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的感受

合集下载

青铜器观后感

青铜器观后感

青铜器观后感第一篇:《学习《中国古代青铜器》有感》学习中国古代青铜器有感青铜器是人类制造、使用工具,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

以铜为主的金属工具的问世,使人类文明更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冶金技术和金属制品和广泛应用,同人类文明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侗文化,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自身。

首先,能在大二下学期学习到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知识,我觉得受益匪浅。

“大房”和“小房”两位老师生动的讲解,使我对青铜器,尤其是铜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遗憾的是在实验室我们并没有真正动手做些什么复杂的实验,印象最深的便是通过摔击声音辨别铜钱的真伪。

在课后,我查找了一些关于铜镜辨伪的资料,权当是丰富自己的知识了。

铜镜被人们使用了约3800年左右的时间,可算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又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过许多影响的古器物。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细,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镜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譬如人们常说的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等等,都反映出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铜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它为我们认识古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开启了一扇视窗。

随着仿造技术越来越高明,仿冒的古铜镜越来越多。

古玩店、地摊上充斥着许多仿品,因此收藏者必须要有过硬的辨别眼力,通过对各时代铜镜的了解,掌握仿冒古铜镜的特征,来辨别真伪。

一、仿造古铜镜的方法从文献史料和实物资料看,从宋代开始就出现。

仿造古铜镜的现象,只要掌握一定的铜镜鉴定知识,掌握各个不同时代铜镜及仿镜的特征,了解仿造古铜镜的方法,鉴别仿制铜镜并不太难。

(一)按真古铜镜造假法青铜器观后感古董商们按照古铜镜的形制、纹饰制造了一些仿古镜。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青铜时代是一部由作家陈忠实所著的长篇小说,通过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深受触动,不禁思考起了许多问题。

首先,青铜时代这个标题给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青铜代表着古老的历史阶段,时代则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变迁。

这个标题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向往和追寻,同时也让我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其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作者对各个角色的描述,我逐渐了解了中国在那个特殊时期所经历的巨大变革。

不仅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铜时代中所描绘的一批普通人物,他们的命运和生活变化,让我对历史的冷漠和距离感变得更加亲近和真实。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刻画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风貌,还借助人物命运的变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

这些人物包括了政府官员、工人、农民、大学教授等等。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社会阶层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状态的转变。

他们或许经历了起伏跌宕的命运,或许在变革中迷茫不已,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青铜时代也揭示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贪污腐败的存在。

作者通过一些人物形象的描写,深刻揭示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

这让我深感改革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进一步认识到了邓小平的影响力和智慧。

他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数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巨大的变化。

我为邓小平的坚定决心和正确领导感到钦佩。

总的来说,《青铜时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部小说,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

我认识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也看到了改革中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青铜时代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真实性,让我对那个特殊时期的人物和故事充满了兴趣和思考。

2024年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本(五篇)

2024年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本(五篇)

2024年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本自从走上这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以来,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我们的学生,一个班有那么多的学生,每个学生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个体差异,有学习好的,有学习不好的,有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也有沉默寡言,文质彬彬的,该如何对待这些个体差异,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念,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帮助我们取得最大最好的教学效果,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近期,偶然看了大文豪鲁迅写的一篇叫《藤野先生》的文章,受到了很多启发。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了自己在日本留学的经历。

当时鲁迅是作为一个晚清的中国留学生身份在日本留学的,在自己祖国积贫积弱,备受各国列强欺凌的大背景下,鲁迅经常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而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却不同,不但平等公正对待他,还对鲁迅非常的关心,书中写到一个细节,藤野先生把鲁迅上课时抄的笔记拿去检查,过了两三天后,当鲁迅从藤野先生那里把笔记拿回来时,发现藤野先生用红笔把笔记里的内容从头到尾都改了一遍,不但把记漏了填回去,还帮忙改正了很多语法错误。

尽管这样,藤野先生对鲁迅还是不放心,要求鲁迅以后每个星期都要把笔记送给他看,以保证鲁迅的笔记能够记得准确无误。

后来,要上解剖课,怕鲁迅受中国传统影响不肯上课,藤野先生还主动和鲁迅进行沟通。

读到这里,我实在被藤野先生那份“师者”的风范所折服,在那样一个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年代里,能够一直保持那份平静的心态去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不管你来自哪里,是什么样的出生,都一视同仁,我想,同样是老师,我们是否都能做到?另外,在这篇文章中,我还看到了一段非常深厚的师生关系,文中写到,当鲁迅决定要放弃学医,离开学校时,藤野先生感到很凄然,把鲁迅叫到自己家里,把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他,照片背面还写上“惜别”二字,作为纪念,并嘱咐鲁迅,以后要经常写信给他。

这一幕无不让人感慨藤野先生对学生鲁迅的深切关爱之情。

同样,鲁迅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感情也是很深的,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怀念,把有藤野先生改正过的笔记装订珍藏起来,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自己书桌的墙上,时常激励自己不断学习。

读《青铜时代》有感 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扭曲

 读《青铜时代》有感 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扭曲

读《青铜时代》有感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扭曲读《青铜时代》有感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扭曲《青铜时代》是法国作家雨果·克劳斯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该小说以中国商代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动态变化和描绘历史事件的细节,小说引人深思,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以及人性的矛盾与纷争。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详尽的历史背景描写,呈现了中国商代时期的社会面貌。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王朝,这段历史充满着沉重和厚重的氛围。

小说中的角色们生活在那个战乱不断、人心涣散的年代,他们为了生存而无时无刻地奋斗、厮杀,身心俱疲。

通过描写古代社会的动荡局势和生活状态,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重压,这种压迫感是历史赋予人们的珍贵财富。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扭曲。

