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9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含参考答案

2019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含参考答案

2019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默写(共5题,共 5 分)1.(1分)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2.(1分)草枯鹰眼疾,________。

(王维《观猎》)3.(1分)狼不敢前,________。

(蒲松龄《狼》)4.(1分)________,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1分)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歌阅读(共1题,2小题;共 6 分)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分)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2)(3分)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文言文阅读(共1题,3小题;共 9 分)7.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3分)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强烈推荐】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强烈推荐】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份)(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1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2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然有声。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 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 含答案

个人精心创作,质量一流,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

谢谢!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可批量删除水印。

上海市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40一、文言文((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A.B.C.D.9.似与游者相乐。

10.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 ⑴而极爱才( 12.A.B.C.D.13. 是指二、现代文(40分)㈠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个人精心创作,质量一流,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

谢谢!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可批量删除水印。

ì斑马身上的条ù s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 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2019上海中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9上海中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黄鹤楼李白崔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8.本文作者是(人名)。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语文【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语文【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语文【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名句名篇1. 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雨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二、诗歌鉴赏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1.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含答案【精品】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寄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 (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 -7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鶴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蒌萎鹦蚂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2 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普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题(9分)金溪民方钟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日:“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 (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 "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019上海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9上海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鬃。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桐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鬃,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蒲松龄《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鶴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蒌萎鹦蚂洲。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2 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一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莫定了基础。
答案:
8.王安石
9.(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10.泯然众人 痛惜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3题 (11分)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标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嚷道.
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
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瞳: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
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三、综合运用(11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3—25 题(11 分)
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
你收到一张活动单。
23.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4 分)
A。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B.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C。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人,不使学。ຫໍສະໝຸດ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8.本文作者是(人名)。

(2分)9.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含答案)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寄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 (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 -7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鶴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蒌萎鹦蚂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2 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普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题(9分)金溪民方钟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日:“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 (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 "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3题 (11分)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颖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解答】答案:
(1)一览众山小(注意“览”的书写)
(2)雪尽马蹄轻
(3)耽眈相向(注意“眈”的书写)
(4)殚其地之出(注意“殚”的书写)
(5)小桥流水人家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标!标!!”
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己依旧每次都落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思乡的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39分)
1.(15分)默写
(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9题详解】
一空,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基础。如张远度来到“颖南之中村”,其特点是“地多桃花林”。二空,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遂呼与语)的原因可分析“见耕而歌者”等句,王清臣当时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一个农夫还有这么高雅的情趣,这令张远度很是惊奇。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稍稍”:渐渐。“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也就是用宾客的礼节款待。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瞳: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试卷含答案2019年市初中毕业统⼀学业考试语⽂试卷考⽣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律不计分。

⼀、⽂⾔⽂(39分)(⼀)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下⾯两⾸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青⼭横北郭,⽩⽔绕东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颢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6.两⾸诗都写到愁情:《送友⼈》写送别友⼈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分)7.以下对两⾸诗的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万⾥”“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昔⼈”都指曾经的⽼朋友。

C.“青⼭”“晴川”都写了⼭⾊秀美之景。

D.“浮云”“⽩云”都暗⽰诗⼈漂泊的⾝世。

(三)阅读下⽂,完成第8-10题(9分)⾦溪民⽅仲永,世⾪耕。

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为其名。

其诗以养⽗母、收族为意,传⼀乡秀才观之。

⾃是指物作诗⽴就,其⽂理皆有可观者。

⾢⼈奇之,稍稍宾客其⽗,或以钱币乞之。

⽗利其然也,⽇扳仲永环谒于⾢⼈,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还家,于舅家见之,⼗⼆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七年,还⾃,复到舅家问焉。

