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布洛芬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布洛芬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布洛芬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一员。

它广泛应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消炎等症状。

布洛芬的药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将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布洛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酶(COX)的活性来发挥其药理学效应。

COX是一种关键的酶,参与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等炎症介质。

布洛芬通过抑制COX-1和COX-2以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和退烧的作用。

与其他NSAIDs相比,布洛芬对COX的选择性较低,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和心血管系统的风险。

药代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布洛芬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布洛芬口服后迅速吸收,峰值血浓度通常在1-2小时内达到。

它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高,约为90%。

布洛芬经过肝脏代谢,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药代动力学研究还发现,布洛芬在老年人和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存在差异,这需要在临床应用中予以考虑。

布洛芬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布洛芬与抗凝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和某些抗癫痫药物等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布洛芬时,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治疗史,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布洛芬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和退烧。

它对于关节炎、肌肉疼痛、头痛和牙痛等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

此外,布洛芬还可以用于缓解痛经和月经不适症状。

然而,布洛芬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对药物过敏的患者、消化道溃疡患者和孕妇等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尽管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但患者在使用时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用药原则。

过量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和心血管系统的风险增加等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在使用布洛芬时应遵循剂量和使用时长的建议,并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

布洛芬剂型的研究综述

布洛芬剂型的研究综述

布洛芬剂型的研究综述【文章摘要】布洛芬系非甾体抗炎药。

适用于①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的作用;②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③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④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中文名称:布洛芬(分子式:C13H18O2,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英文名称:Ibuprofen。

其他名称:拔怒风,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Brufen,Emodin,Motrin,Rurana布洛芬分子式中文别名:2-(-4-异丁基苯基)丙酸;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芬必得,α-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

英文别名:2-(4-Isobutylphenyl)propanoic Acid;α-Methyl-4-(isobutyl)phenylacetic acid;(±)-2-(4-Isobutylphenyl)propanoic acid;4-Isobutyl-alpha-methylphenylacetic Acid。

【关键词】布洛芬剂型研究概况布洛芬(ibuprofen,以下称IBU)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个重要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其活性成分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是芳香族苯丙酸类衍生物,具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IBU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而且其制剂和剂型的研发也非常迅速。

本文拟就近年布洛芬制剂及剂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缓释制剂IBU 溶解性差, 很难被有效吸收, 加上半衰期很短, 一般为1.5- 2h, 因此, 为了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就需要频繁给药。

对于现在使用的布洛芬普通片剂, 一天需服药4次, 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 且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大, 易对胃肠粘膜造成损害, 还可造成急慢性胃肠病变[1] 。

布洛芬制剂进展

布洛芬制剂进展

探讨布洛芬制剂的研究进展[摘要]布洛芬被广泛地用于治疗风湿或类风湿疾病,以及关节肌肉痛,头痛,痛经等多种中慢性钝痛。

本文在明确布洛芬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布洛芬普通制剂与缓释制剂的特点及研制方法。

[关键词]布洛芬;普通制剂;缓释制剂;研究进展1引言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是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之一。

其消炎,镇痛,解热效果良好,被广泛地用于治疗风湿或类风湿疾病,以及关节肌肉痛,头痛,痛经等多种中慢性钝痛。

布洛芬口服吸收迅速,1至2个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可缓慢的进入滑膜腔,并在此保持高浓度。

不良反应轻,但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如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溃疡等。

另外由于布洛芬的半衰期较短,维持治疗浓度需要频繁给药,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该药的胃肠道反应,甚至导致胃肠道出血,同时肾脏损伤作用也增强了。

而且布洛芬是难溶性药物,在水和体液中中溶解度非常小,为了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增加其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程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吸收程度,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和降低不良反应,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国内外一直对该药进行制剂和剂型方面的研究。

2布洛芬普通制剂2.1布洛芬片剂工艺改进布洛芬普通片具有水溶性小,服用剂量大,口服起效慢等缺点,压片时常发生粘冲,开片现象,且溶解时限较长,溶出度小。

采用预胶化淀粉制粒,同时加入润滑剂(微粉硅胶或者滑石粉)解决压片时粘冲问题,采用内外加填充剂和崩解剂可使布洛芬片剂的崩解既发生在颗粒内部又发生在颗粒之间,从而达到良好的崩解效果,减小了崩解时限,提高了溶出速度。

采用乙醇溶解丙烯酸树脂,薄膜包衣代替普通包衣,包衣速度快,解决了开片等质量问题,并且不需要高温干燥,这对布洛芬这种低熔点的药物来说就可以避免高温对药物含量以及溶出度的影响。

