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9上精品教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探究欲望,但学习主动性尚需引导。此外,学生在数学、逻辑思维、问题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待提高。
4.重视过程,注重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
3.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如力、质量、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等,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度、作用力等。
3.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物理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如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3.教师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物理问题。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上教案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率的定义和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过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他们对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图片),展示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更快?为什么?通过情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初步了解物体做功的快慢之分。
2. 引导思考,探究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才能计算一个物体做功的快慢?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总结出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 实例分析,运用功率的知识通过举例,让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如:比较不同物体做相同功所需的时间,分析哪个物体做功更快;或者比较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做相同的功,分析功率的变化。
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4. 练习与反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功率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流程图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 引导思考,探究功率的概念3. 实例分析,运用功率的知识4. 练习与反馈六、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
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案名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空气中传播。
3.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难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扬声器、锣鼓、尺子、气球、塑料管、玻璃罩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扬声器振动时的现象,探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 声音的接收:让学生用耳朵贴近扬声器,感受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接收过程。
5. 声音的三个特性: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并能够区分。
6.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为什么敲锣时离锣近的人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难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现象,如:水中的声音传播、固体中的声音传播等,进一步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少噪音污染?如何提高音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
在这一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它们适用于哪些电路?
2.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功率是如何分配的?
3.结合生活实例,探讨电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我将设计以下几类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电功率知识的掌握:
1.基础计算题:涉及电功率的基本计算,巩固学生对公式的运用。
b.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理解电功率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c.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d.评价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实验操作方面,我将提前进行演示,强调电能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4.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策略:
a.问题驱动法: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电功率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熟悉了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物理量,这为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奠定了基础。但在实际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具体问题时,可能会对公式的选择和变形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电能表的读数和使用可能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指导。
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电功率的学习中来。
4.学会使用电能表测量电器设备的电功率,通过实验验证电功率与电能之间的关系。
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版本粤沪版本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电流与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及电路的状态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方法,能够分析电路的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状态的能力。
3. 通过对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方法。
难点:电路状态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
2. 电流的概念:讲解电流的定义,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3. 电流的测量:介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流表的接线方法,能够正确读取电流值。
4. 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5. 电路的状态:分析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开路,让学生能够判断电路的状态。
6.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电路图,让学生判断电路的状态,并解释原因。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判断电路的状态。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状态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判断电路的状态。
2. 复习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电流表的偏转,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通过讲解电流的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测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电路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复杂的电路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方法一、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有关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篇
有关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篇有关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学的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命题→ 理论解释→ 理论预言→ 实验验证→ 修改理论。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的重点,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这是能够用这个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这些内容,因此,我分三步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步要使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通过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第二步从理论上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步要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1、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这部分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很注意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导入课题。
