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美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当代西方美学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美学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美学》读书笔记提起中国著名的美学家,也许你会想起李泽楷老师,宗白华老师,朱光潜老师,高尔泰老师……但是千万别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位集大成者——朱狄老师。

朱狄老师于1935年生于浙江平湖,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

退休之后,他潜心于油画的创作。

迄今为止,朱狄老师已经著有多部佳作,包括有《美学问题》、《艺术的起源》、《原始文化研究: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等等。

而今天我所要谈论的,便是朱狄老师于1984年书写的《当代西方美学》。

书中的第一章主要是列举了十个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但是这种列举只是根据一些有关著作的片断或各种百科全书的“美学”条目所提到的有关美学家来加以确定的。

“流派”既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所以有的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像弗洛依德、融恩、桑塔耶那、杜威、卡西勒等)虽然早已经去辞世,但鉴于他们的思想对当代人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要仍然只好称之为“当代”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有些哲学派别或美学理论(如结构主义、存在主义以及接受美学等),由于它们在西方还没有被公认为一种美学流派,所要《当代西方美学》这里就没有太多的涉及。

其次,在写作方法上,由于西方一个哲学流派或一个美学流派往往同时兼有许多称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书中采取的是“以人带派”的做法,也就是说通过某一流派的代表性人物的美学思想来作为介绍该美学流派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讲述的是关于美的本质问题,这完全是根据国内读者的需要而设的。

因为在当代西方美学著作中,美的本质的讨论已很少有专门的章节来加以探讨了,相当多的美学著作已不再涉及这个被看作为古老的、争论不休的形而上学的问题。

但鉴于这一问题本身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美学界对它的广泛兴趣,朱狄老师仍然把这一问题列为专章来加以介绍和论述。

第三章关于审美经验的问题,与第二章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情况恰恰相反,它是当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几乎没有一本系统的美学著作中不涉及审美经验的。

当代艺术读后感[5篇模版]

当代艺术读后感[5篇模版]

当代艺术读后感[5篇模版]第一篇:当代艺术读后感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理论》读后感读过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抽象也很是枯燥乏味。

似乎是自己的肤浅,没有多的学问去对此反驳,也许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去深的了解这些关于时代关于风格关于许多不需要那么多人争执的文字词语和对艺术的描述的问题上。

艺术的发展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论家在边上指指点点更不需要他们规定下什么条条框框来约束艺术的发展。

读过此文章我也被无意识的带到比人的理论框架下,为自己去说别人的话。

当代艺术中国只是唯唯诺诺地跟着西方,很多情况限制了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的发展。

重要的是了解别人、对比自己。

少去搬弄的西方的新名词,仿佛高深的学问是用繁复的名词来修饰,让研究的人都对自己产生一种不理解,更何况我们跟着人家后边,气喘吁吁倒是必然,摔个跟头更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们研究就不要跟着自己受累,让读者也跟着受累。

了解西方不要胆怯,要虚心的学习,同时要努力的发现自己(同样适合我们现在,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研究,不要去畏惧老师,不要怕自己不足,只要自己虚心的去学习,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

现在的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东西,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自己蒙蔽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代艺术结束之后,自然就是当代艺术(也被称为“后现代艺术”)的开始。

我们在了解这样的分期时,同时也应该知道,分期是为了书写历史的方便,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并不就意味着到l 860年时,古典艺术就消失了,或者到l960年时,现代艺术就彻底终结了。

直到现在,不光现代艺术还在,古典艺术也一样可以存在,只不过它们已经不是主流了,而是作为一个品类存在了。

时期只是便于我们在看文字资料所不被迷混,其实这样的时间间隔对与研究艺术论起到一定的作用罢了,他对艺术的发展并没有丝毫的阻隔,只是对人们的看法和思想起到一定的引领或向导。

其实指引的的方向还不知是对是错,只是其中强加了研究者的条框。

通过文章的介绍了解西方对古典、现代、当代艺术有这样的描述“古典艺术的特征是写实,美学定义是美。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篇一:《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树,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

