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
家庭教育推荐书目
19、《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
20、《换种方式做父母》周弘
21、《觉醒》周弘
22、《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卢勤
23、《爸爸是座山:父亲是女儿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梅格.米克
24、《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杨晓升
25、《我是这样管孩子的》库金会
家庭教育推荐书目【三】
26、《爱与理智》 (美)吉姆.费;福斯特.克林纳
2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29、《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30、《好父母 好孩子》卢勤
31、《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32、《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
33、《家庭教育在美国》黄全愈
34、《教你如何赏识孩子》周弘
35、《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冉乃彦
36、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37、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理想的幼儿园和理想的艺术教育,从一个画家到早期教育工作者)
家庭教育推荐书目【二】
11、《赢在父母》韦钰
12、《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南美英
13、《发现孩子: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蒙台梭利
14、《告诉孩子你真棒》 (“知心姐姐”卢勤教你怎样与孩子沟通)
15、《来吧孩子》池莉
16、《母亲是最好的教育家》36位世界名人母亲的成功教子之道
17、《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 (韩)张炳惠
44、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2》(涂鸦yes,模仿no)
45、林菁菁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
47、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
48、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
49、孙瑞雪《爱和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图画书创编的基本原则画与话衔接要体现连贯性
图画书创编的基本原则画与话衔接要体现连贯性一、图画书的概念图画书,英文名称“picture book”,是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读物,在日本及港台地区又被称作“绘本”,在中国大陆读者的理解中,等同“绘本”概念的图画书,主要指儿童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
(摘自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日本图画书研究者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中用以下公式来描述图画书与一般儿童读物的区别:文+图=带插图的书文*图=图画书(摘自饼饼大学期间的儿文笔记)加拿大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个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绘本有:《母鸡萝丝去散步》、《爷爷一定有办法》等,后期会一一介绍给大家。
)从其词源分析,绘本英文“picture book”可译为“绘本”、“图画书”,严格意义上,“绘本”更多用于“picture story book”(故事性图画书),而“图画书"意义更为广泛,它不仅包含故事性图画书,还包括了知识性图画书、插画书、连环画等。
本研究仅探讨故事性图画书,故采用“绘本”一说。
(摘自饼饼的毕业论文《幼儿园绘本教学开展现状研究》)因此,我将图画书定义为: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用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或传递信息内容,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的一类儿童文学作品。
二、图画书的基本特征1、图像性图画书的故事主要是借助图画来叙述的,通过鲜明的色彩、富有创意的构图、独具特色的画面结构来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图画,儿童通过阅读画面、观察画面来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儿童在最开始阶段都是不认识字的,但是他们却能够读懂绘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正是因为图画书的故事主要是借助画面来叙述的。
我的图画书论
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著)序我的微不足道的图画书论,承蒙季颖先生厚爱,将其译成中文,又由我早就通过他们出版的书而对之怀有敬意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来,1973年在东京见到尊敬的严文井先生是我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邂逅。
此后。
又有幸多次访华,得以会见陈伯吹先生和如今已经亡故的任大霖先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此我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实际上.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
我的父亲喜爱中国画,每年一到初春,就在墨龛里挂上他最心爱的轴画。
那幅画委实是大手笔,我记得整幅画面是一座巍巍耸立的高山,山麓上开满山桃花,沿着山脚下的溪流。
一个人在羊肠小路上独行。
那幅画很打动我那稚气的心。
我看啊看啊,总也看不够。
记得大约8岁那一年,父亲又像往年一样把画挂到壁龛上。
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画?”父亲回答说:“武陵桃源。
”于是“武陵桃源”这个词就鲜明地富在我的记忆里。
看着那幅画,我总感到在那深山中有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仿佛听到画中人送我到桃花中去,于是想象着自己走入深山,生发出种种愉快的幻想。
这梦幻的时刻犹如桃花的颜色般温暖、柔和。
我想,这种在画中神游的愉快感受,是和读幻想小说一样宝贵的体验。
或许,我后来从事图画书工作,也是与从此画中感受到读故事的乐趣不无关联的。
决定未来发展的神秘力量。
不往往蕴藏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之中吗?后来,我上了中学,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成了我的拿手学科。
