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

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

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

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上课伊始,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关键点的有效回顾,帮助学生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

这样的设计,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励、唤醒。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倾听能力、组织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二、课前准备。

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1)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2、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②汇报。

优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优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优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小学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引入,认识数对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第某列,第某排学生可能出现: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

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小学数学教案的方法来表示?(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篇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篇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在上课之间准备好一份教案对老师来说很重要,那么能够帮助到六年级数学老师的教案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仅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篇1】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

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

(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

出示正方形师:看屏幕,认识吗?师:这是一个(正方形)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生上台指。

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圆师:继续看,这是。

生:圆师:圆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生上台指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

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二、感知化曲为直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

(给图形标号。

)师:给你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

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师:想想,用手势1或者2告诉老师……怎么想的?……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

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敢不敢挑战?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1)荧光圈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怎样量它的周长?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

这个方法很不错哦!(2)飞镖盘师:继续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怎么办呢?生:用线绕。

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去掉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生:滚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那么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一、复习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

(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全课小结: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2、通过理论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教育教重难点: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圣诞节到了,动画城里的小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

兔八哥和鸭小弟参加跑步比赛,场地如图,猜一猜谁跑得比拟快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道路,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根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方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假如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是直径的几倍?3、提出猜测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

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4、刚刚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5、汇报展示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

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

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

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数的整除概念,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提高判断能力,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概念之间相辅相承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数的整除概念。

数的整除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部分知识。

(板书:数的整除复习概念)通过这节课复习,我们要准确掌握概念,并理解概念,弄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过程1.复习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请大家看投影片上的三道算式:①106=1.6 ②382=19 ③156=2.5(1)第①和②、③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2)②和③相比较又有什么不同?(板书:整除)并追问:什么叫整除?(3)观察整除式382=19,谁能被谁整除?为什么?(4)在38能被2整除的前提下,38是2的什么? 2又是38的什么?(板书;倍数、约数)(5)什么叫倍数?什么叫约数?(6)倍数、约数能单独存在吗?它依存于哪个概念?(7)从382=19这个式子中,可以看出38是2的倍数,还能看出38是谁的倍数?那么38可以叫做2和19的什么?(板书:公倍数)(8)2和19只有38这一个公倍数吗?有多少个?为什么?(9)既然2和19的公倍数是无限多个,那么有最大的公倍数吗?有最小的吗?是多少?(板书:最小公倍数)(10)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11)依据382=19这个等式,谁能用整除、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来说明等式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2.复习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1)我们已经知道38是2的倍数,2是38的约数,除2以外,38还有哪些约数?(板书;1,2,19,38)(2)2的约数有哪些?19的约数有哪些?(3)观察38,2,19这三个数的约数,你能指出它们的公约数吗?(板书:公约数)(4)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5)38和2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38和2的什么?(板书:最大公约数)(6)38和2的最大公约数是几?38和19的最大公约数是几?(7)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8)2和19有公约数吗?是几?有最大公约数吗?是几?(9)2和19的最大公约数是1,2和19是什么关系?(10)什么叫互质数?(板书:互质数)(11)请你举出有互质关系的两个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复习的是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的百分率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列表对比中,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巧用图示,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把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引导学生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间互化的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轻松掌握三者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可逆关系。

3.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密切关系,百分数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分数基本相同这一特点,联系分数知识复习、理解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百分数问题。

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激趣(出示课件)一件绒衣的成分如下:羊绒:14.8%超细羊毛:73.5%天丝:11.7%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为高效复习作铺垫。

⊙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百分数)(像14.8%、73.5%、11.7%…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百分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课本P19页和练习五。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教学目标- 了解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 掌握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涵盖了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十进制数的认识与运算2.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应用4. 数据的统计与图表的分析5. 算式的建立与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解与示范: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新的概念和方法,并提供实际的例子进行演示。

3. 练与巩固: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题,以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拓展与应用:通过综合性的应用题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归纳出规律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合适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2. 练成绩:对学生完成的练题进行评分,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和掌握程度。

3. 作业质量: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练册或题集- 教学实物或教具- 辅助研究材料或参考书籍以上是本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可以对具体的教学步骤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能够通过本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案例与反思】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二、课内交流、探究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

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三、创设情景、体验储蓄1、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张大爷是一个孤寡老人,他打算把自己多年来节省下来的1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为两年,由于他行动不便,你能帮助他进行储蓄吗?2、体验储蓄。