2.2布洛芬滴丸剂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技术将难溶性药物制成滴丸剂具有溶出速度快,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降低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等优点。

布洛芬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布洛芬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布洛芬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张霄鹏,徐志*(黄淮学院, 驻马店 463000)摘要: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是世界上公认的儿童首选抗炎药。

它与传统的阿司匹林药物相比较,其药效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小,被称为“超级阿司匹林”。

现今,该药物在非甾体类药物当中,销售量较大。

目前来说,布洛芬的主要制剂有布洛芬片、布洛芬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颗粒剂、布洛芬乳膏、布洛芬口服液等。

本文介绍了布洛芬的基本概况、合成方法及临床应用,为今后布洛芬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布洛芬;合成;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R97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20)05-0404-07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IbuprofenZhang Xiao-peng ,Xu Zhi(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Abstract: Ibuprofen is the only antipyretic drug for children recommended jointly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is the world’s recog- -nized anti-inflammatory drug of choice for childre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spirin drugs, it has stronger effects and fewer side effects. It is called “super aspirin”. Today, the drug is sold in larger quantities among non-steroidal drugs. At present, the main formulations of ibuprofen include ibuprofen tablets, ibuprofen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ibuprofen sustained-release capsules, ibuprofen granules, ibuprofen cream, ibuprofen oral solution and the like. This review introduced the base introduction , the synthesis method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ibuprofen, which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Keywords: ibuprofen ;synthesis ;application ;progress 收稿日期:2020-05-11基金项目:黄淮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项目编号:XKPY-2019007。

布洛芬研究报告

布洛芬研究报告

布洛芬研究报告
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物,广泛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和发热。

以下是一份关于布洛芬的研究报告:
背景: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已经证实对于
缓解疼痛和发热具有较好的效果。

然而,对其药理学、药动学和安全性的详细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布洛芬的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该研究采用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动物实验主要包括药物代谢、组织分布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人体试验主要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通过观察布洛芬对疼痛和发热的缓解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布洛芬在体内代谢稳定,有较好的组织分布特性。

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大多数NSAIDs相似。

在人体试验中,布洛芬成功减轻了参与者感受的疼痛和发热程度,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然而,个别参与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头晕或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布洛芬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药物,可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和发热。

然而,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限,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研究限制:由于时间和经费限制,该研究样本数量较少。

此外,长期使用布洛芬可能导致其他潜在的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建议: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限,并对长期使用布洛芬的安全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另外,可以与其他药物进行比较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布洛芬的疗效和安全性。

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进展_宋超 (1)

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进展_宋超 (1)

554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第29卷第7期2013年7月(总第165期)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进展Progess of ibuprofe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收稿日期:2013-04-18修回日期:2013-05-15作者简介:宋超(1989-),女,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实践和研究通信作者:赵荣生,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Tel :(010)82265743E -mail :zhao_rongsheng@宋超1,2,赵荣生1(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100191;2.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211198)SONG Chao 1,2,ZHAO Rong -sheng 1(1.Department of Pharmacy ,Peking UniversityThirdHospital ,Beijing100191,China ;2.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China )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DA )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

在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儿中其发病率更高。

如未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临床用布洛芬治疗,闭合率约为73.0% 95.5%,且布洛芬对肾脏血流灌注影响较小。

布洛芬用于治疗PDA 属于说明书外用法,因此,本文对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 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布洛芬;早产儿;低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闭合率中图分类号:R971.1;R5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821(2013)07-0554-03Abstrac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has high morbidity in the new-borns.The risk is higher in the premature ,especially in the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Several co -morbidities (i.e.,necrotizing enter coliti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could be caused if the treatment is not in time.How-ever ,considered the wid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indomethacin ,ibu-profen is also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DA with 73.0% 95.5%PDA closure rate.The side effects of ibuprofen are less than indomethacin ,es-pecially on the effect on the renal blood flow.Due to off -label use ,more researches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buprofen for the treatment of PDA are needed.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use of ibuprofen for the treatment of PDA.Key words :ibuprofen ;premature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ductus arteriosus closure rate动脉导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一条重要动脉通道,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重要通路[1]。

布洛芬的研究进展与新应用展望

布洛芬的研究进展与新应用展望

布洛芬的研究进展与新应用展望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药物。

它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和炎症性疾病。

布洛芬的研究进展不仅涉及其药理学和临床应用方面,还包括其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对布洛芬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并展望其新的应用领域。

