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阅读——梁衡《爱国的理由》

合集下载

四川省安岳县中考语文 知名作家经典散文阅读—梁衡

四川省安岳县中考语文 知名作家经典散文阅读—梁衡

知名作家经典散文阅读系列——梁衡【作家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作品有《梁衡文集》和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政论集《继承与超越》等。

《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

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壶口瀑布梁衡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1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对此我深感认同。

如今太多的已经不懂得发现美,只是麻木的去景点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似的。

梁衡经典散文(精选8篇)

梁衡经典散文(精选8篇)

梁衡经典散文(精选8篇)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他著有很多的散文作品。

下面是编给大家推荐的梁衡经典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梁衡经典散文篇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梁衡《爱国的理由》

梁衡《爱国的理由》

三一文库()〔梁衡《爱国的理由》〕——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受命为出版社选一本爱国文选,接手之后才知道这绝非易事。

既为爱国文选,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必须能涵盖爱国的主旨;二是形式必须是散文,最好还是美文。

这时我才发现在散文领域,爱国题材的作品比之山水景物、生死爱恨、新事旧情等,确实少得多。

选家们编的各种选本中,也很少将爱国单列一类。

平时我们印象较深的爱国事件、人物大都是从历史书上或者小说、诗歌、电影中得来的。

以美文来诠释爱国大义、品评人物原来是这样的难。

编选本身不仅是搜集和整理,而且也是专题学习。

编选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断思考这几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二是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有哪些?三是爱国的文章是怎样写成的?▲(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入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

爱国的理由

爱国的理由

初读课文
为什么是爱国
梳理文章脉络
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如何去爱国
分析课文 为什么要爱国
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为国效忠不容选择
分析课文
爱祖国河山
爱国的内容
爱祖国人民 爱祖国文化
分析课文
爱国的内容
古:皇帝社稷坛祭坛拜土 今:游子怀土吻土 中:吉鸿昌为土、保护河山、建设家园
爱祖国文化
分析课文
如何爱国
分析课文
如何爱国
分析课文
如何爱国
分析课文
如何爱国
分析本文在内容安排、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写作特点
1.采用例证法、喻证法,大量运用事实论据。 2.严瑾缜密的思维。 3.语言简洁、质朴,通俗易懂。
总结全文
本文体现了作者浓厚的爱 国深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告诫我们平常人的爱国具有重 要的意义。
爱祖国河山
分析课文
爱国的内容
封建社会:民重君轻 资本主义社会:民本、民主 治国者:敬民、爱民 百姓:按人民意志行事 陈毅:人民是重生父母 邓小平:我是人民的儿子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爱祖国人民
三个层面
正反两方面
分析课文
爱国的内容
文化是精神标准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用 了 什 么 论 证 方 法 ?
谢谢 观赏
语 文 第 一 册
第三课 爱国的理由 ——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
梁 衡
教学目标
1.学习质朴的论述语言。 2.学习本文递进式的论述,叙议结合的方法。 3.体会“爱国是做人的起码标准” 。
教学重点
缜密严谨的思路,叙议结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
层层递进的论述。
作者简介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读书心得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读书心得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读书心得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这本书是一本很有意义的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到了红色经典散文的精髓,也受到了作者梁衡的启发和感召。

首先,梁衡的散文作品具有浓厚的红色主题,他通过深入挖掘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刻画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红色画卷。

他的笔力雄浑,语言清新朴实,文字流畅有力,展现出了他对革命精神和英雄人物的崇敬和钦佩之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色经典的力量和意义。

其次,梁衡的散文作品富有情感,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所写的内容。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怜悯之情,让我对那些曾经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们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红色经典散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启发和提升。

红色经典散文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散文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方式,也拓宽了自己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阅读《梁衡红色经典散文》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红色经典的力量和意义,也让我对梁衡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产生了赞赏之情。

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受到了作者的鼓舞和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追求理想、奋发向前的信念。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之作。

梁衡红色散文之美

梁衡红色散文之美

梁衡红色散文之美作者:胡忠伟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2年第01期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

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

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

文章写得很美,我还摘抄了不少好词佳句呢。

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梁衡,也感受到了他和他的文章的魅力。

他做人真诚,为文大气,有大美存焉。

梁衡先生主张,为文第一要激动,没有对生活中美的追寻,没有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中美的事物的大激动、大碰撞、大体验、大思考,就不会有真正的美文产生。

