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部过渡带高含水开发后期抽油机井泵挂深度调整的认识
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
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变得越发重要。
通过合理的参数调整与优化能够提高井筒的有效供液能力和产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油田的产能。
下面将从井筒结构、冲程调整与泵挂绳磨损、泵心损坏等方面探讨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
从井筒结构方面来看,可以通过优化井筒内径、减少漏失和附加阻力等措施来提高井筒的有效供液能力。
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直径的井筒,对于水平井,井筒内径一般较小,可以通过增加井段数量和控制井段长度来增加有效供液能力;对于垂直井,井筒内径一般较大,可以适当增加井段直径;还可以通过合理布置井别和增加井顶砂纸的使用,减少漏失和阻力,提高井筒的有效供液能力。
冲程调整也是优化生产参数的一种重要手段。
合理的冲程调整能够提高采油泵的运行效率和井筒的供液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改变抽油机的冲程,调整泵送速度和排液方式,使其最大限度地适应井底流体的变化,提高抽油机井的生产效益。
对于产能波动较大的井口,可以采用自适应冲程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井口产液流量、液位、井底压力等参数,通过自动调整冲程,保持最佳生产状态。
泵挂绳磨损和泵心损坏也是影响抽油机井生产参数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泵挂绳长时间的使用和井底流体的侵蚀,泵挂绳容易出现磨损和断裂的情况,而泵心则容易受到井底砂粒的磨损和腐蚀,导致泵心损坏。
为了控制泵挂绳磨损和泵心损坏,可以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制造泵挂绳和泵心,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在井口设置合理的过滤器、沉砂器以及防砂杆等装置,减少井底砂粒对泵心的磨损。
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
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
抽油机井是从地下油层将原油抽出地面的设备,是油田开发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对于
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进行调整与优化,可以提高井口产液量和泵效,减少能耗和设备损失,提高整个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调整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要从油井本身的特性出发,包括油层的物性和井筒结构等。
需要根据油层的渗透率、孔喉半径和油井的开发阶段等因素,适时调整井口流量和泵冲程,以达到最佳的开采效果。
同时要根据油井的干燥程度和垮井的情况,合理设置提升速度和
泵速,以减少泥层进入井筒和泵腔,避免设备堵塞和泵损坏。
优化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还需要考虑地面设备和管道的匹配。
对于高产量的油井,需
要选择适当的泵和电机,保证设备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要合理设计井口管道和油路
系统,减少摩擦阻力和压力损失,提高整个系统的输送效率。
可以通过改变管径、增设阀
门和控制阀,调整流量和压力的分配,优化井口排液和排气的过程,减少能耗和物料损
失。
调整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还需要根据实时的生产数据和监测信息进行调控。
通过安装
传感器和监测仪器,实时监测井口流量、井底压力和泵效等关键参数,对油井的生产状态
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估。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的动态调整,及时响应井底的变化,保
持井口产液量和泵效的稳定性。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掌握油层的开发特性和趋势变化,制定长期的生产优化策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应用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应用摘要: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策略,旨在提高采收率和降低环境风险。
本研究探讨了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在实际油田应用中的效益和关键因素。
通过分析多个案例,发现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含水油层的采收率,降低注水量,减少水油混采带来的环境问题。
关键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注水方式、采油方法等。
关键词: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采收率;注水量;环境风险引言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传统采油方法逐渐面临着采收率下降和环境风险增加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崭露头角,成为提高采收率、降低注水量、减少环境问题的关键策略。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核心理念是根据油层特性和地质条件,将含水层和含油层进行有效隔离和管理。
通过精确的注水和采油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含水层的采收率,减少非生产性注水,降低水油混采带来的环境影响。
一、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需求和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油田进入了高含水后期阶段,这意味着含水层中的水分占比逐渐上升,而油层中的油分逐渐减少。
这一阶段的油田开发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需求,需要采取创新的技术手段,其中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崭露头角。
需求:1. 提高采收率:高含水后期油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采收率下降。
