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少年德育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对于当代青年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传统文化强调尊重和孝道。

尊重他人、尊敬长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个人主义倾向较为明显,而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孝道在当代青年的德育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尊重他人意味着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

而孝道教育能够让当代青年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亲情,并将这种孝敬之心延伸到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责任与贡献。

传统文化强调廉洁和诚实。

廉洁和诚实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德之一。

推崇廉洁和诚实的传统文化能够引导当代青年明辨是非,保持清正廉洁的行为态度。

在当今社会,廉洁和诚实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表现,更是对社会道德的践行。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廉洁和诚实,社会的正能量就会不断增加,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有序、和谐。

传统文化强调勤奋和努力。

勤奋和努力是传统文化中崇尚的品质,也是当代青年德育中需要重视和培养的内容。

传统文化中代表勤奋和努力的典型人物有很多,他们以勤劳和奋斗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相比之下,当代社会中的一些青年可能存在急功近利、懒散等问题。

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能够启迪当代青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态度,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传统文化强调宽容和和谐。

宽容和和谐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也是当代青年德育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多样,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宽容和和谐的心态对待他人,我们的社会就能够更加友善、和谐。

传统文化中培养宽容和和谐的人文精神,能够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避免纷争和冲突,以实现和谐的社会。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当代青年德育必须关注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尊重和孝道、廉洁和诚实、勤奋和努力、宽容和和谐等价值观念都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传统,能够指引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德育影响。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对当代青年德育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家国情怀,强调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种家国情怀,培养着人们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对当代青年来说,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庭,他们要孝敬父母,亲和善良;在社会,他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家国情怀,不仅可以让当代青年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更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国家和民族的一员,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心对当代青年德育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仁爱之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待人,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价值观念。

仁爱之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关爱、互相尊重。

这种价值观念对于当代青年的德育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常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仁爱之心可以教育当代青年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仁爱之心也能让当代青年学会关心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培养出善良、宽容和忍让的品格。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诚信和道德,强调了“言行一致,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

诚信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诚信精神变得尤为重要。

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学会守信用,不说谎、不欺骗,在工作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这种诚信的精神,不仅可以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可以培养他们自律和责任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仁爱之心、孝道精神和诚信精神等,可以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出善良、宽容、忍让、责任感等良好的品德和品格。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在德育方面。

现在,很多人认为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要想德育教育有效,必须要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寻找灵感。

本文将从中学生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传统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特征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同时也是培养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德育教育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树立好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怎样将传统文化教育应用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1. 慎重选择传统文化教材传统文化教材是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因此在精选教材时必须慎重考虑。

首先,教材内容应该体现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深度性、厚重性、人文性等特点,也不应该太过沉重。

其次,教材应该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编写,使学生能够简单易懂且感性领会。

还有,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应该强化其启发性和实践性。

2. 强调道德教育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道德价值和人的精神境界,因此,把传统文化的精华纳入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引导中学生如何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以自我实现为目标,从而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哲学,从而塑造学生独特的人文精神。

3. 丰富课堂形式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依托于教师传授经典的字斟句酌。

相反,要注重课堂现场教学的实践操作,通过课堂中的互动、游戏和讨论等方式,让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实际的心理和行为引导。

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同时也有助于获取更多的互动和积极参与。

4. 注重文化交流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因此为了能够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积极组织中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引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是极为重要的。

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众多的优秀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德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道德规范的传承以及个人修养的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首先,中国传统文化鼓励青少年以人为本。

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待他人。

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应处处以他人的利益为先,以此培养出一种积极的、正面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环境。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提倡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成为有益社会成员的基础。

青少年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如真、善、美等,进而明白了人的正确处世态度和行为表现,形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再者,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优秀品质。

青少年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以及孝顺父母的责任。

这些传统美德培养了青少年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的意识,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这些美德运用到具体的行动中,更好地为社会和家庭做贡献。

