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763cadab14e852458fb57c5.png)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一般是指英国不在和平时期同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
其基本要旨是保持充分的行动自由,以避免受事前盟约的束缚,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国家利益,保持英国的霸权地位。
尽管孤立主义思想或主张在当今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已经不占支配地位,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它曾指导甚至主导了英国的对外政策。
对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英国的孤立主义(也曾被冠以“光辉孤立”之名,1896年1月,财政部长福斯特在议院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第一次用了该词)外交思想源于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均势理论。
均势就是主要大国保持一种权力大致相等的状态,或者是小国集团与大国保持大致相等的权力。
均势外交思想古已有之。
可以说,英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源于均势外交思想,是英国为维持利己的国际环境和秩序而推行大陆均势的必要手段。
英国作为独处一隅的岛国和殖民地大国,维持均势,创造均势对其是有利的。
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大的霸权所统治,否则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就会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下被集中起来,英国的国家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强大和其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中采取孤立政策,既可避免卷入列强间的冲突以保持行动自由,又可避免对欧洲其他国家承担不必要的保障义务,还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这决定了英国当时对欧洲采取孤立手段以维持均势具有必然性。
英国是在实力强大的基础上实行孤立主义的,英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及随之引起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其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产生的物质前提,使英国具备了孤立的实力。
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产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客观前提。
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具有地缘战略优势。
最大限度地实现英国的国家利益是催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国内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通常认为,1902年的英日同盟协定的签订即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结束。
孤立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中的兴衰.ppt
![孤立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中的兴衰.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d2529bfe4733687f21aaa7.png)
3、美国的孤立主义的内涵与文化根源
美国孤立主义的内涵:
美国历史上的“孤立”尽管也是指 国家在特定的时期所处的一种状态,但 体现出的内容却是全然不同。这种孤立 决不是画地为牢,自缚其身,也不是权 益之计,而是借助美国民众意识中早形 成的孤立情绪,利用浩瀚的大洋,把美 国与欧洲隔绝开来,减少美国面对的外 部威胁。因此,美国立国之初在政治上 “孤立”于欧洲的状态符合符合美国的 国家长期利益,有效的维护了共和国的 独立,它所以被冠上“主义”(ism)说明 它对美国外交决策发生了持续的影响。
1821年,当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约 翰·昆西·亚当斯告诉美国人:凡是 自由独立得以施展或应该推行之处, 美国会寄予关注、祝福和祈祷,但 美国不致向海外去寻找毒蛇猛兽加 以摧毁。美国衷心期盼全世界得享 独立自由。但美国仅拥有自己,只 为本身奋斗。美国是如此地独善其 身。
23
美国政治孤立的空间不
是北美十三州的疆界,而是
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
西海岸扩张;(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
独立国家的事条;(3)保证美国不干涉
பைடு நூலகம்
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
民地的事务。
25
“门罗主义”是华盛顿“孤立 主义”的变种,其商业贸易目的仍 然十分突出。美国的国际贸易主顾 一向在欧洲大陆和英国,但由于欧 洲战争的结束,对英战争,特别是 1818 - 1819 年美国经济的严重不景 气,美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遭受沉 重打击,这使得美国特别看中拉丁 美洲市场。自1797 年西班牙开放美 洲殖民地的贸易开始,美国对西属 美洲的贸易猛烈增长。1800 -1801 年比1795 - 1796 年增长了3 倍,1805 - 1806 年又比前5 年增长了 3 倍。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98d7d4cdd3383c4ba4cd2d7.png)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关键词:孤立主义;演变;影响一美国孤立主义的内涵孤立主义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以及客观条件形成的一种封闭状态。
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不同,它并没有关闭经济贸易,而是减少美国在当时面临的外部威胁,从而维护美国当时脆弱的国家政权。
