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政策与法规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完整word版)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第五章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执行
1.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 所谓教育政策执行, 是一种将教育政策精神与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
从而实现教育政策目标
的动态行动过程。其基本的组成要素是: 一,教育政策执行主体
二,教育政策执行方案
三,教育政策的实施对象
四,教育政策执行的条件与环境
2.教育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政策执行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决定性环节
第一章 教育政策 法规概述 1.政策: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 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3.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 们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4.教育法规的基本形式: 教育法律 教育条例 教育规章 5.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 保障性功能 保障教育事业的应有地位。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规范性功能 对人的教育行为起引导作用。对人的教育行为起评价作用 激励性功能 能在广泛层次上得到大众认同,激发人们对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积极参与 制约性功能 以命令禁止的方式限制某种不被允许的教育行为,立法制约 管理性功能 通过政策和法规对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教育政策执行是对教育政策实行检验的根本途径
三,教育政策执行也是教育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中介环节
3.教育政策执行的基本环节 一,教育政策宣传
二,执行制定执行计划
三,政策实施
四,政策执行的协调
第四章 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 1.教育政策议题的决定 它是指将一定的教育问题纳入政策讨论的范围内,并由此形成政策议案 应考虑的问题有 一,问题的性质 二,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问题的广度 四,解决问题的代价 五,问题是否可以评估 教育政策决定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三章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三章

• (二)学前教育目标 • 1.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 2.学前教育目标结构体系 • 3.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质要求
• 三、关于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 一是创设必备的活动区 • 二是加大幼儿园绿化程度 • 绿化、美化应是幼儿园室外环境的突出特
色 三主动活动、有充分的探索操作
第三章《幼儿园工作规程》解 读
/show/EbODmHO PGnN46dPQ.html?loc=tashangchu an
• 第一节《幼儿园工作规程》概述 •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一)国内外对儿童人事的提高和对学前教育的重
视 (二)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首先,人们逐渐加深了对学前教育的理解 其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不断 发展,特别是社会力量办园增长显著。
• 六、关于幼儿游戏 •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 • 七、幼儿园管理 • 《规程》对幼儿园的建筑面积、生活用房
的面积和设置、防火、安全疏散通道的设 计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 八、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 • 《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建立家长联系的
制度”,“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 “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 • 九、附则
• 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结构和意义 • (一)结构 • (二)意义
• • • • • • • • •
第二节《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内涵实质 一、关于保教结合原则 二、关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一)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二)学前教育目标 1.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2.学前教育目标结构体系 3.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质要求 4.
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引 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小学教育政策概论第一节为什么要有教育政策一政策与政策主体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或者说,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教育政策属于一种公共政策的范畴。

教育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并组织实施的,旨在调节教育领域及其与外部的公共利益和关系,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和矛盾的政策过程。

二教育政策的本质与特点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

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一种分配和协调。

3.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

特点: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

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

3.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三教育政策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二)控制功能(三)协调功能第二节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一)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1决策主体2实施主体3利益主体(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客体: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等(三)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二)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1民主取向2平等取向3人本取向4优先取向第三节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一合法性来源:(一)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路线、原则(二)教育法律法规(三)上位的教育政策(四)小学教育自身的法律性质和地位二合法化途径:1立法机关根据一定的立法权和立法程序,有关教育政策法律化,成为教育法律。

2 党和国家行政机关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第二章小学教育政策过程第一节教育政策如何制定一小学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一)教育问题和教育政策问题: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经引起人们关注、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

(二)教育政策问题的构成:1牵动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教育政策进行协调和解决。

2反映出不同人群或利益群体的价值观或利益的冲突。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笔记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笔记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笔记第一章教育政策学的学科分析一、教育政策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 社会背景- 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要求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的人才。

- 知识经济兴起: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社会阶层流动性:教育被视为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和减少不平等的重要途径。

2. 政策背景- 政府角色的转变:政府从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宏观调控者和质量监督者。

- 教育公平的诉求: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政策需回应这一诉求。

- 教育改革的需求:教育体系不断面临改革的挑战,教育政策学为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3. 理论背景- 多学科融合: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教育政策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 政策科学的发展:政策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教育政策学的产生提供了学术支撑。

二、西方教育政策学的发展与特点1. 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教育政策学开始萌芽,研究重点在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教育政策学逐渐成熟,研究内容扩展到政策效果、评估和监控。

- 20世纪90年代至今:教育政策学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强调政策分析与执行的复杂性。

2. 特点- 实证研究:西方教育政策学强调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政策分析。

- 跨学科研究:融合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形成综合性的研究视角。

- 公平与权益:关注教育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倡导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