一、药理学研究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COX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而前列腺素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布洛芬主要抑制COX-1和COX-2,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达到抗炎、镇痛和退热的效果。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布洛芬的药理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布洛芬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布洛芬还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这为其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提供了新的应用前景。

二、临床应用研究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和退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炎等疼痛和发热症状。

此外,布洛芬还被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然而,随着对布洛芬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发现其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潜力。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布洛芬可以用于治疗神经炎性疼痛、痛经和偏头痛等。

此外,布洛芬还被发现对某些癌症具有抑制作用,这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对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体内的药物浓度变化和药效学效应。

研究表明,布洛芬在胃肠道中吸收良好,但其生物利用度较低。

此外,布洛芬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其中CYP2C9是其主要的代谢酶。

药代动力学研究还发现,布洛芬的消除半衰期在不同年龄和病理状态下有所差异,这对于确定布洛芬的用药剂量和给药频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等过程产生影响。

国内布洛芬剂型研究进展

国内布洛芬剂型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
7 ~
国内 洛芬 型 进展 布 剂 研究
邢 君 芬 单 少 杰 ( 自治区人民医院 薪疆 鸟鲁木
7l1
{
布洛 芬是 6 0年代 开发 的 非 甾体类 解热 , 镇痛 , 抗 觉药物 , 由于其 难溶 于水 , 生物 利 用度 低 , 而临 床疗 困 效 差 , 制了它 的应 用 .为 了提高生 物利 用度 , 限 减少不 良反应 , 布洛芬新剂型 的研究应运而 生 . 1 口服缓 释剂型 近年来 国外开发 的 口服 剂型主要 有布洛 芬缓释 片 剂 , 释胶囊 , 缓 可溶性 [服 制剂, T 快速 吸收干 糖浆 , 控释 微球 , 泡腾 片 , 酏剂 等 , 内开发较 早 的产 品有 芬必 国
@
8 事
9 唐
端. 朱
, 畅舌握 . 布谘 芬柱 剂, "剂和 粉剂 往 体
垦 . 仲 贵 . N 清 等 . 洛 苷 枷 精 包 台物 的 q 物 刊 何 于 市 .
33 检 杏
相 对 密 度 应 为 1 0 1 2 p 值 应 为4 O .~ .,H ~
安咳 宁合剂的制 备与应 用 .
适 用 于 湿 热 咳 嗽 , 气 管 炎 引 起 的 咳嗽 . 支 5 用 法 与 用 量
或病毒性 呼吸 系统 感染 , 近年 来发病率 呈 七升趋势 , 儿
口服 每 次 Z - 5 mlt , 儿 酌 减 . 0 0 ,i 小 d
6 疗效观察 19 9 4年 1 2月~1 9 5年 5H根据 国家 湿热 型嚷啭 9
1 处 方
甲 哨 唑 0 2 g 硫 酸 锌 O 5g 蒸馏 水 J 1 O .5 .o J 口 O ml 2 制 法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进展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进展

D i .9 9 . s . 7 - 9 42 1 .90 9 o:1 3 6  ̄i n1 1 4 5 .0 0 .2 0 s 6 0
2名患 者参 加 了这次 随机 、双盲 、 多中心 在众 多非 甾体类 抗炎 药 ( A D ) 中 ,布洛 效 。有22 NS I s 芬 ( ur e) 以其抗 炎、解 热和镇痛效 果确切 、 I po n b f 临床 研 究 。主 要 疗效 评估 指 标 是单 剂 量服 用布 洛 0m 或 00 后 不 良反应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成为全球最畅销 芬4 0 g 扑 热息 痛 10mg 的疼痛 强 度 评估 。 4 的非处方药物 之一 , 在2世纪8年代被 列入我 国 1 天 后 进 行 功 能 障碍 和 患 者 整 体 评 估 。结 果 显 并 0 0 h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于 《 中国药典》18 示 ,首次服药后6 ,布洛芬组的疼痛强度差异总 95 版 。布 洛芬在 临床 应用 中是 安全 、有效 的退 热药 , 和显 着 高 于扑 热 息痛 组 ( = . 6 P 0 4 )。从 服 药第 1 0 体 温高于3.C 9  ̄时其 退热 效果 比同剂量 的对 乙酰氨 天起 ,布洛 芬组 的疼 痛 强度 持续 降 低 ,且 显着 低 2 P .) 0 基酚更明显,且退热时间较长 ; 镇痛作用比阿司匹 于扑 热息 痛组 ( <0 5 。患者 功 能障碍 评估 使 林 强1 ̄3倍 ,退 热作用与 阿司 匹林 相似但作 用更 用WO C 6 2 MA 方法 ; WO C MA 每一亚评分 ,如:僵硬
持久 ,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 , 易耐受。现对布洛芬
的作用机制及 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 <0 0 ) ,疼痛 ( <0 0 ) ,生理 功能指 标 P .2 0 P .1 0

