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素材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1突破思路本节教材先讲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种类及危害,然后以洪水为例从三个方面讲述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关系:认识洪水和洪灾,洪灾的形成原因,洪灾的防治措施。

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

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安排解决。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江河的冲积平原,但要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

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全控制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泄空间。

这部分土地在防洪规划中称为“分蓄洪区”,在服从分蓄洪要求的前提下,仍可以合理地加以利用。

相关链接__中国防洪减灾的新策略中国内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时空分布非常不均,这种气候特点导致了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

几千年来,洪水灾害一直是威胁中国人民生存发展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江河治理和防洪建设,洪患得到了初步控制,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5万座,总库容5200亿立方米;建成江河堤防27万千米;开辟蓄滞洪区近百处,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又进入洪水多发期,虽然洪灾面积减少,但是由于受灾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损失仍很严重。

在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防洪减灾将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而调整防洪减灾策略尤为重要。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来江河防洪的策略,主流是依靠各种工程措施对洪水进行约束和疏导,其主导思想是与洪水斗争并战而胜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希冀完全消除洪水灾害是难以做到的。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洪涝灾害是指因降雨量过多或河道堵塞等原因而引发的水灾。

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洪涝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

首先,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多种。

降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降雨过多,超过地表和地下水的容纳能力时,水就会积聚和涨水。

另外,雷雨暴雨和台风等天气现象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其次,地质条件也对洪涝灾害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地势低洼,河道狭窄或河床抬高,都会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洪涝灾害有所影响。

例如,过度开发土地、建设水库等都会改变水文地质条件,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水会对农作物和土地造成严重的损害。

农田被淹没,农作物无法生长,这对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造成了重大影响。

其次,洪涝灾害还会导致道路和桥梁的破坏,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洪水进入居民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引发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减轻和预防洪涝灾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人们可以建设水库和调节闸门来调节洪水的流量,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损失。

第二,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地区的高密度建设和密集的人口活动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因此,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雨水花园可以帮助排出大量的雨水。

第三,保护湿地和河道。

湿地和河道是自然界的天然水库和调节器。

通过保护湿地和河道,可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和影响。

第四,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气象卫星、水文站等监测设备,可以提早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总之,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知识。

希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提高对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减轻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损害。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洪灾是指由于降水量异常增多或河流泛滥等原因导致地面大面积积水并造成灾害的自然现象。

洪灾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是引发洪灾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增加和雨水分布不均,降水量大、频率高,使得河流水位上升、地表积水增加,从而容易造成洪灾。

二、地形因素地形起伏、水系发达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河流、湖泊、山区等地形特点会影响水流速度和水量,一旦降雨过大,容易造成洪水泛滥,引发洪灾。

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洪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发、违法建设、乱占乱改河道等行为使得自然水系失去了正常的排水功能,一旦遭遇暴雨,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甚至洪灾。

洪灾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一、破坏建筑设施洪水具有剧烈的冲击力,可以破坏混凝土建筑,冲毁道路桥梁。

洪灾还容易造成电力中断、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等一系列影响,给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失。

二、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洪水泛滥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洪灾带来的洪水会淹没住房、商铺,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中的淤泥、垃圾还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综上所述,洪灾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

应当加强对洪灾的防范意识,加大防洪抢险力度,减少洪灾对人民生活和财产安全的危害。

愿人们能够意识到洪灾的危害性,共同努力,减少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潮湿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修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才能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才能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才能下降。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间隔,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

假设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那么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互相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断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进步供水才能;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进步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地理复习指导栏目!。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由于长江流经华夏大地的长距离和广阔流域,常年降水丰富,地形起伏大的特点,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的长江洪水知识点进行探讨,包括洪水形成原因、影响与应对措施。

一、洪水形成原因1.区域性降雨: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使其容易受到来自海洋和周边陆地的水汽供给,形成区域性连续降雨。

当出现大范围强降雨时,往往会造成河道内的水位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洪水。

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长江流域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出现降水集中和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增加。

