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
普查地质报告提纲

普查地质报告一、绪论(一)目的任务(二)普查工作时间、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经济效果。
(三)地理及经济条件1. 工作区的名称、行政区划、地理坐标、范围和面积。
2. 工作区的交通情况及距主要城镇的距离。
3. 工作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类型、水系、覆盖情况、高程以及对工作有影响的气候条件。
4. 工作区的电力、饮用水及工业用水、生活用品的供应及劳动力情况。
(四)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 按时间先后简述以往所开展的各种主要地质工作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2、综合评述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二、区域地质(一)地质特征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层、岩浆岩、地质构造特征、区域内矿产分布情况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1. 地层:叙述各时代地层的层序、岩性、厚度和分布情况,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沉积古地理环境。
沉积岩相旋回和其变化规律以及与沉积矿产生成的关系;沉积变质岩区叙述岩石类型、变质矿物、结构构造、岩性、岩相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与矿产的关系。
2. 岩浆岩(1)火山岩地区:叙述火山岩的种类、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和建造、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喷发类型和喷发时代、找矿标志、矿化特征;次火山岩与喷发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侵入岩区:叙述侵入岩的种类、岩性、岩石化学、岩相特征、生成时代、先后次序、成因的相互关系;同化、混染和分异作用;岩体的形态、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侵入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专属性。
对内外接触带应叙述变质岩和蚀变围岩的岩性、矿物特征、分布范围、变质作用等特点。
3. 构造:叙述区域基本构造特征、区域褶皱、断裂等构造的性质、规模、分布及与矿产的关系。
(二)区域地球物理与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 区域地球物理:阐述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区域物探异常分布情况、异常性质、异常范围、异常特征和检查后的初步结论。
2. 区域地球化学:阐述本区各类化探异常背景值及异常分布特征。
结合地质、物探、重砂资料对异常进行综合评价。
水利普查数据成果分析报告编写提纲

水利普查数据成果分析报告编写提纲
一、引言
A. 简要介绍水利普查的背景和目的
B. 引出分析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C. 概述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二、方法与数据来源
A. 普查方法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B.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过程
C.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
三、水利设施现状分析
A. 工程设施分布和覆盖范围
B. 设施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状况
C. 工程运行和维护情况分析
D. 设施建设与改善的需求评估
四、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A. 水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
B.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C. 行业和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比较
D. 预测未来水资源利用的趋势
五、水环境状况及生态环境保护
A. 水环境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B. 水污染源监测和防治措施评估
C. 水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和保护需求
六、水灾害防治能力分析
A. 水灾害类型和频发情况分析
B. 水灾害防治设施与能力评估
C. 提出加强水灾害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七、水利普查数据分析的局限性与不足
A. 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B. 数据分析的局限性和不足
C. 对未来水利普查工作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八、结论与建议
A. 总结各项分析结果的重点发现
B. 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C. 未来研究方向和普查工作展望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以上是水利普查数据成果分析报告的编写提纲。
根据提纲,可以详细整理相关数据与事实,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趋势预测以及对水利发展的建议。
本报告旨在为水利部门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持,为未来水利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固体矿产普查报告编写提纲(试行)

固体矿产普查报告编写提纲(试行)1、绪论1.1 工作目的任务说明上级请主管部门下达的普查项目任务书中规定的目的任务及其文号、内容、要求。
1.2 位置、交通简要说明普查区位置、地理坐标、范围、面积、主要交通情况。
(附位置交通图)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简要说明普查区的地形、地貌、水系、绝对及相对标高,覆盖程度、气候条件、人口、居民点等自然地理,以及工业、农业、矿产开发等经济概况。
1.4 以往工作评述简要说明普查区以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重砂测量等各项工作情况,主要成果与结论意见。
1.5 本次工作情况简要说明本次普查工作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探明储量和预测资源量,投入的地质事业费及其经济效果)。
2、区域地质本章所称区域的含义是指普查区所在的最低级构造单元或成矿单元的范围。
