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中芍药和五味子配伍意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0)](https://img.taocdn.com/s3/m/27e67eb7b84ae45c3a358ccf.png)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小青龙汤中运用五味子的作用是()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收敛止泻 D滋阴敛液 E敛心安神答案:A(答案分析: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2、患者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选用( )A.玉女煎B.清胃散C.白虎汤D.黄连解毒汤E.泻黄散答案:B3、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是()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C营血虚弱,寒凝经脉D 元气大亏,阳气暴脱E 肝郁气滞答案:C4、镇肝熄风汤中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的药物是()A白芍 B茵陈 C生地、麦冬 D白芍、天冬 E 玄参、天冬答案:E答案分析:镇肝熄风汤中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
5、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证的常用方是()A半夏泻心汤 B 枳实导滞丸 C大承气汤 D 健脾丸 E枳实消痞丸答案:E6、下列方剂体现固冲涩血为主,健脾益气为辅配伍特点的方是()A 完带汤B 固冲汤C 泰山磐石散D 归脾汤E 固经丸答案:B7、安宫牛黄丸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为( )A 黄芩B 黄连C 黄柏D 牛黄E 雄黄答案:C(答案分析:安宫牛黄丸组成中“四黄”为:黄连、黄芩、牛黄、雄黄。
)8、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A 《成方切用》B 《医方考》C 《医宗金鉴》D 《成方便读》E 《医方集解》答案:E9、天王补心丹中配伍茯苓的用意是A、健脾B、宁心C、消痰D、渗湿E、利水答案: B解析:天王补心丹组方中: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生血,安神益智;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使补而不滞;朱砂镇心安神,共为佐。
10、以下关于开窍剂使用注意,描述不正确的是A、不宜久服B、禁用于阳明腑实证C、辨明闭证脱证D、辨明病性属寒属热E、中病即止答案: B解析: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首先应辨别闭证和脱证,其次辨清闭证之寒热属性。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34【含答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34【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b0d00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a.png)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下列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B.攻方之制,攻其不通者也C.固方之制,固其泄也D.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E.用散者,散表证也【答案】B2、患儿,女,6岁。
左侧颈旁肿痛结块3天,皮色未变,肿核形如鸽卵大,活动度不大。
外治应首选A.冲和膏B.金黄膏C.青黛膏D.红油膏E.白玉膏【答案】A3、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A.劣药B.假药C.保健药品D.非处方药E.特殊管理药品【答案】A4、患者,女,45岁。
2天前感觉胁肋部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状大小丘状疱疹,呈带状排列,兼见口苦,心烦,易怒,脉弦数。
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穴位是A.大椎.曲池.合谷B.行间.大敦.阳陵泉C.血海.隐白.内庭D.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E.内庭.曲池.太白【答案】B5、患儿,11个月。
早产,生后一直人工喂养,经常泄泻。
近四个月来食欲不振,面色白,唇舌爪甲苍白,毛发稀黄,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舌淡苔白,指纹淡。
检查:血红蛋白60g/L。
治疗应首选A.金匮肾气丸B.六味地黄丸C.右归丸D.理中丸E.小建中汤【答案】C6、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敛的芍药和五味子的主要意义是A.佐助B.佐制C.调和D.引经E.以上都不是【答案】B7、中医外科成为独立专科的年代是A.商代B.周代C.秦代D.汉代E.明代【答案】B8、癫痫的临床诊断大多数情况下需依据A.脑电图改变B.目睹其发作C.有无家族史D.确切的病史E.头部CT扫描【答案】D9、关于新产后和哺乳期的生理特点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有恶露的排出,一月左右干净B.有轻度发热.自汗等阴虚阳旺症状C.产后30分钟即可开始喂乳D.小腹轻微阵痛E.生理性闭经【答案】A10、怔忡的治疗大法当以哪个为主A.培土生金B.滋补肝肾C.养血安神D.补益心脾E.温补脾肾【答案】C11、血燥生风的病因是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C.热病后期,阴津亏损D.产后恶露日久不净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答案】B12、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A.肝B.心C.肺D.脾E.肾【答案】B13、患者,女,45岁。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73b6ae3c1ec5da51e27077.png)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小青龙汤可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要治疗外寒里饮证,麻桂治疗外寒,姜辛味治疗里饮,是一个温化寒饮的基本结构,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甘草为佐使之药。
