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20例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20例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红磷停止燃烧探因(1)教师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可提出红磷为什么会停止燃烧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如瓶内与红磷反应的气体用完了或是红磷反应完了等)。
(2)课外组成研究小组,设计出验证猜测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用代用品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学习了氧气性质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用其它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用蜡烛、木炭等)。
(2)学生提出各种方案后,指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3)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3.关于空气质量的调查(1)从电视上的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状况的兴趣。
(2)指导学生学会文献查阅的方法和有关空气质量问题资料的查找途径,可提供有关网址,如/。
(3)指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整理与加工,写出空气质量的调查报告。
4.农村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的调查(1)从农作物秸秆燃烧的产物引导学生思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农村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的兴趣。
(2)指导研究小组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查找有关资料。
(3)对各种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分子模型的制作(1)给学生展示几种分子结构模型。
(2)教师对分子模型制作的方法(比例、伸展方向等)和材料要作必要的介绍,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制作方案。
(3)学生制作的分子模型在班级交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公开展示。
6.分子、原子概念发展史(1)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对分子、原子的认识经过了很多科学家的努力,激发学生对分子、原子发展史的兴趣。
(2)计算机可上网的学校可提供如下网址:。
路径为:化学在线/科学殿堂/化学名人/道尔顿。
不能上网的学校,教师要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的途径。
(3)指导研究小组整理资料并写出报告。
7.废电池对水质的影响(1)从废电池的处理情况调查切入,提出废电池对水质有何影响这一问题。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通用8篇)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通用8篇)化学讨论性学习报告范文篇1一、利用探究性试验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探究性试验要求同学自行设计,自主试验探究,同学对试验现象怀有幻想、期盼、新颖、刺激,对试验结论可事先进行猜想和推断,试验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对比、争论和推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爱好,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如在学习“燃烧”、“自燃”、“着火点”等概念时,我先给同学演示“扇风点火”的试验,用扇子轻轻地对着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扇风,大家目睹白磷着火了,感到惊异,立刻哗然:“怎么不用火柴点,仅用扇子扇就能使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呢?”引导同学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从中找到“谜底”悟出道理,使同学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了感性熟悉。
如讲到“酸碱指示剂”时,用滤纸(先用酚酞试液浸泡晾干)和针(用氢氧化钠溶液潮湿)为道具,用针穿透滤纸产生“一针见血”的效果。
把成语与化学现象联系起来,生动好玩。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引导同学乐观思索,老师讲解酸碱指示剂显色原理后,同学“跳一跳就摘到了‘苹果’”感觉“味道美极了”。
生动、鲜亮的趣味试验和演示试验能把同学带入奇妙好玩的科学世界中,同学从奇异的试验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化学学问,从爱好盎然的观看中发觉好玩的问题,活跃同学的思想。
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的学校同学而言,就会感到化学的深厚趣味性和神奇感,于是一个个“为什么”油然而生。
凡有试验,同学的爱好就会特殊高,精神兴奋、思维活跃,课堂印象特殊深刻。
试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诱惑着同学,通过好玩的试验现象,再加上老师的启发、诱导、点拨,使他们仔细观看、分析,促进了他们智力因素的进展。
二、利用探究性试验增加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不同方面的探究性试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同学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去思索分析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和做出推理,设计试验方案,试验验证。
通过这些过程使同学体验到了搜集资料、设计试验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案例二
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案例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案例二标题: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各种物质的酸碱性质分析一、引言(150字)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反应之一,了解各种物质的酸碱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于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目的(100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包括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
通过观察、测试和实验现象的记录与分析,了解物质的酸碱性质,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材料与方法(150字)1.实验材料:盐酸、硫酸、石灰石(CaCO3)、醋酸、纯净水、苏打粉、盐、红蓝色指示剂。
2.实验仪器:滴管、试管、量筒、酒精灯。
3.实验步骤:a.将盐酸、硫酸、醋酸等酸性物质依次加入试管中,用红蓝色指示剂进行测试。
b.将石灰石、苏打粉等碱性物质依次加入试管中,用红蓝色指示剂进行测试。
c.将纯净水和盐加入试管中,用红蓝色指示剂进行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400字)1.酸性物质的测试结果:盐酸和硫酸溶液均呈现酸性,红蓝色指示剂在添加酸性物质后变红;2.碱性物质的测试结果:石灰石和苏打粉溶液均呈现碱性,红蓝色指示剂在添加碱性物质后变蓝;3.中性物质的测试结果:纯净水和盐溶液均呈现中性,红蓝色指示剂在添加中性物质后无明显变化。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酸碱中和反应,并对红蓝色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中性物质则没有表现出酸碱性质。