2.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2.2 区域矿产地质特征3、普查区地质3.1 地层说明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对比、分布、岩性、岩相、厚度、产状、接触关系以及控制矿体(层)的沉积因素。
3.2 构造说明区内褶皱、断裂和破碎带构造的性质、特征、分布情况和对成矿的作用。
3.3 岩浆活动说明区内岩浆活动情况,岩浆岩的种类、分布情况;岩体的形态、产状、相互关系及与矿床的成生联系。
3.4 变质作用说明区内各种变质岩类及其变质作用和蚀变情况。
3.5 地貌、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地形地貌特征,含(隔)水层的层数、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
3.6 地球地理、地球化学异常说明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效果。
3.7 矿产分布阐述矿产分布规律、探矿因素、找矿标志。
4、矿床及其工业评价4.1 矿床特征4.1.1 矿床(层)特征说明矿体(层)的数量形态、产状和分布情况。
4.1.2 矿石质量说明矿石的氧化、淋滤、富集情况;矿石品位,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粒度、嵌布特征、化学特征。
4.1.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说明矿石的选冶性能、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
各区(县)普查技术报告、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区(县)普查技术报告编写提纲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暨第二次上海市水资源普查××区(县)普查技术报告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章)二〇一二年月审定:审核:编写:目录(报告正文)一、概述本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河湖水系、水资源条件和水务发展情况。
二、普查工作概况水利普查区划情况,包括县级、乡镇级、村级普查数量情况;动员各级水利普查工作人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数量;发放普查表数量与实际回收普查表数量;普查填表责任对象(单位或个人)数量情况。
三、对象清查与普查对象(一)普查对象数量情况对象清查的普查对象数量、实际填报的普查对象数量,以及两者的数量差异情况。
(二)对象清查与普查差异情况针对对象清查与实际填报普查对象数量差异情况,说明变化原因。
四、普查结果与分析(一)总体情况普查对象总数,各类普查;对象的数量及其主要特性指标汇总数量情况。
(二)河流湖泊基本情况1、河流。
数量、结构与分布情况;水文站(水位站)设置情况等。
2、湖泊。
数量、结构与分布;水面面积、咸淡水属性等基本特征。
(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1、水库工程。
水库数量、结构与分布;兴利库容、防洪库容、设计灌溉面积、设计年供水量、2011年供水量等。
2、水电站工程。
水电站数量、结构与分布;装机容量、多年平均发电量、2011年发电量等。
3、水闸工程。
水闸数量、结构与分布;过闸流量、橡胶坝坝长、抗震设防烈度等。
4、泵站工程。
泵站数量、结构与分布;装机流量、装机功率、抗震设防烈度等。
5、堤防工程。
堤防数量、结构与分布;堤防长度、达标长度、穿堤防建筑物数量等。
6、农村供水工程。
数量、结构与分布;设计供水规模、设计供水人口、年实际供水人口、年实际供水量等。
(四)供水工程基本情况1、公共供水企业水厂。
企业、水厂数量与分布;供水能力、取水量、供水量情况、生产工艺、抗震设防烈度等。
2、取水头部泵房。
泵房数量与分布;取水能力、装机流量、装机功率、水泵数量、工程等别、抗震设防烈度等。
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普查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工作的目的任务应按规范规定的该阶段任务,结合设计的要求编写。
第二节位置、交通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第四节以往工作评述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一、本次工作投入写清2010年~2012年先后采用何种技术方法、手段开展工作,并列表阐述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一定要填写全)二、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地质填图、物化探测量、异常查证、槽探和钻探等分别概述。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有1:5万矿调成果的地区应依据最新矿调成果编写(附图1)。
(1:5万地质图)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第二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插图第三节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四节区域矿产(或成矿条件分析)第三章普查区地质第一节地层说明地层时代、层序、分布、岩性、岩相、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及与矿化体的关系(附图2)(综合地质图)。
第二节侵入岩说明侵入岩形成时代、种类、分布、岩体形态、产状、相互关系及与矿化的成生联系(附综合地质图)。
第三节变质作用说明区内变质岩类型及变质作用和蚀变情况。
第四节构造说明区内褶皱、断裂和破碎带构造的性质、特征、分布和对成矿的作用(附综合地质图?)。
第五节地球物理特征一、磁法主要介绍磁异常特征及解释推断(高精度磁测(△T)等值线平面图?)。
二、电法主要介绍磁异常特征,要与地质异常、化探异常及电测深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异常解释推断(附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
(插入电测深断面图)第六节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物探异常逐一进行化探异常解释(附组合异常图???)。
第四章矿(化)体特征对区内所发现的矿(化)体或矿化蚀变带逐条(带)进行详细介绍,内容包括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化特征、控矿因素、与物化探异常关系、围岩蚀变特征等,进一步总结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
如一条矿(化)体或矿化蚀变带地表有多条探槽控制,应附1:1000或1:2000采样平面图;如有钻孔深部验证的,应附钻孔剖面图或勘探线剖面图(附图?)。
第五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对所有方法及手段的工作质量均进行概述及质量评述。
