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 《蒹葭》完整版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下12.2《蒹葭》(优秀课件)
第一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 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
通过芦苇、白露秋霜、秋水等意 象营造了一个凄清、朦胧意境 。
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 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 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 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 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 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 无止境的追求。
关于《蒹葭》内容的几种说法:
•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 今人苏东天说:“‘在水一方’的‘所谓 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 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蒹葭
蒹葭苍苍,jiān jiā蒹葭萋萋,qī 蒹葭采采,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xī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道阻洄且从长之。,sù 溯游从之,
3、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 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之《蒹葭》精品课件(29张ppt)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 烘托气氛。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有烘托环境 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的流露; 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每章三四句, 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 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 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 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 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 执著专一。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1、整体感知: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 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 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 惆怅失望之情。
2.求贤说
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 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3.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4.理想说
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 应是坚持不懈的!所以伊人象征理想。
5.人生哲理说
伊人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 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 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 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 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 执著专一。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1、整体感知: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 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 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 惆怅失望之情。
2.求贤说
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 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3.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4.理想说
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 应是坚持不懈的!所以伊人象征理想。
5.人生哲理说
伊人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 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 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下册 《 《诗经 》二首 》之《 蒹葭》 精品课 件(29 张ppt )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之《蒹葭》课件(共26张PPT)
蒹 葭
《蒹 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生于水边。
诗文朗读 〔注意字音〕
读准读音
1:辨析字词读音 2:请全班同学朗诵课文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即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 •宛:好像、仿佛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 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 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主题: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 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蒹 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生于水边。
诗文朗读 〔注意字音〕
读准读音
1:辨析字词读音 2:请全班同学朗诵课文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即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 •宛:好像、仿佛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 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 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主题: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 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 蒹葭》课件(共26张PPT)
时间推移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道路艰险
不变的: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地点转换
主人公的形象
执着坚定
2.歌词审定 歌词符合主人公的性格吗?
顺水与逆流,遍寻佳人不得也,落笔成诗文,蒹葭一阙 逆流或顺水,佳人一笑难得也。冷冷风声起,伴今生未歇
隐藏在坚定寻找后面的朦胧情思
化身小导演
初遇·朦胧 痴寻·坚定
初 遇 · 朦 胧
1.选择音乐短片画面
为什么伊人的面容是模糊的?有什么在阻挡着我们的视线?
朦 白露 霜
胧
的 画 面
芦苇
朦胧的伊人
距离:在水一方
朦胧的意境
2.仿写歌词
在山间或繁华街道,云烟和她都袅袅 ,有青柳自飘摇 几许花深,恐几许秋寂寥 ,于唇齿或书面狼毫
远山如她般缥缈, 似是窈窕 , 又似是远遥遥, 最朦胧一曲是蒹葭
叁 悟读感知精神美
痴 寻 . 坚 定
1. 选择音乐短片画面(主人公剪影)
文中有像《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反侧。”这类直接表达主人公情意的句子吗?
你是怎么看出主人公的情意的?
已变的: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课后作业
预习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进一步 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jī 道阻 且__长___ _且__跻__
__且__右_
méi 在水 一__方___ 之_湄____
_之__涘s_ì__
chí
zhǐ
宛在 水__中__央___ _水__中__坻 _水__中__沚_
(二)齐读
思考: 1.这三章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道路艰险
不变的: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地点转换
主人公的形象
执着坚定
2.歌词审定 歌词符合主人公的性格吗?
顺水与逆流,遍寻佳人不得也,落笔成诗文,蒹葭一阙 逆流或顺水,佳人一笑难得也。冷冷风声起,伴今生未歇
隐藏在坚定寻找后面的朦胧情思
化身小导演
初遇·朦胧 痴寻·坚定
初 遇 · 朦 胧
1.选择音乐短片画面
为什么伊人的面容是模糊的?有什么在阻挡着我们的视线?