小青龙汤治疗的是外寒内饮,外感风寒表实,里饮是里有寒饮,治法要表里同治。
发汗解表散寒,是麻黄汤体现的治法和功效。
内证呢,温肺化饮,温肺当然是结合温脾肺,外寒的治法里的君药,制外寒这组可以看麻黄桂枝和芍药,麻黄配桂枝辛温发汗,芍药和营养血在这里起到一个麻桂并用的情况下,防止它发汗过度,用它的酸收,和营养血,可以益阴养血,益阴养血嘛,阴柔制约麻桂,防止发汗太过。
在里饮方面,这姜辛味(干姜、细辛、五味子)的组合,体现出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结构,配伍的一个临床上的基本结构,干姜、细辛应该说为主的,如果不以一个药组来分的话,姜辛味是温化寒饮的一个基本结构,干姜是归脾、肺经,虽然它温中为主,温脾胃,阳气,土能生金,往往温脾肺它都可以甘草干姜汤,干姜和下面佐使药甘草相结合,《伤寒论》的甘草干姜汤,就是用来温肺化饮的,而且体现了温补结合,针对脾肺之寒,内声之寒,温必兼补。
干姜甘草温和补相结合。
所以它体现温化的特点。
细辛,它有两个作用,既可以帮助君药(麻桂)散寒,在这里更主要的是温散,温散可以温散水饮。
五味子能收敛肺气,这是考虑到这类病人内有寒饮,平素的咳喘经常容易发生,而且能产生这个寒饮,往往脾肺阳气不足才产生,所以一方面用麻、桂,为了解表,是表实证用麻桂发散,一方面他咳喘,避免肺气耗散太过,用五味子敛肺。
应该说,如果分别药物来界定君、臣、佐、使,它是佐药范围。
姜辛味这种一温、一散、一敛,来温化水饮,敛肺。
防止肺气耗散太过,这种结构看作是一个治疗寒饮的基本结构,尤其是将来后面,温化寒痰里边那个苓甘五味姜辛汤,它里面也是姜、辛、味,包括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姜辛夏仁汤,《金匮要略》一个系列了,都是建立在姜、辛、味的基础上,所以到后世,这个基本结构影响是挺大,所以可以把它看作一组,如果看作一组的话,外面麻桂这组看作是主体的,有表证当先解表,它做为一个君药部分,姜、辛、味是臣药部分。
(精选)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6)【含答案】
![(精选)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6)【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e3829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2.png)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凉膈散含有以上何方的药物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增液承气汤E.增液汤【答案】C2、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是A.0.04B.0.08C.0.20D.0.25E.0.29【答案】E3、确诊肺癌的检查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痰脱落细胞检查B.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开胸肺活检D.胸腔镜检查E.胸部CT【答案】E4、患者,男,30岁。
突然不规则发热20余日,于5月8日急诊入院。
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1.0cm。
血白细胞总数6.O×109/L,总胆红素定量98μmol/L (正常<17.1μmol/L),ALT85单位,尿蛋白(+),肥达反应“O”1:80,“H”1:160,抗-HBs(+),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A.血涂片检疟原虫B.骨髓细菌培养C.凝溶试验D.粪便细菌培养E.肝活检【答案】B5、治疗虚劳心阳虚者,应首选A.桂枝甘草汤B.苓桂术甘汤C.拯阳理劳汤D.炙甘草汤E.人参养荣丸【答案】C6、好发于儿童的癣是A.白癣.手癣B.黄癣.白癣C.体癣.花斑癣D.脚癣.花斑癣E.黄癣.体癣【答案】B7、具有行气导滞.攻积泄热功用的方剂A.舟车丸B.保和丸C.枳实消痞丸D.木香槟榔丸E.枳实导滞丸【答案】D8、B型胃炎伴大量胃肠内分泌细胞丧失A.胃酸度升高B.胃酸度正常或减少C.胃酸度常减少D.胃酸度明显升高E.胃酸度明显减少【答案】C9、诊断3个月——6岁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标准,其血红蛋白值应低于的数值是A.80g/LB.90g/LC.100g/LD.110g/LE.120g/L【答案】D10、非流行期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染源是A.患者B.带菌者C.隐性感染者D.慢性感染者E.带菌动物【答案】B11、积聚的病机主要是A.气机阻滞,瘀血内结B.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停腹中C.脾肺肾功能失调,潴体内D.心肝脾功能失常,水结腹内E.肝脾肾受损,血郁脾内【答案】A12、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外科医家是A.齐德之B.窦梦麟C.汪机D.陈实功E.王洪绪【答案】E13、治疗肺炎喘嗽肺脾气虚证,应首选A.人参五味子汤B.沙参麦冬汤C.参附龙牡救逆汤D.四君子汤E.玉屏风散【答案】A14、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敛的芍药和五味子的主要意义是A.佐助B.佐制C.调和D.引经E.以上都不是【答案】B15、脱疽中期,患者足背动脉的脉象多表现为A.弦数B.洪大C.微弱D.结代E.绝【答案】E16、《素问·调经论》说“血不足,则A.怒B.喜C.思D.悲E.恐17、上半身前倾坐位听诊更明显的是A.二尖瓣狭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B.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C.主动脉狭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叹气样杂音E.胸骨左缘第2肋间机器声样连续性杂音【答案】D18、阴虚风动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答案】C19、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易合并A.室性期前收缩B.房室传导阻滞C.房性心动过速E.右束支传导阻滞【答案】B20、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A.散寒化痰通络B.理气通阳化瘀C.芳香温通止痛D.益气温阳散寒E.回阳救逆固脱【答案】C21、脓液黄浊质稠,色泽不净者,其病机为A.气血充足B.气火有余C.气血虚弱D.蓄毒日久损伤筋骨E.血络受损【答案】B22、患者,男,60岁。
