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汇编(最新)

合集下载

《放大镜》教案(精选

《放大镜》教案(精选

《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科学探究》第二章第四节《放大镜》。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放大镜的原理、种类、使用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计算。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物体细节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蜡烛、火柴、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白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放大镜下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放大镜的原理吗?它是如何放大物体的?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使物体放大。

讲解放大镜的种类:固定倍数放大镜、可调倍数放大镜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距离放大镜15cm,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解题过程:根据放大镜的公式,1/f = 1/v + 1/u,代入数据计算得到放大倍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用放大镜观察白纸上的图案,讨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2. 放大镜的种类:固定倍数、可调倍数3. 放大镜的公式:1/f = 1/v + 1/u4.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焦距为10cm,物体距离放大镜20cm。

2) 焦距为15cm,物体距离放大镜30cm。

答案:1) 放大2倍;2) 放大1倍。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观察生活中的放大镜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并了解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放大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成像特点。

小学科学《放大镜》优质教案

小学科学《放大镜》优质教案

小学科学《放大镜》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工具》,具体内容为《放大镜》。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成像原理。

难点:放大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尺子、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放大镜、白纸、尺子、图片。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放大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放大镜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探究新知(2)教师讲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成像过程。

3. 实践操作(1)用放大镜观察蜡烛火焰,观察并描述火焰的形状。

(2)用放大镜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细节。

4. 例题讲解(1)题目:用放大镜观察一支铅笔,观察并描述铅笔的形状和构造。

(2)答案:铅笔呈长条状,由木材和石墨组成。

5. 随堂练习(1)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中的图片,找出隐藏的图案。

(2)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描述指纹的形状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家中的植物,描述叶片的形状和纹理。

2. 答案:叶片呈绿色,有清晰的叶脉纹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成像原理掌握较好,但在观察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细节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尝试用放大镜观察其他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并分享给同学。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探究放大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篇一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前视频导入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

(预测-实测)(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

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

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章《观察与发现》,具体内容为《放大镜》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作用,掌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放大镜的构造,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教学PPT、实物展示。

学生准备:放大镜、观察材料(如昆虫、植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只昆虫,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个昆虫的细节呢?”2. 讲解:介绍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和观察材料。

b.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c. 学生模仿操作,观察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4. 交流分享:a. 各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b.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5.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用放大镜观察一片树叶,你能发现什么?b.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c. 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a.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完成练习题。

b. 教师批改并点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 放大镜的作用4. 观察物体技巧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的物体,用放大镜发现其细节特点。

b. 结合今天所学,思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描述物体的细节特点。

b. 学生举例说明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观察物体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探索物理世界》第三章第三节,主题为“放大镜”。

详细内容包括: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构造,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构造、凸透镜成像原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实验箱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实验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神秘的信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清里面的内容,引出放大镜。

2. 讲解:介绍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

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其他同学点评并给出建议。

5. 应用:展示生活中使用放大镜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实际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2. 凸透镜成像原理3.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4. 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2. 答案要求:描述观察到的物体细节,说明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和放大镜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设计。

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和记录要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放大镜科学教案

放大镜科学教案

放大镜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与放大镜》。

详细内容包括:放大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应用场景;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放大镜对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的原理,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物体(如昆虫、植物等)、光源(如手电筒)。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放大镜、物体、光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放大镜,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用途。

2. 知识讲解:(1)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介绍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2)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4. 例题讲解:(1)给出例题:如何用放大镜观察昆虫?(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让学生举例说明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拓展: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 放大镜的应用场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放大镜观察一个物体,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观察现象描述:物体在放大镜下变大、变清晰等。

(2)光的折射应用举例:眼镜、放大镜、棱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放大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

《放大镜》小学教案

《放大镜》小学教案

《放大镜》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知道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放大镜的基本原理2. 放大镜的种类及使用方法3. 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4. 动手制作放大镜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基本原理、种类及使用方法,动手制作放大镜。