朦 白露 霜
胧
的 画 面
芦苇
朦胧的伊人
距离:在水一方
朦胧的意境
2.仿写歌词
在山间或繁华街道,云烟和她都袅袅 ,有青柳自飘摇 几许花深,恐几许秋寂寥 ,于唇齿或书面狼毫
远山如她般缥缈, 似是窈窕 , 又似是远遥遥, 最朦胧一曲是蒹葭
叁 悟读感知精神美
痴 寻 . 坚 定
1. 选择音乐短片画面(主人公剪影)
文中有像《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反侧。”这类直接表达主人公情意的句子吗?
你是怎么看出主人公的情意的?
已变的: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课后作业
预习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进一步 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jī 道阻 且__长___ _且__跻__
__且__右_
méi 在水 一__方___ 之_湄____
_之__涘s_ì__
chí
zhǐ
宛在 水__中__央___ _水__中__坻 _水__中__沚_
(二)齐读
思考: 1.这三章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 蒹葭》课件(共20张PPT)
让主人公寻寻觅觅的“伊人”, 除了是一位爱而不得的女子之 外,还可能是谁(什么)?
主题理解
“伊人”可能是爱人,可能是理想,也可能是我们心中的美好事物。
爱情说 理想说 政治说 惜时说
执著地追求心上人,陷入烦恼。 追梦之路荆棘丛生,应坚持不懈。 爱惜人才,招贤纳士。 白露流水转瞬即逝,珍惜时间。
主旨归纳 这是首爱情诗,写对恋人的思念与 追求,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 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 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 的真挚和执着,抒写了欲见而不得 的惆怅之情。
2、下列关于《蒹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 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B.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 来。 C.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 “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 种想象。 D.《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男主人 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 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三章
河边芦苇茂盛鲜明,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所爱的人,就在对岸河边。我逆流而上去 追寻她,道路迂回难走。我顺流而下去追寻 她,她好像在水中小块陆地。
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 深沉的相思之情。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第12课《蒹葭》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诵读课文
学习生字
jiān jiā
xī
méi
jī
蒹葭 晞 湄跻Leabharlann sù huíchí
sì
zhǐ
溯洄 坻 涘
沚
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心上人儿,正在 那水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她, 恍若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思考: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时间:深秋拂晓 ➢ 地点:水边
内 容 “雅”(大雅、小雅) 朝廷之音
“颂”(周颂、鲁颂、商颂) 宗庙之音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表
现 手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者也。”
法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背景资料
蒹葭
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 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主 要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 湿地环境中。
芦苇:纤细柔韧,丛生茂密。 白露:晶莹、清凉。 秋水:水波微漾,绵绵不绝。 晨雾:朦朦胧胧,缥缈迷离。
萧瑟、凄凉、清冷
朦胧、迷离、凄美
思考:这三个写景句都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
第12课《蒹葭》课件(共2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诗 经 蒹追
寻 伊
葭人 , 至 死 不 渝
何谓“蒹葭苍苍”?
蒹葭,即芦苇。 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 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 苇塘。
苍苍:茂盛的样子。 【例】曹植《赠白马王 彪》: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结合全文意境,你能否用诗意的语言表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散文化描写)
结合全文意境,你能否用诗意的语言表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散文化描写)
诗人眼中梧桐是“寂寞”的,月亮如弯钩,毫无团圆之意。用孤苦、冷 清的意象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表现了被囚的无奈、孤独和愁苦之情
小试牛刀
阅读李煜《相见欢》,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 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问题补充2】情与景的关系
(正衬)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合作探究
【问题2】在追寻伊人的过程中,主人公遇到了哪些困难?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道路艰险,时而逆流而上,时而顺流而下。 追求之人就在前方,但虚无缥缈,难以把握,可望而不可即。
爱情说:“伊人”是意中人 政治说:“伊人”是贤能之人 理想说:“伊人”是指理想、梦想。
艺术赏析
(
主人公
艰
难河 道水
伊人
象 征
路 )
主 义
诗 经 蒹追
寻 伊
葭人 , 至 死 不 渝
何谓“蒹葭苍苍”?