布洛芬的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布洛芬的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布洛芬的药物临床试验进展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一种。

它被广泛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退烧和消炎。

布洛芬的药物临床试验一直在不断进展,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潜在的治疗效果。

布洛芬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体内的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疼痛、退烧和消炎。

它能够选择性地抑制COX-2酶,这是一种在炎症过程中产生的酶。

相比于其他NSAIDs,布洛芬的选择性COX-2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这使得它的抗炎效果更为温和,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布洛芬的药物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缓解:布洛芬作为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临床试验研究了布洛芬在不同类型疼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确定最佳的剂量和用药方式。

2. 关节炎治疗:布洛芬在治疗关节炎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进展。

早期的研究表明,布洛芬可以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临床试验还研究了布洛芬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3. 预防心血管疾病:一些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布洛芬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

然而,最新的临床试验并未明确证实这种关联。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更多的试验来深入了解布洛芬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评估其风险和益处。

4. 抗肿瘤作用:布洛芬在抗肿瘤治疗方面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一些实验室和动物研究表明,布洛芬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潜力。

然而,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尚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其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布洛芬的药物临床试验进展仍在持续进行中。

研究人员致力于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布洛芬作为一种药物,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患者在使用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此外,临床试验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评估,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布洛芬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布洛芬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布洛芬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布洛芬,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物,自问世以来在缓解疼痛、消炎和降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布洛芬的合成方法与应用研究也在持续深入。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布洛芬的合成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医药、食品和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我们将探讨布洛芬的合成原理、合成路线的优化、新型合成方法的开发,以及布洛芬在临床医疗、药物制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综述布洛芬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布洛芬的研究与应用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布洛芬的合成方法布洛芬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其合成方法一直是化学和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布洛芬的合成途径主要包括酯化法、缩合法和酰胺化法等。

酯化法是最早用于布洛芬合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以异丁苯丙酸为原料,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进行酯化反应,生成布洛芬的酯类中间体,再经过水解得到布洛芬。

该方法工艺成熟,但原料成本较高,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缩合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布洛芬合成新方法。

该法以异丁苯丙酸和甲醇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直接生成布洛芬。

该方法原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且反应过程中无副产物生成,有利于环保和工业生产。

酰胺化法则是利用异丁苯丙酸与氨或胺类化合物进行酰胺化反应,生成布洛芬的酰胺中间体,再经过水解得到布洛芬。

该方法选择性较高,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需要高温高压或催化剂的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有一些新兴的合成方法如微波辅助合成、超声波合成等被应用于布洛芬的合成中,这些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能耗低、产物纯度高等优点,为布洛芬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布洛芬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原料成本、设备条件、环保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合成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布洛芬的合成方法将会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

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

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

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布洛芬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近年来,关于布洛芬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布洛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COX 有 COX-1 和 COX-2 两种同工酶,布洛芬对 COX-2 的抑制作用较强,这使得其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在疼痛治疗方面,布洛芬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对于常见的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布洛芬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特别是在慢性疼痛的管理中,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布洛芬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女性的痛经,布洛芬也能发挥显著的止痛作用。

在发热治疗方面,布洛芬的退热效果可靠且安全性较高。

尤其在儿童发热的治疗中,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热药物之一。

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布洛芬可以迅速降低体温,缓解患儿的不适症状。

布洛芬在抗炎方面的研究也有新的突破。

例如,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布洛芬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药物安全性方面,虽然布洛芬总体上安全性较好,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

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关于布洛芬的用药剂量,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群体可能有所差异。

对于成人,一般建议每次 04 06 克,每日 3 4 次。

儿童则需要根据体重计算剂量。

同时,为了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在饭后服用。

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布洛芬。

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传递给胎儿或婴儿,对其产生潜在影响。

对于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也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布洛芬的药理实验报告

布洛芬的药理实验报告

布洛芬的药理实验报告引言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广泛用于治疗疼痛、发热和炎症等症状。

它对于各种疼痛的缓解效果被广泛认可,并且也被用作退烧药。

然而,作为一种药物,我们需要了解它的药理作用以及相关安全性和副作用。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的药理实验来探究布洛芬的药理作用。