降雨的不均匀性会增加河道水位波动,进而引起洪水。

3.山地地形和水土流失:长江流域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当大范围的土地被破坏,植被覆盖减少时,容易导致降水径流增大,进而引发洪水。

二、洪水的影响1.生命财产的损失:长江洪水常常引发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2.生态环境的破坏:洪水会冲垮河岸,摧毁河道生态系统,破坏陆地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植被减少等问题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长期恢复。

3.经济发展的阻碍:洪水灾害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等经济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洪水应对措施1. 提前预警机制:长江流域地区应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洪水情况,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及其支流进行堤防加固、蓄洪区建设、水库建设等,以减轻洪水的洪峰冲击和洪水威力,保护沿岸居民和农田不受洪水侵袭。

3. 生态修复和保护: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

4. 河道治理和管理:加强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河道治理和管理,航道疏浚、河道规划和水文监测的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总结:长江洪水是长江流域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灾害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时不时就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损失。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了解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应对可能面临的危险,还能增强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使得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然因素,比如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等。

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被侵占等。

洪涝灾害的危害巨大。

它会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影响交通和通信;还可能引发疫病的传播,威胁人们的健康。

那如何防御洪涝灾害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雨情和水情。

对于河流流域,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比如修建水库、加固堤坝等,提高防洪能力。

在城市中,要完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灾害。

造成干旱的原因包括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

在气候方面,某些地区常年降水稀少,容易发生干旱。

而人类不合理的用水、过度开垦等行为也会加剧干旱的程度。

干旱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会使农作物减产,造成粮食短缺;影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还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

防御干旱灾害,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

比如,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修建水利工程,进行跨区域调水;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于广阔的热带洋面,那里温度高、水汽充足。

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就容易形成台风。

台风的破坏力极强。

狂风能吹倒建筑物、折断树木;暴雨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风暴潮则会冲毁海堤,淹没沿海地区。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高中洪水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洪水是指一定时间内,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位上升,超过预定的防洪标准并引起地表及地下水体内水位上升的自然现象。

洪水灾害广泛分布在全球范围,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灾害类型。

下面将对地理洪水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洪水的成因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引起洪水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的炎热、潮湿和多雨将增加洪水的发生可能性。

降雨的频繁和剧烈,会导致降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流增多,湖泊、河流和水库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洪水。

2.地形因素地形因素是导致洪水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形对降雨的接受能力有直接影响。

地势低洼的地区,因地面水体依赖下降,涵洞管道容易被植物的根系堵塞,河道污泥淤积,排水河、梁、溪也容易产生决口,导致洪水。

3.人为因素人类的开发活动是引起洪水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流失森林、破坏湿地,规划扰乱河道,都使洪水发生的风险增大。

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规划土地、建设排水系统,也会破坏地表自然的排水系统,导致雨水不能迅速排除,从而增加洪水的发生。

二、洪水的影响1.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洪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它会导致房屋、道路等建筑设施受损、停电、中断交通等。

洪水还会导致农田、森林、牧场、渔场等农业资源受损,从而影响农民的生计。

此外,洪水还会带来疾病、食品短缺、淡水资源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洪水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导致水中悬浮物增多,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从而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此外,洪水还会破坏河岸、滨海地区和湿地的生态环境,消灭森林和湿地的生态功能,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损害。

三、洪水的防治1.加强洪水预警体系建设预警体系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洪水进行监测、预测和预警,及时地对洪水发生进行预警救援,减少人员伤亡。

洪水预警体系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设备、遥感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 二、干旱灾害1.干旱与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5.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影响水文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影响水文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影响水文(一).洪涝1、两种类型:洪水、涝渍2、成因和多发地区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地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

案例: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 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西南季风强盛,降水集中多暴雨;②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孟加拉湾喇叭口轮廓,多发生风暴潮,潮水顶托,加剧洪涝;飓风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人为原因:①人口城市集中,受洪水威胁大;②中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③防洪意识,防洪设施薄弱。

