前配置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迅速发生,钠瞬间熔成了银色的小球在硫酸铜溶液表面四处游动,偶尔发出明亮的火光,同时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过程中,钠所到之处逐渐有蓝色的絮状沉淀产生,直到银色小球消失,反应停止.由于反应的速度很快,坐在后排的学生未能仔细观察到实验现象反应就停止了,教师又在教室中间将此实验演示一遍,此次所有学生都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现象都准确的说了出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实验结果.表2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收集到的实验证据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中未观察到银白色金属钠变成红色的铜单质,因此这个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反应过程中出现的浮、熔、游、响现象与钠与水反应[5]的现象一致,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由此,学生自己写出了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不列方程式:2Na+2H 2O+CuSO 4=Na 2SO 4+Cu(OH )2↓+H 2↑随后,有同学提出疑问“如何证明产生的沉淀就是氢氧化铜呢?”,听到这样的质疑,大家都开始互相讨论起来,片刻后有同学举手回答:“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看能否产生像刚才实验中那样蓝色的絮状沉淀.”于是,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2%的硫酸铜溶液50ml 于烧杯中,让学生亲自验证自己的方案.当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时,透明的硫酸铜溶液就开始变浑浊,继续滴加,溶液中蓝色的絮状沉淀越来越多,而且沉淀的状态和颜色与上一个反应相似,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感到非常惊喜,心中的疑问也打消了,大家一致认为沉淀是氢氧化铜,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家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有了正确的认识,对钠与盐溶液反应的本质也有了正确的认识.2对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反思一节好的化学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有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节课整体来说比较成功,从课堂上同学们热切、渴望的眼神和举止中,我感到同学们喜欢这样的课.我计划要达到的几个目标都实现了,同学们复习了钠的化学性质,同时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像在教学设计中所预期的那样,在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什么实验现象的探究、讨论中,同学们自然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仔细观察了实验现象后,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验证产生的沉淀是氢氧铜?”提出了质疑并亲自进行了验证.这样的教学即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体现了化学学习价值的亮点.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着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合作学习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了问题的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第34卷70··With Sodium Solution of Copper Sulfate in the Inquiry-Based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A bstra ct:Inquiry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science education,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in middle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Inquiry teach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cientific litera-cy,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it has comprehensive bining with the sodium react with copper sulfate solution,explore the essence of the solution of copper sulfate and sodium,emphasiz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s role in inquiry teaching.Key words:Sodium;Copper sulfate solution;Inquiry teaching;The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DING Xiao-Li ,LIU Fang(Chemica and Envionmental Science Department,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Kashgar 844008,Xinjiang ,China)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1)学生人数较多,演示实验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以至于有的同学搞恶作剧说没有实验现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2)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同的,参与的积极性也不相同,有的人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却一言不发.