二、传统文化对道德规范的传承青少年德育既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也需要明确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道德规范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一己之私,万世之公”。

青少年在自我行动中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要摒弃自私自利的心态,秉持公正与公平的原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从个人行为入手,要求他们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德行高尚、有益社会的人。

再者,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心养性”。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轻视内心的修养。

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内心的培养,通过儒家的修身自律,帮助青少年塑造良好品格。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新青年征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新青年征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新青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要立足于现实,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华和价值观念。

它包含了诗歌、音乐、绘画、书法、戏剧、哲学、礼仪等各类艺术形式,以及儒家、道家、佛教等各种思想体系。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更具有独特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欣赏传统音乐、参与传统戏剧、掌握书法绘画等方式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和体验。

在争做新青年的征程中,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价值观念,可以指引我们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要树立文明自信,自觉守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新青年将加强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

我们要坚守传统,赏析优秀经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热爱祖国、弘扬传统文化、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青年。

青年与传统文化范文4篇

青年与传统文化范文4篇

青年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1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书写着又不停息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的探寻。

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没有中断过。

我们在圆明园里认识了祖国的屈辱和悲愤;在长城岭上,认识了祖国的雄伟和磅礴;在绿色的草原、无边的海洋,认识了祖国的广大和辽阔;在丝绸大道上,认识了祖国的悠久和渊博。

穿越历史的长河,在这段悠长的记忆里,涌现了许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刘胡兰……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还有多少人,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继续前进……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烈士的生命换来的,看到那闪着光的五星红旗,我们心中是否会响起这样的信念:祖国就是母亲,国家重于小家,我长大后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在我国的文化史上那些诗人、文学家是不可缺少的,孟郊的《游子吟》赞颂了伟大的母亲;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

这些文化都经过了历史摧残,是西方文化所没有的,而这些传统文化的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及其珍贵的部分。

造纸、火药,是中国人的骄傲;泰山,黄山,风景秀丽;故宫、长城,气势辉煌。

今天,我们更应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学习的报负,有为祖国富强献身的伟大志向,用全部的智慧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

青年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2我心目中的长城长城,是我早已向往的去处。

暑假里,我如愿以偿饱览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长城风光。

八达岭耸立在北京西郊,远望起伏连绵,近看山岭陡峭。

长城盘旋在山梁上,像腾飞的龙。

站在长城上往下看,只见停车场的一辆辆轿车如甲虫,一个个行人如蚂蚁;往上仰望,蓝天白云,烽火台傲然挺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这些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文人墨客文化等,它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青少年健康豁达的人格、提升道德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修养和德行的培养。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儒家经典《论语》中强调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就有很强的教化作用,通过正确的言行举止,传递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儒家思想,青少年能够明白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义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思辨和智慧的培养。

道家文化强调自然之道、无为而治的思想,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佛家文化注重禅修和悟道,通过冥想和学习佛理,可以让人心灵平静、思维清晰。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智慧和思辨能力,而且对于修身养性、提高自控能力也非常有益。

再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文化注重维系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孝道、友情、礼仪、道德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青少年能够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观和社会观,培养出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尚。

最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学习这些文化,青少年可以形成绿色消费的意识,关注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教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思辨和智慧的培养,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观和社会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绿色环保的意识和行动。

这些启示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人格素养和道德修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影响论文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影响论文

浅析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摘要:目前,青少年的德育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主要体现在德育教育内容政化、形式教条化、人文素质弱化,价值选择“自我化、趋利化、短期化”基础知识不牢,道德认知与行为的不和谐等方面。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既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又是德育之根基,青少年德育工作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才会勃勃生机。

吸取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等优秀思想,通过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青少年德育向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少年;德育教育;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92-01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明之魂,是民族素质的精髓。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传统文化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吸取借鉴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价值观的优秀思想,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2]传统文化优秀思想是德育资源的一部分,德育资源是德育价值取向实施的条件和保障,有效的德育价值取向需要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作为支撑。