五、实验讨论与总结(400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认识到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酸碱性质,这与它们的化学组成有关。
酸性物质通常含有氢离子(H+),能够释放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碱性物质通常含有氢氧根离子(OH-),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
而中性物质既不含有氢离子,也不含有氢氧根离子,溶液呈中性。
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我们还发现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在适当量的情况下可以中和生成中性物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1、确立课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单独提出,也可以教师与学生合作提出。
由于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及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事物,我认为:课题最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提出一个研究课题,做到有的放矢,不搞花架子和形式,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真正有所得。
例如在初三化学上册P138页第5题:要使校园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请你设计几种方案并向有经验的人征求意见,比较这些方案的优缺点,确定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由于我校自行车车棚年代较长,很多地方已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车棚到处漏雨。
因此,我校车棚一方面影响学校的环境美观,另一方面,还对师生的自行车带来损害。
为此,学校决定利用寒假对车棚进行重新改造。
于是,我和学生了解这一情况后把这题改为:如何修建一个寿命较长的自行车车棚。
让同学们为学校设计一个车棚,这一课题一提出,立即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的思想。
2、搜集资料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少,课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为此,我先请学生调查我们学校的车棚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种破烂样子?学生在观察调查后得出:(1)、车棚盖损坏较严重,原因是所用材料老化;(2)、所用的钢架都已锈蚀;(3)、车棚的地面的水泥面已风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小凹坑。
通过调查,同学们认识到要修建一个寿命较长的自行车车棚,需要考虑车棚盖的材料质量好坏、车棚钢架需要考虑防锈蚀等。
这时有同学提出为了防止钢架锈蚀,我们用不锈钢做钢架,这样既美观又不会锈蚀;有同学提出不锈钢的成本价格太高。
于是同学们展开了争论,在争论中彼此都不能说服对方,最后,决定各自设计用不同的材料修建车棚,看谁设计的车棚价格既低廉又寿命长。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案例描述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以“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将实验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1. 活动准备(1)确定主题:根据我校化学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确定时间:将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持续一个月。
(3)确定地点:在学校化学实验室进行。
(4)确定参与人员:邀请我校化学教师参加,共计10人。
2. 活动过程(1)分组讨论:将参与教师分成两组,每组5人。
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总结。
(2)案例分析:各组成员针对化学教学中实验应用的成功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设计、操作方法、实验效果等方面。
(3)实验演示:各组成员根据讨论结果,选取一个实验案例进行演示,其他组成员观摩并提出改进意见。
(4)经验分享:各组分享本组在实验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他组成员学习借鉴。
(5)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各组组长对本组讨论和实验演示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活动成果(1)提高了教师对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认识,增强了实验意识。
(2)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等问题。
(3)优化了实验教学方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案例反思1.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热烈,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经验分享等环节,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 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5. 活动结束后,部分教师提出建议,如增加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设计等,为我校化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初中化学教研专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为专题,通过分析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案例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三、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优化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四、案例实施过程1.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1)明确实验探究主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探究主题,如“物质的溶解性”、“气体的制取与检验”等。
(2)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等,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制定实验探究评价标准: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 实验探究教学实施(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引出实验探究主题。
(2)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探究。
(3)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强调实验安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为后续分析、总结提供依据。