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也都尽可能使用了鼓励和肯定的语言进行引导和启发,但如何客观地去评价一个同学的表现和能力,是需要认真研究的.(3)本节课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但受时间的限制,有的问题不能展开讨论,而且本班学生全部为维吾尔族,用汉语授课就需要减慢语速,如果想将问题充分扩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一节课时间太紧了点.如果本节课再加入“如何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就更好了,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方案,亲自验证产生的气体是否是氢气.这样学生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4)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当钠粒较大时会发生爆炸,考虑到安全因素,只由老师进行了演示,这是这节课的遗憾.3结论通过本次探究性教学课,我们认识到:(1)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备课、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讨论式进行相互交流,学生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2)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要“教之以渔”,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特别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要确保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走过场.(3)探究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它既强调“双基”又强调科学探究,既追求过程又要落实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切不可为探究而探究,制造表面上“热热闹闹”,甚至是“轰轰烈烈”,而实际上是按照老师的预设,寻找问题的答案,否则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双基知识也得不到落实,这样的结果只能使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落空.因此,学生在进行讨论时,要合理分组;鼓励优差生合作和男女生合作,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参考文献:[1]李理.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类型及教学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4.[3]黄萍,熊言林.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的实验探究[J].化学教学,2008.(6).[4]陶孝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分析[J].科技向导,2010,(29):151-152.[5]李振荣.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分析[J].辽宁师专学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71··。
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育赛 事 的举 办或 即将举 办 , 响 到一 大批体 育 场馆 影
的建 设 ,规 划 中 的 奥 林 匹 克 公 园 建 设 规 模 空 前 , 为
( ) 了在 不 同 的 应 用 场 合 下 使 观 众 获 得 良好 6为
了更 好地迎 接 这一盛 事 的到来 , 体 育场 馆扩声 系 对 统工程 的设计 , 必然 引起 有关人 员的高度重 视 。
规范 体育馆 扩声 系统设 计 , 其达 到 预期效 果将 起 使 到 主导作用 。 () 8 体育馆 的扩声 系统 除 了 比赛 大厅包 括观 众 席 的扩声 系统及 比赛 场地 的扩声 系统 外 , 还应 包括 检 录 系 统 、裁 判 台 扩 声 及 附 属 用 房 的 公 共 广 播 / 呼
叫 系统 和 馆 外 出 入 口处 的 观众 引 导 广 播 系统 。
() 9 现代 体育馆 的扩声 系统 还应 包括 评论 员席 ( 独 评 论 室 或 在 观 众 席 设 置 )广 播 、 视 转 播 室 单 、 电 及 转 换 的 系 统 联 机 系 统 。评 论 员 席 一 般 设 置 系 统 传 声 器 专 用 插 座 , 播 电视 转 播 室 一 般 设 调 音 台输 出 广 的 0d B信号插 座 , 以供与转播 系统 配接 。 22 体 育 场 . 与室 内扩声 比, 育场扩声有其 自身 的特 点。 体 ( ) 育 场 上 空除 主席 台观 众 席 有 挑 蓬外 , 1体 其 余 观 众 席 及 场 地 上 空 均 为 敞 开 式 , 全 与 室 外 环 境 完 相 通 , 声 系统 受气 候 条 件影 响很 大 , 声 场 内最 扩 其 大 声 压级 、 场 分 布 、 输 频率 特 性及 系 统 噪声 等 声 传
论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为创造 良好 的制度 背景 。 2 . 2 加 大宣 传力 度 政府 为 了加 大第 三部 门的宣 传 力 1 . 1第 三部门提供 公共物 品的 法律 保 障环境 不健 全 国
1第三部 门在提供公共物品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就 需 要通 过 媒 体 等 手段 来 提 升知 名 度 , 还 要维 护 树 立 内 目前 与第 三部 门相 关的重 大法律 和 管理 条例仅 限于 《 中 度 , 第 三部 门提供 准 公共 产 品行 为 的 良好形 象 , 以此来增 加 人 华人 民共和国公 益事 业捐赠法》 、 《 中华人 民共和国信托 - 1 的关注 , 以 此提 高第 三部 门 的公信 力 。 对于 法》 、 《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 《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 们 对 第三 部 f
还要 避免 从政府 退居二线 的官员进入第三 较低 首先 , 第 三部 门在 提供 公 共 , 部 门 的现 象 出现 , 或 者 就 限定 门槛 , 不 让 政府 官 员进 入 。 第 三部 f - 1 的性 质 决定 其 行 为 宗 旨是全 体社 会 公 众 的利 益。 3 结 论 但是 很 多时候 , 却存在 很严 重的个 人主 义倾 向。 因为第 三部 现如 今 , 第 三部 门提 供 公共 物 品这 一供 给 方式在 中 国 门的个体 成员 , 同样也 存在 追求 自身利 益最 大化 的倾 向。 尤