因此,文章要写大事、大情、大理。

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激动他人,洛阳纸贵。

看他写瞿秋白,6年构思,三访纪念馆,却迟迟难以下笔。

他对瞿秋白的认识和体悟早已成竹在胸,却难以找到下笔的切口。

直到找到了“觅渡”这个意象,他才下笔如风,一挥而就,构成佳作。

也正是这一点,才让更多的读者记住了这篇美文连同作者的名字。

这样大激动、小切入,大挖掘、大表现的美文在梁衡先生的笔下还有不少。

《大有大无周恩来》《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红毛线,蓝毛线》《周恩来让座》《领袖如父》……这些文章无不是从小角度切入,或渐引,或顿入,或宕开,但都起得大气,往往三言两语就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引人深入,“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李渔《闲情偶寄》)。

我想,这就是大情思、大气势、大手笔的结果,梁衡先生将形、理、情有机地糅合,凝为一体,由景美、情美,达到了哲理之美,产生了一篇篇政治美文。

梁衡先生认为写文章主要有两个目的: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

文章最后作用于读者的或是思想的启发,或是美的享受,可以此多彼少,当然两者俱佳更好。

文章的题材可以是多样的,有的便于表现美感,如山水;有的便于表达思想,如政治。

但政治天生枯燥、抽象,离普通人太远。

其中虽含有许多大事、大情、大理,却不与人“亲和”。

2018-梁衡方志敏-范文模板 (13页)

2018-梁衡方志敏-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梁衡方志敏篇一:梁衡爱国的理由梁衡爱国的理由——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受命为出版社选一本爱国文选,接手之后才知道这绝非易事。

既为爱国文选,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必须能涵盖爱国的主旨;二是形式必须是散文,最好还是美文。

这时我才发现在散文领域,爱国题材的作品比之山水景物、生死爱恨、新事旧情等,确实少得多。

选家们编的各种选本中,也很少将爱国单列一类。

平时我们印象较深的爱国事件、人物大都是从历史书上或者小说、诗歌、电影中得来的。

以美文来诠释爱国大义、品评人物原来是这样的难。

编选本身不仅是搜集和整理,而且也是专题学习。

编选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断思考这几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二是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有哪些?三是爱国的文章是怎样写成的?(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入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这样一些人被历史记住,甚至使山河易姓。

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涛起伏,一时思绪万千。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历史上的他曾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任地方小官。

而在他任这小官时,仅八个月,他就除鳄,兴修水利,赎放奴婢,兴办教育,干了四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设身处地的想想,韩愈是被贬啊,他干嘛“多管闲事”呢?他是个贬臣,老老实实等机会便是,他干嘛主动参政啊?可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认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

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心系百姓!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为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几百年后,历史又等来了一位蹒跚的老者,他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则徐。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多么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

但他太天真了,这不是他说了算,得听皇帝的。

上职一年半后,他就被贬到伊犁。

在此途中他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不管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别人论功行赏,他依然要发配伊犁。

每每读到这里,我心中总是愤懑不平,为林则徐喊冤。

有时我还觉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则徐又不是那种离开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无能,奸人当道,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浊你也浊”吗但林则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热的,他不会因朝廷不重用而不关心国事,他依然为国效力,像一只老黄牛,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林则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

是什么让他忍受了身体与心灵的折磨,一次次为国建功而不上褒奖名单?是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爱国爱民,心系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

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想想现实生活中那些凭合法职位,贪赃营私的官员,无论大奸巨贪都被钉在耻辱柱上,而林则徐与“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韩愈,之所以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梁衡经典散文读后感3篇

梁衡经典散文读后感3篇

梁衡经典散文读后感3篇梁衡经典读后感1《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内容简介:该书取材广泛,立意高远,意境宏阔,既有理性与大气,又有哲理与形式之美。

书中既赞颂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有关民族革命建设的一些大事件,如虎门销烟,改革开放等,又挖掘了那些于平凡朴素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细小事件,如绿化植树,乡村教育等。

书中既评议了一些古往今来的大人物,如韩愈,辛弃疾,林则徐,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并从他们为人所熟悉的事件中阐述出更多的新鲜而深刻的道理,令读者耳目一新,也有大量篇目是在为劳动者做传,为无名者立名,如喊冤到底的桑氏老人,为了植树而忍辱负重的薛明老师。