正如世界上的每一个时代一样,商朝也有正义与邪恶、美好与丑陋共存的两面性。

小说中的角色形态各异,有的坚守正道,有的背弃信仰。

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展示了人性的浮躁和矛盾。

例如主人公杨文广,他既是一个有志向的青年,又因为历史的变迁而逐渐迷失了自我。

杨文广的这种转变,让读者不禁思考历史对人性扭曲的影响。

此外,《青铜时代》也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权利的腐败。

在商朝时期,贵族们盲目追求权力和财富,不择手段地争斗厮杀。

然而,他们的欲望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展现了人性的自相残杀和扭曲。

通过《青铜时代》的阅读,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商朝时期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状态,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扭曲。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延续,记载了我们的兴衰荣辱,而人性则是历史的载体和推动力。

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扭曲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共同的记忆和命运。

总之,《青铜时代》通过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扭曲,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对人性的影响,以及人性在历史中的变迁。

历史是我们的根,人性是我们的魂,只有深入理解二者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迎接未来的挑战。

【原创】从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看中国的青铜时代

【原创】从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看中国的青铜时代

【原创】从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看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博物馆里参观,每当我面对青铜器这类文物时,总会心存敬畏。

究其原因,除了因为青铜器上蕴含的厚重的历史,还有一点,因为我对它的了解太少了。

去上海博物馆参观,最重要的是为了参观青铜器展厅,可以说,上博之行就是我对青铜器的朝圣之旅。

一进入青铜器展厅,夏代晚期镶嵌十字纹的方钺像一面战旗矗立在迎厅的独立展柜中。

钺的中心有一圆孔,周围有绿松石镶嵌的十字纹饰,每三个十字纹为一组,如花卉的“卉”字形,共有六组,可见当时的手工业与铸造业技术已经日臻完善。

钺是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的一种器型,它最早是由石铲或石斧演变而来,后来在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发现了玉钺,及至夏商时期青铜钺的出现,它始终是统帅者权威的象征,同时又是执行最高律令的法器刑具。

相传当年武王灭商时,虽然纣王已死,但武王仍用黄钺砍下了纣王的头颅挂在太白旗上,商朝至此终结。

从陈列品来看,上博的青铜器来自于全国各地,收藏范围之广、器型之多令人大开眼界。

与众不同的是,上博的青铜器因为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因而展陈顺序是按照青铜器的不同发展时期来设置的,顺序主要是:萌生期青铜器、育成期青铜器,鼎盛期青铜器、转变期青铜器、更新期青铜器以及边远地区青铜器。

这样就可以系统地了解整个青铜器从始至终各阶段的顺序以及各个不同时期的器型、纹饰特点等等,如此丰富的馆藏品足以担当起这样一个相当专业的展陈。

浩瀚史海,我们溯源而上,来到有朝代纪元的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先秦时代,这一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的使用与祭祀和战争是紧密相联的。

夏代是中国第一个历史朝代,而我们祖先冶炼和铸造青铜器的时代比这更早。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人发现了铜矿,进而学会了采冶,熊熊炉火烧起来,青绿的铜液流淌出中国一个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出土年代最早的地方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这是一座夏代的遗址。

这里出土的青铜乐器、兵器、容器等,代表着中国文明的进步。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在阅读《青铜时代》这本书后,我对于历史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本书通过描述一个青铜时代的小村庄和主人公铜雀的命运,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信仰观念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我深深被书中所呈现的世界所吸引,同时也受到了一些启示。

首先,通过阅读《青铜时代》,我对于青铜时代这个历史时期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

在这个时代,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

书中描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

这让我对于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其次,书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青铜时代是农耕社会向城市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伴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人们对于权力、地位、财富的争夺以及信仰观念的碰撞,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通过这些描写,我更加明白了社会发展和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些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

同时,在书中主人公铜雀的遭遇和成长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希望和坚持的力量。

铜雀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充满困难和压力的环境下,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正义。

他在与人物命运的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这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书中对于人性的描写也带给了我一些思考。

在青铜时代这个时期,人性的善恶、贪婪与亲情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通过铜雀和其他角色的形象,作者传达了对于人性的真实观察和思考。

这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中的人性问题,引发了对人类行为背后深层次动机的思考。

综上所述,读完《青铜时代》后,我对历史、社会和人性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

在接触到这些文化瑰宝的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己作为当代人应该如何面对社会问题和未来的挑战。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青铜时代》是美国作家克拉克·阿尔·奥尔丁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着神秘和魔幻的青铜时代的故事。

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在阅读完《青铜时代》后,我深深地被小说中所描绘的古老世界所吸引,也对作者对于人类文明和历史的思考深有感触。

小说中的青铜时代是一个神秘而充满魔力的时代,那里有着神奇的魔法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和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写,将这个古老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

在这个古老的世界里,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与现代社会有着天壤之别。

人们尊崇着神灵和魔法,相信着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神秘和魔法的世界中,与自然和动物和谐共处,尊重着自然的规律和力量。

与现代社会相比,这种生活方式或许更加简单和纯粹,没有了现代社会的繁杂和复杂,但同时也更加充满了神秘和魔力。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叙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的文明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作者通过对青铜时代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

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中,人类的文明尚未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对人类文明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对现代社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青铜时代》是一部充满着神秘和魔幻的小说,它展现了一个充满魔法和神秘的古老世界,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

通过对人类文明和历史的深刻反思,作者也让人们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更是一部让人们对人类文明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理解的作品。

阅读完《青铜时代》后,我对于人类文明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才华深表敬意。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青铜时代》是法国作家雨果·普拉特的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故事。

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广受读者喜爱。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古希腊青铜时代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古希腊青铜时代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命运,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风貌。

在这个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原始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中,他们依靠狩猎和农耕为生,同时也信奉着众多的神祇。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希腊青铜时代的世界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原始和神秘。

与此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帕特洛克斯是一个智慧勇敢的年轻人,他在故事中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领袖。