蒹葭,即芦苇。 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 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 苇塘。
苍苍:茂盛的样子。 【例】曹植《赠白马王 彪》: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结合全文意境,你能否用诗意的语言表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散文化描写)
结合全文意境,你能否用诗意的语言表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散文化描写)
诗人眼中梧桐是“寂寞”的,月亮如弯钩,毫无团圆之意。用孤苦、冷 清的意象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表现了被囚的无奈、孤独和愁苦之情
小试牛刀
阅读李煜《相见欢》,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 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问题补充2】情与景的关系
(正衬)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合作探究
【问题2】在追寻伊人的过程中,主人公遇到了哪些困难?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道路艰险,时而逆流而上,时而顺流而下。 追求之人就在前方,但虚无缥缈,难以把握,可望而不可即。
爱情说:“伊人”是意中人 政治说:“伊人”是贤能之人 理想说:“伊人”是指理想、梦想。
艺术赏析
(
主人公
艰
难河 道水
伊人
象 征
路 )
主 义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主题更突出。一唱三叹,形成回环往复之美,富有音乐美。 (2)采用双声叠韵。如“蒹葭”双生,“苍苍”、“萋萋”、
“采采”等,既是双声,又是叠韵。这些词的运用,极大地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章压I韵。
•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 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
伊人缥缈难寻
• 过程艰难:
• 溯游、溯洄;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诗人殷切 焦急惆怅的心情 ,强化了诗歌的 抒情性和音乐的美感享受。
比兴
• 每章都是以秋景起兴,引起正文。 • 水乡秋景凄清与人物惆怅之情交融在一起。
• 霜露:“为霜”“未晞”“未已”写出了霜花满地,晨露 未干,还未消散的情形。感受时间的推移,表达诗人焦急 的心情。
• 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写出了伊人位置的变化,写出 了伊人可望不可即,缥缈难寻的形象。
道路:道阻且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崎岖,曲折,表现 了诗人求索意中人艰难情景,也写出了他不畏险阻,矢志不 渝的执着精神。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 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 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采采”等,既是双声,又是叠韵。这些词的运用,极大地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章压I韵。
•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 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
伊人缥缈难寻
• 过程艰难:
• 溯游、溯洄;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诗人殷切 焦急惆怅的心情 ,强化了诗歌的 抒情性和音乐的美感享受。
比兴
• 每章都是以秋景起兴,引起正文。 • 水乡秋景凄清与人物惆怅之情交融在一起。
• 霜露:“为霜”“未晞”“未已”写出了霜花满地,晨露 未干,还未消散的情形。感受时间的推移,表达诗人焦急 的心情。
• 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写出了伊人位置的变化,写出 了伊人可望不可即,缥缈难寻的形象。
道路:道阻且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崎岖,曲折,表现 了诗人求索意中人艰难情景,也写出了他不畏险阻,矢志不 渝的执着精神。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 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 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蒹 葭》课件PPT
整体感知
茂盛的样子。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水中的高地。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路又险又高。阻,险。跻,(路)高而陡。
【译文】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干。我那 魂牵梦绕的人,就站在河的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 路坎坷又高险。顺流而下寻觅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 高地上。
复咏唱; ④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 ① 《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
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 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
富于变化;
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⑤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②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
感韵味更加浓郁。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古义:求取。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历经艰险, 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精读细研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 伤。主人公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 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 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他感到苦闷、感伤、忧郁。
左右流之( 今义:(液体)流淌,流动。
)
寤寐思服( 古义:思念。今义:衣服;衣裳。 )
蒹葭苍苍(
古义:茂盛的样子。 今义:深绿色;苍茫。
)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左右流之 方位词,与“左”相对。 右 道阻且右 形容词,向右迂曲。
左右采之 动词,采摘。 采
蒹葭采采 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蒹葭》课件(共16张ppt)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秦地的民歌民谣。
知识回顾
2.重章叠句与双声叠韵
(1)重章叠句:《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常采用重章叠 句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几个不同,造成回 环往复的效果。 (2)双声叠韵:是汉语的一种声韵现象,两个字的古声母相 同是双声,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双声叠韵的使用形 成了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 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 指对岸。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下去追寻她,好像就在水中的陆地上。 指对岸。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个什么故事?
