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应用论文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分析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分析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分析目录:1. 引言2.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3. 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4. 土地利用分类与解译5.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6.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7. 结论1. 引言土地利用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过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信息,成为土地利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及其在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中的应用。
2.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2.1 遥感图像获取利用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土地利用信息是土地利用分析的第一步。
卫星遥感图像具有广覆盖、高分辨率、反复观测等优势,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数据。
航空遥感则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信息,适用于小范围研究。
2.2 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获取后,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大气扰动和辐射校正等。
预处理方法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等,以保证土地利用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3.1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在进行土地利用分析前,需要建立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一般包括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例如农田、城市建设用地、林地等。
根据研究需要,可以对分类系统进行调整和扩展。
3.2 土地利用解译方法土地利用解译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地物特征与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进行对应的过程。
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监督分类法、非监督分类法等。
不同的解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
4. 土地利用分类与解译4.1 目视解译目视解译是最早也是最直观的土地利用解译方法。
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译,解译员可以根据地物形态、纹理、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然而,目视解译存在主观性强、解译效率低等缺点。
4.2 监督分类法监督分类法是一种基于样本的土地利用解译方法。
通过提前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建立分类模型,然后将模型应用到整幅遥感图像中进行解译。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湿地的分类与评价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
本论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湿地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遥感技术在湿地分类中的应用湿地的分类是湿地监测与管理的基础,传统的湿地分类方法主要基于实地调查和制图,费时费力且缺乏时效性。
而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获取卫星、航空和无人机遥感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和分类算法,对湿地进行快速、自动、定量的分类。
1. 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湿地分类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
辐射校正用于保证图像的灰度值和目标微量讯息的一致性,大气校正通过剔除大气散射影响提高地物信息的获取精度,几何校正则通过重投影使得实地信息能够与图像信息相对应。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湿地分类的关键步骤。
遥感数据中包含了大量信息,不同波段和多光谱影像所提供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分类能力,常用的包括反射率、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特征提取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数学和统计分析,提取代表湿地类型的特征参数。
3. 分类算法由于湿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分类算法的选择对于湿地分类结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最大似然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聚类和判定,将湿地图像进行分类。
二、遥感技术在湿地评价中的应用湿地评价主要是针对湿地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进行评估,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湿地面积、植被覆盖度、水体面积等参数的获取与分析。
1. 湿地健康状况评估湿地健康状况评估是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基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不同时间点的湿地遥感数据,利用面积变化、植被指数等参数,评估湿地的健康状况和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2. 生态功能评估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功能的评估是湿地管理的重要课题。
遥感与GIS技术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与GIS技术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的山区铁路工程中,这些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遥感与GIS技术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勘察效率、降低工程风险以及优化设计方案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具体应用。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器搭载的传感器,能够获取地表的大量信息,包括地形、植被、土壤和岩石等。
这些信息对于识别地质构造、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地形险峻、交通不便,传统的地质勘察方法往往耗时耗力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而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GIS技术在整合和分析遥感数据中的关键作用。
GIS 作为一个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能够将遥感数据与地质、地形、气象等多种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综合的地质信息数据库。
通过GIS技术,工程师和地质学家可以对地质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区域,评估工程风险,从而为铁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遥感与GIS技术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具体应用效果。
