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康复专业)
脑血管疾病康复知识宣教
脑血管疾病康复知识宣教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栓塞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康复对于这类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脑血管疾病康复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此类疾病。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疾病康复的基础,包括抗凝血、抗血小板、降压等药物的应用。
这些药物能够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压,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运动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治疗,帮助恢复肢体的功能和平衡能力。
常见的运动治疗包括步行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运动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要量身定制,不能过度或不足。
3.语言和认知训练: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和认知障碍,如失语、记忆力减退等。
语言和认知训练是康复的重要内容,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
常见的训练方式包括刺激性语言训练、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
5.饮食调理: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增加抗氧化剂和维生素的摄入。
合理的饮食可以降低血脂、降压、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6.生活方式的调整: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戒烟、限制酒精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心理压力,降低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康复内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还应该注重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
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和理解,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康复期的困难。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只有在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下,患者才能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鼓励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人积极参与康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康复方式,共同努力,共同迈向康复之路。
脑血管疾病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临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herosclerotic thromb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二、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脑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脑动脉炎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ITP、血友病等 梗死后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Moyamoya disease):烟雾病 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四、临床表现-不同动脉系统TIA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对侧单瘫、偏瘫、面瘫,伴麻木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同侧单眼黑蒙或失明, 对侧瘫痪及感觉障碍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对侧同向性偏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病理性质
• 缺血性卒中(脑血
发病缓急
• 急性脑血管疾病(TIA、 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脑栓塞)
• 出血性卒中(脑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动 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抗凝: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脑血管病的康复(指南)
• 尿道出口阻塞,泌尿科处理。
25
废用综合征(disuse syndrome)
定义:由于机体不活动状态而产生 的继发障碍。
局部废用
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 关节挛缩 废用性骨质疏松
全身废用
位置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 静脉血栓形成 精神、情绪及认知的改变 其他
27
局部废用的康复
• 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的康复: –每天作几秒钟机体最大力量的20%~30%的 锻炼。 –作1秒钟肌肉最大肌力的50%锻炼。 –神经肌肉电刺激也可能预防或减轻肌无力 和肌萎缩。 – PNF法
28
局部废用的康复
关节挛缩 定时变换体位,保持良好肢位。 被动关节活动 自主被动关节活动 机械矫正训练 抑制痉挛治疗(如Bobath法,PNF法)
• 治疗: –按照肩关节的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及肱骨头在肩关 节腔内位置进行纠正,恢复肩部的固定机制。 –通过逐步递加强度刺激,直接促进与肩关节固定 有关的肌群的活动。 –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条件下,作被动无 痛性全关节活动 。
33
肩手综合症的康复
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慢性化, 就没有任何有效治疗,特别是发病3个月内 是治疗最佳时期。方法有:
物理疗法 康复护士 师
作业治 疗师 语言治
疗师 康复工 程师
中医康复技师 康复医 患者 师
心理治 疗师
职业顾问
文娱治疗师
临床社会工作者
9
康复流程
早期康复
后期康复 康复治疗技术
最后目 标
床上正确 PT 床上 坐 转 垫 跪 行 相对独
体位
活动 位 移 上 站 走 立地行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康复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
并发症发生。
定期检查和评估
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
应急处理方案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价
1 2
急救措施
针对突发状况如心脏骤停、脑卒中等,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溶栓等急救措施,挽救患者生命。
治疗方案调整
临床表现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因病变部位和性质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肢体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诊断依据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心 电图、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CT、MRI等。此外,血液检查如血脂、血糖等也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 素。
谢谢聆听
执行情况回顾
对已建立的定期随访制度进行回 顾,评估其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 进。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应用举例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患者康复期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生活质 量等方面的指标。
应用举例
以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对其康 复期管理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收集患 者的生理、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 数据,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 评估,得出评价结果。
常心悸、胸闷、头晕等症 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心力衰竭
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
脑卒中
可能导致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 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针对性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护理质量,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质量,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本文就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要点和措施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痊愈后出院的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实际健康状态和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健全的康复护理方案。