⽈:“泯然众⼈矣。

”王⼦⽈: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远矣。

卒之为众⼈,则其受于⼈者不⾄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且为众⼈;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不受之⼈,得为众⼈⽽已耶?8.本⽂作者是(⼈名)。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份)(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1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2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然有声。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1.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1)一览众山小(2)雪尽马蹄轻(3)耽眈相向(4)殚其地之出(5)小桥流水人家【解析】该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篇目涉及五律、文言小说和寓言故事及元曲,考查较全面。

能力层级为A级。

易错点:“览”“蹄”“耽眈”“殚”的字形。

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要按照“名”和“常见”这两个要求来落实。

所谓“名”是指“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写景生动、议论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的诗句和文句;所谓“常见”是指“以课内为主”即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为标准,适当延伸到课外。

做好这种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记忆结合。

这样才能从容应考。

答题时容易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是提笔忘句,回忆不起来了;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

因此,答题时要沉着冷静,自信认真。

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回忆出来。

书写完毕一定要回读检查,甚至连引导句在内都要“全程回读”,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耽眈相向】眈眈dāndān ,形容眼睛注视。

向:对着,朝着,与“背”相对:背(bèi ).北。

原文意为瞪眼朝着屠户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出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中考状元大提醒1、地毯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

2、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3、知识的运用。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

4、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

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

5、“翻饼烙饼”。

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

因此,复习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6、基础,还是基础。

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

7、“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尤弱项,弱科有强项”。

8、“题不二错”。

复习时做错了题,一旦搞明白,绝不放过。

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得到的多,从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这个意思。

失败了的东西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9、“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黄鹤楼李白崔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1.默写(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1). ⑴一览众山小(2). ⑵雪尽马蹄轻(3). ⑶耽眈相向(4). ⑷殚其地之出(5). ⑸小桥流水人家【解析】【详解】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览”“眈”“殚”等字的书写。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3.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2. 思乡 3. A【解析】【2题详解】《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3题详解】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晴川”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

故选A。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4.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

5. 用现代汉翻译下面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6. 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

【答案】4. 王安石 5. (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6. (1). 泯然众人(2). 痛惜【解析】【4题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王安石有关的文学常识。

《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稍稍”:渐渐。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把……当作宾客,也就是用宾客的礼节款待。

【6题详解】一空,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仲永最终的结局可提取“泯然众人”作为答案。

二空,考查作者通过这件事所要抒发的情感。

从标题“伤仲永”及仲永结局分析,表达作者对天才的荒废的惋惜之情;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

所以可概括为“痛惜”二字。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瞳: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少.曾读书()(2)故.尝歌()8.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 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 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9. 张远度来到“ 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7. (1). (1)年幼(2). (2)所以8. B9. (1). .地多桃花林(2). 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解析】【7题详解】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少曾读书”:年幼时读过书。

少:年幼。

“故尝歌”:所以吟唱过。

故:所以。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日”:过几天,几天后。

“度”:到。

“过”:拜访。

“其”:他的。

“庐”:家。

所以选B。

其它几项都文言词语翻译的有误。

【9题详解】一空,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基础。

如张远度来到“颖南之中村”,其特点是“地多桃花林”。

二空,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遂呼与语)的原因可分析“见耕而歌者”等句,王清臣当时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一个农夫还有这么高雅的情趣,这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点睛】译文:天启初年,颍川人张远度在田颍南之的中村买田地,地里长有桃花林。

一天,他拿着酒囊独自出游,看见一个农夫一边耕种一边吟唱诗歌,(张远度)驻足于村庄谛听,原来吟唱的都是杜甫的诗。

于是跟农夫打招呼,农夫说自己姓王,名清臣,过去有田地,因为害怕服徭役,就把田地都给了自己的家族,现在受雇为田主耕种。

年幼时读过书,家里放有一本书,书无开头与结尾,诵读后喜欢上了(这本书),所以曾经吟唱过,也不知道杜甫是什么人。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都是他所作的诗,后来(这些诗)历经战乱不知弄到什么地方去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上海是怎么来的?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

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

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

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

哪个江?长江。

哪个海?东海。

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

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

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

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

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