通过对比传统勘察方法与遥感GIS技术相结合的勘察结果,本文将验证遥感GIS技术在提高勘察精度、缩短勘察周期、降低工程成本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方法优化来克服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遥感与GIS技术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遥感技术基础与系统介绍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大范围、高效率、周期短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感实验报告 毕业论文
遥感实习报告实验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实验指导老师:_____ ______学号:_ _班级:姓名:_目录实习1ERDAS IMAGINE 8.6系统简介与入门 (3)练习2数据的输入/输出简介 (7)实习2ERDAS IMAGINE 8。
6系统的数据预处理 (10)练习2图像几何校正(G EOMETRIC C ORRECTION) (12)练习3卫星图像拼接(S ATELLITE I MAGE M OSAIC) (18)练习4图像投影变换(R EPROJECT I MAGES) (20)实习总结: (22)实习1ERDAS IMAGINE 8。
6系统简介与入门、1遥感的应用领域和ERDAS IMAGINE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遥感技术作为对地观测,提取地表最现势状况的最有利工具,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包括测绘,自然资源管理,林业,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电力电信、防震减灾、城市规划、国防军事等,ERDAS IMAGINE作为遥感界的排头兵,为大家提供了不仅仅是增强,滤波,纠正,融合等简单的基本应用,而是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你在定量化的分析方面,系统功能的可扩充性方面使您更加得心应手,如专家分类,子象元分类(混合象元),三维可视化分析,数字摄影测量等,同时,还给您带来与GIS一化集成的解决方案,如查询检索编辑ArcInfo的地理信息,建立矢量层后的人工解译,直接得到目标的矢量数椐,还可将分好类的专题影像转换成ArcInfo的矢量数据(Coverage,Shape File),使分析的结果可以直接为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ERDAS IMAGINE是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专业遥感图像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ERDAS IMAGINE是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可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要求、资金情况合理地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及其不同组合,对系统进行剪裁,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专业应用要求.ERDAS IMAGINE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对于系统的扩展功能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以IMAGINE Essentials、IMAGINE Advamage、IMAGINE Professional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低、中、高三档产品架构,并有丰富的功能扩展模块供用户选择,使产品模块的组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1.1 IMAGINE Essentials级是一个花费极少的,包括制图和可视化核心功能的图像工具软件.无论您是独立地从事工作或是处在企业协同计算的环境下,都可以借助IMAGINE Essentials完成二维/三维显示、数据输入,排序与管理、地图配准,专题制图以及简单的分析.可以集成使用多种数据类型,井在保持相同的易于使用和易于剪裁的界面下升级到其它的ERDAS公司产品.1。
遥感技术应用论文
技术应用论文遥感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遥感技术的应用1、地质遥感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被覆盖度等参数。
经过分析,科研人员判断出,当地哪些地方仍存在泥石流隐患,哪些地段发生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让前方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救灾工作。
2、林业遥感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
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生的林火现象。
卫星遥感防火监测服务在吉林省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人烟稀少的原始林区,能及时监测到瞭望岗哨难以发现的火点,为林火的扑救赢得时间。
遥感论文——精选推荐
基于面向对象的多光谱数据的地表信息提取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对资源、环境、灾害、城市等进行调查、监督、分析和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分类作为遥感技术中的一项最基本的研究,也是遥感技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主要的分类方法是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这两种方法是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不能有效的利用影像的空间纹理信息。
而且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还存在着分类结果出现椒盐现象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量无效破碎图斑的产生,最终导致分类精度不高。
随后又提出了在此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该进的方法,如模糊分类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和基于决策树的分类方法等。
虽然后述这些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分类的精度,但是他们依旧是建立在像元的基础上,也没有考虑到对象的空间纹理信息。
所以也会出现上述的一些问题(如:椒盐现象等)。
所以传统的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分类的需求。
所以基于以上这些问题,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应运而生,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充分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空间几何信息、纹理信息来进行分类。
采用多尺度分割算法,采用不同的分割尺度,能够较好的提取各种尺寸大小的地物。
所以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地表信息是,能够细致的提取出地表所覆盖的地物种类,并且能够达到更高的提取精度,能够更加准确的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资料,为相关部门作出决策判断提供依据。
本文中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与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相比有一下有点:基于影像多尺度分割得到同质像元组成的影像对象,对象内部的光谱差异值很小可以忽略其内部的信息,从而避免了椒盐现象的出现,对象之间的区分同时考虑了光谱和形状两种因子,为分类提供了更多的特征,有效地克服了基于像元分类的一些局限性;多尺度的空间分析,可以满足不同尺度地物的信息提取要求;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影像对象的各种特征,以达到尽可能高的精度提取地物信息的目的。
(完整word版)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摘要:现阶段,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比比皆是,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环境监测作为控制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作用得以彰显。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仅凭现有的环境监测工作站及监测技术很难实现全方位监测,而且及时性和准确性也难以保证.遥感技术以其自身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该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基于此点,本文就城市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进行浅谈。