2. 教学难点:放大镜的制作过程,如何使放大镜放大效果更明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 采用实验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放大镜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瓶、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瓶水。

教案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放大镜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放大镜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探究放大镜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放大效果。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三、了解放大镜的种类及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放大镜,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及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放大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四、动手制作放大镜(15分钟)1. 教师演示制作放大镜的步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制作放大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展示制作的放大镜,分享制作心得。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放大镜的基本原理、种类及使用方法,并动手制作了放大镜。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三篇【篇一】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教学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想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探究与实践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放大镜科学教案(通用

放大镜科学教案(通用

放大镜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放大镜的使用与观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放大镜的构造、成像原理、使用方法以及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构造、成像原理,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构造、成像原理、使用方法以及观察物体细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物体样本、幻灯片、投影仪。

学具:放大镜、白纸、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放大镜,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讲解放大镜的构造,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的各个部分。

(2)讲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使学生理解放大镜成像的规律。

3. 例题讲解(1)展示物体样本,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

(2)讲解观察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

4.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和物体样本。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在白纸上记录观察结果。

5. 小组讨论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2.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3.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4. 观察物体细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放大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

(2)使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观察到的细节。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

(2)鼓励学生利用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与组织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现象。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4.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程度如何,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满意。
5.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语调的运用,合理分配时间,善于提问,设计有趣的实践情景。同时,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
3.随堂练习: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5分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总结:5分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知识体系。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注意提问的时机,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情景导入
2.放大镜的原理:凸透镜成像。
3.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保持适当距离,调整角度。
4.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实像。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简述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答案:
(1)观察现象:物体放大、正立、实像。
(2)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4.作业设计中的观察现象和成像原理的描述。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时,光线经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的核心原理,对于学生理解放大镜的用途和功能至关重要。
补充说明:
(1)教师应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的折射现象,如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为什么会向法线方向偏折。
三、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设计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科学放大镜教案(通用10篇)

科学放大镜教案(通用10篇)

科学放大镜教案科学放大镜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放大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放大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2、激发幼儿探索使用放大镜的兴趣。

3、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活动重点: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活动难点:发现随着放大镜的上下移动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放大镜。

2、每组准备一些可观察的物体。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放大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2、介绍名称——放大镜。

二、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外形特点。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用手摸,用眼观察,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2、幼儿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放大镜是什么样子的?3、教师小结:放大镜和普通的玻璃的不同,它是中间凸起的,边缘是薄的。

三、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放大镜。

1、幼儿用放大镜自由观察桌面上的物体,感知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部分幼儿到前面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放大镜。

3、教师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小结:在使用放大镜时,慢慢上下移动放大镜,保持合适的距离,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四、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1、通过图片让幼儿感知放大镜的使用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幼儿再次使用放大镜随意观察活动室内任何地方,体验使用放大镜带来的乐趣。

科学放大镜教案篇2一、主题来源: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们对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因此,我们预设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旋转、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放大镜》小学教案

《放大镜》小学教案

《放大镜》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知道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基本原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放大镜、实物、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好奇心。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分享探究成果。

4. 讲解:教师总结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放大效果。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观察家庭成员的手指,了解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放大镜原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2. 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和观察日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评估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安全与卫生:1. 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时保持距离,避免眼睛疲劳和光学伤害。

2. 使用放大镜观察时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避免杂物干扰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正确清洁放大镜,保持仪器卫生。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光学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家长来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实地了解放大镜和其他光学仪器的应用。

3. 开展光学小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应用所学知识。

九、课程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看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科学活动:放大镜优秀6篇

科学活动:放大镜优秀6篇

科学活动:放大镜优秀6篇放大镜科学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十分的感兴趣,还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地上照着什么。

但是,放大镜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

从幼儿的举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幼儿乐意使用放大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放大镜紧紧贴着眼睛,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被照的物体上,显然,幼儿只是认识放大镜而已,对其使用方法及具体功用却并不了解。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中班科学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二、目标预设1、了解和发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镜的神奇之处。

