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融入东北经济区的比较优势分析
内蒙古东五盟市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SWOT分析
济上 的 互补性 , 蒙 东地 区 具 备 参 与 东 北 亚 区 域 经 济 合 作 的 条 件 , 应 积 极 推进 对 外合 作 的进 程 , 促 进 其 经
济发 展 。
关键 词 : 蒙 东地 区 ; 东 北 亚 区域 合 作 ; S W OT ( 2 2 6)
经 济 区域 , 要 想顺 利 地 实 现 与 东 北 亚 区域 经 济 的合 作 , 需 要 明确 自身 在 合 作 过 程 中有 哪 些 优 势 、 会 遇 到 哪些 市 场机 遇 , 这 是 该 地 区 得 以 顺 利 合 作 的 基 础 和 动力 , 同 时 不 排 除 自身 存 在 的 一 些 问 题 和 外 界 的 阻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如 人 均 国 内生 产 总 值 、 人 均财政 收 入 、 在 岗职工 平 均2 1 2 资、 农 牧 民人均 可支 配 收入 、 人均 储
蓄 存 款 余 额 等 项 指 标 都 处 于 全 区 较 低 水 平 。 东 部 地 区整 体 发 展 水 平 滞 后 于 西 部 地 区 。 这 些 薄 弱 的 经 济 基 础 制 约 了 蒙 东 地 区参 与 东 北 亚 合 作 的 步 伐 和 能 力
2 0 1 3年 3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Ee o n o my
Ma r c h 2 01 3 No. 5 To t a l No . 2 79
S W OT 分 析 法 主 要 是 一 种 环 境 分 析 法 , 它 主 要 是从 一 个企业 、 组 织 或 地 区所 面 临 的 优 势 、 劣势 、 机 遇 、 挑 战 等 四 个 方 面 来 进 行 分 析 的 。其 主 要 目 的 是
从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合作角度构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为 382 , 3 元 低于 内蒙古平 均水平 469 , 9 元 比东 北经济区平均水平 589 8 元低 。东四盟市地方财
政收入 5 . 亿元 ,占内蒙古 自 区的 2 .%, 35 治 71 占 东北经济区的 44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42 , 5元
然 近几年 东部 地 区一 些 企 业 如草 原 兴 发 、 尔 沁 科
要优势
内蒙古东部地 区与辽宁、 吉林 、 黑龙江三省相
邻, 与俄罗斯、 蒙古两国接壤 , 有漫长的边境线 , 是 东北三省与广大的内蒙古地 区联系 的纽带 , 是东
北经济区通往俄罗斯 、 蒙古及欧洲 的通道 , 对于拓 宽东北经济 区对外 开放渠道将起到重要的作 用。 内蒙古东部地 区有土地面积 4 .3 6 2 万平方公 里 , 占内蒙古总面积 的 3 .%, 9 1 占东北经济 区总面积 的 3 %; 0 年年末总地区人 口合计为 11 .4 7 24 0 8 2 4 万人 , 占内蒙古总人 口的 4 . %, 9 6 占东北经 济区
色金属 。内蒙古东部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 贵金 属和非金属资源 , 已探明储量和远期储量 十分 巨 大。其 中有色金属分属 4 Ⅲ 级成矿带。无疑 , 个 发 展 提 供 支 撑 , 且 运 距 短、 本 低 、 而 成 品质
比内蒙古平均水平低 34元 , 7 比东北经济 区平均 水平低 69 6 元 J 。
2经 济 结构 .