实验方法实验动物本实验选择小鼠(Mus musculus)作为试验动物。

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小鼠。

分别为: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注射),低剂量组(接受布洛芬10mg/kg注射),中剂量组(接受布洛芬20mg/kg注射)和高剂量组(接受布洛芬40mg/kg注射)。

实验步骤1. 按照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布洛芬或生理盐水注射。

2. 在布洛芬注射后的一小时内,记录小鼠的行为活动,包括运动活跃度、食物摄入量等。

3. 测量小鼠体温,记录下来。

4. 将小鼠安乐死,采集组织样本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结果布洛芬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在注射布洛芬后的一小时内观察,不同剂量的布洛芬对小鼠的行为活动有显著影响。

对照组小鼠表现出正常的行为水平和活跃度,而布洛芬注射组的小鼠则表现出明显的低活跃度。

同时,布洛芬注射组的小鼠还呈现出食欲减退的情况。

布洛芬对小鼠体温的影响测量小鼠体温,发现布洛芬注射组的小鼠体温显著降低。

随着布洛芬剂量的增加,小鼠的体温下降幅度增大。

布洛芬对小鼠组织的影响将小鼠进行安乐死后,收集心脏、肝脏和肾脏等组织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结果显示,布洛芬注射组的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组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特别是高剂量组的小鼠,出现了心脏病变和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布洛芬对小鼠行为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小鼠活跃度降低,食欲下降。

2. 布洛芬导致小鼠体温下降,且剂量越大,体温下降幅度越大。

3. 布洛芬对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高剂量下尤其显著。

布洛芬的调研报告

布洛芬的调研报告

布洛芬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布洛芬的研究与应用一、调研目的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发热和炎症。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布洛芬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和安全性,以促进其合理应用。

二、调研方法1. 文献检索:通过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等检索布洛芬的研究文献。

2. 临床实践:了解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在临床中布洛芬的应用情况。

3. 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获取专业意见和观点。

三、调研结果1. 布洛芬的研究进展布洛芬作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一种,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花生四烯酸路径的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布洛芬也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抗癌、抗肿瘤增殖、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2.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布洛芬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热,如头痛、牙痛、月经痛、肌肉骨骼疼痛等,同时也可用于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肌筋膜炎等炎症相关疾病。

此外,布洛芬还可用于儿童发热的治疗。

3. 布洛芬的安全性布洛芬虽然是非处方药,但使用时仍需谨慎。

长期使用或超量服用可引发胃肠道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溃疡等。

布洛芬还可能导致血尿酸升高、肾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等。

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指导,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并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四、调研结论布洛芬作为常用的非处方药,其研究证实了其在缓解疼痛、退热和抗炎方面的有效性。

临床应用方面,它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常见疼痛、炎症相关疾病等。

然而,其安全性也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使用时应保持剂量适当、时限恰当,并密切关注潜在的不良反应。

五、建议1. 加大对布洛芬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使用。

2. 在医疗机构加强对医生和病人的宣教,提高布洛芬的正确使用率,减少潜在风险。

3. 继续开展布洛芬的临床试验,扩大其应用范围,挖掘其更多的潜在治疗用途。

布洛芬国外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分享

布洛芬国外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分享

布洛芬国外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分享本品主要用于镇痛和退热。

2.1腹部/外科矫形术后镇痛[1] [2] [3]为评价布洛芬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有效性,Stephen Southworth等对本品进行了临床研究。

该试验也是原研公司进行的布洛芬注射液的III期临床试验之一。

试验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406名择期单部位矫形/腹部手术患者参与了临床试验。

所有患者均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给予吗啡治疗,或根据患者要求采用相应医疗措施。

在术后按1:1:1随机静脉给予布洛芬注射液400mg,800mg,或安慰剂。

在手术伤口缝合后首次给药,之后每6小时给药一次,在试验的前48小时共给药6次,对比患者术后120小时(5天)的疼痛情况,在给予试验用药及安慰剂的同时,患者可要求使用吗啡。

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在术后24小时的吗啡用量,其次为患者在休息及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视觉评分。

疼痛程度在给药前(基线)及首次给药后1,2,3,6,9,12,15,18,24,27,30,33,36,39,42,45和48小时后进行评分,之后每天进行一次评分,直至第5天。

试验结果:术后24小时的吗啡需求量见表3所示:术后24小时休息时患者疼痛程度视觉评分见图2术后24小时运动时患者疼痛程度视觉评分见图3结论:在接受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布洛芬注射液800mgIV q6h可明显减少吗啡用量,降低休息和运动时的疼痛,除800mg剂量组患者出现头晕外,未增加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提示:布洛芬注射液布洛芬注射液800mgIV q6h在术后镇痛中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2.2成人子宫切除术后镇痛[1] [4]为评价布洛芬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有效性,Peter Krolla, Laura Meadowsb 等对本品进行了临床研究。

