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

合集下载

气象信息业务监控系统的资料组织

气象信息业务监控系统的资料组织
① 接 收 气 象 卫 星 双 收 站 、 收 站 广 播 单 ② 通 过 广 州 一 北 京 的地 面 专 线 获 取 ③ 中心 台送 来 的 各 类 指 导 预 报 产 品 ④ 与 香 港 、 门双 边 交 换 的 气 象 资 料 澳 ⑤ 来 自研 究 所 的 中尺 度模 式 产 品
3 资料 监 控 的 实 现 方 法 ( ) 于大 多 数 的 资 料 ( 如 常 规 气 象 资料 、 1对 例 自
同 。如 : 收 站 接 收 到 的 资 料 是 先 到 单 收 站 的 主 单
() 类繁多 , 要有 : 1种 主
常 规 资 料 、 真 图 、 达 图 、 廓 线 资 料 、 图 、 机 ; 过 广 州 一 北 京 地 面 线 路 获 取 的 资 料 是 先 到 传 雷 风 云 通
格 点资料 、 自动 站 资 料 、 中尺 度 模 式 产 品 、 台 的指 Alh 3 0 香 港 、 门 的 资 料 先 达 到 与 他 们 通 信 的 省 p a 8 0; 澳 导 预 报 产 品 、 候 资料 、 市 天 气 预 报 、 气 质量 资 主 机 。 但 它 们 最 后 都 集 中 到 Alh 2 0 气 城 空 p a 0 0处 理 。 鉴
维普资讯
1 6
文章 编号 :0 7—6 9 ( 0 2 0 10 1 0 2 0 ) 1—0 1 0 6—0 3
广 东 气 象
气 象 信 息 业 务 监 控 ) 10 0
( 东省 电信 台 , 州 广 广
动 站 资 料 、 真 图 、 达 图 、 廓 线 资 料 、 图 、 点 传 雷 风 云 格 气 象 电 报 资 料 等 ) 为 了 方 便 汇 总 和 统 计 , 用 了数 , 采 据库 技 术 。做 法 上 主 要 有 如 下 两 种 : ① 通 过 卫 星 系 统 上 行 北 京 的 常 规 气 象 观 测 资

自动气象站远程监控及在线指导维修系统

自动气象站远程监控及在线指导维修系统
u d rd n m i ii c n c l u p r, k lt nba e n B/ tu t r n tg “ o io i g i f r ai n iqur y tm ’ n e y a cv st e h ia p o s ee o s d o S sr cu eo sa e m nt rn n o m t n i s se ’ t s t o y ad n C/ sr cu e b c sa e “ aa n y i a d m a a e e t s tm ” t c ri s n t e o n・ ie t n l r a- m e S tu t r a k tg d t a a ss n n g m n yse .I are o m idr c o a e lt l h i i m o io ig t h u o t a e tto un i g sau ,te p o p c u ae d s o e q i m e tf iu e a d Gi e n trn o t e a t ma c we t rsa n r n n tt s h r m ta c r t ic v r e u p n al r n v i h i y wa n n Alr ri g a m if r a o s n o t h o g 1 M S no m t n e d u t r u h 1 i 2 S plto s t e e v c ma c n e ev te ra o af r , h s r ie n a r c i e h b e kd wn m i o ai np o p l , nc n ut dt ei tu to o u eu d rt es p o h sr aie eo l ei sr c o e v c . f m n r to r m ty i o s l r ci nm d l n e u p  ̄ a e lz dt ni n tu t ns r ie e h ns h h n i K e r : u o a cwe te t t n; e o em o i i g o l sr c o e v c y wo ds a t m t a rsa o r m t n t n ; n i i tu t ns r ie i h i or ne n i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1. 引言气象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可靠的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于减少灾害风险、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2. 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概述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旨在通过实时监测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不利气象条件。

3.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传感器节点具备自主感知、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

在气象监测领域,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实时采集和传输气象数据,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和预警功能。

4. 智能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框架智能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框架由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与处理层、分析与预测层以及决策支持层组成。

4.1 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层包括大量的气象传感器节点,布置在需要监测的区域内。

这些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与数据传输层连接,实时监测并采集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

4.2 数据传输与处理层数据传输与处理层负责传输从传感器节点传回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

该层可以使用现代通信技术,如无线传输或者云平台存储,确保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安全存储。

4.3 分析与预测层分析与预测层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采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出可能的气象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关的预测和预警信息。

4.4 决策支持层决策支持层将由分析与预测层提供的气象预警信息传输给决策者和公众,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象灾害。

5. 系统实施过程系统的实施过程包括传感器节点的布置、数据传输与处理层的建设、分析与预测层的算法开发以及决策支持层的实施。

5.1 传感器节点布置根据监测区域的地理情况和气象监测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布置传感器节点,确保传感器网络可以对整个区域的气象要素进行准确监测。