7提 高公 信 力 的途径 , 我认为, 首 先 就 要加 强 第 三 暂行条例》 等单一的法条, 完全不能适应 当前第三部门职 能 第 三 部 f 加 强 自身形 象建 设 , 注意宣 传 规 范和 公共 产品供 给保 障 的需要 。第 三部 门提供 公共 物 品 部 门 自身 的 能力建 设。其 次 , 工作 。 第 三部 门也 可 以通过 开展 更 多 的公 益 活动 向社会 大 仍处于法 律 的真空地位 。 树 立形象 。 1 . 2 公 众 有 待 接 受 由第 三 部 门 提 供 公 共 物 品 的新 形 众宣传 自己, 2 . 3 加 强第三部 门 自身 能力 建设 第 三部 门只有拥 有健 式 首先, 在 我 国 长期 的计 划 经济 下 , 人 们 已经 形 成这 样 一 全 的、 有序 的内部机 制 , 才能更 好地 发挥其 在提供 公共 物 品 种 思维 定式 ,那就 是 只有政府 有资格且 有能力 提供 公共物 为此 , 第 三部 门 不仅 需要 改 善其 内部 管理 , 强 品。 公 众宁愿 选择 政府提供 公 共物 品 , 也不会相 信 或者说 是 的主要作 用 , 以此增 强其社 会合 法性和 募集 资金 的能力 , 也不 敢相 信 第三部 门 的能力 ,这 就导致 第 三部 门 的公共产 化其社 会 意识 , 品提供 行 为无人 认可 , 也得 不到基 本 的信任 度 。其 次 , 我 国 还要 健全第 三部 门提供 公共物 品 的监督机 制。 首先就 需要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理, 因而未能按市场经济 的客观规律处理与养老保 障制度运行相关的一些经济关 系, 养老保障立法过 于滞后所造成的。此外 , 保障覆盖面不够充分 , 基金
出、 增发债券彩票、 转让 国有 资产等种种措施 , 解决 养老保险资金的收支困难 , 阻力重重。中国证监委 改革的复杂性认识 不够充分 , “ 收现付 制” 对 现 与
的周/ J先生 曾专门对社会保障与企业盈利能力的 ]l  ̄l 关系进行过分析, 其结果表明, 根据现行企业财务体
制与财务状况 , 提高企业社会保障费的缴费比例 , 不
8 5
12 通过提高保险费征缴 比例、 . 降低离退休人员养 老待遇标准、 延长退 休年龄 ; 通过增 加财政专项支
题, 如能解决这一 矛盾 , 其它 问题多数都可迎 刃而 解。导致这一矛盾 的内在原因, 因为对于在 同时 是 实施 多种改革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 个人基金制” 这两种相互矛盾 的制度模式在我 国 “ 混合型” 模式中的结合方式的设计也不够科学、 合
国家财政受 到严 重威胁 。虽然我 国养 老金发放在 20 04年首次实现全年无拖欠 , 但其社会统筹资金 的
缺口 却逐年扩大。据统计 ,98年养老社会统筹部 19 分 的收支缺 口为 10多亿元 , 9 0 1 9年增加 为 20多 9 0 亿元 , 2 0 到 0 0年进一 步增 加为 30多亿元 。19 0 98 年, 我国收不 抵支 的省份 有 2 个 ,9 9年达到 2 1 19 5 个 , 0 年为 2 2 2 0 6个 , 口总额为 22亿元l 。据专 缺 9 l J 家估计 , 以后每年的缺 口资金要 占财政 收入 的 5 %。
syb案例
(3)一家企业只三起最重要的公众:顾客、内部员工与供应商。 王大海对他们一概漠视。他的企业必然“不久就倒闭了” 。
二、教训至少可以从王大海的错误上得来,他的三个错误固然一个都
不能犯之外,更重要的是考察一下王大海本人离职后立即从商存在 的隐患。
(1)王从国家机关离职,就有一笔开店资金,但他未必具备餐饮 行业的有关知识与经验。
(2)喝酒、打麻将的人一般看来缺乏敬业精神。不学习、不刻苦 的人不能当老板。 (3)手里有点钱而不事生产前景堪忧。
李军有多少钱办企业
先帮李军算算帐,再替自己算算帐。
• 李军家住辽河北岸的一个镇上,计划创办一 个塑料制品企业。他有1750元现金,6250元 银行存款。他没有工作,这意味着在他的企 业赢利之前,他没有别的收入来源。李军要 负担自己的全家的生活开支,每月需要1000 元;每个月李军还需要400元还个人债务。他 计划在一个月之内开办企业,估计至少3个月 之后,他才能靠企业赢利来支付日常生活费 用。
练习六 李军有多少钱办企业 一、填表并计算 收 现有资金 创办企业之前其它收入 (A)总收入 支出(今后 4 个月) 家庭生活费用 偿还贷款 其它 (B)总支出 可用于办企业的资金 (A-B) 4400.00 3600.00 4000.00 400.00 入 元 6250.00 1750.00 8000.00
二、李军能从银行借到钱吗?为什么? 先讲银行可能给怎样的开业者发放贷款: (1)根据开业者提供的创业计划,判断创业者所选项目是否可行? (2)创业者是否具有开业启动资金所需半数以上的自有资金? (3)创业者本人是否具备经营管理的能力? (4)贷出款项能否通过企业盈利或某种担保获得保障? 李军的情况用上述要求来比较,获得货款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能把贷款的条件按银 行要求补充完备。
SYB学员培训班复习试题案例计算参考
四、案例分析1、刘芳的的食品杂货店问题:○1刘芳的食品杂货店为什么会出现问题?答:(1)刘芳开店之前没有调查、研究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
(2)她没有了解邻店的经营品种、价格、销量等情况,没有与之形成错位经营的局面,造成在一定的市场容量下,多家经营的情况,结果就是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2在这种情况下,刘芳还能做些什么?答案:(1)应与它错位经营,把市场容量做大。
(2)详细了解对方的经营特点,在其不足之处下力量,同时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扩大销路。
(3)如果采取了很多方法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退出。
3、张贵和他的砖问题:○1张贵先生的问题是什么?市场营销问题还是管理问题?答:问题没有知道自己生产经营的成本,他决定采取更加大胆的促销活动来增加他的销售时,他的生产经营的成本已超过1毛,导致销售增加了,但却赔了更多的钱。
这个是成本控制管理的问题。
○2如何给企业制定销售和成本计划?答:列出企业所有的成本,计算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价格,用成本加价法和竞争比较法给产品定价,预测未来一年的销量,计算每月的销售收入,给企业制定销售和成本计划。
五、计算题:(20分)1、下面是小华开办的小型食品加工厂的基本情况:(设备和工具按5年折旧,利润率为20%,增值税率6%)计算每个月的折旧费用是多少?答:(2000+1000)X20%÷12=50(元)2、下面是小兰开办的服装店的基本情况:计算一下小兰的服装店的启动资金是多少?答:20000+6000+10000+240+310+(800+200+70)X3=39760(元)3、高强想开办一家摩托车修理店。
在他居住的城市很多人都有摩托车。
对此他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得到了以下信息:·在他居住的地区约有360辆摩托车。
·车主一般每6个月维修一次车。
·该地区购买摩托车的人在不断增加,在今后可能按每月10%速度增长。
·有一位县城农机厂的下岗技工也修理摩托车,并且声誉很好,生意很忙。