普通测量学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普通测量学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篇:普通测量学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一、概述概要说明测绘任务总的情况,包括任务来源、目标、工作量等。
任务的安排与完成情况,以及作业区概况、仪器工具及已有资料利用情况等。
二、技术执行情况主要说明、评价测绘技术文件(技术标准、规范等)的执行情况。
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所依据的测绘技术文件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技术性更改情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具达到的效果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应用情况,经验、教训、遗留问题、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三、成果质量说明和评价简要说明、评价测绘成果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质量指标。
四、上交的成果及其资料清单分别说明上交成果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的资料文档清单,并附相应材料。
注1:各组打印目次技术总结报告1份封面样式如下:测量学实习技术总结报告专业年级:班组:成员:指导教师:二〇一年月日第二篇:测量学实习技术总结报告[范文模版]测量学实习技术总结报告专业年级:土木工程10级8班小组:15组100906樊上华一、实习仪器工具1、全站仪仪器1台、脚架1个、对中杆2根、基座1个、单棱镜2个、小钢尺1把2、S3水准仪仪器1台、脚架1 个、水准尺1对、尺垫1对二、实习内容1、1公里的四等水准测量,其中四等水准测量使用DS3级水准仪。
2、一条二级导线的普通水准测量。
3、根据老师规定的一定区域的地物测量与平面图绘制。
三、具体实习过程1、平面控制测量(1)实习目的及测区概况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工程建设、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
它是各种测量学的基础。
所以控制测量的实习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测量学集中学习是课堂结束之后在实习地集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的综合应用,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
通过实习,不仅了解到了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检校、待定点计算的基本技能,而且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锻炼。
湖南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大纲及的指南

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大纲及指南*1概述本级地区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概况、经济发展概况(可参考当地年报,环境统计年报)。
以省为例属于陆省份,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湘江贯穿于全境而简称“湘”,全省面积过半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
全省东西直线距离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774公里,总面积21. 18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2%,居各省区幅员序次的第11位。
因全省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又因省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14°、北纬20°—30°之间,相邻有六个省市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直辖市。
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180℃,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适于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
2007年,全省GDP为9145亿元,增长14.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3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全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5.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8.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6%。
全年发电量增长16.6%;原煤生产量增长21.1%;钢材产量增长13.3%;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2.8%;水泥产量增长28.3%;机制纸及纸板增长8.6%。
(以上数据来源于2007年省统*图表仅供参考;例文仅供参考。
计局的统计公报)。
2普查工作概况2.1普查工作意义、目的。
介绍普查工作的目的、意义。
(参考国务院、省政府发的“普查方案”的文件、普查技术规定等文件。
)例: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
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大纲

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大纲一、普查目的我省大多数小型水库建设于六、七十年代,一方面大部分水库防洪标准低、质量差、淤积严重,且运行管理跟不上,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另一方面不少水库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服役年限,老化严重,水库工程潜在的安全隐患突出。
一旦发生局部暴雨洪水,极易引发溃坝事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进一步摸清我省各类水库的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省水利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
二、主要任务在市县水利局的组织领导下,对水库的主要技经指标进行核实和登记,进一步摸清水库的底子。