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师:同学们,为了保证储蓄的安全,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办法呢?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可以设置密码。

师:设置什么样的密码比较好呢?(学生热烈进行讨论)生1:可以用存款人的生日。

生2、可以用有纪念意义的日期。

生3:比较容易记的数字。

师:设置密码时,一般设置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字,可以用某人的生日或与他有关系的一些数字。

师:请你们给张大妈设置一个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生1:10002.43%2=58.6(元)生2:10002.43%2=58.6(元)58.620%=11.72(元)58.6-11.72=46.88(元)生3:10002.43%2=58.6(元)58.6(1-20%)=46.88(元)师生集体讨论订正,教师强调利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第50页)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问答。

师:什么叫比和比值?(点名学生回答)师: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可以结合算式或表格回答。

师: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2/6,4/12,8/24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发现都能化简为1/3。

3、引出新课。

师: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二、学习新课1、启发引导,发现问题。

把6/8,12/16改写成比的'形式。

(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师:这两个比相等吗?引导学生通过求比值得出两个比相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8=6÷8=6/8=3/412∶16=12÷16=12/16=3/46∶8=12∶16=3∶4。

师: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观察这两个比,你发现什么变了?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前项、后项都发生了变化。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组织学生将比转化成除法,通过商不变的规律来认识比中的规律。

①6∶8=12∶16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6÷8=(6×2)÷(8×2)=12÷16↓ ↓ ↓6∶8=(6×2)∶(8×2)=12∶16师:认真观察,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其中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得出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

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1)金字塔在哪里?(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4)为什么叫“金字塔”?(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1、投影映示生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一起看看小学六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欢迎查阅!为了让您对于六年级数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6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63页例13教学目的: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加深学生对两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积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1.口算。

38252044509045155138407720809018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6)458689)720924)76323.笔算。

7)7563)310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二、独立是做,研究算法1.学习例13:出示283527=(1)学生独做。

(2)学生说出算法。

(3)讨论那种方法正确。

(4)教师总结算法:当求出商的百位数以后,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13比除数小,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连系学过的知识想:余下的13个十,被27除不够商1个十,要在被除数十位上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练习十四的1---5题。

1.第1题,让学生填书后集体订正。

2.第2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第4题,请1名学生口算。

为了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特设计算医院练习题诊断。

12971)728656)5492714941864514244板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例13:283527=10510527)283527135135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分数乘整数⏹ 教学提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利用类推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试算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去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归纳掌握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乘法的算理以及意义在应用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件放映由冬到春的变化,以及春天的景色,短片的最后几秒是漫天的风筝。

同时教师谈话:同学们,冬去春来东风到,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喜欢的一项运动是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漂亮的风筝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小鸟风筝图片。

请同学们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并考虑利用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个需要多少米布条?3、教师谈话: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一些知识。

教师提问:(1)借助25,说一说你对分数的认识。

回答预设:分数的意义;画图表示分数;通分;约分;分数、小数的互化,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等……(2)先对下面分数进行约分,再根据你的操作说一说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312 520 68 1339 1751 2432(3)下面的式子有什么特征? 34 +34 +34 +34 35 +35 +35 +35 +35 27 +27 +27 +27 +271231×62(4)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①9个11是多少?②8个0.9是多少?③5个27是多少?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放风筝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回顾复习,为类比推导列出算式做准备,借助放风筝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设计说明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

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

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4.出示自学指导:(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8某9(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0∶5和4∶15∶1和6∶2(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二、新授教学(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例2.解比例3∶8=15∶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某15.(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某15=40(三)教学例3例3.解比例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

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说明:乘法运算定律的归纳、总结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它区别于一般计算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相配合,所以学习的困难会更大,特别是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这部分内容。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2. 比和比例3. 圆4. 立体图形5. 统计与概率详细内容包括:1.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应用2. 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及解题方法3. 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及应用4. 立体图形的识别、分类及计算5.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概率计算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识别、分类立体图形,掌握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

5. 学会绘制统计图表,分析统计数据,理解概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实际问题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立体图形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乘除法、比和比例、圆、立体图形等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比和比例的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针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互助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2. 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3. 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4. 立体图形的分类及计算方法5.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概率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比和比例题:已知甲:乙=3:4,乙:丙=5:6,求甲:丙。