德育价值取向内容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先义后利等。

它既是我们进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进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载体。

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社会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华各族儿女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不仅外显地表现在民俗风情、经典文献中,而且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民族的心理和性格,成为制约人们的重要力量。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129神州教育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黄子璇武汉三中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从而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道德观、思想观以及价值观,而其中影响最甚者就是我们青少年,因此相关教育者工作者需要对其加大探究力度。

在对青少年进行理念教育的同时,还需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用其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去引导我们青少年,对我们端正“三观”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们青少年德育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对此问题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1.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概述对于文化而言,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所在,并且还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起源与发展,是其发展的见证所在。

而传统文化,它犹如一个载体一样,将民族的历史遗产展现在民众之前,有着主导精神和特殊的历史内涵。

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有着极为深远的意境和品德,它是我们民族在历史的河流中所沉淀下的宝贵文化,也是为我们后人遗留下的重要资产,它时刻的引导着我们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2.青少年德育的中存在的问题2.1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对于现今的青少年而言,因为大多数都属于独生子女,故而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宠爱,所以在人生的道路当中但凡受到一点阻力,或则是轻微的打击,其心理就会产生极大的失败感,仿佛未来抛弃了自己,从而对所有事物都放弃了原有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对自己人生和未来世界都抱有迟疑的态度。

若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引导,长久下去将对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2.2缺乏宽容心现今部分青少年因为父母的过度溺爱,从而对父母或家庭产生出一种依赖的感觉,故而此生活模式逐渐引导其心性发展成为了好逸恶劳,长此以往不仅缺失了生活乐趣,而且还丧失了传统的利益教养。

其生活只是一味地追求排场、时尚以及奢侈,并且在为人处世中根本不懂得如何尊重、宽容以及爱护他人,根本不懂礼仪为何物。

2.3不懂感恩不管是父母的良苦用心,还是良师的细心劝导,青少年中的部分人都犹如旁人一样置之不理,不仅如此,有的甚至不懂得感恩,并且还产生出厌恶烦躁的心理。

浅析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浅析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浅析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依然深刻。

首先,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注重人的自我修养和内心世界的培养,深刻影响了青少年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对于传统文化中重视自我修养的思想,通过青少年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可使其在面临困难挫折时,能心平气和,不畏艰险,不怨天尤人,遇事冷静,善于分析和处理问题。

此外,通过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感知世界,对待事物更具有审慎和理性,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助力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其次,传统文化中注重人与人之间互信互敬、互助合作,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面临着自我认同、人际关系等问题,而传统文化的人伦观念教育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他人,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道德准则,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同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再者,传统文化中注重孝道、家庭观念以及崇尚教育的特点,对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通过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弘扬亲情,青少年能够培养出爱家、敬老的良好家庭观念。

同时,中华文化崇尚教育、推崇学问,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教育也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少年积极探索事物、追求自我卓越。

总结起来,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德育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文化借助内在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来引导青少年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人文精神的热爱和探索兴趣。

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在青少年教育和德育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t u r e i n c o n t e mp o r a r y j u v e n i l e m 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s t h e b r e a k —
t u r e t o t h e Mo r a l Ed u c a t i o n o f Co n t e mp o r a r y J u v e n i l e s/ /
Gu Da n y i ng
千年 的传统实质上是一种 历史 的延续和传承 。让 青少年学
q u li a i f e d S u c c e s s o r s w i t h t h e e x c e l l e n t q u li a t i e s f o he t C h i n e s e
na i t o n.W i t h t h e i mpo r t a n c e f o 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i io t na l Chi n es e c ul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顾 丹 颖
( 上 海 师 范大 学马克 思主 义 学院
中 图分 类 号 : G4 1 摘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上海
2 0 0 2 3 4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3 4 — 0 0 0 5 — 0 2
森等许多伟大学家的爱 国表现 。我 国 自古就不缺爱国志士, 所 以我 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当中贯穿 了许多爱 国主义的情感 和体现 。而且 , 任何一个 民族都有其传统 , 我 国历 经上下五
当代 青 少 年 德 育教 育 的 重 要 意 义 作 为 切 入 点 , 详 细 阐述 了 当 下 青少 年 德 育教 育存 在 的 问题 ,并 根 据 青 少 年 的 思 想 特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范文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范文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范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供大家参考。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篇一:《试谈中华传统美德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摘要]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中国传统美德及修养理论来阐述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统美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胡锦涛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一个由多方面组合起来的价值系统。