而他的爱人伊阿娜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她在丈夫遭受困难时始终支持和鼓励着他。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向读者展现了古希腊青铜时代的人性和情感,让人感叹古代人类的坚韧和勇敢。

除了对古希腊青铜时代的生活和人物的描写,作者还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对话,表达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在小说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努力,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作者通过这些情节,让读者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

同时,小说中的对话也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让人深思人生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青铜时代》,我对古希腊青铜时代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和坎坷,也让我对古代人类的勇敢和智慧充满了敬意。

我相信,《青铜时代》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激励着读者不断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古学中的青铜时代

考古学中的青铜时代

考古学中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考古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从而开启了文明的新篇章。

本文将介绍青铜时代的背景、发展和遗物等相关内容。

一、青铜时代的背景青铜时代一般指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200年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青铜时代以熔炼青铜为特征,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具、武器和装饰品等方面。

青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金属时代,这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青铜时代的发展1. 青铜时代的初期青铜时代的初期主要以发源于中东地区的苏美尔文明为代表。

苏美尔人是早期人类冶炼青铜的先驱者,他们在冶炼技术和工艺上有着很高的造诣。

苏美尔人利用青铜制作各种工具和武器,使其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此外,苏美尔人还建立了城市,开展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

2. 青铜时代的中期青铜时代的中期主要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为代表。

在埃及,青铜时代标志着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古埃及人运用青铜开创了伟大的文明。

他们建造了金字塔和众多宏伟的建筑物,制作了大量的艺术品和工具。

古希腊人则在青铜时代进一步发展了城市文明和文化艺术,为后世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

3. 青铜时代的晚期青铜时代的晚期主要是指青铜时代的终结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明逐渐衰落,青铜的使用也逐渐减少。

这部分时间跨越了欧洲和亚洲的转变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原因可能与气候变化、战争和新技术的出现有关。

三、青铜时代的遗物青铜时代的遗物是研究该时期文化和技术的重要依据。

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代表性遗物之一,它们包括各种工具、器皿和装饰品等。

青铜器的造型多样,既有实用性的工具,也有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此外,青铜器上的文字和图案也是研究青铜时代文化的重要线索。

除了青铜器,青铜时代的遗址、墓葬和遗迹等也为考古学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历史小说,通过对古代文明的描绘,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青铜时代的社会结构、文化传承和人类发展的轨迹。

作者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笔触,将古代的历史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青铜时代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貌。

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于权力、财富和爱情的追求,以及他们在面对命运的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这些人性的描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对青铜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传说进行重新演绎,展现了古代文明的瑰丽和神秘。

通过对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再现,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力量和神秘力量的崇拜,以及他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这种古代文明的神秘感和美学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沉浸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辉煌。

总的来说,《青铜时代》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历史小说,通过对古代文明的描绘和人类内心的探索,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启迪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和人类情感的探索之作。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古代文明和人类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智慧和深度,从中获得启迪和感悟。

青铜时代时代三部曲读后感1000字

青铜时代时代三部曲读后感1000字

《青铜时代》是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时代三部曲”的第一部。

这部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通过对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情感的描绘,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震撼,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境。

在小说中,主人公们身处一个充满政治斗争、思想压抑的时代,他们的命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压力,还要面对内心的挣扎。

这种困境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分子,他们也在为了真理而努力,但往往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这让我更加敬佩那些为真理而奋斗的人们,也让我明白了知识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其次,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和精神世界。

在小说中,主人公们在面对困境时,都在寻找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有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有的人信仰基督教,有的人信仰佛教。

这些信仰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我们仍然需要有一种信仰和精神支柱,来支撑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

再次,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小说中,主人公们在面对困境时,都在幻想着美好的生活。

他们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到了希望和动力。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虽然我们的生活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我们仍然需要有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最后,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人性的关注。

在小说中,主人公们在面对困境时,都在关注着人性的问题。

他们关注着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道德沦丧,关注着人们在权力面前的奴性,关注着人们在物质诱惑下的堕落。

这些问题让他们对人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青铜时代》是鲁迅的长篇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个以薛嵩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青铜时代的社会中的不幸遭遇和艰难求生的经历。

读完《青铜时代》,我深受震撼和触动,也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我被薛嵩的遭遇所触动。

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曾充满朝气和激情地渴望改变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然而,在青铜时代的社会,贫寒和无知成为了他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被迫去做他不愿做的事,处处受制于人。

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无力,也让我反思了当今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关注程度。

知识是珍贵的财富,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忽视和辜负。

其次,我被小孙和衣圣的形象所感动。

小孙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她刻苦学习,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她不幸陷入了性别歧视的漩涡中,被迫投靠衣圣。

衣圣是一个虚伪而残忍的人,他利用小孙的美貌和智慧来谋取私利。

这让我对社会上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我对社会的黑暗和残忍感到无比震撼。

在青铜时代,社会上的封建秩序、权力斗争和残酷的剥削让人无法呼吸。

一些人为了财富和地位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和幸福。

血腥和压迫几乎无处不在,这让我对人性的黑暗和社会的残酷感到深深的忧虑。

最后,读完《青铜时代》,我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机会,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知识分子也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尽管有缺点和不公,但相对于青铜时代来说,我们拥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应该铭记历史的教训,不断追求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总之,读完《青铜时代》,我被其中所描绘的残酷和黑暗所震撼,也思考了许多社会问题和人生的意义。

这本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弱肉强食、权力斗争和剥削,也表达了对知识的崇敬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相信,《青铜时代》将继续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并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改变。

中国青铜时代读后感

中国青铜时代读后感

中国青铜时代读后感以前吧,青铜对我来说,就是博物馆里那些绿了吧唧、看起来有点厚重又神秘的家伙。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青铜在古代中国那可是超级明星,简直就是当时的高科技和时尚代表的完美结合。

书中讲的那些青铜器的种类,真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什么鼎啊、尊啊、爵啊,每一种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密码箱。