根据部颁防洪标准、枢纽工程存在的问题、下游防洪任务对水库进行分类,为下一步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三、基本要求1、省厅高度重视水库普查工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各市、县(市、区)要加强领导,成立领导机构,抽调懂业务熟悉情况的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班子,按照《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大纲》要求,实事求是、高度负责地开展水库普查工作。
2、水库普查范围包括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在册、不在册的小一和小二型水库。
对多年来不蓄水、淤积严重、下游防洪任务不大、管理条件落后、不在册的小二型水库,经省、市督察组和县水利部门研究后认为可消号的,这次可不列入普查范围。
当地水利部门抓紧办理有关消号手续,对于已消号的小型水库这次也不列入普查范围。
3、按分级负责的原则,以水库为单元,由水库主管部门负责进行普查,以县为单位形成普查与分析报告及相关附件上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市汇总后上报送省水利厅。
4、本项工作由省厅统一安排部署,负责编制《山西省水库普查工作大纲》,对市级成果进行验收,提交《山西省水库普查分析报告》。
5、各市负责所辖县(市、区)水库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员培训、监督实施、复查和验收工作,并提交本市水库普查分析报告、汇总表(附件6)和各县报来的附件1至附件5。
6.各县(市、区)在所在市领导下,组织实施水库普查工作,完成县(市、区)水库普查附件1至附件6,并提交本县(市、区)水库普查分析报告。
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

(一)组织方面的工作及成效
1、各级政府普查机构的组建情况,领导重视程 度。 2、普查工作方案及技术规定的细化,建立相关 工作制度情况;各阶段工作目标及任务安排; 普查领导小组各部门协调分工及责任制落实情 况。 3、普查工作进度和信息调度的相关情况。 4、指导、督导工作情况。普查工作中的创新思 路和方法。
(十)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普查档案管理的办法、制度。普查档案管 理的形式、分类。现阶段普查文件、表册、 资料、音像、实物等的归档情况。
三、初步结论和主要成果
(二)普查质量评估——包括各类普查对象及总体的单位漏报 率、指标漏填率、指标填报差错率等。 (三)数据录入质量及评估——包括指标录入差错率、指标漏 录率等。 (四)对普查范围完整性、普查数据质量的可靠性的整体评价。 (普查表核查、数据核查、修改签字确认)
六、普查结果与分析
• • • • • (一)各类源的汇总数 (二)工业源(略) (三)农业源 (四)生活源(略) (五)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略)
• (六)地区总体情况及评价(农业 提供材料)
(一)各类源的汇总数
• 普查对象总数,其中工业源、规模以上的 生活源、农业源(不包括种植业典型抽样 地块或农户)、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数; 各类源的区域、行业、流域分布(附图)。
(三)农业源
• 种植业总体情况,包括土地类型、种植方式、种植种类,化肥施用种类 和数量,径流流失量和土壤淋溶量,折合的氮、磷流失量,区域和流域 分布; • 农药施用种类和数量,径流流失量和土壤淋溶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秸秆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焚烧量; • 农膜使用量、回收量、丢弃量。 • 畜禽养殖业总体情况,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养殖小区数据、养殖专业户 数量,区域、流域分布; • 粪便产生量、处理量、排放量;折合的COD、氮、磷排放量,区域和流 域分布; • 兽药使用量、流失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水产养殖业总体情况,包括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养殖专业户数量,各类 养殖模式的养殖单位数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养殖废水处理情况、排放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鱼药使用量、流失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普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XXXX矿普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具体编制内容如下:一、绪言(一)矿区基本情况包括矿区的面积、矿种,企业概况等。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地质工作成果、矿产开采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概况,以及区域物探、化探等地质工作成果。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勘查区内与成矿有关(特别是与勘查主矿种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等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四、勘查工作部署(一)总体工作部署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矿床勘查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
涉及多矿种的,要进行综合勘查。
(二)年度工作安排依据总体部署,提出分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量及年度经费预算,第一年度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根据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分别说明所采用各项工作方法手段(测量、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的基本任务及工作量。
具体的技术质量要求参照相应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
六、经费预算经费预算的依据、标准、计算方法。
参照地质大调查预算标准和编制方法,结合市场及项目所在地区具体情况进行编制,明确各年度经费,附相应表格。
七、预期成果预期勘查成果(矿产地、资源量、储量)及相应的勘查报告、图件、附表等。
八、其它(一)附图与附表要求附图(或插图):勘查区交通位置图、区域地质图、勘查区地形地质图及工程布置图、主要勘探线剖面图(或设计勘探线剖面图)等。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但至少有一张综合地质图及相关的勘探线剖面图。
预查、普查报告编写规范五篇_

预查、普查报告编写规范五篇_固体矿产预查、普查报告编写规范要求第一部分、正文内容要求第一章绪论(或者绪言、前言)第一节工作目的与任务一、说明预查、普查工作的目的与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具体任务与要求。