3.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4.我国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5.我国洪水的分类除上以外,还有两类洪水类型:海泛洪水(如风暴潮的次生灾害)、溃决洪水(如前文中的堰塞湖溃决等)。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6.我国雨涝①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②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根本原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7.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分析我国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东部平原是我国农业的精华地带,主要商品粮基地均位于此,因此,我国洪涝的多发地区(东部季风区)恰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也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水位超出了原有的水位限度,向周围地区涌入,造成灾害性的水灾。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洪水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本文将总结高一地理中与洪水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对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洪水的成因洪水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气象和地理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其中,气象因素主要包括降雨量过大、降雨集中和降雨强度等。

降雨量过大指的是短时间内的降雨量超出原有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负荷承受能力,导致水体无法迅速排泄。

降雨集中则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导致该区域的水位迅速上升。

降雨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当降雨强度超过地表土壤的渗透能力时,地表水会迅速积聚,形成洪水。

另一方面,地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洪水的形成。

河流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河床的建筑活动等都会对洪水发生和传播造成影响。

河流地貌平坦、植被覆盖少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水,而河床的改道、填埋和堤防的失修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剧洪水的发生程度。

二、洪水的影响洪水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洪水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破坏,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损失。

其次,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洪水会冲毁植被、损坏土壤,导致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此外,洪水还会破坏土地的肥力,使得农作物的种植受到限制。

三、应对洪水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气象变化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气象观测站和改善气象预报技术,提前预警洪水的发生,为人们的撤离和紧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修筑高效的排水系统、提升河道和堤坝的抗洪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洪水灾害的威胁。

此外,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改善进水径流的渗透能力,也是减少洪水灾害的重要举措。

最后,要提高公众对洪水的认识和自救能力。

高中地理_中国的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课件

高中地理_中国的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课件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减弱水系水系因素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势平坦低洼不利排水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加快水支流多少水系状况入海口宽窄支流多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特别是扇形水系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洪水的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中国的洪涝灾害
视98抗洪.flv频
教学重点、难点
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合作探究议灾害
结合课本P111活动探究
案例分析Biblioteka 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原因?
(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去 考虑问题)
实验模拟一
• 用一剪口透明塑料瓶,在靠其底部的壁上开一口, 并接上一段引水管,模拟洪水的发生。
洪 水 的 成 因
地形 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流域面积大,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 水系 进入汛期;中游河道弯曲,泥沙淤 积,泄洪不畅。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 源作用减弱,水土流失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 力减弱
人为原因:
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
洪水的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从 以下方面分析。 因素 影响
思考:长江流域河流水系与洪涝
的关系。
长江流域的森林砍伐
• 思考:人类的此举活动与长江流域
洪涝灾害的发生有什么关系?
围湖造田
洞庭湖大规模围湖造田据为己有
• 思考:人类的此举活动与长江流
域洪涝灾害的发生又有什么关 系呢?
归纳1998年洪水的成因
气候: 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多暴雨(强度大)。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

比如,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占用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它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地处内陆的地区,水汽难以到达,也常常遭受干旱的困扰。

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容易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以及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每年的 7 9 月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爆发主要与冷空气的堆积和引导气流有关。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冬季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岩石的性质等密切相关。

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是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河水泛滥、淹没周边地区。

其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持续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是导致洪涝的直接原因。

比如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带来过多的降水。

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积水成涝。

例如平原地区,尤其是河谷、盆地等地,水流汇聚,容易形成洪涝。

河流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也会影响洪涝的发生。

如果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河床淤积等,都会降低河流的排水能力。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导致土壤缺水、河流水位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异常: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

地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导致生态破坏,加剧了干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广阔的高温洋面: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能够旋转起来。

初始扰动:促进了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低气压中心。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其成因主要是: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堆积和加强。

大气环流的引导:使得冷空气能够迅速南下。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主要成因是地壳内部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板块运动: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伸,导致地壳变形,积累能量,当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限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和错动,引发地震。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时的能量释放也可能引发地震。

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世界上各地区的洪涝灾害(高考考点分析)

世界上各地区的洪涝灾害(高考考点分析)

