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规定.

合集下载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一、目的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1、每组选定一条-1.0Km的闭合水准环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测站上的观测、记录、打伞、扶尺、量距的作业。

2、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实习步骤1、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

测段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

(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

(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1.5mm,对于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

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8)、测完一闭合环计算环线闭合差,其值应小于±4√Lmm,L为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3、观测程序精密水准测量中采用如下的观测程序: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以往测奇数站为例)为:(1)、首先将仪器整平。

2)、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得大于3mm,用上、下视距丝平分水准标尺的相应基本分划读取视距。

读数时标尺分划的位数和测微器的第一位数共四个数字要连贯出。

(3)、接着转动倾斜螺旋使气泡影像精密符合,并转动测微螺旋使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读分划线三位数和测微器二位数。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

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61 光学经纬仪GB/T10156 水准仪GB/T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H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B/T200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JJG8 水准标尺检定规程JJG414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JJG703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F11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结点node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3.2水准路线levelling line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3.3区段section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4测段levelling section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5 连测connect levelling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3.6支测branch levelling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接测adjioning levelling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3.8检测check levelling检查已测高差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而进行的观测。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方法,在工程建设、地形测绘、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对测量的精度、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

一、测量仪器的要求进行一二等水准测量时,所使用的水准仪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通常,应选用精度不低于 DS05 级的水准仪,并配备相应精度的水准尺。

水准仪的望远镜放大倍数、视场清晰度、调焦精度等性能指标都应达到较高的标准。

水准尺的刻度应清晰、均匀,且长度稳定,不易变形。

在测量前,还需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水准仪的 i 角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间的夹角)、水准尺的零点误差等。

若发现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必须进行校正或更换仪器。

二、测量环境的要求测量时的气象条件对测量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天气晴朗、微风、气温稳定的时段进行测量,以减少大气折光、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同时,应避免在阳光直射、地面有强烈反光或有震动干扰的地方设立测站。

此外,测量路线应尽量避开交通繁忙、施工区域和电磁场干扰较强的地段。

如果无法避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观测次数、缩短视线长度等,以减小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人员的要求从事一二等水准测量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测量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测量人员应熟悉水准仪的操作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并具备处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简化测量流程或篡改测量数据。

同时,测量人员之间应密切配合,协同完成测量任务。

四、测量流程及操作要点1、选点和埋石在进行水准测量前,首先要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实际地形条件,合理选择水准点的位置。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选定位置后,要进行埋石工作,确保水准点的稳定性。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1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1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16一、总则(一)为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确保国家一类、二类水准仪器的建立及其所得数据的准确性,本规范规定了国家一类、二类水准仪器的建立及其精度测试、校正及检定要求。

(二)本规范适用于国内各类正式举行水准测量的国家机关或单位使用的一类、二类水准仪器,也适用于其它单位、机关于竣工测量、修缮水准、历史文物加固及灾害测量等工作开展的一类、二类水准仪器二、术语1、一类水准仪器:满足国家量器具质量规定及本规范要求,可用于平差计算,精度可达千分之一以上,按实测线路长度精度设计,监控罗盘、激光、跟踪记录系统等。

三、水准仪器的使用(一)使用仪器前,应按本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校正及检定,经检定合格的仪器准确度的误差低于本规范规定的要求,方可使用。

同时,除经有关部门批准外,不能进行更改、改装用于更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仪器损坏时同样要进行校正及检定。

(二)使用仪器时,应每次开始工作前,先进行快速检查和慢速校核,以及定期重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仪器及其部件的故障,及时更换或维护。

(三)仪器在运输中有严重振动时,应暂停使用,重新校正和检定后方能够使用。

四、保管与设备(一)水准仪器的保管应位于温度较低、湿度较小、无强电磁干扰及其它有害因素的环境,以避免影响水准仪器准确度和使用寿命。

(二)水准仪器应定期进行清洁保养,以使其始终保持完好的状态。

(三)水准仪器经校正及检定后应附上检定证书,并在仪器上安装org密封印章,本规范规定的校正及检定质量要求以检定证书为准。

(四)水准仪器应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正确的使用,神志要求的收集与使用记录,以及及时的校正及检定,并不断地完善与改进。