(5)实验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探究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小组互评:小组内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实验探究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五、案例反思1. 实验探究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化学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为了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共同探索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化学课堂,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2. 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1年3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教研组长主持,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专家讲座:邀请化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3. 教学案例分析:由教师分享在化学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4. 分组讨论:教师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剖析。
5.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五、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1)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探究式教学的方法:问题引导、合作学习、实验探究、信息技术辅助等。
(3)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评价反馈等。
2. 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一:以“物质的性质”为例,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性质规律。
(2)案例二: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
(3)案例三:以“化学实验”为例,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实验技能。
3. 分组讨论(1)针对案例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2)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化学课堂。
(3)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化学教研组开展了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讨、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教研组首先对“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教师们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
(2)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教研组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环节,确保实验安全,注重实验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2. 教学设计研讨教研组针对“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研讨。
教师们共同探讨以下问题:(1)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研讨,教师们形成了以下共识:(1)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观察、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们在教研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实践。
以下为部分教学实践案例:(1)教师A在教学“氧气”这一课时,设计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实验活动。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厨房中的化学时,我们发现调味品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调味品可以让食物更加美味,但是过量使用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调味品的使用技巧,以保证食物的健康和营养。
我们研究了不同种类的调味品,包括盐、糖、酱油、醋等。
我们发现,这些调味品都是由化合物组成的,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尽相同。
例如,盐是由氯化钠组成的,它可以增加食物的咸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调味品时注意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我们还研究了调味品的保存方法。
由于调味品中含有水分,因此容易受潮变质。
我们研究了如何正确保存调味品,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最后,我们总结了一些使用调味品的技巧。
例如,在烹饪时应该先加入不易糊的调味品,以免影响食物的口感。
同时,
我们还研究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食材和菜品选择合适的调味品,以达到最佳的味道效果。
通过研究调味品,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化学在厨房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关注了自己的饮食健康。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两个案例
砷
少量
( ) 题 分 析 卸 实 验 设 计 2问
含有 H S P 杂质 , 、H 等 它们 会影 响 乙炔 的性 质 实验 。 于 是我们 对该 实验 进行 了认 真 的研 究 :
( ) = 实验 研 究 ( ) 石 的 成 分 1电
我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下 列 几 个 问 题 :① 如 何 减 缓
教 师对 学生作 业 的批 改就是 对学 生学 习活 动成 果 的肯定 , 实 现超 时空 的师 生交流 的一种 形式 , 是 是
“ 教 学 ” 程 。 实 践 研 究 表 明 . 生 十 分 在 意 于 教 后 过 学
目的 , 筑新 的化学教 育 体 系 , 构 并体 现 于化学 作业改
() 2 作业 设 汁也 应 深 入 分析 和挖 掘 知 识 的智 力
化 学教 学 中研 究性 学 习 的两 个 案例
严 业 安
( 市 第 一 甲 学 . 建 三 明 350 ) 三 福 600 文 章 编 号 :05— 69 20 )6一) 5— 3 10 6 2 【02 0 (2 0 【 ) 中 图 分 类 号 :63 8 C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维普资讯
化 学 教 学
2 0 年 , 6期 02 第
书馆 和 资 料 室 查 阅 了 有 关 资 料 , 请 教 了 有 关 实 验 并 老 师 , 在 讨 论 的 基 础 上 理 清 了 思 路 , 计 』几 种 实 并 设 . 验方 案 , 归纳 如下 : 现
维普资讯
20 0 2年 . 6期 第
教 师论 坛
2 5
接 掏 戚
L
学 生 的 期 待 转 化 为 他 们 学 习 的 动 力 。 批 改 策 略 主 要 有 :、 改与精批 并用 ;、 商批 改 ;、 类 点评 ; 1粗 2 3分 4 评 价与 激励结 合 。 4 对 作 业 改 革 的 建 议