传统的采油方法往往无法有效地从含水层中提取油,导致大量的油资源被浪费。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来充分利用有限的油资源。
2. 降低注水量:为了维持油田的生产,通常需要注入大量的水以维持地下压力。
然而,这会导致非生产性的水油混采,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增加了处理和处理成本。
因此,有必要降低注水量并提高水油分离的效率。
3. 减少环境风险:高含水后期的油田往往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如地下水污染和土壤退化。
非生产性的注水和水油混采可能会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加剧。
因此,需要采用更环保的方法来减少环境风险。
油田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运用分析
油田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运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8-19T05:50:13.23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期作者:贾喻博[导读] 分层采油属于石油开采技术之一贾喻博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摘要:分层采油属于石油开采技术之一,主要指在石油开采井内利用封隔器将石油层分成若干层段,之后利用配产或卡封的方式,尽量降低不同分层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油层作用的发挥。
分层采油技术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复杂性强等特点,在具体应用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全面考量分层采油具体技术的优化与应用,以确保采油作业有序推进。
关键词:分层;高含水;采油;技术前言分油层采油技术属于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采油技术之一,利用该开采技术可以确保石油开采质量,但此项技术应用多年,在实际应用中适当的改进原有技术对于增油、控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分层采油技术及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应用、技术改造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1.分层采油技术分类及应用 1.1多管与单管分层采油技术及应用分层采油技术十分复杂,根据采油管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分层采油技术分为多管与单管分层采油两种不同形式。
首先,多油管分层采油。
多管分采主要指在油井分层基础上,根据每一层油层的不同,使用不同口径大小的采油管,调整采油管数量与容纳范围,提升不同分层采油的速度与质量。
此种方式需要注重油井环境情况,需要确保采油施工环境安全。
其次,单管分层采油。
此种方式与多管采油相类似,都需要在油井分层之后进行,此种采油形式是指根据制定的采油施工计划,结合隔离设备的推动,在原有单管分层的基础上,减少其他石油开采工作产生的影响,避免多油层之间产生的不良性影响,提升采油质量[1]。
1.2高含水后期堵酸化工艺与重复压裂技术及应用一般分层采油技术在应用后期,难免会遇到高含水的情况,此时分层采油技术不得不考虑相应地质、水等因素,因此在技术选择上往往会选择暂堵酸化工艺(裂缝深部)与重复压裂技术,以保证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作业的质量。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分析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随着油田资源逐渐枯竭和油田开采方式的不断深入,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和开发新技术,以提高采油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油田寿命成为了一项关键的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水驱采油技术优化水驱采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采油方式,它通过注水的方式来推动油井中的油向井口流动,以提高采油效率。
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注水量不足或者注水方式不当会导致地层渗透率的下降,从而影响采油效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如水平井注水、多层次注水、改进地层调剖技术等,以提高注水效率,降低注水成本。
随着水驱采油时间的延长,地层中的油水比逐渐增加,这就需要加大注水量来维持采油压力。
同时也要考虑到注水后地层中的油水比的增加会导致地层渗透率的下降,进而影响采油效率。
在注水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层情况动态调整注水量和注水方式,以应对地层变化带来的挑战,提高水驱采油的效率和经济性。
二、提高油井动态管理的技术优化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来说,精细的油井动态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油井使用时间的延长,工艺参数的变化可能导致油井的采油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对油井进行动态调整和管理。
可以通过优化地面生产工艺,合理设置油井采油参数,调整杆式泵的工作方式等手段,以提高油井的产油速度和产油量,降低采油成本。
在对油井进行动态调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油井生产动态监测系统,对油井的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三、多井联合开采技术优化在油田开发中后期,随着单井采油效率的降低,多井联合开采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优化途径。
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
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随着现代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抽油机井在油田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直接影响着井场的产量和效益。