就说鼎吧,那可不仅仅是个用来煮肉的大锅,它可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感觉就像是古代的“大哥大”,谁要是拥有个大鼎,那在当时的江湖地位肯定不低。

而且这些鼎上刻着的那些纹饰,什么饕餮纹啊,夔龙纹啊,就像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神秘暗号。

那些纹路看起来特别复杂又很有气势,感觉每一道纹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不过我猜,当时刻这些纹路的工匠肯定是超级有耐心的人,要是换了我,估计刻一半就想放弃了。

再说说青铜时代的铸造技术,那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在那个没有现代高科技工具的年代,人们就能把青铜铸造成那么精美的器物,这就好比是用石头和树枝做出了宇宙飞船一样不可思议。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是怎么把青铜溶液倒进模具里,还能做出那么细致的造型的呢?我感觉古代的工匠们肯定是一群被艺术之神眷顾的人,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就像魔法一样,让这些青铜器能够留存千年,到现在还能让我们惊叹不已。

从这本书里,我还能感受到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结构。

那时候的社会好像是围绕着这些青铜器建立起来的一种等级森严的体系。

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规格的青铜器,就像现在不同级别的人开不同档次的车一样。

而且青铜器在祭祀、战争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祭祀的时候,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就像是人们和神灵沟通的专属电话,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战争的时候呢,青铜兵器又成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利器,感觉就像是青铜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至关重要。

这本书也让我有点小伤感。

青铜时代虽然辉煌,但它毕竟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了。

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青铜铸造工坊,那些掌握着高超技艺的工匠,还有那个以青铜为尊的社会形态,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

《青铜时代》读后感《青铜时代》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了他对中国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犀利批评。

这本书让我对历史和现实有了不同的看法,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他批评了社会的封建主义、旧式教育,以及对民众权益的压迫。

通过对古代社会的剖析,他希望人们能够反思和反抗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鲁迅先生在《青铜时代》中反复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才能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进步。

他指出,中国人应该通过研究古代文化,学习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同时,鲁迅先生也对时代中的一些社会问题表示了警告和忧虑。

他认为,社会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更需要重新审视文化,修复人民思想的扭曲。

他在书中揭示了一些社会病态,例如民众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盲目追求虚名虚利等。

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教训,努力改变。

《青铜时代》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

在我看来,这本书并不是要我们把过去的一切都照搬照抄,而是希望我们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变当下的社会。

我们应该从古代那些值得学习的东西中寻找灵感,为我们自己的时代做出贡献。

鲁迅先生在书中提到的那些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当时的现象,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病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例如依赖网红文化、追逐物质欲望等。

我们应该再次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思考这些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鲁迅先生对于文化的追求和批判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位学习者,我相信通过学习和传播文化的真正价值,我们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只有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和独特性,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傲然屹立。

总的来说,《青铜时代》这本书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读物。

2018年青铜时代读后感-推荐word版 (9页)

2018年青铜时代读后感-推荐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青铜时代读后感篇一:《青铜的历史》读后感文字、城市、青铜器被恩格斯称为文明诞生的三大标志。

追抚青铜,就是与人类文明的一种铁质的光芒相交感,那种被铸造被雕刻的时光,使人类的历史从很早时候起就有了一种厚重和坚硬。

透过原始的古风,蛮野的古魂,每一件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的青铜,都带着历史本身的底色,散发着人类智慧与劳作的破空之音。

东方的青铜记录了太多太多的历史。

当然,你也完全可以带着欣赏或轻松的心情去看:原始文明的胎记,手工精神的锤打、煅烧、淬火,人类思维的发展,艺术的精美,技术的进步,传统观念和文化性格的形成……我读的这本书是由向中华先生所著的《青铜的历史》。

中国的青铜时代,特指从夏初至战国末。

一千五百多年的文明史,都是青铜独舞曼妙绝伦的时代。

这一段漫长岁月,先人们用白骨,用屋址,用一些文字,更主要的是用青铜,给我们铸造出了他们的全部生活,那些沉寂在历史时光中的影像,他们的美丽与哀愁、光荣与梦想,苦难,甚或是哲学的远思,神巫的玄想,都凝固在那里了。

不仅如此,透过青铜,我们还可从中看到史实之真,艺术之美,更有生命之善这本书一共分为了十个章节,每一章节的开篇都有自己独立的序言,与本章的内容相契合,使读者在本章的开篇,便有了阅读本章的兴趣,引发读者深刻而细致的思考。

