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古诗词,审美观]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合集下载

[关雎,古诗词,审美观]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关雎,古诗词,审美观]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一、《关雎》文本美学观《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来看,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一个国粹典范,是孔子儒家推崇的诗教主张。

先秦时期的情歌《关雎》,处在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历史时期,构建了以宗法血源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侵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儒家学说以和为美,把主体的道德作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

这种观念体现在爱情审美价值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爱情观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美观。

和谐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和谐的爱情,是幸福、美好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和谐既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的双向自由选择,又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要求。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

诗中的君子谦和有礼,文质彬彬,才思敏捷,温润如玉。

据王国维讲: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士大夫鼓而已。

君子追求淑女的方式比较特别,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粗俗的行为,举止高雅,以琴瑟、钟鼓来陶醉对方的心灵、以音乐的形式来倾诉高尚的爱情。

由此看来,君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才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可谓乐而不淫,而淑女也算得上佳人,君子和淑女的爱情可以说是中国爱情文学史上才子佳人的模式源头,代表了传统中国式的爱情理想。

其次,君子充满激情而又理智,爱得深入而又有节制。

诗中没有泼墨重彩地描述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过程,而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后的两个典型行为上:一是想念,想念的程度很深寤寐思服,即日思夜想;想念的时间长,悠哉悠哉二是痛苦,君子因饱受思念痛苦的折磨,辗转反侧,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关雎》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琴曲,它源于《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关雎》重新演绎为艺术歌曲,使得这首传统的古乐作品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

《关雎》的原词来自《诗经·邶风·关雎》。

它描写的是周代的一个富贵贵族与妻子施于温柔甜蜜的爱情故事。

《关雎》一曲意境深远、诗意优美,反映了周代的爱情观和人生哲理。

在音乐形式上,《关雎》是一首有意境的琴曲,其曲式简洁,以五声古琴为演奏工具,旋律袅袅婉转,十分凄婉感人。

而后来《关雎》重新演绎为艺术歌曲,创造了全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以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作为歌曲的歌词,同时结合现代音乐的艺术形式。

比如,《关雎》的艺术歌曲版本中多使用中西合拍的器乐演奏,如吉他、钢琴等,使得该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性。

同时,改变琴曲的表演模式,加入了主唱和和声的表演形式,使演唱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演唱技巧上,艺术家们注重发挥曲目的情感内涵和意象,用音乐语言传递出《关雎》所赋予的悲凉苍凉之感,通过声音情感的积淀,唤起观众们的共感和共鸣。

例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在演唱《关雎》时,刻意调整声音的重心,呈现出柔美而坚定的情感,将古老的琴曲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而李玟则在演唱中将音乐结构化,使曲目更佳动听和富有情感张力。

总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古乐作品之一,《关雎》在演唱和创新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多样性和气质韵味。

我们相信,在中国古典音乐的挖掘和创新过程中,《关雎》一定会继续发挥它不竭的魅力,使传统音乐持续传承和发展。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作者:梁鑫鑫来源:《大观》2017年第06期摘要:《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本文就古诗词歌曲《关雎》文本美学观以及演唱审美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关雎;古诗词歌曲;审美观一、《关雎》文本美学观《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来看,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一个国粹典范,是孔子儒家推崇的诗教主张。

先秦时期的情歌《关雎》,处在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历史时期,构建了以宗法血源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侵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儒家学说以“和”为美,把主体的道德作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

这种观念体现在爱情审美价值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爱情观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美观。

和谐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和谐的爱情,是幸福、美好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和谐既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的双向自由选择,又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要求。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

总之,《关雎》能够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于内涵的深邃和艺术手法的独特性。

它隐晦曲折的写作手法迎合了中国传统的爱情标准与接受美学的审美趋向,因此是不朽的、精粹的。

二、《关雎》演唱审美观《关雎》整首诗歌充满了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浪漫主义者通过满足个人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创作的抒情诗。

赵季平先生根据诗词的艺术气质,通过精妙的写作手法,在音乐中塑造了一幅幅唯美、幽静、细致、浪漫、热情的场面,这些画面的用声,需要不断调整歌声音色与音乐表情才能表现音乐内在的浪漫主义气氛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

(一)古曲《关雎》的声音观古典诗词歌曲《关雎》对演唱者唱技术有极高的要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关雎》文本美学观《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来看,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一个国粹典范,是孔子儒家推崇的诗教主张。

先秦时期的情歌《关雎》,处在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历史时期,构建了以宗法血源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侵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儒家学说以“和”为美,把主体的道德作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