五、水准仪器的校正及检定(一)定期检定:水准仪器寿命期满(经使用到第一次法定期检定前)经过若干次检测后,应每一年进行检定一次,在法定期限内经检定合格根据使用情况可顺延上次检定期限至六个月,二级水准仪器至一年,其限值不得超过其准确度规定结果双倍。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中华 人民共和 国测绘行 业标准
水准测量 电子记录规定
Thee lectronicd atar ecordingr ules fo rl ev el lin g
CH T 2006 1999
本标 准 规 定了使用可编程序的记录器〔含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机)进行水准测量记录时 必须记录 的信息项 目、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成果输出格式。适用于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电子记录
11711{II曰 __222222223',13 13i:l招 1441 14 14
I门355 65不石几几5卜0568卜 5666了了7了
{234写6789
采用程序名称 - 附
粼 擎熬
012346878 9019045h7890120 45b-1ft90123 45fi 7 吕901业3斗弓6了n90 12:45 78孙,日
383944444444445 678901214567@90
观 测 A叮 段方 说向
CH/T 2006一1999
等 线 0二 4F - 1 耳

?!司 洲 二二二灭,年 }上一
SR一
}班带编号
Ifi州
(侧t单位名称)
闷卜,-一 一

, 90一 一 一一 一 - 一  ̄一 ̄,卜
图 2
A面
器 尸
洲段翻止点名称
B面
dPFltk ifadst翻段起止点名称 if%F3¥6t
图5
观测者
记录者
OBS
RFG
I4,144三55555石已55666 .567840123456784013
li.巧66卜〕 o l7 7 .i 7下下下了林 训 9I钾 -洲 日口日5卜、下N川.

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点及规范限差

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点及规范限差

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点及规范限差一、名词解释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这里所说的水准点是指设计水准点)间歇点:专业术语解释没找到。

通俗的解释:每次往测转返测时所选择的稳定的临时点。

二、作业要点1、项目文件的建立水准仪开机后在主菜单中选择“文件”选项,在子菜单中选择“项目管理”→“新建项目”,输入项目名称。

建议项目名称用当天的日期命名。

2、仪器配置在主菜单中选择“配置”选项,对前后视距差、累计视距差、一个测站的重复读数差、单位等进行设置。

3、测量设置1)在主菜单中选择“测量”选项,选择“水准线路”,在“线路?”里面选择“新线路”,“测量模式”里面选择“BFFB”模式,“奇偶站交替”选项打钩。

2)在“水准线路基准”中输入起点点号、代码、基准高。

建议基准高设为0,这样每一段观测完毕后,能够很直观地得到这一段的高差。

每次测量开始和结束时注意输入点名(设计点、加密点、间歇点)。

特别是结束时和过程中遇到加密点时,容易忘记输入点名称。

4、外业观测注意事项1)外业观测过程中,观测者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便于记录每个单程的起点、终点、高差、累计视距差、间歇点高差。

2)根据水准规范要求,奇数站是按“后前前后”顺序进行观测,偶数站是按“前后后前”顺序进行观测,在仪器配置中已经按这种模式进行了设置,观测顺序发生错误,要立即重测该站,若观测顺序发生错误,没有重测,那整段的观测数据将会作废。

观测顺序小技巧:每次先观测的方向都是最开始立后视的那个人(中途没有换人立尺的前提下)。

观测过程中仪器上会有显示提示。

B代表后视,F代表前视。

(详见说明书)当有超限数据或当站观测顺序错误,需要重测时,特别注意重测模式,有2种,一种是重测当前测站(即当站数据全部作废),另一种是重测当前测量(即只废除刚刚观测的那一个数据)。

不要将上一站合格的数据取消了。

建议:测量前先练习熟悉此功能,以防工作中出错。

3)测量小组任务按测段划分,每个测段的往返观测须为同一台仪器。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丈量方法与步调(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顿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丈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天职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干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丈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丈量作业技术要求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m视距累计差m视线高m基辅差mm基辅高差之差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mm水准路线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仪器类型视距m二DS1,DS05<=50<=1<=3>0.3<=0.4<=0.6<=1±4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土质______________ 太阳方向测站编号后视下丝前视下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基+K减辅注上丝上丝后距前距基天职划辅助分划视距差d视距差累计(1)(5)后(3)(8)(13)(2)(6)前(4)(7)(14)(9)(10)后-前(15)(16)(17)(11)(12)h(18)后(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含水准丈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实用参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实用参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