三、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过玩放大镜的经验2、课件《放大镜的秘密》3、幼儿操作材料、实物放大镜人手一份,纸笔四、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由于先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秘密,也对这种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将红色的、很小的“小瓢虫”隐藏在“森林”图片中,请幼儿一一寻找出来,从而引出请放大镜来帮忙,这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放大镜的作用。

而随后的游戏“这些瓢虫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相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了解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生活中的放大镜”则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产生了设计集体学习活动的想法,希望通过集体学习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篇二教学目标:#8194;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

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通用10篇)

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通用10篇)

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观察美丽的晶体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篇2教材简析: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一晶体世界。

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

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材料》,具体内容为《放大镜》。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通过观察细微之处来认识物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微特征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物体细微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细微特征来认识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各种物体样本、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放大镜、白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颗神秘的种子,引导学生猜测种子是什么植物的,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如何才能看清楚这颗神秘的种子呢?2. 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1)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使用放大镜。

3. 观察物体细微特征(1)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物体样本。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观察硬币的细微特征。

5. 随堂练习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其细微特征。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拓展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观察物体细微特征的方法。

3. 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用放大镜找出其叶子的细微特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描述所观察到的叶子细微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更多细微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观察与发现》,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放大镜》。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作用,掌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放大镜,了解其构造、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显微镜、各种物体(如树叶、昆虫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放大镜、各种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放大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1)教师展示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放大镜的构造。

(2)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强调正确使用放大镜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和若干物体。

(2)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脉络。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明确观察目标。

(3)学生动手操作,用放大镜观察树叶脉络。

5.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指定物体。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2. 观察物体细节3. 例题:观察树叶脉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描述其细节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但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与视力》的第一节“放大镜”。

主要内容为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学会通过观察来认识周围世界的细微之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知道放大镜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蜡烛、火柴、透明胶带、白纸、粉笔等。

学具:每组一个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猜测盒子里有什么。

(2)让学生用肉眼观察,然后使用放大镜观察,让学生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放大镜的构造,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各个部分。

(2)讲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放大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操作(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放大镜,让学生自己尝试观察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火焰,观察并记录火焰的形状、颜色等。

(3)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了解手指的细微结构。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进行例题讲解。

(2)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柄、底座2.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3.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观察、记录、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结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解释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物体。

2. 答案:(1)学生观察到的物体及特点。

(2)放大镜成像原理的解释。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观察与探究”第二节《放大镜》。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显微镜、实物标本、图片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一组显微镜,一些实物标本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放大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展示实物标本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强调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使用放大镜观察实物标本和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活动,进一步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物镜放大,目镜放大,放大镜放大倍数。

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你的放大镜观察你身边的物体,记录下你观察到的细节。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细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活动,也可以尝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放大镜是一种简单的显微镜,由物镜、目镜和放大镜筒组成。

物镜负责收集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物镜形成的实像,形成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关于放大镜的小学科学教案