三、中国教育政策学的发展与特点1. 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教育政策学在中国初步兴起,研究集中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 21世纪初至今:教育政策学在中国迅速发展,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学科体系逐步完善。

2. 特点- 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教育政策学研究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 本土化研究:注重中国教育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路径。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第1章教育政策法规概述1.政策: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3.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

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4.教育法规的基本形式:教育法律教育条例教育规章5.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保障性功能保障教育事业的应有地位。

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规范性功能对人的教育行为起引导作用。

对人的教育行为起评价作用激励性功能能在广泛层次上得到大众认同,激发人们对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积极参与制约性功能以命令禁止的方式限制某种不被允许的教育行为,立法制约管理性功能通过政策和法规对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2章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与特征1.教育政策的基本类型国外一是以政策是否实际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二是以政策调控教育活动的方式为标准——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调节性政策三是以政策产生的效果为标准——物质性政策符号性政策国内一是从制定政策的主体角度——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二是从政策层次的角度——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三是从政策的立效范围的角度——全局性政策局部性政策四是从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鼓励性政策限制性政策2.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是指党,国家和社会团体制定的有关教育政策存在及其表现方式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一,党的政策性文件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有立法权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三,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四,党中央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有关部门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五,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或成人教育政策以及少数人民教育政策和残疾人教育政策3.教育法规的基本类型根据教育法规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成文法不成文法根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不同——根本法普通法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一般法 特殊法根据教育法规的内容的不同——实质法 程序法4.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纵向结构5.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利益倾向目标倾向合法性与权威性功能多样性价值相关性过程及阶段性6,教育法规的基本特征遵循教育法规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相结合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立法自主与择优借鉴相结合第3章教育政策法规的价值基础教育政策法规的价值基础是指教育政策法规活动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以及确立这些理念和价值标准的依据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含义第一,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

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三章 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三章 教育法律关系
第一,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利益需要。 第二,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第三,必须具有可控制性,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占有和利用。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 教育法律权利
1. 行为权 行为权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2. 要求权 要求权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要求义务人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以保证权利人 要求义务人停止侵害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要求负有积极义务的义务人做出积极行为以 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要求。
课堂讨论 学生与教师、学校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出租”学生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3.2 教育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能够参加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三种: 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二) 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能够参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 或承担一定义务的资格。
各种法律关系都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三) 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
教育法律规范明确了当事人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这是国家 意志的体现,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实现的。
(四) 教育法律关系是反映教育规律的社会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不但具有国家强制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且要反映教育自 身的规律和实际发展状况。
教育政策与法规
基关系
学习目标
1. 学习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类型及特性 2. 掌握教育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3. 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的含义和条件 4. 学习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及相互关系
3.1 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类型及特性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总结词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了解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制定后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培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执行力。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国际化视野
《教育政策与法规》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历程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评估与完善
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
总结词
教育政策与法规是政府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规范和准则,旨在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详细描述
教育政策与法规是政府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规范和准则,旨在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它们是教育领域的行动指南,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约束。
改革开放、多元发展
总结词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强调多元化和灵活性。这个时期的教育政策与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允许高校自主招生,促进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详细描述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双一流”建设、职业教育改革等,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努力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更加注重公平和质量
随着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更加注重法治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教育政策与法规将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

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小结

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小结

第一章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第一节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定义一、教育政策教育政策:一个政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二)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与体系1、教育政策表现形式(1)党的政策性文件——纲领、决议中关于教育的内容,以及关于教育的决定、通知等。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即通常所说的教育法律、法规。

(基本上独立出去了)(3)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主体)。

(4)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

如,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

(5)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

(三)教育政策要素(1)教育路线、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的关系教育路线是教育政策的核心;一定程度上指引与规范教育的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 已通过教育立法形式予以确定,在《教育法》中有明确的表述。

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政策要素包括:教育政策主体:政党、国家机关、团体(广义与狭义)教育政策活动:策略、行动方案、执行、反馈(重复、动态)教育政策客体:教育政策作用的对象二、教育法规及其体系结构教育法规(广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p21),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狭义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构制定。

(二)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重点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概述1.政策: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3.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

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4.教育法规的基本形式:教育法律教育条例教育规章5.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保障性功能保障教育事业的应有地位。