本文将从抽油机井的参数调整、优化对策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从而为油田开发和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参数调整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抽油机井的参数调整对于提高井场产量、延长井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参数调整,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优化工作负荷,降低能耗,减少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油田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2.方法(1)通过调整抽油机的冲程和冲数,改变泵挂工况,调整泵的运行速度和时间,在不同情况下合理配置泵杆结构,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2)通过调整井口压力、排量和含水裂缝等参数,改变地层产物运移速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减少水侵,改善生产状态。
(3)通过改善装备技术,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软件和设备,实现对抽油机井运行参数的精细调控,提高井场产量和效益。
二、优化对策1.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抽油机井效率(2)优化设备结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抽油机井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采用智能化传感器和监控装置,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为优化参数提供有效的依据。
2. 通过调整地层参数提高采收率(1)通过地震勘探和地质分析,了解地层情况,准确把握油层的产能分布和裂缝状况,根据不同地层情况调整对应的参数。
(3)通过技术手段和措施,减少因地层问题导致的油井维护和停产,提高井场效益。
3. 通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1)加强对抽油机井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频率和成本。
(2)培训和提高技术人员的维护水平,改善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加强设备材料的管理和检测,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降低维修成本和停产损失。
三、结语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的调整与优化对策是油田开发和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井场的产量和效益。
高含水开采后期油层挖潜方法及效果
高含水开采后期油层挖潜方法及效果摘要: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停注层开采现状及潜力,并提出了停注层挖潜方法。
结果表明,针对某油层停注层潜力,实施停注层恢复注水,释放油层的生产潜力,可改善油层的动用状况。
通过对停注层段恢复注水的成功尝试,为整个某油层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油层综合挖潜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某油层停注层恢复注水截至2009年底,某二、三区西部某油层共有油水井479口,其中油井314口,水井156口,日注水15641m3,日产液12882t,日产油1260t,综合含水89.89%,自然递减率13.23%,综合递减率12.82%。
目前该油层暴露的主要矛盾是薄差油层吸水能力逐年下降,目前38口井完不成配注,占总井数的22.8%。
注水状况受到影响;各类储层、各单元剩余油分布日趋零散,挖潜难度大[1]。
为此,我们以改善注水状况和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为目的,努力挖掘停注层潜力。
1停注层开采现状及潜力分析1.1某油层沉积特征某油层是以陆相三角洲前缘相为主的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根据岩性的变化规律,可划分为两个二级反旋回。
某一组上部部分砂体属于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河道砂不发育,呈坨状、窄条带状分布在席状砂中;其他油层大都属于外前缘相沉积,大都以席状砂为主,沉积模式比较单一。
同时具有以下沉积特征:某油层厚油层少,薄油层多,有效厚度层少,含油砂岩多,平均砂岩厚度在0.2-1.6m;油层颗粒细,分布较为稳定,延续性好;纵向上层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某油层中也有相对较厚的油层,渗透性较高。
1.2停注层开采现状及潜力目前某二、三区西部某油层156口注水井中,有停注层井数45口,停注层段54个。
平均单井停注有效厚度5.4m。
54个停注层段中,按停注年份划分小于3年的7个,占总数的9.25%,3-5年的17个,占21.5%,5-7年的28个,占51.9%,大于7年的4个层段,占总井数的7.4%。
按停注原因划分控含水的井数32口,占总数的71.1%,控高压3口,占总数的6.7%,控注采比的5口,占11.1%,油井关井控水的1口,占2.2%,套变井区4口,占8.9%。
浅论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运用
2019年06月环节是低产油井设计的重点内容,因为抽油杆有数千米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抽油机进行设计。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需要查找很多资料,参考各种案例中的排绳设计,最好设计成滚筒型式。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外力对抽油杆的影响不会特别大,因为力的改变和滚筒方向的改变保持着一致。
柔性抽油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比较轻,它的重量是一般抽油杆的85%左右,在运输和开展安装工作时减少了许多麻烦,而且它的各方面性能都比较可靠,所以非常适合作用在低产量油井中。
另外,柔性抽油杆的内部结构有一部分是铜导线,铜导线的一个特性是能够传输数据,井下比较深,要进行数据传输非常不容易,因此铜导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根本不必担心铜导线会漏电,这是因为它外面加了一层绝缘层。
不仅如此,外部的钢丝保护层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抽油机的机械性能。
外层的保护结构也是为了避免出现铜丝被腐蚀的情况出现。
4.2优化柱塞地下设备中最重要的设备可以说是抽油泵,而它其中的柱塞又在采油时起着关键作用。
