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答及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背景】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注词释义】少府:官名,在唐代指县尉。
之:到,往。
本是虚词在这里用作动词。
蜀州:现在四川崇州。
也作蜀川。
城阙: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
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
古人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古诗今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部编版八下】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作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jiὰng)州龙门人。
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xí)文,触怒唐高宗。
后任虢(guó)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
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年仅27岁。
有《王子安集》二十卷。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背景】这首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此时作者正在京城长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职,豪气满怀、积极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时的思想核心。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
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
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
【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解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案: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
答: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答: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简答及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简答题及答案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简答题:1、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答: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
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1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2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4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4、请任选角度,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尾联永接上联,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表达了真挚的情意和旷达的胸怀。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赠别诗,全文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心中怀有无限情意与你分别,我们都是离乡求取功名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就在身边。
不必在分别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
此诗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虽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词句注释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湖:此指洞庭湖。
⑶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高空。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⑷气蒸:一作“气吞”。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⑸撼:摇动。
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⑹“欲济”句: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⑺“端居”句: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⑻坐观:一作“徒怜”。
者:一作“叟”。
⑼空:一作“徒”。
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白话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创作背景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附赏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附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20岁以前,也就是在被逐出沛王府之前所作的诗。
当时的他算是处在人生的辉煌时期,少年得志,作品大都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基调。
他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安慰即将远任的朋友,不要伤心,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在一起。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案: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
答: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答: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
“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习题】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杜甫的《登岳阳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洞湖,相信度过相关文献或者见过望洞湖的同学对此美景都有所见识了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八月的湖水与岸平,远望广阔的水天相交映。
蒸气弥漫云梦泽,波涛撼动岳阳城。
想渡洞庭却没船,惭愧在圣明之世闲居。
眼看钓鱼者屡屡得手,窄有羡慕之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一、内容分析此诗是诗人游览岳阳时写给张九龄的,希望他引荐而步入仕途。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雄浑而见潇洒。
开头两句,写八月的洞庭湖湖平水满,和岸上几乎平接,涵容天宇,天水仿佛混而为一,极开朗也极雄浑,汪洋浩阔。
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句写水汽蒸腾,笼罩着整个云梦大泽,足见湖的蓄积丰厚,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润,而显得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波撼”句写波涛澎湃,岳阳城受到强烈的震撼,见其活力之强。
这两句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为咏洞庭湖名句。
但三、四两句仍有区别,第三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第四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垠,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后四句抒情,恳切而又委婉。
“欲济”句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
诗人面对浩荡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荐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句是说在这个“圣明”之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干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说明白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中向往的,只不过至今仍找不到路径罢了。
七、八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此诗乃专指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在位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还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慕之情罢了。
这几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这一典故,另出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要求援引的心态。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式微式微《诗经·邶风》古今对译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主旨内容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重点赏析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子衿《诗经·郑风》古今对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
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主旨归纳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重点赏析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张丞相:即张九龄。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
孟浩然游京师,以此诗“干谒”张,冀其援引。
其诗委婉含蓄,无“干谒”之痕迹,尤妙。
望,一作“临”。
②涵虚:包容广阔的空间。
太清:天空。
古人以为天是清而轻的气构成,故称太清。
汉刘向《久叹·远游》:“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③云梦:泽名,其说法不一。
一说本二泽,云在江北,梦在江南;一说云梦实为一泽,可单言云或梦。
大致在今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湖南岳阳、华容以北之广大地区,后淤积为陆地。
④端居:平居、闲居。
《梁书·傅昭传》:“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博极古今。
”圣明:指帝王英明,这里指太平盛世。
⑤羡鱼:《汉书·董仲舒列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又《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翻译八月洞庭的湖水暴涨似与岸平,浩渺的湖水连天似涵浑的太清。
大地苍茫雾气蒸腾是云梦大泽,洞庭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想要渡过湖水碧波没有舟楫,闲居在家园又心忧虑愧对圣明。