11岁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确信父亲说过的“武陵桃源”和那幅父亲喜欢的中国画描绘的正是“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名文更加深了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使我觉得世上一定有那样的地方。
从此,只要看到桃花,只要想起挑花源,但是我却完全没有料想到,有一天能真的去桃花江旅行。
在出版这本书一事定下来之后,1995年参加北京国际儿童图画书展时,我会见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张天明社长和蔡阜女士。
图画书教学之路
图画书教学之路打开文本图片集我国幼教界向来关注早期阅读教育的问题。
一方面,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例如大部分的早期阅读活动只局限于故事教学,较少关注其他类型图画书的价值,过度使用多媒体忽略了纸质书本不可替代的功能等。
另一方面,使用图画书教学的教师也普遍存在一些困惑:如何挖掘图画书中的教学重点,如何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如何把握指导的力度等。
对于以上与图画书相关的问题,现有早期阅读教育研究中全面与系统的探讨比较少见。
美国舒尔曼教授最初提出的“领域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阅读PCK)体系被我们借鉴来架构图画书早期阅读的研究框架,探究图画书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我们的PCK研究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早期阅读与图画书教育内容的知识(what)、早期阅读学习者的知识(who)、早期阅读教学方法的知识(how)。
我们期待通过图画书早期阅读的PCK研究,找出最有效的早期阅读学习方式来促进学龄前儿童在语言、认知、社会与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一、认识早期阅读和图画书我们通过文献梳理、读本分析和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三个手段来构建“教师早期阅读教学知识PCK”的研究框架。
整合三个手段的运用,我们试图了解关于早期阅读和图画书的内容知识及幼儿阅读各类型图画书能获得的核心经验(教师早期阅读教学知识中的“what”),关注幼儿的既有经验、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发展(教师早期阅读教学知识中的“who”),并试图为不同类型(诗歌、故事、散文、知识等)图画书提出适宜的阅读指导策略(教师早期阅读教学知识中的“how”)。
关于早期阅读和图画书内容的探究包括四个方面:早期阅读的知识、图画书的知识、特定类型图画书的知识、特定图画书的知识。
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一书和演讲中说:孩子阅读图画书是听成人读图画书中文本的声音,结合自己看到的画面来理解书本内容的行为。
相较于成人的文字阅读,幼儿这种通过阅读图画逐渐感知图画、声音与文字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理解和体验图画书内容的行为,是在为入学后的正式阅读文字做准备。
我的图画书论pdf
我的图画书论pdf
《我的图画书论》是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图画书理论的原创先声,全面反映了松居直先生从自己真实朴实的生活经历和颇具传奇色彩的编辑生涯中对图画书本质的高远洞见和革新认知。
松居直通过对图画书、儿童和成人三者的实证研究和对三者之间微妙关系的灵动捕捉,高效地诠释出以儿童为本位的亲子阅读理论的实质,揭示出图画书在实现儿童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真正价值所在,指引亲子关系跳出传统模式的窠臼,实现新时期质的飞跃。
松居直先生通过对经典原创图画书中的宏观要素,如人文意象、图画意境等,以及微观要素,如语言、韵律、尺寸、色彩调配等的美学剖析,挖掘原创的纯粹动机,为新时期优秀图画书的原创以及图画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活水源头。
看图讲述与绘本阅读的异同
看图讲述与绘本阅读的异同世界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绘本是适合0- 99岁人阅读的书。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绘本已悄然伴随孩子的左右,绘本阅读教学也成为我园语言教学领域的特色之一。
教师们在活动开展中存在着不少疑惑,却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专业成长。
传统的语言训练中,我们开展的活动大多是故事、儿歌的讲述、复述、续编、看图讲述等,接触到绘本以后,我们所困惑的是,绘本阅读教学与传统的看图讲述有何区别与联系?针对这个问题试着进行如下分析:一、“形似而神异”的图+文与图×文的构成关系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3- 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目标是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
看图讲述与绘本阅读教学都与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活动相关,在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看图讲述,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活动形式。
这类活动要求幼儿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讲述实践,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
即看图讲述注重的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从图与文的构成关系来说,看图讲述是以文字为主,以图画为辅,图画为文字服务,是对文字的说明,是为了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呈现的是图+文的形式。
绘本是独立成书的故事,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担当讲故事的责任,表达特定的情感。
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只用绘画来讲故事,是一种无字图画书。
绘本呈现是一部童话剧或是一部短小的电影,通过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
此外,绘本的装帧、印刷、设计都比较唯美,版式精到独特,封面、环衬、扉页、版权页、书名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
所以说绘本的图和文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一种乘法关系,是图×文的构成形式。
当代幼儿图画书阅读及教学研究概述