该书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的大散文,主张将个人的政治抱负,对国家民族的关心化作一种美好的文学意境,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与感化效果。

该书既积极追求篇章辞藻的文学之美,又大力颂扬人格品德的求真务实之美,力求在政治爱国教育上通过情感的共鸣来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初翻此书的时候,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写韩愈、林则徐、辛弃疾的文章收入红色经典散文之中,看完全书之后才慢慢理解作者的用意。

作者写作红色经典之意不在记叙革命历史中的革命精神,而在解读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些?承至今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文死谏,武死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人报国之志古已有之。

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正是因为历史上总有那么些人秉承了这些精神,并执着地、勇敢地践行着。

这种精神才是经典。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文中大部分是对青史留名的伟人的描述,但是几篇介绍普通民众的散文也非常感染人,比如《青山不老——红与绿之三》。

晋西北一个小山沟中的无名老者,20xx年来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他不记得失,屋内放着一口棺材,只等哪天干不动了,悄然离世,便躺进那棺材。

用自己的生命换一座青山,这样的人虽不是伟人,但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收入红色经典之中,值得我们用心阅读,铭记。

读梁衡散文范文大全

读梁衡散文范文大全

读梁衡散文范文大全第一篇:读梁衡散文读梁衡散文:细小角度切入红色大历史发表时间:2011-07-27来源:中华读书报字体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

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

文章写得很美,我还摘抄了不少好词佳句呢。

一晃10多年过去,无缘再去拜读梁衡。

直到1996年,这一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与同学合订了一份《中华读书报》,在某一期《家园》副刊里,我又看到了先生的文章《享受人生》。

在这篇文章中,梁先生对“享受”一词有了另外的解读:“生命原来是这样的多层次、多角度,生命之花原来是靠这许多的享受供养的。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全面的享受,它实际是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

”读过之后,却怎么也不能将作者与《晋祠》联系起来,倒是同学对梁先生了解较多,他说,此梁衡即彼梁衡也,他现在是新闻出版署的领导。

我就暗地里想,这人能量非同小可,在出仕和为文的路上,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后来,凡是碰到梁衡作品,我都会抓起来就读的。

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梁衡,也感受到了他和他文章的魅力,他做人真诚,为文大气,有大美存焉。

梁衡先生主张,为文第一要激动,没有对生活中美的追寻,没有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中美的事物的大激动、大碰撞、大体验、大思考,就不会有真正的美文产生。

因此,文章要写大事、大情、大理,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激动他人,洛阳纸贵。

看他写瞿秋白,6年构思,3访纪念馆,却迟迟难以下笔,他对瞿秋白的认识和体悟早已成竹在胸,却难以找到下笔的切口。

直到找到了“觅渡”这个意象,他才下笔如风,一挥而就,构成佳作。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思想是自己的,还要找到与天地自然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文只是蓄势待发,一旦机缘来临,将如火山喷发,其势威矣。

真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这样大激动、小切入,大挖掘、大表现的美文在梁衡先生的笔下还有不少。

《大有大无周恩来》、《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红毛线,蓝毛线》、《周恩来让座》……这些文章无不是从小角度切入,或渐引,或顿入,或宕开,但都起得大气,往往三言两语就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引人深入,“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李渔《闲情偶寄》)。

第十一课爱国的理由教案

第十一课爱国的理由教案

第十一课爱国的理由教案爱国的理由教学目标一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和质朴凝炼、富有情感的语言。

二培养筛选信息和嗽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梁衡散文的特点。

三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情感的碰撞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

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的材料、富有情感的文本语言来体悟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能恰当地运用材料论证观点,学会评析材料。

(教学难点)3.增强爱国意识,把爱国情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报国之志。

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1课时为自读预习课。

学生通过在学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如下任务:1.解决字词;2.理清全文的论证结构及其逻辑关系,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第2课时精析赏读课文。

下面重点介绍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学案导读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课文图像剪辑)(播放歌曲《中国人》,学生跟着哼唱)教师:当听到或唱起刘德华的这首《中国人》,同学们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体会潜意识里深重的爱国情感。

教师:我们会不约而同的在胸中涌动着某种激情,这种激情因何而来呢?——因为我们同根同源,我们的情感和祖国紧紧地系在一起,我们潜意识里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展示课文《枣核》、《最后一课》的图片)教师:大家还记得这些课文吗?他们都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呢?学生回顾讲述。