世界上各地区的洪涝灾害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
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原因:1、自然原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横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2、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遭到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三、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1、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去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为旱灾
四、亚马孙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1、地处赤道附近,收到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2、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3、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4、流域面积大,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洪涝.doc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洪涝.doc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洪涝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为大家了高中地理之洪涝,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⑴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 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 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聚集.以上就是为大家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洪涝,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区域地理(欧洲)的知识点及出题点1. 欧洲地形的根本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2.影响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

平原呈波状起伏)3.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欧洲多为平原,且山脉走向为东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内陆的海湾;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地形成海洋性气候)4.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由海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①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②大局部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③常年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5.比拟分析英国本岛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西侧乳畜业兴旺,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且纬度高,热量缺乏,只适合多汁牧草长的生长;东侧开展种植业,为背风区,降水稍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光热的需求)6.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分析其开展条件;(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兴旺;②煤、铁、石油等工业原料丰富,开发早;③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工业积累早,资本雄厚)7.法国的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8.分析巴黎盆地做为重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法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区位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比拟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励农业开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兴旺;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农业开展提供物质保障)9.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分析低坝的好处;(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10.德国地势特征;(南高北低高中生物,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为平原)11.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1大局部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②所流经地区大局部地势低平,水量平稳;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兴旺国家,航运需求量大;⑤河口处为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值高)12.试比拟德国南北农业开展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北部地势平坦,但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只生长牧草,主要开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为森林和牧场,南部的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主要开展种植业)13.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开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碳资源、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区(法国洛林)、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充足的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广阔的市场)14.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过程分散,多实行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成为“分散型工业化”)15.意大利中小企业开展的条件;(廉价劳动力丰富;20世纪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涨价,大企业和重工业开展利润小;兴旺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经济高度开放)16.“阳光·海难”是西班牙在西欧旅游宣传的主题,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现象的成因;(西班牙大局部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晴天多,阳光充足;海域水静浪小,海滩广布,适合海浴;西欧大局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阳光缺乏,不适合海浴,对阳光和沙滩有强烈的向往;西班牙“投其所好,做此宣传)17.冰岛是世界上大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分析其成因;(冰岛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减少了石化燃料的使用;该国经济构造以旅游、金融等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的开展,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量)18.俄罗斯濒临三大洋,但海运并不兴旺,分析成因;(除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因纬度高都有较长的封冻期;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海沿岸港口与外洋联系,都必须经过别国的海域;国内工业与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铁路运输比海运的本钱要低,间隔也更近)19.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下游的农业却不够兴旺,分析原因;(大河下游纬度较高,热量缺乏;气候湿冷,土壤较贫瘠)20.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航运能力较弱,分析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地形起伏较大,流速快,开发航运难度大;河流自南向北流,且纬度多,常有凌汛发生;大河所处地域,人口少,远离经济中心,开发价值不大)21.分析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沼泽的形成成因;(①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③河流众多,地表不分充足;④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长期积水形成沼泽)22.俄罗斯大河众多,但只有伏尔加河下游形成农业区,分析其自然区位条件;(纬度相对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且土壤较为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23.俄罗斯乡村居民多用圆木建筑居所,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地理原因;(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寒冷,木屋可有效隔冷;古代乡村居民多以游牧业为主,木屋便于拆卸;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可就地取采)24.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可能存在的障碍;(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使两国能源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使中俄能源合作面临剧烈的竞争;俄罗斯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也阻碍着中国对俄能源投资的积极性)黄山与庐山旅游问题:⑴ 欣赏黄山云海,最正确季节是夏季,最正确天气是雨过天晴。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总结介绍:地理学中的洪水是指河流或湖泊等水域超过其容量,导致水流溢出周围地区的现象。

洪水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学习的洪水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洪水的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内容。

1. 洪水的成因洪水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雨量过大:当降雨量超过土地的渗透能力或河流的承载能力时,水就会迅速积聚,导致洪水的发生。

(2)降雨集中:持续性降雨会使土壤变得饱和,流量增加,但如果降雨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水流的储存、排放和运动通道的排除能力就会降低,也容易引发洪水。