当代幼儿图画书阅读及教学研究概述作者:殷媛媛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第03期图画书一词来自英语“oicturebook”,日本和中国港台地区常称为“绘本”。
“这种读物中。
文和图之间有着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只是文字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即文字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同一个主题。
”这种独特的表达系统比较契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研究表明,图画书阅读能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社会化、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的发展。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基于幼儿识字不多、无法独立阅读文字文本等特点,图画书阅读无疑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样式进入幼儿的早期阅读。
那么,国内外对幼儿图画书阅读及教学有哪些研究成果呢?本文拟概述这些成果,以期对我国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国外已有研究成果根据国外图画书阅读研究的中文译著,以及可以查阅到的外文文献资料。
国外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侧重图画书阅读理论”的研究和“侧重图画书阅读应用”的研究,(一)侧重图画书阅读理论的研究图画书叙事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首推加拿大学者培利·诺德曼(PerryNordlman)。
其著作《话图: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Words about Pictures: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Books》)、《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The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中关于图画书的章节以及论文《解码图像:图画书如何运作》等,主要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图画书阅读进行了阐述。
在《话图: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中,诺德曼首先指出,图里的叙事讯息的获取依赖读者对已知假定和意义符码的熟悉度,并以各种不同方式的类目来说明图画是如何传达有关主体的讯息的;其次,是对视觉信息进行全面思考,从考量全书的整体意义效果开始,到对书中图的整体意义效用的思考,再到探索图里特定细节的效果以及一系列图中的图与图之间的重要关系的分析;再次,探讨了图文关系的各个层面:最后,阐明从图画书的整体所涌现的意义。
《幼儿睡前故事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500字
幼儿睡前故事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幼儿睡前故事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相关研究 (1)(一)睡前阅读研究 (1)(二)关于睡前故事研究 (1)二、国内相关研究 (3)(一)睡前阅读研究 (3)(二)关于睡前故事研究 (4)三、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研究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参考文献: (5)一、国外相关研究(一)睡前阅读研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国外关于早期阅读、睡前阅读的研究成果日趋丰富,很多研究先后论证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哈佛大学一项对3-19岁幼儿语言和阅读能力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等,是预期他们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一文中指出:“与幼儿园孩子一起高声朗读的方法已经被广为提倡了。
”另外,Galda认为戏剧教学法(play-based instruction)适合幼儿园的阅读教学,这种方法能够提供选择、控制和挑战的环境,有助于教师鼓励儿童通过自己的戏剧创作对环境进行思考。
Wells在1985年的研究发现,一名两岁幼儿的言语有50%产生于阅读过程中。
Snow、Goldfield以及Moerk的研究也表明,成人常会在睡前阅读过程中,采取提问、肢体动作、提供反馈等手段来教儿童学习语言,促进儿童语言水平的发展。
日本的松居直先生在研究专著《我的图画书论》中这样写道:“在图画书中,被称之为语言艺术家的诗人和作家,运用语言出色地表现出形象化的故事世界,那是语言的最高世界,也是画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用精心绘制的图画来反映美的世界。
《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
我的图画书论序我的微不足道的图画书论,承蒙季颖先生厚爱,将其译成中文,又由我早就通过他们出版的书而对之怀有敬意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来,1973年在东京见到尊敬的严文井先生是我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邂逅。
此后。
又有幸多次访华,得以会见陈伯吹先生和如今已经亡故的任大霖先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此我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实际上.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
我的父亲喜爱中国画,每年一到初春,就在墨龛里挂上他最心爱的轴画。
那幅画委实是大手笔,我记得整幅画面是一座巍巍耸立的高山,山麓上开满山桃花,沿着山脚下的溪流。
一个人在羊肠小路上独行。
那幅画很打动我那稚气的心。
我看啊看啊,总也看不够。
记得大约8岁那一年,父亲又像往年一样把画挂到壁龛上。
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画?”父亲回答说:“武陵桃源。
”于是“武陵桃源”这个词就鲜明地富在我的记忆里。
看着那幅画,我总感到在那深山中有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仿佛听到画中人送我到桃花中去,于是想象着自己走入深山,生发出种种愉快的幻想。
这梦幻的时刻犹如桃花的颜色般温暖、柔和。
我想,这种在画中神游的愉快感受,是和读幻想小说一样宝贵的体验。
或许,我后来从事图画书工作,也是与从此画中感受到读故事的乐趣不无关联的。
决定未来发展的神秘力量。
不往往蕴藏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之中吗?后来,我上了中学,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成了我的拿手学科。