它的作用是利用压力进行往复运动以此将油抽到地面,很明显这是决定原油开采效率和产油量的重要因素。
之前提到的柔性抽油杆就连接在柱塞的上面。
正是由于其重要性,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其优化工作,结合低产油井的实际情况来改进柱塞结构。
胶筒和胶筒座可以作为新型柱塞的主要结构,胶筒座与连接杆的联系性很强,往复运动就是依靠其关系才能顺利进行。
柱塞和胶筒与胶筒座的运动方向相反,当连接杆上升到上限时,原油就会在胶筒中流动。
胶筒和胶筒座下降到最低位置,会因为外力作用而发生膨胀变形。
我们要知道,胶筒与油管契合度比较高,这帮助提升了抽油泵柱塞密封,从而间接提高了低产井的产油量和效率[2-3]。
4.3密封结构的设计抽油机的密封性如何决定着原油开采效率及产油量。
如果抽油机的密封性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但更重要的是抽油机的密封性直接关乎到开采人员的安全,因密封性不好而造成的原油泄露事故时有发生,而油又是易燃物质,一不小心就会给开采人员带来人身危险。
确定合理泵挂提高深井泵泵效的对策探讨
确定合理泵挂提高深井泵泵效的对策探讨作者:黄玉顺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孤东采油厂采油二矿抽油井现场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各种开发因素,得出含水率、泵挂深度、沉没度三者与泵效的内在关系,并得出了采油二矿抽油井合理沉没度和合理下泵深度,对今后对抽油机井抽汲参数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深井泵泵效合理泵挂对策探讨1 制约深井泵泵效的因素1.1充满程度损失的影响主要是液体黏度、温度、重度和气体影响。
液体黏度:液体黏度低时,若抽油泵配合不当则通过柱塞的漏失量增加,使泵效降低,反之黏度高,上冲程又使泵充不满;液体温度:抽汲液体温度对泵效的影响是因为它既影响液体的黏度,若柱塞与泵筒材料的温度系数不同,会影响泵的配合,同时温度影响液体中溶解气的逸出;液体重度:液体重度影响抽油机的负荷,因而影响柱塞的行程,抽汲液的含水量影响其黏度,液体的腐蚀性及所含研磨物(油层出砂)会使泵漏失增加;气体影响:主要由于泵内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原油中溶解气分离出来占据泵内空间,降低泵充满系数,同时气体也干扰深井泵凡尔工作,使原油不能及时充满泵筒,降低了排量。
1.2 冲程损失的影响由于在抽油机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受交变载荷产生弹性伸缩,使光杆冲程与柱塞冲程之间产生位移差,导致泵效下降。
一般讲下泵深度越大、泵径越大、管杆变形越大,则冲程损失越大。
另外在稠油中,由于各种摩擦力引起的管、杆变形增大,使冲程损失增大,导致泵效降低。
1.3漏失的影响包括柱塞与泵衬套的间隙漏失、凡尔与凡尔座之间的漏失和油管漏失,这些都可使泵充满系数下降,导致泵效降低。
其中柱塞与泵衬套的间隙漏失量研究表明与泵径、泵挂的平方成正比,与泵间隙的三次方成正比,与活塞两端的液柱压差成正比,与抽汲液的运动黏度和柱塞长度成反比。
2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途径这里重点研究沉没度、油井含水、泵挂三个方面对泵效的影响。
对高含水后期换泵提液的几点认识
对高含水后期换泵提液的几点认识作者:魏巍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7期摘要:分析了合理提液的机理,技术标准及影响因素。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后期,通过换泵提液,放大生产压差将是减缓产量递减的重要手段。
分析表明,换后含水能否下降主要取决于限制注水和流压下降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高含水后期换泵提液几点认识一、合理提液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1)通过注采平衡,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是合理提液的物质基础。
只有通过合理注水,使地层保持较高的能量,才能为合理提液创造有利的条件,目前各层系的注采比压力水平、流压水平,各层系的流压都有上调的余地,但基础井网注采比偏低、含水偏高,调整井网和高台子井网的注采比、含水都适合提液,是下步提液的主要方向。
(2)随着油田含水上升,液油比急剧增加,减缓自然递减所需的液量增加。
高含水后期油井的生产能力明显下降,在含水上升到92.0%,液油比急剧增加,随着油田含水率的上升,液油比增长迅速加快。
若要保持油田稳产,油田的产液量将会成倍地增加。
含水率轻微上升,就会引起油田产液量的逐年大幅度增加,导致各项地面配套工程的频繁更新改造,增加原油成本,使经济效益变差。
因而合理提液的同时必须考虑控水,如果提液后含水增长速度加快,必然导致提液效果变差,产量递减加快。
二、提液的机理油田某一时刻的产液量为各采油井产液量的总和。
其值可用公式表示。
产液量的大小取决于油田开发井数及油井生产压差、采液指数。
而油田产油量变化不仅受油田产液量变化的影响,还受油田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要稳产就须保持较低的含水率。
QL=JLi·(Pri-Pwfi);相应油田的产油量为:Qo=∑JL i·(Pri-Pwfi)(1-fwi)式中: mo—油井数,口;fwi—第i 井的含水率,小数;JII—第i 井的采液指数,t/ (MPa·d); Pri—第i 井的地层压力,MPa;Pwfi—第i 井的流动压力,MPa。
特高含水期深度调剖在水驱开发中的节能降耗作用
注注采 入入出 压强井 力度含 低大水 高 差 异 大
吸油 水层 剖底 面部 不吸 均入 匀比 例 高
调层 剖段 层内 位存 为在 高接 水替 淹层 部 位
1、实施深度调剖的注入井将单一油层 作为调剖目的层单卡注入调剖液,非目 的层停注,节约非目的层的多余注水,
提高注水利用率,降低注水能耗。
节能 降耗 作用
266
0
3.8
194
11.0
145
3.2
178
148
1200 900 600 100
0
1139 1120
1126 1139
1071
1079 1091 1149
1121 1057
128
148
140
144
144
1024 1035
1034
1025 1049 956
949 958
919 847
1109
842
6.6 6.9 6.1 7.2 8.3 9.5 9.2 9.4 9.1 7.8 4.2 3.4 3.3 3.4 3.5 3.4 6.2,187% 2.9 3.1 3.1 2.8 2.9 3.6
84.0
86.9 87.1 86.6
86.3
85.8 86.0 80.3
-14.4%
75.2 75.0 79.9 72.5
11 11
11 11
11 9
9
8
300 150
7.9 7.9
274 274
10.8 7.8
274 270
11.5 11.6
258 258
11.5
11.5 11.5
178 220
10.2 11.6
水驱抽油机井合理泵挂深度探讨