关键词:环境监测;遥感技术;红外遥感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已经导致这一学科研究方法,特别是地理学研究中空间对象的观测与信息获取方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对地观测能力和丰富了观测内容,深化了人们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一)遥感技术分类遥感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物体对电磁波的辐射或反射,不与物体进行直接接触,远距离辨识及测量目标对象的一种监测技术。
按照所使用的监测波段不同,该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热红外遥感技术、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和作用遥感技术的特点如下:监测速度快、范围广、能够进行长时间动态监测、投入成本低、回报高、无需现场采集样本、可以发现常规方法无法监测到的污染源;其较为明显的作用是可对指定区域进行跟踪测量,并且能够快速获取与污染有关的全方面信息,如污染源位置、污染范围、污染物分布及扩散情况、大气生态效应等等.(三)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目前,遥感技术已在我国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业环境监测;地质、地理、水文、气象、海洋等环境监测;城乡规划、资源勘探、军事侦察、土地资源管理等等。
现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目前能够测出水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如叶绿素、水温、泥沙含量以及水色等等,而且其还可以测量出大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在固体污染物的测量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应用[论文]
遥感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勘察、设计、交通运输管理、测绘制图等等的方面,3s技术是全面认识公路交通的自然环境,提高交通的规划水平,以及协调发展公路网络的关键性技术。
从公路的选线、工程的地质勘察、工程的设计以到公路的运行管理,3s技术的信息分析方法有着其它技术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遥感航测制图有速度快、质量高、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而三维遥感数据则是公路勘测设计自动化的基础技术部分,是展现设计思想优化路线方案最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公路勘察设计1.引语随着现代空间探测技术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这三种先进技术在公路规划、勘察选线方面的应用和勘察的设计实践,多段的高速公路以及大型的隧道的勘察设计应用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不但将速度提高至2~3倍,而且能够全面的认识到公路工程地质环境的实体特征,提高了工程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在减少不良地质危害等方面,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具有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2.3s融合技术是用来进行公路勘察的先进科技手段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人类探测地球,分析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3s技术各有专长:遥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信息,但有些地物属性不可全面感知(比如高程与经纬度);gps能够迅速定位目标,但是没有地理属性;gis拥有信息查询分析与管理能力,但是数据的获取比较困难;综上它们的结合应用应该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s技术的结合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而定。
比如应用卫星与航空遥感图像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够快速的编制各种比例尺(1:200000~1:10000甚至更大的比例尺)的遥感图与解译工程地质图用于指导选线勘察工作。
可以将综合效益提高30~200倍以上,将地质选线速度提高3~5倍以上。
另外,应用3s系统的信息采集分析以及制图等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公路交通各阶段管理工作。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主要通过对摄影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各个方面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因其运用范围广、作用大而走上了逐渐发展的道路,并且对国民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发展;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被划分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内,它在获取地球表面、环境等信息时是通过非接触成像传感器来实现的,并对其进行分析、记录、表达以及测量的科学与技术。
3S技术的应用、运用遥感技术以及数字摄影测量是其主要研究方向。
在多个领域内都可以运用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比如:自然灾害、勘查土木工程、监测环境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运用到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的领域也在逐渐的增多。
在人类认识宇宙方面,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方法,也为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以及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方向。
遥感技术和摄影测量可以提供比例不同的地形图以服务于各种工作,并且还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与地图制图、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以及卫星定位等构成了一整套技术系统,是测绘行业的支柱。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近30年的时间里已经涉及到城市建设、水利、测绘、海洋、农业、气象、林业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摄影测量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模拟摄影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步入数字摄影阶段,摄影测量正在逐渐的转变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有利于推动测绘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摄影测量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经历一个系统的转变。
在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以及解析摄影测量阶段之后,摄影测量终于步入了数字摄影测量的阶段,这也成为我国传统测绘体系解体,测绘技术新体系兴起的标志。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目录一、遥感的概念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
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
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侦察技术。
根据遥感的这一概念,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遥感本领。
例如,人的眼睛识别物体的过程就是一种遥感过程,它是靠物体的色调、亮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大小等信息,来判定物体的属性。
蝙蝠能发射超声波,并用接收到的回波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属性。
现代遥感技术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的遥感现象和过程而产生的。