11岁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确信父亲说过的“武陵桃源”和那幅父亲喜欢的中国画描绘的正是“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名文更加深了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使我觉得世上一定有那样的地方。
从此,只要看到桃花,只要想起挑花源,但是我却完全没有料想到,有一天能真的去桃花江旅行。
在出版这本书一事定下来之后,1995年参加北京国际儿童图画书展时,我会见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张天明社长和蔡阜女士。
他们恳切地邀请我去长沙访问,并提出了一个迷人的这议:一起到桃花江去!我感到了像做梦一样的幸福,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不可忽视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美
不可忽视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美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图画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己受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青睐。于是,大家对于各种图画书的认识也就随之而来。这学期,在幼儿园读书月活动的倡导中,各班发动家长的力量引进了大量的世界优秀图画书。这么多的好书,教师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难题。
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图画书“用再创造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种艺术不失特性地结合在一起。从其形式过程来看,是由有插图的文学读物演变而来的,但又与插图的文学读物有着根本的区别。图画书是一种把语言与图画两种艺术表现手段很好事融合在一起进行故事叙述的艺术形式。如果大家不能很好的把握图画书的这一特质,就会很容易在有关图画书的阅读教学中把文字与图画分割开来,或者把图画书当作传统看图讲述的对象,或者把图画书当作开展综合活动的引子,而忽略力画书自身独特而丰富的价值。
由于图画书故事性强的特点,教师通常将其作为一个文字故事来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图画书文字所讲述的内容,忽视了欣赏图画信息,如:图画上色彩的特点、画面构图的布局等。图画书中人和物,情和景,性格形象的刻画,位置的经营,气氛的渲染,色彩的处理等,它所表达的内容有时是语言文字无法描写的。图画书是文字与图画共同构成的艺术整体,只有通过两者的合体才能很好的完成故事的讲述。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1图书是幼儿接触语言的重要途径,3—6岁又是幼儿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本《我的图画书论》由日本作家松居直先生著。
这本书可以说是有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图画书的知识与观念、图画书的选择与分享、图画书的意向与语言、图画书的历史与传统、图画书的欣赏与细读以及图画书的编辑与出版。
这六个部分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图画书的选择与分享以及图画书的欣赏。
松居直先生他在书中这样写到“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中所写的内容“。
而我认为:幼儿期的阅读,刚开始也并不是读懂书中的内容,而是能够在阅读中找到阅读快乐,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喜爱阅读。
即使幼儿很小,由大人带领孩子阅读,让孩子体会书中的内容,着也算是幼儿在阅读,作为成年人,不能够把图画书当做孩子识字的工具,而应该把图画书当做是孩子阅读的起点,现在多数的农村的幼儿家长,还不能够真正的带领孩子阅读,对于幼儿阅读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让幼儿自己看图画,或者教会幼儿认识图画书上的字,读了这本书,着给我有了很大的启发,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来向家长说明,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带领孩子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玩具”。
这本书中提到的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亲子阅读时的交流。
这个交流不仅仅的父母读故事给孩子听,而是要要求在哪亲子阅读的时候,父母适时地提问与一定的动作表示。
来增加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语言的交流可以促使孩子的对故事的理解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的交流则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促进幼儿阅读的兴趣,从而孩子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亲子间的有效交流这对幼儿的发张尤其重要,父母温柔的阅读可以提高幼儿对书的认识,可以提高幼儿对文字、图画的理解,可以促进幼儿多感官的发展,能够使幼儿的亲子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与知识,从而为今后的阅读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儿童阅读方面的指导类书籍
儿童阅读方面的指导类书籍
儿童阅读是门很深的学问,家长也要花时间去尝试和学习,儿童阅读方面的指导类书籍,各有特色,适合家长、儿童阅读研究者阅读。
粗粗统计一下,推荐给大家:
1、最平实的是王甘《0-8岁宝宝阅读计划》、《童书是童书》、《童书非童书》、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
2、从编辑角度讲的是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郝广才的《好绘
本如何好》、林美琴《绘本有什么了不起》、《图画书应该这样读》;3、从理论角度讲的是《朗读手册1》、《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孙莉莉的《让理论看得见:早期阅读与幼儿教育》、韩国南美英的《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阿甲《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
4、例证式的是美国安妮塔•西尔维的《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陈晖的《经典绘本的欣赏与讲读(35种经典绘本的全方位欣赏与讲读) 》、《绘本阅读》;
5、从教学角度讲的是:王林《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陈晖的《图
画书的讲读艺术》、袁晓峰《图画书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