(打出列宁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教师:不论是脚踩着这片热土的中国公民,还是身在海外的游子,抑或是异国的国民,朴素的爱国情感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歌!今天我们再来一起阅读一篇由作家梁衡用挚诚的情感挥洒而成的爱国篇章——《爱国的理由》二走近梁衡(介绍作家作品)三学案导读学案包括三部分:理解全篇、精析一段、吟诵体悟。

[理解全篇] (预习课已经解决)提示:论点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论据论证点为什么爱国家养育了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方志敏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么爱祖国河山吉鸿昌、爱国志士及游子。

江山常在掌中看

江山常在掌中看

犹记当年,拜读到梁衡先生《觅渡、觅渡,渡何处?》时的强烈感受,摄人心魂的标题,奇思峥嵘的内容,大开大合的行文风格,如同瞿秋白先生名篇《多余的话》一样,那么卓然独立,那么惊世骇俗,久久激荡着我的心灵: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

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

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

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

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

我们看他短短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

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

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着煎熬。

请原谅我这么大段地引用,因为,《觅渡》是那么精彩。

我读出了瞿秋白高尚的精神痛苦,读出了他灵魂中的崇高壮烈;也读出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内核,读出了他心底对崇高悲剧美的向往。

作者其实就隐身于自己的文字背后。

梁衡对秋白的一片赤诚,犹如秋白对党的一片赤子之心,深深地感动着我。

为了尽可能写好心中的瞿秋白,表达好秋白的高洁心灵、高尚情操、高贵气质,他先后三下江南瞻仰秋白故居,“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苦苦酝酿六载。

终于有一天,他灵感乍现,妙思顿来,觅到了“觅渡”作为文眼,这一神来之笔,成就了这篇思想高蹈、情感充沛、文采飞扬、卓尔不群的佳作。

《觅渡》发表于1996年,距今整整20年。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新中国70华诞。

从北国山麓到南海礁屿,从西部高原到东方沃野,人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一起在歌声中向祖国表白——我爱你,中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梁衡先生写的《爱国的理由》一文中说:“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就这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让人心潮澎湃。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备受屈辱和苦难的历史过去了,今天,我们自信地昂首挺胸地站在这片热土上,表达着心中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我爱你中国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从筚路蓝缕的探索之路,到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再到走向复兴的圆梦之路,新中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永不停滞的奋斗史。

新时代是追梦者和奋斗者的时代。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基层干部扎根脱贫攻坚一线,边防战士保家卫国守卫边关,环卫工人风雨兼程守护城市……“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这无数奔波的背影,汇集成了一个个奋斗者勇往直前的姿态,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姿态。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学生出国后,均会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与依赖。

因为在陌生的土地上,愈加能够体会,当中国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大放异彩时,中国议题、中国人能够获得高度关注,“中国”二字意味着沉甸甸的分量。

不管身处何方,无论何种岗位,我们因祖国而热血沸腾,为祖国而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爱国,因为我们知道,强大的中国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坚强后盾,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着对祖国更强烈的认同感、依附感和归属感,因为祖国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变为现实。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便是祖国,我们怎样,祖国便怎样。

爱她,不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让我们与祖国心心相印,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挽紧臂膀,向前奔跑,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璀璨篇章。

爱国的理由(节选)

爱国的理由(节选)

爱国的理由(节选)作者:梁衡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6年第37期忧国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自从范仲淹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后,这句话就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座右铭。

忧心,是一种责任,没有一定觉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会心忧天下。

这是因为:一者,国家离个人实在太远,一般人为柴米之事所扰,人情得失所缠,哪有心有力顾及国事。

二者,平时治国赖良才重器、高官谋臣,一般也轮不到普通百姓去思考国事。

三者,和平时期,国家正常运转,可忧之事并不突出。

但正是平地惊雷、鹤立鸡群才显得不一般,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能有一些平平常常的人去思考国家大事,这才是最可贵的。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这种忧心是真正把国家挂在心上,忘不得,放不下,想得苦,思得深,不仅表现为深切的责任,更表现出惊人的才学和政治智慧,当遇有阻力时又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现代人中如马寅初,他在1957年中国人口还只有6亿时就提出要计划生育,却受到批判。

