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第七章-德育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德育 教师上岗考必备

第七章 德育 教师上岗考必备

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1、德育:广义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狭义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3、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4、德育目标的确立的主要依据:(1)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5、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第二节德育内容1、学校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3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4、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6、从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德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第三节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2、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因素构成(1)教育者: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总称。

(多)鉴于大德育的思路,我们把德育的定义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组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四是理想教育、五是道德教育、六是劳动教育、七是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八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简答)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其次,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也促进德育目标变革。

最后,工业文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

第二节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展开,在德育目标的指导下,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待的整体性变化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活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是德育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七章德育)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七章德育)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七章德育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的性质: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

3.德育的意义: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4.德育的功能社会性功能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再生产;有利于政治意识观念与政治舆论的生产与传播;有利于政治行动的引导个体性功能生存、发展和享用(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和最高境界)5.德育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选择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控制和评价作用。

6.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7.学校德育的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是形成少年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8.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代特征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9.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德育的永恒主题。

理想教育理想教育包括生活理想、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

集体主义教育社会道德原则的核心。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学会善意待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品质。

民主与法制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是关于法律、纪律、民主、法制的意识与观念的教育。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
第七章 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 加 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 教 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 会的 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基本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 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二)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发展具有社会制约性,同时它又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社会大系 统, 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四、知行统一原则
1. 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 行 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 要求 (1)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 程
1.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 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 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笔记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笔记

第七章德育一概述:1.广义概念:有目的、有计划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德育。

狭义:学校德育,有目的培养…2.性质(特点)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历史阶级民族、继承性3意义abc4.德育目标①概念:预期目的②确立依据:a个人b国家c文德d时社③中小学具体目标二德育内容:1概念2选择依据①德育目标②身心发展③时代特征学生实际④文化传统。

3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12345678永恒主题1.概念:按道德规范和规律,对施加影响,促使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发展过程,…统一2.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客体主体)、德育内容、的与方法三德育 3.基本矛盾:教育者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水平。

本质:个体社会化与社会道德个体过程(1)是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开端基础、动力催化剂、调节、终结标志(2)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过程,是教育自我教育结合过程4.基本规律(3)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是基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导向性原则a涵义理想性方向性向…发展b要求正确方向、方针政策、理想现实结合2.疏导原则a涵义循循善诱,以理服人b要求:①讲理疏通②利导善诱③激励为主3.因材施教(实际出发)a涵义年龄特征个别差异用不同方法b要求了解、选择、施教4.知行统一a涵义重视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提高认识结合行为养成b要求①②③④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a涵义略b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c要求①②③则 6.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a涵义b名言王阳明马卡连柯c要求①②③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结合a涵义b要求①正面②摆事实讲道理③规章制度公约守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积因素长善救失a涵义b要求①②③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a涵义多方力量统一认识前后连贯b要求一认知模式: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最广泛主导皮亚杰科尔伯格二体谅模式:把道德培养置中心地位、提高人际、社会意识、麦克费尔(概念)三社会模仿模式: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班杜拉美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社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主导力量重要特殊途径1.说服教育法语言说理讲解报告谈话辩论读书指导;参观访问调查要求12342.榜样示范法典范示范榜样;要求1选2激敬慕情3引导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陶冶教育法环境自身因素熏陶感染:要求1创环境2与启发说教结合3.参与七德育方法的 4.实际锻炼法参加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要求123选择与运用 5.品德修养指导法内容: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九个概念) 6.品德评价法通过肯定或否定予以激励或抑制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要求4个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要求1.明白是目标2.选择策略设计内容3规定原则4学习合作技巧德育方法选择依据: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国内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208页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开展社区教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学校。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

第七章 中学德育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第三节德育工作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品德概述1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2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3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一、品德概述(一)品德的实质品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直接根源不同,但最终根源是相同的(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道德—社会现象;品德—个体现象01道德认识(核心)03道德意志02道德情感04道德行为(重要标志)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A. 直觉的道德情感B. 形象的道德情感C. 伦理的道德情感(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A.依从:从众和服从B.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C.内化: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思想观融为一体(三)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2017下】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B. 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C. 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D.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梳理总结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服从外部规则、重行为结果【2017上】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作出判断。

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自我中心阶段B. 权威阶段C. 可逆阶段D. 公正阶段【2019下】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 社会契约B. 相对功利C. 遵守法规D. 普遍伦理梳理总结德育的含义1德育的基本内容2第三节 德育工作德育过程的概念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3第四节 中学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矛盾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5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主体单边双边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与社会要求一致四、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7章 中学德育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7章 中学德育

