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201612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42aaad0f90f76c660371a27.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3、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6、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7、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8、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注意: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0、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11、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80d6f78bd63186bcebbc7d.png)
易错易混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评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知识的“总汇”,是“科学的科学”。
评析:第一,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个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评析:不要把哲学的任务与作用混淆。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4).世界观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评析: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方法论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指导。
评析: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评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评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评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1649d45022aaea998f0fab.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等)5、哲学是具体知识的基础,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颠倒说法了)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6bdcc55f0e7cd185253649.png)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O(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 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 9. 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注意: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 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就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 (思 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2.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3.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14.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01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201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1e95e10242a8956bece449.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8、意识对物质能正确反映即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注意:可知论)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发展是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5、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6、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7、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8、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9、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10、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意识的目的性、自主选择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注意:意识的自主创造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12、意识是推动物质发展的物质力量(注意:正确意识推动物质发展的精神力量)1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14、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15、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6、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8、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客观世界)19、实践决定于认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https://img.taocdn.com/s3/m/a8db1b46b14e852458fb579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一、哲学概论易混易错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分析: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2、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分析:错误。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分析:错误。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分析:错误。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往往是零散和、朴素的。
)5、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分析:错误。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分析:错误。
哲学有正误之分。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分析:错误。
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9、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11、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之母。
(分析:错误。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2、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13、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34a9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是相辅相成的,生活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生活的指导。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哲学,而哲学也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生活与哲学割裂开来,只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不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区分各种哲学派别的根本问题。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其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混淆,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不然。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要用孤立和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其特点在于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其与历史唯物主义混淆,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实不然。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梳理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和其他哲学相关的考试。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思维,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976a15a6c30c2259019ea4.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应为“客观实在”)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5.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6.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注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
)7.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注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8.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注意: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0.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注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11.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注意:人的意识不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14.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5.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64d1d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f.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的智慧无处不在。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易错易混点,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与哲学的知识。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实际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理解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但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易混点:把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混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界定的。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忽视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对我们的认识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易混点: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混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认识的目的则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三、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易错点:认为真理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真理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易混点:把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混淆。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真理的判断标准上人人平等,即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四、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易错点: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就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06ebb0551810a6f5248666.png)
14.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5.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1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形式是主观的)
16、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人脑,动物也有大脑,但没有意识)
16、"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朴素唯物主义)
1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1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3.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5b60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3.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这东西好像总是藏在那些深奥的书本里,让人觉得高高在上、难以捉摸。
但其实啊,哲学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地在咱们身边蹦跶,只是有时候咱们没注意到罢了。
就拿我前阵子遇到的一件事儿来说吧。
我家附近有个小小的菜市场,每天早上都热热闹闹的。
那天我去买菜,想买点西红柿回家做个西红柿炒蛋。
我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看起来挺憨厚的大叔。
我问大叔:“这西红柿咋卖呀?”大叔热情地回答:“三块五一斤。
”我拿起一个瞧了瞧,感觉还不错,就说:“给我称两斤。
”大叔手脚麻利地称好,递给我说:“七块钱。
”我付了钱,正准备走,旁边来了个大妈,也想买西红柿。
大妈拿起一个西红柿,皱着眉头说:“你这西红柿看着不太新鲜啊,能不能便宜点?”大叔连忙说:“大姐,这可都是早上刚进的货,新鲜着呢,不能再便宜啦。
”大妈不依不饶:“你看这都有点软了,两块五一斤怎么样?”大叔一脸无奈:“大姐,真不行,我这进价都不止两块五。
”这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就琢磨开了。
这大妈和大叔,一个想便宜买,一个想高价卖,这不就是供求关系的体现嘛。
大叔的西红柿是供应方,大妈是需求方,价格就在这供求的博弈中产生。
如果大妈不买,大叔的西红柿可能就卖不出去,会积压;如果大叔不肯降价,大妈可能就去别的摊位买,大叔就少了一笔生意。
这简单的买菜场景,居然藏着这么个经济学的道理。
我拎着西红柿继续在菜市场里转悠,又看到一个卖鱼的摊位。
摊主正在杀鱼,手法熟练得很。
旁边一个大哥在等着拿鱼,跟摊主闲聊起来。
大哥说:“我老婆最近怀孕了,就想吃鱼,听说吃鱼对孩子好。
”摊主一边干活一边说:“那可不,鱼有营养,蛋白质高。
”我听到这儿,又开始想了。
这大哥因为老婆怀孕想吃鱼所以来买,这是出于具体的需求和目的。
而摊主知道鱼有营养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才有生意。
这让我想到哲学里说的,人的行为往往是由动机和目的驱动的。
就像这大哥买鱼,是为了让老婆和孩子吃得好,摊主卖鱼,是为了赚钱养家。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08981df18583d04964594e.png)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即现象)
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6、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主要矛盾(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
7、我们党、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ebb2a7960590c69ec376e5.png)
4、区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