该试验也是原研公司进行的布洛芬注射液的III期临床试验之一。

试验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319名择期腹部子宫切除术患者参与了临床试验。

医药研究中的布洛芬新发现

医药研究中的布洛芬新发现

医药研究中的布洛芬新发现医药研究中关于布洛芬的新发现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烧和减轻炎症。

自从布洛芬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它一直是医学界重要的药物之一。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布洛芬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医药研究中对布洛芬新发现的重要进展。

首先,布洛芬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展现出了一些惊人的潜力。

研究表明,布洛芬具有一种抗血小板活性,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因此有可能在预防心肌梗死和中风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布洛芬还可以降低血小板产生的炎症介质,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进一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这些新的发现引起了医学界对布洛芬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关注。

其次,布洛芬还有望成为治疗某些癌症的辅助药物。

近期的研究表明,布洛芬具有抗肿瘤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来减轻癌症的进展。

此外,布洛芬还可以干预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使肿瘤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这些发现为布洛芬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潜力。

此外,布洛芬还可以用于治疗神经相关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布洛芬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动物模型中,布洛芬能够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这为布洛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不仅如此,布洛芬还可以通过抑制神经元间的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和提高神经传导效率,有望成为神经疼痛治疗的新选择。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布洛芬在上述方面显示出了潜力,但这些发现仍处于实验室和动物实验阶段。

在将布洛芬引入临床实践之前,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布洛芬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综上所述,布洛芬在医药研究中的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在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使其受到了重视。

虽然目前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布洛芬的新应用前景令人振奋。

文献速递丨布洛芬注射液(芬立平)用于治疗住院儿科患者发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文献速递丨布洛芬注射液(芬立平)用于治疗住院儿科患者发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文献速递丨布洛芬注射液(芬立平)用于治疗住院儿科患者发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婴幼儿接受医疗干预的主要原因之一。

布洛芬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在全球范围内被推荐用作治疗成人和儿童疼痛发热的一线药物,相比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长期以来布洛芬在临床使用中更多以口服固体和液体形式提供。

然而,部分特殊患者(如插管、吞咽困难、昏迷或术后急性疼痛)通常无法使用口服途径的解热药物,对于这类患者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更合适,且起效更快,生物利用度更高。

布洛芬注射液于2009年获得FDA批准上市,可用于成人和6月龄以上儿童的解热和镇痛治疗。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单剂量静脉输注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或栓剂)应用于发热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为住院发热儿童患者使用静脉输注布洛芬提供临床证据。

该研究共纳入121名年龄在16岁及以下、初诊发热≥38.3°C的住院患者,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2组,一组接受10 mg/kg静脉输注布洛芬(每次剂量不超过400mg,每日最高剂量2400mg),另一组接受10mg/kg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溶液或直肠栓剂给药(每次剂量不超过650mg,每日最高剂量3900mg)。

患者在第0小时给药后,此后根据需要每4小时给药一次,直至发热停止或最长给药不超过120小时。

本研究证明,与服用10 mg/kg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或直肠栓剂)的患者相比,单次10 mg/kg剂量的静脉输注布洛芬治疗2小时后能够显著降低发热儿童患者的体温(p = 0.005);治疗4小时后患儿体温更显著下降(P<0.001),24小时后仍能有效发挥解热作用。

整个研究期间,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肾功能、出血或胃肠道事件)无显著差异,最常见不良事件为呕吐、输液部位疼痛,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而且,最新一项关于儿童解热镇痛的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表明,在解热方面,布洛芬注射液相比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在给药后 0~2 h和 0~4 h的体温-时间曲线下面积平均下降更显著;在镇痛方面,布洛芬注射液相比安慰剂可显著降低扁桃体切除术中以芬太尼作为补救性镇痛的注射次数和使用量。

布洛芬研究进展

布洛芬研究进展

布洛芬研究进展摘要】布洛芬已经是市场上相当成熟的一个药品了,本文概述了它近年的有关的制剂,药理,衍生物等多方面的信息。

【关键词】布洛芬综述【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74-02布洛芬【异丁苯丙酸Ibuprofen】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其消炎、镇痛、解热作用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非处方药之一。

和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并列为解热镇痛药三大支柱产品。

除中国药典收载之外,还被收入美、英、日等多国药典。

现根据有关资料,对它及其相关产物的药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和毒理、制剂、获得方法、测定方法、市场情况作一概述。

