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第一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掌握:1、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掌握: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提供的假说;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体系;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技术;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演进;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掌握:1、遗传的特征和胎期环境的影响;2、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含义;3、儿童社会化的特点;4、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5、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6、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7、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一般掌握:1、遗传传递;2、遗传的影响力;3、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家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5、儿童对成人的影响;第三章学习的准备重点掌握:1、学习准备的性质;2、学习准备中心理上的差异;学习与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的关系;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重点掌握:1、学习的性质和含义;2、学习的类型;3、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五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学习(上)重点掌握:1、知觉的性质;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3、记忆的性质及系统;4、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5、思维的含义及其性质;6、促进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1、知觉加工理论;2、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3、语言与言语;4、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5、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简答)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过程。

3.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

4.作为一名新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论述)(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可以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总之,掌握并运用教学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的成长和成熟。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6.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1.差异性,2.不平衡性,3.连续性与阶段性,4.顺序性与定向性7.少年期11 、12 至14 、15 ;青年初期14 、15 至17 、18P158.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期间,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少或没有影响。

(劳伦兹,生态学家)9.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 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可逆守恒、具体形象的支持)④形式运算阶段(假设-演绎推理、补偿性的可逆)1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苏联的维果基斯。

教学意义P19)1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前五个阶段: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一、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二、简答题1、教育、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关系1、教育与发展: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

2、学习与发展:1)学生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2)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3、教育、学习、发展: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第二章学习理论名词解释:1、学习: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强化:强化是伴随者行为之后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3、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先由动物作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4、观察学习: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结果而简介的产生学习。

5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即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6、意义学习: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

8 、认知结构:简单来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9、替代强化:学习者本人没有受到直接强化,而是观察到榜样作出某些行为后受到直接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类似于强化的效果。

简答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者必须产生某些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前言一、心理发展是什么:概念: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首先,发展是一种内部、持久、稳定的变化。

其次,发展还要导致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

二、遗传环境要素的作用:⑴遗传是物质前提和基础。

使人生而有异;⑵遗传范围内,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是主导;⑶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第一,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胎内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出生后的环境对儿童生理的发育成熟。

身高、体重、成熟提前。

第二,遗传素质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教学对儿童起作用因人而异。

三、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的动物“印刻”效应。

)0-2:亲子依恋1-3:口语学习4-5:书面语学习0-4:形象视觉3-6:想象力5岁以前:音乐学习4-5:数概念10岁以前:动作技能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概念: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四大板块:学生心理:认知、情感发展、个体差异教师心理:教师的角色、威信、教师的特征、教师的能力学习心理:行为、认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知识、技能、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品德形成教学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三、发展:(一)初创时期桑代克1903 教育心理大纲(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命名的专著)“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起因。

1.动物和人类具有某些先天的或遗传的本性,即所谓不学而会的本能,如好斗、乌合、残忍、好奇、建设和游戏等。

这些遗传的本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倾向。

在他将要遇到的情境和他将要发生的反应之间存在着预已形成的绾结。

2.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人的发展。

人是境遇所造化,但其最后的模型一半为本性、种族、血统以及受生时的情景所规定。

境遇改变人性,只是受改变的本性有所不同,改变就不能一致。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XXX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

XXX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XXX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

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

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惟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

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XXX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题目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1八、XXX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XXX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一、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点: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学与教的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3。

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

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二、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2.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3。

各种类型的学习;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5。

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处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6。

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总之,学校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

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节历史发展和现状一、短暂的历史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威廉·詹姆士的《对教师的对话》是开始。

二、发展阶段1。

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体系庞杂无真正突破。

3。

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在美苏)代表人物如下:A 布卢姆:1956《教育目标分类》,1976《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B 布鲁纳:1960《教育过程》提出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影响很大。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 ? [ ] 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1. 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B.心理官能的发展A. 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D.概括化的原理C. [ ] 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例如,程序性知识以下列哪个表征?2. 产生式 D.概念 C.表象 B.命题A.3.、学生心理和教(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 ] 师心理四大部分容。

德育心理 D.教育心理 C.教学心理B.认知心理A. [ ] 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4. 观念性 D.减缩性 C.客观性 B.潜性A. [ ] 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5.A. 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 B.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D.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C. [ ] 实验研究可以让教育心理学家确定产生某一行为的原因,实验至少包括6. 一个不变量。