结果:本组的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社区、家庭护理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同时患者的心理障碍也得到了明显的舒缓和控制。
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各方面机能,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脑血管疾病;康复训练;护理措施;疗效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指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是临床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1]。
脑血管疾病以急性发病居多,不仅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社区、家庭护理作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施医院整体护理的延续,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对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家庭护理指导,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脑血管疾病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
据统计,本组的160例患者当中共有男73例、女87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为(53.5±5.2)岁;脑出血37例、蛛网膜下腔出现34例、脑梗塞22例、脑动脉硬化20例、小中风18例、脑动脉炎16例、脑动脉缺血性综合征13例。
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心理障碍。
2 方法2.1 康复训练2.1.1 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针对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时,护理人员可以采用综合的刺激训练法对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进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经常呼喊患者的名字,指导患者家属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予以患者外界刺激;采用固定的手势代表简短的语句,营造温馨、舒适的康复氛围。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PPT课件
康复团队由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组 成,他们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的目的
康复评定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功 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为制定康复计划 动、语言、认知、心理和社会功 能等方面的评估。通过量表和测 试等方法,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
感谢您的观看
行客观的评估。
康复评定的流程
康复评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 括初步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 估。在评估过程中,治疗师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
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电刺 激疗法、超声波疗法、冷热敷疗法等。这些治疗 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和肌 肉张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训练、认知训练等。
合理饮食和休息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康复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预防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褥疮等,保持患者清洁卫生,定期 翻身拍背。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 持。
安全防护
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
THANKS FOR WATCHING
时间。
清洁护理
定期洗澡、更换衣物, 保持身体清洁。
排泄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排便、排 尿,预防便秘和尿潴留
。
心理护理
01
02
03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支 持,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
认知干预
通过教育、指导等方式,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提高康复信心。
行为疗法
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
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第1篇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脑梗死(Stroke)是因脑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
康复治疗是脑梗死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方案旨在为脑梗死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使其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康复治疗目标1. 减轻或消除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3. 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
三、康复治疗原则1. 早期介入:发病后尽快开始康复治疗,抓住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
2.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4. 家庭和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家庭参与康复过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四、康复治疗方案1. 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通过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肌力和平衡能力。
(2)理疗:采用电疗、磁疗、超声波、光疗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 作业治疗(1)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职业技能训练:针对有工作能力的患者,进行适当的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其重返工作岗位。
3. 言语治疗针对患者言语、吞咽功能障碍,采用以下方法:(1)发音训练:通过模仿、提示等方式,提高患者发音清晰度。
(2)语言理解训练:采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提高患者语言理解能力。
(3)吞咽训练: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饮食调整等方法,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4.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采用以下方法:(1)心理疏导:倾听患者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不良认知,改善心理状况。
(3)团体心理治疗:组织患者参加团体活动,提高社交能力,增强康复动力。
神经内科脑血管康复指导建议
健康生活方式
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
03
神经内科脑血管康复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计划与实施方案
评估与制定计划
对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 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计划实施
根据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 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 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认知功能 训练等。
康复期间的日常护理与安全防范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和会阴部的 清洁,以预防感染。
休息与活动
确保康复环境的安全,避免有危险的物品或 设施,防止意外伤害。
安全环境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锻炼和休息。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评估康复进展和并发症 情况。
康复期间的心理支持与情感关怀
详细描述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包括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急性期主要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宣教,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康复的重要性。恢复期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以促进 功能恢复。