这种观念体现在爱情审美价值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爱情观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美观。

和谐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和谐的爱情,是幸福、美好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和谐既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的双向自由选择,又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要求。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

诗中的“君子”谦和有礼,文质彬彬,才思敏捷,温润如玉。

据王国维讲:“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士大夫鼓而已”。

“君子”追求“淑女”的方式比较特别,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粗俗的行为,举止高雅,以“琴瑟、钟鼓”来陶醉对方的心灵、以音乐的形式来倾诉高尚的爱情。

由此看来,“君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才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可谓“乐而不淫”,而“淑女”也算得上佳人,“君子”和“淑女”的爱情可以说是中国爱情文学史上“才子佳人”的模式源头,代表了传统中国式的爱情理想。

其次,“君子”充满激情而又理智,爱得深入而又有节制。

诗中没有泼墨重彩地描述“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过程,而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后的两个典型行为上:一是想念,想念的程度很深“寤寐思服”,即日思夜想;想念的时间长,“悠哉悠哉”;二是痛苦,“君子”因饱受思念痛苦的折磨,“辗转反侧”,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演唱《关雎》要注重对歌词的理解和品味。

《关雎》的歌词出自《诗经》中的《周南·关雎》篇,描绘了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离别之痛。

演唱者要通过良好的阅读理解、文化底蕴和情感理解,准确把握歌词的内涵,理解其中的哀愁和眷恋之情。

只有在深入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演绎歌曲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其中的美。

演唱《关雎》需要注意音乐的表现。

《关雎》的曲调婉转悠扬,带有一种哀怨的情感,表现了离别之痛和深深的相思之意。

演唱者要通过流畅的音调、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节奏,表达出曲调中的情感变化,让听众感受到其中的惆怅和凄美。

演唱者还可以通过音乐表现技巧的运用,如借助音乐装饰音、颤音等,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诗意。

演唱《关雎》要注重和声的处理。

和声是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丰富歌曲的层次和情感表达。

在演唱《关雎》时,可以适当添加和声部分,增加音乐的韵味和美感。

通过和声的运用,可以使歌曲更加丰满,增强听众的音乐享受。

在一些高潮部分可以适量加入合唱或者和音,让歌曲更加庄重和壮丽。

演唱《关雎》要注意情感的把握和细腻表达。

《关雎》描写了一个深爱而又别离的情感,演唱者要通过语调的变化、力度的控制和吐字的准确,寄托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纠结和思念之情。

要注重情感的过渡和表现,使每一个音符和每一个音节都能传达出最真挚的感受,让听众心生共鸣。

演唱《关雎》是一项需要专业技巧和艺术理解的任务。

演唱者要注重对歌词的理解和品味,通过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

要注重音乐的表现和和声的处理,通过流畅的音调、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节奏,以及适当的和声,表达出曲调中的情感变化。

演唱者要注意情感的把握和细腻表达,通过语调的变化、力度的控制和吐字的准确,将心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只有通过精心的演唱和细腻的表达,才能更好地展现《关雎》的艺术魅力,赢得观众的赞赏和喜爱。

浅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特色

浅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特色

浅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特色一、《国风·周南·关雎》的前世今生(一)关于《国风·周南·关雎》《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故称“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①,《诗经》多来自于民间歌谣,或周朝乐官所作,对后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国风·周南·关雎》(后文简称《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其地位更加与众不同,笔者認为,作为如此经典的《诗经》的起始,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欣赏性。

《关雎》是先秦时代汉族民歌,具体产生于周代,通常被认为是表达男女之间爱情的诗篇,全文巧妙地运用了“兴”的手法进行写作,是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现如今《关雎》作曲家们所青睐,赋予其全新的风貌,为它进行音乐艺术上的提升,目前已知《关雎》有好几个版本,例如合唱形式版《关雎》、独唱版《关雎》等,哈辉、宋祖英等知名歌唱家都曾演绎过各不相同的版本。

可见,《关雎》不仅具有文学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改编性,它代表了中国古典诗词最经典的功能——入乐歌唱,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典诗词在过去不仅是吟诵,更有乐府等机构专门对其进行歌唱艺术加工,如今现代作曲家们将它们改编后,亦是赋予了古典诗词新的生命。

(二)由赵季平教授创作的《关雎》歌曲版本为当今演唱者青睐赵季平先后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直从事中国民族音乐创作,被誉为“最具有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曾多次为《水浒传》《乔家大院》《霸王别姬》《红高粱》《一九四二》《梅兰芳》等多部电影电视剧配乐,成为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