本书的十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遥远的青铜。

主要介绍的是在中国古代制作青铜器材料—红铜与黄铜的区别及青铜的铸造青铜器发展简史。

第二章,青铜礼器。

主要介绍了青铜器作为礼器的种类和青铜雕像用途,。

因为中国青铜的出现,并没有大量应用于农具、工具等生产性器具的制造,而是一直最大量地用于了礼器和兵器的制造,这两样都是用来维护王权统治。

中国当时各地冶炼出来的青铜,主要用在了政治和军事领域,而非经济领域。

作为艺术领域的乐器,在当时其实也是作为礼乐制度的附庸而存在,并不具有独立发展的自觉性。

青铜时代的感受

青铜时代的感受

青铜时代的感受第一篇:青铜时代的感受青铜器给人的感受早在6500年前,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铸造出了第一块铜片;随后,从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先民们又遗留下来了陶寺遗址的铜铃,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残铜片、坩锅残片等;到了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时代,他们则开始冶铸或冷锻出铜刀、凿、锥、钻头、斧、匕、指环以及小饰件和镜子等铜器.这些显示了中国文化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缓慢过渡.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这一片独特面貌的早期青铜文化区域,同中国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统治的范围大致吻合;考古发掘的大量青铜器,又与夏人的一些史实——如夏禹的“贡金九牧,铸鼎物象”(《左传·宣公三年》)、“以铜为兵”(《越绝书·记宝剑》),夏后启的采矿冶铜等,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中发掘的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表明青铜器的冶炼作坊已初具规模.因此,“青铜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二里头文化……已进入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1].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一造型形式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其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在众多的器形之中,仅就青铜爵而言,“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爵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即爵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的,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这种原始型和精致型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如夏代早期作为食器的青铜三足云纹鼎,矮小、无柱、口沿平直,其祖型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鼎;作为酒器的青铜束腰爵,素面无柱,形体单薄古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其流的长短、俯仰以及爵身趋扁宽的形式也同龙山文化的豫西三里桥类型和豫北后岗类型陶器如出一辙,并没有摆脱陶爵的三条矮尖足附于器底的外侧、形体圆润以及没有棱角变化等浓重特征,更“没有形成青铜器所特有的准确造型和挺劲的轮廓线,也未经精工磨砺”,这无疑是二里头青铜爵的最早形式.铜鬲的口沿也与陶鬲口沿的折沿式和侈沿式相对应,其足仍沿用规整圆锥体的陶鬲足.因而,这一时期的青铜容器“从其形制特征来讲,它们几乎全与同时的陶器相同,它们的发展演变也与相应的陶器同步”.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尚处于祖型于陶器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审美特征.到了夏代后期,青铜器则相对精巧,造型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此时,青铜爵造型的陶器特征显着减退,在注重实用的同时,还十分讲究形式感,增设了距离很近且具有装饰性的两乳钉状柱,三足分布规矩,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口沿呈凹弧流线型.另外,爵的侧面设一折弧形大鋬,鋬面上又加铸两个狭长的镂孔,既有效控制了鋬的厚度,又增饰了具有装饰效果的镂孔纹;1959年上海博物馆自废铜中抢救出来的乳钉纹管流爵,其一侧设斜置的流管,流上铸两个方折形饰物,造型别具一格,其鋬下有一圈较宽的假腹,其上铸用多个空心圆孔,形成镂空的装饰效果;尤其是二里头出土的乳钉纹长流爵,流特别细长,作狭槽状,尾与其对应,既平衡了重心,又显得修长而纤细,三足尖端呈弯弧线状而外撇,这些与扁平直立式样规整的橄榄形爵身搭配和谐,刚柔相济,已经脱离了夏代陶爵的体制,并成为中国酒具的形象代表.这时的青铜鼎,其腹部较为高深,配三只四棱锥形空心足,两耳立于口沿上,其中一耳与一足呈垂直线对应,另一耳则位于另外两足中间,整体造型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要求,给人一种规整中有生气,对比中显和谐的审美感受.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创新型的高颈扁腹直壁斝(二里头遗址六区M9:1),口沿上设两个三菱锥状矮柱,腹部鼓起,下承三个大空锥足,器壁很薄,其先进的设计直接是二里岗文化铜斝的原始祖型.夏代晚期处理器壁匀薄的技巧,也为商代青铜器物新颖造型的设计开创了先河.二纹饰意蕴夏代青铜器的纹饰,一方面对同时期的灰陶和礼玉的纹饰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又结合当时****社会形成阶段的特征对其纹饰作了一定的扬弃,所以无论是纹饰的结构特征,还是其表现方法,均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夏代青铜器纹饰多以乳钉或圆饼状的实心的连珠纹,以及弦纹、云雷纹等几何纹为主,虽然还没有发现像商代青铜器上直接铸刻的饕餮动物纹为主题的装饰,但在二里头遗址发掘的用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动物头部图案的铜牌饰上,却已经形成了这一动物纹的基本模式,从而开启了中国青铜器动物纹的先河.(一)几何纹几何纹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早已出现,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则开始模仿陶器的各种几何纹饰类型,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连珠纹、弦纹和云雷纹,从而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先河.这些几何纹虽然相对单纯和平面化,却不仅具有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体现了丰富的审美风尚和极具时代性的文化内涵.最早出现的连珠纹图案呈小圆珠状,有单排和双排两种横式排列,圆圈也有实心和空心之分,多饰在器物的肩上或器盖的边缘等部位,其形成也经历了一定的演变过程.如青铜器上的乳钉等,首先可能是防碰撞的实用功能和相对规则的装饰功能的统一,后来其实用功能退化,渐渐演化为专门的装饰性图案.二里头乳钉纹斝颈部突出的圆饼状乳钉纹(即连珠纹),作为青铜器上简单而原始的纹饰,就是在防滑的实用基础上而形成的.据考证,连珠纹是用一个管状器在陶范上印制的,圈与圈间距的疏密,横行排列的整齐,虽不很严格,却显得自然.如二里头铜爵上也饰有很不规矩的圆点纹,作单向或双向排列,类似的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角,其杯体下部也铸有圆圈状的连珠纹.弦纹也是青铜器上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条,简洁朴素.它一般与乳钉状连珠纹配合使用,并且多作为连珠纹的边框.如夏代晚期的乳钉纹管流爵的颈上也饰弦纹三道,其间夹杂疏密有致的双排乳钉纹,显得规整而又有变化;二里头出土的铜斝,与鋬相背的腰腹正面装饰有两道凸弦纹,中间则夹有一排五颗乳钉纹,从而在腹部形成了一周由凸弦纹与圈纹组成的宽带纹,显得简洁而利落,形成了夏代青铜器纹饰的特有形式,与青铜时代的其它阶段的纹饰风格迥异.云雷纹是夏代青铜器上最为典型的几何形图案,是用利器在陶范上刻划而成,圆柔形的云纹和方折形的雷纹连续出现,构成了回旋式线条,显得自然流畅.夏代青铜鼎的腹部一般多饰以云雷纹,较特殊的是二里头六区(KM3:2)青铜戈,其曲内后部也铸有凸起的云纹,纹间的凹槽内还镶嵌有绿松石,将相对神秘庄重的云雷纹打扮得楚楚动人,寓庄严与审美于一体.这种云雷纹的阳纹线条在纹饰中间均形成一个圆圈,颇似神秘而狞厉的斜角目纹,周围再搭配饰以抽象而富于变化的阳纹线条,整个构图简洁而生动,寓狞厉与生气为一体,很可能就是商周青铜鼎上兽面纹的胎形.除此之外,二里头文化中出现的几何纹还有近似水涡的涡纹;阳纹线条纵横交错而成的网格纹,如二里头遗址五区M1:1青铜鼎腹部饰有粗疏的带状网格纹;以及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如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圆形青铜器上就饰有两头粗中间细的十字纹,另外一件夏代晚期的镶嵌十字纹方钺在其中心圆孔周围的正反两面也用形状规整的小绿松石片镶嵌成两周十字图案,并在其内外用绿松石片组成两个圆周将其围住,整个图案排列整齐有序,又富于变化.十字纹、圆圈纹与中心镂孔形成方圆,体现了虚实融合的和谐形式感.(二)动物纹到了夏代晚期,铜牌饰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青铜器中以夸张形式或以幻想中的动物头部为主体的抽象兽面图案,这也是迄今发现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动物纹.该纹饰的动物头部,除两眼之外的其他部分,均为抽象的,而不是具体表现实样的.这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遗址中石锛上怪异的动物纹饰,身上横条沟曲形的刻线与青铜兽面纹就极为相似,新寨二里头一期文化遗存中发现的陶器盖上也有类似的怪兽纹饰.夏代兽面铜牌上的兽面纹,图案设计简单质朴,特别突出兽目,后来逐渐发展成二里头玉柄形器上的饕餮图案,并成为早商及其以后青铜容器上兽面纹和饕餮纹的祖型.李学勤分析山东日照两镇的玉锛饕餮纹、河南偃师二里头铅的嵌绿松石青铜牌饰饕餮纹时,也指出了其审美过渡性:“山东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饕餮纹确实可以看成良渚文化和商代这种花纹的中介”.夏代也有部分铜酒器在器盖的边缘饰以变形的动物纹图案,并且特别突出骇人的双目,营造了一种威严的氛围,既与使用者的礼仪和等级地位相呼应,也与夏代关于龙的神话传说相印证.夏代青铜器上的动物纹装饰,当为商周同类青铜器纹样的滥觞,而且经过变形的动物纹图案也形成了后来青铜纹饰的主体.总之,夏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一方面赋予了青铜器外在形式的华美与瑰丽,如青铜质料的器物表面,刻以单层平雕纹饰,且纹饰多作条带状,往往给人以既有力度和锐度的触觉感受,又有流畅和圆润的视觉感受,“灵活的线形纹饰弥补了青铜器体块特质的不足,赋予了凝重的青铜器以生命的气息”,形成了刚柔相济的艺术审美韵味;另一方面又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味和精神特质,夏代先民把现实以及臆想的物象铸刻在象征权力、威仪和用以祭祀的青铜礼器上,如夏代九鼎的纹饰既满足了其宗教性的龙崇拜,也通过把天下各地的自然资源和财富绘制成图象,刻铸于鼎上,以此作为帝王享有灵物和征收贡赋的象征,突出其现实的攫取权力和树立威信的政治意义.第二篇:现代散文:感受青铜时代在八百里秦川西端,有一座形似馒头的小山包。