它不仅是一种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们所认同并自觉加以维护的优秀品质和德性情操,而且更是一种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人们用以立身处世或安身立命的动力源泉。

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今时代,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永不枯竭的资源。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组合起来的价值系统。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影响最大。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

“精忠报国”体现了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理性爱国精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体现了革命的爱国精神;“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爱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德育教育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德育教育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德育教育论文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论文摘要:充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德育的重要精神资源,在大学德育工作中有强大的教化功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使大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理论思维的训练,能开启他们的智慧和原创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引导大学生传承民族的优秀人格,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伦理道德精神能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素质。

因此,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就能极大地拓展学校德育发展的空间。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既有相关的专著,又有大量的论文。

其研究不仅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教育、文学、美学各个领域,而且与现代化等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逐渐把研究引向深层次和多方面。

如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契合的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评估研究等,都正视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潜在的规范功能,较多地展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的积极意义。

但总的来说,理论探讨多,实践路径少。

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实践的视角审视传统文化,通过挖掘其优秀的教化资源和所蕴涵的多维的德育意义,寻找现实价值开发的路径,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转换而成为现代化过程的道德资源,从而将传统文化的功用价值落到实处,以求在大学德育实践层面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以儒学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绪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的内涵是:首先,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可以丰富和创新21世纪的现代德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道德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可资利用的德育思想资源,个体道德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深厚的德育文化资源之上。

正因为如此,借鉴一切可资利用的德育资源,在切合于中国实际的现代化的背景之上加以创造性改造和发挥,逐步培育出合宜的中国社会德育资源,这就是中国传统德育功能的现代价值之所在。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这些伦理观念培养了青年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以及遵循道德规范。

中国的孝道文化教导孩子们要孝敬父母,这样的价值观念对于培养青年的德育非常重要。

传统文化注重教育和学习。

在传统文化中,学习被视为一种修养,一种提高自己的方式。

青年人通过学习古代文学、经典著作和历史故事,可以受益良多。

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追求,这对培养青年的德育至关重要。

青年人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智慧和知识,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传统文化中,人类与大自然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动植物和谐共生。

这种人文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青年人应该明白自然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要珍惜和保护它们,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一个基本的单位,它是传承文化、培养下一代的重要组织。

青年人从小就应该学会尊重家庭、关心家庭,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德育非常重要。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鼓励青年人珍惜家庭的温暖,明白家庭的力量和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德育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强调道德伦理、教育和学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青年人可以受益良多,培养出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从而成为有责任感、关爱他人、有环保意识的新一代。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塑造,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当代青年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注重“仁爱”之道,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养成。

在当代社会,面对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传统儒家文化中汲取启示,引导青年学生从“修己”开始,培养诚实守信、恪守承诺的品质。

青年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心他人,这些都是儒家文化对于当代青年德育的重要启示。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仁爱”之心,让他们懂得尊重长辈,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关心他人,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养成和道德修养。

只有通过深入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领会到仁爱之道,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公民。

道家文化中的“自然”之道也对当代青年的德育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道家文化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倡导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青年学生往往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忽忽略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而道家文化的“自然”之道对于当代青年的德育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尊重自然,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成长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人才。

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也对当代青年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礼仪的淡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尤其是在青年学生的行为举止中,往往缺少了一份礼仪之道。