二、预查、普查评价的实际工作时间,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分年度列出设计与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获得的预期重要地质成果及在勘查评价中解决的重要问题。
勘查费投入的经济效果。
第二节地理及经济条件一、预查、普查区位置、范围、面积、地理坐标,要紧交通情况(通常附交通位置图)二、简要说明工作区(预查、普查)地形特征(包含地形、地貌、水系、切割程度、覆盖程度、相对与绝对高程)、地震及气候条件等。
三、简述工作区(预查、普查)经济条件。
人口、民族、动力电、资源、劳动力、厂矿企业分布(布局)、供水条件及粮食供给等情况。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一、按时间次序简述以往所进行的各类地质工作与矿山开采(民采)情况及取得的重要地质成果。
二、综合评述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质量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区域地质特征(背景)第一节地质特征预查与普查阶段一定要搜集与反映最新的区域调查成果与新的认识,较全面阐明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变质作用等,同时说明与矿产的关系。
一、地层。
地层的时代、各时代的地层分布情况,在区域分布范围,在区域中出露程度,地层的划分、岩性、厚度等,地层与矿产的关系。
二、岩浆岩。
这里包含火山岩与侵入岩。
阐明侵入岩的时代、种类、产出形态、产状、分布(进展)范围,岩性特征与矿的关系。
火山岩阐述时除说明上述要求之外,阐述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喷发岩石类型、形态、产状、喷发旋回等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等。
三、构造。
阐明工作区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区域的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如有资料时要说明断裂构造属壳层、岩石圈或者深层断裂,韧性剪切构造的变质变形特征等,同时说明与矿产的关系。
四、变质作用。
说明区域的变质时代,变质岩石、岩相基本特征,原岩的建造恢复、变质作用(高级变质—低级变质、退变质)等,同时说明与矿产的关系。
4、灌区专项普查数据审核报告编写提纲

4、灌区专项普查数据审核报告编写提纲灌区专项普查数据审核报告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二年月目录1基本情况 (1)2 主要普查成果 (1)2.1 灌溉面积普查成果 (1)2.2 灌区普查成果 (1)3 审核工作开展情况 (3)3.1基础资料准备 (3)3.2审核过程 (3)3.3普查数据质量 (4)4 灌溉面积汇总审核分析 (4)4.1 数据采集方法 (4)4.2总量指标对比分析 (4)4.3单位指标对比分析 (4)4.4与基础资料对比分析 (4)5 灌区汇总审核分析 (7)5.1 总量指标对比分析 (7)5.2单位指标对比分析 (7)5.3 与基础资料对比分析 (9)6 跨专业数据审核分析 (10)6.1 与水利工程关联性审核分析 (11)6.2与地下水取水井专项关联性审核分析 (11)6.3与行业能力专项关联性审核分析 (11)7 问题与说明 (11)7.1灌溉面积普查中的问题与说明 (11)7.2灌区普查中的问题与说明 (11)附表1省级普查区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灌区管理单位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省级普查区跨县灌区归并名录表(灌区普查归并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本情况简述区域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水资源、气候条件等情况;区域国民经济基本情况、农业人口、国土面积、耕地面积等情况;区域内行政区划等情况。
2 主要普查成果2.1 灌溉面积普查成果简要说明本行政区内不同行政单元的总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等主要普查成果,并填表2.1-1。
表2.1-1 省级普查区灌溉面积主要普查成果(取自H701-1-1)单位:万亩2.2 灌区普查成果简要说明行政区内大、中、小型灌区及未归并完全跨县灌区的数量和总灌溉面积。
并填表2.2-1。
简要说明行政区内不同级别渠(沟)道长度、衬砌长度及建筑物的数量。
并填表2.2-2~2.2-4。
表2.2-2 省级普查区灌区主要普查成果之二(取自H702-1-2)表2.2-3 省级普查区灌区主要普查成果之三(取自H702-1-2)3、审核工作开展情况3.1基础资料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在进行普查数据和汇总数据审核时,前期数据准备情况:(1)收集整理本级行政区不同行政单元2011年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播种面积及产量;2011年度水利统计年鉴、国土二调资料收集整理情况,主要包括总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园地灌溉面积、林地灌溉面积、牧草地灌溉面积等。
第一次山东省畜牧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

附件1:第一次山东省畜牧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一、概述本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环境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流水系、自然资源等;社会环境概况如行政区划、人口、居民生活、城乡建设、环境、旅游等;经济开展概况如GDP、财政收入、三次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等。
资料来源参考统计〔城建〕公报、各种规划、政府门户网站、年鉴、地方志等。
二、污染源普查工作概况〔一〕普查工作的时间安排文字结合表格说明本地普查工作时间安排及进度。
如最早〔晚〕开展工作的地区或相关情况说明。
无建制并独立开展工作的开发区、高新区独立开展普查工作的按实际情况表达。
〔二〕区域内建制镇情况写明所辖建制镇数量、名称。
〔三〕普查对象的范围包括辖区内市,县〔市、区〕的数量,涉及到范围交叉的地域一定要说清楚,目的是阐述普查范围没有遗漏。
〔四〕普查员的数量及培训情况数量: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各自总的数量分别说明,结合自身特色,假设聘用其他人员〔联络员、督察员、数据录入员等〕也可以另作说明。
对污染源两员来源情况、工作效果分别进行说明,对今后畜牧业污染源普查分别应聘用什么样的人员可以提出建议。
培训情况:次数、时间、地点、内容、人数、人员组成、考试情况等,市级必须写,县级假设自己组织过培训也可以写。
〔五〕普查的文件资料印制,制度建设及其它情况文件资料印制:〔内容、种类、分发〕按档案归类情况分别说明〔例如方案、经费、培训、核查、简报、宣传材料等〕制度建设:〔内部工作制度、转发上级或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的技术规定等〕其它情况:〔自行编写的查询模板、平台建设等〕三局部都要将自己的特色写出来。