76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第6期水驱抽油机井合理泵挂深度探讨题帅(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工程技术大队,黑龙江大庆163113)摘要:本文对2007年至2012年水驱抽油机井泵挂深度的调整效果进行分析;对目前泵挂深度进行统计,以50米为间隔,划分为5个区间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泵挂深度对泵效、系统效率,问题井发生率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合理的理论泵挂深度,结合目前抽油机井的生产情况及目前开发形式.提出了相应的泵深调整意见,为该区堤水驱泵挂深度调整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关键词:抽油机井;泵挂深度;调整原则中图分类号:T E35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4)06—0076—021概述抽油机井的参数优选,就是要合理选择抽油泵在油井中抽取液体的工作参数,如冲程、冲次、泵径、泵挂深度等,使之组成最优的配合方案,达到提高抽油效率的目的。
目前现场优选的参数主要是冲程、冲次和泵径,而有泵挂深度这一参数进行确定,泵挂深度是影响产能挖潜、泵效水平、系统效率以及泵况问题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应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其合理调控提供依据;采用合理的泵挂深度,有助于保持多套层系合采井在合理压力系统下生产,缓解层间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油层的潜能。
1.1目前情况统计水驱抽油机井504口,开井403口,平均单井日产液53.9t,单井日产油2.8t,平均含水94.8%,平均泵效59.8%,平均冲程3.4m,平均冲次5.4n/m i n,平均泵径66m m,平均泵深863.9m,平均油层中深1086.5m,平均泵深距油层中深222.7m。
通过对目前泵挂深度统计,在沉没度相近的情况下,随泵挂深度上提,流压、含水上升。
特别是流压上升较明显,在多套层系合采的情况下,影响低渗透层的产能,增加了层间矛盾,影响含水。
目前泵挂深度统计表1.2调整效果统计水驱抽油机井泵挂深度调整共计60口。
泵挂深度调整基本根据供液能力及抽油机机型负荷,换大泵上提泵挂,而换小泵则加深泵挂。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石油工程应用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石油工程应用提纲:1. 高含水油藏特点及分层采油技术介绍2. 分层采油技术优势与不足3. 分层采油技术在高含水油藏中的应用4.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5. 发展前景及建议一、高含水油藏特点及分层采油技术介绍高含水油藏即含水量大于50%的油藏,这种油藏的产油率、含油饱和度较低,地层渗透率和孔隙度不利于油的流动,故难以直接采出地下的油。
传统采油技术难以应对高含水油藏中水与油的界面上所带来的相互作用,且难以实现剩余油的有效产出。
分层采油技术,是一种应对高含水油藏开发难题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其基本思路是把油藏水平划分成多层,对于不同层位选择不同的采油方法,增强油藏的生产能力。
二、分层采油技术优势与不足1. 优势:(1)可提高采收率,节约能源:分层采油技术能够在含水油藏中达到有效透支油藏能量的目的,减少了能源的浪费,提高了采收率和经济效益;(2)合理利用水能,节约采油成本:对于高含水油层采用合理的分层采油方法可以合理利用含水层的废水,提高采油的效率,降低采油成本;(3)减少非常规采油方法的使用:对于含水油层进行分层采油技术可减少非常规采油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实现油田绿色开发。
2. 不足:(1)需要充分的地质、物理、水文数据:由于高含水油藏的开发较为特殊,所以需要更多充分的地质、物理、水文数据,以便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开采目标的分层采油方案;(2)操作难度较高:分层采油涉及到多个油层的运作,对于现场工作人员要求的操作技能和配合能力都较高,人员水平与方法的配合是关键;(3)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含水油藏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某些风险因素,例如过程中会产生高压油气,采油采出来的油气产生的反应、燃烧等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
三、分层采油技术在高含水油藏中的应用分层采油技术的实质是根据含水油层不同的物性特征将含水油层分隔成若干层,分别采用合适的生产工艺,以最小代价的方式采取地下资源。
抽油机井参数调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抽油机井参数调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抽油机井是石油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的参数调整对系统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行业中,通过对抽油机井参数的合理调整,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抽油机井参数调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展开探讨。
抽油机井的参数调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量:通过调整抽油机的转速、泵径、泵深和抽油挂重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确保泵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行,提高系统的生产能力。
对于不同类型的油井,需要根据井下情况和生产需求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以达到最佳生产效果。
2. 降低能耗: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合理的参数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能耗。
通过减小泵径、降低转速和调整泵深等手段,可以减少泵的阻力和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合理的参数调整还可以减少泵的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在实际生产中,抽油机井参数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井下地层情况、油藏物性、生产需求、设备性能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油井和不同的生产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参数调整策略,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针对新疆某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在进行抽油机井参数调整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 油藏物性:不同的油藏物性对抽油机的参数设置也有一定的影响。