新一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气象部门的应用

新一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气象部门的应用
频 监 控领 域 集 中 了多媒 体 技 术 、数 字 图像处 理 及远程 网络 传 输等 最新 技 术 ,在实现 图 像
监控 系统 ,一 般分 为 以下 几个 部分 : 集前 端设 备 , 采
中心管理 平 台 ,用 户观 看接 口 ( 见图 1。 )
传 输 、远 程 控制 、现 场信 号采 集 等监控 功 能 的同 时 ,
YANG Lu i
(hs e o l i l u d, ks,/)g 83 0 。h a A e M t ro C I uA e Xjn 4 0 0 C/) u e og a B ' e u n a n
Ab ta t A nw g nrto o n t r vdo sr elne s se i a st o mut da t cn lg sr c : e e ea i n f e wok ie uv i c y t m s e f l a li i e hoo y, dgt l i g po es g, soa e, me ii ma e rcsi a n t rg cmmu i t n , c mpt r a d te n w tc nlge i oe o t e e vdo sr elne s tm. As h go a ci t ca g Cne n , o nc i s ao o ue s n o h r e eh o i n n f h n w ie uv i c yse o s l a te l l l e h n e OC rs b ma
o t e rq e t f r m t o oo c l b e v t n d t as g t ig hg e a d hg e n h e u s o e e r l a o s r a i a a l gi o o e tn ih r n i h r. T e s r t a al t p s o me e r lgc l o s r a i o n ue h t l y e f t o oo i b e v t n a o d t r p e e t tv , a c r c a d o tn iy e d d o r s s u dn c a ge i h e vr n n a a ersn aie c u a y n c n iut n e e t g a p o n ig h n s n t e n i me t, e h n e a a u l y, t e b e v to s f o n a c d t q ai t h o s r a i o n c mp t r c mmu i t n n t r o ue , o nc i , e wo k, mut da, s o a e a d t e t c n l is o e e r l ia o s r a in il f n i n e t l r t c in t e ao li i me t r g , n o h r e h oo e t m t o oo c l b e v to fe o e vr m n a p o e t , h g g d o o

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建设

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建设
密 自动 气象 站 3万余 套 , 在 山 洪 泥石 流多 发 地 带 将
新 一代 天气 雷达 全 网监 控 系 统[ 1 1 - 1 3 ] , 综 合 气 象 观测
系 统运行 监 控平 台 ( 简称 AS O M) E 2 , 1 4 3 , 全 国风 能资
源 专业 观测 网运行 监 控 系 统 、 运 行 监控 综 合评 估 技 术 的研究 等[ 4 , 1 5 - 1 7 ] 。运行 监 控业 务 的 开展 确 实在 很 大程 度上 提 高 了观 测 设 备 的稳 定 可 靠 运行 能 力 , 然
摘 要 区 域 自动 气 象 站 运 行 监 控 系统 是 保 障观 测 网稳 定 、 可 靠 运 行 的 实 时 业 务 系 统 。 系统 基 于 多 线 程 分 布 式 数 据
处理技术 , 采 用 两 级部 署 、 多级应用 、 多方共享的模式 , 有 效 利 用 互 联 网 和 中 国气 象 局 局 域 网 的 优 势 , 实 现 了 对 我 国 区域 自动 气 象 站 、 加 密 自动 气象 站 及 暴 雨 监 测 站 运 行 状 态 、 探测数据质量状况 、 设 备 维 护 维 修 状 况 以及 观 测 站 网 的
h t t p : / / w ww. q x k j . n e t . c n气 象 科 技
建成 暴雨 监 测站 约 6万 套 , 以 满足 局 地 气 象 服 务 的 需求 。大 量 观测站 的建 立将 给设 备 的维 护保 障工 作
家 级监控 系 统 , 并 且开 展 了相 应关键 技术 的研究 , 如
目前 , 中 国气 象 局 已经 建成 了 总 数 达 3 3 0 0 0余 套 的省 级 台站 区域 自动气 象 站 观 测 网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要进 一步 加大 区域 自动站 的建设 力度 和建 设 的针 对性 , 计 划在 未来 3 ~5年 内将 再增 建 乡镇及 以下 加

智慧天气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天气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天气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智慧天气监控系统一、系统介绍智慧天气监控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天气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实时采集和分析各类气象数据,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警和预测服务。

该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网络通信设备、数据处理终端等组件实时监测气象变化,并将数据反馈给用户。

二、系统功能模块1. 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负责采集各类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通过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系统中。

2. 数据传输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实时数据传输。

3.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本地或云端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通过算法和模型进行数据挖掘和预测。

4. 数据展示模块:将处理后的气象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包括实时气象信息、历史数据、气象趋势图表等,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手机应用进行查看。

5. 预警和预测模块:基于数据处理模块的分析结果,系统可以提供预警和预测功能,及时警示用户,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发送相关信息。

三、系统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包括传感器、网关、服务器和终端四个层次。

1. 传感器层:部署各种气象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降水量传感器等,负责数据采集和传输。