高二政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全国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改变发展的“事物是改变发展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说明:思想支配行动,正确的教学思想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老师的指挥棒。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特性分层发展和可持续、终身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宗旨,在设计中我努力做到四个调整:调整教学目标,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学分析:1、教材处理:教材是老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课课本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常变常新。
因此,要上好课,就应当吃透教材,明确其编写意图、结构、重难点。
但这绝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拘泥于教材,要破其卷、取其神、消化教材、优化结构。
以此为指导思想,我对本框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更主动地关注社会现实,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在基本遵循教材编排依次的基础上,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再加工;同时选取部分事例,运用多媒体课件活化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合作和探究。
2、学情分析:教学受众是中学二年级学生,其思维的独立性虽有显著发展,但总体上仍具有局限性。
特殊是抽象思维实力有待提高,独立思索实力仍有片面性。
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对老师纯粹地讲授哲学概念、原理爱好不大。
所以,课堂教学须要老师很好地把学生的爱好转移到抽象的哲学学问上来,使他们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改变发展中,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发展概念和驾驭推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通过“世界是改变发展的”教学,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实力;通过推断新旧事物标准的教学,提高学生推断是非正误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探讨法、分析法、辩论法,创设详细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
情感看法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培育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企业职工优秀提案100例
企业职工优秀提案100例引言提案是企业发展和改进的重要途径之一,职工通过提案可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创造价值。
本文将介绍100个优秀的企业职工提案案例,包括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提案范例,展示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对企业发展的贡献。
产品改进类提案提案1:改进产品包装设计•提案人:李明•提案内容:对产品包装设计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消费者审美和实用需求。
•经过:提案被采纳,新的包装设计大大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提案2:改进产品功能•提案人:王刚•提案内容:对产品的某一功能进行改进,提高用户体验。
•经过:提案经过研发团队的评估后被采纳,新功能的引入使产品更受用户欢迎。
提案3:优化产品配送流程•提案人:张力•提案内容:对产品的配送流程进行优化,减少配送时间和成本。
•经过:提案被采纳,新的配送流程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流程改进类提案提案4:精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案人:刘芳•提案内容:通过精简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提案被采纳,新的工作流程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案5:引进自动化设备•提案人:陈亮•提案内容:引进自动化设备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经过:提案被采纳,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减少了人员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提案6: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提案人:杨红•提案内容:将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整合成一个平台,统一信息流,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提案经过评估并获得高层认可,新的信息系统平台提升了部门间的沟通效率。
提案7:改进客户服务流程•提案人:赵强•提案内容: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经过:提案被采纳,改进后的客户服务流程使客户满意度大大提升。
创新类提案提案8:开发新产品•提案人:李丽•提案内容:研发新产品,拓展市场。
•经过:提案获得高层支持并投入研发,新产品推出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提案9:探索新市场•提案人:王勇•提案内容: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拓展企业业务范围。
车库顶板雨水排水问题的解决方式
车库顶板雨水排水问题的解决方式作者:林媛黎刘芳张雪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摘要:常见小区内多栋楼大底盘设计,地下连通大面积的车库,为充分利用面积设置车位,小区红线内大面积开挖,楼间全为回填土。
现在常见暴雨,雨水系统不能及时收集排放,处理不当会导致车库顶板积水,加重荷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严重者车库顶板漏水。
本文在常规设计中多加了一点小心思,防患于未然。
先从顶板的结构形式分析,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翻梁式车库顶板,整个顶板呈井字梁格式,将顶板分割成无数个独力空间,在浇铸梁体结构时,应在梁底预留排水孔,根据设计排水流量采用不同规格的透水管把各自独立的空间连成一个整体的排水系统。