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案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每个学生能更好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教育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地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化学研究性学习可按下列流程进行: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以《SO2的化学性质》为课题,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题:《SO2的化学性质》1.课题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SO2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断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对SO2的化学性质提出假设,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相互讨论,提出了以下三点假设:假设1: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的酸酐。
假设2:SO2中“S”的化合价为“+4”价,是S元素的中间价态。
在化学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可能降低,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假设3:用SO2熏过的银耳会变白,SO2可能具有漂白性。
3.课题准备要研究SO2的化学性质,首先必须制得SO2,如何制备SO2气体?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3.1实验原理教师建议学生查阅资料,包括教材、网络、文献等多种渠道来获取制取SO 2的方法。
下列是学生的查阅结果:原理1:Na 2SO 3(固)+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原理2: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原理3:S (固)+O 2 SO 2原理4: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O 2↑+S ↓+H 2O ……3.2实验装置学生分析以上反应的条件,认为原理1和原理4反应条件较为简单,根据原理1和原理4的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提出了下列两套制备装置:原理1装置 原理4装置4.实验验证学生提出上述假设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试剂来验证其假设,学生针对关于SO 2化学性质的三点假设,选择了下列四组试剂进行实验验证。
化学优秀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化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化学教师队伍,我校化学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文将以一次化学优秀教研活动为例,介绍活动的过程、成果和启示。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深入探讨化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激发教师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课题研究本次教研活动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教师分组:将化学教研组成员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
(2)资料收集:各组教师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3)实验设计:各组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4)实验实施:各组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讨论。
2. 教学观摩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教研活动安排了公开课观摩环节。
具体安排如下:(1)教师自选课题:每位教师自选一个课题,进行课堂教学。
(2)观摩与研讨:其他教师观摩公开课,课后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反思:授课教师针对观摩意见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3. 教学竞赛为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次教研活动举办了教学竞赛。
具体安排如下:(1)参赛教师: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
(2)竞赛内容:参赛教师根据教学竞赛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课堂教学。
(3)评委打分:邀请校内外专家担任评委,对参赛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深入探讨了化学教学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有益借鉴。
3. 激发了教师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4. 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结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结题报告)课题: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组长: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学习,我们组完成了生活中的化学研究。
具体分工如下::生活中的化学实验:网上资料收集:资料整理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活离不开化学。
经过多次实验,我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并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比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去污原理。
另外整理了一些网络资料,让我们了解一些无法亲自测试的化学现象。
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
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只要我们注意,就会有所收获。
请参阅: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油墨是胶体,不同的油墨胶体颗粒带不同的电荷。
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带相同电荷的胶体颗粒之间的斥力因相互中和而减小,从而聚集成大颗粒,胶体聚集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
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
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
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研究指导教师:李素华学生:高一(8)班学生1.1研究目的及意义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知识,开展有关环境问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汽车的增多,每天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越来越多,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国家都已严格规定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相关执法部门也加强了检查力度。
一些城市的新闻机构还定期报告空气质量状况或发布空气质量日报,使人们能清楚了解生活环境的状况,增强环保意识。
本案例适用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在学生学习了氮气的有关知识后,认识到NO和N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
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2教学目标(1)加强对氮气及相关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合作精神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