首先他们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

《当代西方美学》读后感

《当代西方美学》读后感

当代西方美学呈现出一个总体倾向——舍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辨方法,而采取“自下而上”的经验主义方法。

书中提到20世纪以来,随着二战的爆发,欧洲大陆哲学在英美等国家的“水土不服”,美学中出现了经验主义抬头和理性主义式微的现象。

如果说康德、黑格尔思辨的美学体系遵循的是一种理性原则的话,那么当代西方美学思想更多遵循的是一种经验原则。

作者还认为,美学按可划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

并以此将本书第一章中分述的10种美学流派一分为二。

科学美学阿恩海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美学论证本身便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他们通过采用实验现象和临床经验等论证来研究美学问题,对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动力作出心理学上的分析,成为了心理美学的代表。

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完形心理学上的,他认为知觉是艺术思维的基础,并且用“方向性的张力”去解释似动现象。

弗洛伊德则以精神分析学说解释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的功用等问题。

他认为艺术家是受到过剩本能欲望的推动而从事艺术创造以在幻想的世界中满足自己。

同时提出“诱惑的奖赏”这一概念,将艺术作品形式的美视为对诱惑的奖赏。

荣格他提出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是人类艺术创造的动力,反对文化起源于精力过剩的说法。

自然主义美学的乔治·桑塔耶那,对“美”和“表现”两种审美现象作出心理学上的解释。

他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将美的产生归功于人的情感。

实用主义美学的约翰·杜威认为艺术就是经验,审美经验不可与日常生活经验分离。

佩珀同样推崇认识源于经验的观点,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要在对艺术作品的实际感受和评价中方能实现。

新自然主义美学流派的托马斯·芒罗不赞同将美学局限抽象定义和概念分析上,主张从艺术的具体现象,以类似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美。

表现论美学的科林·伍德认为再现艺术是伪艺术,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强调情感与想象活动对艺术创造的作用。

阿诺里德同样主张知觉的对象必须被表现才可构成审美对象,只有完美地被表现了才可达到美。

当代西方美学读后感

当代西方美学读后感

当代西方美学读后感作家简介:朱狄,1935年生于浙江平湖,社科院研究员,中国著名美学家,退休后从事油画创作。

曾著有:《美学问题》、《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当代西方美学》等著名书籍。

内容简介:本书第一章列举的十个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只是根据一些有关著作的片断或各种百科全书的“美学”条目所提到的有关美学家来加以确定的。

“流派”既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所以有的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象弗洛依德、融恩、桑塔耶那、杜威、卡西勒等虽早就已经去世,鉴于他们目前还有为人们所公认的巨大影响,也仍然只好称之为“当代”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有些如结构主义、存在主义以及接受美学等哲学派别或美学理论,由于它们在西方还没有被公认为一种美学流派,我们这里就没有涉及。

其次,在写作方法上,由于西方一个哲学流派或一个美学流派往往同时兼有许多称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乱,我们这里采取的是“以人带派”的做法,即通过某一流派的代表性人物的美学思想来作为介绍该美学流派的基本方法。

这一方法,看来还是切实可行的。

黑格尔说过:“哲学史的外表形象是由个别人物构成的。

”既然哲学史可以这样写,当代的美学流派当然也可以这样写。

第二章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在其他当代西方美学著作中,专门讨论美的本质章的章节少之又少,相当多的美学著作已不再涉及这个被看作为古老的、争论不休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上。

但了解这个问题上的历史有助于读者更了解当代西方美学的发展轨迹。

有见及此,作者把一系列关于西方美学家、哲学家所提出解释美的本质的问题的理论列举和分析。

第三章关于审美经验的问题,审美经验是当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几乎没有一本系统的美学著作中不涉及审美经验的。

美学研究对象的这一重大转变是当代西方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作者把“审美无利害关系”这一命题作为审美经验的核心,再把审美经验分成几个问题来谈,方便读者有条理地了解审美经验。