一
、
内蒙古 东部 地 区 的基本 情 况 和 主
20 年 , 04 内蒙古东部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分
别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比重为 2 .:3 53 , 东 753 .:9从 四盟市 三次 产 业 的 比例 对 比来 看 , 一 产 业 的 比 第 重 比内蒙古 自治 区高 9 4 . 个百分点 , 比东北经 济 区高 1 . 个百分点 ; 45 第二产业的比重 比内蒙古 自 治区低 l. 个百分点 ,比东北经济 区低 1. 个 1 7 95 百分点 ; 第三产业 的比重 比内蒙古 自治区高 3 7 . 个百分点 , 比东北经济 区高 5 个百分点。由此可 见, 内蒙古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偏高 , 第 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 , 但是 , 第二产业 的比重明 显偏低 , 特别是工业 中的传统产业仍是 主体。虽
呼伦贝尔可行性研究报告
呼伦贝尔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旨在对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前景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其旅游产业的现状和潜力,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报告将从呼伦贝尔市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旅游业发展历程、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呼伦贝尔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地级市。
呼伦贝尔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东临辽宁省,南界吉林省,西连黑龙江省,北濒俄罗斯,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交通便利,是连接东北亚和俄罗斯的重要枢纽。
呼伦贝尔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广袤的草原、湖泊和森林。
草原是呼伦贝尔市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之一,呼伦贝尔草原被誉为“草原之王”,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呼伦湖、额尔古纳河等自然景点也是游客喜爱的目的地,为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发展。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和外国游客的增加,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迅速蓬勃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知名旅游城市之一。
目前,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包括旅游景点、酒店住宿、餐饮美食、交通运输等配套设施。
各类景点如呼伦湖、额尔古纳河、莫尔道崖等景点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宣传推广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通过深入分析和调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和潜力呼伦贝尔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重镇,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首先,呼伦贝尔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草原、湖泊、森林等自然景点可以满足游客对自然风光和户外活动的需求,呼伦贝尔市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品等也具有独特吸引力。
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作者:戴敏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32期[摘要]呼伦贝尔市作为全国唯一毗邻俄蒙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基础优势、人文优势。
十八大以来,国家、自治区愈发重视对外开放工作,积极对接俄蒙两国,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为呼伦贝尔对外开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文章从呼伦贝尔地区实际出发,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SWOT 分析,探索提出呼伦贝尔市在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方面全面积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SWOT;对策建议[DOI]10.13939/ki.zgsc.2021.32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呼伦贝尔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得益于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的拉动作用。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国家重要的周边外交方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呼伦贝尔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前进道路、划定了工作重点,做好对外开放工作是呼伦贝尔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SWOT分析1.1 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优势分析第一,区位条件优越。
呼伦贝尔市毗邻俄蒙两国,背靠东北三省,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边境线长占内蒙古自治区41%、陆路口岸占38%、航空口岸占66%、边境旗县占26%。
向北经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可直通欧洲,向西取陆路可抵蒙古国东部三省及深远腹地,向东沿滨州线可接东北沿海港口及日韩等国,向南由中欧班列触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省份,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的有力支点。
第二,开放基础雄厚。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批民营企业赴俄蒙投资农牧业、房地产等项目,加快了企业“走出去”步伐。
中欧跨境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可辐射带动国内外50多个城市,是国内通往俄欧市场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陆路通道。
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文明 。 江文 明一样 , 长 被史学家称为“ 中国民族文 明第三源” 。 东胡 、 鲜卑 、 契丹 、 蒙古族等众多 的游牧 民族在这里发祥 、 居
住, 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足迹。境内有 3 个 少数 2 民族 , 达斡尔族 、 伦春族 、 鄂 鄂温克族三个 全国“ 三少” 民族 自
济一体化 、 非均衡发展略 、 外部市场驱动 、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等策略 实施 , 以有效地解决资源丰富但 开发 不足 的问
题. 使呼伦贝尔市经济进入 一个 良性发展 阶段 , 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关键词 : 呼伦 贝尔; 区域经济; 资源条件 ; 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17 F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2 1 )9 0 2 - 2 17 — 9X(0 0 1- 12 0
动植物王 国” 。 2矿产资源 。呼伦贝尔位 于蒙古弧型构造与新华夏系构 .