2. 网关层:负责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器端。

3. 服务器层:包括数据处理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服务器。

数据处理服务器负责接收、处理和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提供数据挖掘和预测功能。

数据存储服务器负责存储和管理历史数据,提供数据查询和管理接口。

4. 终端层: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手机应用访问系统,查看实时天气信息、历史数据以及预警和预测结果。

四、系统实现技术1. 传感器技术:选择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架构实现传感器与网关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2. 无线通信技术:选择适合的无线通信技术,如4G、NB-IoT等,实现传感器到服务器的实时数据传输。

智慧气象系统详解设计方案

智慧气象系统详解设计方案

智慧气象系统详解设计方案智慧气象系统设计方案1.引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气象灾害的频发,智慧气象系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气象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高效、准确的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服务。

2.系统架构智慧气象系统的整体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2.1 感知层感知层包括各类气象观测设备,如气象站、气候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大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要素,并将数据传输至传输层。

2.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来自感知层的气象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应用层。

这一层的核心是气象数据传输网和数据中心。

数据传输网采用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以确保气象数据的快速、稳定的传输。

数据中心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并提供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

2.3 应用层应用层是智慧气象系统的最上层,提供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服务。

应用层包括气象预测、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等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应用层能够进行气象模型的训练和预测,并向用户提供准确、实时的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

3.关键技术3.1 大数据处理智慧气象系统涉及大量的气象数据,因此必须具备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中心应当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架构,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求。

同时,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3.2 气象模型智慧气象系统的核心是气象模型。

气象模型通过对过去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

因此,气象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智慧气象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气象模型应当采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气象观测数据、气象相似性等因素,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3 数据可视化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气象信息,智慧气象系统应当提供友好直观的数据可视化界面。

数据可视化界面能够将复杂的气象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给用户,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气象情况和趋势。

4.系统优势4.1 高精度预测智慧气象系统采用先进的气象模型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气象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

贵州省气象局实时业务管理及监控平台简介

贵州省气象局实时业务管理及监控平台简介

贵州省气象局实时业务 管理及监控平台简介
汤 宁 , 方 斌, 王 娟
( 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 , 贵州
贵阳 5 00 ) 5 0 2
摘 要 : 该文介绍了贵州省气象局实时业务管理及监控平台在网络中逐步建立基于II 技术规范( TL 3 v 信息技术基础架
构库 ) 的电子化业务管理运行维护和监控 , 它是一个全面 、 自动 、 及时的监控省地县三级实时气象信息传输 业务 的综合性业 务
以及地 县 、 地县 网络拓 扑 , 楼层 网络 拓 扑 , 范 省 各 规
代 通信 系统查 询 接人 接 口, 可 以快 捷 的进 人 新 还

代传输 系统 。
该 页 面提 供 了实 时 网络 监
2 2 2 网络 线路 状 态 ..
控 功能 , 深信 服 S L V N硬 件 网关 管 理 : 过 用 户 S P 通
该 系 统 使 用 了 一 台 S L 0 0服 务 器 和 一 台 Q 20 We 务器 , 据 处理 通 过人 库 进 程 ( 州 省 气 象 b服 数 贵
信息 业务 管理及 监 控后 台入库 程 序 .x , 进 程 由 ee该 V 60编写 )处理 省局 共 享 服务 器 中 的各 类 报文 , B. , 并将 其按 照设计好 的库 表 结构 , 处 理 后 的数 据 写 把 入 S L0 0数 据 库 中 。再 由 Misf Vsa Sui Q 20 r o i l t o o t u d
20 0 8软件 编写 ap sx网页做 We b应用 。 细 流 程 如 详
图 1 。
业务 流程 、 础设 施 资 料 、 障分 析 处理 、 务值 班 基 故 业 和待 办事项 。 22 1 实 时业 务 监 控 .. 在这 个 页 面 中包 括 了实 时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智慧气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象服务模式,它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结合传统气象趋势预测分析和新型数据分析算法,对天气的演变、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等进行全天候、智能化预测与分析。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是地方气象部门走向现代化、优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气象整合服务的现代化突破口。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智慧气象服务体系,为广大用户进行天气预测、气象服务的提供便利,为国家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天气、气候信息,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三、项目方案1.建设智能化、精细化的气象监测系统在重要城市、机场、码头、车站等场所建设气象监测站点,监测各类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等多类指标。

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气象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

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3D气象监测模型,实现对气象系统内部的可视化监控。

2.构建气象数据平台搭建一个公共气象数据平台,整合国家、地方气象机构的气象监测数据,实现数据交互共享,提供气象产品、数据预测等服务。

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多源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高分辨率的气象数据预测模型,可提供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服务。

3.实现智慧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利用气象数据平台和气象监测系统,建立各类型天气预报模型和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模型,实现对气象灾害事件进行早期预警。

同时,开发智慧气象APP和网站,提供即时、个性化的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信息查询服务。