目前,对遥感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一致,不可能超越时代,遥感技术当然也不例外。
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联系,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利用和全球变化的需要相适应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普通照相机和飞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信息探测系统相继出现。
人类观测电磁辐射的能力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紫外、红外、微波等,对目标物信息的收集方式从摄影到非摄影;资料由像片到数据(非图像);平台由汽车、飞机发展到了卫星、火箭;应用研究从军事、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农、林、水、气象、地质、地理、环境和工程等部门。
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术语,以便概括这种信息探测系统及其过程。
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Evelyn L..Pruitt)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196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召开的<国际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这一名词被正式通过,从此就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率测量与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率测量与分析覆盖率测量与分析引言植被覆盖率是衡量地表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区域生态环境、预测气候变化趋势、规划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植被覆盖率测量方法主要依赖于实地调查和抽样调查,这些方法在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监测手段,在植被覆盖率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于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率进行测量和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研究背景和意义遥感技术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地表信息,能够提供大范围、连续的地面观测数据。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植被覆盖率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生态环境评估、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与传统的植被覆盖率测量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连续监测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植被覆盖率信息。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率进行测量和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1)研究现有的遥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选择适合于植被覆盖率测量的方法;2)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率测量模型,提高测量精度;3)通过对实际环境的实验测量,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分析植被覆盖率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探索植被覆盖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5)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建议,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实际环境的实验测量,获取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现有的遥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选择适合于植被覆盖率测量的方法。
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率测量模型,提高测量精度。
接下来,运用实验方法,对实际地表进行实验测量,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
在数据分析方面,采用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揭示植被覆盖率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遥感技术在城市地质调查中应用论文
遥感技术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摘要】国家越发达、地区越发达地质工作程度越高,而中国现实却是,中西部山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东部城市或平原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则相对较低,这极不适应快速进步的经济、社会需求。
本文重点介绍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地貌单元划分、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城市化动态过程追溯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服务于城市地质调查和经济、社会需求等方面可以发挥的技术优势。
【关键词】遥感技术;城市地质调查;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新一轮地质调查暨青藏高原等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向何处去面临着重大的睿智的抉择。
根据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新时期地质工作应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承担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承担组织实施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和部分重大工程建设前期地质勘查等任务的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着手研讨在中国东部城市集中区开展立体填图工作的构想是十分及时、非常英明的。
地质调查有必要与时俱进地将开展工作的重心由中西部山区转移到东部城市集中区,即转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速的地区。
二.城市地质调查中遥感工作的方法1.平原型城市和经济区遥感地质调查方法遥感解译平台,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计算机双重平台,在gis支持与开发下开展解译。
具体工作方法包括:实地地质调查、多时相遥感解译、航空摄影与小卫星图像解译、综合技术与方法分析等。
2.遥感在城市地质调查中可发挥作用的方而(一)为其他调查方法提供遥感资料支持。
①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遥感图像处理与图像制作产品,如1:50000.1:10000.1:200()或更大比例尺的图像产品,与地形图等构成纸介质工作平台。
②遴选gis工作界而,组织开发具有件皇瓜”性质、简易、方便、实用性强、便于普通地质工作者使用的计算机工作平台。
上述两者与实地地质调查同步开展工作,共同构成现代化城市综合调查方法。
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论文