造的交接 复合部位 , 质构造复杂 , 地 成矿地质条件 多样 , 矿产 资源相 当丰 富。已发现九大类 4 0余种 2 0多处矿 产地 , 7 在 煤、 有色金属 、 色金属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 黑 煤炭储量是东
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 , 民族风情 和文化独具特 色。市场需求 多样 , 品特色鲜 明。由于历史上的往来 , 产 呼伦 贝尔地区的少
收稿 日期 :0 0 0 — 7 2 1— 3 0
畅, 建设周期长 , 生产成本高 , 投资环境 差 , 生产资金匮乏 , 经
作者简介 : 张凌(99 ) , 宁黑 山人 , 16一 , 辽 女 副教授 , 硕士研 究生, 区域经济、 游 目 从事 旅 的发展研 究。
内外 的双 向交流 , 又能吸纳沿海 、 沿边的双重辐射 , 在与周边 地 区的优势互补 、 多边交流中 , 起到东西逢源 、 南北策应的纽 带作用 , 成为内蒙古开拓 国际市场及东北市场 的理想场所 。
新常态下呼伦贝尔市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常态下呼伦贝尔市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作者:来源:《北方经济》2016年第08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8337”发展思路,坚持美丽发展总体要求,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进步。
但是,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借助于新一轮东北振兴,如何发挥综合资源比较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亟待认清市情,强化问题导向,明晰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市健康发展。
一、面临的主要困境(一)能源富集与高电价并存呼伦贝尔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主要电源点集中在岭西地区,2015年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812.3万千瓦,累计发电323.7万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246.9万千瓦时。
受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影响,外送电量存在明显窝电现象。
同时,用电成本偏高,以35万千瓦发电机组为例,每度电发电完全成本不足0.16元。
内蒙东部地区归国家电网东北公司,上网电价比西部高0.026元,以110千伏用电线路为例,大工业用电价格达到了0.491元/度,比西部高了0.06元。
(二)水资源富集与低利用并存2014年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达到361.15亿立方米,占全区的67.2%。
地表水资源量340.79亿立方米,占自治区的85.7%。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水利设施,水资源特别是地表水资源利用不足,全市通过水利设施实现可控制水资源量约20亿立方米,仅占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9%,占自治区各水源工程总供水量(地表水)的22.5%。
以农业灌溉为例,呼伦贝尔市水浇地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4.4%。
境内尼尔基水库总库容86亿立方米,但我区可利用的仅为3.2亿立方米,占总库容的3.7%。
(三)旅游资源富集与配套设施不足并存森林、草原、湿地作为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的典型特征,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1.4%,草原面积占全区草原面积的11.4%,林地面积占全区林地面积的83.7%。
探明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区第3位;境内分布有额尔古纳河、克鲁伦河、雅鲁河等3000多条河流,呼伦湖、贝尔湖等500多个湖泊,3000多种植物、400多种野生动物。
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发展浅析作者:张凌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摘要: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高,是中国重要的林业、畜牧业生产基地。
但由于历史、政策、体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呼伦贝尔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同全国发展的差距较大。
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非均衡发展略、外部市场驱动、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策略实施,以有效地解决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的问题,使呼伦贝尔市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关键词:呼伦贝尔;区域经济;资源条件;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22-02一、呼伦贝尔资源条件分析(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多样1.野生动植物资源。
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高原北部,大兴安岭北半段纵贯其中部,东部是松辽平原的一部分,集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于一体,包括了从温带到寒温带,从湿润到半干旱的多种气候类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天然草场1.25亿亩,天然林地2.03亿亩,野生动物400余种,野生植物1 000余种,人称“中国北方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
2.矿产资源。
呼伦贝尔位于蒙古弧型构造与新华夏系构造的交接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相当丰富。
已发现九大类40余种270多处矿产地,在煤、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煤炭储量是东北三省总和的1.8倍,初步探明石油储量5 000万吨。
据预测,呼伦贝尔地下至少有价值9 000亿元的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只有煤炭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
3.旅游资源。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凉爽宜人的气候,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是内蒙古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已被列为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是全国唯一一家列为国家草原旅游区进行重点开发的地区。
(二)历史和文化独具特色呼伦贝尔素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之称,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样,被史学家称为“中国民族文明第三源”。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合作的进展、问题及建议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合作的进展、问题及建议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22期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以下简称蒙东地区)组成的东北经济区,地缘相近,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文化相通,在历史渊源、经济合作、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区域经济合作的天然条件、深厚基础和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形成较早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积极扩大在政策规划、产业项目、生态环保等方面对接,广泛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逐步形成。
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合作,充分发挥蒙东地区在东北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一、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合作现状(一)区域合作的政策规划体系和机制平台初步建立2007年,国务院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把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五盟市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规划安排。