2确定研究方案2.1提出具体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真正关注的、与汽车尾气相关的化学问题,并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问题概括总结起来。
经研讨,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1)汽车尾气中有害成分是什么?如何产生的?(2)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对人类及其生活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3)治理汽车尾气可采取的有效途径有哪些?2.2成立研究小组(1)编组方式:全班56人,分6组,每组9~10人。
(2)人员分配:教师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将一些有特长的学生编排在不同的组(如:交往能力强、计算机操作熟练、),以利于工作的平行开展。
2.3确定研究方案(1)小组座谈,交流设想,共同研讨、论证。
(2)请教指导教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做好开题工作。
远离烟毒 关爱健康——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一则
展 示 阶段 展 示 与 汇报 。 1 时 课 成 果展 示 阶段
得 体 会 、记 录 、手 抄 报、 剪报 、 片 、 片 、 图 照
笔 记 、 写 的 论 文 以 一周 撰
板报 、 图 片、
照 片、
第一 阶段 : 准备阶段
( ) 定 子 课 题 一 确
及 设 计 制 作 的作 品 等
生正 值花季年 龄, 引导他 们深刻认 识烟草 的危 害 , 防患 于未然,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活 动的亮点在 于紧跟
时 代 , 近 生活 , 人 社 会 。 贴 融 二 、 动 目标 活
主 题
内容
时 间 成 果 形 式
段
明确 《 离 烟 毒 关 远
开 题 报 告
爱 健 康 》 一 课 题 的 这
阶
本课题《 远离 烟毒
生于学生对 自己生命 的热 爱。每年 5 3 月 1日为全球戒 烟 日, 世界卫生组织把 吸烟看成 2 世 纪的瘟疫 。此外 , 1 我 国吸烟人 群 有年 轻化 的趋 势 , 2 与 0世 纪 8 O年代 相
比, 开始吸烟 的平均年龄 由 2 . 2 4岁降为 1. 岁 。高 中 97
目的 、 义 、 动 内容 意 活
一 周 报 告
知识 与技能 : 了解 吸烟对 自己、 人 以及社 会经 济 他
的影响和对环境 的危害性 。
和步骤。
1 各 活 动 小 组 按 照 制 .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 生收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活动 中培养 学生 的创新 意识 和团队精神 。
化学研究性学习
化学研究性学习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小卵石等,就得到一简易的净水器。
实验说明:①小卵石、石英沙要洗干净,小卵石、石英沙起过滤作用。
②家中如果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可以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替代带导管的单孔塞。
③实验物品较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如:家里有棉花的学生可多带些棉花。
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
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实验说明:①可以在家里制取澄清石灰水。
有些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波力海苔中的“强力干燥剂”。
取一只玻璃杯,加入约半杯水,再加入一包“强力干燥剂”,用筷子搅拌,静置。
注意观察生石灰与水反应时的放热现象。
②家里没有玻璃片时可用小镜子代替。
③还可以做澄清石灰水中吹入的实验。
茶水—墨水—茶水在烧杯中盛可饮茶水,玻璃棒的一端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末,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末,先用蘸上绿矾的一端搅拌茶水,茶水变成“墨水”,再用蘸上草酸晶体的一端搅拌“墨水”,墨水又变为茶水。
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
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
这种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当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时,常常看到水果刀口处出现蓝色,有人以为是刀子不洁净所造成的。
其实,这种情况同上述茶水变墨水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铁和水果里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陈卫星(安徽省旌德县教研室242600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在学科教学中被大力推行,为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们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本文介绍的是基中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能否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1 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不能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原因是生成了微溶性的物质,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
显然,如果能设法使生成物不能覆盖住石灰石的表面,反应就能继续进行。
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2 假设假设一:生成物在水中可溶,不会覆盖在石灰石上中断反应。
假设二:石灰石与稀硫酸接触面很大,生成物不能覆盖住石灰石中断反应。
3.分析与验证(1查阅有关资料:①硫酸是二元强酸,当浓度较稀时,主要发生以下电离:H2SO4——2H++ SO42-,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主要发生以下电离:H2SO4——H++ HSO4-。
②通常情况下,硫酸钙微溶于水,硫酸氢钙可溶于水。
③固态物质的表面积与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在化学反应中,固态物质的表面积越大,接触面就越大,反应就越易进行。
(2分析与实验方案设计:从资料内容分析可知,通过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或将石灰石制成粉状的方法可使生成物不能覆盖住石灰石的表面而使反应中断。
实验方案一: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分别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并记录反应速度和生成二氧化碳的量。
实验方案二:用一块纱布包住粉状石灰石,用铜丝系住,如图所示;铜丝可抽动,通过抽动铜丝控制反应进行。
(3实验操作(略4 研究结论(1粉状石灰石能与稀硫酸反应,且反应速度较快。
(2可用块状石灰石与6mol/L以上的硫酸(注意不能太浓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案例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红磷停止燃烧探因1 问题按初中化学教材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
是什么原因呢?2 假设假设一:瓶中与红磷反应的气体已用完。
研究性学习-厨房里的化学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和作用,并探讨其 对食品品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可以提出合理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建议和措施。
糖、醋等能 增强食材原有风味或赋予 新的风味。
调色
酱油、红苋菜红等色素可 改变食物颜色,增加食欲。