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论文摘要:应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找出感兴趣区域在变化检测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最终得到变化检测结果,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土地利用分析、农业、自然灾害调查、海洋和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遥远”地采集目标对象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获取有关地物目标、或地区、或现象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1]。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将各种传感器搭载至卫星平台,对地遥感观测累积了海量的地表对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何加快对这些遥感数据的充分处理和利用,促进其转化为更有价值的知识,为有关部门做出相应的、准确的、快速的决策提供丰富且有益的辅助信息,促使了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技术路线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是指给定同一个地区的多个时相的单波段或多波段遥感图像,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快速而高效地检测出该地区的地物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进一步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从而实现对遥感图像的分析与理解。
首先选择同一地区的多时相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然后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和图像配准实现数据的预处理,接着通过变化检测算法得到变化结果生成图或生成表实现变化信息的提取,再次通过分析变化检出率和检测虚警率对变化检测结果做出科学的精度分析实现精度评价。
2 关键技术分析2.1 多时相遥感影像的预处理辐射校正和图像配准是变化检测中两项关键的预处理过程,处理精度将直接影响变化检测的精度。
2.1.1 辐射校正由于遥感器本身的光电系统特征、太阳高度、地形以及大气条件使得通过遥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亮度等物理量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通过变化检测算法得到的某些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变化并不是由地物本身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为了正确地评价地物的反射特征以及辐射特征,必须尽量消除这种不一致,消除的过程称为辐射校正。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用于评估森林覆盖变化、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该研究综述了目前常用的遥感数据源和方法,并探讨了它们在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应用领域包括森林面积变化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以及森林可持续管理等。
通过综合分析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遥感技术、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可持续发展引言:森林资源的监测与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地表信息的能力。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探索了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的应用。
通过分析遥感数据源和方法,并深入研究其在森林面积变化、生态功能评估以及可持续管理方面的潜力,我们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监测和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
本文的发现将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实践。
一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获取遥感数据,如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用于评估森林覆盖变化、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为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森林面积变化的监测。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遥感影像,可以准确测算森林覆盖的面积和变化趋势,帮助我们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和动态变化。
这对于评估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森林退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遥感技术在林分结构的评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获取森林的垂直结构信息,如树高、冠幅和密度等。
这些信息对于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外,利用遥感数据还可以获取林冠下的植被信息,如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从而进一步了解森林的生态特征和物种组成。
微波遥感论文
微波遥感论文中国地质大学INSAR的相关研究摘要InSAR技术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地学界及遥感界广泛关注的一项新型技术,在地面沉降及地表形变、地震与火山研究、冰川运动监测、地球构造运动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今已成为SAR图像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对InSAR技术做了概述,之后详细介绍了InSAR技术及在其基础上发展的D-InSAR技术的原理,并对InSAR技术发展现状做了详细分析,展望了InSAR技术的研究前景,最后论述了InSAR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InSAR D-InSAR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一.绪论近年来地震、火山、滑坡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针对这种灾害而发展起来的地表形变监测和测量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后期,空间影像雷达在遥感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1978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发射了第一颗用于观测地球表面的SEASAT卫星。
而后发现,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广泛地用于研究陆地、冰川和海洋、由于空间影像雷达使用微波信号(厘米至分米波段)很少受气象条件及是否有太阳照射影响,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取全球表面信息,因此非常适用于地表面监测工作。
侧视成像、脉冲压缩技术及合成孔径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保证空间影像雷达获得几米到几十米精度的地面几何分辨率。
InSAR英文全称为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中文含义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是一种使用微波探测地表目标的主动式成像传感器,InSAR传感器可以通过记载或星载的方式对地球表面成像,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和面矩阵测量等优点。
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商用卫星的InSAR系统已投入应用,并不断地趋于完善,使该项技术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新的空间观测技术。
研究表明:其能够生成大规模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InSAR用于差分模式(D-InSAR)能以cm级甚至毫米级精度在大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上探测到地球表面位移,并已应用于地震与火山研究、冰川运动监测、地球构造运动研究、地面沉降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
学年论文: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学院:海洋学院姓名:***学号:********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陈瑞瑞(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专业天津 300457)摘要:在分析遥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从其在海洋应用的基础研究和在海洋与海岸带资源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研究等方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说明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着重发展的几个建议。
