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_百度文库.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_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255e70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8.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_百度文库.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能说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6、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8、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定义不能混淆10、哲学给我们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是具体的方法。
1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客观唯心“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静止的观点,形而上学“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运动变化,辩证的观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42aaad0f90f76c660371a27.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3、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6、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7、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8、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注意: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0、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11、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https://img.taocdn.com/s3/m/17cb08bb80eb6294dc886c44.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的基础知识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好奇心;哲学是美好生活的源泉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有哲学才有生活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各不相同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所有哲学都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2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2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24、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2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7、哲学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是人们努力想象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28、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29、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总结;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30、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1、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32、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则不是33、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就是方法论34、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具体科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35、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36、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3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足在于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同时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是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39、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马哲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43、“心外无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手相、指纹、电脑算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4、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有金、木、水、火、土构成,没有谈及意识,因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的观点45、“是观念的集合”体现物质是本原,感觉是派生的,因而它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有了人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一种物质的东西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1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放映1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1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15、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17、规律有好坏之分1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19、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2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2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时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6、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27、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实实在在的实物28、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29、科幻作品源于创作者奇特的想象力,是对未来的科学预见30、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31、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32、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33、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34、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5、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认识论部分】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deb0581227916888486d7c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得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就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就是包罗万象得与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
4、哲学就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价值认知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得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得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得关系。
6、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一方面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7、哲学得基本问题就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而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二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得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得哲学就是对问题得高明认识与解决问题得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得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得哲学才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提醒】实践得观点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观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80d6f78bd63186bcebbc7d.png)
易错易混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评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知识的“总汇”,是“科学的科学”。
评析:第一,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个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评析:不要把哲学的任务与作用混淆。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4).世界观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评析: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方法论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指导。
评析: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评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评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评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bafe1e8762caaedd33d4c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得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就是科学得,也可能就是非科学得)2、哲学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得哲学才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强大武器)3、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得哲学也有错误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4、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总与。
(注意:哲学不就是具体科学得简单相加。
类似得错误提法有“科学得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与意识得辨证关系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与意识得关系才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6、哲学就是关于宇宙与人生得本质与规律得科学。
(注意:哲学就是关于宇宙与人生得一般本质与普遍规律得科学)7、哲学得智慧产生于人类得思考与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得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得产生离不开人们得思考)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与人生。
(注意:真正得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与人生。
或:正确得哲学或科学得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与人生)9、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得观点。
(注意: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得问题得瞧法与观点)10、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就是相互决定,只能就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就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就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1、哲学得发展就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得发展就是对旧观点得扬弃)12、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就是哲学得基础,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指导)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就是使人聪明得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得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15、科学得世界观决定了科学得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6bdcc55f0e7cd185253649.png)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O(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 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 9. 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注意: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 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就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 (思 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2.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3.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14.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整理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5af7b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9.png)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整理(一)哲学的基本思想1.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2)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4)世界观体现方法论(反映)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5)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和(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指导(4)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指导(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相同。
(6)哲学研究某一领域的本质和规律(7)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是科学”(8)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9)哲学能够为科学提供积极的,有益的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
(5)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
(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判断:下列分别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哪个基本形态?(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__ ________(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__ ________(3)气者,理之依也。
__ ________(4)理生万物。
__ ________(5)未有此物,已有此理。
__ ________(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_______(7)物是观念的集合__ ________(8)心外无物__ _______(9)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__ _______(10)黑格尔的绝对精神_ _______(11)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__ ________(1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__ ________5.哲学的基本派别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6.哲学与真正的哲学(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https://img.taocdn.com/s3/m/a8db1b46b14e852458fb579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一、哲学概论易混易错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分析: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2、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分析:错误。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分析:错误。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分析:错误。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往往是零散和、朴素的。
)5、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分析:错误。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分析:错误。
哲学有正误之分。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分析:错误。
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9、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11、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之母。
(分析:错误。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2、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13、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95039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但要注意,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不能认为意识能够直接创造物质。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改变。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超越物质的限制直接改变世界。
二、运动和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点: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或者只看到运动,忽视相对静止的存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脱离规律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
易混点: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对立起来,或者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和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要注意,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易错点:认为认识的来源只有实践,忽视间接经验的作用;将认识的反复性理解为认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五、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确定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变化,真理也会发展。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d7a2132b160b4e767fcfe3.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准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能够使人们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能够使人们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准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具体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5.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都是哲学家。
(注意: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零散的观点。
而哲学是自觉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
(注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8.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10.唯物主义是准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有水准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能够借鉴之处。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有的范畴。
(注意:“客观存有”应为“客观是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976a15a6c30c2259019ea4.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应为“客观实在”)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5.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6.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注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