(1)整体与部分——强调的范围、数量。如:一个班集体和班里的某某同学 (2)共性与个性——强调的性质,归类。如:学生和班里某某同学 典例:对中央的宏观调控,一些部门和地方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不问 青红皂白地简单压缩规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政策的内涵。从 哲学上看,是因为( B ) ①没有正确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②没有正确把握好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③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程度影响主观能动性的效果 ④事物发展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典例: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 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 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 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 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D )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想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④教学系统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作为唯一的实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作为世界的本原 典例: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上帝创造一切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述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④⑥ ) 上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②③ ) 上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⑤ )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a7e8fe2482fb4daa58d4be0.png)
请同学们把每个易错易混知识点弄懂,以免做题时出错。
切记!切记!2012年高考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给同学们的话: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要格外小心。
请大家对照教材知识, 仔细阅读,认真研究。
这对选择题和辨析题一定有帮助的。
相信我们是最棒的!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注意: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也是哲学。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5.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7.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注意:不是,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注意: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1•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2.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5.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注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有一个: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共2页3面-1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机械相加(总和)。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e8556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06.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咱们学习生活与哲学这门学问的过程中,那可真是有不少容易让人犯迷糊、搞错的地方。
今天咱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让大家心里都能跟明镜儿似的!先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点。
好多同学容易把“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给弄混。
咱打个比方哈,就说有一天你特别饿,肚子咕咕叫,这时候你脑袋里想的就是赶紧找吃的。
你的饥饿感这就是物质的反映,决定了你想要吃东西的意识。
而当你想着“我要吃顿大餐来补充能量”,然后去努力赚钱或者想办法弄到美食,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可别觉得这简单,一到做题的时候,就容易迷糊啦!再说说“运动和静止”。
有些同学总觉得运动就是一直在变,静止就是一点儿不变。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就像你每天坐的公交车,车在路上跑那是运动,可车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相对于路面就是静止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还有“规律”这个概念。
不少同学一提到规律就觉得是人为规定的。
这可不对哟!比如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这是自然规律,可不是咱们人能随便改的。
有一次我去爬山,本想着春天山上的花开得正好,结果去早了,山上还很冷,花骨朵都没几个。
这才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咱们得尊重它。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是个易错点。
有的同学会觉得普遍性就是大家都一样,特殊性就是完全不一样。
其实不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就好比水果,苹果、香蕉、橙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特殊性。
但它们又都有水分、能提供营养,这就是普遍性。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也容易搞错。
不是实践跟着认识走,而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就像你学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自己不动手,永远也学不会。
只有亲自去骑,摔几个跟头,才能真正掌握骑车的技巧,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里也容易出错。
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能起好的作用,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人带偏。
我就见过有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最后不仅违法了,还失去了朋友和家人的信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37f10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准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4、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有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是先导)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错)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有条件的)4、规律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外之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2、准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准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有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3、物质和意识相互促动、相互依存。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能够离开意识而单独存有。
)4、人的理解水平是有限的。
(个人的理解水平有限,人类的水平无限)5、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6、树立准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准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016/12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2课)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科学。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或学说。
)2、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5、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6、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7、牛顿第二定律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是具体科学知识,不是世界观)8、哲学“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看法是错误的。
书本P9)9、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10、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具体、正确的指导方法。
(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提供方法指导,不一定都是具体的、正确的)11、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具体科学)1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14.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5.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6、"形存则神存,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1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1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
)2.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3、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的根本属性和和存在方式)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固有的的根本属性和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6.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7.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随着它所依赖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是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9、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修改、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制定、修改、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1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和消灭规律)11、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使人类摆脱自然规律的约束。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的活动总是要受到规律的制约,人类不能摆脱自然规律的约束和制约)12、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实事),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想问题,办事情要取得成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13.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14、从意识的容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从意识的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15.意识的形式和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容是对物质的反映,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形式是主观的)16、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动物也有大脑,但没有意识)17、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但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18、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9、物质和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决定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0、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是否作出了正确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21、从本质上看,是鬼神观念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客观存在)22、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
(不一定是正确反映,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23、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是间接的指导作用)24、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对客观事物起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存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起阻碍作用)2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存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起阻碍作用)26.“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说明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27.“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8、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2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客观世界)30、认识来源于书本和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一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书本知识,获取间接经验。
一个人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最终也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31、实践决定于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32.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不一定. 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无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关键部分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6.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8、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9、发展的实质是一种运动和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10.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质变质变)1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1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16、主次矛盾的转化决定着事物性质的变化。
(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17.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只能说对立统一两个方面,不一定是优点和缺点)18.矛盾的普遍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存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矛盾的特殊性)19、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0、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有主要主面和次要主面之分,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的主要主面即“主流”,矛盾的次要主面即“支流”)21、辩证的否定就是肯定新事物,否定旧事物。
(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主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3、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随之立即发生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