随后,又陆续制定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区域专项规划,为四省区间加强产业对接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机遇,创造了环境。
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召开四省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签署了一揽子协议和行动计划,通过高层协商机制的推动,四省区合作的领域明显扩展,合作的形式不断创新,合作的举措更加有力,合作的成果日益扩大。
(二)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山水相连,陆路相通,正在逐步构建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的跨界铁路为“五横两纵”。
公路有“一纵六横”7条国道相连接,2010年,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国道网规划调整方案,完成了东北四省区公路网布局方案的调整工作。
海拉尔、满洲里等机场已开通至哈尔滨、沈阳、大连等机场的直达航线。
同时,四省区正协调推进蒙东地区直通东北三省的煤制气、煤制油管道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三)能源跨区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煤炭、电力等能源合作深入推进,以呼伦贝尔煤电基地为代表的蒙东大型能源基地建设,有效地增强了东北各省大中城市和工业密集地区的电力负荷能力。
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优 势,以及 由资源所决定 的产业结构单一性和资源 依赖性等特点, 而这正是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
是其发展 的障碍。 充分利用 区域经济优势,克服 劣 势,关系到 区域经济快速跳跃式发展的实现 。
( 一) 区域经济发展模 式分析 区域经 济发展模 式是指一个 区域 内生产力诸 要素存在、配置方 式及 其发展方 向、速度及水平。 从 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 一个成熟的区域经济 发展模 式一般是从最初 的 自 自 给 足型经济区 随着 , 社会 生产力的进步、工业的注入 , 而发展为农业工 业经济 区,进而又发 展为 工业农 业经济区,最终完 全转 变为工业经济 区,进入完全 的工业化社会。在 这个发展进程 中,又有 多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 。
域经济优势。根据这个理论,区域具有的优势条件
三是从 区域经济发展对 区域资源的依赖程度
看, 分为资源转换型发展战略和技术导向型发展战
决定着该 区域的经济优势定位 , 条件和优 势是等同
的。而现代经济学认为,区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动 态概念,是一种多因素的有机 组合。随着技术的进 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社会 制度环境的 日益改善,竞争的 日益激烈,已 使资源 的替代普遍发生,生产要 素区域间流动性 明显增 强。地 区资源特征 正变得模糊和逐步消失。所 以, 产业的分布、 区域优势的选择应该摆脱 自然禀赋的 制约,更多考虑的是经济规模、技术状况、市场需 求偏好、竞争格局、要素的来源和集聚、生产交易 成本 以及社会制度环境等因素, 强调这 些非 自然禀 赋的、获得性要素对 区域经济优势地位 的确定、区
中图分类号 :F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0.6 1(0 6 60 0 .4 17 0 94 0 2 0 )0 .0 】 0
蒙东对接东北振兴的金融问题研究
而 全 区 20 08年 、0 9年和 2 1 的投 资产 出率 20 0 0年
( : 注 为反 映 蒙 东两盟 三 市之 间经 济 增 长 水 平 的 相 对 差距 ,
3 . %,占东 北 经 济 区 的 1. 47 6 0 %。 人 均 G P为 9 D
别是金融 资本在 引导 和配置 区域资 源 、促进 资本 聚合 、 催化 产业 发展 过 程 中的 “ 第一 推 动力 ” 用 作 未能充分 发挥 。 蒙 东地 区属 于典 型的资 源 比较优 势 区 ,作为 东北振 兴不可 或缺 的组成部 分 ,在 东北 区域经济
济区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接续地。国务院 《 东北 地 区振 兴规划 》 将蒙 东地 区纳人规 划范 围 , 并提 出 重 大问题展 望到 22 00年 , 而推 动 了蒙东 地 区经 从 济格 局和运行 机制 发生深刻 变化 ,经济 总量和综 合实力不断跃上新 台阶。但由于我国资源配置存 在的非均衡性特点 ,决定 了内蒙古区域布局中的
体化进程中,资本要素流动是提高其资源空间
配置效 率 的重 要源 泉 ,特别 是金融 资本效 率 的提
高具 有重 要作 用 , 可 望推 动经 济 的发 展 ” 即“ 。从 经 济发展 的一般规 律来说 ,先有量 的满足 然后才 有质 的提高 ,特别 是在供 给型金融 抑制起 主导作 用 的情况下 ,解决 经济发 展掣肘 因素需要 提高金 融服 务效率 。
占东北经 济 区总人 口的 1 . %。 3 12 ( ) 一 区域经 济总量相 对持 续增 长 。蒙东 地 区
20 年 以来年均 G P保持 了 2%以上 的增 长率 , 06 D 0 2 0 20 年 的增 长速度 明显 均高于全 区 ,其 中 07 08 2 0 年 高出全 区 7个百分点 ,0 9年以来 G P增 07 20 D 长速度稍有放缓 , 但也与全 区基本保 持一致 的增长 率 。从 蒙东地区 G P的绝对数值来看 ,0 0 , D 2 1 年 蒙 东地 区生产总值为 4 4 亿 元 ,占内蒙古 自治 区的 01
有退有进 实现呼伦贝尔美丽与发展双赢
(一)通过毫不犹豫地实施“退”,赢得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退”,就是恢复自然生态,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一是退耕。200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退耕305.8万亩,其中300万亩是在国家没有任何补贴情况下完成的。二是退牧。2005年至2008年,累计完成退牧还草1830万亩,年均禁牧450万亩,休牧3800万亩。牧区牲畜数量由2004年的566万头只减少到2008年的491万头只,减少13%。三是退“伐”。全市森林采伐量从“天保工程”前每年采伐500万—600万立方米降为目前225万立方米,生长量每年大于1000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增加8154万立方米。四是退“小”。就是关停落后小企业,几年来,共关停458个小煤矿、8家小火电厂、3户小水泥厂、1户小钢铁厂。
三、呼伦贝尔科学发展的经验启示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是呼伦贝尔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第一,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立足点。呼伦贝尔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把散居在环境脆弱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内的人口向产业园区、基地集中转移,对人口迁出区采取封禁措施,设立“生态无人区”。二是坚持重在建设。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加强重点工程建设,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三是坚持党政主导。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投入机制和协调机制,切实把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
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发展定位
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发展定位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浩瀚而美丽的地方。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地级市,呼伦贝尔市下辖有9个旗和3个市区,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定位和特色。
1.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它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是连接东北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节点。
海拉尔区致力于打造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门户城市,发展现代产业和服务业,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
海拉尔区也保护和维护本地的草原与生态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
2. 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满洲里市位于呼伦贝尔市的东北部,是中国与俄罗斯边境的口岸城市。
它是中国最重要的陆路口岸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满洲里市在发展中注重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交流,努力打造一个对外开放的新区。
