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5_人白介素15_Human IL-15使用说明书
科普白介素家族—身体里的双刃剑
科普 |白介素家族—身体里的双刃剑【背景】有许多肿瘤患者经常在治疗和检查单子中会看到白介素,有的时候甚至会使用注射的白介素药物,在和病友以及医生的交谈咨询中,我们又似乎对听到的药物信息有疑惑,有的说白介素可以提高免疫力作用,有的说白介素可以害死人,而且这些话似乎听起来都有道理,就更让很多患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甚至因此可能对我们需要注射白介素药物的患者产生怀疑。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白介素家族,这个在我们身体里的双刃剑,到底有没有各位病友和医生说的那么神奇。
【白介素到底是什么?】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
目前至少发现了38种白细胞介素,是一个大家族,各种白介素细胞因子已被研究用于治疗和用于感染性疾病,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免疫缺陷的条件下刺激免疫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暴发性感染的情况下可以抑制过度免疫激活的能力。
这说明白介素有着可以使“免疫力”上升或者下降的作用,正可谓是“利弊相绕”【白介素如何使用?】如此看来,目前临床当中我们可以用到增强免疫力的白介素是白介素IL-2,那么如何使用呢?1.一般可静脉输注或皮下注射每日20~100万IU/m2体表面积,每日一次,四周为一疗程。
2.癌性胸、腹水腔内注射应尽量排出胸、腹水后,每次注射50~100万IU/m2体表面积,每周1~2次,注射2~4周。
3.可与放疗、化疗、手术及其它免疫制剂联合使用。
【白介素使用后注意事项】使用重组白介素IL-2的病友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例如畏寒、发热,头痛,疲惫等;个别病友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病人皮下注射后局部可出现轻度红肿、硬节、疼痛如果在治疗中出现身体不适,请及时告知您的医疗保健人员;大多数情况这些药物副作用会随着治疗的进展以及人体逐渐适应药物,症状逐渐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症状持续,那么大多数会在停药后好转。
【其他】此外,白介素家族似乎都与感染有关,甚至在某些研究展现出了对感染很好的疗效,但目前还没有投入到临床之中,一旦在后面更新的研究有白介素对于感染的进展,那么在临床上合理使用白介素会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助力是一份更大的保障。
白介素-15使用说明书
K E X I N科昕生物
北京科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重组人白介素-15(冻干粉末,细胞培养级别)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5(Cell Culture Grade)
产品说明:
IL-15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包括刺激和维持T、B和NK细胞免疫反应。
IL-15可以由多种细胞和组织表达,在粘附性外周血单核细胞、成纤维原细胞和上皮细胞中表达最为丰富。
IL-15与IL-2缺乏同源性,但与IL-2有许多相似的生物学功能,IL-2受体的β链和γ链都能与IL-15结合并引起信号传导。
本产品系由含有高效表达人白介素-15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E.coli)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经冻干制成。
由1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链,分子量为12.8kDa。
本产品为无菌冻干粉剂,由含有 10mM 磷酸盐pH为 7.2的蛋白溶液经0.2μm过滤后分装冻干。
规格参数:
货号:kx20-15 规格:10ug/50ug/500ug/1mg.
质量控制:
生物学活性:比活性为2.0 x 106IU/mg.
纯度:经高效液相色谱(SEC-HPLC)和SDS-PAGE检测,纯度大于98.0%.
内毒素:小于0.1EU/μg.
使用说明:
建议将冻干 rhIL-15溶解在注射用水或灭菌的超纯水中,浓度不低于100μg/ml,以待进一步稀释至工作浓度。
尽可能避免反复冻融。
复溶后的细胞因子:4℃可稳定储存7-10天;长期保存请分装后存放于-20℃。
白介素的用法怎么用
白介素的用法怎么用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那么白介素要如何使用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白介素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白介素的用法白介素是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适用于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试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毒副作用:发热、流感样症状;可引起肺部或其他部位水肿;可能有过敏反应。
建议使用中药治疗,保守治疗方法,用于晚期肾癌无法手术、放化疗治疗的病人。
肾癌的中药保守治疗,通过给病人服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药物,起到缓解肾癌疼痛、不适的作用,控制癌细胞生长,防止病情恶化,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白介素的特征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
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白介素的作用IL-2对T细胞的作用IL-2是T细胞生长因子,能使T细胞在试管内长期存活,刺激T 细胞进入细胞分裂周期。
IL-2能增强T细胞的杀伤活性,在体外它与IL-4、IL-5和IL-6一起共同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Tc)的产生,并使其活性大大增强,延长其生长期;在体内IL-2也能增强抗原诱导的TC活性,甚至可以辅助抗原和半抗原直接在祼鼠体内诱导产生TC¬。
由IL-2诱导产生的TC输入体内后可产生明显抗肿瘤作用,但TC 在体内不易存活,如同时再输入少量IL-2,则可明显延长T c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并增强其抗肿瘤效果。
IL-2并可诱导T细胞分泌IFN-γ, TNF, CSF等细胞因子。
IL-2对NK细胞的作用IL-2可促进NK细胞的增殖,维持NK细胞长期生长。
肿瘤病人经IL-2治疗后,血中NK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重组白介素15融合蛋白
重组白介素15融合蛋白
重组白介素15融合蛋白通常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制备的。
首先,科学家会获取到白介素15的基因序列,并将其进行人工合成。
然后,将合成的白介素15基因与其他蛋白质的基因序列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
接下来,将融合基因导入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使其表达出融合蛋白。
重组白介素15融合蛋白的制备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融合蛋白可以增加稳定性和溶解性,提高蛋白质的表达量。
其次,融合蛋白可以通过融合的蛋白质序列实现特定的功能或增加其他蛋白质的活性。
此外,融合蛋白还可以方便地进行纯化和检测。
重组白介素15融合蛋白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作治疗癌症、免疫调节剂和疫苗辅助剂等方面。
融合蛋白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
总结而言,重组白介素15融合蛋白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蛋白质,它具有多种应用,并且可以通过融合其他蛋白质的序列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这种蛋白质的制备和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白介素的正常值范围
白介素的正常值范围引言白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是一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对调节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白介素在机体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因此了解白介素的正常值范围对于评估免疫功能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白介素的正常值范围。