6、故事集锦式的是《朗读手册2与3》、《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和你说晚安》、《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1与2》。
7、其它的是:《幸福的种子》、《绘本之力》、《共享阅读》、《儿童的文学世界》
这个书单读过一多半,她是儿童阅读方面的专家,有兴趣可以去她的Blog上翻翻她跟孩子的阅读记录,她提供了非常多的绘本阅读心得,可以做为参考,而且她还给孩子也建立了一个Blog,记录了他的阅读记录。
儿童阅读的话题太大,只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验,还有很多的地方都没有讲到,以后有时间在微信会继续写下去,欢迎关注。
浅谈图画书与连环画(小人书)、漫画之间的关系
浅谈图画书与连环画(小人书)、漫画之间的关系郭艳芹【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图画书作为儿童文学领域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被中国儿童所接受,它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了文学和美术两种综合性的艺术。
连环画在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常将国家连环画称为小人书。
漫画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日本流传到我国的。
这三种形式的作品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
【期刊名称】《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图画书;连环画;漫画【作者】郭艳芹【作者单位】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 0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Z图画书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无论对成人,还是对儿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甚至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国内外对于图画书的概念有不同的称谓、不同的界定。
严格意义上说,在进行理论研究或学术交流时,应该使用“图画书”作为专有名词。
图画书在日本及其他国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图画读物。
然而在中国,往往指的是文学层面的图画书,是包含了文学和美术两方面因素的综合性艺术。
进入21世纪,图画书开始发展,并逐渐取代了曾占据广大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阅读地位的连环画等形式。
然而,图画书与连环画、漫画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它们属于不同的读物形式。
一、什么是图画书人类最早的智慧、人文情感都是通过图画流传到现在的。
图画书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于图画书的称谓,很多人称之为“绘本”。
它源自于英美,英文常叫“Picture Book”,即“图画书”之意。
关于“绘本”这种叫法,是因为图画书在英美广泛传播之后,很快被日本所接受,“绘本”便是日语从英语“Picture Book”直译过来的。
在日语中,“绘”对应“图画”,“本”对应“书”。
《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
我的图画书论序我的微不足道的图画书论,承蒙季颖先生厚爱,将其译成中文,又由我早就通过他们出版的书而对之怀有敬意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来,1973年在东京见到尊敬的严文井先生是我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邂逅.此后。
又有幸多次访华,得以会见陈伯吹先生和如今已经亡故的任大霖先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此我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实际上.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
我的父亲喜爱中国画,每年一到初春,就在墨龛里挂上他最心爱的轴画。
那幅画委实是大手笔,我记得整幅画面是一座巍巍耸立的高山,山麓上开满山桃花,沿着山脚下的溪流.一个人在羊肠小路上独行。
那幅画很打动我那稚气的心。
我看啊看啊,总也看不够。
记得大约8岁那一年,父亲又像往年一样把画挂到壁龛上。
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画?"父亲回答说:“武陵桃源.”于是“武陵桃源"这个词就鲜明地富在我的记忆里。
看着那幅画,我总感到在那深山中有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仿佛听到画中人送我到桃花中去,于是想象着自己走入深山,生发出种种愉快的幻想。
这梦幻的时刻犹如桃花的颜色般温暖、柔和.我想,这种在画中神游的愉快感受,是和读幻想小说一样宝贵的体验.或许,我后来从事图画书工作,也是与从此画中感受到读故事的乐趣不无关联的。
决定未来发展的神秘力量。
不往往蕴藏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之中吗?后来,我上了中学,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成了我的拿手学科。
11岁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确信父亲说过的“武陵桃源"和那幅父亲喜欢的中国画描绘的正是“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名文更加深了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使我觉得世上一定有那样的地方。
从此,只要看到桃花,只要想起挑花源,但是我却完全没有料想到,有一天能真的去桃花江旅行.在出版这本书一事定下来之后,1995年参加北京国际儿童图画书展时,我会见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张天明社长和蔡阜女士。
幸福的种子(松居直)
平常在家,您最常对孩子说的话是什么?我们姑且称它为口头掸吧。
我曾经仔细聆听这些口头禅,发现这些话在无意间暴露了说话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想,大家实在有必要确认一下自己的口头禅,以了解自己。
“快去做功课!”孩子上小学以后,这句话突然变成许多母亲的口头禅。
母亲们说这句话并不是故意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口头禅更代表了她们心里真正的想法。
孩子一天到晚都听到这句话,但是知道自己应该用功读书,所以也没有办法反驳,了不起没好气地回一句:“我知道啦!”或许孩子真正想说的是:“烦死人了!这么啰嗦!”可是一说出这些话,少不了又要和爸妈吵上一架,所以孩子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忍了下来。
个性乖巧柔顺又认真的孩子,从早到晚听这句话,很容易被洗脑,顺从父母的要求,认为只要用功念书,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父母看到孩子这么听话,也很放心。