他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

”古人中如辛弃疾流亡南渡后共生活了40年,南宋对他时用时弃,加起来只用了20多年,20多年间又调动了37次。

但他还是不停地上书提建议,并以词抒忧愤。

外国人中,如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在干满两任后发表演说绝不连任,以免为后人留下坏先例。

历史证明他们都忧之有理,他们的忧国文章成了历史的经典。

以忧心来体现的爱国要靠理性的思考,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对社会规律的深刻认识,所以忧国之心多存在于知识分子中。

这是一种先知先觉、大仁大智。

救国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行动和牺牲精神。

历史上每一次国家民族危亡之时,都会出现一批民族英雄,同时也会有汉奸、叛徒。

国家危机当然首先考验着政府,但同时也考验每一个公民。

这种时刻,救国是最起码的做人标准,又是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这时,无论哪个党派、哪个人,只有高举救国的旗帜,才能順民心、得民意,才能得天下。

爱国的理由读后感

爱国的理由读后感

爱国的理由读后感在读完《爱国的理由》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国的重要性。

这本书通过讲述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国家命运等多个方面,深刻揭示了爱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爱国的理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爱国是一种使命感。

在《爱国的理由》这本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代代爱国英雄为国捐躯、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

这些英雄们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无私奉献,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怀。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意识到爱国就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爱国是一种民族自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唯有拥有强大的国家自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爱国就是要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对国家文化、历史和传统有所了解和尊重,自信地展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

再次,爱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拥有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只有每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才能共同促进国家繁荣昌盛,为国家谋福祉。

最后,爱国是一种情感和情谊。

爱国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渗透在我们血液中的一种情感。

家国情怀、乡土情结、故土眷恋,这些情感都将我们牵绊在国家民族的大家庭中,使我们感受到无比真挚的情谊。

总的来说,爱国的理由是多方面的,涵盖着情感、使命、责任、自信等多种层面。

通过读《爱国的理由》这本书,我对爱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爱国的决心和信念。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着爱国的心,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携手,让爱国之情在我们心中永存!。

经典散文阅读——梁衡《爱国的理由》

经典散文阅读——梁衡《爱国的理由》

经典散文阅读——梁衡《爱国的理由》爱国的理由(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点、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持续维持,持续发展。

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

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

一国既处于世界各个国家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

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它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

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有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所唾弃。

(二)大致有三:一爱祖国河山;二爱祖国人民;三爱祖国文化。

【初中散文阅读】梁衡《节的联想》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梁衡《节的联想》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梁衡《节的联想》阅读答案节的联想梁衡⑴丰富多彩的节日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联想。

⑵节者,接也。

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有节有序,走走停停,走过一节,再拔一节,这是一个生命动节的联想梁恒⑴丰富多彩的节日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联想。

(2)如果电影节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电影节。

事情一个接一个地向前发展。

按顺序分为几个部分。

停下来,穿过一段,然后拉出另一段。

这是一个动态的生命过程。

首先,这是宇宙运行的规律。

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由于其位置的不同,它被分为24个节气。

从春节到冬季,这已经是很长一段时间了。

从童年、学生季节、工作季节到退休后的最后一个季节,人们的成长也有“节日”。

因此,协会规定了儿童节、青年节和老年人节。

他们一生从小到大。

植物的生长也有“节疤”。

最典型的是竹子。

竹筒又空又直,很美。

然而,每一只脚都必须有一个停顿,然后它才会成长。

这是一个结。

如果它达到顶端,它将不再有用,也无法使用。

从事农业工作的人都知道,玉米拔节了,夏夜浇水了,你在玉米地里听着,噼啪作响,那是田野里生命的交响乐。

⑶节者,结也。

古人在无文字之前就发明了结绳记事。

顺顺溜溜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必是有事要记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规定了一个节日,必是有事值得纪念。

值得纪念的有好事也有坏事,好事如“八一五”日寇投降纪念日,坏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好事纪念,是为发扬光大;坏事不忘,是为警惕小心。

节是一个社会运行中的坐标。

一个国家规定国庆节,是让国民知道立国不易,忘了国庆日就是忘国;一个民族用最典型的风俗礼习来过自己的节,是提醒同胞不要忘祖。

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过去,创造未来。

(4)为了节日,把它剪掉。

它旨在拦截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天,然后以这一天为旗帜,选择拦截某个地区、某个人群,从而强化不同的人生个性。