解表剂-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解表剂-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https://img.taocdn.com/s3/m/f1d312e6f8c75fbfc77db2dd.png)
解表剂-辛温解表小青龙汤【方名】小青龙汤【出处】《伤寒论》【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麻黄(去节,9克)芍药(9克)细辛(6克)干姜(6克)甘草炙(6克)桂枝(去皮,9克)五味子(6克)半夏(洗,9克)【方诀】【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禁忌】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
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
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
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卷10精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卷10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2e8ad8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4.png)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患者,男,20岁。
咳嗽伴低热,盗汗,乏力1个月。
X线显示右肺上云雾状阴影。
应首先考虑的是A.原发型肺结核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浸润型肺结核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E.结核性胸膜炎【答案】C2、治疗寒湿腰痛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A.肾俞B.膈俞C.大肠俞D.腰阳关E.委中【答案】D3、公孙穴位于A.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B.第一跖骨小头前缘,赤白肉际处C.第一跖骨趾关节部,赤白肉际处石成金D.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赤白肉际处E.第一跖骨基底部后下缘,赤白肉际处【答案】D4、下列各项,不属淋病特点的是A.尿频尿急B.尿道刺痛C.尿道溢脓D.排尿困难E.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答案】D5、患者,女,22岁。
月经不调,常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
治疗应首选A.足三里.脾俞.太冲B.命门三阴交.足三里C.关元.三阴交.血海D.气海.三阴交.归来E.关元.苎阴交.肝俞【答案】C6、患者,女,40岁。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舌质淡,脉弦。
其证候是A.肝气郁结B.痰气郁结C.心神失养D.心脾两虚E.心肾阴虚【答案】C7、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A.脱出B.疼痛C.患病时间D.便血E.以上均非【答案】A8、下列哪项不属于桂枝汤证的症候A.头痛发热B.汗出恶风C.苔白不渴D.鼻鸣干呕E.脉象浮数【答案】E9、伤寒杆菌的下列特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沙门菌属D群,G-带鞭毛杆菌B.在水中存活2——3周,在粪便中存活1个月C.消毒饮水余氯每升达0.2——0.4mg时,可迅速致死D.煮沸立即被杀死E.有菌体和鞭毛两种抗原,且均产生相应的抗体【答案】E10、患儿,2岁。
不能言语,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发稀萎黄,四肢萎软,口角流涎,纳食欠佳,大便秘结,舌淡胖,苔少,指纹色淡。
其诊断是A.五迟.五软,肝肾不足证B.五迟.五软,心脾两虚证C.佝偻病,心脾两虚证D.五迟.五软,痰瘀阻滞证E.疳证,心脾两虚证【答案】B11、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A.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B.代谢性碱中毒.低血磷.低血钙C.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高血钙D.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高血钙E.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钾.低血钙【答案】A12、下列各项,不属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内容的是A.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的道德准则B.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C.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D.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E.不畏权贵.