稠油和稀油的抽油机参数设置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油藏的物性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3. 设备性能:抽油机的转速、泵径、泵深和泵排量等参数,需要根据设备的性能特点来确定。
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借助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设备监控技术,对抽油机井进行全面的参数调整和优化。
通过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参数,动态跟踪井下情况,可以确保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实现高效生产。
实际生产中,新疆某油田通过对抽油机井参数进行科学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应用分析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分层采油技术在现代石油工程中属于常见技术之一,主要是指在分层石油井中,使用分层封隔器将里面的油层分为几段,然后重用分层卡口按比例分配的一种方式或油封,尽可能程度的减少不同油层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石材油层保护的充分发挥。
目前分层采油加工主要以采油为主,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复杂性强等特点。
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掌握应用分层采油技术,在应用分层石油钻井工程工作和技术要点时,有助于确保分层生产加工工作有序顺利推进。
关键词: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应用;引言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采油成本,提高采油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小油产量,在保证石油供应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和引进现有的采油技术,以尽量降低采油成本。
随着石油开采规模扩大,石油储量减少,开采难度增加一倍,有必要继续开发新的石油开采技术。
特别是在高含水层后时期,出现分层开采技术,通过工程试验,该技术在石油开采中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1采油技术分类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石油开发的采油工程技术,经过多年研究和发展,采油工艺技术已经逐渐完善。
采油工作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
其中,一次采油依赖地层天然压力;随着地层压力的逐渐下降,利用注水补充地层压力的方式,采取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方法,提高趋油效率;最后在三次采油过程中,可以利用微生物法、混相法、化学法、热力法等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油气田开发后期,可以根据生产区域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潜油电泵受高温限制、泵提液难度系数较高等问题,利用振动波、水力脉冲振动、细分油层采油等工艺技术,提高采油效果,以此实现石油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分层采油技术为例,梳理我国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分层采油流量调节与控制,模型建立调节阀结构设计等进行论述。
2高含水后期油田开采特征在石油工程开发的后期,油田的含水量越来越大,并且产油量也越来越低,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没能达到应有的效益,严重影响石油工程的发展与经济效益。
高含水后期稠油井优化举升参数对策
高含水后期稠油井优化举升参数对策摘要:所辖稠油油藏处于二次开发高含水后期,通过对采油厂各系统用电情况统计,其中机采系统耗电占采油厂总耗电的45%,耗电比例最大;其次是注水系统耗电。
油井产出液高含水导致地层水无效循环,因此,机采节能要从控液和降低单井能耗入手。
通过开展能耗对标工作,建立对标标准,找出耗能高点,优化举升参数,控制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实现稠油油藏机采能耗可控。
关键词:稠油油藏;机采系统;螺杆泵;举升参数;能耗可控当前,低油价已经成为石油行业的常态,实现油气田生产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成为稠油油藏发展战略。
稠油因其高黏、流阻大的特点导致机采系统耗电成本高、效益差。
面对高含水后期稠油油藏的开发,开展节能降耗、控制耗电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从稠油井能耗对标入手,找出控制单井机采能耗关键因素,控制无效产出液,优化举升参数,应用新型节能技术,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1机采能耗情况1.1建立能耗对标标准油气田生产要以效益为根本,节能降耗工作不能一味追求低能耗,要追求高效益的低能耗。
根据采油系统耗电特点,选取吨油电量成本作为机采系统能耗对标指标。
按照电费指标、产油量指标、采油系统电量比例,计算出单井吨油电量成本。
1.2分工艺对比吨油电量成本指标对比工艺电量,加权平均算出各机采举升工艺吨油电量成本。
抽油机、螺杆泵、电泵及电加热油井吨油耗电成本情况见图1。
电泵井产液量最高,平均产液量为180m3/d,含水率超过96%,故吨油成本最高;螺杆泵井次之,平均产液量为70m3/d,高于平均值低于电泵的有14口井,主要为高产液量井;抽油机井平均液量为40m3/d,平均含水率超过93%,故吨油成本最低,仅为电泵成本的43%;抽油机井中高于电泵耗电成本的有8口井,均为电加热稠油热采井,远低于抽油机井平均值的有108口。
由此可见,机采系统高耗能井主要为高产液量、高含水井,电泵、螺杆泵井因其工艺适应性多用于高液量井,故吨油电量成本高;部分抽油机井因配套稠油电加热热采工艺能耗高,导致采油系统平均吨油电量成本增高。
北部过渡带高含水后期控水挖潜方法及认识
北部过渡带高含水后期控水挖潜方法及认识
杨丽群
【期刊名称】《能源与节能》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北部过渡目前已进入了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如何在高含水后期精雕细刻地进行调整,挖掘丰富的剩余油潜力,是我们水驱调整的工作主线.
