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重点

合集下载

组胚重点

组胚重点

1、上皮内大都无大血管,所需营养依靠结缔组织内的血管提供,营养物质透过基膜渗入上皮细胞间隙。

上皮组织内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2、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细胞(或表层细胞)在垂直切面上的形状进行分类和命名。

3、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4、甲状腺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

5、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

6、位于皮肤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的核消失,胞质充满角蛋白,细胞干硬,并不断脱落,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衬贴在口腔和食管等腔面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有核,含角蛋白少,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7、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特点是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与扩张的状态而变化。

空虚是层数多,空虚是层数少,细胞呈大的立方形。

表层细胞大而厚,称盖细胞。

8、微绒毛的构成: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其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上附微绒毛顶部,下端附于终末网。

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9、纹状缘:光镜下,小肠上皮细胞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

10、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最主要的细胞,常附着在胶原纤维上。

核大呈卵圆形,胞质丰富,弱嗜碱性。

其分泌物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和无定型基质。

11、纤维的HE染色为淡红色,有效成分为I、III型胶原蛋白。

醛复红能将弹性纤维染成紫色,从而与胶原纤维区分。

12、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胞质内还有噬天青颗粒。

13、淋巴细胞的胞质中也含有噬天青颗粒。

电镜下含有大量游离核糖体以及溶酶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

14、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15、疏松结缔组织中,包括了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白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等;纤维包括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组胚重点(简答题)

组胚重点(简答题)

结构特点:(1)成纤维细胞的体积较大,呈扁平星状多突起形;(2)细胞核大,成椭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3)细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可见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具有旺盛的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能力。

3. 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的功能。

巨噬细胞:结构特点:(1)形态:较长的伪足而呈不规则形;(2)细胞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3)细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含空泡或异物颗粒;(4)电镜下:皱褶、小泡和微绒毛;细胞质内:含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微丝和微管。

功能:(1)趋化性的变形运动;(2)吞噬作用;(3)参与免疫应答;(4)分泌功能。

肥大细胞:结构特点:(1)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2)细胞核较小,呈圆形;(3)细胞质内充满粗大、具有异染性的嗜碱性颗粒(4)电镜下:表面有单位膜包裹.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移动到过敏反应的部位,参与抗过敏反应。

肝素则具有抗凝血作用。

浆细胞:结构特点:(1)呈圆形或卵圆形;(2)细胞核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致密呈块状,呈辐射状排列;(3)细胞质呈强嗜碱性,核周有一片染色较淡的细胞质区域-核周晕;(4)电镜下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叫抗体。

4.软骨组织的分类及依据(1)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

同源细胞群:由一个细胞分裂、增生形成,含有2-8个细胞。

(2)基质:含较多硫酸软骨素,HE染色呈(蓝紫色)强嗜酸性(3)纤维5.网织红细胞结构。

细胞内残留着核糖体,易被煌焦油蓝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状,胡称网织红细胞。

有一定的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经1-3天后细胞内核糖体消失,血红蛋白的含量即不在增加。

6.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特点:(1)双凹圆盘状;(2)中央染色较浅,周缘染色较深;(3)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4)红细胞呈现红色功能:具有结合和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7.骨骼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

组胚重点

组胚重点
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EM: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
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
LM:椭圆形、染色质呈车轮状偏于一侧、嗜碱性
浆细胞 EM:丰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
肥大细胞 LM:圆形、特殊颗粒嗜碱性
腺泡 性
外分泌部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分泌胰液
胰腺 导管: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
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 EM:溶酶体、组胺酶
功能:吞噬抗原体复合物、杀灭寄生虫
LM:圆形、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EM: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白三稀
功能:产生肝素、组胺、白三稀
LM:圆形、核呈肾形、胞质呈兰色、嗜天青颗粒
有被囊神经末梢 环层小体——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神经末梢 神经肌梭——本体感受、感受肌纤维伸缩变化
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LM:卵圆形、神经元的末梢
EM:突触槽、连接襞、突触小泡、乙酸胆碱
脂肪细胞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3. LM:扁平、有突起、核膜、核仁较清楚、胞质嗜碱性
成纤维细胞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生成三种纤维基质成分
LM:不规则形、伪足、核小、有吞噬颗粒
壁细胞 嗜酸性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绒毛、小管泡系、线粒体
胃 功能:合成、分泌盐酸
LM:分布于腺的体部和底部,细胞呈柱形或锥体形、核圆、基部嗜酸
主细胞 性、酶原颗粒泡沫状
EM: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EM 突触前膜