可是,这样真的就可以放心了吗?用功读书是为了什么?那还用说?当然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获得好成绩又为了什么?为了进好学校呀!进好学校以后呢?毕业以后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呀!找到好工作,又能怎么样呢?当然就能拥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啰。
为什么要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呢?这个嘛,因为这样才能幸福呀!只要在经济上不虞匮乏,在社会上受到肯定,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就会很幸福的。
这样真的就会幸福吗?讦多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家里的每个成员却不知道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也没有尝过幸福的滋味,成天生活在不安和不满的痛苦深渊中。
还有不少家庭,全家人感情疏离,各自为政,过着孤独而寂寞的日子。
幸福到底是什么?有一些话,是父母必须对孩子说的,为了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将来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过活。
例如: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该追求什么?“活着’’的真谛何在?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向他们灌输这些道理,让它们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里。
念书给孩子听,也就是为了传达这些观念。
还有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是:“看书去!”这句话和“快去做功课”比较起来,意义非常含糊,充其量不过是在强调读书是一件好事,一定会对功课有帮助。
从阅读图画书到创意仿写的教学策略
从阅读图画书到创意仿写的教学策略作者:李朝霞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2年第08期实现课标对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阶段目标,需要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立足课堂的阅读教学和写话教学。
此外,加强图画书读写活动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下面以《逃家小兔》图画书读写活动为例,说说在小学第一学段如何利用图画书有趣的故事内容、精致优美的画面与极简的语言,采用“读思写一体”的教学策略,开展从阅读图画书到创意仿写的读写活动。
一、看图读文,边读边思,感受阅读的乐趣日本著名儿童作家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中提出,图画书不单单是“文+图”,而应该是“文×图”,图画书图文合奏,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
如果只看图画或者只读文字,都只是唤醒文字的一半生命。
阅读时,教师带领学生翻开第一页,可以先读文字,再看图画,也可以先看图,再读文,然后思索图画和文字都说了什么,再翻到第二页,继续之前的步骤……一页又一页地翻到最后。
用看图读文、边读边思的方法阅读图画书,就是读图画和文字一起讲出来的故事。
在图文结合的阅读中观察、体会、感受、思考、想象,这样就能读出意义,读出趣味,从而“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美国图画书界先驱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和克雷蒙·赫德共同创作的《逃家小兔》,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
有一天,一只想知道妈妈有多爱她的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她要离家出走了——“我要跑走了。
”机智而豁达的兔妈妈没有惊诧,没有问为什么,欲擒故纵地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啊!” 紧接着,一场在语言和图画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奇特的追逐游戏开始了。
小兔子上天下海,变幻莫测,她扮成溪里的鳟鱼、秘密花园里的小花、高山上的石头、天上的小鸟、远行的帆船……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兔妈妈也随之变成渔夫、园丁、大树、大风……不管她变成什么,妈妈总是能抓住她。
享受图画书读书心得(通用3篇)
享受图画书读书心得(通用3篇)享受图画书读书心得(通用3篇)享受图画书读书心得篇1《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读后感我师傅向我推举了一本名为《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书,是她们早期阅读工作小组的老师向她推举的,她说看了觉得很不错,因此也推举给了我。
本书主要争论的是图画故事书。
本书由上篇、下篇和附录构成,将详细介绍什么是图画书以及图画书的历史, 大量的插图供应生动直观的实例,详尽的图片解释、交代图书的版本记录和读者须留意的细节。
还特地在上篇介绍如何"从头到尾阅读一本图画书',比如可以关注"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等等,除开这些大家都关注的显性因素外,认为还可以关注 "潜在的节奏、方向性、空间与时间、艺术风格'等隐性的信息。
上篇以123本图画书为实例,从开本、图画与文字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深化浅出地探讨图画书的各种形态和表现。
图画书进入中国也有段时间了,但真正得到认可,就是这两年的事。
尽管宣扬攻势很猛,但在书店里是基本看不到绘本的,因为绘本文字量小,插图多,为了突出插图,印刷都很精致,价格比较贵,中国家长买书一般认为字越多越值钱,字这么少在书店一会儿就看完了,就觉得不值得买。
于是书店里的绘本很快就会翻烂了,绘本就是这样,人们只会买新的,旧的再好也没有人买,而书店呢,旧的还没买出去,那能进新的呢?于是书店对经营绘本并不感爱好。
想买绘本一般就只有上网,没有书店的支撑,就影响了绘本的销售量。
好的绘本就成为少数喜爱童书的大人的专利。
其实绘本不仅孩子们爱看,大人也同样喜爱,真正的经典是没有年龄国界限制的。
这本书不仅详尽的向我们介绍了我想象中的内容、更让我了解到了以前极少关注的图画书的构成、形态和表现。
平常读图画书时,我多少会关注一下图画书的表现,但是对于图画书的表现并没有做到系统化了解与分析,特殊是遇到一本图画书的留白和空白页之时,心里时常嘀咕肯定有其用意,但是却又猜不透详细的缘由。
松居直绘本理论
松居直绘本理论
马松居直绘本理论是一种以儿童本人为中心,将儿童文学、世界观、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知识,利用文字、图画相互交织,建构起一大批精致内涵丰富的原创童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儿童是一种学习状况,它们比成年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他们有着纯真而缜密的思维过程。