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答案】D13、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A.儿童B.幼儿C.青年女性D.壮年男性E.老年人【答案】C14、四神丸的组成是A.吴茱萸.骨碎补.肉豆蔻.五味子B.肉豆蔻.五倍子.补骨脂.吴茱萸C.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山茱萸D.补骨脂.白豆蔻.吴茱萸.五味子E.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补骨脂【答案】E15、根据情志相胜法,可制约大怒的情志是A.喜B.思C.悲D.恐E.惊【答案】C16、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敛的芍药和五味子的主要意义是A.佐助B.佐制C.调和D.引经E.以上都不是【答案】B17、患儿,2岁。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https://img.taocdn.com/s3/m/2f3a962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1.png)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小青龙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炙) 甘草桂枝半夏细辛各9g 上8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再下诸药,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
(主治)主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白,苔薄白或水滑,脉浮或弦紧。
副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脉弦细、细滑。
(临证加减)1.重剂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用蜜炙麻黄15g,桂枝9g,干姜9g,制半夏30g,细辛6-9g,白芍30g,甘草9— 15g。
寒痰黏稠者,加旋覆花(包煎)、苏子、白芥子各9g,莱菔子30女;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开金锁、生石膏各30g,淡鲜竹沥30ml,象贝9g。
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白天服2次,临睡前服前1次,必要时两煎并工次顿服。
服完2、3剂病情趋向稳定,逐渐减本方剂量,加入益气固体,补肾纳气之品,以资调理,巩固疗效。
有关细辛用量,历代文献有“单味服用不过钱,过量有气闭致死”之说。
但余用到9g无此弊,认为这可能与配适量甘草制之而缓毒。
2.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喘:药用麻黄、干姜各3—9g,桂枝3~12g,细辛2—6g,五味子、半夏各4—9g,白芍、炙甘草各3 —6g。
随症加减,每日工剂,水煎服。
治疗期间禁酒;出现呕吐、腹泻、眩晕者停药;孕妇及肝功能不良者禁服;高血压、心脏病、过敏体质、年老体弱者慎用麻黄。
3。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治喘:30例均属肺寒伏饮型。
病程最短6年,最长40余年。
[四川中医,1996,《12,:3s]4.肺寒饮重,背部冷甚如掌大者,加重干姜之用量;口渴烦躁,咳剧面赤,舌苔黄,痰黏稠而色转黄者,邪从里化热,当轻用姜、辛,加生石膏、黄芩、前胡等清热之品。
5。
黄昏咳喘阵作,宜加盐水炒知母、黄柏;五更咳喘频作,可加黛蛤散、桑叶、菊花,寒温并用,标本兼顾,使寒从外解,火得内平;大便秘结者,酌加郁李仁,火麻仁、瓜蒌仁。
从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使用体会经方之妙
![从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使用体会经方之妙](https://img.taocdn.com/s3/m/09b1afc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1.png)
从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使用体会经方之妙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止咳平喘的方剂,也叫做化饮解表汤,可见其主要作用是化饮与解表。
人之咳嗽气喘多为外邪或痰饮而引起的肺气上逆,所以小青龙汤中使用宣散外邪的麻黄、桂枝,配合化痰逐饮的干姜、细辛、半夏等,来温化痰饮,其中麻黄有邪能散,无邪能宣,是该方的主要药。
芍药敛阴和营,与桂枝配伍可以调和营卫。
辛主发散,温以祛寒,故该方多使用麻黄、细辛、干姜等辛热之品,所以能宣通肺气以平咳喘,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属于外寒内饮,表里俱寒者。
方中还使用了固涩药五味子,该药味酸涩,性收敛,和宣通肺气的药物配伍是否会相互制约呢?
五味子收敛固脱,用于肺肾两虚。
小青龙汤中使用五味子首先是用其敛肺滋肾,镇咳平喘;另一个原因是用五味子酸收之力,避免干姜、细辛等辛温之药过于发散而耗散正气,使散中有收,风寒得解、水饮能除而不伤肺气。
五味子具有收敛作用,如果表虚有汗,方中可以加大五味子的用量以加强敛肺作用。
小青龙汤中多辛散温热之品,宜于寒证,凡表里俱热的咳喘或阴虚肺热燥咳者应禁用。
有咳而无饮者,也不适宜。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精选6附答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精选6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ba3de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1.png)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医疗事故的主观方面A.造成患者人身损害B.过失C.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D.实施了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E.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答案】B2、痢下白多者,应重用A.温药B.凉药C.血药D.气药E.寒药【答案】D3、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敛的芍药和五味子的主要意义是A.佐助B.佐制C.调和E.以上都不是【答案】B4、患者,男,45岁。