我们应该通过深入的传统文化教育来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尊重职业、尊重环境的礼仪之道。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形象和行为举止,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仪表仪容,健康的生活方式,礼貌的待人态度,这也是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青年德育的重要启示。

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通过深入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让他们领会到其中的精髓,从中感悟到诚实守信、宽容善良、环保意识和礼仪之道,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爱心、有礼仪的新时代公民。

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

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

管理动态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甄良庆摘要:现代社会的德育可以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很多珍贵的资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德育手段和德育观念对于当代德育工作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当代德育工作也有利于向世界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将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深化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气氛开始在全社会推广起来。

学生在学校这块文化阵地上可以学到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得到扩充,学生的价值观和核心素养会得到质的提升。

因此,学校要重视小学德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两项工作的结合。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文化,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以文育人,即通过文化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人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文化育人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核心素养,塑造人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而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五千年文化中的精华和结晶,家长和教师将“仁、义、礼、智、孝”传授给孩子,家长和教师自己也可以深入学习“仁、义、礼、智、孝”,感悟为人处世的深刻内涵。

因此,家长要意识到对未成年人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在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时要注意做好文化引领工作,积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被忽视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基本一样,这可以推断出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融入的优秀传统文化重复率较高,缺乏不同年龄段的区分。

此外,许多德育教育成果表明德育教育中融入的优秀传统文化甚至存在层次倒退的情况,比如说“廉洁处事”本应该随着德育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得到重视,但是实际德育教育中却存在这一传统文化教学比重在高中阶段反而下降的趋势。

从教师的角度看的话,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看似无足轻重,但实际上教学方式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衔接。

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伦理道德教育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伦理道德教育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伦理道德教育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伦理道德教育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其主体是儒家文化,是内涵丰富的伦理道德。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年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青年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和理论基础。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伦理道德教育的积极影響在对青年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民族根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属于道德文化,注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体系。

如今,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念呈多元发展,出现了一些道德迷失的现象,因此,青年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资源,以此来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规范青年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青年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源泉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作为青年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想源泉。

如,农业社会中“仁学”的内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做人之道,都可以作为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源泉,同时通过提炼、转化,可以将其合理因素渗透到青年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中,进而构建青年学生的伦理道德体系。

二、不符合青年伦理道德教育的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文化作为农业社会的政治附庸,中国传统文化也表现出较强的农业社会特征,传统文化中部分伦理道德内容也趋向于对封建礼法的学习和对个性的消弥。

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与青年伦理道德教育相一致的内容,如诚信观念、礼让观念、敬老爱幼观念、尊师重道观念、团结友善观念等,也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内容,如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等级观念和以“三从”“四德”为中心的男尊女卑观念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的伦理道德教育一方面要甄别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

传统美德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论文

传统美德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论文

传统美德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论文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李岚清同志说得好:“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

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出传统道德中“美德”之本,作为学校德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

从当代青少年的实际出发,我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应当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当代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历史上有无数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

这种忧患意识又总是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青少年生活那么幸福,有什么好忧患的呢?首先,我国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改革开放虽使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富了起来,但还有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在温饱线上徘徊。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

其次,21世纪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人的素质的竞争。

竞争就要有压定的有利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应使青少年具有忧患意识,并把它与责任感结合起来,与“祖国同发展”、“与上海同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融入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

二、引导青少年对社会尽责,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对社会尽责,勤奋刻苦,古往今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迈向新世纪的今天,特别是肩负历史重任的当代青少年,更有必要学习、发扬这种美德。

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不是一句空话,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

要负责任,就要有本领;要有本领就要勤奋学习,刻苦锻炼。

当代青少年是喷薄而出的朝阳,正处在勤学苦练的最佳时期。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流传着“韦编三绝”、“悬梁刺股”、“怀书而耕”、“凿壁取光”、“羲之墨池”等许许多多刻苦自励、发奋读书的故事,这些都是值得当代青少年学习的。