笔者选择他的作品《关雎》作为分析对象,有两点理由:一、赵季平非常善于运用将民族音乐的特点进行创作,且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小合唱、交响乐、民族管弦乐、歌剧、舞剧等,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或大气磅礴,或灵动轻巧,其中艺术歌曲《关雎》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他曾说道“你如果想些什么就像什么,……不走遍神州大地采集各方风韵,如何能做到创作的顺心顺手和顺利?”②,由此可见,赵季平对于创作非常严谨,也是解释了为什么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并且保证了首首作品都高质量的原因;二、赵季平的作品具有时代性,贴近人民生活,传唱度较高。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所载。

这首古代诗词描绘了古代女子因思念心上人而悲伤的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关雎》的理解和演绎也在不断地进行着。

而近年来,将古诗词艺术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象也日益普遍。

如何将《关雎》以歌曲形式演绎,成为了音乐人和研究者们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进行探讨。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因此音乐风格的选择尤为重要。

在选择音乐风格时,需要考虑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更好地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

《关雎》所传达的是古代女子思念心上人的悲伤情感,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抒情或者悲伤的音乐风格,如民谣、流行慢歌等。

这样的音乐风格可以更好地表现古诗词的意境,也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需要对词曲进行合理的编排。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将古代诗词的语言文字与现代曲调结合在一起。

在演唱《关雎》时,需要对词曲进行合理的编排,既要保留古代诗词的原意,又要符合现代音乐的演唱要求。

这就需要对曲调进行修改和优化,让旋律更加流畅,更加符合现代听众的口味。

还需要进行合适的编曲,加入合适的乐器和音效,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加具有现代感。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离不开艺人对情感的表达。

在演唱《关雎》时,艺人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词曲之中,用真挚的情感去表达古代诗词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在演唱过程中,艺人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情感的抒发、动作的表演等多种手段,将《关雎》中的悲伤和思念进行淋漓尽致的表达,让听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需要进行适当的舞台呈现。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往往需要在舞台上进行呈现,因此舞台呈现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关雎》是我国古代诗歌里的传世名篇,是《诗经》中一章,据传为周昭王时期宫廷中的美人关雎所唱。

通过对该古曲的韵味及情感处理进行浅析,可以更好地领悟古代诗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首先,从韵味方面来说,关雎古曲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韵律华丽,其优美的旋律形成了一种抒情的节奏,用简单、优美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内涵。

关雎以周代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不但宣扬了爱情,而且借此道出了自身的愤慨和不满。

词句具有大自然的豪迈与宏伟,也富有宫廷乐曲的柔和细腻。

其次,从情感处理方面来说,关雎古曲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优异的情感处理的功力。

关雎唱的内容是情感丰富的,诉说了一个少女的恋爱故事,以及一些深层的意蕴,也包括对周王朝中的内外朝政的谴责。

她借助了自己深刻的感情和智慧,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深刻描绘和处理,使得古曲不仅仅是一个抒情的代表,还是一个传递鲜明时代色彩的文化载体。

总之,《关雎》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韵味和优异的情感处理能力。

通过解析古曲的奥妙,不仅可以更好地领悟古代诗歌文化的精髓,还能从中汲取不竭的艺术营养,这对今天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音韵特色及意境塑造探微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音韵特色及意境塑造探微

12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147节至尾声)节奏轻快,娓娓道来,该曲节奏自由舒缓,每句结尾均节奏缓慢,长音抒情,且同文字融合,仿佛是对这段美好爱情的温馨回忆,将思绪又带回了河边初见的美好。

该曲旋律优美自由,音调高低错落有致,若倾诉者心中泛起的涟漪,形象地刻画了窈窕淑女娇羞的状态和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着急,展现了男子坚持不懈最终抱得美人归的爱情故事,使昔日淳朴人文情怀得到充分展现。

歌曲呈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创作特色,展现了古诗词的美感及真实感。

(二)直抒胸臆的歌曲内涵《关雎》的意境不同于《长相知》,《长相知》的叙述视角为女子,表达的是女子对男子的思恋爱慕之意,含蓄而委婉。

而《关雎》的叙述则为第三者视角或男子角度,用词优美,但直抒胸臆,表达较为直白。

由“关关雎鸠”至“寤寐求之”中,“雎鸠”为鸟,雄鸟为雎,雌鸟为鸠;“关关”为拟声词。

意为雌雄鸟呼应相鸣。

而“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的求为动词,表达了想追求到该女子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歌情绪一致,排仗工整。