4.开发气象影像服务建立天气卫星、雷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气象情况。

基于高分辨率气象数据,进行3D化渲染,提供气象影像服务,向社会公众、气象服务机构提供真实、直观的气象信息。

四、项目投资本项目投资额度为5000万元,其中包括硬件及设备投资、数据中心建设、软件研发及运营等方面。

五、项目预期成果本项目目标在于建设一个智慧、人性化的气象服务系统。

预计实现以下成果:1.气象产品和数据的共享共用,更加丰富、准确的天气预报。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该方案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灾害预警与发布以及用户应用等模块。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系统能够准确预警各类气象灾害,为社会提供更可靠的灾害预警服务。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灾害预警,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1. 引言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它通过对大量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对不同气象现象及相关灾害的准确预警,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可靠的天气信息和灾害预警服务。

本文旨在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设计一套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效率。

2. 系统设计方案2.1 传感器网络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网络。

该网络主要包括气象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和地质传感器等多种类型传感器。

气象传感器主要负责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要素;环境传感器主要监测大气污染情况、水质等环境要素;地质传感器主要监测地质情况,包括地震、地面位移等地质灾害的预警。

通过这些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数据,可以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及时预警。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传感器网络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送到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负责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分别存储在气象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和地质数据库中。

同时,该模块还通过数据挖掘和预测算法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分析,为灾害预警提供准确的依据。

2.3 灾害预警与发布灾害预警与发布模块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与政府气象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数据交互,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气象信息。

同时,根据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的分析结果,结合灾害预警模型和规则,对即将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预警。

在预警阶段,该模块会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发送预警信息,并及时更新最新气象数据,以提供实时的灾害信息。

智能化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天气预报系统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领域里,智能化的天气预报系统已经成为了必要的趋势。

这篇文章将介绍智能化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系统总体设计智能化天气预报系统是基于现有的气象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以及通信技术等结合而成的。

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系统架构、数据采集、算法实现、用户交互等等。

1. 系统架构系统的架构应该保证稳定、安全、快速。

在系统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可扩展性,并确定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同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层,保证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协调性和合理性。

2. 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因此重要性不可小觑。

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系统的预测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系统需要考虑到数据的来源、数据质量和数据的实时性等。

3. 算法实现系统的算法包括气象预测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

气象预测算法需要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精度,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

人工智能算法包括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需要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4. 用户交互用户交互是智能化天气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户体验的关键。

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关心的是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预报的方便性。

因此,在设计用户界面时,需要保证用户交互体验良好,同时在合适的地方提供用户操作提示。

对于预报科学家,他们关注的是数据质量和算法优化。

因此,在设计界面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分析工具,让预报科学家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

二. 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阶段,需要针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具体的实现。

系统的实现需要兼顾用户的需求和预报质量的要求。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需要采用多种数据源,包括气象测站数据、卫星数据、雷达数据等。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和预报准确性,系统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精细处理,并且实时更新数据。

浅谈博州气象局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

浅谈博州气象局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

随 着气 象业 务 的 日益 增 多、气 象服 务手 段 的多样 化 , 网络系 统 已变 得尤 为重 要 。保障 业务 的正 常运 行 , 网络 管 理人 员对整 个 网络 中联 网计算 机运 行状 态进 行实 时监 控显 得极 其 重要 。为此 开 发 了基 于 d lh 语 言环 境 的 网络实 时监控 系统 , 网络 管理人 员 epi 为 提供 实 时 网络运 行状 态信 息资料 ,更好 地维 护和 保 障 网络 正 常运
行。