为此,我选择设计了几个的演示实验:烧杯倒水冲刷叶轮转动和竖直上抛小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了解到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通过重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并作了适当的拓展:由以上演示实验联想到东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的水车磨坊和现代大型的水力发电站;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也可以通过弹力做功来实现相互转化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物理教学提倡实验、观察、思考的特点,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发掘了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演示实验新颖,操作顺利流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定性关系,知道一种能量减少,必然导致另一种能量的增加;然后提出动能和势能转化有什么定量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提出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担心时间进度,处理不是很细致,提出的问题层次性不强。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教材以小球的自由落体为例的教学设计,利用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要求学生自行独立分析并推导出在只有重力做功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3
13.3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与车流、水流的类比了解电流的概念。
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了解身边常见的电流值。
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方法, 能正确读数, 并知道如何保护电流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 掌握电流表的使用。
通过对电流表使用说明书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设计思路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使学生认识电流, 了解电流是有方向、有强弱的。
通过对一些家电用器电流值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电流强弱的含义;通过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 让学生了解使用说明书的作用, 为他们在生活中能根据使用说明书操作家用电器打下基础;通过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活动,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进一步熟悉对电流表的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教学重点 : 电流表的认识和使用。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对电流表的观察和阅读使用说明书, 学会使用电流表。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教学难点: 电流表的读数。
教学策略: 阅读电流表使用说明书来明确电流表的使用。
教学资源学生电源、电流表、导线、开关、小灯泡两盏、示教电流表两个。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认识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定义: 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用字母I 表示。
3.单位:安培, 简称安, 符号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1A=103mA1mA=103μA二、认识电流表电流表使用规则(1)使用前观察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2)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3)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进, 从负接线柱流出(4)所测电流不能超过量程(使用时用大量程试触法选择量程)(5)电流表不能与电源直接相连三、测量电流。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4认识动能和势能.doc
教案: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4节。
2. 详细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影响因素;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跑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变化。
2. 知识讲解:(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实验演示:(1) 动能实验:让小车在斜面上滑下,观察小车的速度和撞击力;(2) 势能实验:让小球从高处落下,观察小球撞击力的大小。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分析一个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2. 答案:(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 示例: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撞击地面,动能转化为势能。
解题步骤:确定初始动能、势能;确定转化后的动能、势能;计算能量转化比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3节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2. 详细内容:(1) 电流的概念:单位时间内电荷的流动称为电流。
(2) 电流的表示: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3) 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4) 电流的计算:电流=电荷量/时间。
(5) 电流的分类:直流电和交流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 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4. 能够区分直流电和交流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电流的计算方法和电流表的使用。
2. 重点:电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源、导线、灯泡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的现象。
2. 讲解电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电流是单位时间内电荷的流动,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3. 演示电流的测量: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解释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4. 练习电流的计算: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5. 讲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直流电是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交流电是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并判断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电流的计算方法。
3. 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流。
(1) 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灯泡的电阻是10Ω,电流表的读数是0.5A,求电路中的电流。
(2) 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灯泡的电阻是10Ω,电流表的读数是1A,求电路中的电流。
2. 答案:(1) 电流=0.5A。
(2) 电流=1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电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电流的计算方法和电流表的使用掌握程度。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上13.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九上 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即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2. 电路的连接方式: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3. 电路图的绘制:教授如何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电路的概念。
2. 使学生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能够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3. 培养学生绘制电路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式,尤其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2.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电路图示例。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绘图工具(铅笔、直尺、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组成。
2. 知识点讲解:a.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b. 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c.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释一个典型的电路图,让学生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2. 电路的连接方式:a. 串联电路:电流依次通过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b. 并联电路:电流分支,分别经过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再汇聚。
3.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的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绘制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图。
2. 请绘制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图。