而后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表达了作者为追求不到梦中之人而忧心忡忡辗转难眠的状态。

“琴瑟友人”中的友为使动词,表达了叙述者渴望与此女子成为其琴瑟般的朋友;而“钟鼓乐之”则是演奏钟鼓以使该女子开心。

由此《关雎》通篇歌词来看,叙述者的情感内涵较为直接和明显,将其向往此“窈窕淑女”以及与她有关的种种美好幻想和向往进行了充分展现,诗歌情绪统一,文字优美华丽,且遐想无限。

二、《关雎》的音韵特色(一)音与声的和谐统一在音韵学中,句尾押韵为声韵,声调及韵律的和谐为音韵,但音韵主要是以声调及韵母的变化来实现。

在声乐中,韵就是声调,而在诗词中,韵指的是押韵[1]。

而对于《关雎》这一古典诗歌来说,对演唱者的要求则较高,也就是说,其声韵及音韵都不太好把握。

但从《关雎》创作的整体风格来看,其现代旋律感较强,若要展现出古人的创作韵味,则必须以古曲吟唱的方式来演绎,也需要演唱者具有通透甜美的音色及歌唱时的戏剧张力方能很好地演唱此曲。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关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引言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经典的诗词融入到歌曲中,通过音乐的表达形式传达出对诗意的诠释。

《关雎》作为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宋玉的作品,被众多音乐人及歌手演绎为艺术歌曲,深受人们喜爱。

针对这一诗文音乐结合的形式,有必要对《关雎》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曲调特点、演唱技巧、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挖掘其艺术魅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关雎》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探讨,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提供研究参考。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关雎》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提升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研究《关雎》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有助于拓展现代音乐表演的创新路径,丰富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对《关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音乐创作的文化脉络和审美趣味,拓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对《关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对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关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背景《关雎》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著名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五绝之首。

该诗的作者是中国先秦诗人宋玉,他生活在约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左右。

宋玉是楚国的人,楚国位于今天湖北省一带。

他在当时被誉为楚国第一诗人,是楚辞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雎》是宋玉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当时楚国一位美丽少女的悲哀遭遇。

据传说,这位少女是楚国国君的庶女,被国君所宠爱,却因为国事纷乱而被迫远嫁他国,最终离别情郎,心碎而亡。

《关雎》通过描绘这位少女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乱和人命悲剧的忧虑和感叹,具有深刻的思想含义。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鉴赏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鉴赏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鉴赏《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经典之作,被列为《诗经》中的风格。

它以其深刻的社会意蕴和丰富的审美内涵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对于《关雎》的审美鉴赏,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一、情感表达的审美《关雎》一诗通过对男女之间感情的描写,展现出浓郁的情感色彩,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诗中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爱情的痴迷和渴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句中的“关关雎鸠”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通过这些情感的描写,诗歌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浪漫的情感世界,使人们产生共鸣和共情。

二、意象的审美《关雎》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将读者引入诗歌所刻画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一句中的“河之洲”让人想象到河边的美景,给人以宁静安详之感。

同时,诗中还有“阳之奇”的描写,使人们对大自然的奇妙和壮美产生想象。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一段描写了循环的季节变换,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变化,同时也传递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哲理。

三、音乐的审美《关雎》的语言音韵优美,韵律优雅,充满了音乐的节奏感。

通过音乐般的语言节奏,使诗歌更加动听。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样的叠字和押韵手法,“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中的音乐般的律动,以及整首诗中的规律的韵律结构,都使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歌时,产生音乐般的美感。

四、社会意蕴的审美《关雎》的背后是古代社会的一种爱情观念和婚恋观念,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制度的一种追求和理念。

诗中女子对男子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婚姻的向往,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

通过审美《关雎》,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这首诗的美感,还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心灵的所思所感。

总之,《诗经关雎》是一首富有多重审美特点的诗歌作品。

从情感表达、意象描写、音乐节奏以及社会意蕴等多个方面来审美《关雎》所展现的美感,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经验,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古诗词艺术歌曲则是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歌唱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关雎》是中国古代诗人离骚(春秋时期屈原所作)中的一篇,它以其深刻的意蕴和优美的词藻被人们传颂至今。