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除选用阿是穴.局部经穴外,还应选用的穴位是A.肾俞.关元B.阴陵泉.足三里C.大椎.曲池D.膈俞.关元E.膈俞.血海【答案】A5、艾滋病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细胞中的A.B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抑制性T细胞D.辅助性T细胞E.巨噬细胞【答案】D6、患者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
治疗应首选B.七福饮C.加味四君子汤D.大补元煎E.金匮肾气丸【答案】B7、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房性期前收缩和室上性心动过速B.心房纤颤C.室性心动过速D.心房扑动E.室性期前收缩【答案】A8、某肺结核患者,痰菌涂片阳性,胸片示右上肺新鲜病灶,并出现薄壁空洞,恰当的诊断为A.早期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痰菌涂片(+)进展期B.原发性肺结核,痰菌涂片(+)进展期C.浸润型肺结核,痰菌涂片(+)进展期D.浸润型肺结核,痰菌涂片(+)稳定期E.原发性肺结核,痰菌涂片(+)稳定期9、关于医患关系,不正确的是A.随着技术的进步,医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被物化了B.医患关系的物化必然割裂了医生和患者的情感C.医患关系的法制化趋势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D.医患关系已从传统的道德调整向道德调整和法律规范的过渡E.医患之间的不协调的出现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医患关系的民主化趋势【答案】B10、患者,女,72岁。
小青龙汤的临床运用
![小青龙汤的临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98b0dc3186bceb19e8bb62.png)
区
孛
医
药
小 青龙 汤 的临床 运 用
生长 因子 的修 复 功能 。其 可能通 过 降
张 杰 李 秋明 张 雷 101 3 17长春 中医药大学
汤, 外散 风寒 , 内除水 饮 , 为表 里 双 解 之 剂 。方 中麻 黄 , 汗 平 喘兼 能 利水 , 桂 发 配 枝则增 强 通 阳宣 散 之功 ; 芍药 与 桂 枝 配
五 味子 敛肺 止 咳; 夏 降 逆化 痰 兼 能止 半
呕; 甘草和 中补 脾 ; 子 、 苏 前胡 降气 宣肺 。
小青龙 汤乃 仲景所 制 之方 , 由麻黄 、 桂枝 、 细辛 、 半夏 、 姜 、 味子 、 干 五 白芍 , 同 其配 共
湿之邪不化 故尔 。拟 以温其 寒饮 兼化 湿
.滞, 于原方去 白芍 、 前胡加 莱菔 子 2 g 白 0、 术 1 g茯苓 1g 神 曲 1 g3剂。药后 二 5、 5、 5,
本病例用 小青 龙汤 , 证重 在痰 白, 辛 质稀 。痰 白为寒 , 稀为饮。唯散 痰饮 内 质
聚, 中阳不 运 , 精微不能上输故 口干 , 气机
以此相合用之多验。按本方《 金匮要略》
用 以治 疗 溢饮 及 咳逆倚 息 不 得 卧 等证 。
可见本方 重点 , 于治疗寒 饮 喘 咳 , 在 不论 表 证有无 , 均可酌情使用 。
外 感表寒 、 内聚 水饮 的经 典 方 。原 载 于 《 金匮要略 ・ 痰饮 咳嗽病 脉证并 治篇》 和 《 伤寒论 ・太 阳篇 》 伤 寒 论 》 《 。原 文 4 0
条 日 : 伤寒 表 不 解 , 下 有水 气 , 呕 , “ 心 干 发热而 咳 , 或渴 , 或利 , 噎 , 或 或小便不利 、 少 腹 满 , 喘 者 , 青 龙 汤 主之 ”;1条 或 小 4 日: 伤寒 , 下有 水 气 , “ 心 咳而 微 喘 , 热 发 不渴 , 服汤以渴者 , 此寒欲去也 , 小青龙 汤 主之 ” 。可见 , 青龙 汤是 治疗水 气病 的 小
《伤寒论》之小青龙汤辩证与应用
![《伤寒论》之小青龙汤辩证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516859f61fb7360a4c6547.png)
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方剂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 克,五味子12 克,半夏15 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发汗以驱外邪。
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逐寒饮以平咳喘,故此为外邪里饮而致咳喘的治剂。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4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注解:心下有水气,虽发汗而表不解;有外邪故发热;激动里饮故干呕而咳、或喘;小便不利则少腹满;水停不化故或渴;水谷不别故或利;水气冲逆故或噎,此宜小青龙汤主之。
按:表证而里有水饮者,无论伤寒或中风均须兼逐其水而表始得解。
前于桂枝剂已屡有说明,故不再赘。
胃中有饮本无渴证,今谓或渴者。
乃由于小便不利所致,与五苓散证之渴同,故或渴、或利、或噎均宜读在小便不利、少腹满句之后,而或喘者,宜接于发热而咳句,此以上为主证。
或咳以下为客证。
只若主证在,不问客证有无均宜本方主之。
《伤寒论》第41 条:伤寒,心下有水气。
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注解:气冲饮逆故咳而微喘,外邪不解故发热,胃有饮故不渴,宜以小青龙汤主之。
服汤后则饮去胃中干,故遂渴,此为服药有效之验,故谓寒去欲解也。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 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注解:倚息,即凭依于物呼吸之意。
久有痰饮,复被风寒,因而咳逆呼吸困难。
以至倚息不得卧者。