施工步骤为:清理场地――透水管铺设――12-20cm碎石过滤――――人工整平―――铺设无妨布―――加盖5cm粗砂滤水层―――回填土这种顶板设计,因为排水复杂,难以应对大的暴雨强度,使车库顶板承受更多的水容量及防渗漏挑战,现在越来越少应用。
第二种为最常见的平板式车库结构顶板,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可选择使用排水板,使基层底部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体系。
常见地下室防水构造做法如下(由上到下)(室外):1天然草皮或种植灌木;2种植土铺至设计室外标高,具体做法见二次景观设计3土工布过滤层420高透水保水板5细混凝土保护层6干铺沥青油毡一道7防水卷材两道8水泥砂浆找平层9水泥焦渣找平层,1%坡度此种设计的施工步骤为:清理场地――2%~5%排水找坡―――排水板搭接铺设―――铺设无纺布―――加盖5cm 粗砂滤水层―――排水板四周可用透水管连接集水井――――回填土施工时注意保护基层排水层,顶板填土厚度50cm以内需人工进行回填,超过后才可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土方作业。
保水板又叫排水板,它的特点是表面开孔率在75%以上,具有迅速渗水及定向排水的特性,可以快速排走土壤中多余水分和暴雨时土壤中的渗透水。
5.浅谈怎样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香港路:刘芳)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在班级管理中,想保护和培养学生原有的个性特点,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必须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为此,工作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
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
“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
我班学生在进入这个“大家庭”时,我就组织学生齐动手,布置班集体,每位同学都参与,从卫生到桌椅,从黑板到墙面设计……这些小主人,个个能干极了。
从劳动中,孩子们互相了解,然后自主推荐了班级第一批试用班干部。
明确各种职责和课堂常规等。
二、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
在我们班上设立了许多岗位,除大家深知的班长,课代表,小组长等,我还制定了卫生监督、黑板清洁、路队领队等多项岗位,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
实行岗位责任制后,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
《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教学设计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刘芳一、教学目标:1.认识国家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理解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能为国家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3.体会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初步树立维护国家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国家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教学难点:理解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能为国家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接触到国家安全的事例。
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经验与认知。
但学生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内容的理解是片面的,不能够较为深刻而全面理解;关于自己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做些什么,缺乏对于当下行动的规划。
因此,教学中要借助相关案例、图片资料、视频,联系学生真实生活,打通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通过对视频、图片等资料的探究、分析、讨论,借助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五、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阅读导入1.生阅读本讲导读部分故事:进口水果暗藏“威胁”——地中海实蝇的危害。
2.师提出问题:读故事,从地中海实蝇的危害案例中你明白了什么?3.生思考问题。
4.师总结导入: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国家安全的话题: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师板书课题: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环节二:活动探究(一)活动一:走近地中海实蝇,理解生物安全就是国家安全。
1.师出示地中海实绳详细材料:视频、文字,生观看。
2.师提出问题:①地中海实绳有哪些危害?②为什么要重视生物安全?3.师讲解:看似甜美可口的进口水果也可能暗藏“威胁”。
从中可以检出地中海实蝇。
地中海实绳能迅速在果林中分市,对我国的生物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4..师出示“国家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图片,生阅读,师总结: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当前高校教学规范性不足的诱因及问题分析
、
当 前高 校 教 学 规 范性 不 足 的 改 革 创 新 与 学 校 的 规 范 管 理 从 来 都 不
第 二,教 学过 程 的 不规 范性 体 现 为
的诱 因
应该是矛盾的。好的改革 创新 首先是规 范 教师教学语言不够规 范 、精炼 。教学语言
第 一,教 学 规范 性 与教 师 的利 益 关 的,而教学 规范是 顺应教育 自身规律 的, 是 否规 范、精炼 ,是 否有感染 力,直接影 联性 不强。通常认为,高校 的基本 职能是 是 能 够 促进 改 为例 ,
科教论坛 。
当前高校教学规范性不足 的诱 因及问题分析
◎文 / 刘芳