美国的孤立主义更像一种休养生息的政策,是美国民众摆脱战乱的意识形态。
二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美国在建国之初,华盛顿总统提出了孤立外交的政策。
孤立主义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告诫国人切莫卷入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纷争,不受国际环境干扰独自处理美国自身的事务。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看似是自我封闭,断绝与其他国家来往。
实际上,这是针对欧洲国家的一种中立的、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外交政策。
这就为美国早期走上孤立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一)地理位置引起的“天然孤立”打开世界地图,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北美洲,很容易就会发现美国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
美国与亚洲之间隔着太平洋,与欧洲、非洲之间隔着大西洋,这种位置对于美国而言,完全满足了孤立主义的地利要求。
在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海上交通极其落后,任何一個国家想要进行远洋航行都是极度困难的。
这样,无论是美国想要走出国门,或者说其他国家想要和美国建立联系或者战争侵略都是相当困难的,这就促进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孕育。
除此之外,美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气候特别适合生产,对于欧洲的移民而言,简直是一片乐土。
亨利·基辛格说:“自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也是欧亚大陆海岸外的一座孤岛。
”[1]华盛顿总统在1796 年的告别演说中说:“我们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
”[2](二)综合国力不足,无力对外扩张经过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美国在经济方面受到很大程度的压榨和剥削,美国国家实力虚弱。
同时,为了独立而发起的美国独立战争以及第二次独立战争对于资源的消耗也让美国雪上加霜,入不敷出。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c20b3e998fcc22bdd10db1.png)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的主要外交政策,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孤立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从早期盎格鲁-萨克逊的殖民时期,到后来的北美独立运动以及建国初期美国的外交政策,都闪烁着孤立主义思想。
孤立主义并不是闭关锁国,它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为了保护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大国进行博弈的一种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的产生与美国早期的宗教因素、地理环境、务实的传统以及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标签:美国;孤立主义;形成;内涵作为美国早期的指导思想,孤立主义对美国文化与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
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最早产生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殖民时期。
北美优越的地理环境、宗教的纯洁性以及政治环境,使他们要求摆脱欧洲的枷锁,实行一种与众不同的制度。
本文拟从孤立主义形成的历程入手,探析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剖析孤立主义的主要内涵。
一、孤立主义的形成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开荒时期。
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13个州建立了殖民地,后来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形成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体系。
北美殖民地日益发展壮大,但他们的利益被英国作为与欧洲国家讨价还价的筹码。
瑟法蒂·西蒙曾说:“在整个18世纪,殖民地的人民是大国博弈的工具。
”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一书中很好地诠释了孤立主义。
他指出,美国没有欧洲国家的关照一样会很好,而且可能会变得更好。
虽然在当时是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需要,争取民众的支持,以便于取得更好的独立。
但是这种思想为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方式。
法国控制的据点一直威胁着当时的北美十三州。
1748年英国把路易斯安那还给法国,用来换取印度的马德拉斯堡,激起北美民众的反抗。
要求摆脱英国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要求远离欧洲的争端,独立自主的发展。
1754年6月,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阿尔巴尼联盟计划,希望各州联合,组建统一的联邦政府,实行有效的管辖,不要过分地依赖英国,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利。
孤立主义0924
![孤立主义0924](https://img.taocdn.com/s3/m/feb650a484868762caaed5f9.png)
19世纪30年代—40 年代到1853年,美 国在北美大陆通过 掠夺、兼并、廉价 购买等方式,扩大 领土达到130万平方 英里,大约为1819 年以前美国国土总 面积的80%,包括 今天美国的加利福 尼亚、内华达、犹 他、科罗拉多、亚 利桑那、新墨西哥6 个洲的大片土地。 到19世纪中叶前, 美国领土已经由沿 着大西洋13洲的狭 长地带,一直扩展 到太平洋沿岸
百家讲坛—— 美国人“孤立主义”
本想搞一期世界格局 分析的...