组胚重点

组胚重点

★1名词解释1.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紫蓝色 c核,粗面内质网伊红(酸性染料)—粉红色c质基质,溶酶体,滑面内质网等2.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

3.嗜酸性: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粉红色。

4.嗜碱性: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着蓝紫色。

5.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6.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7.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下清晰可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最清晰)。

功能: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8.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并具有朝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9.同源细胞群:每群有2~8个软骨细胞,且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

10.软骨囊:陷窝周围有一层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

11.骨板:胶原纤维紧密排列成层,借蛋白多糖粘合,其内有大量钙盐沉积所形成的坚硬的薄板状结构.可排列成骨松质和骨密质.12.骨单位: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由10~20层骨板围绕中央管成同心圆排列形成的圆筒状。

结构,是长骨中起支持重力作用的主要结构..13.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1/2I带+A带+1/2I带。

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4.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

桥粒、中间连接(横位)和缝隙连接(纵位),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有横纹.15.三联体: 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就是三联体。

横小管是肌膜在肌纤维横断面的同一水平上从多个点由表面基质内凹陷形成, 其末端膨大形成囊状的部分称为终池.16.尼氏体: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和游离核糖体构成。

具有强嗜碱性,能合成蛋白质,主要合成和更新细胞器内所需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酶类及肽类的神经调质.17.神经原纤维:神经细胞质内直径约为2~3um的丝状纤维结构,银染后呈棕黑色的丝状结构,在核周体内交织成网,并深入树突和轴突内,电镜下由排列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苏⽊精染液为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

3.上⽪组织(epithelial tissue)的基本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②上⽪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在单层上⽪细胞表现最为典型③上⽪内⼤都⽆⾎管,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4.⼏种被覆上⽪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微绒⽑及纤⽑的结构及功能(光镜及电镜)6.结缔组织的特点①结缔组织由细胞和⼤量细胞外基质构成②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极性③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④包括疏松、致密、脂肪组织、⽹状组织7. 间充质:结缔组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来。

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强。

8. 疏松结缔组织中⼏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①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多突起,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含丰富的粗⾯内质⽹和⾼尔基复合体,属蛋⽩质分泌细胞。

②巨噬细胞:是⼀种免疫细胞,核较⼩,着⾊深,多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有许多皱褶、微绒⽑。

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微管。

功能:吞噬作⽤,抗原提呈作⽤,分泌功能。

③浆细胞:核圆,偏于⼀侧,胞质呈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

电镜下,很有⼤量平⾏排列的粗⾯内质⽹,核旁有⾼尔基复合体。

功能: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即抗体。

④肥⼤细胞:细胞⼤,核⼩⽽圆,胞质内充满粗⼤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染为紫⾊。

颗粒内含有肝素(抗凝⾎)、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反应)趋化因⼦。

肥⼤细胞常沿⼩⾎管分布,受刺激后,细胞合成⽩三烯释放。

9.三种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特点①胶原纤维:⼜称⽩纤维,数量最多,嗜酸性,成分为⼀型胶原蛋⽩②弹性纤维:⼜称黄纤维,分布很⼴,⽤醛复红可以染成紫⾊。