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3 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上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注解:见大青龙汤条。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7 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注解:吐涎沫,指咳逆吐涎沫,暗示为小青龙汤证。
而医反下之,故心下痞,仍宜以本方先治其咳吐涎沫,涎沫止再以泻心汤治其心下痞。
经方:小青龙汤(外寒里寒)
![经方:小青龙汤(外寒里寒)](https://img.taocdn.com/s3/m/3c0a89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77.png)
经方:小青龙汤(外寒里寒)小青龙汤【原文】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
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莞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又名】麻芍姜辛桂五草半【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伤寒)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4、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5、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金匮)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金匮) 【用法】1、以上八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
去滓,每次温服一碗;2、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
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
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组成】甘草细辛五味子桂枝姜麻黄芍药半夏【时机】1、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口不渴,身体痛,没有胃口;2、表寒里寒咳嗽时,心下有水(胃),用小青龙汤。
【方解】1、五味子止咳,半夏化痰,干姜温中去肺寒;细辛去肺里的水(微水)。
栝蒌根止渴;2、小青龙汤是将肠胃的津液发出去。
【加减】1、其身热重,头痛恶寒甚者,当重用麻桂;2、其身微热,微恶寒者,当减轻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3、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4、咳久致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芍草以安之。
芍药在小青龙汤中的妙用新解
![芍药在小青龙汤中的妙用新解](https://img.taocdn.com/s3/m/a9aefe6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a.png)
芍药在小青龙汤中的妙用新解『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第 238 期作者 / 江澜成都中医药大学编辑 / 刘刚⊙ 校对 / 许琦I导读:旁考芍药的诸多功效,提出其于小青龙汤中的配伍意义,除具前人所释之和营养血外,还有酸收敛阳,苦泄涤饮,甘缓解急,活血化淤,协助调理肝肺气机等诸多妙用,从而拓展了对小青龙方解的认识,为寻求临床用药配伍规律提供理论支持。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
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
仲景之方为后世膜拜,被誉为“群方之祖”。
综观其方,配伍精妙,方理明确,出奇制胜,蕴含着辨证论治的精髓。
仲景方中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
兹就小青龙汤中的芍药配伍意义,略陈管见,以求证同行。
白芍为养血药,酸、苦、甘、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方剂学》和《伤寒论讲义》对芍药在小青龙汤中配伍意义的解释皆以和营养血为要。
如现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所言:“芍药养血和营,与五味子共为佐制之用”。
然仲景立方,深思熟虑,求古训,采众方,集大成于一身,方中药物运用深妙无穷。
细观小青龙汤中芍药之用意,发现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1酸收敛阳于中小青龙汤为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所立。
表未解,当散之,饮又停,应温之。
解表当用辛散走表之品,涤饮可借温化建中之属。
故全方以辛温之品为重,而此类多发散走表,饮停之人已多阳虚,汗解之法更易使阳随汗泄,唯恐阳气耗散殆尽,而致怨冢累累。
故仲景方中,多有辛温之品伍以芍药的配方法度,诚如汪苓友在《伤寒论辨证广注》中论及真武汤中芍药之用,他认为“方中既有姜附之辛,不妨用芍药之酸以少敛中气”。
小青龙汤于麻、辛、姜、桂之中用酸收之芍药,一则防止辛温解表化饮太过耗散,寓收于散;二则令姜、桂、甘草辛甘所化之阳留于中焦,不致走表,以助温阳化饮。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 《伤寒论》](https://img.taocdn.com/s3/m/deb9a30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f.png)
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6g 生白芍9g 细辛3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乾姜6g【用法】水煎服【主治】1.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症见恶寒发热不渴,无汗,浮肿、身体疼重、胸痞、乾呕、咳喘、脉浮等。