何为“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 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 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 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孤立主义1.0
问题结语
1、美国为何再次实行孤立主义? 2、孤立主义是个死结吗?(我们该如何应对美 国的孤立主义) 自主思索、探究其根本、下去自行思考
孤立主义1.0的表现是华盛顿的告别演讲: 不干涉欧洲事务,但也不允许欧洲干涉美洲 事务。
孤立主义2.0——门罗宣言
“门罗宣言”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其内容大 致可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 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 “美洲体系”原则。
孤立主义2.0所带来的好处
但是门罗宣言打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幌子,实际上 是美国企图建立它在美洲地区统治并且与欧洲列强争霸的宣言。 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门罗宣言成为美国在 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工具。美国在门罗主义的旗号下,在美洲进 行疯狂的领土扩张。
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3.0——离岸制衡
特朗普的 出现,让 孤立主义 又满血复 活了,也 没忘把它 更新换代, 于是孤立 主义也就 变成了离 岸制衡。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4225f0ac281e53a5802ff8e.png)
美国的外交传统——关于孤立主义的研究综述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
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
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
孤立主义在思想渊源上有着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具体的政策上,他理应更倾向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利益。
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项外交传统,同时也是新时期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
其作为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不可回避且必须加以深究的重要部分。
一、资料的整理与相关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杨生茂先生《美国外交政策史》把美国外交政策分为三大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年---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8年---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
其中大陆扩张时期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孤立主义。
比米斯的《美国外交史》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论述美国的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孤立主义。
以上两本著作并不只是完全讲孤立主义,但其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孤立主义。
当然,关于此类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关于孤立主义的论文则有:王玮《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王缉思《新孤立主义的幽灵》,陈立军、国红梅《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等,众多文章都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孤立主义的含义或内容英国的保罗·约翰逊认为,美国一直是一个国际主义的国家。
但美国是孤立主义国家还是国际主义国家,还得有那一时期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决定,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明白孤立主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孤立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
孤立主义名词解释
![孤立主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a723f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f.png)
孤立主义名词解释
孤立主义:美国建国以后早期对外政策的基石。
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是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保证资本原始积累,巩固新赢得的独立。
在美国建国之初所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资本主义,因此采取了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是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和影响,巩固美国独立的成果。
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实质是只是一个抵制欧洲干涉和实现国家自我利益的策略口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孤立的思想与独立的思想是同时产生的。
新旧大陆遥远的空间距离、英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不仅使北美殖民地产生了要求独立的愿望和主张,并付诸行动,同时也产生了孤立于欧洲纷争之外的思想,并在美国独立后进一步发展起来。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现任总统一职的《告别祠》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在这里指出卷入欧洲的政治纠纷是非常不明智的。
华盛顿提出,美国应该在发展自身商业关系时尽可能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美国的政策是避免同任何外国签订永久性同盟,暂时性同盟只是应付紧急事件的权宜手段。
《告别词》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了政策方针,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特点:
①中立;
②不结盟;
③不介入欧洲事务。
不介入欧洲事务也是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核心。
以后历届美国政府在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时,都有不同的做法,但不介入欧洲争端这一点始终未变。
因此,所谓的孤立,实际上主要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isolationist policy
![isolationist policy](https://img.taocdn.com/s3/m/132c666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2.png)
isolationist policy
孤立主义政策是指国家采取不干预外部事务、尽可能避免卷入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的政策。
这个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本国的独立性和安全性,避免被迫卷入与其他国家的战争和冲突中。