弹性纤维较直,末端常弯曲,可有分⽀。

③⽹状纤维:分⽀多,交织成⽹,主要由三型胶原蛋⽩构成,在镀银染⾊切⽚呈⿊⾊。

组胚重点

组胚重点

一、名词解释1.胃小凹:胃粘膜表面特有的小孔,由胃黏膜表面上皮下陷,形成胃小凹。

2.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大量凝胶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覆盖于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一层屏障,用来保护胃粘膜不受氢离子的侵蚀。

3.环行皱襞: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形成环行皱襞。

4.小肠绒毛:小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伸出众多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

5.中央乳糜管:小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形的毛细淋巴管。

6.十二指肠腺:为复管泡状黏液腺,其导管开口于小肠腺底部。

7.肝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8.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的低部。

9.浦肯野纤维:指分布于心内膜下层中一种特殊的心肌细胞,比心肌纤维粗,染色比心肌纤维浅,具有将冲动传导给心肌纤维的功能。

10.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四种细胞连接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11.血窦:是一种管腔扩大的毛细血管,管壁内皮及基膜不均完整。

因管腔大而不规则,能容纳较多血,有利于血液的储存。

12. 胆小管: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之间,局部质膜凹陷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形成的微细小管。

13.神经原纤维:在神经细胞质内的丝状纤维结构。

14.胃底腺:分泌胃蛋白酶,原由壁细胞,主细胞(胃酶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

15.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由多层同心圆状的骨板构成。

16.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

17.浆细胞:浆细胞是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

浆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18.郎飞结:神经纤维的髓鞘的组成并非连续不断的,而呈有规则的节段,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郎飞结。

组胚重点

组胚重点

组胚1、滤过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包括有孔上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及血细胞通过。

2、基膜:基膜是位于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均质状半透·膜。

电镜下,可分为基板、网板两层。

基膜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还作为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3、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

在HE染色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橫形或阶梯形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是相邻心肌的连接面,在橫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气着牢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心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4、小肠绒毛:小肠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

绒毛中轴是固有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和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其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

绒毛使小肠的表面吸收面积大大扩大,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5、黄体: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体积增大形成一个体积大、富含毛细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活体成黄色,称黄体。

黄体有大量粒黄体细胞和少量膜黄体细胞构成,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6、胰岛:胰岛是胰的分泌部,呈岛状分布与胰外分泌部之间,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组成,内分泌细胞多排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胰岛产生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制素和胰多肽,调节糖代谢。

7、肌节:两条相邻Z先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机构单位。

8、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9、尼氏体: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和树突内嗜碱性小块或颗粒。

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色斑块或颗粒;电镜下。

有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结构蛋白、结构间递质及所需酶的场所。

组胚重点

组胚重点

第一章1.HE染色:即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

2.组织:是指生物体内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有机组合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细胞群。

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称组织学。

3.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4.单层上皮包括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包括复层扁平上皮(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防止尿浸蚀)。

5.腺细胞有浆液性腺细胞、黏液性腺细胞两种。

腺泡包括浆液性腺泡(腺泡具有分泌蛋白质细胞的结构特点)、黏液性腺泡、混合型腺泡。

6.导管的起始部为与腺泡相连的由单层扁平或者单层立方上皮组成的闰管。

7.上皮细胞具有极性特点,具体P17表。

第二章1.结缔组织的构成: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纤维+基质+组织液)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细胞外基质成分多,结构复杂等特点,细胞无极性,具有支持、连接、充填、营养、保护、修复、防御等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细胞和细胞间质。

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A.成纤维细胞:光镜下:a.功能活跃:胞体大、细胞扁平多突起状、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

b.功能静止:称纤维细胞、胞体小、体积较小、细长梭形、核小色深。

B.巨噬细胞:电镜下: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具有调节其他细胞增值的功能。

形状随功能状态改变:a光镜下核小卵圆形染色深、胞质嗜酸性、异物颗粒或空泡(台盼蓝颗粒)b.电镜下:表面下有许多皱褶和微绒毛,球形隆起,胞质内有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微丝和微管。