通过发展跨境贸易和旅游产业,满洲里市也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牙克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北部,是一个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支柱的能源城市。
牙克石市在发展中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地的能源资源,努力推进能源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牙克石市也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4.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的西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农牧交错带城市。
扎兰屯市发挥自身的优势,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扎兰屯市也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5.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的东南部,是一个以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城市。
额尔古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
额尔古纳市在发展中注重保护和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努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额尔古纳市也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原住民文化,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
总结回顾地,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在发展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特色。
加快蒙东地区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加快蒙东地区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作者:于艳君包雪英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第7期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按照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全国党刊研究联合会开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征文活动的要求,本刊特开设“全面深化改革全国党刊联合征文”栏目,编发区内外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稿件,为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助力。
文| 于艳君包雪英蒙东地区是指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五盟市。
国务院《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将蒙东地区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同划定为东北经济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需要全国一盘棋,各个经济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加快蒙东地区融入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对于推动内蒙古经济深度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有重要意义。
一、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扶持效应递减,东北地区发展速度逐渐放缓。
随着东北经济区转型升级压力的加剧,老矛盾和新问题交织。
一是紧密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经济布局被地区行政区划分隔开来。
二是发展不平衡。
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等老问题没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减收与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加剧、金融与产业融合缺乏驱动机制、资本市场发育迟缓等问题日益明显。
三是发展不协调。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问题在东北地区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大,服务业明显滞后;经济增长方式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外向经济比重过低。
四是发展不可持续。
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性不够。
另外,东北三省偏重本区域利益,蒙东地区虽然积极融入东北经济区,但由于合作空间狭小而进展缓慢。
因此,必须找到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的利益共同点,寻找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走出困境,从而加快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关于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关于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对内蒙古东部四盟市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蒙东四盟市与东北三省山水相连、文化相同、人缘相亲,在人才、技术、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有互补*,奠定了合作开发的基础.振兴东北,拉动内蒙,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三省一区联合互动,必然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会带动东三省和蒙东四盟市的新一轮共同发展.。
内蒙古东部更好融入东北经济区的建议
内蒙古东部更好融入东北经济区的建议内蒙古东部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5个盟市,以下简称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山水相连,文化和自然环境相似,产业分工协作密切,合作基础良好。
2007年,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将蒙东地区纳入东北振兴实施范围。
8年来,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深化全方位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的深度合作,使蒙东地区更好地融入东北经济区,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现状(一)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初步建成按照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四省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五年来相继签署了《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东北三省西部合作协议》、《东北四省区沿边开放合作框架协议》、《东北四省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合作协议》等合作协议,全方位地明确了合作的方向和重点。
(二)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连接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毗邻地区的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内蒙古境内路段全线贯通,赤峰、通辽至京沈高铁连接线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铁路、公路运输有序发展。
海拉尔、满洲里、乌兰浩特等机场先后开通至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直飞航线,航空运输发展迅速。