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规范性功能对人的教育行为起引导作用。

对人的教育行为起评价作用激励性功能能在广泛层次上得到大众认同,激发人们对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积极参与制约性功能以命令禁止的方式限制某种不被允许的教育行为,立法制约管理性功能通过政策和法规对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二章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与特征1.教育政策的基本类型国外一是以政策是否实际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二是以政策调控教育活动的方式为标准——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调节性政策三是以政策产生的效果为标准——物质性政策符号性政策国内一是从制定政策的主体角度——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二是从政策层次的角度——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三是从政策的立效范围的角度——全局性政策局部性政策四是从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鼓励性政策限制性政策2.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是指党,国家和社会团体制定的有关教育政策存在及其表现方式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一,党的政策性文件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有立法权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三,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四,党中央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有关部门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五,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或成人教育政策以及少数人民教育政策和残疾人教育政策3.教育法规的基本类型根据教育法规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成文法不成文法根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不同——根本法普通法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一般法特殊法根据教育法规的内容的不同——实质法程序法4.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纵向结构5.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利益倾向目标倾向合法性与权威性功能多样性价值相关性过程及阶段性6,教育法规的基本特征遵循教育法规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相结合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立法自主与择优借鉴相结合第三章教育政策法规的价值基础教育政策法规的价值基础是指教育政策法规活动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以及确立这些理念和价值标准的依据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含义第一,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上篇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政策执行第一章教育政策概述一、教育政策的概念对政策概念的理解⏹政策:政党或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用来调控社会行为和发展方向的规范和准则。

政策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政策主要是通过引导来发挥作用的。

政策是一种手段和策略。

⏹教育政策是政党或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

行动准则实际上是依据一定标准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即:政府或政党在教育领域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二、为什么需要教育政策当教育系统内部或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不协调状态时,就会产生种种教育问题。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一些应对策略,于是就出现了教育政策。

三、教育政策分类1.按等级分为:教育总政策和教育具体政策2.按教育阶段分为: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政策。

3.根据政策的性质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四、教育政策的基本形式教育政策通常有文本和口头两种基本形式。

前者一般称为政策文献,后者则可以说是一种政策意向。

文本形式的教育政策常常冠名为“纲要”、“决议”、“决定”;“规定”、“办法”、“通知”、“意见”等等。

口头形式的教育政策通常表现为:在某个较正式的场合,通过某个官方人士之口,表达政府的某种政策意向。

当然,这些口头表达的政策意向。

表面上看是某个个人的意见,实际上大多情况下是其内部讨论或深思熟虑的结果。

政策意向实际上起到一种“试探”作用,看公众对此有什么反应,然后再根据公众的反应,或进或退,及时调整政府的政策行为,直至最后出台更成熟的政策规定。

从政策出台过程看,很多时候政府都是交替运用这两种方式表达其政策愿望的。

五、教育政策的特点从公共政策的共性来看,教育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充满价值取向、指向公共利益。

从教育政策的特性来看:1.教育政策反映的是国家统治者在教育领域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2.教育政策保护的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讲义第三章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一节《幼儿园管理条例》概述一、《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发的背景和意义(一)《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概念《条例》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阵政策,对全国幼儿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行政法规。

(二)《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发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学前教育恢复并迅速发展,幼儿园的类型和数量都有较大增加。

类型上,办园主体有教育部门、机关、厂矿、学校、团体,城镇街道、乡、村集体和个体;收托形式有全日制、寄宿制、学前班、混合班、季节性幼儿园。

在数量上,1989年全国幼儿园数达17.26万所,入园幼儿数达1847.66万人。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在审批方面,有的集体或个人不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私自办园;在办园条件方面,某些幼儿园的园舍、环境和设施并不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在保教工作方面,出现了“重保不重教”“重教不重保”、忽视游戏活动以及体罚、变相体罚幼儿等现象;在师资方面,有些幼儿园教师并未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在行政管理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对自己的责任不够明确;在收费问题上,某些幼儿园存在乱收费等现象;在财务管理上,某些单位和个人存在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等现象。

幼儿园在管理上缺乏可以遵循的标准,迫切需要出台相关文件来规范幼儿园的管理。

为了规范对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于1990年2月1日起施行。

(三)《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发的意义它明确了幼儿园的任务、管理体制和原则,举办幼儿园的条件、保教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以及法律责任和执法、监督,是我国举办、管理和评估幼儿园的基本依据。