)7.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注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8.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注意: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0.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注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11.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注意:人的意识不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14.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5.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64d1d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f.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的智慧无处不在。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易错易混点,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与哲学的知识。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实际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理解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但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易混点:把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混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界定的。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忽视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对我们的认识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易混点: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混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认识的目的则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三、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易错点:认为真理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真理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易混点:把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混淆。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真理的判断标准上人人平等,即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四、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易错点: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就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88f5f1fda38376bae1faec6.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汇总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注意:概括和总结)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0、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注意: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7、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9、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0、规律有好坏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1、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注意: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14、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5、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17、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8、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注意: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9、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2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21、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22、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注意: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的)2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24、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2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生活与哲学易错点(选择题)1. 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
《生活与哲学》易忘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忘易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8a7a90d0d233d4b14e6932.png)
《生活与哲学》易忘易错知识点一、生活的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使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7、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8、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9、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10、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的活的灵魂)二、唯物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导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5、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
6、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7、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f0d47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a.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美好生活(de)向导1.哲学是科学(de)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de)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de)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de)基础.(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de)基础)4.哲学是科学(de)世界观和方法论.(注意:哲学有正确(de)哲学也有错误(de)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de)世界观和方法论.)5.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注意:真正(de)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或:正确(de)哲学或科学(de)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第二课百舸争流(de)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de),唯心主义都是错误(de).(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哲学(de)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de)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de)关系问题)2.哲学(de)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e)标准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de)问题是划分标准)3.哲学(de)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de)基本派别.(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de)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e)分歧是围绕哲学(de)基本问题展开(de).(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e)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de)本原展开(de))第三课时代精神(de)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de)精华.(真正(de)哲学是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de)先导.(真正(de)哲学是先导)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de)唯一力量.(错)4.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de)有机统一)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de)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de)统一.(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de)根本区别在于它(de)阶级性和实践性)第四课探究世界(de)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de)东西.(看得见、摸得着(de)东西是物质(de)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是万事万物(de)总和.(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de)共同本质)3.物质(de)唯一特性是运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规律是无条件(de),是永恒不变(de).(有条件(de))5.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de),没有好外之分)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注意: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7.绝大多数国家(de)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de)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de).(注意:这里讲(de)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de)奥妙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de)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2.意识(de)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de)反应(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3.正确(de)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de)意识是人脑想象(de)结果.(不管是正确(de)意识还是错误(de)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de)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4.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5.人(de)认识能力是有限(de).(个人(de)认识能力有限,人类(de)能力无限)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de)实践取得成功.(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de)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7.树立正确(de)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根本立足点.(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de).但物质(de)决定作用是第一位(de),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de)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注意:正确(de)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de)意识阻碍事物发展)第六课求索真理(de)历程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de)(de)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de).(盲目(de)实践也存在)2.实践是人(de)活动,人(de)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de)活动才是实践)3.读书也是认识(de)来源.(实践是唯一来源)4.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5.实践是获得认识(de)唯一途径.(获得认识(de)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6.只有正确(de)认识才能对事物(de)发展起作用.(注意:正确(de)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de)认识起消极作用)7.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注意:现象、本质是客观(de),认识属于主观(de).)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de)一切活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de)一切活动.)第七课唯物辩证法(de)联系观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de),联系又是有条件(de),联系(de)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可能大于、小于、等于)3.人为事物(de)联系是主观(de).(客观(de))4.联系是客观(de),人对事物(de)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de)具体状况)5.整体和部分(de)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de)关系.(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第八课唯物辩证法(de)发展观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上升(de)、前进(de)变化才是发展)2.新出现(de)事物就是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de)事物才是新事物)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de)总和.(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后半句也错)4.发展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前半句对,后半句错)5.质变是由事物数量上(de)增减才引起(de).(内部结构(de)变化也会引起质变)6.新事物是对旧事物(de)彻底否定.(注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de)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de)总特征.(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de)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de)实质与核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de)实质与核心1.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de)优点和缺点.(两点论不等于优点和缺点)2.矛盾是普遍存在(de),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具体事物之间(de)矛盾是有条件(de),必须处于统一体中.)3.矛盾是事物发展(de)源泉和动力,制造(de)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de)发展.(注意:矛盾是客观(de),人为制造(de)矛盾只会阻碍事物(de)发展)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de)关系.(注意:矛盾(de)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de)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de)关系.)5.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de)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de)一面.(注意:矛盾(de)双方是具体(de)、多样(de),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6.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了矛盾(de)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包括两种情况: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两点论也是两种情况:一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是矛盾(de)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8.矛盾是事物发展(de)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错)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整体与部分(de)关系.(共性与个性关系)10.事物(de)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de).(注意:事物(de)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de)主要方面决定(de).)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de)具体(de)历史(de)统一,二者没有区别.(注意: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de):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de)排拒或毁灭.(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de)否定.)2.辩证否定(de)实质就是抛弃.(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3.创新就是科技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创新.)第十一课寻觅社会(de)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de)变化是同步(de).(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de)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de).(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de).)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4.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de)范围要大.)5.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de)范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第十二课实现人生(de)价值1.人生价值(de)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不是对等(de)关系,贡献始终是第一位(de).)2.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de)首要条件.(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以外还需要主观努力.)3.认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ebb2a7960590c69ec376e5.png)
4、区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
(1)整体与部分——强调的范围、数量。如:一个班集体和班里的某某同学 (2)共性与个性——强调的性质,归类。如:学生和班里某某同学 典例:对中央的宏观调控,一些部门和地方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不问 青红皂白地简单压缩规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政策的内涵。从 哲学上看,是因为( B ) ①没有正确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②没有正确把握好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③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程度影响主观能动性的效果 ④事物发展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典例: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 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 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 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 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D )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想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④教学系统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作为唯一的实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作为世界的本原 典例: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上帝创造一切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述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④⑥ ) 上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②③ ) 上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
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片面。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注意:哲学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21、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注意: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23、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2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5、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注意: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注意: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2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注意:“客观存在”应为“客观是在”。
)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注意: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1、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很多分支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1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注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15、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注意: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7、规律有好坏之分。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9、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注意: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注意: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意: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注意: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注意: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2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辩证法部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注意: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注意: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4、原因和结果可以任意转化。
(注意:转化是有条件的,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5、只要是先行后续关系就一定是因果联系。
(注意:因果关系不仅具有先行后续的特点,而且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6、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注意: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7、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8、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注意: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注意: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2、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注意: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注意: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1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注意:前两句对后一句错。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注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
(注意: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1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意: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9、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注意: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注意: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2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注意: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3、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注意:前对后错)24、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注意: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