【 摘要】教 学规范性的遵从与提高是 落实科教 兴国战略和人才 强国战略的基础 ,但 当前高校对科研业绩 以及创新理念 的 强化 削弱了一线教 师对教 学规 范性 的重视 。尽管本科教 学评 估活动的开展使得 国内各 高校 基本上建立起 了规 范化教 学的管
着 高 校 教 师 们 更 倾 向 于 学 术 研 究 和 科 研 很 强 的 活 动 , 因 此 , 符 合 科 学 规 则 的 教 换成生 动活泼 的课堂教学语言 。课堂语言
【 关键 词】教 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 ; 教 学规 范性 ; 课程 实施大 纲
为 了实施 科教 兴 国 战略和 人 才强 国 为 方式 。一直 以来,大 学教 师 职务 晋 升 才 可 能 超 越 一 切 规 矩 。懂 规 矩 、 用 规 矩 , 战 略,2 0 0 4年 教 育 部 制 订 了 《 2 D 。 3 — 依 赖于科 研 成 果 的输 出, 以至 于他 们 不 然后才可能达到不被规矩约束的阶段。这 2 0 0 7年教育 振兴行动计划 ,提 出要 实施 愿将 太 多时 间投 入 于教学 活 动。对 于教 种教学 自由 自在的境界, 得来并不 容易, “ 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 与教 学改 革工程” ,以 师个 体和 学 术职 业群 体 的工作 来 说,学 获取 的过 程十 分艰 难。 “ 全 面推进 教学改 革,初步形成 有效提高 术身份 具有重要 的符号意 义和工具 意义。
基于微课的小学美术分层教学探究 刘芳
基于微课的小学美术分层教学探究刘芳摘要:美术教材之中的教学核心以及重难点构成了中学美术微课教学模式的背景。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通常以课堂教学视频与关键知识片段为主,也包括了相关的教学背景和制作过程。
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美术教学之中的重难点问题。
微课的教学模式既不同于资源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并与其息息相关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得到了创新的同时,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微课的小学美术分层教学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微课;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引言: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尤其是在提高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作用显著.小学美术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创新与个性的表现成为重要的培养方向,而微课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个性表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利用微课能发现并解决自己能力的不足。
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得到了创新的同时,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微课教学模式给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微课的相关概述“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建构和某个习题的讲解。
例如:知识点授课视频、操作过程演示视频等。
微课具有针对性强、情景化、教学时间短等特点。
二、当下小学美术教学面临怎样的困境(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缺乏新意不少小学的美术课堂,老师的课程安排都是按照课本推进。
有的老师完全按照书本内容讲解,有的老师虽然加入了多媒体教学但内容还是过度贴合课本。
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安排的课时较少,这就要求老师们把握好为数不多的课程,尽量丰满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达成拓宽学生视野的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室爆炸伦理问题
化学实验室爆炸伦理问题我是化学师范班级的一名学生,从大一刚进校园就能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进行实验。
但是说实话,我刚开始对实验安全是没有概念的,而且总觉得事故离我们很远。
好好的实验仪器怎么会爆炸?实验室怎么可能着火?废旧试剂不能倒在下水道的话那么放在哪里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去思考的。
正因为如此,安全与伦理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由于多地高校实验室发生了爆炸,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才和经济损失,因此学校给我们学生上实验安全与伦理课刻不容缓。
所以学校特地给我们上了4节实验安全与伦理课,让我们深入了解如何预防实验事故的发生和当实验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做的紧急处理。
在课上我收获了许多防护方法,为我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这四节课,分别由刘某某老师、陈某某老师、刘芳老师、尹某某老师讲课,这四位老师分别各讲一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更加全面的实验室安全与以往所发生的各种各样实验室爆炸起火,伤亡惨重之悲痛。
因此,在开始实验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实验室安全手册。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许多高校的实验室所发生的事故。
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每年因为实验室管理不得当而造成的实验室火灾的数量占全国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半数以上,而且实验室火灾发生之后,往往会给实验室、实验人员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比如20xx年x月x日,山。
中大学地球与环境实验室发生了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了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为电线短路引起的。
