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的原文及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的原文及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的原文及赏析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的原文及赏析唐杜甫原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赏析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扩展诗人死因之谜】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

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一、病死说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

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

……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46]二、赐死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

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赏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赏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赏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经受离乱之苦后,终于在成都建了草堂,算是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诗人为此非常高兴。

于是,诗人独自漫步江畔,见春景生情,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黄四娘家花满蹊”,首句点出了寻花的地点。

诗人在黄四娘家附近看到了怒放的鲜花,第一句以“黄四娘”入题,自然亲切,诗文的生活情趣倍增。

紧承“花满蹊”,诗人开始写鲜花,那鲜花“千朵万朵”,可见花之多,也具体地揭示了上句鲜花满蹊的程度。

花团锦簇,繁茂的鲜花都“压枝低”了。

“压”和“低”这两个字使用得非常生动、准确,那枝繁叶茂的春景仿佛就在读者眼前。

第三句诗人从写花写到在花丛中飞舞的彩蝶。

“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的“留连”表明了彩蝶被这娇艳美丽的鲜花迷住了,飘飞起舞,徘徊在花丛中迟迟不肯离去。

彩蝶纷飞,花丛芳香四溢,美不胜收,这“留连”两字不仅指蝴蝶,也暗指诗人自己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诗人最后还是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诗人一边赏美景,“时时”还会听到小巧可爱的黄莺在树枝间鸣叫,“时时”两字表明诗人不是偶尔听到,而是频繁、总是能听到。

“娇”字写出莺声娇柔轻软的特点。

“自在”两字不仅是写黄莺的姿态,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黄莺给诗人带去的轻松愉快感觉。

诗人以漫步为线索,通过视觉和听觉角度,勾勒自己行进中的春景见闻,把春天描绘得生机盎然,纷繁热闹。

最后诗文以黄莺歌声“恰恰”结束,余味无穷。

这首小巧的七言绝句,优美自然,流畅和谐,灵动活泼,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虽然只写了“花”、“蝶”和“莺”这三种事物,但是,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个春天的气息,言简而义丰。

【后人点评】宋人秦观: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澹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及赏析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在娇莺恰恰啼。

译⽂黄四娘家花⼉茂盛把⼩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由⾃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说“恰恰”为唐时⽅⾔,恰好之意。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的处所。

第⼆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组诗。

⽂学赏析 第六⾸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

这⾸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与⾃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路上。

此句以⼈名⼊诗,⽣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宛如历历在⽬。

“压”、“低”⼆字⽤得⼗分准确、⽣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留连”不去,暗⽰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也“留连”起来。

唐诗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鉴赏'《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今天小编带来的是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吧。

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诗人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这首绝句,仿佛把读者也带入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翻译及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翻译及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原⽂: 原⽂: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在娇莺恰恰啼。

译⽂译⽂ 黄四娘家花⼉茂盛把⼩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由⾃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说“恰恰”为唐时⽅⾔,恰好之意。

赏析 赏析 第六⾸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

这⾸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与⾃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路上。

此句以⼈名⼊诗,⽣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宛如历历在⽬。

“压”、“低”⼆字⽤得⼗分准确、⽣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留连”不去,暗⽰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是继续前⾏,因为风光⽆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见,有这⼆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悦⽬之际,恰巧传来⼀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分细微,⾊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流”(常建《三⽇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轮⾼”,这些景都显得“清丽”;⽽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就秾丽了。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原文、赏析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原文、赏析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赏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