白介素的分类根据功能和来源的不同,白介素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常见的白介素包括: 1. IL-1家族:包括IL-1α、IL-1β、IL-18等。
2. IL-2家族:包括IL-2、IL-4、IL-7、IL-9、IL-15等。
3. IL-10家族:包括IL-10、IL-19、IL-20、IL-22等。
4. IL-12家族:包括IL-12、IL-23等。
5. IL-17家族:包括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也称为IL-25)等。
6. 其他:包括IL-6、IL-8、IL-21等。
白介素的生物学功能不同类型的白介素在机体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 1. 免疫调节:白介素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2. 细胞信号传导:白介素通过与特定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控。
3. 炎症调节:一些白介素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炎症的发生和消退。
4. 组织修复:某些白介素参与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白介素的检测方法为了评估白介素的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常见的包括: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反应,测定白介素在体液中的浓度。
2.流式细胞术:利用特定标记的抗体与细胞表面的白介素受体结合,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结合的信号强度来评估白介素的水平。
3. 聚合酶链反应(PCR):通过扩增白介素基因的特定片段,测定基因的表达水平,间接反映白介素的产生量。
白细胞介素_15及其抗感染作用
#综 述#[收稿日期]2004-02-16;[修回日期]2004-03-12[作者简介]房文亮(1966-),男,河北魏县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医学硕士,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白细胞介素-15及其抗感染作用房文亮(综述),王永祥(审阅)(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主题词> 白细胞介素-15;基因表达;微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R39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05)01-0057-04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 -15,IL -15)是1994年Grabstein 等从猴肾上皮细胞系中克隆出来的,早期研究显示其与IL -2有许多相似的功能[1]。
在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T 细胞、某些内皮细胞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记忆性CD8阳性T 细胞的选择性生长因子和调节因子。
高表达I L -15的转基因小鼠早期淋巴细胞、NK 细胞和记忆性CD8阳性细胞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为致死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提示IL -15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2]。
IL -15在调节某些细菌、病毒和肿瘤的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现就有关IL -15的特性及其抗微生物感染综述如下。
1 来 源Grabstein 用Northern Blot 方法检测分析了一些人体组织IL -15mRNA,结果发现胎盘和骨骼肌组织中有丰富的I L -15mRNA 表达;在心、肺、肝和肾脏组织也可检测到IL -15mRNA,IL -15mRNA 的最佳来源是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系,部分朗罕细胞和结肠癌细胞中也有I L -15表达[3];但脑组织中则测不到IL -15mRNA 。
外周血单核细胞用脂多糖刺激培养4h 后可产生大量的I L -15,新鲜分离的未经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含有较低水平的I L -15mRNA 表达,而外周血T 淋巴细胞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和植物血凝素(phytohe magglutinin,PHA)刺激培养4h 后仍检测不到I L -15mRNA 。
人IL-15成熟肽的原核表达
f i rtn We t b t & e o e n t re xr sd R sl T er o b at a md( G 4T2 , u o po i. re l S r r dt i  ̄ h p tnepe e . eut h cm i n pl i p Ⅸ sn e s m o W pf m o d e e oi s s e n s _/Ⅱ 1 ) & b i n q ec a i vr e so nn a a ( R )io兀 c 1lr u S SP G 眦b iso a 5 w S tn ads unea l s ef i i r dfm 0 F s 0et 1 sl o D -A Ea | hwt t oae d e n y id t p g e r s i e . ee tf s s s h
E.o . eh d T tl c l M to s i oa mRN S xrce o h ma e ih ra bo d mo o u a e sa d te e A f g e telD i 眦 一 A W S e t td f m u n p r ei lo n n de rc l n DN r m n r d 唔 a r p l l h a o I
)
A s atO jc v T nt c poayf et f m tr pp d n f u a n d u n1 (I-5 ad xr stn bt c: bet e o os ut r r i vc ro a e ef e eeo hm nie el -5 hL1) n pe ii r i c r k oe o r u i g t d e s
文献标 识码 : A
1 n t r k r o e e p e s n DO G u - o g, HU u n q , 5 a d i p o a y a x r si s o N X ed n Z Y a - i
L-15培养基配方及使用方法
L-15培养基,L-15 Leibovitz培养基
Leibovitz’s L-15 培养基适用于非CO2 平衡环境中的细胞培养。
该培养基支持HEP-2 猴肾细胞的培养、胚胎移植组织和成人组织的原代培养。
应用:
—适合已建立的细胞系,例如:Hep-2,猴肾细胞
—适合胚胎和成人组织的原代分离
—多种病毒的培养
—神经元细胞的培养
特点:
—不含碳酸氢钠
—支持细胞在无CO2系统生长
—缓冲液中含盐、基本氨基酸和半乳糖
建议储存条件:2℃至8℃下储存
注意:我司产品为非无菌包装,若用于细胞培养,请提前做预处理,除去热原细菌,否则会导致染菌。
用途及描述:科研试剂,用于细胞培养
储存条件:2~8°C避光防潮密闭干燥。
应用细胞培养
保存条件2-8°C,一年有效。
成分含10%胎牛血清,900mg/L D-半乳糖,300mg/L L-谷氨酰胺,550mg/L丙酮酸钠。
L-15培养基在配置过程中没有加入碳酸氢钠,所以也不需要二氧化碳作为缓冲,例如
MDA-MB-435细胞用L15培养,培养条件是100%空气,因此培养条件应该避免与二氧化碳接触,细胞瓶内是存在空气的,所以不存在所谓拧松瓶盖有助于细胞呼吸的情况。
所以需要使用无滤膜的培养瓶,如果是使用corning培养瓶建议一定拧紧。
L-15培养基的颜色比较浅,而且加入血清后放置一段时间颜色会变得更浅,所以在培养细胞时,会让人觉得特别容易变黄,不过一般来讲,正常培养情况下,会变得接近于橙色。
为保证细胞在试验过程中的培养条件一致,如果用培养板养细胞时,可以考虑用lock盒装培养板密封培养。