我观看在这湖之畔垂钓的渔翁,白白怀有羡慕鱼儿上钩的心情。
赏析1诗的首四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方回《瀛奎律髓》记:“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毯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不敢复题也。
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
”可见其影响之大。
不过对于全篇,诗家却不无批评,如清人查慎行云:“后半首全无魄力,第六句尤不切题。
”其实要真正体会前四句的意象,还当从熟玩后四句着手。
因为这并非一首单纯的山水之作,而是一首干谒诗,是开元二十一年(733)浩然向时相张九龄请求援荐所作。
浩然并非一味淡泊,而是多有感情,此诗尤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和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和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和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歌中点明两人身份的相同之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参考答案1.同是宦游人2.C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
“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
“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
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
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
此为拍击之意。
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作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jiὰng)州龙门人。
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xí)文,触怒唐高宗。
后任虢(guó)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
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年仅27岁。
有《王子安集》二十卷。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背景】这首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此时作者正在京城长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职,豪气满怀、积极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时的思想核心。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
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
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
【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诗是王勃供职于长安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赠别诗。
首联:“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以写景起兴,对仗相当工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答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诗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 ,现在的意思是 ______ 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答:4.这首干谒诗(“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了的愿望。
(以下是 2004 年湘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题)5.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例举一首与其写景手法相同的诗。
6.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以下是 2006 年自贡巿中考题)7.解释下面的词句。
(2 分)①太清:②端居耻圣明:&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4 分) A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 )B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 )C .“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 )D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 )9.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从 ___和___觉的角度展现了洞庭湖________ 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10.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
试举一例加以品析。
答案:1.坐观垂钓者,独有羡鱼情。
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5.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结秋霜。
6.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犹想出仕而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7. ①指天,天空。
②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8. A V, B V, C x, D^o9 .视听波澜壮阔10 .示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触景兴怀,巧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却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苦衷。
唐诗鉴赏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唐诗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王通之孙子,少有“神童”之称,但不幸命短而早逝。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生命中,曾任五种官职,写这首诗时,他正任职长安。
被送的人是诗人的好友杜少府,此人姓名不祥,“少府”是他的官职,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杜少府外放到蜀州做县尉,在他赴任离开长安时,王勃写诗为他送别。
送别诗一般主要表现离情别绪要安慰对方,感情色彩一般是凄清悲凉的。
但是也有不尽然者初盛唐时期的送别诗的主调即是情绪开朗,精神振奋。
王勃的这首诗就开风气之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此联开篇便以辽阔的地域、远望的目光揭示出送别的主题前一句指送别地长安,后一句指目的地蜀州。
城阙,指长安的城廓宫阙。
阙是宫门前的望楼,概指宫殿。
辅,畿辅之辅,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送别而从两地起始,中间用一“望”字联系起来,显得境界阔大,前路遥远,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不凡的抱负。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此联对得不工整,属于一种散对,点染惜别的情绪。
有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但此时此地诗人却没有类似悲秋的悲凉感受。
“离别意”不是因为“同是宦游人”而是包含惜别和祝贺两种情感。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友人的勉励。
诗人安慰说,只要天下有我这个知已活着,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同比邻而居一样。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大丈夫志在四海,只要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就不能顾念朋友之间的长相聚首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豪情壮志,我们不能象那些儿女情肠的小男女一样,在分手之际痛哭流涕,把巾袖都沾湿了。
诗人唱出了卓厉奋发的时代之音,表现了处在社会上升时期的青年人的精神风貌。
初唐文坛,未能尽扫六朝馀习,王勃也不能完全脱俗,但是像“'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赏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此诗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案: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
答: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答: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答题及答案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主题思想】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简答题:
1、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2、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4、请任选角度,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参考答案】
1、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答: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
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1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2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4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4、请任选角度,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尾联永接上联,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表达了真挚的情意和旷达的胸怀。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简答题:
1、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2、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3、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答: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2、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答:运用对偶的修醉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
3、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答: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
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
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