青铜时代读后感(共3篇)

青铜时代读后感(共3篇)

青铜时代读后感(共3篇)第1篇:青铜时代读后感青铜时代读后感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青铜时代》读后感.王小波曾听言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偏我对王小波独有情钟.王小波是在其死后才声名鹊起,为使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他的夫人李银河评价他是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他说,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他辞掉铁饭碗,自由撰稿,只为尽力摆脱与中国权利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关联,他要改变中国沉默的话语权.在他的作品里,自由是至高无上的主题,他把历史的荒诞假想移植到现实的虚设之中,构建出一个真假难辨有极具冲击力的异度空间.《青铜时代》里面包含三个长篇小说,分别是《万寿寺》、《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三篇小说的时代背景都是唐代,而且源自野史。

《红拂夜奔》写的是隋末唐初的故事,同样有两条主线。

不同的是,这次作者基本上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去写作,少了《万》中的那种无序的铺陈。

而这篇小说的亮点在于,它以一种荒诞的批判手法去解构大唐盛世的历史,把人们的对于历史的自豪感拆得支离破碎。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我、小孙、李靖、虬髯公和红拂。

空间上主要写了两个城市洛阳与长安。

一开始就提出,如果要问哪座城市是最好的,有的人会说是洛阳,有的人则说是长安。

而作者笔下的洛阳是一个充满泥浆的城市,出门的时候要踩高跷,或者是坐人力出租车等。

而李靖则是洛阳街头的小混混,天生聪明,有一颗数学家的头脑。

而在现世,我是一个数学研究员,主要是研究中国古籍中的数学问题,如某些诗歌中是否包含什么定理(完全是一个荒诞的研究方向),到最后证出了费尔马定理,成了人瑞。

而李靖则在年轻的时候证出了费尔马定理,把它写在了一些黄色版画中,引起了领导上的重视,到最后不得不逃出洛阳。

而红拂本是一名歌妓,后来纯粹出于偶然与李靖出逃。

到了建唐后成了第一夫人,而后来李卫公死后又要殉情自杀,而自杀却要等指标。

虬髯公在小说里面则成了一个心理变态的超级剑客,他很喜欢红拂但又不敢强占她,把两人的合居看做是领导上的考验。

2024年中华文明青铜时代观后感

2024年中华文明青铜时代观后感

2024年中华文明青铜时代观后感观看2023年中华文明青铜时代这部纪录片,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和启发。