鸡IL-1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基金项目:2023年度山西药科职业学院院级课题(2023128)鸡IL 1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张 凤,田艳花,牛四坤,台晶杰,刘文娟通信作者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摘 要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鸡白细胞介素15(ChIL 15)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为ChIL 15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GenBank中已发表的ChIL 15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结果 成功从鸡的脾脏中扩增出含编码区的ChIL 15基因,ChIL 15基因为581bp,通过测序进行比对,表明ChIL 15基因克隆成功。
提取的质粒经酶切鉴定、PCR鉴定、测序比对以及编码成氨基酸进行比对均与Gen Bank中登录号AF139097.1基本符合,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82%。
结论 通过使用PCR方法成功扩增出来的ChIL 15基因片段,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与已发表的基因序列相符。
这为进一步研究ChIL 15基因的功能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鸡;ChIL 15;克隆;序列分析Cloningandsequencingofthegeneencodingchickeninterleukin 15ZHANGFeng,TIANYanhua,NIUSikun,TAIJingjie,LIUWenjuancorrespondingauthorShanxiPharmaceuticalVocationalCollege,Taiyuan03003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expressthechickeninterleukin 15(ChIL 15)geneinaprokaryoticexpressionsystembymeansofgeneticengineeringto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applicationofChIL 15.Methods PrimersweredesignedbasedontheCHER 15geneintheGenBankoftheNationalCenterforBiologicalInformation(NCBI),andPCRwasutilizedtoamplifythetargetgenefragment.Result TheChIL 15genecontainingthecodingregionwassuccessfullyamplifiedfromthespleenofchickens,withalengthof581bp.SequencingandcomparisonshowedthattheChIL 15genewassuccessfullycloned.Theextrac tedplasmidswereidentifiedbyenzymedigestion,PCR,sequencing,andaminoacidcodingandwereconsistentwiththeregistra tionnumberAF139097.1inGenBank.Thenucleotidehomologywas99.82%.Conclusion TheChIL 15genefragmentsuc cessfullyamplifiedbythePCRmethodhashighhomologyandisconsistentwiththepublishedgenesequence.ThisprovidesascientificbasisforfurtherresearchonthefunctionandapplicationoftheChIL 15gene.Keywords chicken;ChIL 15;cloning;sequenceanalysis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4.0010 引言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免疫活性的蛋白质。
Human IL-15 Precoated ELISA Kit 说明书
Human IL-15Precoated ELISA KitCatalog#:1111503产品描述:达优®Human IL-15Precoated ELISA Kit 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缓冲液或细胞培养液中的人IL-15。
本试剂盒专用于科研,而非用于诊断。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检查试剂盒组分,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深圳市达科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系。
E-mail :检测范围:500-15.6pg/mL 灵敏度:10pg/mL重复性:板内变异系数<10%,板间变异系数<15%。
试剂盒提供的试剂:试剂规格×数量配制Cytokine Standard 10瓶干粉状,按瓶上说明稀释Biotinylated Antibody 50µL×10支1∶100用1×Dilution Buffer R 工作液稀释Streptavidin-HRP 500µL×1支1∶100用1×Dilution Buffer R 工作液稀释Dilution Buffer R (10×)18mL×1瓶1∶9用1×PBS 稀释Washing Buffer (50×)75mL×1瓶1∶50用蒸馏水稀释TMB 50mL×1瓶即用型Stop Solution 50mL×1瓶即用型Precoated ELISA Plate5块即用型封板膜20张即用型说明书1份自备物品:1.酶标仪(建议参考仪器使用说明提前预热)2.微量加液器及吸头:P10,P50,P100,P200,P1000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全新滤纸4.旋涡振荡器和磁力搅拌器注意事项:1.试剂应按瓶上标签说明储存,使用前室温平衡20-30分钟。
实验前室温平衡对Washing Buffer (50×)、DilutionBuffer R (10×)、Precoated ELISA Plate 和TMB 有重要意义。
运动与肌肉因子IL-15
第30卷第3期2011年6月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Vol.30No.3Jun.2011运动人体科学运动与肌肉因子IL-15蔡晓红1,张 靓2,杨洪涛2(1.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四川成都610041;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合成和分泌多种肌肉因子。
白介素(interleukin,IL)-15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肌肉因子,不仅作用于骨骼肌自身,促进骨骼肌蛋白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降解,还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抑制脂肪的合成,促进脂肪的分解,骨骼肌分泌的IL-15是骨骼肌萎缩、肥胖防治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对血浆IL-15水平及骨骼肌IL-15的基因表达、蛋白表达的作用并不一致,就肌肉因子IL-15的生理学作用及运动对1L-15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白介素-15;运动;肌肉因子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11)03-0086-04Exercise and Myokine Interleukin-15CAI Xiaohong1,ZHANG Jing2,YANG Hongtao2(1.Foundation Department,Sichuan Music College,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2.School of P.E.and Sports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Abstract:Human skeletal muscle is an important endocrine organ,which is able to synthesize and secrete a variety of myokines.IL(in-terleukin)-15 is a novel myokine.IL-15 plays a role not only in skeletal muscle itself,contributes to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and inhib-its protein degradation,but also in the adipose tissue directly inhibits lipogenesis.IL-15 secreted by skeletal muscle is a new target i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keletal muscle wasting,obesity and other metabolic diseases.Although it ha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role,limited data exist on the activity of IL-15 in response to exercise.The present review focuses on the physiological role of muscle-derived cytokine IL-15,and its regulation by exercise.Key words:interleukin-15;exercise;myokine收稿日期:2010-11-17;修回日期:2011-02-13作者简介:蔡晓红(1974-),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体育健康促进。