许多音乐人对《关雎》进行了重新演绎,赋予了这篇古诗新的时代内涵。

本文将从《关雎》的意境分析、曲调与歌词的配合、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研究,期望为乐坛的音乐人和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关雎》的意境分析《关雎》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词,它以关雎鸟的生活为主题,通过描写关雎鸟的悲鸣,表现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

这首词虽然只有六行,但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关雎鸟的悲鸣被描绘得深沉而悲凉,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惨淡和无奈。

词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也让人深感忧虑和无奈。

通过关雎鸟悲鸣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这种悲凉的意境不仅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也为音乐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曲调与歌词的配合在对《关雎》进行演唱时,曲调和歌词的配合是十分关键的。

由于《关雎》具有一种特殊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所以在曲调的选择上需要慎重考虑。

如果选取了欢快轻快的曲调,就会与词中的悲凉意境产生冲突,影响了整体的表现效果。

对于《关雎》这样一首具有深沉意境的词,可以选择一些悠扬动人的曲调,来凸显其中的悲凉情感。

在歌词的演唱中,要注意把握好情感的起伏和表达的技巧,以使听众更好地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表达在演唱《关雎》时,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歌手需要深刻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并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递给观众。

在这个过程中,歌手要注重细节的处理,从喉咙的抑扬顿挫,到音符的长短变化,都需要精雕细琢。

歌手要懂得运用声音的技巧和表现力,比如通过音色的变化、音量的控制、音调的变化等手段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在情感表达上要做到恰到好处,既需要表现出关雎鸟悲鸣的悲凉和无奈,又要注意不要过于沉重,否则会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诗经关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著作的代表作之一,其表达的主题和审美观念一直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诗歌的精神,也是一首立体丰富的审美之作,乃至本质上的审美抒情体裁。

在关雎这首诗歌中,充满婉转的语言、丰富的元素以及深刻的意蕴,使得该诗歌成为几千年来不灭的经典之作。

《诗经关雎》是先秦时期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关雎之歌在审美上的展示。

其按照折子戏的形式来表达,以抒发诗人对于人生衰败及其发展轨迹的观态度。

其中,雎鸟在古人心中象征着智慧以及天地神明,而“关”则暗指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诗歌可以说是记录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悲观情绪的描述,从而赋予了整首诗歌一种深刻的意蕴。

从审美角度来讲,《诗经关雎》以其精致细腻的语句结构和富于意蕴的细节向读者传递出丰富的审美感受。

诗歌中的语言十分精彩,特别是用来描写雎鸟的诗句,如“细雨翻绣锦,露草玉环”,“江山多绿色,车辚辚关雎”,“芳草细风掠,夜月腾蛟跃”等等,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生动地描绘出雎鸟的清雅优美的景象,展示了雎鸟间祥和安宁的情感,为诗歌增添了不少美感。

此外,诗歌中还含有大量象征性的比喻形式,这些暗合中国古代阴阳哲学,以及关于仙人传奇等话题,从而给整首诗歌以更多的诗情画意。

关于《诗经关雎》的审美赏析,人们也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有学者认为,诗歌用折子戏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的社会状态的复杂悲观,也象征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不违背天命”的思想;另一些学者认为,关雎这首诗歌也是一首元素完整的文学著作,它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具有营养的世界,也象征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审美状态。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诗经关雎》获得了高度的审美评价,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典型特征。

这一审美理论以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和以自然为基础的审美观念为基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悲观的态度,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关于和谐与安宁的审美情感。

品读关雎的诗句简析其意境美

品读关雎的诗句简析其意境美

品读关雎的诗句简析其意境美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句意境优美,充满了田园诗般的宁静与和谐。

对诗中意境美的品读和分析如下: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句开篇即描绘了雎鸠在河洲上欢快地鸣叫,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机。

这里的“关关”形容雎鸠的叫声,形象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句描绘了淑女的美好形象,寓意着她们是君子们心中的理想伴侣。

这里的“窈窕”形容淑女的婉约优雅,展示了古代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

3.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句中提到的荇菜在河洲上自然生长,形象地展现了洲上的古木参天、植物繁茂的景象。

这里的“参差”形容荇菜的生长状态,寓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

4. 寤寐求之,辗转反侧:这两句诗描绘了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

“寤寐求之”意味着君子时刻在寻找心中的理想伴侣,而“辗转反侧”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焦虑。

5.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句再次强调了君子对淑女的深深思念。

这里的“悠哉悠哉”是对君子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期待与无奈。

6.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一章呼应了前文,再次强调了君子对淑女的渴求。

这里的“窈窕”与前面的描述相呼应,展现了淑女的优美形象。

整首《关雎》诗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法,营造了一幅美丽的河洲景象,融入了君子与淑女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美。