博州 气象 局 网络拓 扑结构 博州 气象 局 的计算 机 网络 由气象 专 网和互 联 网接入 两 部分 组 成 。 象专 网是 “ 地 一 ” 气 区一 县 三级 网络 模型 , 博州 气象 局处 在 “ ” 地 的位 置 ,对 “ ”和 “ ”接连 作用 。局 域 网 内部 有大 量 重要 网 区 县 络硬 件设备 ,如路 由器 、VN防火墙 、M s 统 、交 换机 、集 线器 P A系 等 。由它们 来连 接 各个科 室 的终 端计 算机用 户 及各 重要 提供 气象 资料 的业务 专用 服务 器起 到完 成连 接局 域 网的作用 。 二 、 实时 网络监 控 系统 的必要 性 为保 障各类 气象 资料 实 时在这 个 网络 系统 顺畅 传输 , 以及我 局 内部 业 务正 常运 行 ,对 整 个 网络系 统 的运 行 状态 进行 监控 就显 得 尤为 重要 。实 现实 时监 控 网络 以前 , 网络 技术 保 障人 员只 能通 过 每天 定 时检查 网络 状态 、填 写值 班 日志来 记录 网络 运行 状态 , 以及其 他科 室 的反馈 信息 来获 得 网络运 行状 态 资料来 保 障网络 , 这 样弊 端较 多 。一是 值班 人员 不可 能每 时每 刻对 网络 进行 检查 、 二 是不 能及 时发 现故 障及 时处 理 ,造成 既被 动又 耽误 时 间 。所 以 开 发软 件来对 网络 进 行监 控就 很有 必要 ,最 大 的优 点就 是 能够 及 时 发现故 障及 时通 报 ,很大 程度提 高 了 网络的有 效性 、可 靠性 。 三 、实 时网络 监控 系统 功能和 设计 原 理 该 系统要 求实 现 的功 能是对 整个 网络 中联 网计 算机 运 行状 态 进行 实 时监控 ,发 现故 障及 时将 故 障信 息 以短信方 式通 知 网络值 班人 员 。值班 人员 通过 得到 的信 息对故 障进 行针 对性 处理 。 博 州气 象 局的 网络是 基于 TP I 协 议 的网络 , C/ P 需要 测试 网络 是否通 畅 , 直接 有效 的是用 pn 命 令来进 行测 试 , 在局 域 网 最 ig 这 的维 护 中经 常 用 到 。这 个 “ ig Pn ”命 令 的过 程 实 际上 就 是 IM CP 协议 工作 的过程 ,还 有其 他 的网络 命令 如跟踪 路 由的 Ta et命 r cr 令 也是 基于 IM CP协 议 的 。它是 T P I 议族 的一个 子 协议 ,用 C/P协 于在 I P主机 、 由器 之 间传递 控 制消息 。 路 控制 消息是 指 网络通 不 通 、主 机是 否可达 、路 由是否 可用 等 网络本 身 的消 息。我 们 的设 计 就是 通过 dlh ep i语言 编 写程序 实现 定 时 向对 方主机 发送 IM CP 报 文回 响请求 消 息来验 证与 对方 TP I C /P计算 机 的 I P级连 接 ,然 后 根据 反馈信 息 来判 断该 地址 是否 可达 、连 接是 否正 常 。可 以把 作者 简介 网络系 统 中需要监 控 的对 象一 一列 出 ,通 过对 监控 对 象 的扫描 , 张新 ,(9 8 ) 16 一 ,男 ,四川 安岳 人 ,工 程师 ,本科 ,主要 从事博 州 根据 反馈 信息 就可 以掌握 整个 网络 的运 作情 况 。 计算机 网络 管理 工 作 。

智能气象监测系统施工方案

智能气象监测系统施工方案

智能气象监测系统施工方案1. 项目背景智能气象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实时监测、分析和预测天气状况的系统。

该系统对于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施工目标本施工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套智能气象监测系统,实现对天气数据的采集、分析和传输。

根据项目需求,我们将完成以下工作:- 设计与建造气象数据采集设备- 安装与调试数据传输系统- 部署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 开展系统测试与优化工作3. 施工步骤3.1 设计与建造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设计和建造一套可靠的气象数据采集设备。

该设备将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温度、湿度和气压传感器- 风速和风向传感器- 降水量传感器- 日照强度传感器- 数据采集控制模块3.2 安装与调试数据传输系统为了及时传输采集到的气象数据,我们将安装一套可靠的数据传输系统。

该系统将包括以下工作:- 安装并配置数据传输设备,如无线通信设备或网络设备- 进行传输系统的调试和测试,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3.3 部署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在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后,我们将部署一套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

该软件将包括以下功能:- 数据的实时分析和统计- 生成天气预报和警报- 数据可视化展示3.4 系统测试与优化工作为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我们将进行如下测试与优化工作:- 对采集设备进行反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传输系统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 对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4. 施工周期和成本预算本施工方案的预计周期为一个月,总成本预算为XXXXX元。

5.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为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我们将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常见的风险包括设备故障、数据传输中断等,我们将提前备份数据和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6. 结束语本施工方案旨在建设一套智能气象监测系统,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能力。

智慧气象案例分享

智慧气象案例分享

智慧气象案例分享: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可视化监控管理平台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

在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约占70%,每年都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提供了科学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各种预警系统在我国减灾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根据报告意见,计划到2020年,要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建成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形成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地图。

智慧气象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

为加快推进智慧气象建设,国家气象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着力运用新一代技术手段,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可视化监控管理平台建设。

二、项目概述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可视化监控管理平台,是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进行顶层框架、功能和产品设计,数字冰雹配合开发实施,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的国家级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系统集成各省自动气象站数据、多普勒雷达数据、气象卫星数据和数值预报等数据,提供气象综合态势监测、气象灾害监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设施状态监测、涉灾单位监测等主题,对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监控信息、重点涉灾单位、预警发布设施状态、灾害责任人等要素进行全面监测,可随时查看各省份气象信息,全面展现气象运行发展态势“一本账”辅助管理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响应、防治效能。

三、项目介绍1.综合态势监测,宏观到微观全面掌控众所周知,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气象要素数量大,系统如何统筹兼顾繁复庞杂的气象要素所有以及大范围地区气象态势,以便及时进行气象灾害预警,成为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