第7章中学德育1、简述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内容。

【答案】【解析】(1)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2)安全教育;(3)升学就业指导。

2、辨析:在所有的德育原则中,与马卡连柯有关的原则有两条,即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答案】【解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根据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来的。

与马卡连柯有关的另一条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他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辨析:学校德育就是狭义的德育。

【答案】【解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4、2012年辨析: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答案】【解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比如,中学生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可能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这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5、2011年辨析: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应贯彻“理智主义”而非“情感主义”。

【答案】【解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

因此,德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理智主义”,也要注重“情感主义”,注意二者的结合。

6、2013年辨析: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答案】【解析】1) 范畴不同。

教资_教育知识整理(中学)_思维导图版_第7章 中学德育

教资_教育知识整理(中学)_思维导图版_第7章  中学德育

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 以公正、平等、尊严等为原则思考
三、德育工作
四、中学德育过程 五、中学德育原则、途径和方法 六、新时代德育发展新主题
口诀:陶行知集体疏导一连学生,积极守纪律, 才有尊严
导向性原则
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为学生指明发 展方向
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疏导原则
关键词:说服、诱导、赏识、老师找谈话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贯彻要求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根据发展趋势来诱导)
德育原则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赏识学生)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 济原则)
爱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学生
知行统一原则
重视理论教育,也要重视实践锻炼(理论+实 践)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9大原则
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常规训练
班规、班纪等
德育方法
实际锻炼法(实际练习法)
实际锻炼 运用基本要求
军训、运动会等 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严格要求学生
检查和坚持
用爱去感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6种方法
情感陶冶法
人格感化(情感上) 环境陶冶(班级读书角)
艺术陶冶(影视作品等)
品德评价法(将惩罚)
奖、惩、评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品德、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 影响学生思想(比如雷锋)
德育途径(德育组织形式)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教学 进行德育当然是基本途径)
班主任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
6种途径
班会、校会、周会学习等
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勤工俭学、社会政治活动等
课外、校外活动

教师编制考试 教育学 第七章考点整理(根据山香教材和考纲)

教师编制考试 教育学 第七章考点整理(根据山香教材和考纲)

第七章学校德育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本质、功能◆本质:培养人的品德◆定义: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和保证◆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品德方面所要达到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教育观(政治教育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功能:(1)个体功能包括:个体生存——经济原则、德福一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个体发展——个体主体性、德才兼备;个体享受——奉献、助人社会功能:经济政治文化(2)正向、负向功能(3)显性、隐性功能(4)教育性功能:价值教育、对智、体、美等作用,动机、方向、习惯方法上的支持◆三大系统:受教育者的品德系统、德育内容、德育环境系统◆道德:(1)公德如相互尊重体谅关心、诚实上慈下孝、忠诚(2)公德(3)职业道德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定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七、德育】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七、德育】

• 3、小学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1)培养儿童正 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 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 习惯3)培养学生进行思维和道德评价的能力4)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 (可简单地记为:政治方向世界观、认识习惯、评价能 力、自我教育能力)
• 4、 1993年《小学德育纲要》中提出德育目标 • 5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2)教育 目的中对学校德育所要达成的结果所作出的总的 规定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 一、德育概述 • 基本知识: • (一)概念:关于智育的概念掌握以下内容: • 1、广义德育的组成:家庭德育、学校智育、社 区德育、社会德育 • 2、狭义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按照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 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 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 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 3、更狭义的特指道德教育。 • 4、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
• 试题举例:
• 1、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 2、 德育是思想教育、____________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____________。 • 4、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____________和择 业指导三个方面 • 5、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 育,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 育B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C劳动教育D自觉纪律教育E马克思主 义基本理论教育 • 6、小学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儿童在() 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活动A政治法制心理B政治道德思想C政治思想 法制D思想品德心理 • 7、(多选)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有()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 德教育D法制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 • 8、道德教育包括()等方面的。A教育家庭伦理B社会公德C职业 道德D公民道德E个人品德修养 • 1C2政治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4生活辅导5ABCD 6B 7ABCDE 8ABCDE

2015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七章重要考点(六)

2015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七章重要考点(六)

2015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七章重要考点(六)【德育的途径及方法】一、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我国学生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品德。

2.实践活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3.校外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

课外、校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4.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