具有吞噬功能、抗原呈递作用、分泌功能。

C.浆细胞:细胞核车轮形a.光镜下: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核周淡染。

b.电镜下:含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

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一、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2、上皮细胞的侧面: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一、紧密连接:(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

(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3)封闭了细胞间隙。

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外分泌腺的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和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

(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

功能:分泌含各种酶的稀薄液体,即浆液。

(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空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

组胚重点整理

组胚重点整理

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其它组织的不同点: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它们上面 的特殊结构和各自的基本结构(微绒毛、基底膜)。

细胞连接) 1、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

2、细胞成层排列,有单层和复层之分。

3、单层上皮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 之分,且两面结构有差异。

4、上皮组织内无血管,有较多的神经末梢。

(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 (microvilli )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结构(2)纤毛 (cilia ) :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结构:9+2微管结构。

(9组成对的双联微管,2条单独微管-中央微管。

与基体(纤毛根部一致密颗粒,位于细胞顶部的胞质内。

结构与中心粒基本相同)的微管相连) 功能: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许多纤毛一起协调摆动,能把上皮表面的分泌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3)细胞衣(cell coat ):为细胞膜表面的一薄层复合糖,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衣尤为显 著,具有黏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功能。

2、上皮细胞的侧面 细胞间结合因素(1)粘着物质(2)嵌合(3)细胞连接:细胞相邻面形成的一些特殊结构。

细胞连接(一般就按这个顺序从上到下排列) (1)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2)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 ) (3)桥粒(desmosome )(4)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紧密连接(闭锁小带,点 中间连接(黏着小带 桥粒(黏着斑。

这些细丝的机械性连接使之 状、带状或斑状。

环绕细胞 ,连续带状环绕。

细 成为非常牢固的细胞连接。

皮肤、食管上皮 周围形成封闭锁。

屏障作用。

胞膜内面微丝形成终 最丰富。

半桥粒固着上皮细胞在基膜上) 组织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 末网。

通过改变连接液渗出) 分子成分,可影响内 缝隙连接(通讯连接。

组胚重点知识点整理-精品

组胚重点知识点整理-精品

组胚重点1.内皮。

被覆于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

被覆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同源细胞群。

由同一个细胞分裂增生形成,一个软骨陷窝内有2-6个软骨细胞。

4.类骨质。

最初形成的细胞外基质无骨盐沉积。

5.哈弗斯系统。

又称骨单位,长筒状,起支持作用,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成。

6.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7.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胶质细胞构成。

8.肌节。

为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结构。

一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

9.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10.胸腺小体。

是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小体。

11.旁分泌。

激素通过弥散作用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2.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边的毛细血管网。

13.APUD细胞。

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APUD细胞,是摄取胺前体经脱羧产生胺或肽的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包括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内分泌细胞)14.肠绒毛。

小肠黏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的突起,其功能是扩大小肠的吸收面积。

15.皱襞。

是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而形成的突起,可扩大表面积。

16.胰岛。

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染色较浅的内分泌细胞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7.肝小叶。

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状,由中央静脉,肝索,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五部分构成。

18.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他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是肺的结构单位。

19.尘细胞。

吞噬了较多尘粒的肺巨噬细胞,称尘细胞。

20.肾单位。

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因在皮质中的位置不同而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21.肾小叶。

一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一个肾小叶。

22.肾叶。

一个肾锥体与相连的皮质组成一个肾叶。

23.髓袢。

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三者构成的U形结构。

组胚重点知识点

组胚重点知识点

组胚重点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而的单层扁平上皮。

2.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而的单层扁平上皮。

3.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而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淸晰可见。

4. 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5. 软计:由软计组织和周围的软卄膜构成。

6. 软符组织:主要由软计细胞和软竹基质构成。

7. 软符陷窝:包埋在软什基质中的软卄细胞所在的腔隙。

8. 软计妻:软竹陷窝周边具有强嗜碱性的软竹基质。

9. 柠陷窝:细胞体所在的腔隙。

10. it小管:突起所在的腔隙。

11•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英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1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3. 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