孤立主义政策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些国家的主流政策,如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以及日本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孤立主义政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放弃。
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采取孤立主义政策可能会使一个国家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合作和对话来解决共同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通过互相尊重和合作,才能实现和平、繁荣和稳定。
- 1 -。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11db2b4b35eefdc8d333cb.png)
利益永恒。
所谓孤立主义,就是自己将自己独立于世界之外,它作为一种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
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形成于建国初期,1796年9月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宣布退出政坛时发表的《告别词》中阐述了孤立主义原则:“我们对待国外重大行为的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商务关系的同时,应尽可能少与他们发生政治上的牵连”,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这种孤立主义政策所形成的影响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美国领导人和美国公民,为美国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和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21世纪的世界大融合时代,美国仍然没有抛弃孤立主义政策,虽然大多数美国人高举“全球主义”的大旗,他们认为,美国不能在一个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独善其身,美国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以道义的力量来领导世界,即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积极对外扩张,尤其是二战结束后西欧衰落,美苏争霸时期尤为明显,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但美国并不总是“胸怀世界”的,以共和党议员帕特·布坎南为代表的“新孤立主义者”要求美国政府终止对外援助,还主张将联合国赶出美国,关闭世界银行,减少或制止外来移民等。
持类似观点的还包括在美国极有影响的众议员荣保罗,他不仅反对美国参与任何海外战争,甚至主张美国退出联合国,不再缴纳会费,也不再承担任何维和任务。
他们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关心其他国家的境况,而美国如此强大,也不会有国家愿意主动挑起与美国的战争,美国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享受永久的和平。
美国的孤立主义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仍面临着诸多来自外部的威胁,欧洲各强国又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这个新兴的独立国家,美国在国力上也不足以与列强分庭抗礼。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3.2学术观点:关于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3.2学术观点:关于孤立主义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9c00362f0b4e767f5acfce83.png)
学术观点:关于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孤立主义是美国独立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奉行的、一种避免涉足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反对欧洲干涉美国事务,并不与任何欧洲列强结盟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从其一诞生便具有多方面的两重性:它既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的实际需要,也是美国为谋取国家利益所制定的对外政策的最优选择;它既是一种被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一种进退自如的策略和工具;它既有躲避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防止战争引火烧身、维护国家独立与自强为消极防御的一面,也有独霸美洲、不容他人染指的积极进攻的一面。
按照《美国历史辞典》的解释,孤立主义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孤立主义只侧重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并不限制与外部的密切联系。
美国开始发展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闭关锁国对它当然不利;第二,从空间上讲,孤立主义只运用于对欧洲的政策,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政策则不包括这个原则;第三,孤立主义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并不是首尾一贯的,而是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成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演变。
史学界一般把华盛顿总统在1793年英法战争时发布的“中立宣言”,以及1796年9月他发表的著名《告别演说》中提出的外交原则作为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发端。
从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第二阶段,从1823年《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已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在中立的幌子下,美国成为纵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的帮凶。
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的主要原因是欧洲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埋葬了孤立主义,跃然登上领导世界的政治舞台,欧洲中心格局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
孤立主义资料
![孤立主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7996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c.png)
• 这种政策导致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格局呈现出一种分裂和割据的状态,各国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 欧洲中世纪的孤立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孤立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起源。 • 孤立主义的早期形态还包括东亚的朝贡体系,东亚地区的各个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往往采取一种对 其他国家进行册封和朝贡的政策。 • 这种政策导致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一种等级森严和中心化的状态,各国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 东亚朝贡体系的孤立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孤立主义的又一个重要起源。