在深秋的清晨,主人公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
①蒹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①蒹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
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伊人。 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①蒹①蒹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
蒹 葭
《诗经·秦风》
知识回顾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 歌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 “诗”或“诗三百”。分为风(各地民歌)、雅(朝廷正 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宗庙祭祀之乐)三个 部分,主要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和 “赋”“比”“兴”,合称 《诗经》的“六义”。
法接近。 指对岸。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
下去追寻她,好像又在水中央。
解诗明义
知识回顾
2.重章叠句与双声叠韵
(1)重章叠句:《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常采用重章叠 句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几个不同,造成回 环往复的效果。 (2)双声叠韵:是汉语的一种声韵现象,两个字的古声母相 同是双声,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双声叠韵的使用形 成了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 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 指对岸。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下去追寻她,好像就在水中的陆地上。 指对岸。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个什么故事?
在深秋的清晨,主人公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
①蒹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①蒹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
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伊人。 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①蒹①蒹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
蒹 葭
《诗经·秦风》
知识回顾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 歌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 “诗”或“诗三百”。分为风(各地民歌)、雅(朝廷正 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宗庙祭祀之乐)三个 部分,主要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和 “赋”“比”“兴”,合称 《诗经》的“六义”。
法接近。 指对岸。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
下去追寻她,好像又在水中央。
解诗明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蒹葭》课件(共33张ppt)
• 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 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 “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 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 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 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 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 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修改。
• 2、《毛诗序》之分类:
1)风: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上以风化下,下压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 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是以一国之事系 一人之本,谓之风。
2)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大 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3)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显然,毛传的分类带有浓厚的政教色彩。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曰:“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 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百工谏,庶人传语。”
2、采诗说: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 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使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 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3、删诗说:
《论衡·正说篇》:“《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去 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唐代孔颖达最先提出怀疑。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译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文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
•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 “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 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 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 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 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 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修改。
• 2、《毛诗序》之分类:
1)风: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上以风化下,下压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 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是以一国之事系 一人之本,谓之风。
2)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大 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3)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显然,毛传的分类带有浓厚的政教色彩。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曰:“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 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百工谏,庶人传语。”
2、采诗说: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 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使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 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3、删诗说:
《论衡·正说篇》:“《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去 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唐代孔颖达最先提出怀疑。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译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文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蒹葭》PPT优质课件
学习目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现存共40篇。
秦 风 · 蒹 葭
这首诗选自《诗经.秦风》,一共三段,短小精悍。在结构上,三段基本保持一致,字数相同,每一段的每一个位置描写的景物一致,抒发的感情一致。只是在内容上,每一段都较前一段有所递进。 本文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展开叙述,叙述了诗人不顾艰难险阻去追寻心上人的历程。关于诗中的伊人所指,众说纷纭。旧说或以为讥讽秦襄公不用周礼,或以为招隐;今人有的说是怀人之作,也有人认为是追求意中人的恋歌。 不管如何说法,伊人都是诗人心中美好事物的象征。她使诗人苦苦追求却又追求不到,就是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美感,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清冷超脱的意境。
写作借鉴