【总页数】3页(P73-74,79)
【作者】杨丽群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四油矿,黑龙江大庆 1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9
【相关文献】
1.对高含水后期“稳油控水”的认识和做法 [J], 巢华庆;刘恒
2.萨北油田北二西西部高含水后期油水井挖潜的方法及认识 [J], 吕东洋
3.北部过渡带高含水后期控水挖潜方法及认识 [J], 杨丽群;
4.高含水后期油藏剩余油认识及挖潜 [J], 郭林青;范树强;武际峰
5.高含水后期油藏剩余油认识及挖潜 [J], 郭林青;范树强;武际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应用_3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3-27T06:25:05.585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第1月第1期作者:尚军平姚彦荣章继南[导读] 油田高含水率采油后,尚军平姚彦荣章继南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侯市作业区,陕西延安 717502摘要:油田高含水率采油后,油田油气储层处理工作量将增加。
为了提高油田采油的经济效益,有效实施分层采油技术措施,可以看出分层开发的效果,从而解决高含水油井的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地实施石油稳定和水管理技术,并提高油田运营的经济效益。
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在高含水石油开采过程中应用分层开采技术,有效提高采油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应用1 导言采油是一项复杂、危险、劳动密集的工程,油田后期经常出现高含水问题,如果不提高油田分层质量,可能影响油田开发效率,反而会增加石质油田的建设成本。
现阶段,经济发展带动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和发展采油相关技术。
分层采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油田运行中高含水率问题,提高采油效率,保证采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概述2.1 情况介绍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型油田的石油产量不断增长,如果只采用传统的开采方式,已经不可能满足有关企业对石油生产质量和效益的要求。
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采油效率,有必要向长期开采的油田注水,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油效率,但将其转化为高含水层。
因此,在开采这样一个含水量较高的油田时,必须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否则不仅会浪费大量资金和成本,还会增加油田的污染程度,对整个油田的开采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2.2 特点分析众所周知,在采油过程中,井底作业所处的条件极其复杂,现阶段进行的是高饱和油层开发工作,其中许多工作离不开高效、分层的采油技术和设备,这使得大多数石油生产企业逐渐认识到分层开采技术在开发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实施,组织相关开采人员的培训。
然而,在官方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操作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北部过渡带高含水开发后期抽油机井泵挂深度调整的认识【摘要】随着萨北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为确保原油有效、高效开采,控制无效水循环和抽油机井作业两率,需要合理优化抽油机井井下参数。
本文通过对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第四油矿抽油机井泵挂深度的现状调查分析,初步总结形成抽油机井泵挂深度调整原则,运用沉没率与含水分级图,确定泵挂深度需要调整井的范围;同时根据推导公式,结合目前开发形势,确定泵挂深度的调整范围,对高含水开发后期抽油机井泵挂调整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关键词】高含水抽油机井泵挂深度调整原则
1 问题的提出
抽油机井的参数优选,就是要合理选择抽油泵在油井中抽取液体的工作参数,如冲程、冲次、泵径、泵挂深度等,使之组成最优的配合方案,达到提高抽油效率的目的。
优选的标准,可以用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来衡量。
产量、泵效、载荷(包括扭矩、抽油杆应力)利用率属于技术指标,投入、产出属于经济指标。
优选参数就是为了满足在一定的产量前提下,保证泵效最高,利用率合理,能耗最小,投资最少,经济效益最大。
目前现场优选的参数主要是冲程、冲次和泵径,一般每口井的冲程有3个,冲次3个,可选泵径2个,优选的方案有18种。
而这些方案没有泵挂深度这一参数进行确定仍无法达到最优。
出方案人员在设计泵挂深度这一参数时一般只停留在抽油机机型的负荷,没有综合考虑进行动态调整。
2 泵挂深度的确定