【方义体会】本方系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生姜,加乾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
麻黄、桂枝解表发汗,乾姜、细辛、半夏温中散寒,化饮降逆;麻桂姜辛,共凑温运表里之功。
五味子敛肺固气,芍药、甘草以和营卫,半夏止咳化痰,降逆以利气道。
八味药相配,辛散温化,宣降有权,使肺气复舒。
水饮爲患,不外“喘”“咳”“呕”“肿”之症。
小青龙汤证之有“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饮,故以寒饮爲主症者,均可投之。
【临床应用】1、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喘满,冷胀、浮肿。
若兼有热者加生石膏24克,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
2、治疗感冒并发气管喘息,咳、嚏、乾呕、痰多而稀薄者,其效甚捷。
3、治疗风湿关节炎,痛肿兼喘者。
4、治疗流行感胃、喘咳明显痰液清稀者。
5、治疗小儿喘、满、呕、肿症,以该方原量酌减,用之极效。
例:贺xx,男,7岁.患百日咳七十余日,虽痉咳已减,但诸病缠身。
诊见:顔面黄而浮肿.腹胀,下肢肿,虽不痉咳,但频频喘息,时而咳嗽乾呕,时有痰涎吐出,时而索食.与之则不入口。
余断爲痰饮犯肺,久病伤脾。
“喘”、“肿”爲其主症.故先用小青龙轻剂,次日呕止喘大减。
二诊.与服香砂六君子汤数剂.时过一周,其父代述,患儿已癒。
6、支气管炎患者,肺气肿患者,若见轻微浮肿喘息者,可与小青龙汤治之。
例:王x,男,40岁,患气管炎八年之久,三年前又检查爲肺气肿,长期住院治疗.近来咳喘频频,痰多而稀薄,不能平卧.诊见:胸腹胀满,食少,小便少,眼睑及下肢浮肿.面目暗淡,情志不畅,舌嫩苔淡.脉象沉弦.此爲寒饮久蓄,急需辛散除饮之治.遂投以小青龙汤加茯苓18克,令服二剂.服後喘满大减,已能平卧,小便利.又继服一剂,第四日夜间已能睡眠.继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三剂而诸证墓本消失,後养息半月出院。
小青龙汤为何用芍药
![小青龙汤为何用芍药](https://img.taocdn.com/s3/m/0d870ac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4e.png)
小青龙汤为何用芍药《伤寒论》21条曰:“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这是太阳病,下之后,引表邪入胸,胸中邪实而满。
如140条:“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必然不胸满,如果脉促胸瞒,就是胸中邪实。
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
”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证心下有水气,为心下荣气虚,假如心下荣气实,就能抗御水气进入心下,如21条。
水气进入心下,就要进入胃肠了,进入胃肠必作利。
心下有水,而不能下犯胃肠者,是阴弱阳强,能上冲抗邪。
若心下荣阴实者,水犯心下则必作结胸。
小青龙汤证心下有水,则为心下荣血虚,所以小青龙汤用芍药益荣血。
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是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
因为“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是邪气太甚,所以不宜用芍药补益荣血,这和21条脉促胸满者去芍药,是一样的道理。
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是桂枝汤去芍药生姜大枣加附子白术,不用芍药也是因为“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为邪气太甚。
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用芍药,是正气虚。
正气充实者,则身体痛,骨节痛者,法不当手足寒,脉沉。
附子汤证“身体痛”,并不是痛的不能自转侧;“骨节痛”,也不是痛的不可屈伸;所以附子汤方可以用芍药补虚。
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证一身尽疼,虽然不是不能自转侧,或近之则痛剧,但其脉必为阴阳俱紧,若为阴弱阳强,则为桂枝汤证。
脉阴阳俱紧者,则为荣气实,所以不可用芍药益荣气。
小青龙汤运用
![小青龙汤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e202f20242a8956bece4de.png)
青龙证,在里为水气,在表为咳(咳之前 喉间作痒),其表证之轻重,初可勿拘, 其舌苔也不必限于白腻。其他或喘或渴或 利或噎哉?此经验之谈,不必泥于本书者 也。
小青龙汤运用
李保华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9g
桂枝9g 半夏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细辛3g干姜3g五味子3g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水饮内停。 方解:主治水饮内停,复感风寒之证。治 宜解表化饮,止咳平喘。麻桂-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温阳化饮。干姜、细辛温肺化 饮,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酸敛肺气,芍 药和营敛阴,甘草调和诸药。
净麻黄六分 光杏仁三钱 。顾必审其咳
而属于水气者,然后用之,非以之尽治诸 咳也。水气者何?言邪气属于水气者也。 如本案张君因习游泳而得水气,其一例也。 又如多进果品冷饮,而得水气,其二例也。 又如远行冒雨露,因得水气,其三例也。 更如夙患痰饮,为风寒所致,其四例也。 凡此种水气之咳,本汤皆能优治之。
小青龙汤证
顾药量又有轻重之分,其身热重,头痛恶
寒甚者,重用麻桂。其身微热,微恶寒者, 当减轻麻桂,甚可用豆豉带麻黄,苏叶带 桂枝。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 因此四者协力合作,尤一药然。吾师用五 味尝多致三钱,切勿畏其酸收。其咳久致 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草芍以安之。
小青龙汤证
否则,轻用或省除之,凑效如一。要之小
小青龙汤证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张志明