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

5.班会、周会、展会、时事政策的学习校会和班会是全校师生或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能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周会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

每天的晨会可以对随时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时事政策学习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般采用做政策报告,学生自己阅读报纸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形式。

6.任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

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强有力地管理基层学生集体,更好地发挥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

二、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第七章德育……VIP第一节德育概述一、概念(一)含义:学校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名词解释Ps:德育包括:社会德育……;学校……;社区……;家庭……。

(二)性质……简答题1.德育具有社会性,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3.…………继承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4.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二、意义……简答题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国家层面)。

2.………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学生层面)。

3.………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三、目标1.概念: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是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确立依据:(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简答题小学:a.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b.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c.…………的道德思维和评价能力;d.……………自我教育能力。

初中:a.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b.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道德概念、法制观念;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和文明行为习惯;d.遵纪守法,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e.讲科学,不迷信;f.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国家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7(第七章)

国家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7(第七章)

(3)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反复锻炼并培养自
我修养的习惯和能力。
国家教师资格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一节 品德发展概述
第二节 德育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德育过程
第四节 德育原则
第五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品德的概述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
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 第一节 品德发展概述 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
道德意志 过程的第 二阶段, 树立信心
道德意志 过程的第 三阶段, 克服困难 ,持之以 恒
第一节 品德发展概述 3.道德意志的锻炼
1 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意志锻炼
的自觉性
2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道德意志
3 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
第一节 品德发展概述 (四)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道 德 认 识 01
道 德 情 感 02
道 德 意 志 03
道 德 行 为 04
第一节 品德发展概述 (二)品德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形成思想品德的 基础,品德核心 促进道德认识水 平的提高
支配道德行为, 起调控作用
识、情、意 的外在表现, 衡量品德的 标志
第一节 品德发展概述 三、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1.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
讲解、谈话、报告、讨论、阅读报刊书籍等形式。
2.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3.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明确的目的性;富 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七章 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品德的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

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客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A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准则来调节自身行为B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C道德情感发展,理性的道德情感占据主导地位,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提高D道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E中学生主导性道德动机明确,道德意志力有显著增长F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G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H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美化(2)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道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皮亚杰理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1)自我中心阶段(2岁-5岁)自我中心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柯尔伯格理论: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提出了他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共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B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A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B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A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理论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1)外部因素A家庭B学校教育C社会因素D同伴群体(2)内部因素A认知失调B态度定势C道德认知D智力因素E情绪因素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1)有效的说服A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B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C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3、熟悉:中学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和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教育学 第七章 德育

教育学 第七章 德育

(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联系: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品德形成 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 节与控制 区别: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 对受教育者品德进行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 的等多种因素。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1)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与参与意识;2)教会学生学习和遵 守基本法律法规中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定,做到懂法、守法 ;3)树立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 益,并勇于同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科学世界观是 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三)德育目标的分类
1、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① 小学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② 初中德育目标 ③ 高中德育目标 ④ 大学德育目标。
(四)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1、小学阶段德育的培养目标 ①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
产主义道德意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②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小学德育重点) ③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④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
②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 自我管理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的分类
2、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补) (1)政治教育目标 政治教育目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党和国家政治路线方 面的教育目标、民主教育标包括世界观教育目标、人生观教育目标、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教育目标以及理想教育等内容;

湖北农村教师招聘教育学指导:德育概述

湖北农村教师招聘教育学指导:德育概述

湖北农村教师招聘教育学指导:德育概述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含义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戚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的性质德育具有社会性,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具有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德育具有继承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二、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之中。

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影响。

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德育促进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为他们体能、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三、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概念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page](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要使德育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就必须使德育目标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四)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四)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四)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一、概念(一)含义:学校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名词解释Ps:德育包括:社会德育……;学校……;社区……;家庭……。

(二)性质……简答题1. 德育具有社会性,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 …………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3. …………继承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4. 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二、意义……简答题1.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国家层面)。

2. ………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学生层面)。

3. ………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4………..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三、目标1.概念: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是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确立依据:(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简答题小学:a.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b.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c.…………的道德思维和评价能力;d.……………自我教育能力。

初中:a.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b.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道德概念、法制观念;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和文明行为习惯;d.遵纪守法,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e.讲科学,不迷信;f.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第七章 德育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第七章   德育