(三)生态保护合作扎实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省共同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扩大生态建设范围,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共同推进呼伦贝尔草原沙地、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松辽平原、大兴安岭中段农业生态治理工程以及额尔古纳河流域、嫩江流域等东北湿地地区保护工程,形成合力,对北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四)产业合作广泛开展蒙东地区能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四省区在能源、化工、交通等领域广泛开展了合作。
如2010年建成的呼伦贝尔―辽宁500千伏直流电路,送电能力为300万千瓦,是内蒙古煤电基地直送辽宁负荷中心的第一条长距离直流线路,优化了东北电网配置,满足了辽宁电网电力需求。
呼伦贝尔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思考
呼伦贝尔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思考一、呼伦贝尔市基本情况(一)经济运行情况“十一五”时期,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以“五区建设”为重点,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亿元,在全区排第6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2.4亿元,在全区排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92.6亿元,在全区排第9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7亿元,在全区排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92.7亿元,在全区排第8位;财政总收入完成124.7亿元,在全区排第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7元,在全区排第7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295元,在全区排第7位。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由2005年的27.5:30.5:42.0调整为19.6:42.1:38.3,其中,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3.9%提高到36.2%。
(二)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坚持美丽发展、科学崛起战略,各类产业竞相发展。
农牧业基础良好。
201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358.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85.9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105亿斤,牧业年度存栏1652万头只,分别占全区21.9%和15.3%。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51户,实现销售收入211.1亿元。
全市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3个(累计132个),绿色食品15个(累计58个),有机食品产品累计82个,共有5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累计18个),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0个。
工业稳步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1.1亿元,在全区排第6位。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原煤产量8398.5万吨,增长31.2%;发电量279.1亿度,增长48.6%;水泥产量643万吨,增长37.4%;原油产量55.4万吨,增长4.9%;食用植物油37.8万吨,增长18.8%;乳制品20.7万吨,增长34.4%。
金融危机背景下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东北经济区
金融危机背景下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东北经济区
纳丽娜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作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更应该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区域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实力提升.在全国经济区域划分中呼伦贝尔市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共同构成了东北经济区.呼伦贝尔作为东北经济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与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中,具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条件,这些优势条件为呼伦贝尔参与区域合作,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纳丽娜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呼伦贝尔市融入东北经济区的比较优势分析
2.川东北经济区应积极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3.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接轨济南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4.金融危
机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研究5.发挥比较优势推进经济发展——自治区统计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内蒙古财政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内蒙古财政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国家对东北地区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东北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的财政经济发展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内蒙古地处中国版图的北部边陲,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之一。
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在东北振兴的大潮中发挥自身地理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分析。
本文将就内蒙古在东北振兴背景下财政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
一、机遇1.资源优势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边陲,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储量居全国前列。
在东北振兴战略中,能源产业将会成为内蒙古的发展重点之一,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为内蒙古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将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区位优势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边陲,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接壤,区位优势明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内蒙古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产业转型升级在东北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内蒙古将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从资源型经济向技术创新型和服务型经济的转变。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举措,内蒙古将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抓住新的机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政策支持国家对东北振兴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扶持技术创新、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政策将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挑战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尽管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资源开采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