细胞因子概述
1促炎细胞因子1.1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 IL-1是一种能激活多种免疫和炎症细胞的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 IL-1包括两种由不同基因编码产生的分子质量均为17 ku左右的多肽分子IL-1α(p15.0)和IL-1β(p17.0),前者为分泌型,而后者则多与细胞结合. IL-1β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刺激其他CK和炎症递质的产生,诱发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为T淋巴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促进B细胞的增生、分化,介导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由此激活补体,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过程.此外,IL-1β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趋化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进入肠道病变部位,从而引起一系列肠道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其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与UC 的炎症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指标[1].1.2 白介素-6(IL-6) IL-6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上皮细胞分泌,其生物学效应类似于IL-1β. IL-6可以通过STAT-3途径激活NK-κB而诱导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极化表达,后者是在炎性肠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间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黏附颗粒.因而,在慢性肠道炎症的发病机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 IL-6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多种细胞的促炎作用和诱导肝组织产生急性反应蛋白,故活动期CD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比健康成人显著升高.1.3 白介素-8(IL-8) IL-8是一种强而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活化因子,由单核细胞、上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及T淋巴细胞在IL-1、TNF和外源性因子细菌多糖(LPS)的刺激下产生,主要生物学作用是趋化并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活性和吞噬作用,对嗜碱性粒细胞和T细胞也有一定的趋化作用.目前认为TNF、IL-1、IL-6诱发的炎症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诱导产生以IL-8为代表的趋化因子所介导的.UC患者IL-8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灶的大体炎症程度成正相关,尤其是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的隐窝脓肿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mRNA检测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指标.1.4 白介素-12(IL-12) IL-12是由一分子质量为40 ku的p40亚基及一分子质量为35 ku的p35亚基组成的分子质量为70 ku的杂二聚体(p70). p35由T、B、NK细胞及单核细胞等产生,p40主要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及B细胞产生. IL-12是最强的NK细胞激活因子,能促进CD4+Th0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刺激NK和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IL-2、TNF-α、GM-CSF、IL-3、IL-8等,再通过这些递质发挥作用.已报道IL-12在IBD患者尤其是CD患者的血清有明显升高.1.5 白介素-15(IL-15) IL-15与IL-2相似,也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他以IL-2rβ和γ链的成分作为其信号传导,可结合T细胞、B细胞、NK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促进这些细胞的活化、增生,抑制其凋亡以及促进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如促进T细胞分泌TNF-α、IFN-γ.中重度活动的UC患者表达IL-15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比增加,可能是因为体内细胞激活而使血清IL-15释放增加.活动性IBD治疗2 wk内表达IL-15的细胞数下降.1.6 白介素-16(IL-16) IL-16是趋化因子,可由CD8+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受刺激而分泌,主要通过CD4途径起作用,但可不依赖CD4作用于靶细胞. IL-16可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6,TNF-α,IL-15等,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1.7 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7是一相对分子质量为Mr(20-30)×103的糖蛋白,主要由基质细胞产生. IL-17是T细胞诱导和促进炎症发生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可溶性因子.他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发育成熟,并且刺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产生IL-6、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等炎症递质,增加纤维母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另外,IL-17还可促进补体C3等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产生,在炎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UC肠道病变部位的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1aminapropria mononuclear cells,LPMC)分泌IL-6和IL-8均明显高于非病变组织,而且IL-6的浓度与该部位LP-CD4+T分泌的IL-17浓度呈正比,提示局部肠道组织存在的大量IL-17可促进局部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导致局部肠道炎症的发生.抗IL-l7抗体能明显抑制IL-6和IL-8的产生,而且与抗体的剂量有关,这提示IL-l7在肠道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阻断IL-17的产生可能是治疗UC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1.