第七章德育★★★【学习要求】●1识记德育、德育过程、各种德育方法的概念以及德育内容。

●2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原则和德育途径的主要内容。

●3运用德育过程规律、德育原则,解释、说明有关德育实践的具体问题。

●本章各区每年都有一些考点,但是总体来说,考点不是很多,花点功夫就可以了。

但是脑海中要有相关的知识基础,例如,结合新课改谈德育等。

第一节德育概述德育的内涵●广义与狭义●广义(包括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四方面德育)(填空)●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狭义德育概念●德育的意义:社会、儿童、教育目的●德育的目标:●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内容、形式、方法。

(填空)德育的任务(多选)●1.培养政治方向;●2.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3.培养道德品质、法纪观念、文明习惯;●4.培养品德能力和心理品质。

●7.1判断: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答案:正确●7.2填空:学校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

●答案:道德品质教育第二节德育内容学生德育内容●一、爱国主义教育●二、理想教育●三、集体主义教育●四、劳动教育●五、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六、自觉纪律教育●七、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八、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第三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知、情、意、行发展变化的过程(填空选择)●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与矛盾(填空)●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选择)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3多选: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E.德育内容●答案:ABCD●7.4填空: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答案:锻炼品德意志●7.5单选: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答案:C●7.6单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D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一)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三)知行统一原则※●(四)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七)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八)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7.7单选: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而提出来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页
四、知行统一原则 chaochao招教课堂yy:
1.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 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2.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加深情 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第4页
一、德育的概念
chaochao招教课堂yy:
德育
教育
广义德育
广义教育
狭义德育:学校德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特征:社会性、阶级性、 特征:永恒性、历史性、
继承性、民族性、相对 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独立性。
民族性、生产性
第5页
二、德育目标
chaochao招教课堂yy:
德育目标
教育目的
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所要达 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2.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 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第18页
二、疏导原则
chaochao招教课堂yy: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1.基本涵义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第21页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c束ha相o结ch合ao的招原教则课堂yy:

第8页
四、德育具体内容★★★chaochao招教课堂yy:
品格和文明行为教 育
科学人生观与世界 观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 神教育
举例“纸 片”
集体主义教育
我国中小学 德育的
劳动教育
基本内容
民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制教育
人道主义教育
第9页
练习巩固
chaochao招教课堂yy:
1.德育的核心内容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第15页
练习巩固
chaochao招教课堂yy:
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
2.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ACDE)(多选)
A.德育方法 B.德育环境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E.德育内容
3.学生品德形成的途径是( D ) A.品德行为 B.品德情感 C.自我教育 D. 交往活动 16
Ø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Ø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第13页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c盾ha★o★chao教教招育学的的教三四要要课素素 堂yy:
Ø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 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Ø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
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2.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第19页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ch学ao生ch相ao结招合教的课原堂则yy:
1.基本涵义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 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 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要求 ①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明确,宽严适度; 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 落实到( A )上。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第10页
练习巩固
chaochao招教课堂yy: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A )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4.德育的基础内容是( A )
A.教会学生做人 B.提高学生成绩
第14页
三、德育过程的特点/基ch本a规oc律ha★o★招★★教课堂yy: 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
Ø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Ø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热爱共产党
D.热爱祖国
第11页
第二节 德育过程
chaochao招教课堂yy:
(本质 )
第12页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chaochao招教课堂yy:
德育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的施教传道和学生的受教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
修养统一活动过程。
动过程。
本质:个体社会化与社会 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本质:特殊的认识过程。
chaochao招教课堂yy:
第七章 德育
主讲人: 2015-05-18
热身回顾
u 德育在全面发展 教育中对其他各育 起着保证方向和保 持动力的作用。 u 德育是方向,智 育是基础,体育是 物质保障。
chaochao招教课堂yy:
本章知识结ch构aoc图hao招教课堂yy:
第3页
第一节 德育概述 chaochao招教课堂yy:
第16页
第三节 德育原则★★★★chaochao招教课堂yy:
Ø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Ø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Ø知行统一原则 Ø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第17页
一、导向性原则
chaochao招教课堂yy:
1.基本涵义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 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ü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 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ü培养道德品质、文明习惯、法制观念; 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7页
三、德育基本内容★★★chaochao招教课堂yy:
我国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
Ø政治教育 Ø思想教育 Ø道德教育(核心) Ø法制教育 Ø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了德 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制约 德育全程。
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 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决定教育内容、方法,是检查 评价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
作用:导向、选择、激励、 作用:导向、激励、评价、
调控和评价功能。
调控。
第6页
二、德育任务★★ chaochao招教课堂y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