第一章的概述让我了解到西方美学重心转移的问题,不但是所在的国家还有美学思辨的方法。

XX美学史读后感

XX美学史读后感

XX美学史读后感西方美学史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帮大家的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早就想读一读关于美学的理论,半辈子过来了,对于“美”的实践可谓不少,也追求美,虽然自己并不美,但对于美总是在向往,也常常在想,“美”究竟是什么?一天,逛书店的时候,买了本《西方美学史》,化了一定的时间,总算囫囵吞枣地把它给读完了。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我常常被书中精彩的论述而击节赞叹,正如作者所说的,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犹如我们对于“美”的认识,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思想境界和追求、品格。

在这本书中,我所感受到的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搏的跳动,是谢林所说的精神还乡的历程,从这里,我看到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似与不同。

早期的西方人精神发展历程与我们东方人有其相似之处,其最早的艺术活动都是与神有关,虽然其表现形式不同,古希腊的神话、史诗、悲剧和喜剧,在我们中国则是对神的膜拜和占卜,西方有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中国也有,只不过过去我们的教科书上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其实这是人类成长的.历史,现在想起来,我们欠缺的知识真是太多了。

如果没有美,这个世界就没有意义,人生也没有希望,这里,美的概念非常宏大,它包罗万象,所以又可把它称之为人的心灵,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会被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环境所左右,会困惑,读一读美学吧,知道一些人类童年的历史,了解人类是怎样从远古走过来的,你会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中的人,包括你自己。

苏格拉底如是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的灵魂。

迈开这一步,请从认识“美”开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西方美学史阅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

西方美学史阅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

西方美学史阅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西方美学史阅读心得体会什么是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西方美学史阅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方美学史阅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美学史阅读心得体会1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问题,虽然并非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但它却直接涉及到怎样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来研究美学史这样重大的课题。

朱先生说他要求把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加以区别的这个想法,倒不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

在他之前,在五十年代初有的苏联学者就已经作过尝试,但却挨了粗暴的批评棍子。

不同的意见被压下去了,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在我国学术界,在近三十年里,把上层建筑混同意识形态,是一个相当盛行的论点。

把二者不加区别地混为一谈的看法,事实上已经在某些问题上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

举一个例子来说,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只能在彻底变革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后才能建立起来。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相应地也只能在产生了它的`经济基础之后才会耸立起来。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abc。

但是,我们知道用来指导推翻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却是在资本主义时代诞生的。

把上层建筑混同意识形态,或者在它们之间划上等号,结果就会得出非常荒谬的结论:1、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的产生先于它的经济基础,2、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可以不依赖它的经济基础,3、上层建筑可以离开或者不要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

可见,朱先生提出这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确是有的放矢。

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将引起学术界的进一步深思。

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全面的研究,不光对美学史,而且对于整个文化思想史的编写工作都是有益的。

这就是《西方美学史》的第三个特色。

《欧美当代艺术》解读当代艺术的密码

《欧美当代艺术》解读当代艺术的密码

《欧美当代艺术》解读当代艺术的密码导读: 与现代艺术追求实践美学的理念不同,当代艺术质疑的是审美本身,这正是其价值所在,它切断了作品和价值的内在关系,无关美丑。

那特艺术学院的《欧美当代艺术》课程由当代艺术史教授法比恩·丹西主讲,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跨越大西洋两岸的法美两国当代艺术,结合艺术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例子,传授艺术知识以及开发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

丹西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语言,观众通过参考现有的密码表,对其进行解读。

众所周知,了解艺术的发展脉络、熟悉艺术史知识是看懂当代艺术的关键。

《欧美当代艺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当代艺术密码的很好途径,更清晰的艺术史框架、更专业的讲授方式以及更系统的艺术知识补充。

在课程导入部分,设置了七个问题然后逐一解答。

分别是1、什么是当代艺术?2、什么是艺术的本质?3、什么是绘画的本质?4、什么是结构主义?5、什么是后现代?6、什么是当代艺术的合理性?7、什么是当代艺术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理解当代艺术的关键。

正如丹西所说,当代艺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由它不恒定的构架所决定的。

从艺术的本质出发,抛弃对创作不必要的模仿习惯,重新思考绘画的本质会有不少惊喜,艺术史上颠覆传统的现成品艺术杜尚《小便池》以及不断复制的、反映美国消费社会的波普艺术灵感皆源于此。