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TNF是由Carswell et al于1975年发现并命名的.根据细胞来源和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α型和β型,目前研究较多的是TNF-α.分泌型TNF-α是一种17 ku 的非糖蛋白,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产生.他可以通过TNFR1、TNFR2两种受体的介导,诱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I类抗原在结肠上皮中的表达;还可以增强血管ICAM-1的分泌,影响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3].同时,TNF-α能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分泌和IL-8基因的表达,及上调T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目. TNF-α不仅能刺激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CK和蛋白酶,还能吞噬细胞产物和补体片段引起细胞坏死、间质中蛋白质破坏和水肿的发生,从而促进胃肠细胞的组织损害.此外,TNF-α可协同IFN-γ改变肠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屏障特性,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另外,TNF-α还可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UC的发生.C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NF-α产生增多,血清TNF-α水平也升高(在结肠CD中最高),与疾病活动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相符.因此,测定TNF-α对了解IBD 患者的病变程度和活动度具有重要意义.而抗TNF抗体治疗能明显减少粪便中的炎性趋化因子,改善疾病状态[4],目前已有成功报道[5].1.9 干扰素-γ(IFN-γ) IFN分为I型和II型,I型包括IFN-α和IFN-b,II型又称IFN-γ. IFN-γ是一种同二聚体糖蛋白,由Th1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产生.他的免疫调节活性最强,抗病毒作用弱,是强有力的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激活物,使各类细胞表达MHC-II类抗原,使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ICAM-1增加,促进T、B细胞分化,激活中性粒细胞、NK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炎症的发生.IFN-α主要由B淋巴细胞产生,其免疫调节作用弱于IFN-γ.有报道,IFN-γ能下调IBD患者局部IL-8 的分泌[6].1.10 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1(MCP-1) MCP-1是一种化学趋化因子,M r13 000-15 000,他特别吸引单核细胞,其机制是激活单核细胞上的黏附因子表达,刺激单核细胞分泌IL-1β、IL-6,促进肠道炎症产生.正常人肠黏膜表面上皮有MCP-1蛋白存在,但UC患者不但表面上皮有MCP-1蛋白存在,而且黏膜固有层上多种细胞中均存在此种蛋白,炎症局部肠黏膜MCP-1 mRNA表达增加2抗炎细胞因子2.1 白介素-4(IL-4) IL-4主要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合成,可以抑制其他细胞因子包括IL-1、IL-6、IL-8及TNF-α产生,并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和移动,抑制超氧化物阴离子形成,而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他还可以诱导IL-1α产生,提高IL-1rα/IL-1的比值,抑制PGE2,有较强的抗炎功能,对维持肠道免疫起重要作用. UC患者的IL-4分泌细胞数减少,IL-4 mRNA 表达及蛋白分泌明显减少,提示IL-4与UC的发病有关,而且可作为监测疾病程度的一个指标[7].2.2 白介素-5(IL-5) IL-5主要由Th2细胞产生,是一种最强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诱导B细胞的增生和分化. IL-5的表达有些类似IL-4.已发现,CD患者肠切除后,其早期复发的部位IL-5 mRNA的表达增多.相较于对照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5 mRNA 水平也明显升高[8].2.3 白介素-10(IL-10) IL-10又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是典型的抗炎与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主要通过抑制激活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和T细胞发挥有效功能,在稳定肠道黏膜内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IL-10可以保护对IBD有抑制作用的淋巴细胞,且可以抑制由其介导的宿主自发免疫反应,在中断致癌作用方面也有重要意义[9-10].已知,IL-10缺失(IL-10-/-)能导致自发性的由Th1 T细胞介导的类似于CD的结肠炎[11-12],低水平的IL-10也与CD的复发密切相关.而UC患者T淋巴细胞中的IL-10 mRNA水平呈显著性提高,IL-10阳性细胞在结肠中出现的频率也明显增高.即使是在非炎性反应的回肠,T淋巴细胞中的IL-10 mRNA水平也有所提高[13-14].因IL-10可抑制Th1细胞因子如IL-2和IFN-α的产生,进而阻止炎症的发生,故结肠T淋巴细胞中IL-2,IFN-γ以及TNF-α mRNA 的水平有所下降.实际上,其IL-2,IFN-γ,TNF-α及TGF-β阳性细胞含量在计数时可以忽略不计.有报道,腺病毒载体编码的IL-10的基因治疗策略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CD的方法[15].2.4 白介素-13(IL-13) IL-13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其结构和生物学作用与IL-4有相似之处,IL-13像IL-4一样抑制单核细胞分泌前炎性递质和下调有细胞毒性的单核细胞功能,但他们的受体不同,抑制或刺激T细胞和B细胞克隆及NK细胞的功能亦不同.另外IL-13能上调单核细胞呈递抗原的能力.有研究显示活动性IBD患者IL-13的抗炎能力下降.但关于UC 患者结肠组织内IL-13含量的报道,结果不一[16-17].2.5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TGF-β可以抑制胃肠道炎症反应[10]. CD患者LPMC中TGF-β1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UC患者则正好相反,这一现象可能是Th不同极化作用的结果,而炎症的长期存在可能与TGF-β1在两组患者中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有关[18].另有发现,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在C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后者与TGF-β的刺激成正比[19].2.6 表皮生长因子(epiodermal growth factor,EGF) EGF是有53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他可增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刺激组织的生长和修复,具有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已发现体内注射EGF能明显减轻结肠的溃疡和炎症,且明显减低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酶的活性,用复原肠上皮,但由结肠内灌注EGF并没有减轻结肠的破坏,说明体内注射EGF 可通过其黏膜的保护机制减轻UC的黏膜损伤和炎症[20].3 其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3.1 白介素-7(IL-7) IL-7是淋巴细胞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因子,但其在外周非淋巴组织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已证明,肠上皮细胞能产生IL-7,后者可以调节表达IL-7受体(IL-7R)的黏膜淋巴细胞的增生,即黏膜IL-7/IL-7R依赖信号,在慢性肠道炎症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1].3.2 