诗中以音韵优美的句子,抒发了人们对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陶醉。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关雎》是一首古代诗词艺术歌曲,原文取自《诗经·邶风·关雎》。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了爱情的悲欢离合,对于研究和演唱这首诗词艺术歌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对于《关雎》这首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我们可以着重从诗词形式、意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剖析。

《关雎》是一首古代宫廷歌谣,通过描述一个爱情的悲欢离合来表达情感。

诗中运用了对偶、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朗朗上口,节奏韵律明快。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伤感的爱情以及人物之间的心理变化,展现出一种真挚而又复杂的情感。

在演唱《关雎》时,我们需要对曲调、音乐节奏和表达方式进行研究。

《关雎》这首诗词艺术歌曲常常以吟诵或者演唱的形式表达,曲调应该与古代的宫廷音乐相符合。

由于现在已经没有原曲记载,我们可以参考古代音乐文献与其他古代宫廷音乐的特点来进行想象和恢复。

由于《关雎》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变化,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节奏与情感的变化相呼应,使演唱更富有感染力。

在演唱《关雎》时,可以结合舞蹈和舞台表演等形式,使演唱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仅是声音的表达,还需要通过形象的展示来增加观众的艺术享受。

可以设计和编排一套专门的舞蹈动作,通过舞蹈的姿态来表达诗词的含义和情感变化。

通过舞台表演的布景、灯光等元素的设计,营造出适合《关雎》的场景,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表演中去。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关雎》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由西周时期的诗人周南所作。

这首诗以其唯美的文学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广受赞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后来,这首诗更是被众多音乐人重新演绎成了美妙动人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本文将对《关雎》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将古诗词赋予生命与情感,以及如何通过声音和音乐演绎其美妙之处。

要想完美地演唱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就必须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学内涵。

《关雎》这首古诗词讲述了一个爱情的故事,描述了一个美丽而哀伤的爱情场景。

古人常以鸟兽作为表情,因而“关雎”实际上是一种鸟名,古代时是一种祭祀者常见的鸟类,一途为燕的一种,而燕是古时传唤思念之情的意味,这些都是诗中爱情的潜台词。

诗中还借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演唱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时,一定要将这些文学内涵融入到演唱中,通过声音和情感将诗中的美妙意境展现出来。

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者来说,声音的塑造和音乐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说的是声音的塑造,演唱者应该拥有音色柔美、音质清澈的歌喉,以更好地表现诗中所要传达的柔情蜜意。

在演唱过程中,要运用好声音的技巧,比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来表现出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意境美妙。

音乐的表现也是至关重要的,音乐要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能够更好地配合演唱者的声音,以及更好地表现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中,还需要对其表现手法和演唱技巧进行深入探究。

在表现手法上,演唱者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把握,要根据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变化进行细腻而真实的表达。

对于古诗词中极具文化内涵的古汉语,演唱者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诗中的含义,使其更加通顺自然。

在演唱技巧上,演唱者需要注重声音的把控和力度的调节,要根据诗中的内容变化来选择合适的演唱方式和技巧,使其更好地表现出诗中的美妙意境和情感内涵。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
《关雎》,儒家经典《诗经》开篇之作,素有“中国第一诗”的美誉。

孔子评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时至少近世,赵季平先生以《关雎》为词谱曲成歌,这首作品在创作上以中国传统音韵为底色,沿用西方艺术歌曲的标准范式,以当代作曲技法谱写而成。

其旋律优美,品格雅致,是目前传唱度很广的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

本文将结合笔者硕士毕业音乐会的演唱实践经验,予以论述。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三章。

第一章为作曲家及《关雎》作品的介绍。

第二章分析作品演唱时音色、气息、咬字、吐字、润腔等演唱技巧。

第三章结合上述分析,对《关雎》的情感基调以及演唱时各乐句的情感处理予以剖析。

笔者通过演唱实践和学习研究,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特色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予以总结,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声乐学习者产生帮助和启示。

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简析关雎的意境美《关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民歌,由周朝的乐人所作,以描写爱情为主题。

这首诗歌虽然简洁,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意境美,下面就让我们来简析一下《关雎》的意境美。

首先,从诗歌的外在语言来看,关雎的艺术形象非常生动。

整首诗歌以重复句式为主,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描述了一个男子迎娶女子的情节,第二部分则是女子回应男子的诉求。