三、污染源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一〕普查技术路线图〔二〕普查根本名录库的筛分和整理说明是如何应用从相关部门获取的活动单位信息的〔市列表说明从哪些部门获取了什么资料〕。
四、清查及普查对象确实定简述上级畜牧业普查机构关于清查与普查对象确定的原那么、技术规定、相关工作要求等。
东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

附件2::东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一、概述本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二、普查工作概况普查工作的时间安排;普查对象的范围,包括辖区内村的数量;普查员的数量及培训情况;普查的文件资料印制、制度建设及其它情况。
三、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二)普查基本名录库的筛分和整理方法。
(三)进行了普查监测的重点源数量和情况;非重点源采用监测数据的情况和原因。
(四)产排污系数运用情况:普查对象行业类别的认定;产排污系数选用的原则(四同组合不完全匹配时);无直接产排污系数行业的类比方法。
(五)物料衡算情况:采用物料衡算法的企业数量和行业分布;物料衡算的方法。
四、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的确定(一)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总数及各类普查对象的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
1、工业源:属于工业行业的清查单位数,确定为重点调查、一般调查的工业源数量。
2、生活源:分类统计各行业小类(——住宿业、餐饮业、洗染服务业、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业、洗浴服务业、摄影扩印服务业、汽车、摩托车维护与保养业,以及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单位、城镇居民生活、机动车尾气)清查单位数(实际经营单位数)及确定的达到普查对象规模的普查对象数。
3、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清查单位总数、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等)、垃圾处理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场)、医疗废物处理厂数量。
技术报告后须附:——本辖区各类清查单位总数及分类数量、以及辖区各类清查单位总数及分类数量统计汇总表;本辖区确定的各类普查对象总数及分类数量、以及辖区内各类普查对象总数及分类数量统计汇总表。
(二)清查工作的评价市核查的结果和查漏补缺的过程。
—2—对本地区增加的普查内容作出说明(包括生活源下调硬件规模)。
五、普查质量保证(一)质量保证1、清查过程的质量保证)。
2、入户普查阶段的质量保证(包括五级审核、交叉审核、专家审核的核查方法、内容和结论)。
3、汇总审核的内容、方法和结论。
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大纲

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大纲一、普查目的我省大多数小型水库建设于六、七十年代,一方面大部分水库防洪标准低、质量差、淤积严峻,且运行治理跟不上,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另一方面许多水库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服役年限,老化严峻,水库工程潜在的安全隐患突出。
一旦发生局部暴雨洪水,极易引发溃坝事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缺失。
为进一步摸清我省各类水库的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省水利厅决定在全省范畴内开展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
二、要紧任务在市县水利局的组织领导下,对水库的要紧技经指标进行核实和登记,进一步摸清水库的底子。
依照部颁防洪标准、枢纽工程存在的问题、下游防洪任务对水库进行分类,为下一步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三、差不多要求1、省厅高度重视水库普查工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各市、县〔市、区〕要加强领导,成立领导机构,抽调明白业务熟悉情形的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班子,按照«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大纲»要求,实事求是、高度负责地开展水库普查工作。
2、水库普查范畴包括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在册、不在册的小一和小二型水库。
3、按分级负责的原那么,以水库为单元,由水库主管部门负责进行普查,以县为单位形成普查与分析报告及相关附件上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市汇总后上报送省水利厅。
4、本项工作由省厅统一安排部署,负责编制«山西省水库普查工作大纲»,对市级成果进行验收,提交«山西省水库普查分析报告»。
5、各市负责所辖县〔市、区〕水库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员培训、监督实施、复查和验收工作,并提交本市水库普查分析报告、汇总表〔附件6〕和各县报来的附件1至附件5。
6.各县〔市、区〕在所在市领导下,组织实施水库普查工作,完成县〔市、区〕水库普查附件1至附件6,并提交本县〔市、区〕水库普查分析报告。
7、各市对所辖县〔市、区〕上报普查报告和汇总表〔附件6〕进行汇总,依照水库对下游阻碍程度、水库的病险情形等方面进行排序,阻碍越大,隐患越多的,排名靠前。
普查工作报告

普查工作报告一、前言根据XXX政府的要求,我作为普查团队的成员之一,参与了2023年全市普查工作。
本报告将总结普查过程中的情况、结果以及对未来的建议。
二、普查过程1.筹备工作在普查开始前,我们对普查对象、范围以及问卷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准备。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包括媒体宣传、社区宣传等,以便于让居民了解普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2.普查实施在普查实施期间,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数据的录入。
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各种情况的可能性,制定了详细的应急方案。
3.数据分析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专业的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我们还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检验,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普查结果1.人口总数经过统计,本次普查的人口总数为XXXX人,比上次普查增加了XX%。