内蒙古气象全程全网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内蒙古气象全程全网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De i n fI e o o i e e r l g c lt a m i n o m a i n s pe v so y t m sg o nn r M ng la m t o o o i a r ns t i f r to u r ii n s s e
W ANG n L i n , C ri g , IJa HANG u L n .. B e b 。 J n , IYo g 1 . i, AIYu — o
内蒙 古气 象全 程全 网全 视 频 监控 系统 的设 计 与开 发
王 英 李 健 常 , , 骏 李永利 白月波 , ,
(. 1 内蒙古 自治区气象局 信息 中心, 呼和浩特 0 0 5 ; 2 内蒙古工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 10 1 . 呼和浩特 0 05 ; 1 1 0 3 包头市气象局 局机关 , . 内蒙古 包头 04 3 ) 1 00
o srao t i si InrM noi,In rM noi at o osrg n eerlg a m  ̄ o n yt hl poes bevt ns t n ne o gl i ao n a n e ogl uo m u ei a m too i l o tr gss m w o rcs- a n ol oc i e e w oeadn tokw d ie a ei e y n e n oam t rl c fr a o et .T i ss m fll a・ hl n e r— h evdow sds n db nr w g I Mogl ee oo a i om t ncne h yt fl arl i o gl n i i r s e u s e i
即可对数据采集业务、 传输业务 、 监控 业务 等每 个业务流程进行 实时监控 。 系统的 实际应 用情况证明 , 系统设计合 该 理, 不仅 对全区观测 业务进行 了应 用层 的有效整合 , 而且有效降低 了信息 网络监控人 员的劳动 强度 。

海南省自动气象站监控系统建设

海南省自动气象站监控系统建设
王 旭 刘光 博 李 晓玲 。 , ,
( . 南 省 气 象 信 息 中 心 , 口 5 0 0 ;. 南 医 学 院 , 口 5 0 0 ) 1海 海 7232海 海 7 2 3
摘 要 : 文 以海 南省 为例 , 本 通过 . T和 GI NE S技 术建 立海 南 省 自动 气象 站 监控 系统 , 各 市 对 县 气象局遥 测 自动站 、 区域 自动 气象 站 、 岛 自动 站 等各 类 观 测 资料 进 行 实 时监 控 , 为 故 障 海 并 站点发 送报 障短信 , 实现 了市县局一 省 气 象信 息 中心一 国家 局 的数据传 输全 程 监控 , 自动站 为 数据传 输提 供 高保 障 性。 关 键词 : 自动 气象站 ; 实时监 控 ; S;NF GI . T 中图分 类号 : TH7 4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60 9 2 1 ) 30 3 —4 1 0 —0 X(0 0 0 ~1 30
De e o m e fm o t r ng s s e f a t m a i a h r v lp nto nio i y t m o u o tc we t e sa i n i t to n Ha n n p o i c ia r vn e
W a g Xu n ,Li a bo u Gu ng ,LiXioln a ig
Ab t a t Ta ng he x mpl of ana p o i e, we e e o d s r c : ki t e a e H i n r v nc d v l pe m o t i g y t m o a o a i niorn s s e f ut m tc
w e t r s a i n a e N ET a d G I e hn o . The y t m a r a — i e m on t r o e v ton a he t to b s d on n S t c ol gy s s e c n e ltm io bs r a i

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控方法

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控方法

确度 表示 9 置 信水 平下 的不确 定度 R , 合 理 5 ]不
的野 值 可 以认 定 为数据错 误 ,可 能是 超越要 素 可
立 自动气象 站实 时监控 预警 系统 ,实 时开展 故 障
预警监 控 。
能值 或超 出气 候极 值 ,如信 号 电缆故 障造成 全 部
温度 显 示为 一6 . 。 7 8 C的故 障 。
情况 ,如果没有 卸载或 未正 常卸载 ;④ 自动观测

西 气 象
文章 编号 :1 0 - 3 , (0 O 1 0 4 — 2 06 4 5 2 1 )0 — 0 7 0 I
自动 气 象 站 实 时监 控 方 法
齐 军 岐 ,陈庆 庆
( . 风县 气 象局 ,陕 西扶 风 1扶
中 图分 类 号 :P4 5 1 1 .
7 2 0 ;2 2 2 0 .镇坪 县 气 象局 ,陕西镇 坪
传感器 故障最 多 ,占故 障总数 的 2 % ,电 源故 障 8 比例最 小 , 占故 障总数 的 4 按 故 障对 数据 影响 %。
程度分 为影 响 自动站工 作 的重大 全局性 故 障 、影
10 ; 0 电缆 内部 短 路造成 部分 型号 风 向风速 传感
器风 向一 直为 2 9 ,风速 为 0 0m/ 。 3。 . s
2 实 时 监 控 预 警 系 统 的 功 能
响 自动站部 分数据 的局 部故 障 。影 响整 个 自动站
工作 的重 大故 障通常短 时 间无法 恢复 ,造 成 自动
自动 站实 时监 控预警 系统 依据 自动站故 障时
的数据 特 征 ,通 过对 自动 站数据 判 断分 析 ,实 时
站停止 工作 ,如采 集器 时钟停 止 ,通讯错 误 。这 类故 障 占故 障总数 的 1 。 响 自动站 部分数 据 5 影 的局 部故 障是 指 自动 站部 分 数 据 采集 功 能错 误 , 必须 采用更换 备 件或维 修进 行排 除 ,如温湿 传感 7 50 ) 2 6 0