艺校学生要想占领一流剧院,没有技压群芳、艺惊四座的一流艺术技能技巧是不行的。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广泛,其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关怀、道德礼仪、修身治国等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理念不仅能够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世界,也能够引领他们成为人格完善、综合素质优良的优秀青年。

首先,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提倡“仁爱”、“和谐”,这种关怀精神对于青年人塑造他们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爱人爱物,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同时也关注自然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青年人关爱他人和自然的情感,促进社会和谐、生态和谐。

培养青年人仁爱的情操,使其在与人交往中具有同情心、关爱心、包容心,能够倾听并理解他人的困惑和苦闷,积极帮助他人。

同时,也应该引导青年人保持自我平和、抱持敦厚的心态,培养他们的心灵美与品德美。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礼仪的培养,鼓励人们遵守规矩、守正道、讲文明。

作为青年人,应该明确道德规范、知道为什么需要遵守规矩,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社会贡献,设法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内外修养,内在修为底蕴深厚,外在行为优雅大方。

教育要引导青年人树立端庄文雅的行为,秉持多一点礼仪少一点讲究的传承,让青年人融入到道德、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和文明之中。

让他们能够礼仪待人、言行合一,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和改变周围环境。

最后,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凡事格物致知、全面发展。

对于青年人而言,成为综合素质优秀、具有高度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则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培养青年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身心调养有独特的强调,如“天人合一”,“气贯长虹”,让我们懂得身体、心理等要素之间的联系。

也许对于现代青年而言,人文精神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疏导剂,那么涵盖了中外融合教育、育人体系、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的当代教育则占据了青年成才路上的主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少年德育教育
摘要:
目前,德育教育内容中严重缺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致使我国青少年的道德精神贫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

今天我国道德教育陷入困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非理性的全盘否定。

针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在于有多么深厚的古代文化功底,关键是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在进行教育时, 应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形化,杜绝口号式灌输;同时,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特别需要教育者以自身的行动来做出表率,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青少年摆脱德育的困境。

正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GDP年增长率高达7%以上,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却未能及时跟进,甚至于出现道德滑坡现象,类似“小悦悦事件”,被扶老人讹诈热心者等道德恶性事件不由让人担忧我们的社会道德现状。

而作为社会的未来的青少年,他们的德育教育现状也令人担忧,纵观我们现阶段学习及社会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大程度忽视了,即使时在学校,也鲜见有合格的德育教育课程,就算是有思想道德课程,其在向青少年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也只是停留于表面化,空洞化,有时是很浅层次的口号式教育,难以对青少年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效果很不明显。

因此,针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在于有多么深厚的古代文化功底,关键是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在进行教育时, 应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形化,杜绝口号式灌输;同时,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特别需要教育者以自身的行动来做出表率,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青少年摆脱德育的困境。

一、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 许多原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在逐渐丧失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人们的道德取向呈现无序状态, 不少人找不到安定感和精神支柱。

伴随着这样一种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成长的青少年, 在生活中难以从家庭、伙伴身上获得美好的道德情感, 难以从学校获得完整的道德知识, 也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接受系统的有目的的道德的实践培养, 在整个社会道德资源严重不足, 道德理论匮乏的条件下, 当然不可能形成坚固的道德信念。

我们有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资源。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是本民族的道德资源,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只要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将根深深地扎进历史文化之中, 完全可以枝繁叶茂。

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从父母、老师那里, 很少听到民族英雄、先贤圣哲的故事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传奇, 倒是对日本的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美国的唐老鸭、米老鼠耳熟能详, 津津乐道;对于本国
历史, 除了干巴巴的一点书本知识, 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如此, 我们即使天天高呼:要热爱祖国、要有民族自尊心、树立民族自信心, 又有何用?民族自豪感由何而生?一个民族一旦丢掉了自己固有的精神, 也就失去了维系自身完整、统一的生命线, 最终危及到该民族的生存。