白介素-18(IL-18) IL-18又名IFN-γ诱导因子(IGIF),由活化的巨噬细胞等产生. IL-18前体为编码192个氨基酸的多肽,该前体物质包含了一段35个氨基酸的罕见先导肽序列,无N-端糖基化位点和野生型疏水信号肽,其加工成熟类似IL-1β,即IL-18的前体必须与IL-1β-转换酶(ICE)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已发现,IL-18能促进T细胞及NK细胞中IFN-γ的合成[22],减少IL-10的含量,在CD的发病中起调节作用[23].3.3 白介素-23(IL-23)近来发现,IL-23可能是肠道炎症的重要递质,通过作用于CD4+记忆淋巴细胞,保持Th1细胞的记忆反应,在宿主抵御外来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24].3.4 趋化因子(chemokine)已发现,由结肠及其他肠道上皮组织表达的b趋化因子CCL20,其受体CCR6的缺乏将减少严重的肠道病理变化,即CCR6/CCL20轴在体内肠道免疫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25].另有抗炎的趋化因子治疗,包括IL-6受体抗体,IL-12抗体等,亦见于报道[5].总之,细胞因子在IBD免疫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开展了大量针对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并已在临床应用IL-10及抗TNF单克隆抗体等治疗IBD的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疗效,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IBD免疫发病过程中,各细胞因子的具体作用及相互联系,以及关于细胞因子的具体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3参考文献1 Gan H, Ouyang Q, Jia D, Xia Q.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and its relationshipwith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incolonic mucosa of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Zhonghua Neike Zazhi 2002;41:252-2552 Wang L, Walia B, Evans J, Gewirtz AT, Merlin D, Sitaraman SV. IL-6 induces NF-kappa Bactivation in the intestinalepithelia. J Immunol 2003;171:3194-32013 Szlosarek PW, Balkwill FR. 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hetherapy of solid tumours. LancetOncol 2003;4:565-5734 Scheinin T, Butler DM, Salway F, Scallon B, Feldmann M. Validation of the interleukin-10knockout mouse model ofcolitis: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antibodies suppress the progression of colitis. Clin Exp Immunol 2003;133:38-435 Hibi T, Inoue N, Ogata H, Naganuma M.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recent advances inthe immunotherapy of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Gastroenterol 2003;38(Suppl 15):36-426 Schlottmann K, Wachs FP, Grossmann J, Vogl D, Maendel M, Falk W, Scholmerich J,Andus T, Rogler G. Interferongamma downregulates IL-8 production in primary human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without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t JColorectal Dis 2004;19:421-4297 崔海宏, 陈村龙, 杨玉捷, 张祚建, 张耀东, 崔耀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Thl/Th2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1524-15278 Sawa Y, Oshitani N, Adachi K, Higuchi K, Matsumoto T, Arakawa T. Comprehensiveanalysis of intestinal cytokinemessenger RNA profile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 Int J Mol Med 2003;11:175-1799 Erdman SE, Rao VP, Poutahidis T, Ihrig MM, Ge Z, Feng Y, Tomczak M, Rogers AB,Horwitz BH, Fox JG. CD4(+)CD25(+)regulatory lymphocytes require interleukin 10 to interrupt colon carcinogenesis in mice.Cancer Res2003;63:6042-605010 Das G, Augustine MM, Das J, Bottomly K, Ray P, Ray A.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forCD4+CD8 alpha alpha T cellsin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layer in the preven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3;100:5324-532911 Froicu M, Weaver V, Wynn TA, McDowell MA, Welsh JE, Cantorna MT. A crucial role forthe vitamin D receptor inexperimental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Mol Endocrinol 2003;17:2386-239212 Lindsay JO, Ciesielski CJ, Scheinin T, Brennan FM, Hodgson HJ. Local delivery ofadenoviral vectors encoding murineinterleukin 10 induces colonic interleukin 10 production and is therapeutic for murine colitis. Gut 2003;52:981-98713 Melgar S, Yeung MM, Bas A, Forsberg G, Suhr O, Oberg A, Hammarstrom S, Danielsson A, Hammarstrom ML.Over-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10 in mucosal T cells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Clin Exp Immunol2003;134:127-13714 Sasaki M, Jordan P, Houghton J, Meng X, Itoh M, Joh T, Alexander JS. Transfection of IL-10 expression vectors intoendothelial cultures attenuates alpha4beta7-dependent lymphocyte adhesion mediated by MAdCAM-1. BMCGastroenterol 2003;3:315 Lindsay JO, Sandison A, Cohen P, Brennan FM, Hodgson HJ. IL-10 gene therapy is therapeutic for dextran sodiumsulfate-induced murine colitis. Dig Dis Sci 