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61光学经纬仪GB/T10156水准仪GB/T1681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07-20RR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H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RR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B/T20RR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JJG8水准标尺检定规程JJG414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25水准仪检定规程JJG7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F1118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结点node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3.2水准路线levellingline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3.3区段section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4测段levellingsection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5连测connectlevelling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3.6支测branchlevelling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接测adjioninglevelling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3.8检测checklevelling检查已测高差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而进行的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下面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

一、测量准备1. 完成一等水准测量,并具备水准点控制网。

2. 梳理测区地理、地质及水文资料,了解测区地貌、地层、水系等情况。

3.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区控制点。

4. 进行测区预验,获取初步高程控制点。

5. 编制测区平面示意图和测量工程进度表。

二、测量方法1. 采用传统水准测量方法,即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测量。

2. 测量路线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无遮挡物及杂乱电磁场的地段。

3. 测量路线的长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工程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4. 根据测区地形和路线特点,设置临时测站,保证测量中间过程的控制点布设。

5. 测量应按照水准路线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逐点逐趟进行,先闭合回到起点,再向后进行。

6. 测量地面高程时,要注意仪器的水平校正和读数精度,避免误差的累积。

7. 测量结果必须记录准确的高程值、读数、环视点号、观测时间等信息。

三、精度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的误差不应超过高程的万分之三。

2. 测站间的控制点高程差不得大于20m。

3. 重要控制点的相对高差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4. 重要控制点的高程改正值应在±0.005m以内。

5. 其他控制点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四、测后处理1. 对测得的高程数据进行测后平差和精度分析。

2. 根据测量结果,编制高程平面图和高程剖面图。

3. 检查测量数据,修正错误和不合理的数据。

4. 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工况、测量结果、精度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5.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测量数据和测量报告。

以上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

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61 光学经纬仪GB/T10156 水准仪GB/T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H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B/T200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JJG8 水准标尺检定规程JJG414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JJG703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F11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结点node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3.2水准路线levelling line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3.3区段section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4测段levelling section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3.5 连测connect levelling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3.6支测branch levelling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接测adjioning levelling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一种精确测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方法,而一二等水准测量则是在高精度要求下进行的重要测量工作。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仪器设备的选择与检验应选用精度符合一二等水准测量要求的水准仪,如 DS05 或 DS1 型水准仪。

在使用前,必须对水准仪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校准,包括水准仪的 i 角误差、水准标尺的零点差等。

2、测量路线的规划根据测量任务和地形条件,合理规划测量路线。

测量路线应尽量避开交通繁忙、地面震动较大的区域,同时应保证路线的闭合或附合,以方便进行精度检核。

3、水准点的布设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一二等水准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并绘制点之记。

二、外业观测1、观测方法一二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光学水准仪进行单程观测,也可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

观测时应按照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读数。

2、观测要求(1)视线长度应不超过 50 米,前后视距差应小于 1 米,累积视距差应小于 3 米。

(2)视线高度应不低于 03 米,且不应超过 28 米。

(3)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4)观测过程中,应保证仪器的稳定性,避免震动和碰撞。

3、读数与记录读数应精确到 01 毫米,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

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计算和检核,发现问题及时重测。

三、内业计算1、高差计算根据外业观测数据,计算各测站的高差。

高差计算时应考虑仪器高和标尺读数的改正。

2、闭合差计算对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

一二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应符合相应的精度要求。

3、平差计算当闭合差符合要求时,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平差计算应采用严密的平差方法,确保计算结果的精度。

四、精度要求1、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每千米高差中误差应分别不超过 10 毫米和20 毫米。

2、水准路线的闭合差应符合相应的限差要求,如一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不应超过±2√L 毫米(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千米为单位),二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不应超过±4√L 毫米。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差异。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相应的测量规范。

以下是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设备要求1.水准仪:应具备高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常用的有电子水准仪和气泡式水准仪。

2.测量标尺:应具备较高的刻度精度,常用的有金属标尺和玻璃标尺。

3.固定基准点:应选取稳定、不易受影响的地点作为基准点,如高耸建筑物或稳固的岩石。

二、测量方法1.基线测量:选取合适的基线进行测量,基线的长度应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测量时,应避免测量基线两端同时受到显著的地面变形或振动影响。