作为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我一直对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进情有独钟。

而这部纪录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在青铜时代的繁荣和辉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文明的古老和博大精深所震撼。

青铜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懂得将工具和武器制作得更加复杂和实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纪录片中,展示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如礼器、祭器、乐器等,它们的制作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美丽,让我不禁赞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还展示了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比如祭祀仪式、商业贸易等,这些都让我对这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被古代智慧的传承和创新所感动。

在纪录片中,展示了一些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以及考古学家对这些青铜器的研究成果,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古代智慧的魅力。

古代工匠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和创新,将工艺推向了新的高度。

他们对于材料的选择、工具的设计、技术的运用,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独到的见解。

而考古学家们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挖掘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将这一段丰富的历史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他们对于技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另外,我也对青铜时代人们的勤劳和艰辛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古代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奉献。

比如,他们需要从山上劈采原矿,经过苦工才能得到质量优良的铜料;他们需要通过反复的锤打和调整,才能将青铜器打造得精美而坚固;他们需要运输、储存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青铜器,以便供应祭祀和使用。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和精力,甚至可能会涉及到生命的风险。

这让我对古代人民的辛勤劳动和顽强奋斗有了更深刻的敬意,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的幸福和发达是建立在古代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之上的。

中国青铜时代读书笔记

中国青铜时代读书笔记

中国青铜时代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国青铜时代》这本书后,我对中国的青铜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本书的一些理解和感想。

首先,我对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感到惊叹。

书中详细描述了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熔炼、铸造和装饰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高超的技术。

这种工艺水平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能。

其次,我被青铜器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书中的图片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它们的造型各异,纹饰精美,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艺术品,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再者,我了解到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青铜器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常常作为礼器或祭器使用,与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青铜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变迁。