后现代概念的提出也给予我们理解当代艺术一个切入口。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在1979年《后现代的状态》中概括了当代艺术在千变万化世界中的多样性,以及其综合叙事的特点,敢于对大叙事的怀疑正是其核心精神。

与现代艺术追求实践美学的理念不同,当代艺术质疑的是审美本身,这正是其价值所在,它切断了作品和价值的内在关系,无关美丑。

丹西看来,当代艺术作品是“新传统”和现代性的历史结果。

这也可以成为判定作品是否为当代艺术的标准。

它颠覆对艺术形式范围的限定、反抗普通原则,且艺术家有属于自己的语汇,对艺术的经典敢于质疑。

在以上基本问题的熟知基础上再去观看认识当代艺术,心里有一定的判断,避免于对作品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第1篇:西方美术史读后感《西方美术史》有感这本书西方艺术的形式与特征等的发展史,其中心问题是美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西方美学与西方的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对美学,哲学是关于一切美学问题的最基础的思考,具有元美学的性质。

对美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和丰富对西方哲学的理解。

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作品是许多美学思想的源泉。

说起西方美术,我好像走进到了另一个新天地,与中国美术形式意境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感受。

在兴趣盎然中,乔托的觉醒,波提切利的韵昧,达芬奇的智慧,米开朗基罗的激愤,拉斐尔的优雅,乔尔乔内的建树,提香的追求和丁托列托的视角,感受布勒格尔的气质,丢勒的才情,普桑的力度,华托的情调,大卫的理想,安格尔的柔美,德拉克罗瓦的激情和莫奈的光影,深深吸引着我。

另外,西方艺术流派及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华丽激情的巴洛克艺术;古典优雅的学院派;充满生活情趣阳光的荷兰小画派;夸张扭曲的折衷主义;真实和谐的写实主义;抽象豪放的野兽派;具有戏谑和象征意义的超现实主义……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古埃及希腊罗马美学。

提起埃及,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卓越的建筑艺术,它是法老王们的陵墓。

对于金子塔的美丽和雄伟我不多说,在课上学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

从那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埃及人的灿烂文化以及他们对“秩序”的狂热追求,绘画的比例,外形都奇异的保持一致,宏伟的雕像现在虽然有好多残缺,但仍能感受到那埃及的辉煌文明!古希腊的美学思想是在其哲学,艺术,宗教,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

超凡入圣的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

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

后来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它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伟大的罗马,璀璨的希腊!充满神话的希腊,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这些美丽的地方都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当代西方美学思潮

当代西方美学思潮
等,又指人的感官机能对对象的感觉。 • 形式美,是对材料美的所见之综合,是构 造性想象的结果。 • 表现美,事物通过联想而取得的性质,就 是我们所说的它们的表现”。表现美中人 的主观因素则是联想,没有联想就没有表 现。
艺术论
• 艺术的价值就是通过改变物质世界而实现人自身
的意愿,结论是艺术具有功利实效性。他反驳康 德以来的艺术“无功利说”,认为“把事物的审 美功能与事物的实用和道德的功能分离开来,在 艺术史上是不可能的,在对艺术价值的合理判断 中也是不可能的。 ” 艺术的价值在于使人愉快。艺术的功能只有通过 满足人的追求愉快的本能和需要才能实现,也就 是要满足人的自然本性。 艺术能表达思想,并需要得到理性活动的滋养。 他指出,“凡是一切体现了理性的艺术,都是最 壮丽和圆满的”


美学学科的三分法
• 审美形态学主要研究艺术的形式; • 审美心理学主要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的心理状态; • 审美价值学主要是研究审美活动本身以及 审美活动对人所造成的影响。
贝尔的“有意昧的形式”
• Clive Bell (1881—1964 ),英国形式主
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理论 代言人 ; • 主要著作有:《艺术》、《自塞尚以来的 绘画》、《法国绘画简介》、《19世纪绘 画的里程碑》、《欣赏绘画》等 ; • 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美学研究对象
• 美本身: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
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 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 美的根本原因; • 艺术:美学是艺术的哲学,在西方美学史 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 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心理学兴起之后, 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 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 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西方现代艺术论文,西方现代美学论文