这是实验室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20x年x月x日,XX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实验人员不注重细节或没有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所造成的后果。
还有就是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二十毫升,硫酸亚铁一克,原料四克,加热温度160度,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了戴防护眼镜,才没有使他的双眼受到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教案设计教案名称:《鸿门宴》第三课时人物篇学校:东营胜利油田第二中学姓名:刘芳一、教案背景1.对象:东营胜利第二中学高中高一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第三课时4.学生准备:(1)梳理文本思路,理清人物关系,初步体悟人物形象及其品行;(2)学生提出自我解读后的质疑(每人至少提出1—2个问题),以供课堂深入解读之用。
教学课题:《鸿门宴》第三课时主问题设计:正确分析刘、项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阐释“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
①多角度深入挖掘处于尖锐矛盾冲突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的特点,感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②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解决措施:通过师生探讨、播放视频和指导学生诵读,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授课过程中抓住波澜起伏的情节展开,结合史实材料适当补充延伸,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分析人物性格。
5.教师准备:(1)提前告知学生上课内容、预习方向。
(2)让学生课前提交自我解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梳理整合成PPT,以备课上交流、探究。
(3)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提前备课,与蛇有关的问题;做好课件并提前到教室进行调试。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篇语)播放音频文件:《垓下歌》(投影:《垓下歌》、《大风歌》)教师激情导入:一曲《垓下歌》慷慨悲壮,一曲《大风歌》志得意满;一个凄凄然自刎乌江,一个昂昂然黄袍加身。
这样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历史的偶然,还是个性的必然?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鸿门宴》,在这场楚汉相争的转折点上,探寻政局成败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鸿门宴》——司马迁。
(一)一读文本,整体感知:◆学生活动——回忆旧课,梳理文本思路,简要概括文本情节与结构。
◆学生活动——回忆旧课,梳理文本思路,理清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学生活动——思考:其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分属哪个阵营?◆学生活动——画出两大阵营人物关系表(学生上黑板,画出关系图)★教师活动——两大政治集团中的人物是相对应存在的,通过列表格的方式理清主要人物关系。
设计意图:理清两大阵营人物关系,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二) 二读文本,理清脉络:本环节教学任务:1、 梳理故事情节:沛公赴宴—鸿门饮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掩护—张良告急—樊哙闯帐—沛公脱身;2、 研读课文3、4、5段,情节曲线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作者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突显人物性格。
(三)师生互动、自由论坛★ 学生活动——展示学生自我质疑的问题,小组讨论;选取其中最为集中、最难解读的问题共同探讨。
PPT 展示:(1)、为什么项羽没有在宴上杀死刘邦而将他放走?(李龙昕、燕子睿等)(2)、项羽为什么无视范增对其的暗示?(陈亚楠)项羽为什么对范增刺杀刘邦的暗示毫无反应,之后又为何默许了项庄刺杀的行为呢?刘邦走后又淡定的不去追赶,反而收下礼物?(陈文田)(3)、为什么项伯帮刘邦而不帮项羽?(杨诗睿、吴晴晴)(4)、樊哙是个屠狗的,可他知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而刘邦却问樊哙“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刘邦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吗?(吴晴晴)(5)、对于通报消息的曹无伤,项羽没有利用机会攻打刘邦,反而将他的所作所为告诉刘邦,为什么?(李春升)(6)、樊哙说破项羽的意图,项羽为何不回应呢?(罗凡頔)(7)、项伯为何不帮项羽,仅因为张良是项伯的救命恩人吗?项羽对项伯是什么态度?项羽下定决心杀刘邦了吗?(张龙祥)(8)、项羽不杀刘邦,不是因为糊涂,而是坚持自己的信仰。
(韩云博)(9)、项伯是什么人?为何鸿门宴上,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是指什么婚姻?刘邦不是已娶吕氏了吗?(梁成燕)(11)、范增既然是项羽的长辈,为何不直接灭杀刘邦而非要暗中操作呢?(12)刘邦提出如厕后为何能对张良进行交代,在哪?为何?(高嘉宁)(13)鸿门宴上,刘邦为何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化解了项羽的必杀之心,将危机的局势逆转?(高衍培)教师活动——辅助学生深入思考,深入的解读人物的内在思想。
(1)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PPT展示:第一类——曹无伤为什么要告密?他的话里有几层信息?(张龙祥梁成燕等)第二类——项伯在这场大戏中扮演什么角色?对整个事件的逆转起什么作用?项伯该不该杀?(吴晴晴杨诗睿等)第三类——项羽对范增的计策为何没有呼应?刘邦对张良是什么态度?(陈亚楠燕子睿等)第四类——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刘邦的逃跑是预谋还是偶然?(李春升郭新萌等)第五类——项羽对于曹无伤的处理方式合理吗?刘邦对于项伯是如何做的?刘邦杀曹无伤,项羽为何不杀项伯呢?(陈文田罗凡頔等)第六类——项羽到底杀不杀刘邦?项羽真的如王立群先生讲的是个糊涂蛋吗?项羽不杀刘邦到底是“妇人之仁”还是“君人之度”?(核心问题)●设计意图: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梳理,更清楚的把握问题的根源,更明确思考的角度,充分做到有的放矢。