14. 眼球壁:由外至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15. 心瓣膜: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16.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

17. 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

18. 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9. 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形状不一。

20. 肝板:肝细胞单层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

21. 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22. 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23. 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24. 肺小叶:由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

25. 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的肾皮质。

26. 肾小叶:由一条髓放线及其周用的皮质迷路组成。

组胚重点名词说明

组胚重点名词说明

1 、肌节(概念、组成和意义)两条相邻Z 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每一个肌节包括1/2 I 带+A 带+1/2 I 带,是肌纤维收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频率:22 、骨单位(别称、结构特点)又称哈弗斯系统,有哈弗斯骨板和哈弗斯管一起组成的系统。

哈弗斯骨板介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密质骨的要紧部份,它们以哈弗斯管为中心成同心圆排列。

哈弗斯管内有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

频率:13 、胞吞作用(概念,分类)是通过细胞膜凹陷,将物质包裹进入细胞内部的进程。

分为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

4 、桥粒(散布、结构和功能)又称黏着斑,成斑状。

单层柱状上皮中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

连接区的细胞间隙内有低密度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于中央交织形成一条与细胞膜平行且致密的中间线。

细胞膜的细胞质面各有一椭圆形的附着板,由致密物质组成。

附着板上有许多张力丝附着,并常成袢状返回细胞质。

桥粒是一种最牢固的细胞连接,多散布于易受机械刺激和磨损的部位,故皮肤、食管等部位的上皮中桥粒尤其发达。

5 、微绒毛(概念、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光镜下的纹状缘和刷状缘即是由微绒毛组成。

电镜下,可见微绒毛表面为细胞膜,中轴的细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的微丝。

微丝上端伸到微绒毛顶部,下端插入细胞质中并附于细胞质的终末网。

其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缩短。

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的解除面积,增进细胞的吸收功能。

频率:26 、尼氏体(光、电镜结构特点)光镜下,可见神经元细胞质内含有许多嗜碱性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为丰硕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频率:17 、有孔毛细血管(管壁电镜结构特点和散布)血管壁内皮细胞彼此持续,细胞间也有紧密连接。

内皮细胞不含核处很薄并有许多贯穿细胞全层的小孔,孔上或有隔膜封锁,内皮细胞外有持续的基膜。

细胞质内吞饮小泡较少。

有空毛细血管要紧散布在胃肠粘膜、某些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8 、血象(概念和意义)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的测定称为血象。

组胚重点知识

组胚重点知识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与组织学: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

2.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3.HE染色: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蓝紫色称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可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粉色,称嗜酸性;对酸性碱性染料亲和力都不强的称中性。

第二章上皮细胞1.上皮细胞的特性①细胞间质少②有极性(基底面,游离面侧面)③有基膜④无血管⑤神经末梢丰富⑥分布广泛⑦功能多样。

2.什么是被覆上皮?分为哪几类?答:被覆上皮:分布广泛,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在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

(见教材P11表2-1 )3.上皮组织游离面有哪些?(微绒毛,纤毛)答: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指状突起;纤毛:纤维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具有节律定向摆动的功能。

4.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答: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方向与细胞基底面垂直。

第三章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特性①分布广泛②细胞少,散在分布无极性,细胞间质多③有血管④来源于间充质⑤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2.根据结缔组织基质分类①基质呈胶装的固有结缔组织;②基质呈液体状的血液和淋巴;③基质呈固体状的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固有结缔组织分为哪几类?答:①疏松结缔组织②致密结缔组织③网状组织④脂肪组织4.疏松结缔组织有哪几种纤维?分别有何别名?答:①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②弹性纤维(又称黄纤维)③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5什么叫同源细胞群?[名词解释]越靠近软骨中央部的软骨细胞越成熟,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为原型或椭圆形,并成群分布。

每群可有2~8个软骨细胞,切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6.软骨有哪几种类型?分别又何特性?答:①透明软骨,较强的抗压性,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②纤维软骨,韧性强大,起连接和保护作用;③弹性软骨,较强的弹性。