年轻人有青年节,老年人有老年人节,妇女有妇女节,基督徒有他们自己的圣诞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的理由(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点、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持续维持,持续发展。

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

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

一国既处于世界各个国家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

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它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

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有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所唾弃。

(二)大致有三:一爱祖国河山;二爱祖国人民;三爱祖国文化。

一要爱祖国河山。

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享受至尊、至敬的荣誉。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村里必为土地神换一次春联:“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

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祖国这片土地所承载,所养育。

主权、人民、事业、财富等都因国土而存有。

希腊神话,大力士安泰其力量只源于土地,只要他不离开大地,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他战胜。

中国古代皇城里专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要祭坛拜土。

土即代表社稷。

国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它的第一物质形态,是硬件。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土不存,国将不再。

历来的侵略战争都是先侵城掠地,犯人国土。

而战败国最大的屈辱就是割地赔款,是去国逃亡或在已沦陷的国土上做亡国奴。

“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曲”何其凄凉。

1937年起,日本全方位发动侵华战争,掠我大半个国土长达八年。

抗日烈士吉鸿昌临刑前赋诗曰:“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祖国的土地岂容外人蹂躏?“还我河山”这是古往今来一切爱国志士泣血而呼的口号;“爱我家乡”是一切爱国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共同呼唤。

爱国首先就要爱河山,爱国土。

要保卫她,维护她,让她更富饶,更美丽。

很多游子,去国之时身边带一把祖国的土,阔别归来,不由得跪吻祖国的热土。

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

要热爱祖国的土地,这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二要爱祖国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意志支持着国家的存有。

一个爱国者首先要摆对个人和人民的位置。

就是封建时代也强调民重君轻,进入资本主义更有了民本、民主意识。

一国之中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都是人民的一分子。

对治国者来说,是人民之水推举着国家之舟,敬民爱民,按照民意来决策行事,就国运兴,国事盛,国势强;轻民贱民,逆民意专横妄为,就国运衰,国事败,国势弱。

从这个意义上说,凡亲民爱民,治国有成的国君、总统、元首都是伟大的爱国者;而那些玩弄民意,轻贱民心,甚至置民于水火的人,都是误国盗国者,甚至是卖国者,遍观历史无不如此。

每一个生活在一定国度里的人都必须按照国中最绝绝大部分人的意志行事。

没有人民的解放就没有个人的解放,没有人民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

那些握有一点权力就向人民作威作福、欺压人民、反人民的人;那些不顾人民利益暗售其奸,中饱私囊的人,都会被社会所唾弃,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所以每一个爱国者,每一个志士仁人,都把能为人民做一点贡献看做自己终生奋斗的职责。

陈毅有诗:“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毛泽东将这个爱国思想提炼为精辟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虽然中外历史上曾对无数的帝王、元首喊过万岁,但只有“人民万岁”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人民的功臣”则是历史对爱国者的最高奖赏。

三要爱祖国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型,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所认同的精神准则。

国家和民族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一个国家能够是单民族也能够是多民族,但只要几个民族在一个统一的国度里生活,就可因国家的影响力和长期的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民族群体。

如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又可统称一个中华民族。

这样从文化上也就会分出此国与彼国的不同。

就像人的基因遗传分出不同的肤色、体形,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传也会分出不同的信仰、好恶、精神、道德等标准。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是祖国为他的儿子留下的精神基因。

我们看海内外的中华民族子孙,即使多少年来可能居住环境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还是年年要到陕北祭黄帝陵,到福建拜妈祖庙,在家里供关公,与子孙说岳飞,就是因为还有文化这条根,这个魂。

一个中国人当他离乡背土在国外时,当他暂时脱离祖国人民时,他仍感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但是假如他不理解祖国的文字,不知道祖国的历史,已没有本民族的习俗时,他纵然还是黑发黄肤也不能再算是一个中国人了。

因为他精神世界中的这条文化之根已被彻底拔掉。

所以历史上一切侵略者在攻城掠地之后接着便是同化人家的文化。

都德的小说名篇《最后一课》,就是写德国人侵入法国,从次日起学校里将不能再用法语上课。

清入关强制汉人剃发,“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一个发型何至于这样重要?其目的就是不许你留一点故国痕迹。

日本人一占领东北就强制推行日语,企图从根子上奴化下一代,让你几代之后竟不知自己是何人种。

爱国须爱祖国的文化,因为这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国土是根,人民是本,文化是魂。