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

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鉴赏这组诗共七首,作于离乱之后诗人居住在成都草堂时。

这里选其第六首。

春风送暖,百花争艳。

诗人独自在江畔漫步。

在去往黄四娘家的小径两旁,姹紫嫣红。

诗人徜徉在花的海洋中,弥望的是奇花异卉;闻到的是浓馥花香。

接着,描写的是大小各异、色彩不同的花枝上,映出众多花朵。

“千朵万朵”已使人有数不尽之感,但还不能写出花的质感和重量,而“压枝低”却形象出逼真地写出花的质和量。

读者仿佛看到万朵硕大的花团盛开在枝叶中。

微风吹来,枝条在微微颤动,似乎不胜花重,“压”、“低”两字不但写出花朵的多而大,同时从静态中写出微微的动态,更赋予花枝以感情,引发读者的广泛联想。

“留连戏蝶”应是“戏蝶留连”的倒装,戏蕊彩蝶在花丛中留连忘返,不时在花间翩翩起舞。

如果说上两句还是描绘花朵静态的妩媚,那么此句则写出戏蝶动态的舞姿。

这里的“戏”和“舞”都用了拟人之法,写出了众多彩蝶忽上忽下,时左时右,乍停乍飞,搧动翅膀的优美舞姿。

此时作者已把艳丽的花丛作为背景,而将目光集中在翩然起舞的彩蝶上,由静过渡到动,更加深化了春色那欲滴的意境。

正当诗人也“留连”于花蝶艳舞之中时,耳边又传来黄莺娇嫩的啼声。

至此,诗人便把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受写全,从多方面抒写春意。

“恰恰”两字固然照顾和上句“时时”的对仗,但这两字也贴切地写出诗人对此时意境的切身感受。

当诗人从视觉、嗅觉感知外界自然的色艳、形美,花香、蝶舞等多种景色时,——恰在此时,从听觉又感知了娇莺自由自在的`啼叫,这令诗人也令读者陶醉在这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中。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曾与花比邻而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饭后在家附近的小路上散散步,看看风景是一件异常惬意的事,如果小路两边能有些花花草草那就更好了。

西湖边供游人散步的路上就有很多桃树,三四月份走在树下,风一吹花瓣就纷纷扬扬往下飘落,香气宜人。

女孩子肯定都很喜欢这一场景,在落花之中散个步,抑或是躺在草坪上睡一觉,那得有多浪漫啊。

传说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次在梅花树下睡觉,她正睡得香,一阵风吹来,枝头的梅花纷纷飘下,落在她的身上,脸上,还有额头上。

寿阳公主醒来后对额头上的花瓣浑然不觉,也没拂去。

时间一长,由于汗水的浸润,公主的额头上便留下了梅花瓣的痕迹。

这一梅花印记非但没有影响寿阳公主的容貌,反而使她看上去比以前更美了。

皇后觉得女儿这样很好看,就让她保留着,三天后才洗掉。

那以后,寿阳公主经常把花瓣贴在额头上,宫女妃子们也都效仿她,梅花妆便因此发展起来。

同时,这一事件也使得原本默默无闻的寿阳公主在历史上留下了瑰丽的一笔。

落花添新妆,再美不过。

也不知那黄四娘家种的都是些什么花,杜甫从花前经过的时候,有没有被落花所洗礼。

花瓣落下的姿态大多很轻盈,除了木棉花。

木棉花很大,花萼比较厚实,落在头上虽不至于会疼但还是会有感觉的。

如此美丽的木棉花,看看还好,被砸的滋味就不怎么样了。

所以看落花还是轻柔一点比较好,又美又浪漫。

像桃花、梅花都属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的树枝大多质地比较硬,因此很难让人想象出花“压枝低”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若真说有,不免有点夸张了。

仔细一想,杜甫诗中“压枝低”的更有可能是草本植物类的花,比如菊花。

我家院子里菊花盛开的时候,大多是倒在地上的,花太重就把茎给压下来了,以前看我爷爷养花,他会在花枝旁边的泥土中插一根木条,把花枝绑在上面固定住。

花之美,人看了会心醉,杜甫不是寿阳公主,对花的感知和女子不一样,不过看着那满树的鲜花把枝头都压得垂下来,他心里肯定也是喜悦的。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经典名言、经典日志、经典美文、经典说说、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古诗大全、成语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lassic famous quotes, classic journ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classic sayings, after reading, experiences, essays, ancient poems, idiom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赏析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第一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第二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第四句,“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扩展诗人死因之谜】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

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一、病死说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

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

……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46]二、赐死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

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
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

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扩展阅读:杜甫轶事
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县时,居住在飞龙峡口的凤凰村。

凤凰村的人吃水要到不远处的玉绳泉去挑水。

有一天,天刚亮杜甫借来老乡家的木桶,沿着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阶向玉绳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飞龙峡口山川自然景观所迷住,不时地发出啧啧称叹之声,不觉到了栈道构连,绝壁入云的玉绳泉旁。

他放下水担,环视周围,被大自然壮丽景色所陶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