西方现代艺术论文,西方现代美学论文

西方现代艺术论文,西方现代美学论文篇一:当代西方美学论文《当代西方美学》课程作业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摘要关键字一、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观点A段话反映了存在主义美学的思想。

这段话提到的“海鸥”有三种:分别是现实中的海鸥、记忆中的海鸥和想象中的海鸥也就是书中描写的海鸥。

萨特将存在分为两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是一个物体同其本身等同的存在,也就是“现实中的海鸥”。

自为的存在同意识一起扩展,而意识的实质就在于它永远是自身,也就是“记忆中的海鸥”。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

“是否见到海鸥对我来说无关紧要。

当时对我来说重要的只是存在于头脑里的海鸥”“海鸥已经起了变化,同时变得更真实了,因为现在是想象中的海鸥了。

”反映了萨特的想象论。

在美学上,萨特用想象代替了哲学中的意识,注重用现象学方法对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加以描述和分析,冲破了心理主义的先验设定原则,赋予了想象以特殊的地位。

在萨特那里,想象具有意识的虚无化能力,其本质是自由的,因而,美是人们在想象世界中的自由创造,“我现在见到的海鸥同我书中正在描写的海鸥只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关系”即说明了想象中的海鸥与现实中海鸥的不同。

它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

艺术作品就是自由想象的产物,它揭示了人的真实存在,反映了人的现实命运。

没有想象的参与,美的欣赏和创作是不可能的。

通过想象,我们实现了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实现了对虚无的把握,因此,想象是走向自由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萨特通过自由想象把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统一起来,营造出一个艺术和美的世界。

由此可见,萨特的想象已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介入行动,是争取自由,超越现实的一种手段、工具。

二、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和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B段话讲了这样一个观点:小说的结构方式有其本身的意义,有必要与现实中的发展顺序保持差异,原因在于“书不是就一件与书无关的简单的趣事乱讲一通,而且还是故事敷演本身。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摘要:一、朱光潜及其《西方美学史》简介二、西方美学史的主要内容三、朱光潜编写《西方美学史》的立意和方法四、对《西方美学史》的评价及读后感正文:一、朱光潜及其《西方美学史》简介朱光潜,中国著名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生于1897 年,逝于1986 年。

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其研究领域涉及美学、哲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是他撰写的一部关于西方美学史的专著,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教材,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二、西方美学史的主要内容《西方美学史》是一部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概述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中世纪、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十八世纪以及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发展的专著。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各个时期的美学思想和代表人物。

作者对每个时代的美学思想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力求客观公正地展现西方美学史的全貌。

三、朱光潜编写《西方美学史》的立意和方法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的编写过程中,秉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力求客观公正地展现西方美学史的全貌。

他明确表示,本书的立意是挑选每个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论点,对每个代表人物只介绍他的主要观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

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并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

此外,朱光潜在研究方法上,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加以区别,这一观点在当时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四、对《西方美学史》的评价及读后感《西方美学史》作为一部研究西方美学史的专著,对中国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内容丰富,分析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了解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脉络,还能够领略到朱光潜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貌。

本书对于提高读者的美学素养和历史观念具有很大的帮助。

读完《西方美学史》,我深感朱光潜先生对美学研究的热情和敬业精神。

他对西方美学史的深入研究和严谨分析,让我对美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1.介绍朱光潜及其《西方美学史》2.阐述读后感的重要性和目的二、背景介绍1.朱光潜的学术背景和成就2.《西方美学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三、内容分析1.古代美学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2.中世纪美学思想(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3.文艺复兴美学思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4.启蒙运动美学思想(伏尔泰、卢梭等)5.近代美学思想(康德、黑格尔等)6.现代美学思想(尼采、柏格森等)四、读后感悟1.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2.西方美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反思和启示正文(篇1)《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西方美学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西方美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许多思考。

首先,朱光潜先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近代、现代等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