马松居直绘本理论认为,绘画是儿童最早的语言,是他们更容易通过的表达方式,是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
因此,采用文字、图画就成功的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来。
马松居直绘本理论主张以文字和图画交织出的,以儿童本人为核心的原创童书,有利于儿童培养阅读、创作、多元文化、传承等能力。
首先,帮助儿童不断熟悉普遍社会价值观,
培养他们文化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记忆能力。
其次,帮助儿童主动探索多样的
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增进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能够激发儿
童对知识与艺术的热情,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视角,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思想。
马松居直绘本理论融合了众多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绘本理论,更是一种观念和国际孩童文学辅导标准。
它理论完善,实践多,极大地推动了儿童原创文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图画书论序我的微不足道的图画书论,承蒙季颖先生厚爱,将其译成中文,又由我早就通过他们出版的书而对之怀有敬意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来,1973年在东京见到尊敬的严文井先生是我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邂逅。
此后。
又有幸多次访华,得以会见陈伯吹先生和如今已经亡故的任大霖先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此我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实际上.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
我的父亲喜爱中国画,每年一到初春,就在墨龛里挂上他最心爱的轴画。
那幅画委实是大手笔,我记得整幅画面是一座巍巍耸立的高山,山麓上开满山桃花,沿着山脚下的溪流。
一个人在羊肠小路上独行。
那幅画很打动我那稚气的心。
我看啊看啊,总也看不够。
记得大约8岁那一年,父亲又像往年一样把画挂到壁龛上。
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画?”父亲回答说:“武陵桃源。
”于是“武陵桃源”这个词就鲜明地富在我的记忆里。
看着那幅画,我总感到在那深山中有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仿佛听到画中人送我到桃花中去,于是想象着自己走入深山,生发出种种愉快的幻想。
这梦幻的时刻犹如桃花的颜色般温暖、柔和。
我想,这种在画中神游的愉快感受,是和读幻想小说一样宝贵的体验。
或许,我后来从事图画书工作,也是与从此画中感受到读故事的乐趣不无关联的。
决定未来发展的神秘力量。
不往往蕴藏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之中吗?后来,我上了中学,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成了我的拿手学科。
11岁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确信父亲说过的“武陵桃源”和那幅父亲喜欢的中国画描绘的正是“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名文更加深了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使我觉得世上一定有那样的地方。
从此,只要看到桃花,只要想起挑花源,但是我却完全没有料想到,有一天能真的去桃花江旅行。
在出版这本书一事定下来之后,1995年参加北京国际儿童图画书展时,我会见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张天明社长和蔡阜女士。
他们恳切地邀请我去长沙访问,并提出了一个迷人的这议:一起到桃花江去!我感到了像做梦一样的幸福,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就这样,1996年8月,我踏上了寻访可说是我的图画书论起点的桃花江之路。
这篇文章就是在那梦境一般的旅行归途上写成的。
很久以来。
我作为一个日本的出版人。
常感到对中国负有责任。
这是因为,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2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30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
因此,我一直希望能为中国出版界做些事情,哪怕是一点点也好温和、宽容,是许许多多中国人留给我的印象,他们的态度影响着我。
倘若,在向中国孩子传播读书乐趣这一工作上,能尽一份力量.在我是无尚的光荣。
而拙作如能对中国图画书的发展起些许作用,我将感到百分的高兴。
中国的图画书出版,有着美好的前景,怀着强烈的期待,我衷心祝愿中国在21世纪涌现出优秀的、具有新价值、新表现的图画书作品。
我关注着。
松居直1996年9月于北京想象力和图画书如今的幼儿,早早地就被令来学认字。
有的孩子4岁就能读字了,虽然能不能读书还是一个疑问。
孩子一到5岁,妈妈们就热心地让他们记字。
看着孩子结结巴巴、扯着嗓门对着书上的字拼命诵读的样子,妈妈们就欣喜若狂,全不顾图画书是要怀着愉快的心情来读的。
我很怀疑,这种方法能使儿童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走进书的世界吗?读书不是读字。
如果读字能够算是读书的活,那么,只要是用日语写的书,即使是很艰深的书,是专书,我也能从头读到尾。
但是,尽曾读下来,也不能算是读了这本书。
只有真正理解了书中所写的事情,才能算做读书。
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读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如果认为只要认字就能读书的话.那么有些孩子上了小学四五年级却没有读书能力,这样的现象又怎样解释呢?按说上了四年级、五年级,孩子们认字的能力应当相差无几,然而却能明显地划分出能读书与不能读书的孩子。
在成人中也是如此。
认为只要学会认字就能读书的想法,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
判断错误和出自大人的主观主义呢?刚才,我谈到所谓读书是指理解书中所写的内容。
“读《论语》而不懂《论语》”这句谚语,讽刺的就是那些只会读字却一点儿也不理解《论语》内容的人。
反过来说,我认为即使不识字,也能读书。
例如,把小学三四年级孩子读的长篇童话《艾尔玛历险记》读给不识字的五岁孩子听,他们恐怕会非常喜欢这个故事.高高兴兴地把它听完。
5岁的孩子喜欢听,是因为这个故事5岁的孩子能懂。
《艾尔玛历险记》这本书的内容,他们完全能理解。
我。
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读书。
尽管自己读和通过耳朵听方法不同,但我认为在了解故事这一点上,二者都可以算是读书。
二年级左右的孩子吃力地读《艾尔玛历险记》和5岁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听大人读《艾尔玛历险记》,也许后者使孩子更能理解故事.更快乐。