在诗歌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语言便将读者拉回到远古时代,让读者立即形成了对于“关雎”的形象印象。

这个形象通过使用一些形容词得以进一步详细描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整首诗歌中的这些生动的形象化文字,将人物与环境相融合,把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外部世界融为一体,形成了诗歌深刻的意境美。

其次,从内容来看,《关雎》所描绘的爱情是纯洁而深刻的。

男女之间的默契与互动,是这首诗歌表现深刻的心灵共鸣的根源。

男子和女子通过言语和行动,相互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呼吁,对于对方的心灵产生了共鸣。

在诗歌的结尾,“男女莫敢言”的描述,把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引向了一种神秘感和浪漫情怀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深刻的美学意境。

眼前的美景,听到的传说,古朴的城堡,这些元素都表明了《关雎》诗歌中的环境美。

所表现的环境美不仅仅是一种纯自然的美,还体现了人文的美,古代的文化底蕴以及传统美学思想的传承。

整篇诗歌所描述的都是我们身边的环境,然而,作品中却寄托了明清时代的璀璨文化,作品中透露出浓郁的故事情趣,一种深深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感。

此外,《关雎》还描绘了一种人生哲学。

诗歌中的爱情,不是为自我,而更多的是为另一个人的幸福而快乐。

而最后的“展是君子,豁达大度”,则更像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通过描述一个男子勇敢追求爱情,最终放下自己的欲望,宁愿放弃点滴,也去换取自己的真爱。

这种对爱情和人生的看法,正是《关雎》最具有价值的部分。

人类的生命不是为了追求自我利益而存在的,更多的是为了爱与关怀。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关雎》的意境美进行简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首诗歌是一首深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美德的优秀作品,其中所描绘的爱情、环境美和人生哲学等方面,极具深入和理性的思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一、《关雎》文本美学观
《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来看,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一个国粹典范,是孔子儒家推崇的诗教主张。

先秦时期的情歌《关雎》,处在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历史时期,构建了以宗法血源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侵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儒家学说以和为美,把主体的道德作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

这种观念体现在爱情审美价值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爱情观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美观。

和谐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和谐的爱情,是幸福、美好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和谐既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的双向自由选择,又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要求。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

诗中的君子谦和有礼,文质彬彬,才思敏捷,温润如玉。

据王国维讲: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士大夫鼓而已。

君子追求淑女的方式比较特别,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粗俗的行为,举止高雅,以琴瑟、钟鼓来陶醉对方的心灵、以音乐的形式来倾诉高尚的爱情。

由此看来,君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才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可谓乐而不淫,而淑女也算得上佳人,君子和淑女的爱情可以说是中国爱情文学史上才子佳人的模式源头,代表了传统中国式的爱情理想。

其次,君子充满激情而又理智,爱得深入而又有节制。

诗中没有泼墨重彩地描述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过程,而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后的两个典型行为上:一是想念,想念的程度很深寤寐思服,即日思夜想;想念的时间长,悠哉悠哉二是痛苦,君子因饱受思念痛苦的折磨,辗转反侧,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通过描述君子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诗句,可以看出君子追求的辛苦、执着,又可以看出他爱得深入、理智、规矩,可谓衰而不伤。

当淑女拒绝了君子追求,君子不但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继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出他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和善解人意的宽广胸襟,可谓发乎情,知乎礼仪。

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中国传统而含蓄的爱情表白方式,就如现在一位男子手捧一束玫瑰献给他所爱的女子,君子不仅把淑女当作他热切追求的恋人,还渴望和淑女结为秦晋之好。

总之,《关雎》能够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于内涵的深邃和艺术手法的独特性。

它隐晦曲折的写作手法迎合了中国传统的爱情标准与接受美学的审美趋向,因此是不朽的、精粹的。

二、《关雎》演唱审美观
《关雎》整首诗歌充满了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浪漫主义者通过满足个人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创作的抒情诗。

赵季平先生根据诗词的艺术气质,通过精妙的写作手法,在音乐中塑造了一幅幅唯美、幽静、细致、浪漫、热情的场面,这些画面的用声,需要不断调整歌声音色与音乐表情才能表现音乐内在的浪漫主义气氛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

(一)古曲《关雎》的声音观
古典诗词歌曲《关雎》对演唱者唱技术有极高的要求。

这首歌曲从整体作曲风格来看,现代旋律意识较强,所以不能用通常的古曲吟唱方式去表演。

演唱者不仅需要甜美通透的音色,同时还要具备歌唱的戏剧张力。

按歌曲整体来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音乐情绪和三种不同的音乐思想,为此就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声音表情在歌唱中穿行。