2004;49:1327-133416 Kadivar K, Ruchelli ED, Markowitz JE, Defelice ML, Strogatz ML, Kanzaria MM, Reddy KP, Baldassano RN, von Allmen D,Brown KA. Intestinal interleukin-13 in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Inflamm Bowel Dis2004;10:593-59817 Fuss IJ, Heller F, Boirivant M, Leon F, Yoshida M, Fichtner-Feigl S, Yang Z, Exley M, Kitani A, Blumberg RS, Mannon P,Strober W. Nonclassical CD1d-restricted NK T cells that produce IL-13 characterize an atypical Th2 response inulcerative colitis. J Clin Invest 2004;113:1490-149718 Del Zotto B, Mumolo G, Pronio AM, Montesani C, Tersigni R, Boirivant M. TGF-beta1 produc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 differing production patterns in Crohn’s disease an d ulcerative colitis. Clin Exp Immunol 2003;134:120-12619 Beddy D, Watson RW, Fitzpatrick JM, O’Connell PR. Increased vascular endothel ial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infibroblasts isolated from strictures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Br J Surg 2004;91:72-7720 Procaccino F, Reinshagen M, Hoffmann P, Zeeh JM, Lakshmanan J, McRoberts JA, Patel A, French S, Eysselein VE.Protective effec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colitis in rats. Gastroenterology1994;107:12-1721 Watanabe M, Yamazaki M, Kanai T. Mucosal T cells as a target for treatment of IBD. J Gastroenterol2003;38(Suppl 15):48-5022 Loher F, Bauer C, Landauer N, Schmall K, Siegmund B, Lehr HA, Dauer M, Schoenharting M, Endres S, Eigler A. Theinterleukin-1 beta-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pralnacasan reduces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murine colitisand T helper 1 T-cell activation.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4;308:583-59023 Uhlig HH, Powrie F.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a role for localized mucosal immune responses.J Clin Invest 2003;112:648-65124 Maerten P, Shen C, Colpaert S, Liu Z, Bullens DA, van Assche G, Penninckx F, Geboes K, Vanham G, Rutgeerts P,Ceuppens JL. Involvement of interleukin 18 in Crohn’s disease: evidence from in vit ro analysis of human gutinflammatory cells and from experimental colitis models. Clin Exp Immunol 2004;135:310-31725 Varona R, Cadenas V, Flores J, Martinez-A C, Marquez G. CCR6 has a non-redund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ur J Immunol 2003;33:2937-2946。
IL_15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_吴德全
Initial research on bioactive of EHEC O157ʒH7bacterial ghostsHuang Chunyan ,Cai Kun ,Wang Xing ,et al(Dept of Biochemistry ,Dept of Basic Medicine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4)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itial bioactivity on cell and animal models with prepared EHEC O157ʒH7bacterial ghosts.Methods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LSE which contained lysis gene E of phiX174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HEC O157ʒH7EDL933and E.coli DH5α,respectively.The bacterial ghosts were pre-pared by the inducing of temperature-shift to 42ħ.Fluorescence microscop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ain antigens on the surface of bacterial ghosts.The adherence between bacterial ghosts and Hep-2cells was test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pecific IgG of immunized mice was tested by ELISA ,and the protection rate of bacterial ghosts against lethal dose challenge was performed on mice model.Re-sultsPlasmid pLSE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and the O157ʒH7and DH5αbacterial ghosts were prepared.The O157ʒH7bacterial ghosts displayed complete antigens the same as pathogen O157ʒH7,and the O157ʒH7bacterial ghosts could adhere to Hep-2cells tightly ,but not invade the cells.O157ʒH7bacterial ghosts could in-duce specific IgG on BALB /c mice and provide 80%protection against the lethal dose challenge of O157ʒH7EDL933.Conclusion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and initial analysis of EHEC O157ʒH7bacterial ghosts estab-lished basi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novel O157ʒH7vaccine.Key wordsE.coli ;O157ʒH7;bacterial ghosts ;antigen ;adherence ;immunityIL-15对HaCaT 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吴德全1,2,罗欣3,贾波3,程丰伟3,张胜权3,邓松华1摘要目的观察白介素-15(IL-15)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 )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肿瘤治疗前景因子--IL-15