从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到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主义,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表现,以及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朱光潜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西方美学世界。

其次,朱光潜先生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还深入分析了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例如,他指出西方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文学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其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这些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西方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朱光潜先生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反思和启示。

他指出,西方美学思想虽然丰富多样,但也有一些缺陷和局限性。

例如,西方美学思想过于强调个体主义和理性主义,而忽视了情感和感性等方面。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美学思想时,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之,《西方美学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和思考。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西方美术史》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美术史课程中的教材之一,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美术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开始,一直到当代艺术的发展。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介绍,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西方美术史》,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书中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于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开始,一直到当代艺术的发展。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介绍,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这些艺术流派和风格的了解,我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艺术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西方美术史》,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书中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于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想心得感悟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想心得感悟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想心得感悟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想心得感悟(通用6篇)《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美学家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著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西方美学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想心得感悟篇1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

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

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

”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

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各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

朱先生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

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古希腊时代)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即“天意安排”的合理性)。

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在探索西方美学史的广袤领域时,仿佛踏入了一座充满智慧与灵感的神秘花园。

每一位思想家的观点都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散发着独特的芬芳,引领我们去思考美、感知美。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美学思想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耸立在美学的开端。

他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而艺术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

这种观点虽然将艺术置于较低的地位,但却为我们思考艺术与真实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视角。

亚里士多德则对柏拉图的观点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他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模仿,还能够通过对事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提炼和表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他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为后来的文学和艺术批评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强调诗歌不仅要有教育意义,还要能给人带来愉悦。

这一观念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艺术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也注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受到基督教神学的深刻影响。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至美至善的,世间的美都是上帝的光辉的体现。

托马斯·阿奎那则试图调和信仰与理性,将美与上帝的存在和秩序联系起来。

在这个时期,艺术更多地是为宗教服务,成为宣扬教义和表达宗教情感的工具。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达芬奇强调艺术要模仿自然,但又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智慧和技巧,将自然之美表现得更加完美。

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到了 17 世纪,新古典主义成为主流。

布瓦洛主张以古希腊罗马的经典作品为典范,强调艺术的规则和理性。

然而,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则带来了新的变化。

狄德罗倡导“美在关系”的观点,认为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之中。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强调情感、想象和个性的表达。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精品3篇)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精品3篇)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精品3篇)关于对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篇1《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一本经典美学著作。

这本书以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详细阐述了西方美学的演变和发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美学素养。

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清晰而生动地描绘了西方美学的历史。

书中的内容既有对西方美学思想家及其思想的介绍,也有对不同美学思潮的阐述,让人不禁对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作者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西方美学的发展,并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例如,在谈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悲剧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其基本特征和思想内涵,还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这种分析方式使我对西方美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美学思想家和美学观点。

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等人的思想对于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些内容时,我不仅要理解其基本观点,还要思考其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思考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西方美学思想。

总体来说,《西方美学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美学的历史和发展,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当然,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某些重要的美学观点的阐述可能还不够深入等。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本经典的美学著作。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篇2《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在阅读《西方美学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朱光潜先生的学术风范和深厚底蕴所吸引。

这本书以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美学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近现代这几个关键历史时期的西方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美学史读书报告

2010/9/15 第一周读书报告——吴琼《西方美学史》前言一、主要内容前言部分主要探讨了西方美学史写作的问题。

二、主要观点西方美学史的写作应具备“一种历史态度和历史意识,即我们不能只用一种观点或角度去写作美学史,而是应该有多种角度”。

三、论证线索或逻辑引论美学史往往是经过了历史主体基于“现在”的理解和过滤的“叙述的历史或理解的历史”现状②①→西方美学史的写作问题。

西方的“西方美学史”研究和著作现状;我国的“西方美学史”研究和著作现状。

历史:(历史学意义上)“人美学史是美学思想史。

是们对过去的事实或事件的记述和阐释”③。

历史学研究:研究者既要凭借美学史家不仅要具备一般“历史感觉”进入历史情境完历史学家所必须具备的历成历史建构,又要与历史对象史感觉,而且还要选择与美保持情感的距离,保持理性;学这门学科相适应的研究既要有一定的历史方法,又要方法。