关雎&蒹葭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凸显追寻的艰险和主人公的执著。《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蒹葭》PPT教学电子课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有感情地朗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言为主 间有杂言
重章叠句
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 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请大声跟读
蒹葭 跟读,思考此诗节奏、韵律的特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 结构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艸色也
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蒹葭 ppt
-
1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这四句叙写道路的( 险阻 ), 表现了主人公的( 执着追求 ), 以及不能见到心上人的( 焦虑、忧愁 )心情
-
1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这三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 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变化 用秋天凄清悲凉的环境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失意惆怅。
•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在水一方’的 ‘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反之亦然。
•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 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 三、理想说
-
8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茂盛鲜明的
没有完。
水边
样子
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
9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2
蒹葭,意思是“荻苇、芦苇”,生于水边。
-
3
jiān jiā yī sù huí wǎn
蒹 葭 伊人
溯洄
宛
qī qī
xī
萋 萋 未晞
méi jī chí
湄跻坻
sì zhǐ
涘沚
-
4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芦苇 茂盛的样子 结成 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的那一边。指对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含蓄美
• “伊人”的多层内涵: • “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 “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 “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 “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 “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
河畔芦苇一片茂
盛,
清晨露水尚未
晒干。
我那魂牵梦
绕的人,
就在河水
对岸一边。
逆流而
上寻寻觅觅,
道路
坎坷艰险难攀。
顺
流而下寻寻觅
觅,
仿佛就在沙洲
中间。
•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 •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
河畔芦苇更为繁
茂,
清晨白露依然
逗留。
我那苦苦追
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情感含蓄美
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
——钱钟书《管锥篇》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是“伊人”之境让我们感 希望与理想常常可望而不 到可即,却又让我们欲罢不能。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 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 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乐旋律感; 3. 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仅仅几个
字的变换使用,体现了—— 时间的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暗示了追寻时间的延伸 空间的变换:“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水中坁、水中沚 ——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
意境美
• 本诗有哪些主要意象?分析它们的特点与意义。
——
蒹 葭
选 自 《 诗 经 秦 风 》
·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常识,明确《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2.、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3、体会古人表达感情时特有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关于《诗经》, 你知道些什么?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
拓展延伸
• 欣赏借鉴其手法、异曲同工的现代
诗歌名篇《雨巷》
作业:
• 以《蒹葭》为例,试分析《雨巷》的音乐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求的人,
就在河水
对岸一头。
逆流而
上寻寻觅觅,
道路
险阻迂回难走。
顺
流而下寻寻觅
觅,
仿佛就在水中
沙洲。
课堂讨论
• 自由朗读,结合以往的诗歌学习经验, 讨论这首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音乐美
意境美
情感美
音乐美
语言形式上,押韵换韵,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作用:
1. 适应口头文学记忆和传播方便的需要; 2. 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从听觉上强化了音
(《诗三百》),到(汉代)时称为《诗经》。收录周初到春秋中叶的
诗歌( 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
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采自15个国家或地区,共(160 )篇,其中
大多是民歌;“雅”为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
雅》
贵族、士大夫
共105篇,多为(
)所作;“颂”是王40室宗庙祭祀用的
翻译: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河畔芦苇碧色苍
苍,
深秋白露凝结
成霜。
我那日思夜
想的人,
就在河水
对岸一方。
逆流而
上寻寻觅觅,
道路
险阻而又漫长。
顺
流而下寻寻觅
觅,
仿佛就在水的
中央。
• 蒹葭萋萋, • 白露未晞。 •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
舞曲歌辞,分为《周颂》《鲁颂》《四商颂》,共( )篇。
在表现重形章式叠上句,《诗经》以( )言比为兴主,讲求节奏和用韵,
常常采用(
)的形式,多用(
)手法,具有一唱
三叹的艺术效果。《诗经》是后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简介
《诗经》“六义”指什么?
风——民歌。 雅——贵族作品。 颂——宗庙祭祀作品。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叙事和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和比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环境描写)。
《诗经》简介
人们常常“风骚”并提,它们各指什么?
风——《诗经》中的“风”(国风)。 骚——《楚辞》中的《离骚》。 “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乃至文学的 代称。
中国文学两大流派的源头分别是什么?
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诗经》 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
蒹葭朗读欣赏
释词串句
•蒹葭: 指芦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野草。 •苍苍、萋萋、采采: 均指繁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露凝结成霜。为:动词,在这里解释为
蒹葭——苍苍、凄
水——迷茫渺远 道——艰难险阻
►历尽艰险,执着追求
伊人——飘忽不定 ►求而不得,感伤惆怅
• 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追索不止又委婉惆怅的相思 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
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 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凝结成”。 •伊人: 那个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 •一方: 那一边。 •溯洄从之:逆跟流从而 ,上追去寻追。之寻她:代。溯词洄。:逆流而上。从:
•溯游: 顺流而下。
释词串句
•宛: 宛然,好像。 •白露未晞: 白露还未被晒干。晞(xī):干。 •湄: 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又指“高岸” 。 •道阻且跻:道路坎坷又越来越高。跻(jī):升,高 •坁(chí): 水中小洲,小岛。 •白露未已: 白露还未被蒸发完。已:完,结束。 •涘(sì): 水边。 •道阻且右: 道路坎坷又曲折。右:迂回曲折。 •沚(zhǐ): 水中的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