最后,我对青铜时代的结束和铁器时代的到来产生了思考。

随着铁器的出现和普及,青铜器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这种变化背后反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预示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总的来说,《中国青铜时代》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给人的感受
早在6500年前,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铸造出了第一块铜片;随后,从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先民们又遗留下来了陶寺遗址的铜铃,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残铜片、坩锅残片等;到了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时代,他们则开始冶铸或冷锻出铜刀、凿、锥、钻头、斧、匕、指环以及小饰件和镜子等铜器.这些显示了中国文化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缓慢过渡.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这一片独特面貌的早期青铜文化区域,同中国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统治的范围大致吻合;考古发掘的大量青铜器,又与夏人的一些史实——如夏禹的“贡金九牧,铸鼎物象”(《左传·宣公三年》)、“以铜为兵”(《越绝书·记宝剑》),夏后启的采矿冶铜等,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中发掘的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表明青铜器的冶炼作坊已初具规模.因此,“青铜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二里头文化……已进入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1].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
一造型形式
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其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在众多的器形之中,仅就青铜爵而言,“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爵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即爵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的,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这种原始型和精致型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
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如夏代早期作为食器的青铜三足云纹鼎,矮小、无柱、口沿平直,其祖型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鼎;作为酒器的青铜束腰爵,素面无柱,形体单薄古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其流的长短、俯仰以及爵身趋扁宽的形式也同龙山文化的豫西三里桥类型和豫北后岗类型陶器如出一辙,并没有摆脱陶爵的三条矮尖足附于器底的外侧、形体圆润以及没有棱角变化等浓重特征,更“没有形成青铜器所特有的准确造型和挺劲的轮廓线,也未经精工磨砺”,这无疑是二里头青铜爵的最早形式.铜鬲的口沿也与陶鬲口沿的折沿式和侈沿式相对应,其足仍沿用规整圆锥体的陶鬲足.因而,这一时期的青铜容器“从其形制特征来讲,它们几乎全与同时的陶器相同,它们的发展演变也与相应的陶器同步”.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尚处于祖型于陶器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审美特征.
到了夏代后期,青铜器则相对精巧,造型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此时,青铜爵造型的陶器特征显着减退,在注重实用的同时,还十分讲究形式感,增设了距离很近且具有装饰性的两乳钉状柱,三足分布规矩,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口沿呈凹弧流线型.另外,爵的侧面设一折弧形大鋬,鋬面上又加铸两个狭长的镂孔,既有效控制了鋬的厚度,又增饰了具有装饰效果的镂孔纹;1959年上海博物馆自废铜中抢救出来的乳钉纹管流爵,其一侧设斜置的流管,流上铸两个方折形饰物,造型别具一格,其鋬下有一圈较宽的假腹,其上铸用多个空心圆孔,形成镂空的装饰效果;尤其是二里头出土的乳钉纹长流爵,流特别细长,作狭槽状,尾与其对应,既平衡了重心,又显得修长而纤细,三足尖端呈弯弧线状而外撇,这些与扁平直立式样规整的橄榄形爵身搭配和谐,刚柔相济,已经脱离了夏代陶爵的体制,并成为中国酒具的形象代表.这时的青铜鼎,其腹部较为高深,配三只四棱锥形空心足,两耳立于口沿上,其中一耳与一足呈垂直线对应,另一耳则位于另外两足中间,整体造型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要求,给人一种规整中有生气,对比中显和谐的审美感受.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创新型的高颈扁腹直壁斝(二里头遗址六区M9:1),口沿上设两个三菱锥状矮柱,腹部鼓起,下承三个大空锥足,器壁很薄,其先进的设计直接是二里岗文化铜斝的原始祖型.夏代晚期处理器壁匀薄的技巧,也为商代青铜器物新颖造型的设计开创了先河.
二纹饰意蕴
夏代青铜器的纹饰,一方面对同时期的灰陶和礼玉的纹饰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又结合当时****社会形成阶段的特征对其纹
饰作了一定的扬弃,所以无论是纹饰的结构特征,还是其表现方法,均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夏代青铜器纹饰多以乳钉或圆饼状的实心的连珠纹,以及弦纹、云雷纹等几何纹为主,虽然还没有发现像商代青铜器上直接铸刻的饕餮动物纹为主题的装饰,但在二里头遗址发掘的用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动物头部图案的铜牌饰上,却已经形成了这一动物纹的基本模式,从而开启了中国青铜器动物纹的先河.
(一)几何纹
几何纹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早已出现,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则开始模仿陶器的各种几何纹饰类型,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连珠纹、弦纹和云雷纹,从而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先河.这些几何纹虽然相对单纯和平面化,却不仅具有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体现了丰富的审美风尚和极具时代性的文化内涵.
最早出现的连珠纹图案呈小圆珠状,有单排和双排两种横式排列,圆圈也有实心和空心之分,多饰在器物的肩上或器盖的边缘等部位,其形成也经历了一定的演变过程.如青铜器上的乳钉等,首先可能是防碰撞的实用功能和相对规则的装饰功能的统一,后来其实用功能退化,渐渐演化为专门的装饰性图案.二里头乳钉纹斝颈部突出的圆饼状乳钉纹(即连珠纹),作为青铜器上简单而原始的纹饰,就是在防滑的实用基础上而形成的.据考证,连珠纹是用一个管状器在陶范上印制的,圈与圈间距的疏密,横行排列的整齐,虽不很严格,却显得自然.如二里头铜爵上也饰有很不规矩的圆点纹,作单向或双向排列,类似的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角,其杯体下部也铸有圆圈状的连珠纹.
弦纹也是青铜器上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条,简洁朴素.它一般与乳钉状连珠纹配合使用,并且多作为连珠纹的边框.如夏代晚期的乳钉纹管流爵的颈上也饰弦纹三道,其间夹杂疏密有致的双排乳钉纹,显得规整而又有变化;二里头出土的铜斝,与鋬相背的腰腹正面装饰有两道凸弦纹,中间则夹有一排五颗乳钉纹,从而在腹部形成了一周由凸弦纹与圈纹组成的宽带纹,显得简洁而利落,形成了夏代青铜器纹饰的特有形式,与青铜时代的其它阶段的纹饰风格迥异.
云雷纹是夏代青铜器上最为典型的几何形图案,是用利器在陶范上刻划而成,圆柔形的云纹和方折形的雷纹连续出现,构成了回旋式线条,显得自然流畅.夏代青铜鼎的腹部一般多饰以云雷纹,较特殊的是二里头六区(KM3:2)青铜戈,其曲内后部也铸有凸起的云纹,纹间的凹槽内还镶嵌有绿松石,将相对神秘庄重的云雷纹打扮得楚楚动人,寓庄严与审美于一体.这种云雷纹的阳纹线条在纹饰中间均形成一个圆圈,颇似神秘而狞厉的斜角目纹,周围再搭配饰以抽象而富于变化的阳纹线条,整个构图简洁而生动,寓狞厉与生气为一体,很可能就是商周青铜鼎上兽面纹的胎形.
除此之外,二里头文化中出现的几何纹还有近似水涡的涡纹;阳纹线条纵横交错而成的网格纹,如二里头遗址五区M1:1青铜鼎腹部饰有粗疏的带状网格纹;以及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如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圆形青铜器上就饰有两头粗中间细的十字纹,另外一件夏代晚期的镶嵌十字纹方钺在其中心圆孔周围的正反两面也用形状规整的小绿松石片镶嵌成两周十字图案,并在其内外用绿松石片组成两个圆周将其围住,整个图案排列整齐有序,又富于变化.十字纹、圆圈纹与中心镂孔形成方圆,体现了虚实融合的和谐形式感.
(二)动物纹
到了夏代晚期,铜牌饰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青铜器中以夸张形式或以幻想中的动物头部为主体的抽象兽面图案,这也是迄今发现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动物纹.该纹饰的动物头部,除两眼之外的其他部分,均为抽象的,而不是具体表现实样的.这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遗址中石锛上怪异的动物纹饰,身上横条沟曲形的刻线与青铜兽面纹就极为相似,新寨二里头一期文化遗存中发现的陶器盖上也有类似的怪兽纹饰.夏代兽面铜牌上的兽面纹,图案设计简单质朴,特别突出兽目,后来逐渐发展成二里头玉柄形器上的饕餮图案,并成为早商及其以后青铜容器上兽面纹和饕餮纹的祖型.李学勤分析山东日照两镇的玉锛饕餮纹、河南偃师二里头铅的嵌绿松石青铜牌饰饕餮纹时,也指出了其审美过渡性:“山东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饕餮纹确实可以看成良渚文化和商代这种花纹的中介”.夏代也有部分铜酒器在器盖的边缘饰以变形的动物纹图案,并且特别突出骇人的双目,营造了一种威严的氛围,既与使用者的礼仪和等级地位相呼应,也与夏代关于龙的神话传说相印证.夏代青铜器上的动物纹装饰,当为商周同类青铜器纹样的滥觞,而且经过变形的动物纹图案也形成了后来青铜纹饰的主体.
总之,夏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一方面赋予了青铜器外在形式的华美与瑰丽,如青铜质料的器物表面,刻以单层平雕纹饰,且纹饰多作条带状,往往给人以既有力度和锐度的触觉感受,又有流畅和圆润的视觉感受,“灵活的线形纹饰弥补了青铜器体块特质的不足,赋予了凝重的青铜器以生命的气息”,形成了刚柔相济的艺术审美韵味;另一方面又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味和精神特质,夏代先民把现实以及臆想的物象铸刻在象征权力、威仪和用以祭祀的青铜礼器上,如夏代九鼎的纹饰既满足
了其宗教性的龙崇拜,也通过把天下各地的自然资源和财富绘制成图象,刻铸于鼎上,以此作为帝王享有灵物和征收贡赋的象征,突出其现实的攫取权力和树立威信的政治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