《条例》的发布使幼儿园在上述方面的工作有章可循。

推动了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促进了中国学前教育的法治化进程。

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结构《幼儿园管理条例》分为六章共三十二条。

六章即:总则;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手续;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幼儿园的行政事务;奖励与处罚;附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保障教育公平
◇政府通过开展教育项目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善学前弱势儿童 群体的保育和教育状况。如: 《2000年教育目标法》指出要提高对低收入家庭儿童早期看护与教 育的关注程度。在《提前开始法》中还有关于“无歧视原则”的专门规 定。 ◇美国有关残障儿童的立法指向明确,除在一般的学前儿童法律法规中 对残障儿童保教有所规定外,还制定了专门针对残障儿童的法律。如: 1968年 1975年 《障碍儿童早期援助法案》 《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
→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规定:“地方教育当局须为学生提供医疗、牛
奶、午餐和其他点心,向贫困儿童提供衣着,必要时可为儿童提供膳宿, 为缺陷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等。
→1970年《缺陷儿童教育法案》要求所有弱智儿童均能享受学校教育。
→1976 年《教育法》还规定,“只随时可入普通学校学习”。
针对各州政府在学前教育和保育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 的现实,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颁布各种有条件的拨款法, 鼓励州政府整合学前保育和教育资源,以有效扩大服务供 应范围,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立法将资金投入与获得资金 的条件相结合,以保证各州政府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实现 联邦政府的政策宗旨。
(五)以项目评估推进学前教育立法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1918年的《费舍教育法》和1933年的《哈多报告》 1944 年颁布的《巴特勒教育法》
1966年,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普洛登女士发表《普洛登报告书》
1972年12月,教育科学大臣萨切尔发表《教育白皮书》 1997年英国政府推出“确保开端”计划 2004年12月,由英国财政部、教育与技术部和劳工部等联合发布的《家长的选择与儿童最好 的开端:儿童保育十年战略》 《2005 年教育法》则是对《1989 年儿童法》的修订,即基于学校标准和框架修订下的儿童 情绪和日托的保育。 2007年12月发布了《儿童计划(Children’s Plan)》
【知识导图】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演进及特点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演进及特点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演进及特点 日本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演进及特点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演进、特点及展望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背景: 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18世纪,但其地位直到第 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之后才逐渐被各国以立法形式得以确立, 尤其是一战以后,各国更为重视学前教育,不断地推出各
第三章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知识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 本,以及中国幼儿教育政策和法规的演变历程;
2.把握各国政策制定和法规建设中的特点,思考当前我国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问题,树立以法治教的意识。 [技能目标] 1.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幼教法规的主要特点。 2.初步具备学前教育法律的意识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
2007年7月,英国新组建的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推出了《每个儿童的未来都重要》规划(Every Child's Future Matters)
2008年,由英国教育部与技能部出台的《基础阶段法定框架》 2009年 3 月,《英国儿童保护:进展报告》公布
二、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一)关注弱势和残障幼儿群体,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
(二)学前教师资格的法律保障 美国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确立了学前教师资格的 合法地位。1981年规定,到2003年9月30日之前全 国至少有50%的“提前开始”教师拥有协士学位, 而2003年修订案则要求从2011年9月30日起,所有 任职于“提前开始”的教师均应拥有儿童早期教育 的协士、学士或更高级学位。
种法律法规,以保证和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近代以来尤为重视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
一、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 1979年和1990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了《儿童保育法案》(Child Care Act) 和《儿童早期教育法》(Early Childhood and Education Act) 1981年颁布的《提前开始法》(Head Start Act) 1984年,美国学前教育协会颁布《高质量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 1994年颁布的《目标2000年: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 1994年的《教育研究的发展、传播与促进法》(Educ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Dissemination,and Improvement Act of l994) 2000 年颁布的《早期学习机会法》(Early Leaning Opportunity Act) 2002年《教育科学改革法》(Education Sciences Reform Act )
(三)保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均是通过计划、项目或 者法令等具体形式,使学前教育的投入具有较高的针对 性,每当一个计划、项目或法令出台之时,其中包括对 教育科研的投入,都有相应的财政性拨款,具有很强的 操作性,并体现出“专款专用”的特点。
(四)建立了州政府为主导的中央拨款干预机制
为了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和保育价值的认同程度,美 国联邦政府大力资助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组织大学、研究 机构、行业协会的专家力量。通过专设课题来攻关解决学 前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并及时公布科学研究成果,有效形 成了一种由父母、早期教育工作者、保育者以及相关组织 构成的庞大的推动各州学前教育发展的舆论力量,以实现 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
→2003年“新工党”政府颁布了《每个儿童都重要:为了孩子的变化》,
提出应从家庭背景、行为、特殊需要、身体和智力状况等维度来认定弱势 群体和处境不利儿童并建立儿童数据库,针对儿童的健康问题以及其它各 种不良行为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