(2)进入(一)人物分析篇:师生共探,深入挖掘,解决问题:第一类——曹无伤为什么要告密?他的话里有几层信息?(张龙祥梁成燕等)沛公欲王关中——政治上,激怒项羽使子婴为相——楚秦旧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捞取政治资本珍宝尽有之——物欲上,激怒项羽第二类——项伯在这场大戏中扮演什么角色?对整个事件的逆转起什么作用?项伯该不该杀?(吴晴晴杨诗睿等)补充资料:项伯四罪本当诛第一罪,鸿门宴前夜,项伯私访张良,泄露了重大军事机密,项羽竟然不予追查。
第二罪,鸿门宴上,项伯以剑护卫刘邦,使范增、项庄刺杀刘邦的计划未能实现。
第三罪,代刘邦求封汉中,这件事情性质就更加严重了。
第四罪,代刘邦救父救妻。
第三类——项羽对范增的计策为何没有呼应?刘邦对张良是什么态度?(陈亚楠燕子睿等)文中寻证据:1、项羽 2、刘邦默然不应为之奈何(3次出现)补充资料:沐猴而冠刘邦自我的评价宽严失度,袒护亲情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第四类——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刘邦的逃跑是预谋还是偶然?(李春升郭新萌等)文中寻证据:刘邦在鸿门宴上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成熟、沉稳 (1)语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
与臣有郤。
(2)动作:起如厕留张良辞谢脱身独骑间至军中整个鸿门宴,项羽一共说了六句话:幼稚、寡谋 1.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2. 壮士,赐之卮酒;3. 赐之彘肩;4. 壮士,能复饮乎; 5. 坐; 6. 沛公安在。
第五类——项羽对于曹无伤的处理方式合理吗?刘邦对于项伯是如何做的?刘邦杀曹无伤,项羽为何不杀项伯呢?(陈文田罗凡頔等)项羽刘邦出卖不杀立杀收买沽名钓誉妇人之仁果敢勇断机变逢迎第六类——项羽到底杀不杀刘邦?项羽真的如王立群先生讲的是个糊涂蛋吗?项羽不杀刘邦到底是“妇人之仁”还是“君人之度”?(核心问题)教师引导——1、鸿门宴上的座次安排有什么玄机?(张增睿)(图片展示,文化常识补充)2、比较鉴赏:与电影《鸿门宴》中项羽对刘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点?哪种处理更符合人物设计?3、项羽到底为什么不杀刘邦?●设计意图:⑴让学生回归文本,重温细品,引导学生解疑答惑;⑵让学生感知剑拔弩张、刀光剑影背后的微妙人性。
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性格决定命运”是个真命题。
(四)三读文本,分析写作手法:1、在比较中,完善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
(对比手法)个性化2、史家笔法:不虚美,不隐恶。
典型化●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2、让学生深刻领悟史记写人叙事的写作手法的高妙之处。
(五)研读拓展辩证评判人物慷慨悲壮《垓下歌》,刀光剑影《鸿门宴》。
成者王侯,败者寇。
烽烟遮不住英雄色,千秋功过后人说。
让我们来看一看后人是如何评价项羽的?1、题乌江亭杜牧2、乌江亭王安石多角度解读人性的复杂3、咏项羽李清照4、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全面的透析形象的内在5、钱钟书管锥篇(节选)学生活动:有感情的诵读,深入的分析。
●设计意图: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⑴全面的解读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人性的优劣。
(在文本找到呼应的章节,作为对文本的拓展延伸)(2)让学生“学习一分为二”地辩证的评判人物。
(培养学生不片面、不肢解、不断章取义的阅读态度)(3)让学生再次体悟太史公秉持着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态度。
(六)板书设计:鸿门宴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庄樊哙项伯曹无伤自信果敢敏锐机变蛮勇忠勇情义利益自负阴狠强硬善导对比不虚美,不隐恶(七)课堂小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流光溢彩的一篇文章,在刀光剑影下、错综复杂的重重矛盾中,“史圣”司马迁运用如椽巨笔,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中最具永久魅力的人物形象。
千百年之后,读之依然令人怦然心动而向往之。
(八)布置作业1、写一篇不少于1000—1500字的小论文:从下面的选题中,任选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课余收集资料,整合信息,进行探索,尝试写成文章。
• 谈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如何在矛盾中刻画人物• 《鸿门宴》人物的说话艺术• 谈“小不忍则乱大谋”/谈“君子之心,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假如项羽鸿门杀了刘邦• 如果项羽东渡乌江/最后的项羽• 我眼中的刘邦和项羽●设计意图:将本节课刚刚建立起来的解读与思维方式,用文字来做记录,有利于学生用于“创新性”“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鸿门宴》教学反思《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面对文言文,课上大多数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积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对文言文的美根本无从感觉;也有不少学生一上古文就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我想,如果本文也采取千篇一律的传统授课模式,将富有古典美的文言讲的支离破碎,机械呆板,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
因此,我认为应好好把握教机,好好研读文本,将蕴含其中的人物美挖掘出来。
反思一:新课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整堂课能较为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
问题太浅,学生不屑;问题问的太大、过深,又会无能力回答。
对于文言文,尤其是像这样篇幅较长的文言文,一定要精心地设计问题,要么由浅入深,逐层启发,要么才找准切入点,设计提纲挈领的几个问题,把厚书读薄。
为了实现该教学目标,在授课前,我对文本进行反复分析后,决定把教材的预设问题转化成学生自读、探究后的问题解答。
将学生的质疑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从学生提出的40多个问题中,梳理出主问题引导课堂教学。
整堂课实在学生的自读质疑法与师生互动答疑法相结合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