2.支点设置:在测量线上设置一系列支点,支点应均匀分布,并且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3.望远镜高差观测:连续观测不同支点间的高差值,并记录观测结果。

观测中,应注意仪器垂直度和视线稳定性的保持。

4.误差控制:应根据测量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控制误差的方法,如观测重复、平差处理等。

三、测量精度要求1.望远镜高差观测的精度要求为±(0.02+0.001H)毫米,其中H 为测量高差的高程差值。

2.基线测量的相对误差要求为0.003%,即测得的基线长度误差不得超过标称长度的0.003%。

3.测量结果平差后,应控制闭合差小于基准误差的10倍。

四、数据处理1.测量数据的处理应采用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结果的计算和处理应利用专业的测量软件或工具,避免人为误差的引入。

3.测量结果应进行审查,对异常值和明显偏差进行排除和修正。

五、报告和记录1.二等水准测量的结果应编制成测量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测量方法、观测数据、误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内容。

2.测量数据和相关资料应进行归档存储,以备后续参考和查询。

总之,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依据,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

区域性的精密水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61 光学经纬仪GB/T10156 水准仪GB/T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H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B/T200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JJG8 水准标尺检定规程JJG414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25 水准仪检定规程JJG703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F11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结点 node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 levelling line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区段 section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测段 levelling section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连测 connect levelling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支测 branch levelling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接测 adjioning levelling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概述说到二等水准测量,哎呀,可能有些小伙伴听了就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它可不是那么简单哦。

简单来说,二等水准测量就是为了测量地面高低差而进行的一种技术手段,目标就是要准确无误。

想象一下,像我们要测量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河流的水位,这可是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

测量可不是随便一量了事的,这里面有一套讲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中的技术要求,保准你听了不打瞌睡。

2. 技术要求详解2.1 仪器选择首先,咱们得说说仪器,二等水准测量离不开的就是水准仪。

这家伙可是测量高差的“神器”,能精准到毫米,真是神奇!不过,选择仪器可不能随便,得挑那些性能稳定、精度高的,像买衣服一样,不选不合适的牌子。

比如,常见的光学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各有各的优缺点。

光学水准仪呢,操作简单、便宜,但在光线不好或者远距离时,可能就不那么给力了。

而电子水准仪则是“高科技”,数据处理快,可惜价格有点小贵,适合预算充裕的朋友们。

2.2 测量环境接着,咱们再来聊聊测量环境。

二等水准测量可得选个好地方,首先是地面要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想想,如果你在一块不平的地上测量,结果肯定是“南辕北辙”,所以选址可马虎不得。

再者,天气也是关键因素,阴雨天气可不是好日子,湿气大,测量误差容易就上来了。

最理想的环境呢,就是晴天,风和日丽,当然,没大风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数据可能就像在风中飘,飘得你根本无法把握。

3. 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观测方法在进行观测时,咱们可得认真些。

这可不是随便瞄一眼就能得出结论的,得有系统的方法。

比如,通常会采用前视、后视的方法,每一个点都得仔细记录,就像记账一样,不能漏掉。

每次测量前后,还得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它们的“脾气”都在正常范围内,这可比照镜子还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3.2 数据处理最后,数据处理也是一门大学问。

收集完数据后,得把它们一一整理,像拼拼图一样,才能看到全貌。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1)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可使标尺在望远镜中的成像清晰、稳定。

一般情况下,一、二等水准观测应在日出后半小时至正午前两小时和正午两小时半至日落前半小时(三、四等水准观测可视情况适当放宽此限制)进行。

也可根据地区、季节及气象情况,适当地增减中午间歇时间。

当标尺分划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气温突变、风力大于四级时,均不得进行观测。

(2)为避免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观测应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趋于一致(一、二的等水准观测前,应将仪器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半小时)。

设站观测时,为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仪器,应用白色测伞遮住阳光,迁站过程中应用白色仪器罩罩住仪器。

(3)每测站的前视后后视标尺至仪器的距离应大致相等,而且,视线长度不得超过有关规定的长度,视线的高度不得过低。

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i角误差、垂直折光等与距离有关的误差影响。

(4)每站观测程序应按“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进行。

这样可以在测站观测高差中消除或减弱i角变化、仪器垂直升降等于时间有关的误差影响。

(5)一个测段中的测站数应为偶数,以便消除标尺零点不等差的影响。

另外,由往测转反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

(6)一、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一抵消单程观测(往测或返测)高差中所含同一性质、相同符号累积的误差影响。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根据《水准规范》的规定,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7)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往测和返测,应“分段”进行。