初诊(十月十八日) 暑天多浴, 因而致咳,诸药乏效,遇寒则增剧,此为 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 净麻黄钱半 川桂枝钱半 大白芍二钱 北细辛钱半 五味子钱半 干姜钱半 姜半夏三钱
小青龙汤证
二诊
(十月二十日)咳已痊愈,但微觉喘 尔,此为余邪,宜三拗汤轻剂,夫药味以 稀为贵。
在小青龙汤中,张仲景为何在温化水饮的方剂里,加入五味子和芍药
![在小青龙汤中,张仲景为何在温化水饮的方剂里,加入五味子和芍药](https://img.taocdn.com/s3/m/221156d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7f.png)
在小青龙汤中,张仲景为何在温化水饮的方剂里,加入五味子和芍药在中医传承之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医家,可是被称为医圣的仅一人,他的名字叫张仲景。
他曾用毕生精力著成一本经典,可惜这本书在后世的过程中流亡、分散,幸得后人整理将其辑成两本,这两本书所记载的是张仲景毕生临床医治的经验和方剂,后世人将医圣张仲景所创立的方剂统称为“经方”,这些方剂流传至今,很多到现在还在使用。
对于经方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记住它的配伍和作用,更要能够清楚地知道,配伍药物中,每一味药物的闪光点!小青龙汤是仲圣所创立的,用于治疗太阳伤寒兼水饮的病证的方剂。
在伤害原文之中,如果出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在外有风寒表邪,在内有水饮之气,内外的邪气相合就会导致人出现水饮犯胃的干呕,表邪未解的发热、恶寒,甚至于无汗、脉浮紧,以及外寒引动内饮所出现的肺失宣降而咳或者喘等等症状。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以及半夏组成。
可以起到辛温解表,温化水饮的作用。
方中的麻黄可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可以解表通阳散寒;半夏化痰饮,降逆止呕;炙甘草和中护正,调和诸药;干姜和细辛辛温散寒。
而在此方之中,配伍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五味子和芍药的加入。
在所有的药物之中,五味子性味酸温,具有敛肺生津的作用,芍药性味酸寒,可以和营养血,那么为什么在辛温解表、温化水饮的方剂里面会加入两位酸味的药物呢?其实作用有两点,其一,他们可以敛肺生津,和益养血,比如说芍药和甘草相配,可以起到酸甘化阴的作用。
其二,那就是小青龙汤所主治的病证,是身体里面有痰饮、水气之邪,这类病人脾肺本来就已经很虚弱,如果只用辛温燥烈的药物的话,那么反而容易伤阴动阳,所以在众多辛散的药物之中,加入两位酸敛收阴的药物,这样更能减少全方的辛温燥烈之性,还能增强止咳平喘的功效。
此网页由易有料提供。
麻黄汤中麻黄配桂枝及小青龙汤中,麻黄配白芍、五味子的作用是什么?
![麻黄汤中麻黄配桂枝及小青龙汤中,麻黄配白芍、五味子的作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bb36c1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7.png)
麻黄汤中麻黄配桂枝及小青龙汤中,麻黄配白芍、五味子的作
用是什么?
伤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头身疼痛等症,是由于寒邪束表,皮毛闭塞,肺气不宣而引起的。
治疗方法应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所以选用麻黄汤极为适宜。
麻黄汤中,麻黄性味辛温,气薄。
辛能发散,温能祛寒,气薄而能入肺。
故麻黄能发汗解表,开泄皮毛,宣避肺气而治喘。
所以麻黄为本方主药,称之为君。
桂枝辛温发散,色赤入营,有透达营卫,温通经脉的作用。
在麻黄汤中,桂枝助麻黄发汗解除表证,列为臣药。
《医方集解》指出“麻黄辛温气薄,肺家专药,而走太阳能开腠散寒;桂枝辛温,能引营分之邪达之肌表。
”其意譬如麻黄主开,而开表,桂枝主引,而引邪外出,二药相须则发汗力量增强,成为开表逐邪发汗峻剂。
麻黄汤中,麻黄用量应大于桂枝。
小青龙汤(《伤寒论》)为风寒客表,水饮内停,症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浮肿,身体疼重,胸痞,干呕,咳喘,脉浮者而设。
本方证虽然由风寒与水饮两方面原因所引起,但是主要还是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以致肺气受困,肃降无权,水饮上逆犯肺。
治疗方法,首先解表,其次是化饮。
解表之药如麻黄、桂枝、细辛等,尤其是细辛辛温,入肺肾二经,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的作用,与麻黄、桂枝配伍能使水饮中之寒气从皮毛而出。
但是已经肃降失权的肺气,上逆而为咳嗽,若在已有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的同时,配以细辛,则肺气易散而不收敛,反而加重咳喘。
因此本方配伍芍药(白芍)缓和麻、桂辛散太过,配伍五睐子收敛肺气,以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味酸微寒—和营养血 制约余药辛散之性
佐:
五味子味酸温—敛肺止咳 防止温燥伤津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
小青龙汤
芍药与五味子的配伍意义
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 《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故:
小青龙汤
——芍药和五味子配伍意义
小青龙汤
组成 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 甘草(9g) 桂枝(9g) 半夏(9g) 功效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
干姜(9g) 五味子(9g)
小青龙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外水 感饮 风内 寒停 风寒外搏:恶寒发热、无汗、身疼,脉浮 寒饮犯肺:喘咳、痰多而稀 水饮内停:胸痞、干呕 、浮肿
五味子味酸温—敛肺生津 白芍味酸微寒—和营养血
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 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