泵挂深度的理论推导公式为hp= hm-100(pf2-pc-hsγo /100)/γl 得出,泵挂深度主要与油层中深、井底流压、套压、含水参数有关。
3 现状调查
第三采油厂第四油矿抽油机井平均单井产液35t,单井产油2.1t,平均含水94%,平均泵效43.63%,平均冲程25m,平均冲次
4.59n/min,平均泵径51.29mm,平均泵深942.64m,平均油层中深1139.31m,平均射孔顶界1094.01m,泵深与油层中深平均差值196.67m。
通过分析,随着泵挂深度的增加,含水在逐渐下降;产液逐渐下降;产油逐渐下降;沉没度在逐渐上升;泵径逐渐下降;冲程逐渐下降;冲次呈正态分布;泵效逐渐下降。
4 泵挂深度调整效果分析
4.1 上提泵挂井效果
近三年,第四油矿上提泵挂井一共有70口井,其中上提泵挂在100m以上有13口,水力割缝及补孔换大泵上提泵挂4口,换型换泵上提泵挂2口,压裂后换大泵上提泵挂1口,检换大泵上提泵挂4口,漏失检泵上提泵挂2口。
上提泵挂在50-100m之间有31口,通过统计调整井的参数与生产数据变化看,沉没度下降,对于含水大于90%井,含水基本保持稳定或下降;而对于含水低于90%井,含水上升井较多。
北4-90-丙271井在2011年4月压裂后换泵,泵挂深度由948.23m 上提849.63m,通过这口井对泵挂深度调整不难看出泵挂上提后,产油基本保持不变,含水略降。
进行压后换泵后,产量上升,含水下降;措施效果明显,杆、管用量减少降低成本;载荷下降,电流下降,地面设备和井下工具故障率降低;抽油机系统效率有所提高;泵漏失量和管损减少,泵效上升。
4.2 加深泵挂井效果
第四油矿加深泵挂井5口,主要由于检泵及检换泵。
通过统计这5口井的参数与生产数据变化看,沉没度上升,含水略有下降。
5 泵挂深度调整原则的确定
通过泵挂深度调整来看,泵挂深度调整前后,抽油机井的产液、产油、含水、泵效、沉没度、电流等数据均有较大幅度变化。
可见泵挂深度这一参数的调整,是采油工程系统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泵挂深度优化调整,为采出井有效、高效开采地下剩余油,适应高含水开发后期的需要,为抽油机井井下参数优化设计拓宽新的思路。
5.1 上提泵挂选井原则
对于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在油藏工程无其他调整措施的前提下,为有效控制无效水循环,降低作业“两率”,减少杆、管用量,降低抽油设备的磨损,有必要对部分“三高”井(高产液、高含水、高沉没度)合理上提泵挂深度。
一是注采关系完善,油层发育较好;
二是开采时间较长,采出程度较高(大于50%),且无主力接替油层,含水大于95%;
三是沉没率大于60%;
5.2 加深泵挂选井原则:
虽然目前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但是由于开采时间的不同,以及对油层认识的深化,一部分井仍有很大的挖潜实力。
对于这部分井应适当采取加深泵挂。
一是机型、泵径满足要求;
二是剩余油比较丰富,含水小于94%;
三是泵深900米以上;
6 泵挂深度调整方法的确定
6.1 调整方法参数的选择
泵挂深度主要与油层中深、流压、套压和含水有关,下面对这几项因素分别进行分析:
6.1.1油层中深
油层中深是泵挂深度的极限,由于水驱开采时间较长,由于重力原因,剩余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上部,如果将油层中深设为泵挂深度的极限,将不利于对油层顶部剩余油的开采。
为了放大生产压差,可将油层中深改为射孔顶界深度。
6.1.2流压
流压对泵挂深度的调整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反映油层的供液能力。
目前在现场,流压大部分都是由沉没度等参数折算的,实
测较少,所以应用沉没度这一参数在现场更便于直观分析。
同时由于沉没度这一参数对抽油设备能否长期有效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应重点考虑。
6.1.3套压
套压在现场一般波动范围在0.3-2.0mpa之间,由于采取定压放气等措施,对套压大于0.5mpa,原则上定压为0.55 mpa,所以对泵挂深度的确定影响不大。
6.1.4含水
含水对泵挂深度的调整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它关系到确定该井是否有可采价值,同时也是进一步挖潜的一个主要依据,应重点考虑。
通过以上分析,与泵挂深度调整相关的重要参数是沉没度和含水。
6.2 调整方法的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泵挂深度的调整主要涉及到含水、沉没度和泵挂深度三个参数,形成三维坐标。
泵挂深度相当于实物图中的“宽”,对于通过含水(“长”)和沉没度(“高”)确定后,再调整宽。
6.3 泵挂深度调整的范围
对于泵挂深度上提井随着含水的升高而升高,同时考虑换小一级泵径和从地质进行调整,通过对目前第四油矿泵挂深度的实例看,一般泵挂深度控制在900-1000m之间较合理。
7 几点认识
(1)提出泵挂深度参数调整的必要性,为参数优化拓宽思路;(2)结合第四油矿泵挂深度的实际,突破机型选择泵挂深度的
传统束缚,利用含水、沉没度与泵挂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3)初步确定泵挂深度的调整原则、调整方法和调整范围;(4)应用含水与沉没率分级图确定泵挂调整井;
(5)泵挂深度的调整只是参数调整的一个方面,要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还需要对其他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参考文献
[1] 胡博仲,等.有杆泵井的参数优选和诊断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