在东北振兴的背景下,内蒙古需要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资源型经济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
呼伦贝尔可行性报告
呼伦贝尔可行性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评估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呼伦贝尔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本报告将探讨该地区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建议。
2.呼伦贝尔地区概况呼伦贝尔位于中国北方,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该地区总面积为26.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0万。
呼伦贝尔地区拥有广袤的草原、湖泊和森林资源,是典型的生态环境优越地区。
3.经济潜力分析3.1农业呼伦贝尔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拥有庞大的牛羊养殖业。
该地区的天然草原条件适宜牧草生长,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呼伦贝尔还有一定的农产品种植业,如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种植。
由于地区内外需求的增加,呼伦贝尔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3.2旅游业呼伦贝尔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著名的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此外,马场、草原牧民文化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因此,呼伦贝尔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3.3资源开发呼伦贝尔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该地区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可以进行林木采伐和木材加工。
资源的合理开发将为呼伦贝尔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
4.可行性分析4.1政府支持呼伦贝尔地区拥有良好的政府支持和政策环境。
地方政府致力于推动农业、旅游业和资源开发等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为该地区的可行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4.2市场需求呼伦贝尔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农产品、旅游和资源开发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满足市场需求,呼伦贝尔地区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交通基础设施呼伦贝尔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方便了物流和人员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市融入东北经济区的比较优势分析[作者简介]智华(1970—),女,蒙古族,内蒙古海拉尔人。
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发挥比较优势是进行区域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实力提升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因素。
在全国经济区域划分中呼伦贝尔市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共同构成了东北经济区。
呼伦贝尔作为东北经济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与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中,具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条件,这些优势条件为呼伦贝尔参与区域合作,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
因此要充分发挥呼伦贝尔的优势作用,与东北三省形成自然资源、产业结构、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借东北振兴战略机遇,实现呼伦贝尔新的跨越发展。
标签:呼伦贝尔;比较优势;东北经济区一、呼伦贝尔市的比较优势呼伦贝尔市在对外开放,尤其是在与东北三省开展经济往来时,可以依托的基础条件和可以发挥的优势力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优势。
呼伦贝尔市有着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森林和丰富的矿产。
全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3.8亿亩,天然草场面积1.259亿亩,大兴安岭纵贯千余里,构成了我市林业资源的主体,2005年,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2.03亿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5亿立方米,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占自治区的93.6%,占全国的9.5%。
呼伦贝尔市是能源、矿产、水资源富集区,是东北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接续地和水源储备地。
全市已探查到的各矿产达49种,矿产地370处。
全市煤炭探明储量302.86亿吨,远景储量630亿吨,是东北三省总和的1.8倍。
探明石油储量2009万吨,远景储量6.5亿吨。
全市水资源总量316.19多亿立方米。
呼伦贝尔市已被国家列为牛奶、牛羊肉、大豆、专用小麦、木材等优势农牧林产品的主产区。
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1841万亩,粮食产量55.65亿斤。
其中小麦产量10.42亿斤,玉米15.45亿斤,大豆20.03亿斤,薯类5.44亿斤。
2005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482.38万头只。
大小牲畜存栏1390万头只,奶类总产量95.89万吨,木材采伐量229万立方米。
2.区位优势。
呼伦贝尔市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边境线1723.8公里。
有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1个,其中对俄开放5个,对蒙开放2个。
口岸数占自治区近一半,过货量占自治区总过货量的2/3以上。
口岸分布在海拉尔区、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新右旗、新左旗。
形成了以满洲里口岸为龙头,阿日哈沙特、室韦口岸为两翼,以301国道为主线,海拉尔航空港、额尔古纳界河为辅线,布局合理的沿边开放带和水陆空立体交叉、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2005年口岸进出口总额159956万美元。
满洲里口岸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
满洲里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处,是连接亚欧两大洲的通道。
3.人文资源优势。
呼伦贝尔市是多民族聚居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及历史文化,早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贝尔地区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自公元前200年左右直至清代,呼伦贝尔以其广袤的森林和水草丰美的草原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的狩猎和游牧民族,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
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特别是公元一世纪活动在现鄂伦春旗的拓跋鲜卑族“南迁大泽”,在呼伦贝尔生活一百多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王朝。
公元8世纪,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成吉思汗的祖先蒙兀室韦西迁至蒙古高原的肯特山区,十二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形成了蒙古民族,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清朝建立后,由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蒙古人、厄鲁特蒙古人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为防御沙俄入侵、维护边疆安宁和发展地方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前呼伦贝尔市有37个民族,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都设立在呼伦贝尔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旅游中心城市,是文明遐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城市代表。