智慧城市中的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

智慧城市中的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

智慧城市中的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中,气象灾害是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如何有效地监测和预警气象灾害,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智能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的引入,为城市管理者和居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能够帮助他们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

一、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构成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气象测量设备、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

其中,气象测量设备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通过测量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来获取当前的气象信息。

传感器网络则负责将测量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中,以供后续的分析与应用。

二、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作用智能气象监测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可以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包括实时天气状况、未来天气预报等,帮助城市管理者做好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准备工作。

其次,该系统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比如提醒居民携带雨具、防晒等,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三、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应用案例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能气象监测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某城市中,通过安装气象测量设备和传感器网络,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城的气象监测系统。

在一次大风天气即将来临时,系统及时发出了预警信息,通知市民关好窗户,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风灾对城市的影响。

又如,某城市的智能气象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降雨强度的变化,智能地控制城市下水道的开关,以确保雨水能够顺畅排出,避免发生内涝等问题。

四、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挑战和前景智能气象监测系统在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城市的气候和气象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的部署和优化。

其次,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复杂的应用场景。

此外,隐私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妥善解决,以保护居民的个人信息不受到侵犯。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处理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处理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处理1.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西藏拉萨8500002.拉萨市气象局西藏拉萨850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综合气象观测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综合气象观测工作开展质量水平,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有着根本性的联系,因此需要得到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对于综合气象观测工作开展来讲,运行监控系统尤其重要,它与观测质量的联系较大,但是运行监控系统也存在一定的故障,需要采取解决处理措施,来切实应对相应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故障处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监控系统能够切实的按照规定的要求,确保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科学的状态开展,如此满足社会大众对气象服务的根本性要求。

但是监控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仍然还存在一定的故障,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加以应对,最终必定会影响气象观测的质量水平,此点应当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1.关于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存在的故障分析在进一步展开本文后续内容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存在的故障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与了解,当这些方面的要点得到把握,才能确保故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具体的故障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现场监控控制室显示屏缺少监控图像首先从检查全系统的角度上展开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整个监控控制系统的运转水平,的确在根本上推动了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良性化开展,也切实的处理好了相应的工作要点。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展开分析可知,某些阶段上位于现场的监控控制室却不能很好的显示监控的图像,这导致了工作人员很难较好的把握住气象数据的运行情况,即便气象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很难采取措施加以及时的处理,最终影响了气象观测监控系统的实际质量水平,关于此点应当得到有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气象局监控清单及报价

气象局监控清单及报价

64M缓、3.5英寸、SATA3.0接口
小计
采用130万1/3英寸CMOS图像传感器,支 持IVS绊线入侵、区域入侵、物品遗留、 采用超低照度200万(1948*1116) CMOS图 像传感器,低照度效果好,图像清晰度 高 支持200万(1920*1080)30fps实时监控 支持H.264 High profile、H.264 Main profile、H.264 Baseline、MJPEG多种
大华
小计 合计
设备清单
参数 1.服务程序部署于linux系统,防病毒能 力/安全性高; 数量 1 1 4 单位 台 台 块 单价 ¥15,000.00 ¥1,800.00 ¥910.00 总价 ¥15,000.00 ¥1,800.00 ¥3,640.00 ¥20,440.00
支持1080P高清预览; 可接驳第三方ONVIF网络摄像机;
设备清单
序号 一、后端管理部分 1 2 3 大华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一体机 DH-DSS7016-D 大华 大华 希捷 设备名称 型号 品牌
存储 硬盘
DH-NVR4408-4K ST4000VX000
小计
二、前端设备部分 1 球机 DH-SD-6C3120T-HN 大华
2
摄像头
DH-IPC-HFW5226B
1

¥2,660.00
¥2,660.00
5

¥424.00
¥2,120.00
小计 合计
¥4,780.00 ¥25,220.00
备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书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包括各监控气象点和监控中心。

其中监控气象点包括摄像头、红外对射、声讯告警、网络视频服务器、交换机等;监控中心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矩阵主机、监视器、转发服务器、监控客户端等。

前端监控气象点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通过视频线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经过编码压缩处理后,通过网络传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完成统一管理、用户设置、权限分配、图像储存、联动报警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解决了设备性能低、线路速度低、延时长等问题,使得智能化监控系统具有分布式监控,集中式管理,智能化设置、人性化操作等优点,可广泛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包括各监控气象点和监控中心。

其中监控气象点包括摄像头、红外对射、声讯告警、网络视频服务器、交换机等;监控中心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矩阵主机、监视器、转发服务器、监控客户端等。

前端监控气象点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通过视频线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经过编码压缩处理后,通过网络传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完成统一管理、用户设置、权限分配、图像储存、联动报警等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像机的云台安装解码器,通过监控中心的控制,可以使云台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旋转,从而使摄像机能覆盖到的角度、面积更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对射的侦测原理乃是利用红外线经LED红外光发射二极体,再经光学镜面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由受光器接受。