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在青少年的心中燃起民族精神之火而火种就在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可悲的是,现在我们如同傻瓜一般坐在金山上乞讨, 寄希望能从别的民族和别族文化那儿讨得些残羹冷炙来填饱我们的辘辘饥肠。

二:问题的探讨及解决的思路
常识告诉我们:药补不如食补。

我们通过研究知道, 人类的生存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就觉得将这些元素提炼出来, 让人直接服用下去而不用吃饭, 可以让一个人健康、长寿, 毫无疑问, 这种想法, 完全是一种愚蠢的想法。

但我们在政治、道德领域长期以来就在干这样的事, 我们觉得这样孩子们就不会为挑食而营养不良了, 就会茁壮成长了。

很多人认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越来越艰巨的任务, 从目前的教育者本身的传统文化功底薄弱这一角度而言, 确实如此。

但从其他几个方面来看, 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 显然开展得还很不够。

首先, 教育制度的问题, 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特点是目前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一大敌人, 但功利主义的特点也可利用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只要升学考试中传统文化素养的比重提高一点就解决问题了。

然而,我们却没能这么做。

其次, 被教育者的吸收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很容易就接受了西方的文化观点? 不见得是西方文化本身比中国传统文化强大, 但其文化传播和接受方式比我们要更加高明和人性化。

换句话说, 我们的食品营养价值再高, 缺乏色、香、味,也不问不同年龄人的消化功能的差异, 直接用水煮煮逼人食用, 自然没人爱吃。

虽然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垃圾食品都是西方人发明的, 但他们推销时花足了功夫, 把它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色、香、味俱佳, 努力以迎合大众的口味, 当然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美国建国仅仅二、三百年, 又是个民族大杂烩的国家, 其文化的现代化程度是远远领先于世界的, 却深知文化历史感对于维系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历史文化与整个欧洲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 营造出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绵长感觉。

他们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 遵循认知心理学规律, 从每一个公民的幼年开始贯穿其一生, 让美国公民对自己的国家充满文化的优越感。

必须指出的是,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在于使我们的青少年有多么深厚的古代文化功底, 关键是掌握传统文化之精髓。

我们弘扬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未必要考虑应该从“四书”开始, 还是从“五经”开始, 可以考虑从“传说”和传奇入手。

设立专门的机构去收集、传播各种传说、神话故事、民间传奇, 内容越丰富越好, 让青少年有仿效的道德榜样, 耳熟能详的道德故事, 自豪的夸耀自己的民族英雄。

这一方面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是在儿时不知不觉地听睡前故事时扎根于灵魂深处的。

最后, 直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元素不知不觉地补充到青少年的灵魂(其实不仅仅是青少年的问题)之中, 让青少年养成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元素成为习惯。

一方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有些必要的形式, 把抽象的传统文化物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活动。

我国传统道德的教育手段之一就是树立一些有形的象征, 比如孔子像、祠堂、牌坊等等, 宗教传播也有着这一特点, 教堂、寺庙等都是赋予了虚无缥缈的寄托于一个有形的皈依对象, 西方法庭上的法官、律师的特定装扮都有类似的作用。

今天,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之外也应该有自己特有的传播场所和精神象征, 例如, 民族传统的节日, 如
[ 4]
农历五月五, 巧加引导, 组织丰富多彩纪念屈原的活动,就可以使得少男少女们懂得追求美好生活和爱国主义是一致的。

仅从历史或道德教育而言, 我们有很多现成的资源:纪念堂馆。

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今天教育界“创新”、“与时俱进”的口号不绝于耳, 如何创新, 如何与时俱进才是关键! 根扎得愈深在春天就能够散发出愈多的新枝新叶,因此,我们必须回过头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以正确有趣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青少年们。

毕竟“贫血者”是跟不上历史发展的脚步的。

所以,愿我们的教育者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时,能够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形化,杜绝口号式灌输;同时,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解析,帮助青少年摆脱德育的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