1、布洛芬异丁苯丙酸最早于1964年由Nicholson等人合成。

英国布茨(药厂首先获得专利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1970年,该厂生产能力已达1000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布洛芬生产厂家。

在布洛芬投产后的20年中,因受工艺条件等限制,企业生产规模普遍不大,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偏高。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相继发明了羰基化法和1,2-转位法新工艺,特别是羰基化使整个工艺路线仅简捷的3步反应,各步骤收率均高达95%以上[1]布洛芬与丙酸类其他衍生物一样,都是环氧化酶[NSAID]D的强力抑制剂。

该环氧化酶是一前列腺素[PG]合成酶,是合成前列腺素必不可少的酶。

而前列腺素是体内的一种自体活性物质,在不适当生成和释放的情况下可导致炎症、发热、致痛。

有效血药浓度为10ug/ml.因而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和释放,可起到消炎、解热、镇痛作用。

本品大剂量时也能减少血小板数量。

改变血小板功能而延长出血时间。

在常规治疗剂量下则发生胃肠道不适、皮疹、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远较阿司匹林低因而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时,更适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和保泰松的患者。

2、右布洛芬随着布洛芬应用的广泛,不良反应的报告数字也在逐年递增,为了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科研工作者们针对布洛芬的有效母核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实践论文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buprofen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药学班级:2013级2班学号:20131058:洋指导教师:梁茂2015 年 6 月 15 日创新实践课程评分表一、综述类二、研究类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布洛芬有抗炎、解热镇痛等疗效,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故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布洛芬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作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布洛芬治疗骨关节炎疼痛、肌肉痛等镇痛及抗炎、抗风湿、退热、解痉等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有效地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布洛芬;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buprofenSummaryIbuprofen has anti-inflammatory, 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the use of safety, s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ibuprofe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viewed, focusing on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studies ibuprofen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pain, muscle pain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nti-rheumatic,antipyretic, antispasmodic, for rational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drug reference.Key Words:Ibuprofen; mechanism of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dverse reactions目录一布洛芬的作用机制 (5)1.1布洛芬的作用机制 (5)1 .2 药理作用及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5二布洛芬的临床应用 (6)2.1镇痛 (6)2.2抗炎、抗风湿 (6)2.3治疗脑血管痉挛(CVS). . . . . . . . . . . . . . . . . . . . 72. 4 治疗急性肺损伤(ALI). . . . . . . . . . . . . . .. . . . 72. 5 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 . . . . . . . . . . . . . . . 82. 6 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 . . . . . . . . . . . . . . . .82. 7 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 . . . . . . . . . . . . . .9 三布洛芬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9)3 . 1 布洛芬的安全性 (9)3 . 2 布洛芬的不良反应 (10)四布洛芬临床应用的结论展望 (10)4 . 1 结论及展望 (10)五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一布洛芬的作用机制精馏塔设计是化工过程中的核心单元操作之一,是最重要的分离单元过程。

近年来对于简单精馏塔设计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①是对精馏塔常用计算方法的改进与精馏过程新算法的提出,②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对精馏过程进行辅助计算。

1.1 作用机制布洛芬通过抑制诱导型致炎性环氧酶将花生四烯代为介质性前列腺素或其他递质的合成,减轻前列腺素所致局部组织充血、肿胀、发热;通过抑制白细胞活动及溶酶体释放,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痛觉敏感性,减少组织冲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布洛芬用于治疗痛经的机理可能是其对前列腺素的抑制,使子宫压下降、宫缩减少。

布洛芬还可通过消炎、镇痛来缓解痛风,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

此外,该药还对胃、肾等组织原型-生理性.环氧酶有抑制作用。

[1]1. 2 药理作用及代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

其用于治疗痛经的机制,可能是应用其对前列腺素的抑制,使子宫压下降、宫缩减少的作用。

用于治疗痛风,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

此外,布洛芬还对胃、肾组织原型(生理性)环氧合酶有抑制作用。

布洛芬口服易吸收,与食物同服时吸收减慢,但不影响吸收量,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达99%,服药后1.2~2.1h血药浓度达峰值,5h后关节液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以后的12h 关节液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半衰期一般为1.8~2h。

60%~90%在肝脏代,24h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

二布洛芬的临床应用2.1镇痛2006年发表的国际精神分析研究会(IPSO)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骨关节炎疼痛,布洛芬单剂量400mg和多剂量1200mg/d治疗14d比扑热息痛单剂量1000mg或多剂量3000mg/d更有效,布洛芬的疗效/耐受性比优于热息痛。