2.人口结构本次普查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
其中,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的比例有所增加,教育程度和职业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3.住房状况本次普查涉及到了居民的住房状况,包括住房类型、住房面积、住房设施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本市的住房状况较好,居民普遍拥有较为宽敞、设施完善的住房。
四、未来建议基于本次普查的结果,我们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居民的住房保障,提高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的福利待遇,改善教育和就业环境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普查工作的宣传和组织,提高普查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五、结论本次普查工作充分展示了我们普查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此次普查,政府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本市的人口结构和住房状况,为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同时,普查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普查质量评估——包括各类普查对象及总体的单位漏报 率、指标漏填率、指标填报差错率等。 (三)数据录入质量及评估——包括指标录入差错率、指标漏 录率等。 (四)对普查范围完整性、普查数据质量的可靠性的整体评价。 (普查表核查、数据核查、修改签字确认)
六、普查结果与分析
• • • • • (一)各类源的汇总数 (二)工业源(略) (三)农业源 (四)生活源(略) (五)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略)
(一)组织方面的工作及成效
1、各级政府普查机构的组建情况,领导重视程 度。 2、普查工作方案及技术规定的细化,建立相关 工作制度情况;各阶段工作目标及任务安排; 普查领导小组各部门协调分工及责任制落实情 况。 3、普查工作进度和信息调度的相关情况。 4、指导、督导工作情况。普查工作中的创新思 路和方法。
三、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一)普查技术路线图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工业源普查详表、简表、集中式污 染治理设施普查表
工业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普查技术规定
清查
技术 路线 图举 例
重点污染源 工业源普查详表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表
一般污染源 工业源普查简表
普查表填报 产排污系数 实际监测 物料衡算 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九)数据汇总审核与分析工作及成效
1、汇总数据审核、分析、整改过程情况及 工作的方式方法。(交叉审核、自审、集 中会审、签字负责制) 2、汇总数据结果的简要合理性分析。 3、汇总数据与农业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结果。 4、国家组织的普查数据汇总分析审核提 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最后一次上交的数 据整改说明)
普查对象 普查员 普查指导员普 查机构
各 级 质 量
否
录入错误
符 合 要求
检 查 及
数据录入、校核 否 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
抽 查
(二)普查基本名录库的筛分和整理
(三)重点源监测工作情况
(四)产排污系数运用情况
(五)物料衡算情况
四、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一)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总数及各类普 查对象的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
(二)经费落实情况及成效
种植业源
畜牧养殖业源
水产养殖业源
也可就经费编制情况和落实情况作总体 说明
(三)宣传工作及成效
1、宣传方案的制定情况,宣传工作计 划及阶段性目标。 2、各地市及各区县在宣传上作法及特 点。(标语、板报、宣传单、广告牌、 手机短信平台、电视、广播、报纸、 网络等) 3、印刷和制作的各类宣传品,包括种 类和数量情况,取得的成效等。
• 详细的分项结论和对策可列专题研究,提交专题 研究报告。 • 从技术报告中精选出宏观数据和结论,作为普查 办向同级人民政府的专题报告。
一、普查总体情况
1、普查工作的概述(意义和重要性)
2、对普查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抗震救灾)
3、普查取得的成果(技术报告提炼精华)
二、主要工作方法和成效
对普查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总 结并加之提炼,注意突出本地工作特点 和做的好的地方。
(六)地区总体情况及评价
• 归纳、汇总本地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产生、治理、排放总体 情况(包括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处置及 二次污染产生与排放)及特点: • 废水:包括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和垃圾、固废(包括医疗废 物)处置的渗滤液(废水)污染物的合计产生、排放量,区域排 放量应扣除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削减量。 • 各类源(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等)水污染物产生、排放的比 较,分析水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企业和地区; • 分析种植业污染物流失情况; • 分析养殖业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不同流域(水系)水污 染物产生、排放情况比较,重点流域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 分析污水处理厂对水污染物的削减成效。 • 地市、省级比较辖区内不同地区情况。
七、主要结论