D.一个可变量C.一个对照组 B.一个自变量A.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这集中体现了教7. [ ] 师的何种角色?C.管理者 B.平等中的首席A. 反思者 D.促进者[ ] 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8. 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B.顺向正迁移 A. [ ] 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9. 品德就是道德 B.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A. 品德一定危害社会D.品德就是个性C.10. [ ] 根据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哪些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能更?自我认知智力 D.实践智力 C.分析性智力 B.创造性智力 A. [ ] 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11. 关系转换说D.经验类化说 C.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A. [ ]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12.布鲁纳 B.维特罗克A. 奥贝尔 D.格拉塞斯费尔德C. [ ] 将动机划分为在动机、化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理论是13. 自我决定理论 D.成就目标理论 C.控制点理论 B.自我价值理论A. [ ] 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方式属于14. 反思型 D.冲动型 C.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A. [ ] 根据斯金纳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是15. 认知同化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A. 信息加工理论 D.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C. [ ] 教育心理学家利用某种方式了解儿童和教师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的研究方法是16. 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B.个案法A. 人种学研究 D.观察法C. [ ] ,这采用了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时,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17.复述策略 D.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A. [ ] 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18. 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A. 元认知策略属于过程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B. 页9页共1第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C.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D. [ ] 下面哪个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19.试误说 D.特殊迁移说 C.强化理论 B.概括化理论A. [ ] 下面哪个是人本主义的促进道德情感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20. 移情性理解 D.自尊 C.自信 B.谦虚A.提出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21. [ ] 影响的是布鲁纳 D.杜威 C.鲁宾斯坦 B.罗杰斯A. [ ] 个体具有应用文字思考及使用语言传达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22. 逻辑一数学智能 B.语言智能 A. 省智能D.空间智能C. [ ] “豌豆”和“菠菜”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学生在熟悉了“萝卜”23.D.并列学习C.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A. 组合学习 [ ] 皮亚杰认为儿童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24. 他律阶段 D.纪律阶段 C.无律阶段B.自律阶段A. 二、填空题:。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说明1、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高等教化情境中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学:探讨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为探讨对象。

3、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他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学问,并以此来充溢自己的过程。

4、发觉学习:美国当代闻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觉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改组材料,自行发觉学问,驾驭原理、原则。

他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5.接受学习:老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干脆呈现给学生,老师传授,学生接受。

它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纽约州高校探讨院的教化心理学教授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学问,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6、动机或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确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体来说包括: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干脆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须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老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学问或形成的看法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学问的获得或看法的形成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问题解决:是由确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须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当解除的过程。

它通常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9、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四周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与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分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记;最终,它作为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性形成水平的标记。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6、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8、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9、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0、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11、品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个性又称为人的(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8、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五要素三过程。

五要素是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是指: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心理学需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11、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12、简单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属于教学媒体13、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等属于社会环境。

14、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5、反思/评价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6、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17、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四个时期。

1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2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2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22、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独立。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指导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接受学习。

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活动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间接的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和变更条件的一种心理活动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比较自然的坏境中,控制和变更条件,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个案法—第一个实践者皮亚杰。

教学—乞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文件或制度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共同的爱好组建的学生组织,可随时组建,随时拆散。

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多项)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突出的领袖人物,男生多女生少男女混合少见)研究方法—莫雷若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

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贾可布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期望效应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小,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气氛。

(3)师生关系要有分寸,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以人为中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填空)珍妮特沃斯—针对教育目标提出—三重四面。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简答)(1)鼓励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教育心理的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的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的复习资料1、皮亚杰认知进展阶段论名称: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详细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2、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汲取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顺应: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3、维果斯基最近进展区:儿童有两种进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援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进展区”。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聪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立场5、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前食物——分泌唾液〔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铃声——无分泌唾液反应〔中性刺激〕中食物——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铃声后铃声——分泌唾液〔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注:中阶段处少了一个箭头,水平有限,加不上去,大家手动加一下啦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1)强化物: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涌现后予以嘉奖,以增加该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涌现后停止或移开不开心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2)一级强化物:满意人类的基本需要。