3. 请解释为什么说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而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
(新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1《认识内能》教学设计
-设计实验,如酒精灯加热水,观察温度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内能的改变。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内能的微观机制,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是分子运动的能量。
3.问题驱动的探究活动,解决难点:
-提出问题,如“如何改变物体内能?”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发现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4.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内能中的应用,理解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
1.观察: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2.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热传递和做功对内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内能改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加深理解:
-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内能相关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认知。
5.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交流: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内能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自觉性。
最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节认识内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1节认识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自主预习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称为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课堂探究案】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汇总7篇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汇总7篇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汇总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宇宙论研究在宇宙的大范围内宇宙的形成和演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经过一年的复习教学,送走了又一届高三学生,回想这一年来的工作,现反思如下:一、反思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学生的力学学习得太差,好几次在讲例子时,学生就说听不懂,我在解题时中间有一个计算步骤我省略了,我以为学生没有问题,就一个数学运算应该没问题,可哪里知道这个班的学生天生就习惯接受,自己从不主动去思考动手解决问题,我开始反思,怎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原来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必须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于是,我决定,少而精的讲例子,每讲一个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类似的题目,渐渐地学生学会做一些题目了,也就不觉得听不懂了二、反思教学困惑,形成教学后记在复习动能定理时,常常遇到连接体问题,要学生对多个质点运用动能定理,公式多,学生感到拿手,经常出错,于是我想;能不能使问题简化呢?在职业高中阶段,常常是连接两物体的力的功的代数和为零,我想到把多个动能定理的公式相加,消去了连接物体的力的功,得到质点组动能定理,把它介绍给学生,说明它的适用范围,学生很容易掌握,于是我把它形成论文;在讲振动和波动时,学生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容易混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经常出错,而近几年又经常考振动和波动相结合的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别呢?我后来总结了正确处理振动和波动的内在关系,像这种类似的反思很多。
三、反思思想方法,培养建模能力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
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
有关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教案6篇
有关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教案6篇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教案(精选篇1)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科书采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措施: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教案(精选篇2)一、学生情况简析:10、15班总体上学生较服从老师教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但仍然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10班学生优秀率在一定程度上波动较大,合格率较稳定,因此在学期要着重培优,让优秀率稳定下来。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2探究欧姆定律.doc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2 探究欧姆定律.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需要水分和阳光才能生长。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
2.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种子、水、阳光灯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小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
2. 观察植物生长: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观察箱中的植物,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生长的过程。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亲手种植一颗种子,并给他们提供所需的水和阳光。
4. 观察记录:让孩子们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叶子的生长等。
5. 成果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植物生长比赛,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孩子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植物种植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种植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拓宽他们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境引入:我选择了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
这个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我的思路,并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
最新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四、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
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2、怎样防治噪声?六、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七、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2013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11.1 从闪电谈起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4.了解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公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设计: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的图片和雷声。
师: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划破寂静的长空,催动着滚滚雷声……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将开始学习有关电学的简单知识。
(板书课题:11.1 从闪电谈起)新课学习:一、电是什么?(板书)活动探究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多媒体视频展示: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注意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
教师小结: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板书:1、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板书)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多媒体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正电荷?(2)(2)什么是负电荷?(3)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
探究活动2,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同种电荷之间、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结论:1、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板书)多媒体视频展示:上海科技馆的有趣现象。
引导学生解释其原因。
活动与探究3,多媒体视频展示:模拟闪电现象(1)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①闪电是怎样产生的?②什么叫尖端放电?③你知道哪些放电现象?与同学们讨论,分享你的经历。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