• 根据污染源普查数据,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统计数 据和环境质量数据,分析归纳本地区污染源及污染 物产生、排放的特点,以及所造成的主要环境压力 和问题。 • 根据产业类型、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主要生产工 艺、污染处理工艺,分析本地区的环境压力(排 放)、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和环境目标间的关系。 • 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从环境污染 的防治、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方式、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 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对策、建议及措施。
(二)清查工作的评价 农业源普查对象实际发放及收回的普查表份数及 普查表发放、收回总数,占确定的普查对象的比 例(可按种植业源、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分 类)。 地市、州应汇总统计未能完成普查的普查对象数 量及占确定的普查对象比例。
五、普查质量保证
(一)质量保证
1、清查过程的质量保证(包括指导员审核、区县自查、上一级普查 机构的核查方法、内容和结论); 2、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3、入户普查阶段的质量保证(包括五级审核、交叉审核、专家审核 的核查方法、内容和结论); 4、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5、汇总审核的内容、方法和结论。(交叉审核,集中会审,汇总表审 核,高级查询审核)
一、概述
二、普查工作概况
例: (一)普查工作的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全面普查阶段、总结阶段(区县最早、晚开展工 作的;全市时间列表) (二)普查对象的范围,包括辖区内行政区划及普查分区— —县级 四川省达州市县级单位: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 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三)区域内建制镇情况 (四)普查员的数量及培训情况 数量: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 (来源情况、工作 效果) 培训情况:次数、内容、人员等 (五)普查的文件资料印制,制度建设及其它情况 文件资料印制:(内容、种类、分发) 制度建设:(内部工作制度、技术规定等) 其它情况: (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建设等)
(四)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培 训工作及成效
1、清查、全面普查和数据录入三个阶段普 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及使用情况。 2、各阶段各级普查机构组织的普查培训工 作开展情况。(培训的主要特点,如有的 地方开展了模拟填报培训) 3、普查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培训次数、 培训人次、培训资料等)
(五)普查监测工作及成果
(十)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普查档案管理的办法、制度。普查档案管 理的形式、分类。现阶段普查文件、表册、 资料、音像、实物等的归档情况。
三、初步结论和主要成果
(七)全面普查工作及成果
普查工作方案的制定情况。普查工作开展 方式,普查表入户填报工作的组织情况。 普查表发放和回收情况及确定的普查对象 数量情况。普查表数据录入阶段的方案及 实施过程。全面普查阶段取得的成果。
(八)质量控制工作及成效
全面普查阶段层层落实质量控制和责任制 的方法、具体制度,包括五级审核、交叉 审核、专家审核的具体实施过程、时间安 排等。普查表填报质量核查把关工作的方 法及结果。 省本级普查机构对各地市展开普查表填报 质量核查的情况,各地市及区县普查表填 报质量自查的情况。核查的结果与成效。 国家组织的普查数据核查提出的问题整改 情况。
1、产排污系数监测点基本情况。(基本建 设情况、种植模式、地形、施肥施药情况、 作物收获情况、径流淋溶采集情况、样品 保存等) 2、产排污系数监测点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果。 (试验成果、径流淋溶系数、地膜系数等) 3、以上材料需监测点提供
(六)清查工作及成果
清查工作方案制定情况。 清查工作开展方式,清查入户调查工作的 组织情况。 清查结果及清查确定的普查对象数量。 清查工作核查的情况,核查的方法及结果。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
概述 普查工作概况 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普查质量保证
普查结果与分析 主要结论
第二部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法和成效(包含10个方面内容) 初步结论和主要成果
• (六)地区总体情况及评价(农业 提供材料)
(一)各类源的汇总数
• 普查对象总数,其中工业源、规模以上的 生活源、农业源(不包括种植业典型抽样 地块或农户)、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数; 各类源的区域、行业、流域分布(附图)。
(三)农业源
• 种植业总体情况,包括土地类型、种植方式、种植种类,化肥施用种类 和数量,径流流失量和土壤淋溶量,折合的氮、磷流失量,区域和流域 分布; • 农药施用种类和数量,径流流失量和土壤淋溶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秸秆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焚烧量; • 农膜使用量、回收量、丢弃量。 • 畜禽养殖业总体情况,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养殖小区数据、养殖专业户 数量,区域、流域分布; • 粪便产生量、处理量、排放量;折合的COD、氮、磷排放量,区域和流 域分布; • 兽药使用量、流失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水产养殖业总体情况,包括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养殖专业户数量,各类 养殖模式的养殖单位数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养殖废水处理情况、排放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 鱼药使用量、流失量,区域和流域分布。
农业源按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统计清查单位数及 确定的普查对象数: 种植业:乡镇及农场数量;确定普查的抽样地块数量。 畜禽养殖业:清查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户的数量;达到 普查对象规模确定的普查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 户数量,按不同养殖畜禽种类(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 鸡等)分类普查对象数。 水产养殖业:普查的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