即将一个区段分成2~3个分段,每分段的长度应为20~30km。

在一个分段内连续进行往测或反测。

在一个分段内的侧段上,其往测与返测应分别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或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测站总数,对于一等,不应超过该分段总测站数的20%,二等不应超过30%。

一、二等水准观测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时使用的仪器室具有光学测微器的精密水准仪,使用的标尺是线条式因瓦合金水准标尺。

一、二等水准测量

一、二等水准测量

一、二等水准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主要应用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及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建设。

一等与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基本相同,本任务学习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规定、记录、计算。

一、观测仪器随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注入测量仪器,传统的铟瓦尺配合光学水准仪测量的方法被现代条码尺配合电子水准仪所替代。

电子水准仪具有自动读数、记录、超限报警、数据传输等功能,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

应根据路线上地面质的情况选用尺桩(尺桩质量不轻于1.5 kg,长度不小于0.2 m)或尺台(尺台质量不小于5 kg,做转点尺承。

二、测站观测顺序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

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时,奇、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数测站相同。

三、观测技术要求1.测站技术要求(见表1.4.1)表1.4.1 一、二等水准测量测站技术要求2.观测取位要求(见表1.4.2)表1.4.2 一、二等水准测量外业计算位数取位要求3.闭合差限差要求(参见表1.3.1)四、检核与计算以一个测段为例,如表1.4.4所示工程实例。

1.视距差视距栏中,后距平均值减前距平均值视距差=[(后距1+后距2)/2]-[(前距1+前距2)/2]。

视距累计差=本测站视距差+前一测站视距差。

2.读数差后视读数差=后视读数1-后视读数2;前视读数差=前视读数1-前视读数2。

3.高差第一次观测高差=后视读数1-前视读数2;第二次观测高差=后视读数2-前视读数2。

测站高差为两次高差的平均值。

4.累计高差各测站平均高差逐站相加,最后得出总高差值。

5.测段闭合差、限差测段闭合差=往测高差中数+返测高差中数,即:五、精度评定(mm)按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段施测时,水准测量每千米的高差偶然中误差MΔ公式1.4.1计算(mm)按公式1.4.2计算。

水准测量结束后,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MW式中Δ——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或环线长(km);n——测段数;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N——水准路线环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M5
182.034

1902
+0.00520
-0.00520
0
W=+5.2mm W允=±5.5mm
注:高差取位到0.00001m,高程取位到0.001m。
(m)
高程
(m)
BM1
1
435
0.12460
-0.00120
0.12340
182.034
B1
182.157
2
450
-0.01150
-0.00120
-0.01270
B2
182.144
3
409
0.02380
-0.00110
0.02270
B3
182.167
4
608
-0.13170
-0.00170
-0.13340
-4740
0
h
-0.04740


后-前
h
23.4
24.5
后B1
142306
142305
+1

137605
137606
-1
-0.9
-0.8
后-前
+4701
+4699
+2
h
+0.04700
注:高差中数取之0.00001,测段结束空一览。
高程误差配赋表
点名
测段
编号
距离
(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二等水准测量和一级导线测量的记录规定
1.记录按测量顺序记录,水准测量不空栏。
2.手簿不得空页、撕页。
3.不得转抄成果。
4.不得涂改、就字改字。
5.不得连环涂改。
6.不得用准测量手簿示例(参考)
测自BM1至BM5日期:2012年6月24日
测站编号
后距
前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两次读数之差
备注
视距差
累积视距差
第一次读数
第二次读数
1
31.5
31.6
后BM1
153959
153958
+1
后视标尺:NO1

139260
139260
0
-0.1
-0.1
后-前
+ 14699
+14698
+1
h
+0.14698
2
36.9
37.2

137400
137401
-1

114414
114414
0
-0.3
-0.4
后-前
-22986
-22987
-1
-0.22986
3
41.5
41.4

113906
143906
0

109260
139260
0
+0.1
-0.3
后-前
+4646
+4646
0
h
+0.04646
4
46.9
46.5

139401
139400
+1
前B1
144141
144140
+1
+0.4
+0.1
后-前
-4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