我认为,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因此,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特别应该采取更轻松的方法。
如果说,光有识字能力还不算能读书的话,读书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呢?在幼儿园或托儿所里;老师给孩子们讲一寸法师的故事。
在听故事的孩子当中,有的聚精会神,有的一会儿看着窗外,一会儿和旁边的孩子说话,不好好听,有的刚开始还听得认真,但是听到半截儿注意力就被其它的事儿吸引了。
对于同一个故事,为什么孩子们的反应这样不同呢?为什么会有爱听故事的孩子和听不下去的孩子之分呢?是不是从小就有这种素质的差异生来就有能听故事和不能听故事的区别呢?能认真听故事的孩子在听“一寸法师”时,心里看得见一寸法师。
一寸法师乘着碗做成的船,划着筷子做的桨,顺江而上,来到京城侍候公主。
他陪公主到庙里去参拜,制服了鬼,得到小神槌,最后长高长大.和公主结婚。
故事的情境,清晰地形成画面(形象),在他们的心里,有如观看了一部短电影。
这些孩子听故事时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脸和嘴角,然而他们看到的并不是老师的脸,而是心中放映的一寸法师的电影。
而一点也听不进故事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我想他们会看不见一寸法师。
一寸法师的故事,没有变成一个个画面。
如果一寸法师没有变成形象,那么无论从耳朵里听过多少词语,也不能理解故事,进入故事的世界。
如果心里什么也看不见了那么人既然睁着眼睛,就只好看映在眼里的东西,把眼光移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只好看窗外,看正在玩耍的朋友,或者与身旁的孩子说话和互相打闹了。
人不能光睁着眼而什么都不看呀。
可以说,听不进故事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在心中想象故事、把它们变成画的能力。
听到中途而失去兴趣的孩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孩子,开始的时候能看到一寸法师和其它东西的具体形象,但是听到“京城”的时候就愣住了。
搞不懂“京城”这个词,他没见过“京城”,也就两眼空空。
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一寸法师活动的舞台。
没有了舞台,故事就无法进展.就像看电影的时候胶片断了一样。
胶片断了,没有办法,孩子只好看其它映入眼帘的东西。
就这样,即使能断断续续地看到故事,也不会觉得有意思了。
根据这种分析可知.所谓听故事的能力,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
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
图画书与儿童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
儿童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
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
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
图画书对幼儿来说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
刚才我讲到了一寸法师。
如果把一寸法师的图画书拿给我所说的听不进一寸法师故事的孩子去看会怎样呢?他肯定会看到底,能完全看懂这个故事。
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是自己没有能力想象出故事情景的孩子,如果看了图画书中的描画,也能借助它们在心中描绘出一寸法师的样子。
当场面随着故事的进展发生变化时,新的插图又接上来使孩子心中快要模糊消失的形象清晰起来,就这样,在插图的帮助下,孩子在心中描绘出故事的世界,从而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这样,在用多种多样的形象丰富了自己的体验之后,人才变得能够想象、了解未知的事物。
把“一寸法师”变成自己的东西之后的孩子,在听赫夜公主的故事时,就能够以一寸法师的形象为依据,想象赫夜公主的世界,在心里描绘新的图景了吧?图画书在补充丰富儿童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问题是图画书的质量。
孩子是根据图画书中的插图来进行想象的。
他们边看插图,边在心里比照图画描绘形象,因此,孩子描绘的形象的质量当然要受插图的影响。
如果插图的质量高,艺术性强,孩子心中描绘的形象也就好,反过来.他们心中的形象就会很贫弱。
久而久之.决定了儿童想象力的质量。
受二流、三流类型化形象刺激训练出来的孩子,用那样的形象驱动想象,他们看东西,也只能受那种形象的影响。
读一本书,是从里边发现更丰富的世界,还是只能吸取一点儿东西,全凭读者的想象力。
而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便在于图画书。
等进了小学以后才考虑读书问题就太迟了,在幼儿期就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这是影响读书能力的关键,而这关键因素,就在好的图画书中。
大人夺去的快乐最近,给幼儿读图画书的父母多起来了。
有人认为这是家庭主义的一种表现,称这样做的父母为“教育爸爸”、“教育妈妈”。
这样说来未尝不可,但是.如果附和这种挑剔的看法.我们今天就无须在这里讨论什么图画书了。
我不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因为论起挑毛病来,我或许更加严厉苛刻呢。
不管怎样,“家庭主义”也好,“教育爸爸”、“教育妈妈”也好,我认为给幼儿读图画书是好事,不必顾虑别人怎样看。
希望大家给孩子们该真正有趣的书——这点至关重要。
请坚决地把那些带有实用目的的图画书推到一边去。
看一看孩子们最近的生活,就可知道,在家庭中对孩子说话最多的,不是母亲,而是电视。
孩子在电视机前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地坐着,电机机不住地对孩子说话,仿佛是电机在教育孩子似的。
而母亲在一天里能对孩子说几个小时的话呢?从早上孩子睁开眼睛起直到睡下去,母亲都在招呼他们,从“不起要迟到了呀”到“睡觉要换上睡衣”,没完没了地在叮嘱。
然而,那不是和孩子交流。
和母亲比起来,电视机占压倒的优势。
父亲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就是所谓“不是我们看电视.而是电视看我们”的时代。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重新拥有跟孩子进行谈话的快乐时光。
给孩子讲图画书的时间,是父母跟孩子交流的宝贵时间。
图画书中写的内容及其世界,不是由书,而是由人传达给孩子的。
关于这一点我想再谈一谈。
不管怎样,请大家每天抽出10分钟、15分钟时间给孩子读点真正令人愉快的图画书。
孩子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一定会高兴。
父母给自己读书本身就是愉快的,再加上那本书很有趣的活,孩子的满足感就无可比拟了。
而看到孩子高兴的样子,父母则会感到身为家长的喜悦。
通过读图画书,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能感到快乐,我认为这点有很大的意义。
如果没有这种共同的快乐,读书就不可能长期继续下去。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诀窍在于细水长流,不断给孩子以新的刺激,不断吊孩子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