(3)融雪过程:在春季,大量被积雪覆盖的山脉开始融雪,周围地区会出现大量的融水,增加了洪水的发生几率。

(4)堤防破坏:当河流的水位迅速上升时,堤防可能承受不住水压力,发生破坏,导致洪水泛滥。

2. 洪水的影响洪水对人类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和财产损失:洪水会导致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

此外,洪水还会冲毁农田、毁坏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2)生态系统破坏:洪水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和周边生态环境。

洪水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3)社会经济影响:洪水会影响交通运输、电力和通信设施,造成市区的瘫痪。

此外,洪水还会对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洪水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水库调控:建设水库能够在大量雨水到来时及时蓄水,减少河流的泛滥,控制洪水的发生。

(2)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疏浚、拓宽和加固,增加河流的排水能力,防止泥沙淤积和堤坝决口。

(3)人工降雨:利用人工方法,通过控制降雨时间和区域,减少降雨量,从而降低洪水的发生概率。

(4)早期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预测,及早通知居民和相关部门,使其能够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由于过量降雨、融雪等原因而引起的水位上涨,泛滥冲毁堤坝、淹没河岸地带等现象。

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教学中的洪水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洪水的形成原因1. 多雨季节:大量的降雨为洪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多雨季节,洪水的发生频率更高。

2. 高位降雨:洪水往往与高位降雨有关,比如在山区或高原地区,由于地势的原因,降雨水流很快汇集,易造成洪水。

3. 融雪:在山地的高海拔地区,冬季的积雪往往在春季融化,形成大量的雪水,加上降雨,易引发山洪。

4. 河底地形:地形起伏不定的河流容易形成急流、瀑布等地形,这样洪水便会加剧。

5. 堤坝破裂:河流两岸设置的堤坝如果破裂,也会引发洪水。

二、洪水的危害与影响1. 人员伤亡:洪水往往伴随着土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增加。

2. 城市内涝: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时,降雨过多时易造成城市内涝,对交通、生活等方面带来困扰。

3. 农田损失:洪水造成的淹水对农田产生重大影响,农作物收成减少,农民利益受损。

4. 生态环境破坏:洪水会冲毁河岸、岛屿,破坏沿岸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5. 经济损失:洪水对基础设施、房屋、桥梁等造成毁坏,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三、洪水的防治措施1. 河道治理:通过河道的疏浚、加固河堤等措施,增加河流的容水量,减少洪水的危害。

2. 水库建设:建设水库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洪峰,降低洪水的危害。

3. 抗洪指挥系统的建立:建立健全抗洪指挥部门,及时指挥洪水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洪灾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4.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完善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居民,减少人员伤亡。

5. 社会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洪水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洪水的防范意识。

四、洪水与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水灾害频发的趋势更加明显。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发生改变,降雨过程更加剧烈,从而增加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探究——以“洪涝灾害”为例

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探究——以“洪涝灾害”为例

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探究——以“洪涝灾害”为例摘要: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课程特有的育人价值的体现,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核心。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自然灾害”为例,选取时事热点材料“7.20郑州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作为案例,构建洪涝灾害知识体系,旨在通过地理教学促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洪涝灾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课程旨在培养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1]人地关系不仅是地理学科特有的“美”的体现,也是研究核心所在。

对我们当下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本条标准不要求学生系统学习自然灾害,教学可以选择常见的或者学生本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作为案例,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灾减灾的措施,总结学习自然灾害的一般方法。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因此,本文选择“7.20郑州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作为本课教学案例,依据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材料,分析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洪涝灾害带的危害。

(2)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在课后调查收集、了解当地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3)认识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整合教学内容本部分内容课标中的“运用资料”和“常见自然灾害“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空间。

自然灾害种类多样,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洪涝、寒潮、干旱;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不能在课堂一一展开。

因此,选择时事重大的灾害作为教学案例从灾害定义、成因、分布、危害和防灾措施,构建自然灾害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建垸④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

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②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还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
⑤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⑹制订救灾应急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