歌曲开始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音乐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道出自己的一片情思,这一句对整首歌曲来说,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

演唱时声音要平直连贯,歌声庄重典雅,引出谦谦君子的形象,具有缓缓诉说的感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主人公想起美好有修养的女子,这句演唱时声音要有所控制,音色中要尽显柔情甜美之意。

君子好逑的好字有一个八度的跳跃,在演唱时注意胸腔声音向头声的自然转换。

诗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这两句诗词是整个音乐作品的高潮之处,演唱时寻找气息支持,声音要有戏剧性地夸张,以表达主人公强烈的爱情向往。

总之:古曲演唱者要有驾驭声音、气息控制的能力。

(二)古曲《关雎》演唱接受美学观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以极其含蓄、雅致的方式,抒发了一个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姑娘的思慕、追求之苦。

纯真的爱,爱的纯真,毫无淫邪之思,发乎情,止乎礼义。

体现出和谐为美的审美原则。

孔子曾评价《关雎》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诗歌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关雎》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乐记》中讲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乐本篇》)用这段简洁凝炼的语言及物- 心- 声音- 乐这样一种结构关系来说明乐的产生和实现过程。

演唱《关雎》这首歌,首先要把唱者思想置身于一个特定环境中,用理性去感知、分析,要做到感于物而动,歌声演唱一定要由人的内心情感而发,由作品的需要而唱,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表现对象人的内心情感的产生这一基点上。

这首作品从音乐审美来说,演唱时声音的使用一定要有音乐中的情感体验、中和之美,不可使用过度音量,声音和情感需要加以节制不能放纵。

(三)古曲《关雎》韵腔观
在古曲唱法中,润腔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演唱技巧,如明代王骥德在《曲律》中讲到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从此语言中可以看出:歌曲的风格特色之精华在于唱腔的修饰。

尤其此曲,润腔是演绎此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1. 以字寻腔
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首要审美标准就是准确清晰的歌唱语言,也就是说以字行腔,字正腔圆。

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要解决技术问题、表现问题、音乐形象的雕琢等等,都必须立足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语言无疑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关雎》这首歌是作曲家严格按照中国民族音乐写作方法以字寻腔来进行创作的,因此,需要在咬字、吐字上精心设计,寻准行腔规律,做到字与腔的统一、语感与乐感的统一。

这首诗还采用了
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关关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这些字在歌曲演唱时尽量用吟唱的方式去处理,做到声音连贯,在吐字中行腔。

《关睢》第二章第二句左右流之的流和第四句寤寐求之的求,按音律来说两个字皆属平声,演唱时吐字应给以重读、声音向外送得多一些,形成渐强减慢歌唱表演形式,烘托出青年的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表现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2. 以情带声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唱法是以独特的行腔韵味为精髓,而这些皆源于情感的抒发。

歌曲《关雎》的情感层次展开如下:抒景青年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青年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青年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唱腔的情感线上下起伏,层层推进,深刻表达了青年人强烈的爱慕之情。

润腔也就是音乐表情,是这首歌曲表达韵味的关键所在。

如元燕南芝菴著《唱论》讲到:凡歌一句,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

声要圆熟,腔要彻满。

这段话主要是讲演唱中需用不同歌声的迂回来解释所演唱的作品。

这首歌曲演唱时:关关雎鸠歌声的进入需要有一个小倚音带上滑音的装饰,主音站稳后声音需要平直缓慢地诉说,歌声展现一个高雅、谦谦君子的形象。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唱时把窈窕淑女这四个字用朗诵的方式声音连贯渐弱唱出,君子好逑的好旋律有一个八度跳跃,声音保持平直推渐强,表达青年热烈的爱慕之情,如此就使得整个歌曲的旋律既符合语感又符合歌曲的情感。

在此曲演唱中要做到声与情的相互统一,以情为中心,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对曲调进行润腔修饰,促进词与曲、声与调之间的和谐。

总之,中国古诗词歌曲文辞考究、音乐精美,是音乐与文学的统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声乐艺术中的瑰宝。

赵季平先生创作的诗经《关雎》,更可称为上乘之作,要想把歌曲《关雎》演唱到位,就需要过硬的声乐演唱技术,更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等,还要有音乐、诗词、演唱细致入微的分析,才能把歌曲演绎得尽善尽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