案例二:脑外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脑外伤会导致各种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
高血脂
高血脂可导致动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增 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措施包括调整饮 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定期监测血脂等。
康复指导中的医学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出 院后定期随访,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
合理用药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 合理使用药物,包括抗血 小板聚集药物、降压药、 降糖药等。
脑血管意外康复PPT课件
组织患者参加各种休闲活动,如绘画、 手工艺、园艺等,促进患者的心理康 复和社会融入。
职业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职业需求和兴趣,进行针 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重返 工作岗位。
言语疗法
语言认知训练
针对患者的语言认知障碍,进行 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患
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口部肌肉训练
针对患者的发音和吞咽问题,进 行口部肌肉的训练,改善患者的
目的和目标
目的
介绍脑血管意外康复的基本概念 、治疗原则和方法,帮助患者及 其家属了解康复的重要性,并提 供实用的康复建议。
目标
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的认识 ,提高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
02 脑血管意外概述
定义和类型
定义
脑血管意外,也称为脑卒中,是由于 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 急性事件。
类型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TIA)。
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风险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03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案例二: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家庭支持
患者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包 括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
家庭关爱的重要性
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患者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 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康复效果。
案例三:专业康复治疗的效果
1 2
专业康复治疗
[整理]脑血管疾病健康宣教
脑血管疾病健康宣教脑血管疾病康复知识宣教脑血管疾病是指因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
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又可称为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包括出血性的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慢性主要有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等。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是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心脏病、中风、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0-150万,每年死于中风者近100万人,患病人数约500-600万人。
幸存者中约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
为减轻幸存者的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忽视应协助康复医生,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如下康复护理知识。
【心里指导】1. 首先应向家属与病人交待清楚,康复不等同于出院指导,不是病后吃好、穿好、休息好的代名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康复工作应贯穿始终。
2. 进行康复训练,特别是行走训练时,病人不可过于自信,在无人陪护或看护的情况下不要自行起立或移动身体,以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3. 有言语障碍的病人,为提高病人训练积极性,减少干扰,便于病人集中注意力,训练过程中禁止外人参与,护士与家属强化训练时应遵循康复医生的要求,督促为主,当病人语言训练达到康复医生的要求后仍有训练欲望时,可按其要求扩展训练内容。
4. 当病人训练中出现情绪烦躁、不肯训练时,可能为下述几种原因,应及时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
(1)少自信和害羞心理。
应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说明练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对病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家庭或社会的压力。
可找家庭与有关人员谈话,争取他们的支持,言明康复训练的积极意义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努力取得家人的信任与合作。
5. 康复训练时应定期进行评估,以了解病人康复进展情况,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告诉病人不要因某些重复检查而烦躁,应尽力配合。
脑卒中康复实训
脑卒中康复实训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中风。
它是由于脑部的血管发生突发性断裂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脑卒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包括语言、运动、认知等能力。
脑卒中康复实训是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的一种方法。
目标脑卒中康复实训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的功能能力,并尽可能减少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通过定制化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逐步恢复他们失去的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
康复计划脑卒中康复实训的核心是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运动障碍,包括肢体无力、肌肉僵硬等症状。
运动康复旨在通过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运动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体操和运动训练等。
语言康复脑卒中常常导致语言障碍,包括说话困难、理解困难等。
语言康复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康复师通常会使用图片、卡片、练习册等辅助工具,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认知康复脑卒中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
认知康复旨在通过认知训练和认知技巧教育,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
常见的认知康复方法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和问题解决训练等。
脑卒中康复实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旨在对患者的康复需求、现状和康复潜力进行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常见的康复评估方法包括康复功能评定、康复生活质量评定和康复自我效能评定等。
康复团队脑卒中康复实训通常是由一支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协作完成的。
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康复团队通过密切的合作和协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评估脑卒中康复实训的最终目的是评估康复效果。
康复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康复功能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护理
内压 , 防治 感染 , 血及对 症支持治疗 。治疗 组另加 醒脑静注射 液 止
预后的作用。对 于我们 医务工作者来讲 , 此研究很有 临床价值 , 值得
我们推广。
编辑, 杜苏利
2m , 于 O %生理盐水或 5 0l 溶 . 9 %葡萄糖注射液 20 l , 日一次静 5m 内 每
滴, 连用两周 观察疗 效。
化, 脑血管疾 病发病 率越来越 高 , 并且 大部分 患者 留有 不 同程度 的 后遗症 , 体偏瘫 、 如肢 失语 、 抑郁 、 生活不能处理等 。给患者 日常生活
带来极 大不便 , 严重影 响生存质量 。
1资 料 与 方 法
日, 下欣 。② 床上移动: 以健 手为着力点 , 5 患者 健肢 为支点在床 上 上下移动。健 手握紧床 头栏 杆, 肢辅 助患肢 直立于床面 , 健 臀部抬 离
治疗组 与对照组 比较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1 <. 0 3讨 论
8 。出 血量按 多 田式公 式计算 ,0 5 m 4 ,O 7 I 0例 , 例 3 — 0 l 例 5 一 0 I1 2 T l > 7 m 例 。浅 昏迷 2 例 , 0l 6 3 中度 昏迷 1 例 , 昏迷 5 , 2 深 例 合并上 消化
医学信息 21 年 1 月第 2 卷第 1 期 M d a I o ao. c 2 1. o 2. o 1 01 O 4 0 ei ln r tn O t 0 1V 1 4 N . 0 c fm 4 0例疗效观察