保鲜
盐、糖等调味品可降低食 材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 生长,达到保鲜效果。
发酵过程产生物质变化
产生有益微生物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菌、酵母 菌等有益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益。
生成香味物质
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醇、醛、酮等香 味物质可提升食物口感。
真空包装
将食品置于真空环境中, 减少氧气对食品的氧化作 用,延缓变质过程。
04
厨房安全与健康饮食建议
正确使用燃气和电器设备
使用燃气设备时,要确保 通风良好,避免燃气泄漏 引发危险。
使用电器设备前,要检查 插头、电线是否完好,避 免漏电或短路。
烹饪过程中,不要随意离 开厨房,以免发生火灾或 其他意外。
研究性学习-厨房里 的化学
目录
• 厨房中的化学现象与原理 • 常见食材中的化学知识 • 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 厨房安全与健康饮食建议 • 实验设计与探究课题举例
01
厨房中的化学现象与原理
燃烧与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料在厨房中燃烧,产生热量和 光,是烹饪的主要热源。
氧化反应
食物中的脂肪和糖类在加热过程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产生香味和色泽。
提高营养价值
发酵过程可使食材中蛋白质、矿物 质等营养成分更易于消化吸收。
保存食品方法探讨
低温保存
通过降低温度减缓食品中 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生长速 度,达到保鲜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我们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较为熟悉,开展环境教育有良好的基础。
在化学教材提供的内容的基础上,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开展小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明确问题、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开题论证—→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鉴定与成果交流。
化学研究课题包括实验探索类、调查研究类和科技创新类。
在这里,以“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小课题研究为例,展示学生的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由来: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教师演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一些疑问:按照教材的操作和装置,当铜与浓硝酸反应,导气管直接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很容易发生倒吸;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氮气体的吸收有限,有污染空气的可能;二氧化氮尾气没有综合利用。
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改进铜与浓硝酸的实验。
(二)、研究过程: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经过教师和学生的讨论,选定“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作为研究课题,着重解决二氧化氮尾气的吸收和利用问题。
学生依据各自的个性特长自由结合,组成课题组(一般4人—8人),产生组长。
2、设计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提出可以通过以下若干种途径改进实验装置:
方案一:利用注射器完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微型实验;
方案二:将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和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结合,完成二氧化氮的喷泉实验;
方案三:使铜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观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间的相互转化。
……
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会,各课题组选派一位代表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大家质疑提问,小组成员现场做答。
指导教师根据开题报告和全班讨论的情况,对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3、实验验证,开展研究: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后,确定实验装置和步骤,由教师认可后,进入实验室完成相关实验。
学生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改进一(验证方案一):
(1)用注射器吸取少量浓硝酸,用橡胶塞密封针头,翻转至针头向上,使浓硝酸与铜接触,开始反应。
观察NO2的生成。
(2)翻转注射器至针头向下,使铜片与浓硝酸脱离开来,反应停止。
(3)将针管内液体排出,吸进少量水,振荡,看到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说明NO2与H2O发生反应。
(4)实验结束后,吸入少量空气缓缓注射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余气,防止污染。
实验改进二(验证方案二):
(1)向烧瓶中加入少量浓硝酸,并在靠近橡皮塞的长导管处缠上螺旋状铜丝。
(2)缓缓倒置烧瓶,下端连接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塑料瓶,如图所示装好仪器,铜与浓硝酸开始反应。
(3)当烧瓶内充满二氧化氮气体时,一只手堵住导气管管口,另一只手挤压塑料瓶,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立即形成喷泉,并生成少量Cu(OH)2絮状沉淀。
图2 实验改进三(验证方案三):螺旋状铜丝
矿泉水瓶(盛有NaOH溶液)图1
(1)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2)待空气排尽后,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此时可看到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NO气体。
(如反应不明显,可稍加热)
(3)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可看到无色NO气体变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图3
4、反馈评价,成果交流:
在学生自评、组间互评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安全性等方面因素,学生们认为第二种实
验方案比较好,主要优点是:它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喷泉实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装置
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适于作为“家庭小实验”。
在完成了结题之后,我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
他们说:最初的时候,也曾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种课题研究工作,会不会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但经过几个星期的研究活动,他们渐渐地喜欢上化学了,在他们看来,化学知识显得非常有用和神奇。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也结成了凝聚力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能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