• 孤立主义政策的实施往往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 一些国家领导人可能认为,孤立主义政策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自主,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 • 另一些国家领导人可能认为,孤立主义政策可能导致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孤立和边缘化的地位,不利于国家 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孤立主义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意义
际地位和影响力。
• 孤立主义政策可能导致国家与其他国 家的关系紧张和恶化,影响国家的国际 形象和声誉。 • 孤立主义政策还可能导致国家在国际 组织和机制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受到限制, 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孤立主义对全球治理与国际秩 序的潜在影响
• 孤立主义可能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维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孤立主义政策可能导致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 和影响力受到限制,影响全球治理的效果和国际秩序的稳定。 • 孤立主义政策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受到阻碍,影响 全球治理的进程和国际秩序的维护。
美国孤立主义
![美国孤立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d1b246a0b1c59eef8c7b445.png)
富兰克林.罗斯福
16
(2)美国20-30年代孤立主义表现
不加入国际联盟;不卷入欧洲 和亚洲的政治纷争;不介入上述大陆 爆发的战争;中立法案。
17
二战爆发前夕,为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高涨。1935—1937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三个《中立法》,标志着孤 立主义达到高潮。 在国际形势紧张,法西斯势力猖撅的情 况下,这种独善其身的孤立主义实际上是一 种绥靖政策,其结果与英法的绥靖政策一样 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
12
1918年威尔逊在 国会发表了《世界和平纲 领》,提出了解决战后问 题的全面方案,亦流露出 美旨在加强和巩固在拉美 的地位,夺取战后欧洲的 领导权,谋取在远东和太 平洋地区优势的心。巴黎 和会主要目的是建立国际 联盟,并通过其来控制世 界事务。
威尔逊总统在国会讲话
13
巴黎和会后,英国 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 国,法国确立了在欧洲大陆 的霸权,而美国则拒绝参加 国联,拒绝《凡尔赛和 约》,威尔逊除了一个所 谓的“国联创始人”的虚 名之外一无所有。这不但 表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 力的强大,同时也表明世界 列强也不准备接受威尔逊 所设计的世界体系。
美国孤立主义
1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 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国家或民族间的联系 加强,原来由于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绝被打破, 孤立的自然属性不存在了。但是面对“白色 文明的冲击”弱势民族深感难以抗衡,只好 人为地在其疆界构筑一道屏障,试图通过把 国家孤立起来,抵御外来的威胁。中国、日 本在历史上的“闭关锁国”就是如此。
14
整个20世纪20年代,在孤立主义的影响 下,美国总统哈定、柯立芝、胡佛皆产生了 “照顾孤立主义情绪”的内向收缩效应。30 年代后,美国孤立主义达到高潮。
美国孤立主义
![美国孤立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d1b246a0b1c59eef8c7b445.png)
富兰克林.罗斯福
16
(2)美国20-30年代孤立主义表现
不加入国际联盟;不卷入欧洲 和亚洲的政治纷争;不介入上述大陆 爆发的战争;中立法案。
17
二战爆发前夕,为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高涨。1935—1937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三个《中立法》,标志着孤 立主义达到高潮。 在国际形势紧张,法西斯势力猖撅的情 况下,这种独善其身的孤立主义实际上是一 种绥靖政策,其结果与英法的绥靖政策一样 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
9
2、美国孤立主义的高潮
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经济迅猛发 展,工业经济渐趋各国之首。因此,主张把目 光转向海外、摆脱孤立主义、进行海外扩张 便成为美国外交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美国虽为形势所迫卷入两次世界大战, 但在此期间孤立主义在美国外交中占主导地 位,达到了高潮。
10
A、对孤立主义提出挑战的第一人 ——伍德罗.威尔逊 在20世纪初 之前,美国外交政策 始终倾向于孤立主义。 当时有两项因素促使 美国走向国际事务: 一是国力日渐强大, 一是以欧洲为重心的 国际秩序逐渐瓦解。
20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 港。次日,美国对 日宣战。至此,美 国政府放弃彻底孤 立主义。
珍珠港事件
21
3、二战后美国外交中的新孤立主义 二战后,美国的世界领袖梦想 实现,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深深 的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虽然在政府决 策层已失去了往日的效能,但在美国干 预海外失利时,就会以新的形式出现。
移民心态:受政治、宗教迫害,渴望重生,远离纷争。 清教影响:清教排他的地方主义(州权主义) 英国影响:孤立倾向,反对大陆联结。
(三)综合国力 (四)国家利益 “依据国家实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 利益是孤立主义形成的根本原因”
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中立政策
![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中立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aefe4877232f60ddcca1e4.png)
第三阶段
孤立主义思潮蔓延
,“中立法”出笼与寂灭
1935年—193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一系列的 中立法案,孤立主义达到高潮。 1939年11月,国会通过了第四个修改的《中 立法》,废除了武器禁运。 1941年《租借法》,中立法名存实亡。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正式参 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法正式废除,中立政 策结束。
第二阶段
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1913年威尔逊上台,1914年一战爆发,广大人民对 卷入战争情绪异常激烈,威尔逊为争取连任,于 1916年大选时提出“使我们置身于战争之外”口号, 获得支持。连任成功后,威尔逊却又提出“为拯救世 界民主”,使美国投入于战争之中。一战后,美国在 巴黎和会上两手空空。 一战后,孤立主义以和平主义情绪为基础,二者相互 依存,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使许多人不得不举起孤 立主义的旗帜。
第一阶段:
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 义三项基本原则: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 事务。标志着孤立主义的正式形成。 1832年12月2日,门罗向国会发表咨文,推 出“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主要包含三项原 则: 美洲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不准殖民原则。 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上对孤立主义的正式 做出的第一次重要延伸。
二,中立政策对二战的影响