国对近6000例关节肌肉痛患者服用布洛芬的疗效进行了综合测评,统计结果显示,颈、肩、腰、背痛的患者服用布洛芬后有效率达93%,效果优良率为83%。

对于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肩痛,当神经根压迫并不很重时,布洛芬的治疗非常有效,推测可能是因其抗化学炎症作用使神经根周围水肿等炎症反应消退。

2.2抗炎、抗风湿布洛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炎、膝关节炎、腰椎综合征、踝关节变形有效[2]。

华等[3]证实,0.2%的布洛芬滴眼液对各种类型的结膜炎及眼手术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

磊[4]报道,布洛芬缓释药绵能有效减轻牙龈炎症,抑制牙周袋的形成和附着水平的丧失,可作为成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手段。

2.3治疗脑血管痉挛(CVS)黄毓华[5]报道,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SCV)时加用布洛能提高疗效。

栋毅等[6]证实布洛芬聚乳酸能够在蛛网膜下腔持续释放达2周,对治疗CVS有明确效果。

Chyatle等[7]报道,静脉大剂量[37.5mg/(kg.d)]应用布洛芬可有效预防犬慢性CVS降低前列腺素水平。

Thai等通过血管外植入布洛芬控释聚合物研究其对大鼠股动脉慢性CVS的疗效和对白细胞渗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血6h植入布洛芬控释聚合物可明显抑制慢性CVS。

布洛芬治疗CVS的机制可能是其能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了前列腺素合成。

2 .4 治疗急性肺损伤(ALI)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外致病因子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是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肺部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失控所致的肺毛细血管膜损伤。

国有动物试验证实,布洛芬对ALI有防治作用[8]。

林小茂[9]等研究证实布洛芬可改善ALI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浓度,有类似激素的效果,且相应并发症较少。

2 .5 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由低温、感染、饥饿和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水肿,重者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高。

金枝[10]证实,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2.6 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近年来,国、外使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的试验结果表明,它不影响脑、肠系膜和肾脏血流。

颖等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的疗效,21例均为超低或极低体重儿,结果总有效率为61.90%,闭管失败8例(38.10%),发生PDA重新开放3例(23.08%)。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液体量过多及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能力更差等因素有关。

用药后部分(5例,23.18%)患儿出现一过性少尿,但经适当扩容后均好转;4例(19.05%)发生喂养不耐受,经减量喂养或暂停喂养等处理后恢复,无黑便、大便隐血阳性及其它出血倾向,肌酐及尿素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Van Overmeire等进行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评价了415例平均胎龄31周(24~30周)的ELBW接受布洛芬以预防性治疗PDA的疗效和安全性。

婴儿出生后6h即随机接受静脉用布洛芬(n=205)或安慰剂(n=210)。

结果显示,布洛芬组和安慰剂组3天的PDA关闭率分别为84%(172例)和60%(126例),相对危险度为1.40,95%置信区间为1.23~1.59。

严重IVH发生率两组分别为8%(17例)和9%(18例),相对危险度为0.97,95%置信区间为0.51~1.82,提示布洛芬治疗PDA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2.7 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高霞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儿100例的治疗结果显示,布洛芬混悬液组51例显效28例(54.90%),有效16例(31.37%),无效7例(13.73%),总有效率 86.27%;复方氨林巴比妥组49例,显效16例(32.65%),有效11例(22.45%),无效22例(44.90%),总有效率55.10%。

布洛芬的解热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区前列腺素E2生成而实现的,同时还能刺激机体产生源性的“致冷原”。

布洛芬起效快,1h后体温明显下降,持续8h退热;还具有抗感染作用,可使机体的炎性反应和抗炎性反应取得平衡,体温恢复正常,且不良反应小。

高锐通过对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儿及51例急性消化道感染患儿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了解其体温变化情况,并与病情相同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儿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P<0.01)。

急性消化道感染伴高热患儿治疗组总有效率84.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6.71,P<0.01)。

说明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婴幼儿急性感染伴高热有显着疗效。

三布洛芬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3 .1 安全性布洛芬除了治疗各种疼痛均有很好的疗效,其安全性也值得称道。

一项由WHO 发起的荟萃分析旨在通过综合高质量的研究,提供一份全面评估NSAIDs特异的、并与服用时间长短有关的胃肠道并发症报告。

研究搜集了32个随机试验和13个队列研究,共有5325名至少服用1种NSAID,对照组共有3453人。

消化道并发症被定义为:溃疡、出血、穿孔、住院或相关死亡中的任意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