医学组胚重点

医学组胚重点

1.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人体组织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HE染色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是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为细指状突起,由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微绒毛的主要功能是使细胞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4.血浆:血液中加入适量抗凝剂(肝素或枸橼酸钠)后,静置或离心沉淀后,上层的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浆。

5.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垂直折向胞质内而形成的许多内褶,光镜下称基底纵纹。

电镜下,可见其间有平行的杆状线粒体。

该结构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

该结构主要分布于肾小管。

6分子筛:由大量蛋白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分子筛。

允许水和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通过;而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则被阻挡,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

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等因能产生透明质酸,破坏基质结构,故得以扩散。

10.同源细胞群:软骨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在软骨内有一定的规律。

周边的软骨细胞幼稚,单个分布,体积小,呈扁圆形,长轴与软骨表面平行;越靠近软骨中心,其细胞越成熟,体积渐大,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分布(多为2-6个聚集),它们是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为同源细胞群。

11.软骨陷窝: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称为软骨陷窝。

12骨陷窝:骨细胞所在的腔隙称骨陷窝。

13.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4.肌原纤维:又称白纤维,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两种肌丝沿肌原纤维的长轴排列。

数量最多,嗜酸性,HE染色,染成红色,化学成分为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原纤维有周期性横纹,特点是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较差。

组织胚胎学知识重点

组织胚胎学知识重点

组织胚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胚胎学研究内容及意义组织学:组织的概念,四种基本组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关系。

胚胎学:胚胎学的概念。

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技术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

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放射自显影、图像分析、组织培养和组织工程。

组织学和胚胎学。

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分布与功能。

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概念和一般结构。

1.被覆上皮涂层上皮的分类和分布,光学显微镜下各种涂层上皮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内皮和间皮的概念。

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和超微结构特征及功能。

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连接和间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复合体的概念;基底膜、质膜皱襞和半桥粒的结构和功能。

2.腺上皮和腺体腺上皮的来源,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概念。

全浆分泌、顶浆分泌、局浆分泌的形式。

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的结构、分布、分泌方式和功能。

含氮类分泌细胞、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单细胞腺、多细胞腺的概念、多细胞腺的组成特点。

3.上皮组织的更新再生。

第三章结缔组织概念结缔组织的特征、分类、功能和起源。

1.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以及纤维和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和吞噬作用;浆细胞的起源、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和功能;肥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脂肪细胞光镜结构及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基质:基质的组成、特性及功能;分子筛与组织液的概念。

2.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特征。

3.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的组成;黄色、棕色脂肪组织的特点、分布及功能。

4.网状组织网状组织的组成、分布、结构特征和功能。

第四章骨与软骨1软骨软骨组织的结构、分类及功能,软骨陷窝,软骨囊,同源细胞群的概念。

组织胚胎学重点复习汇总

组织胚胎学重点复习汇总

组织胚胎学重点复习汇总名词解释:1.成纤维细胞:普遍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2.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高度分化、成熟的长寿命的细胞类型。

3.浆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终末分化阶段的B细胞。

5.肌节:横纹肌细胞中肌原纤维上的重复单位。

两条Z盘之间的结构为一个肌节,由相互交错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的阵列组成。

6.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7.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饶每条肌原纤维周围,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8.突触:神经细胞的一种特化连接,神经递质信号分子可通过此连接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

9.轴突:神经细胞长的突起。

可远距离快速传导神经脉冲,从细胞本体向其他细胞传递信号。

10树突:神经细胞伸出的树枝状细胞突起。

接受邻近细胞的刺激传到细胞本体。

11神经束膜:多条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细胞形成的膜12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13三联体: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一个密码子。

14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

15反射: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体外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16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7感受器:是能够感受体内、体外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并把它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神经末梢。

18传入神经:直接与感受器相联系,把神经冲动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定部位。

19反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一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分别位于脊髓和脑的不同部位。