1, 鼓励和支持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助 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全面爆发的进程。 2,新孤立主义的出现。首先,纵观整个冷战 时期,美国虽然十分强调多边合作的作用,并 且主动建立起一系列作为实现自身霸权的工具。 其次,美国在冷战中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甚 至仅仅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西方的孤立主义--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
![西方的孤立主义--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16fe99a0960590c69ec376f5.png)
西方 的孤 立 主 义
孤 立 主 义是 美 国独 立 后 直到 1 9 世 纪末 2 0 世 纪初 所奉行 的 、 避 免 涉足欧 洲
的政 治和 军事 冲 突 、 反对 欧 洲干涉 美 国事 务 , 并不 与任 何欧 洲 列强结 盟的对 外 政策 。 孤 立 主义深深 地植根 于美 国的文化传 统 , 是 美 国历 史上极 具争 议 的研 究
话题 之一 。
美 国建 国初 ,国力较 弱 , 经济 、 外 交都 面l 临着欧 洲的严 重威胁 。要想在 欧 洲 强 国虎 视眈 眈之 下发展 , 就 必须保 持和 欧 洲的 隔离 , 除 了贸 易往 来之 外 , 尽
量避 免和 欧 洲有 军事联 系 。 另外 , 美 国的移 民文化 、宗教 传 统以及特 殊 的地理
几 十 年来 , 全 球 化 为 世 界 各 国 发展 创 造 了 良好 的 条 件 与 环 境 , 推 动 了世 界 经 济
的巨大 的进展 , 也促 进 了各 国人 文 的交流 。 随着新 一轮 科技 革命 的展 开 , 全球 化 的能 量必将 进 一步释放 , 发挥增 进 人 类文明和进 步 的 重大作 用 。 本期特 别 策 划 “ 西方 的孤 立 主义”, 我们 邀 请 了相 关领 域 的 专 家 学人 , 对孤 立 主义 外 交政
为躲 避 欧 洲列 强之 间的争 夺 、防止战 争 引火烧 身 、 维护 国家独 立 与 自强 消极 防
御 的一 面 , 也 有独 霸 美洲 、 不容他 人 染指 的积极 进攻 的一 面 。 孤 立主义 随 着国
内 政 治的 发展 以及 美 国 与世 界 关 系 的 变 化 呈 现 出不 同 的 表 现 形 式 , 对 美 国 对 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是由于孤立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这种紧密关系,因此在自华盛顿确立了孤立主 美国外交思想史
义的外交原则之后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外交实践始终由单边主义为主导,即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虽然,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美国在1823年推出了拒绝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从而将拉丁美洲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以及在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波多黎各,吞并菲律宾,并进而在20世纪初组建白色大舰队,推行"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政策,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基本上是在"我们是为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行动"的孤立主义原则基础上单方面实施的。这也就是说,尽管自华盛顿提出著名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得更具进取性、进攻性和扩张性,但其不介入欧洲事务,不与他国结盟,不为他国利益而只为自己利益服务的孤立主义宗旨则完全没有变化,而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美国所实施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美国
原因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初期
总结
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传统也是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虽然20世纪下半叶多边主义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以孤立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依然时隐时现。 美国的孤立主义
创立
众所周知,在美国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 新美国孤立主义
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 (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 (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人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 (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短暂的联盟,虽然对已经订立的政治性条约,应该忠实履行,但仅以此为限,以后不再增加; (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 (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十分明显,华盛顿所提出的是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其精髓为:"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的。"然而,恰恰就是华盛顿所提出的孤立主义原则对日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实践,即推行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伤亡,美国在20年代开始奉行孤立主义,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在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当时的孤立主义趋势还导致了严格的关税制度的引入,这被认为是后来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诱因。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倾向于盟国,并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完全放弃了这项国策。 后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孤立主义已被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取代。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 澳大利亚在温室效应上的孤立主义
国内问题成堆,部分人中孤立主义情绪又有抬头。 孤立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单边主义。在历史上,这一主张要求避免对其他国家承担长期的政治义务,以保持美国外交政策上的绝对的“选择自由”。孤立主义者认为,单边主义是一种在对外关系上的独立政策,它使美国避免受制于其他强国,从而能在任何时候都按美国自身利益行事。从这一主张出发,孤立主义者担心卷入欧洲争端会使美国陷入与英法等欧洲强国事实上的结盟,从而难以保持美国在行动上的完全自由。而在亚洲,情况则不同。在那里,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足以制约美国,使它背离单边主义的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单边主义表现为反对罗斯福政府同英国、法国结盟的政策。孤立主义者反对卷入欧洲战争,认为战争意味着同英法事实上的结盟,从而引起实质性的长期的卷入欧洲事务。与此相反,30年代的孤立主义者认为,一场亚洲战争是同日本作战。由于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强国,因此即使卷入战争,美国也完全可以独立行事而不致使它的战时或战后的政策受制于强大的盟国。用30年代孤立主义代表人物、共和党参议员塔夫脱的话来说,“卷入太平洋战争并非像卷入欧洲战争那样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