一个人如果无根、无本、无魂是多么可怜,不但他的身体漂泊无定,就是灵魂也无处归宿。

所以爱国,一要爱祖国的河山土地,二要爱祖国的人民,三要爱祖国的文化。

有这三样,就是一个赤子,就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血、有种、有志的人。

(三)明白了爱国的含义,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爱心去实施这份爱意呢?概括起来有三,即:忧国、救国和报国。

忧国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自从范仲淹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后,这句话就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座右铭。

忧心,是一种责任,没有一定觉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会心忧天下。

这是因为,一者,国家离个人实在太远,一般人为柴米之事所扰,人情得失所缠,哪有心有力顾及国事。

二者,平时治国赖有良才重器、高官谋臣,一般也轮不到普通百姓去思考国事。

三者,和平时期,国家正常运转,可忧之事并不突出。

但正是平地惊雷,鹤立鸡群才显得不一般,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能有一些平平常常人去思考国家大事,这才是最可贵的。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这种忧心是真正把国家挂在心上,忘不得,放不下,想得苦,思得深,不但表现为深切的责任,更表现出惊人的才学和政治智慧,当遇有阻力时又表现出非凡的勇敢。

现代人中如马寅初,他在1957年中国人口还只有6亿时就提出要计划生育,却受到批判。

他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

古人中如辛弃疾流亡南渡后共生活了40年,南宋对他时用时弃,加起来只用了20多年,20多年间又调动了37次。

但他还是不停地上书提建议,并以词抒忧愤。

外国人中,如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在干满两任后发表演说绝不连任,以免为后人留下坏先例。

还有1962年当我们国家经济困难,农村又正是公社化高潮时,陕西一个叫杨伟名的农民知识分子上书中央,要求退回到单干的生产关系。

当时这实在大逆不道,他后来被迫自杀。

但历史证明他们都忧之有理,他们的忧国文章成了历史的经典。

以忧心来体现爱国要靠理性的思考,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对社会规律的深刻理解,所以忧国之心多存有于知识分子中。

这是一种先知先觉,大仁大智。

救国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

历史上每一次国家民族危亡之时,都会出现一批民族英雄,同时也会有汉奸、叛徒。

国家危机当然首先考验着政府,但同时也考验每一个公民。

这种时刻,救国是最起码的做人标准,又是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这时,无论哪个党派,哪个人只要能高举救国的旗帜,它就顺民心、得民意,就能得天下。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领导全民的抗日战争中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拥护,终于战胜国民党,创建了一个新中国。

在这种关键时刻,一个人可立成英雄,扬名于世;也可立成汉奸,遗臭万年。

周作人,本是一个有影响的作家,炮声一响,便当了汉奸。

千百年来,岳飞和秦桧已经成为爱国者和卖国者的代名词,分别代表忠奸的形象。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凡当时为民族、为国家利益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都是爱国的,他们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并不会因现在的时势不同而失去光辉。

所以苏武、辛弃疾、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林则徐仍然受到今人的崇拜。

爱国精神正是在这种传承中才得以发扬。

同样我们也尊敬如华盛顿、斯大林、丘吉尔等一切其他民族的爱国者。

只要不妨碍别国和他民族的利益,为本国本民族利益奋斗的人永远是高尚的。

报国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心,是尽心尽力的付出和奉献。

一个人可能生不逢时,不能出现在救国的战场;也可能智力不够高,没有更深的治国良策;但却能够时时处处尽到报国之心。

他能够将自己力所能做的事全部联系到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上去。

邓稼先是一个典型的尽职报国的爱国者。

他在世时,甚至他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这于他又有何碍?他静静地为中华民族完成了一件大事,造出了原子弹,让民族直起了腰。

袁隆平也是一个尽职报国的爱国者,他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野上,在稻田里奋斗。

因他的优质杂交稻,很大水准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报国心是一份平常心,就像在父母面前的一份孝心,是不要特意表现,但要时时准备,事事尽心的。

当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做到这个点时,国家就会格外的强盛,民族就会格外的兴旺。

忧国、救国、报国是我们在不同形势下所表现的爱国方式。

少先队有一句口号:时刻准备着。

对一个爱国者来讲,他时时刻刻都在准备为国效力,为国献身。

他的每一缕思考,每一次行动,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在化作对祖国的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