20传出神经:直接与效应器相联系,把冲动从神经中枢传送到效应器。

21效应器:是实现反射的效应组织,如骨骼肌、平滑肌、和各种腺体。

22微循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间的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23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排列紧密2.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基膜3.上皮组织内无血管及淋巴管,细胞所需营养由其深部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渗出,上皮组织内含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4.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功能二、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三、四、1、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组成:细胞膜和细胞质。

分布:纹状缘-小肠柱状上皮刷状缘-肾小管4、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

组成:细胞膜和细胞质。

分布:呼吸道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表面五、上皮细胞间的连接及其意义1、紧密连接: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2、中间连接:有黏着作用,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3、桥粒:牢固的连接。

4、缝隙连接: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电冲动。

六、基底面特殊结构及其意义1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 a 基膜有支持、连接和固着细胞作用b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c基膜还是半透膜d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2质膜内褶:分布于上皮细胞基底膜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运转。

3、半桥粒:上皮细胞基底面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浆半月:大部分混合性腺泡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

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称浆半月。

结缔组织一、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细胞数量少, 细胞外基质多。

细胞外基质=纤维+基质+组织液分散无极性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二、结缔组织的分类1)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2)软骨和骨; 3)血液和淋巴三、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1、细胞种类多2、基质多3、细胞和纤维数量少四、(1)成纤维细胞光、电镜结构特点LM: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EM:RER、GC 发达成纤维细胞功能处于安静状态时,称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L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EM: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

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和微管浆细胞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3)肥大细胞LM:大,卵圆形,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分泌颗粒),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功能: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发过敏反应。

五、三种纤维特点胶原纤维: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波浪形,分支交织成网。

弹性纤维:分布广,新鲜状态下呈黄色,表面光滑,断端卷曲,有分支交织成网。

网状纤维:分支多、交织成网基质的基本组成: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核网状纤维构成。

血液一、血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二、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 µm;中央浅染、较薄,约为1 µm ;周缘较厚,约2 µm结构特点: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故呈红色网织红细胞:外周血中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三、各类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3、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4、单核细胞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5、淋巴细胞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

软骨和骨一、软骨的分类和分布1.透明软骨分布:肋、关节、呼吸道2.纤维软骨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3.弹性软骨分布:耳廓、咽喉及会厌二、骨组织:由细胞和钙化的细胞外基质构成(骨基质、骨细胞)三、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中期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四、各骨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1、骨祖细胞:细胞较小,呈梭形,胞质少,弱嗜碱性,位于骨膜内,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2、成骨细胞:LM: 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类似上皮样排列成层,胞体矮柱状或立方形,胞质嗜碱性。

功能:分泌类骨质,释放基质小泡:是钙化的起始部位。

3、骨细胞:有细长突起,胞体较小,扁椭圆形,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突起间有缝隙连接。

功能: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解钙、磷平衡。

4、破骨细胞:为多核(6-50个)的巨细胞,胞质泡沫状,嗜酸性,皱褶缘(即EM下的细小突起)功能: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溶解骨盐,分解有机成分;有很强的溶骨、吞噬和消化能力。

肌组织一、肌细胞因呈细长纤维形故称肌纤维肌细胞的细胞膜=肌膜肌细胞的胞质=肌质肌细胞的滑面内质网=肌质网肌节:相邻两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肌丝的分子结构:1粗肌丝:肌球蛋白2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三、1、横小管:肌膜向肌质内陷形成;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同一平面上的横小管分支吻合并包绕每条肌原纤维;可将兴奋由肌膜传导至每个肌节。

2、纵小管:肌浆网中部纵行包绕的一段肌原纤维。

3、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4、二联体:肌浆网的纵小管稀疏,终池少而小,多见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津贴形成二联体。

5、闰盘:心肌细胞之间的连接,呈阶梯形。

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连接牢固;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信息传导,同步舒缩。