关键词:遥感技术;海洋;海洋研究。
Abstract: i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ocean from the basic research and in the coastal ocean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arine resources research,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ocean and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at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Marine research the role that cannot be replaced and, in the e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ocean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several Suggestions.Key word 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Marine; Marine research.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国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能源,土地,海洋太空各方面的竞争。
卫星海洋遥感论文[方案]
卫星海洋遥感一、目的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发射了海洋-1A和1B两颗海洋探测与监测卫星,用于海洋污染监测,海冰预报,海岸带特征调查、海洋资源探测等。
随着地球资源卫星中分支出海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洋卫星在海洋监测和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颗卫星获取的海洋基础信息在发展我国海洋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技术海色传感器卫星ADEOS — 1 发射部门日、美、法传感器海色温度传感器 OETS 发射时间1996SEASTAR 美海洋宽视场传感器SEAWIFS 1997 EOS-AMI 美中分辨率成象光谱辐射计MODIS 1998 ADEOS-2 日、美、法全球成象仪GLI 1999 ENVISAT 欧中分辨率成象光谱仪MERIS 1999 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NOAA-10,11,12,,14,K 美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AVHRR 1991-1998 ERS-1 欧沿轨迹扫描辐射计ATSR — 1 1991 ERS-2 欧沿轨迹扫描辐射计ATSR — 2 1995 ENVISAT 欧高级沿轨迹辐射扫描计AATSR 1999 微波高度计ERS-1 欧高度计1991TOPEXPOSEIDON 美、法高度计1992ERS-2 欧高度计1995ENVISAT 欧高度计1999JASON-1 美、法高度计1999合成孔径雷达ERS-1 欧合成孔径雷达 SAR(C) 1991ERS-2 欧合成孔径雷达 SAR(C) 1995ENVISAT 欧改进型合成孔径雷达 SAR(C) 1999微波辐射计 DMSP美多波段微波辐射计 SSMI 1999从卫星探测海洋动力参数主要依靠微波传感器,其中高度计 (Altimeter,ALT)最为成熟。
ALT 通过对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后向散射的测量,可同时获取流、浪、潮、海面风速等重要动力参数。
卫星高度计还可应用于地球结构和海域重力场研究。
继 Skylab、Geos—3 以及 SeasatA 卫星之后,美国海军于1985 年发射了 Geosat 业务化卫星,它为科学家们首次提供了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的卫星高度计资料,从而揭开了卫星海洋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崭新的一页。
遥感期刊发表论文
遥感期刊发表论文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在资源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希望能够通过发表论文来分享自己在遥感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遥感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经验和建议。
首先,选择合适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
在遥感领域,有很多知名的期刊,如《遥感学报》、《遥感技术与应用》等,这些期刊都是非常权威的,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引用。
因此,在准备发表论文时,一定要认真选择期刊,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
其次,论文的撰写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严谨认真,确保论文的逻辑严密、数据可靠、结论科学。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只有论文的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吸引编辑和审稿人的注意,从而顺利发表在期刊上。
另外,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遥感领域,很多问题是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共同解决的,因此,与其他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还能够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因此,在写作论文之前,可以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或者交流活动,结识更多的同行,寻找合作的机会。
最后,及时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期刊可能对论文的格式、字数、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投稿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确保自己的论文符合期刊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论文被录用的机会。
总之,发表论文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非常重视的事情,而在遥感领域,要想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期刊、提高论文的质量、与同行进行交流合作,并及时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
希望这些经验和建议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遥感领域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发表更多优秀的论文。
航测遥感技术实践论文
航测遥感技术实践论文【摘要】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对刚测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航测遥感技术的优越性进行了说明,表明它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很好的灵活性,为地形测绘提供方便。
最后,本文针对航次遥感技术应用在地形测试中的主要内容,对测绘的外业作业和内业作业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航测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工作原理航测遥感技术之所以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程测绘领域,最重要的原理就是航测成图原理。
航测遥感技术能够将航空飞机作为拍摄的主要平台,然后由光学航测仪和数字航测仪等设备一起来完成拍摄的任务。
利用航测技术拍摄出来的图形属于框福式影像,而且具备中心投影的集合特征。
这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性,所以能够将单张影像的地面点、投影中心和成像点之间能够满足共线方程的要求。
同时,立体成像和被拍摄的地面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集合关系,也就是立体像上的同名像点能够和两条核线产生对应关系,而这两条核线在空中的交叉点就是所求的地面点。
所以,共线方程就是构成航测成图的数学基础,对核线的约束原则就是航测成图的限制因素。