肿瘤治疗前景因⼦--IL-15导读前两期我们为⼤家综述了2种细胞因⼦IL-7和IL-18的基本简介及其免疫学功能,由于它们在肿瘤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由此衍⽣了名为“Armored CAR-T”(装甲)的细胞疗法。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种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的细胞因⼦---IL-15。
⼈⽩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IL-15是⼀种多效性细胞因⼦,具有激活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并可介导这些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的功能。
此外,IL-15能激活、维持和扩增CD8+记忆性T细胞,⽽不激活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随着IL-15抗肿瘤的能⼒被⼤家熟知,将IL-15作为肿瘤治疗的前景因⼦也得到了⼴泛的关注,并取得⼀定的进展。
下⾯就⼀起来认识⼀下IL-15这个因⼦。
⼀、IL-15的发现早在1994年,Grabstein在猿肾上⽪细胞系CV-1/EBNA的培养上清液发现该细胞因⼦,并且该细胞因⼦能够刺激并维持IL-2依赖的T细胞系的增殖,既具有类似和IL-2类似的⽣物学功能,随后被命名为IL-15。
⼆、IL-15介导的信号通路IL-15R主要由3个亚基组成:α、β和γ亚基。
其中β亚基与IL-2R共⽤,⽽γ亚基则和IL-2、4、7、9、21R的γ亚基相同,β亚基与γ亚基共同负责胞内的信号传导。
其介导的信号通路[1, 2]如图所⽰:1. IL-15与表达在抗原提呈细胞上的⾼亲和⼒α受体结合;2. IL15Rα将IL-15递呈给IL-2/15Rβγ⼆聚体形成三元复合物;3. 激活JAK和STAT型号通路;4. 促进靶细胞增殖与活化、IFN-γ、TNF-α分泌⽔平提升;JAK/STAT,Ras/MAPK—增强增殖信号;Bcl-2、Bcl-XL(抗凋亡蛋⽩)的上调、Bim、Puma(促凋亡蛋⽩)的下调--减弱凋亡信号。
三、IL-15的免调节作⽤IL-15具有⼴泛的免疫调节活性,能够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存活、增殖与功能,其中包括NK 细胞、记忆性CD8+T细胞、NKT细胞等等[2]。
白介素的用法
白介素的用法白介素为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适用于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试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下面和店铺一起去了解白介素的用法。
白介素用量用法肿瘤治疗:1.静脉滴注:重组人白介素-2 每日一次,按体表面积每次10-20万国际单位(IU)/m ,加入到500ml无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3小时,4-6周为一疗程。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2.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皮下注射每周2-3次,按体表面积每次50-100万国际单位(IU)/m ,2ml灭菌生理盐水溶解,6周为一疗程。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3.胸腹腔注入:重组人白介素-2每周1-2次,每次20-50万国际单位(IU),2-4周为一疗程。
或每日一次,每次20万国际单位(IU),4-6周为一疗程(可与LAK或TIL联合使用)。
胸腔内给药尽量将胸水抽净(一次抽不净者,在第2天、第3天…继续抽,直至抽净或基本抽净为止),并令患者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胸膜广泛接触。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4.动脉灌注:重组人白介素-2 两周一次,每次40-100万国际单位(IU),6周为一疗程。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5.肿瘤病灶局部给药:据瘤体大小决定用药剂量。
一般剂量为每次按体表面积20万国际单位(IU)/m ,每周连用4次,2-4周为一疗程。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
使用白介素的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是发热、畏寒、疲乏,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是一过性的发热(38℃左右),也可有寒战高热,停药后3 ̄4小时多可自行恢复到正常。
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病人皮下注射后局部可出现轻度红肿、硬结、疼痛。
2.本品大剂量使用时,国外报导有可能引起行细血管渗漏综合症,表现为低血压、末梢水肿、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等,应立即停用,积极对症处理。
禁忌症:1.严重低血压者; 2.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3.高热者; 4.孕妇慎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P级重组人白介素15(冻干粉)
Recombinant Human IL-15(interleukin-15)
作用机理:
白细胞介素 15(IL-15)是与 IL-2 具有相似结构的细胞因子。
跟 IL-2 一样,IL-15 通过一个由 IL-2/IL-15 受体β链(CD122)和通用γ链(gamma-c,cd132)的复合体传递信号。
IL-15 是由感染病毒后的单核吞噬细胞(和一些其他细胞)分泌。
IL-15 能够调节 T 细胞和 NK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规格参数:
货号:TL-202 规格:50ug/100ug
产品信息:
表达宿主:CHO细胞
效价:2×106 IU/mg
纯度:>98%
内毒素:<2EU/mg
纯化方式:层析纯化
性状:白色疏松体
保存温度:2-8℃
有效期:24 个月
生产厂家:同立海源生物
使用说明:
推荐使用浓度为 50ng/ml。
如需分装,可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培养基或 PBS 稀释,稀释后浓度保持在 100ug/mL 以上。
稀释后置于-20℃保存期 6 个月,-80℃保存期 12 个月。
适用范围:
T 细胞、NK 细胞、NKT 细胞、Tscm 细胞活化扩增。
参考文献:
1、Hromadnikova I1, Li S1, Kotlabova K1, Dickinson AM2. Influence of In Vitro IL-2 or IL-15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Hsp 70 Derived 14-Mer Peptide (TKD) on the Expression of NK Cell Activatory and Inhibitory Receptors
on
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B Cells and NKT Cells. PLoS One. 2016 Mar 16;11(3):e0151535. doi: 10.1371
2 、Patil NK1, Luan L1, Bohannon JK1, Guo Y2, Hernandez A1, Fensterheim B2, Sherwood ER1,2. IL-15 Superagonist Expands mCD8+ T, NK and NKT Cells after Burn Injury but Fails to Improve Outcome during Burn
Wound Infection. PLoS One. 2016 Feb 9;11(2):e0148452. doi: 10.1371
3、van Ostaijen-Ten Dam MM1, Prins HJ, Boerman GH, Vervat C, Pende D, Putter H, Lankester A, van Tol MJ,
Zwaginga JJ, Schilham MW. Preparation of Cytokine-activated NK Cells for Use in Adoptive Cell 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 Protocol Optimization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J Immunother. 2016 Feb-Mar;39(2):90-100. doi: 10.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