四、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者的区别神经组织一、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单位,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和内分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支持、营养、绝缘和防御等作用二、神经元(NCell))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神经元分类?:神经元的形态不一,但都可分为胞体、树突和轴突。

1、胞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接受刺激,代谢和营养中心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多,着色浅,核仁大细胞质: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还有GC、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和脂褐素细胞膜:含受体、离子通道,为可兴奋膜,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2、树突:树枝状,分支多,表面有许多树突棘,内部成分与核周质相似;功能: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3、轴突:一个神经元常只有一根轴突,细长,分支少;轴丘:轴突从胞体或主树突上发起的地方(轴浆:大量微管、神经丝、微丝、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一些小泡等)无尼氏体;功能:将神经冲动传导至其它细胞。

分类:1、按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2、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3、按释放递质分: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4、按神经元轴突长短分: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Ⅱ型神经元。

三、尼氏体:胞体的细胞质称核周质,含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微丝、神经丝和微管以及高尔基复合体等。

粗面内质网常呈现规则的平行排列,游离核糖体分布于其间,它们在光镜下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称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在神经细胞质内,存在着直径约为2~3μm的丝状纤维结构,在银染的切片体本可清晰地显示出呈棕黑色的丝状结构,此即为神经原纤维,在核周体内交织成网,并向树突和轴突延伸,可达到突起的未消部位。

四、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

化学突触的组成: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触传递:神经兴奋(轴膜)神经末梢→突触小泡(含化学递质)与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递质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有受体)→后膜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五、六、凡是具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称为有髓神经纤维。

由轴突(或树突)、髓鞘、神经膜构成。

髓鞘及神经膜呈鞘状包裹在轴突的周围。

无髓神经纤维由较细的轴突及施万细胞构成,无髓鞘、无郎飞结。

七、中枢与外周髓鞘各有何细胞形成?中枢:少突胶质细胞外周:施万细胞八、血脑屏障:是指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膜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

此屏障对许多大分子或极性较高的药物是一个障碍,但脂溶性较高的药物仍能穿透血脑屏障而进入组织。

心血管系统一、心脏分层及各层特点1、心内膜:○1内皮: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

○2内皮下层:CT 及少量平滑肌(外层)结缔组织构成。

心内膜下层:疏松CT 浦肯野纤维(内层)由弹性蛋白构成。

2、心肌膜:螺旋状排列的心肌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3、心外膜:心包脏层浆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含营养血管、神经、淋巴管。

二、动脉分层的一般结构特点、动脉分类及特点动脉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从内向外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随着管腔逐渐变小,管壁各层也发生也发生厚度、结构与组织成分的变化。

三、三种毛细血管的特征及分布内分泌系统 一、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EM :粗面内质网(RER), 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颗粒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EM: 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 滑面内质网丰富,管状嵴线粒体,脂滴不形成分泌颗粒二、甲状腺滤泡1、大小不等,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2、腔内充满嗜酸性均质状胶质,即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3、周围结缔组织富含有孔毛细血管4、滤泡上皮细胞:含氮激素分泌细胞,胞质顶部有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产生甲状腺素。

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过程:1、合成甲状腺球蛋白 2、碘化 3、重吸收和分解 4、释放。

滤泡旁细胞分泌: 降钙素 ;甲状腺主细胞分泌: 甲状旁腺激素。

三、肾上腺的组成; 外包结缔组织被膜, 实质分皮质和髓质.皮质的分层及各层结构特点、分泌的激素:腺垂体远侧部细胞及各细胞分泌的激素:1、 嗜酸性细胞 生长激素细胞 催乳激素细胞2、 嗜碱性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3、嫌色细胞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的组成: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构成。

(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浆细胞、粒细胞等二、T 细胞分三个亚群1、细胞毒性T 细胞(T c 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直接攻击带异抗原的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异体细胞;2、辅助性T 细胞(Th细胞):辅助B细胞和T c 细胞进行免疫应答3、调节性T 细胞(T r 细胞):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对免疫应答进行负调节,使免疫应答不致过于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