使方法与研究对象的性质有所关联。

什么是美学史?“美学史”美学史是有关美学理论和审美意识的历史。

哪些算是美学理论?(美学史用阐释学观点解决这种两写作标准确定的两难)难——前理解和视界融合。

问题本体论的遗忘——对何为“西方美学史”的追问。

本论回答“历史”①②③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版,前言第 11 页。

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版,前言第 1 页。

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版,前言第 3 页。

1 美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各要在历时、共时双维度上考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审美活动察。

写作者自身的理论范式有不同的理解,是“由各个时应是有一定弹性的,可修正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活动的,在视域融合中生成历史和文化理念等历史地确定的”意义。

①)文化维度上:具有相同的历史西方美学史:在文化纬度上“西方”源头和精神结构的文化形态。

言明的一种与东方美学相地域意义上:与东方相对。

对应的美学理论形态的发展史。

当代西方美学

当代西方美学
绪 论
• 为什么要在外语院系开设本来属于哲学系 的课程?国外许多名牌大学的英语专业,并 非是以语言技能教学为主的,主要是对英语 语言或英美文学的研究,不了解西方美学, 就很难开展研究业教学,以及研究生教育----普及、大众、 精英)。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从培根开始,他们的共 同点是强调感觉经验和感官愉快在审美中 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 • 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的对立可以 看作是古希腊美学两条线索的延续。
18世纪启蒙主义美学
• 18世纪启蒙主义美学同样沿着这两条线索发展。 在法、德两国的启蒙运动中,大陆理性主义的大 旗依然被高举着。 • 当然,也有大量的理论家处于理性主义与经验主 义的矛盾之中。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强调:文艺应 对自然作理想化的模仿,应遵循理性原则。卢梭 更倾向于浪漫主义,“审美力是人天生就有的”。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总体上更倾向于经验主义。他 肯定理性的认识作用,但更强调包括美在内的一 切观念都来自感觉。“美在关系”。
德国古典美学
• 黑格尔美学以理性主义为主导,调和经验 主义和理性主义,集中体现在“美是理念 的感性显现”。但理念依然是决定性的因 素,只是纠正了把一般与个别割裂开来的 问题。
19世纪的西方美学:理性主义与经 验主义两条主线交织
• 一方面,经验主义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是 30年代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哲 学,反对形而上学,主张用科学的经验主 义方法来改造哲学,使哲学成为只描述现 象而不解释现象的科学;(丹纳的艺术哲 学:种族、环境、时代)(审美与游戏来 源于精力过剩);二是实验心理学美学, 以费希纳为代表,提出用“自下而上”取 代“自上而下”。
• •
第四节:西方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 把西方美学史分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三个 阶段的基本原则是跟着哲学史走。 • 第一阶段: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至16世纪。 • 柏拉图:理念论,强调一般与个别的对立,(关 于影子的影子问题,诗人要被逐出理想国) • 亚里斯多德:既继续沿着柏拉图的思路,寻求感 性存在的一般原因和根据——一般存在;另一方 面又反对把一般与特殊割裂开来;他研究的焦点: 一般存在的存在方式。现实生活其实是一般的存 在方式,文艺又是对生活的模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美学呈现出一个总体倾向——舍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辨方法,而采取“自下而上”的经验主义方法。

书中提到20世纪以来,随着二战的爆发,欧洲大陆哲学在英美等国家的“水土不服”,美学中出现了经验主义抬头和理性主义式微的现象。

如果说康德、黑格尔思辨的美学体系遵循的是一种理性原则的话,那么当代西方美学思想更多遵循的是一种经验原则。

作者还认为,美学按可划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

并以此将本书第一章中分述的10种美学流派一分为二。

科学美学
阿恩海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美学论证本身便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他们通过采用实验现象和临床经验等论证来研究美学问题,对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动力作出心理学上的分析,成为了心理美学的代表。

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完形心理学上的,他认为知觉是艺术思维的基础,并且用“方向性的张力”去解释似动现象。