关于放大镜的小学科学教案

关于放大镜的小学科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引起学生对放大镜的兴趣和好奇心介绍放大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2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定义和作用1.3 教学难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1.4 教学准备:准备放大镜样品或图片准备相关教材和资料1.5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作用和应用展示放大镜样品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讲解放大镜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第二章:放大镜的原理2.1 课程目标:学生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2.2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材料2.3 教学难点:放大镜的制作方法和实验操作2.4 教学准备:准备放大镜制作材料和工具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演示道具2.5 教学过程:复习放大镜的作用和定义讲解放大镜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道具解释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展示放大镜制作方法:介绍放大镜的制作材料和步骤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制作实验,观察和比较放大效果第三章: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3.1 课程目标:学生了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3.2 教学重点:放大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3.3 教学难点:放大镜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方法3.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应用实例的图片或实物3.5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放大镜应用实例:介绍放大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科学实验、手工艺、美容等学生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放大镜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第四章:放大镜的创意使用4.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放大镜的创意使用方法4.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提出放大镜的创意使用方法4.3 教学难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和表达能力4.4 教学准备:准备创意活动的材料和工具4.5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创意使用方法展示放大镜创意实例:介绍一些放大镜的创意使用方法,如艺术创作、游戏等学生创意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创意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目标:学生对放大镜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5.2 教学重点:学生对放大镜的全面理解和掌握5.3 教学难点:学生对放大镜相关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5.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总结资料和问题引导5.5 教学过程: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放大镜相关知识问题引导思考: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学生展示和交流: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总结和反思,进行交流和讨论第六章:放大镜的实验探究6.1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放大镜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6.2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6.3 教学难点:实验安全和放大镜的准确操作6.4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实验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6.5 教学过程:实验导入:介绍实验目的和重要性实验演示:教师演示放大镜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总结:讨论实验结果,解释放大镜原理第七章:放大镜在科学探索中的应用7.1 课程目标:学生了解放大镜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进行科学观察和探索的能力7.2 教学重点:放大镜在科学探索中的应用实例7.3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技巧7.4 教学准备:准备科学探索主题和相关的实验材料7.5 教学过程:科学探索导入:介绍放大镜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实例讲解:讲解放大镜在科学探索中的应用实例学生探索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记录探索总结:学生分享探索成果,讨论放大镜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第八章:放大镜的手工制作8.1 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放大镜的手工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8.2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手工制作步骤和技巧8.3 教学难点:放大镜制作的准确性和美观性8.4 教学准备:准备制作材料和工具准备制作指导和示例8.5 教学过程:制作导入:介绍放大镜制作的目的和意义制作演示:教师演示放大镜制作步骤和技巧学生制作: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制作,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制作总结: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制作效果和创意第九章:放大镜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9.1 课程目标:学生了解放大镜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9.2 教学重点:放大镜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实例9.3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放大镜进行艺术创作的创意和技巧9.4 教学准备:准备艺术创作主题和相关的材料9.5 教学过程:艺术创作导入:介绍放大镜在艺术创作中的特殊效果实例讲解:讲解放大镜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创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创作,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创作创作总结:学生展示创作成果,讨论放大镜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作用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课程目标:学生对放大镜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10.2 教学重点:学生对放大镜的全面理解和掌握10.3 教学难点:学生对放大镜相关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10.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总结资料和问题引导10.5 教学过程: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放大镜相关知识问题引导思考: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学生展示和交流: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总结和反思,进行交流和讨论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关于放大镜的小学科学教案,包含十个章节。

《放大镜》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学生能够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放大镜、观察对象(如邮票、树叶、昆虫标本等)、记录表格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意儿,它可是个神奇的宝贝哦!(拿出放大镜)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对啦,这就是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常见啦,比如爷爷看报纸的时候,考古学家研究文物的时候,都会用到它。

那放大镜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吧!(二)认识放大镜1、观察放大镜的结构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镜片、镜框、手柄)2、了解放大镜的特点我们来看看,通过放大镜看东西,和我们直接用眼睛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三)使用放大镜1、正确的使用方法老师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只手拿着放大镜,另一只手拿着要观察的物体,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然后慢慢移动放大镜,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大家试试看!(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观察活动现在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些观察对象,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四)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放大镜能让物体看起来变大呢?其实啊,这是因为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能够把光线折射和聚焦,从而让我们看到放大的图像。

(五)拓展应用1、生活中的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大家能说一说吗?(学生举例,如珠宝鉴定、查看细微的零件等)2、自制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放大镜?我们可以用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瓶子来试试哦!(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放大镜,学会了使用它,还了解了它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篇一】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
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3.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5.小结放大镜的作用。
四、总结延伸
1.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课前视频导入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
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预测-实测)
(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教学重点】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总结。
【篇三】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篇二】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