如水、食物、安全、暖和等。

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

如钱、分数等,包括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代币强化物)(3)强化程序: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类型: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比率程序:依据期望的行为涌现数量多少予以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改变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依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涌现了多少次。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改变时距强化程序〕(4)惩处:某种行为涌现后所采用的具有减削该反应再次涌现概率的措施。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基本概念1、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皮亚杰认为,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2、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3、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该理论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一种结合。

它具有渐成说的特征: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

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其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与这八个阶段密切相连的。

4、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他认为人至少拥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5、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偏好。

那些持续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通常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即学习风格。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柯尔柏格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提出道德发展理论。

5、一般认为动作技能包含三种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自动化阶段。

6、教学设计包含内容: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的设置。

1、发展危机:艾里克森在人的社会性发展理论中提出发展危机的概念。

他认为,个体发展是一个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由于个体的自我需求与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性质的心理困难,即为发展危机。

教育应当培养个体应对危机且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2、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3、概念:指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观念的符号。

概念是观念的、抽象的,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但存在于个别的事例中。

4、动机: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6、好奇、习惯:好奇是指促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摆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各种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

习惯是指习得性的行为反应或习得性的动机。

7、态度、兴趣: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致性与持久性的倾向。

兴趣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个体对某人或事物所表现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兴趣与动机大同小异,两者都可视为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

10、群体:指两个人以上为了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群体具有以下特点:群体成员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即群体心理)。

12、去个性化:指个体有时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失去或削弱了自我导向的功能和责任感,个性状态相对丧失。

13、群体极化效应:指个体参与群体讨论时,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响,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

具体说有冒险偏移和谨慎偏移两种情况。

14、社会助长和社会阻抑:群体心理效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也就是个体因他人在场而增强了行为的水平。

反之,群体对个体的活动不产生促进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反而出现阻抑作用,也就是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即为社会阻抑。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具有以下特点: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即根据当前问题要求对已掌握概念原理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问题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式。

(2)、问题解决过程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问题情境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

3、试述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相互关系。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
的要求不同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

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满足缺失性动机。

(2)了解学习的性质。

(3)及时反馈。

(4)获得成功的体验。

(5)在教学活动中培养。

策略教学的原则包括:(1)特定性(2)生成性(3)有效的控制(4)个人效能感。

10、试述有效教学的方法与形式。

有效教学就是高质量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方法主要有:(1)指导教学。

(2)发现学习。

(3)合作学习。

(4)自我调节学习。

11.有效教学的形式主要有:(1)全班教学(大组教学)(2)小组教学(3)个别化教学
15、如何理解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具体来讲,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

正确对待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加以调控: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协调同伴关系;与家长合作。

16、学校群体的功能是什么,它对学生成长有哪些作用?
(1)、学校群体与其它群体一样,具有以下一般功能:
a、生产性功能。

即群体为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功能。

学校群体的生产功能主要指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培养质量等。

b、维持性功能(组织功能或凝聚功能)。

群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大多数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发挥群体作用。

(2)、学校群体与其它群体有区别,其心理功能主要体现在:
a、归属功能:指学校群体能使学生或教师产生一种成为团体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的需要体验。

b、认同功能:指学校群体能使学生或教师对一些重要的、原则的事情或问题,同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和评价。

c、支持功能:指学校群体中学生或教师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方式以及个体所取得的成就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使其获得一种支持的力量,增强其信心,推动个体进步。

d、塑造功能:指学校群体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和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3)、班级群体作为学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
a、班级群体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媒介。

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首先是通过教师的影响实现的,其次,班级中的同学关系对学生的社会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b、班级群体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途径。

班级群体为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c、班级群体是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

班级群体的人际关系和学习风气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

(2)教师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

(3)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4、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个方面。

其中教书育人和行政管理的角色,乃是教师的本职角色。

(三)、试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条件,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措施。

1、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奥尔波特的“成熟人性”观点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观点。

综合起来,心理健康者具有以下特征:了解自我的现状和特点,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有意识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能专注于工作,献身于事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别人,具有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注重现在的体验,不注重过去的不幸或创伤,也不沉迷于所渴望的未来。

2、心理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地说,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条件有:(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3)个体心理因素
3、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考察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

综合起来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学习方面的问题;个人情绪方面的问题;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4、保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5、为使中小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其智能发展和个性完善,教师应该在三方面帮助学生:一是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二是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三是帮助他们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六条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