弗洛伊德则以精神分析学说解释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的功用等问题。

他认为艺术家是受到过剩本能欲望的推动而从事艺术创造以在幻想的世界中满足自己。

同时提出“诱惑的奖赏”这一概念,将艺术作品形式的美视为对诱惑的奖赏。

荣格他提出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是人类艺术创造的动力,反对文化起源于精力过剩的说法。

自然主义美学的乔治·桑塔耶那,对“美”和“表现”两种审美现象作出心理学上的解释。

他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将美的产生归功于人的情感。

实用主义美学的约翰·杜威认为艺术就是经验,审美经验不可与日常生活经验分离。

佩珀同样推崇认识源于经验的观点,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要在对艺术作品的实际感受和评价中方能实现。

新自然主义美学流派的托马斯·芒罗不赞同将美学局限抽象定义和概念分析上,主张从艺术的具体现象,以类似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美。

表现论美学的科林·伍德认为再现艺术是伪艺术,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强调情感与想象活动对艺术创造的作用。

阿诺里德同样主张知觉的对象必须被表现才可构成审美对象,只有完美地被表现了才可达到美。

现象美学的杜夫海纳揭示了审美对象与其他一般知觉对象的区别,突显具有智慧、富含情感的审美知觉。

“只有当审美对象存在于鉴赏者意识中的时候,它才是完整。


分析美学
新实证主义美学的理查兹区分了情感语言和符号语言,并认为美属于后者,是一种主观的情感反应。

他还美的本质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分析美学的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含义是处于流动中的,所以无法对美和艺术做出定义。

他的追随者韦兹也提出艺术是一个开放式的概念,属于类概念。

只有属于亚概念的各种具体艺术才可以被定义。

符号论美学的卡西尔提出艺术是一种承载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既有物质呈现,又包括精神外观。

延续卡西尔观点的朗格还将自我表现与表现区分开来,认为艺术的作用和其本质不等同。

从书得第一章可以看出当代西方美学派别林立,纷繁复杂。

这些美学理论多依附于各种学科来建立,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或社会学等。

其实关于美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两千年之久,至今依然众说纷纭。

以美的本质为例,客观论、主观论以及主客观论均得到一定数量的美学家支持。

书中提到有关客观论的几种见解。

“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

”这种观点颇有“你见或不见,美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的意味。

因为它是不依靠人的主观能动而存在的,相反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只是被动地“吸收”了事物固有的审美属性。

有人认为这种属性是自然属性。

事物的物理属性和形式构成了美,如线、形、色、质、味等等。

像希腊人推崇美在于比例和谐。

蔡沁提出了黄金分割律,费希纳用测试的方法得出一种愉快的经验标准……这种理论无疑是为美设定了一个客观的标准,而忽略了人的差异性和历史的差异性。

我个人认为美不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而是人所确定的一种价值。

并非某一事物的审美属性均能够“打动”人心。

因为知觉主体的生理条件不尽相同,面对同一“形式刺激”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加之知觉主体自身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审美就变得更加复杂。

也有的人认为这种属性是社会属性。

如“有用就是美”的观点,美的审美属性在于对人类有实用价值的属性。

此种标准也必须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去考察。

梅里尔提出的审美判断的普遍有效性的观点被认为主观论者最正面的反驳。

他认为审美判断又正确和错误之分。

一般来说,人们都应该在某一具体审美对象上取得一致的判断。

未能做到这点的便是审美判断错误。

其实梅里尔是避开了美的标准,而建立起审美判断的标准——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审美统筹起来,预先设定有一种正确的判断标准并且适用于所有人。

个人的好恶是导致审美主体做出错误判断的原因。

那么这种标准具体是什么?谁拥有有限解释权?会不会造成权威压迫的问题?这都值得思考。

从历史上看,人们不是先有了公认的、客观的标准,才去创造美的现实,而是在理论的总结出现以前很久,就有了这种创造,这个事实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理论的功能、作用以及方法。

乔德却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可以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美,用不着有人去感受它,它也是美的。

虽然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依旧存在,但是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美却不见得存在。

这便又回归到“美不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而是人所确定的一种价值”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