作为蒙古、鲜卑民族的发源地和全国资源最好的旅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市以其纯净原始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森林、烟波浩淼的湖泊、厚重精深的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目前,已成为全国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全国旅游20胜景之一、国家级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2006年被评为“中国民族风情魅力城市”。
4.生态环境优势。
呼伦贝尔是我国北疆的一块绿色净土,其森林、草原、山川、湖泊以其多样的生物,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是东北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呼伦贝尔生态环境系统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安危。
目前,呼伦贝尔生态环境的特点,一是总体上结构完整,是我国北方保存最好的一个生态环境系统,它具有的巨大价值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二是这个系统相对较为脆弱,高寒少雨,蒸发量大,无霜期短,植被形成困难,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需要加倍的珍惜和爱护,所以加强呼伦贝尔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这片净土,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特殊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4年8月呼伦贝尔市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考核验收,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发挥比较优势、融入东北经济区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外开放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普遍共识和重大战略选择。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呼伦贝尔市来说,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发展领域、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是我市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
因此呼伦贝尔市应加强与东三省的联系和合作,呼应东北振兴的战略实施,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东北经济区整体发展格局中,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与东北经济区全方位的对接与合作,形成服务东北,面向全国,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和新局面。
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四个方面的工作对接。
第一,规划要先行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对振兴东北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东北三省制定出台的配套政策和发展规划,努力寻找和抓住对接点,全力在煤电、矿产、旅游、口岸、农牧业产业化等重点领域做好产业的规划布局,把我市的发展规划主动纳入东北振兴的总体规划中,有针对性地确定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加快与东北的经济合作步伐。
第二、优势产业为先导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绿色食品加工、进出口产品加工、旅游是呼伦贝尔市的七大优势产业。
其中,煤炭、电力等能源基础产业是我市最大的优势产业。
目前在煤炭产业方面,以扎赉诺尔、宝日希勒、大雁、伊敏为重点大型煤炭基地已逐步形成,为我市发展重化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围绕着四大煤炭基地而建的四大电源点已成为我市电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十一五”期间,伊敏、宝日希勒、扎赉诺尔、大雁四个电源点的设计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00万、240万、240万和120万千瓦。
2010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1600万千瓦,其中:外送电力装机达到1200万千瓦,自备电厂装机达到300万—4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000亿度,电力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
今后我市的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加快以甲醇、合成氨、尿素、烯烃、油等产品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以电石、PVC产品为主的盐碱化工产业,以及以地产原油、进口原油为依托的石油化工产业,全力推动我市的矿产资源开发转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转化档次进一步提高。
到2010年,煤化工达到1000万吨化学量,消耗煤炭4000万吨,甲醇及后续产品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化肥产量达到50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盐碱化工达到100万吨电石、了5万吨PVC 生产规模,销售收入50亿元;地产原油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
在冶金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不锈钢、有色金属冶炼和工业硅。
重点抓好谢尔塔拉铁锌矿采选及冶炼项目、别列佐夫铁矿开发及冶炼等项目,到2010年,依托自有铁矿和年进口500万吨俄罗斯别列佐夫矿石,不锈钢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
规划实施新右旗年采选5万吨铜、根河市10万吨铅锌冶炼和新右旗5万吨铅锌冶炼3个项目,到2010年,粗铜冶炼规模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
利用我市丰富的硅矿资源,规划实施海东园区10万吨、满洲里九九硅业23万吨、莫旗30万吨、根河1—5万吨和扎兰屯34.6万吨等工业硅项目,到2010年,工业硅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
在绿色食品产业方面,深度开发以呼伦贝尔牛羊肉、奶制品、大豆、小麦、油菜、马铃薯、大鹅、白鱼、木耳等为主的农畜产品,形成相当规模并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
突出发展乳制品、肉制品和大豆、油菜籽加工业。
到2010年,乳业达到奶牛百万头、奶产量200万吨,日加工鲜奶5000吨(其中农区达到3000吨);肉业达到年屠宰牲畜300万头只以上;新增大豆和油菜籽加工能力各30万吨以上。
在进出口加工产业方面,重点依托香港联发、辽宁蓝氏等十几个木材加工项目,做大做强进口木材落地加工业,到2010年,进口木材达到500万立方米,加工量达到300万立方米:加上自产木材200万立方米的加工量,全市木材总加工量达到500万立方米,实观产值150亿元,使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之一。
出口加工重点依托瑞姿小轿车组装等项目,发展机电、电子、电器等轻工产品,到2010年产值达到15亿元,在旅游产业方面,努力实观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实观由点到面的突破。
大力开发生态观光游、民俗文化游、异域风情游等特色产品,高标准建设旅游“金三角”,构建沿滨洲铁路和301国道延展的一条旅游主线及辐射林区、牧区,连通阿尔山、东北地区的五条辅线,打造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影响的“呼伦贝尔——中国北方原生态旅游圣地”。
依托呼伦贝尔地理区位优势和草原、森林、湿地、冰雪、口岸、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5大类型主题旅游开发区(带),重点建设柴河、莫尔道嘎、呼伦湖、呼和诺尔等26个重点旅游开发区和4个特殊标志性景区。
到2010年:年旅游人数达到700万人次,年总收入达到133亿元,创汇达到4.11亿美元。
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三,基础设施是保障加强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与相邻省市的立体交通大通道,是缩短呼伦贝尔与东北经济区的时空距离,密切与东北经济区的经济联系的前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