上述问题的说明:①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之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②实验表明,物体带电邮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现象。
③如:穿衣脱衣时的电火花。
板书:2、闪电的产生:(1)放电现象;(2)尖端放电。
让学生阅读课本P4“信息浏览”,并用flash动画展示,让学生了解“电是从哪里来的?”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板书)播放多媒体视频:方法一、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板书)方法二、用验电器来判断(板书)1、介绍验电器的构造。
2、视频展示:使用验电器验电,并观察金属箔片张开的现象。
3、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想到排斥。
问题讨论: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应用与防护呢?四、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你举例说明。
2、如何防护电现象给我们带来的不利方面呢?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1、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2、电现象的防护:油罐车后的拖地铁链、避雷针。
五、小试牛刀:课件展示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强调摩擦起电概念、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原理、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七、布置作业:课本6-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4题。
板书设计11.1 从闪电谈起一、电是什么? 1、摩擦起电: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基本性质。
3、两种电荷:(1)正电荷:(2)负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闪电的产生:(1)放电现象:(2)尖端放电:三、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一: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方法二:用验电器来判断: 1、验电器的构造:2、验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1、应用: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2、防护:避雷针等。
教学反思: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教案1. 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2. 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3. 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4.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5. 会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开心自主预习,轻松搞定基础。
1. 电路是用导线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连接起来的电的路径.2.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的电路叫做通路.开关未闭合,或电线断裂、接头松脱致使线路的电路,叫做开路.导线的电路叫做短路.电源的两极是(填“允许”或“不允许”)直接用导线连接的.3. 电路图是用________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在电路图中,电源用________表示,开关用________表示,灯泡用________表示.画电路图时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连线要________,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家里电灯、电视机、洗衣机等用电器是以________方式连接的.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5. 给电路供电的器件是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等;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是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等;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是________.6.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处于如图所示状态时,电灯________(填“亮”或“不亮”),这时的电路叫________.将开关闭合时的电路叫_______.如果把A、B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则会造成_______.7.家用电器一般情况下是______联,教室里的电灯、路灯等也是____联;用来装饰用的小彩灯一般情况下是_____联.8.如图所示,若只需L1发光,则用导线连接接线柱_________;若用导线连接B、C接线柱,则_________发光.9.节日用的小彩灯,在一个灯泡坏了以后,其他的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小彩灯( ).A. 一定是串联B. 一定是并联C. 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D. 无法判定10.短路和断路是电路中常见的故障,下列四幅图有短路现象的是().11. 下面是小强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连接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厨房中的抽油烟机里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有时同时工作,有时只有电动机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的B. 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C. 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D. 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几盏照明灯和其他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12.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13.游乐园里有一种游戏,铁棒在螺旋金属管里穿行,如果不小心铁棒碰到金属管壁,灯会亮和铃会响.小明经过观察发现,这套游戏装置除了小灯泡和电铃外,还有两节电池,而铁棒和金属管可以看成是一个开关,请把你猜想的这个游戏装置的电路画在方框内.并根据你猜想的电路图把图中的实物连接完整.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
14. 如图所示,当开关________闭合,其他开关断开时,L1、L2串联;当开关________闭合,其他开关断开时,L1、L2并联.15.小亮和小刚是同班好朋友,又是住在同一家属楼上下层的邻居,经常一起去上学.为了相约方便,他们想连接一个能够相互呼叫的电路,只要一方按下自己书桌上的开关,对方书桌上的电铃就会响.如图是他们设计的电路,你认为这个电路图(“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改进的办法是.16.下面是小华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进行观察分析后作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厨房中的抽油烟机里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的B.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晨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C. 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D. 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照明灯和其它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17.如图所示是一种声光报警电路,各原件均能正常工作.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只闭合S2时,铃响灯不亮B.只闭合S1时,灯亮铃不响C.同时闭合S1、S2,铃响灯不亮D.同时闭合S1、S2,灯亮铃不响18.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是否影响它的控制作用”的实验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它闭合开关后发现L1、L2都不亮,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判断是一个灯泡坏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一根导线检查电路的故障.方法是用导线分别连接a、b接线柱和b、c接线柱,观察每次连接时电灯的发光情况,从而判断故障.亲爱的同学,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1)用导线连接a、b时,________灯亮,说明________灯开路.(2)用导线连接a、b时,________灯不亮,说明________灯开路,然后再用导线连接________接线柱,________灯亮,则可检验你的这一判断是正确的.瞧,中考曾经这么考!19.(2011·江苏泰州)小红发现教室里的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两盏灯.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20.(2011·甘肃天水)如图所示,开关S、S1、S2都闭合时,灯泡L1与L2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21.(2011·浙江舟山)汽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要打开转向灯,司机要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子,这根杆子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1. 电源用电器开关2.处处连通在某处断开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不允许3.规定的符号横平竖直简洁整齐美观4.串联并联并联5. 电源干电池蓄电池用电器电灯电扇开关6.不亮开路通路电源短路7.并并串8.C、D L1、L29. A 10.B 11. B12.(a)图将出现L1灯亮L2灯不亮,(b)图电源被短路.13.如图所示14.S2S1、S315.不符合把开关S1(或S2)与电铃D1(或D2)的位置互换16.B 17.D18. (1)L2L1(2)L2L2b、c L119. A 20. C21.并联开关11.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案一、教材分析《电流》是在第四章“认识电路”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电路中的相关概念,认识了电路中常用的图形符号,知道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