(3)圆的周长和面积题:计算半径为5cm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4)立体图形题: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4cm,高为6cm的圆柱体积。

答案:(1)2/3 × 4/5 = 8/15,1/2 ÷ 3/4 = 2/3。

2024年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及应用2. 分数除法及应用3. 比的应用4. 圆5. 百分数6. 计算器的使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掌握圆的特征,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圆的特征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2. 例题讲解:(1)分数乘法例题: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2)分数除法例题: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3)比的应用例题:讲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4)圆的例题:讲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板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题及解答过程。

2. 分数除法板书: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题及解答过程。

3. 比的应用板书:比的概念,例题及解答过程。

4. 圆的板书:圆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乘法练习题。

(2)分数除法练习题。

(3)比的应用练习题。

(4)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练习题。

2. 答案:课后提供详细答案,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分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问题,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xx~xx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24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框架的棱长是
()分米。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1 页上第1、2、3、
4、5题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的8个顶点被截去后,
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如图),这个
新的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
点?多少条棱?
五、家作
1.《课课练》第页第题
2.数学阅读
体总棱长(12条棱长的总和)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
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六上第6页例4,“试一试”、
“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第1~4题。





执教
日期

星期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在不重复、不遗漏计算方面会存在问题。

教材分析: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主要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试一试是关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练一练是通过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相应的计算方法,练习二中的1~4题。

第1题直观图。

第2题体会求表面积的基本思路,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第3、4题借助表象思考计算方法,并完成计算。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PPT。

预习作业
设计
预习作业: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修改调整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4、5页上第2、3、4、5题
『提高题』
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切分成两个长方体时,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五、家作
1.《课课练》第页第题2.数学阅读→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五课时:体积与容积
第六课时: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容积单位又有哪些?
(3)准备小组交流。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比较例8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大小的?
(2)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它们的大小吗?请你比划它们的大小。

在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它们?
(3)容积单位有哪些?
(4)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习三第7题。

2.练习三第9题。

(二)综合练习。

1.比较练习:练习三第6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2000()●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6()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大3()
●一枝铅笔的长18()
●一只热水瓶的容积大约是2()●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200()(三)拓展练习。

1.练习三第8题。

2.练习三第10题。

3. 15页的思考题。

(四)创编练习。

用6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图形,要求:
从前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导学要点:
1.一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组织学生观察、比划、举例、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3.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4.沟通容积与体积单位的联系。

→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提示:注意数清楚被遮住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引导得出方法:先确定用到的是什么单位,再确定具体的单位。

→理清三者之间的内在练习。

→重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像,找到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先化整为零,再数数得出结果。

第七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第八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交流内容
(4)什么是底面积?
(5)选择一个物体,指一指底面积。

(6)还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 练一练1、2、3题;
2. 练习四第4题。

(二)变式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2.练习四第6题;
(三)比较练习:
1.练习四第7题
2.练习四第8题;
(四)创编练习:
如图,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30厘米、宽22厘米、高14厘米,里面的水深7厘米。

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垂直竖起来,容器里面的水深多少厘米?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12页。

提高题:→导学要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2.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点拨:
→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并适当追问。

第3题,提示:把长方体竖起来,横截面就是底面。

第4题,提示:看清运算的符号。

→提示:“所占的空间”指的是体积。

→提示:规则的跑道、马路所铺的三合土、塑胶都可以看成一个很扁的长方体。

→提示:实质上水的体积不变,运用水的体积不变解决问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第九课时:体积单位的进率
第十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
第十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1)
第十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2)
第十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3)
第十四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探索规律)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2

教学内容
课本P29-30页的例2及相
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6—
9题。

课型新授
执教
日期

星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正确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只
是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
推理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
应用价值,提过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用来解
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整数乘法。

教学时要着重沟通
两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做法的算理是一样的。

教材分析:例2也是以做绸花为素材,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
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正确计算相关分数乘法式题的能
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一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直接
用乘法来计算,从而扩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通过沟通两种解法之间
的联系,促进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一练”一共安排两道题。

教材让学生通过涂色操作、看图填空和列式计算,
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预习作业
1.说说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

花生产量是小麦产量的
1
4。

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4
3。

2.篮子里有12个蘑菇,把这些蘑菇的


分给小白兔,小兔分得多少个?
(1)先在图上画一画。

(2)列式计算出结果。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修改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