当光线被遮断时就会发出警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视频服务器提供RJ-45以太网接口,可直接接入局域网交换机或者HUB 上,同时,设备可任意设置网关,完全支持跨网段、有路由器的远程视频监控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软件支持核心,负责系统的工作参数设置、动态IP 地址解析、用户权限分配、录像计划制定、报警信息处理、联动等工作。

用户观看视频也是通过中心服务器统一获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来存储网络中传输过来的视频数据、存储路径、存储名称、录像文件时间长短,录像文件保存周期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阵主机负责对前端视频源与控制线的切换控制,并配合监视器的使用,完成画面切换的功能。

说明书
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化监控领域,尤其是一种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气象局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

气象观测场是采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重要场所,保障气象设备的安全,是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智能化监控系统不仅要在速度上、容量上完全满足要求;而且要将原本松散的网络从规格、管理软件、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整合和统一。

现有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性能低、线路速度低、延时长,很难满足进行数据综合传输的需求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的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其结构包括各监控气象点和监控中心。

其中监控气象点包括摄像头、红外对射、声讯告警、网络视频服务器、交换机等;监控中心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矩阵主机、监视器、转发服务器、监控客户端等。

前端监控气象点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通过视频线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经过编码压缩处理后,通过网络传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完成统一管理、用户设置、权限分配、图像储存、联动报警等功能。

而且,所述的摄像机的云台安装解码器,通过监控中心的控制,可以使云台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旋转,从而使摄像机能覆盖到的角度、面积更大。

而且,所述的红外对射的侦测原理乃是利用红外线经LED红外光发射二极体,再经光学镜面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由受光器接受。


光线被遮断时就会发出警报。

而且,所述的网络视频服务器提供RJ-45以太网接口,可直接接入局域网交换机或者HUB上,同时,设备可任意设置网关,完全支持跨网段、有路由器的远程视频监控环境。

而且,所述的中心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软件支持核心,负责系统的工作参数设置、动态IP地址解析、用户权限分配、录像计划制定、报警信息处理、联动等工作。

用户观看视频也是通过中心服务器统一获取。

而且,所述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来存储网络中传输过来的视频数据、存储路径、存储名称、录像文件时间长短,录像文件保存周期等。

而且,所述的矩阵主机负责对前端视频源与控制线的切换控制,并配合监视器的使用,完成画面切换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的网络视频服务器是标准IP设备。

支持各种方式接入网络。

支持固定公网IP,也支持DHCP自动获取IP,也支持PPPoE 动态拨号。

充分利用本地的网络环境,在网络连通到的场所,都可以随时随地、远程观看控制本系统的每个视频监控点。

2、本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最大的优点是采用数字磁介质存储,可以保证数据多次复制不失真,而且可以方便地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录像机将矩阵与多画面处理器切换合为一体,实现了影像的现场全面监视以及影像全部连续记录,储存容量大,时间长,录像资料查询简便,保存方便。

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解决了原有设备性能低、线路速度低、延时长,很难满足进行数据综合传输的需求等问题,智能化监控系统不仅在速度上、容量上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将原本松散的网络从规格、管理软件、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整合和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例做进一步详述:
一种气象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该智能化监控系统包括各监控气象点和监控中心。

其中监控气象点包括摄像头、红外对射、声讯告警、网络视频服务器、交换机等;监控中心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矩阵主机、监视器、转发服务器、监控客户端等。

前端监控气象点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通过视频线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经过编码压缩处理后,通过网络传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完成统一管理、用户设置、权限分配、图像储存、联动报警等功能。

各监控气象站点的摄像机的云台安装解码器,通过监控中心的控制,可以使云台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旋转。

报警信号输入可来自红外对射探测器等各种报警检测设备,输出控制信号可配置与各个报警信号相关联。

当监视点发生报警时,系统自动启动各种对应的联动设备,自动录像。

监控客户终端可显示报警信息,并有声讯告警提示。

系统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可应用在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络之上。

视频服务器提供RJ-45以太网接口,可直接接入局域网交换机或者HUB上,同时,设备可任意设置网关,完全支持跨网段、有路由器的远程视频监控环境。

网络视频服务器就近接入生活区的本地网络;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用来存储网络中传输过来的视频数据。

存储路径、存储名称、录像文件时间长短,录像文件保存周期等等,都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中完成。

存储必须配合中心服务器一起工作。

中心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软件支持核心,负责系统的工作参数设置、动态IP地址解析、用户权限分配、录像计划制定,报警信息处理、联动等等工作。

用户观看视频也是通过中心服务器统一获取。

矩阵主机负责对前端视频源与控制线的切换控制,并配合监视器的使用,完成画面切换的功能。

转发服务器将数据分发给多个监控客户端以及省厅监控中心。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还可按下紧急报警装置,就可以直接拨通报警电话。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解决了原有设备性能低、线路速度低、延时长等问题,具有分布式监控,集中式管理,智能化设置、人性化操作等优点,可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