在航测成图中,地面点的三维坐标是通过立体像当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来确定的,具体的操作过程就是:第一,对单张的像片进行分析处理。
利用航摄像机参数中为我们提供的像片内方位元素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像片的外方位素具,这样来确定航摄物镜和相片之间的相关联系,对摄影中的摄影光束进行修复,并以此确定摄影光束在拍摄的那一瞬间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呈现的状态。
第二,在光学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航空像之间对应的集合关系,对地面点进行相对定位,并建立起一个地面立体模型。
第三,将像片的控制测量作为主要的方法,将立体模型中的绝对定向元素确定下来,并将摄影中得到的坐标转换成地面测量系统的坐标,确定地测量的比例尺大小。
第四,在这个立体的模型中完成高程点的测量和地形地貌的描述,这样就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地形图。
具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航测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优势分析(一)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立体影像的基高比,影像的分辨率,影像中地面对应物体的识别率等都会对地形图的比例尺产生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应用论文遥感
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
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遥感技术的应用
1、地质遥感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
在2008年“5.12”汶川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
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被覆盖度等参数。
经过分析,科研人员判断出,当地哪些地方仍存在泥石流隐患,哪些地段发生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让前方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救灾工作。
2、林业遥感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
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围发生的林火现象。
卫星遥感防火监测服务在省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人烟稀少的
原始林区,能及时监测到瞭望岗哨难以发现的火点,为林火的扑救赢得时间。
3、测绘遥感
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4、军事遥感
在伊拉克战争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打击目标的确定,水源的发现,地下坑道的发现,隐藏所的目标锁定等。
为战争的战略指挥和后勤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击效益,极大的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自动化侦察系统,搜集预处理情报系统,自动化通信系统,气象侦察等,充分保障了空中、地面作战的进行。
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探测围大,资料新颖,而且为动态变化,还可迅速成图,搜集方便,不受雨雾、
地形等条件的限制。
科索沃战争就是一场现代化的信息战,科索沃上空20多颗卫星进行了追踪定位侦察,监视部队动态变化并及时传递信息,制导轰炸。
阿富汗战争更有着太多的始料未及,B-52的远程轰炸,直接从美本土起飞,飞行上万里,且目标准确,由于传感的精确指导,美泊于印度洋上的航空母舰直接进行导弹发射,阿富汗多山的优势,在遥感监听下亦丧失殆尽,崇山峻岭洞的防御亦不能逃脱精确制导的打击,微波的功能让塔利班地下工事无所遁形。
5、农业遥感
农业遥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农业应用的综合技术,是当前遥感应用的最大用户之一。
在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写到“鼓励有条件
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可见遥感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①.农作物估产与监测 2004年以来,利用遥感估产运行系统得到的冬小麦、玉米的长势、墒情、面积和产量监测结果一直纳入农业部“农情信息发布日历”,成为农业部粮食会商的3大信息渠道之一,通过农业部官方对外发布。
像遥感站所进行的冬小麦监测、玉米监测就是遥感估产运行系统中的地面调查系统。
②.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在小麦生产中,小麦条锈病是损失大、危及围最广的一种病害。
长期以来,我国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工作仅限于田间取样调查。
但是,针对大面积病害的监测,采用人工调查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监测效率很低,
等病情上报到有关部门时,往往病害已大围暴发。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马占鸿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已能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我国主要小麦品种实施条锈病病情监测。
和人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相比,采用卫星遥感监测效率更高,精度更高。
③.农情监测农情参数的获取可以用于指导农田的生产管理,实行变量投入,达到优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减少污染,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
遥感技术具有覆盖围大、探测周期短、现时性强、费用成本低的特点,为农情参数快速、准确、动态地获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6、环境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
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
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
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
通
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
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
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①、气候变化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组成的静止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昼
夜不停地观测地球的气候变化,得到全球围的大气参数、海洋参数、地表状况、辐射收支和臭氧分布等信息,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
②、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25~30千米的平流层中,对0.3米以下紫外区的电磁波有较大吸收,可用紫外波段来测定臭氧层的变化。
臭氧层在2.74毫米处也有一个吸收带,可用频率为11O83兆赫兹的地面微波辐射计来测定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
另外臭氧层会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可使用红外波段来探测,如用7.75~13.3微米热红外探
测器测定臭氧层的温度变化,参照浓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推算出臭氧浓度的水平分布。
3.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遥感技术对于暴雨、水土流失、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测也很有效。
比如说地震与地球活动构造块体分布及其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利用卫星预测地震技术主要集中在电磁波辐射和电离层异常监测、地表形变监测、红外辐射监测以及卫星重力监测等方面。
总之,卫星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地对地观测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