闫新 宇
( 蒙 古赤 峰 市 喀 喇 沁 旗 医院 急诊 科 , 蒙古 赤峰 0 4 0 ) 内 内 24 0
道出血 6例。
高血压脑 出血昏迷 , 是脑 出血严重 的临床表现 。 出血病人一旦 脑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李 毅(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一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8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记录及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身体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患者上述病情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瘫痪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神经内科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识码:B脑血管疾病的起因为患者脑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且脑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快,其特征为患者出现明显的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缺失。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意识、运动、认知、语言等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患者自身情绪以及精神等方面出现明显改变。
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且此病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1]。
近年来,临床医学诊断及治疗技术不断发展,脑血管疾病致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高达75%,严重影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以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随着现阶段康复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飞速发展,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重视综合康复手段。
我院神经内科应用了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57.5±2.5)岁;其中男性75例,女63例。
患者随机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教育背景、社会经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儿童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与康复
避免不当用药
注意是否存在药物过敏、药物相 互作用等情况,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
定期检查监控
定期进行血液、心功能等检查,密 切关注用药疗效和安全性。
正确保存药物
遵照说明正确保存药物,保持药品 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行为治疗在儿童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积极引导
行为治疗能够引导儿童养成有 益心脑血管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规律饮食、适量运动等。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儿童 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定期 筛查有助及早发现。
2 家族病史
如果父母或亲属有心脑血管疾 病病史,孩子罹患的概率会更高 。密切监测很重要。
3 先天异常
某些先天性心脏畸形可能导致 心脑血管问题。对症监测和干 预是关键。
4 生活方式影响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儿童易养成 不良生活方式,从而进一步增加 疾病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的识别
胸痛
持续性、阵发性胸痛或胸闷感是心脑 血管疾病的典型症状。
头痛
头痛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应 引起重视。
呼吸困难
心脏功能障碍会导致呼吸困难,需及时 就医检查。
乏力
虽然乏力是不特异的症状,但可能是心 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表现。
适时就医的重要性
及时诊断
及时就医能帮助医生及时发现 疾病,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诊 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2 实验室检查
如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可以 了解疾病的代谢异常情况。
3 影像学诊断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 MRI等可以清楚观察心脏和血 管的结构和功能。
4 心功能测试
运动负荷试验、24小时动态心 电图等可以评估心脏的工作状 态。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诊断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因素
•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 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血脂、糖尿病、心 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肥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其他因素:避孕药物、饮酒(HCY、 PAI-1等)
1、高血压(hypertention)
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 素。无论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都 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并呈线性关 系;而且,血压与脑出血或脑梗死 的发病危险性均呈正相关,控制高 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的发生。
6、TIA和脑卒中史
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TIA发作愈频
繁,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愈高。有卒 中史者的脑血管病复发率比一般人群 高4倍。
6、血脂异常
可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速脑动脉硬化
的发生。
7、 肥胖
• 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8、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减少、饮食(如高摄盐量及 肉类、动物油的高摄入)、药物滥用、 口服避孕药、感染、眼底动脉硬化、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液病及血 粘度增加等亦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2、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 • 发作时表现为短时间记忆丧失,对时 间地点定向障碍,持续数分钟至数十 分钟,但说话书写计算能力保持完整。 这是边缘叶受累所致 • 3、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 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枝缺血导致枕• ①主要依据病史。 • ②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定位症状 (体征); • ③发病急,不呈进行性经过,症状消 失快,最长不超过24h; • ④大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 ⑤间歇期无任何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4、心脏病(heart diseases)
心瓣膜疾病、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冠 心病、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心脏 粘液瘤和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均 会增加TIA、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 的发病率,是肯定的卒中危险因素, 有效防治可降低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率。
5、血脂异常
可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速脑动脉硬化
脑血栓形成
• 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 病因: 1 、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常伴有 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颈 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部 位,以颅底动脉环、基底动脉、颈动 脉分叉处多见。
2、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病毒、 螺旋体感染等) 3、其他少见的病因:药源性、血 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等。
特征性临床表现: • 颈内动脉系统 一侧视力丧失(单眼黑蒙) 对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失语
• v椎基动脉系统 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复 视、视野缺损、跌到发作 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三种特殊类型: • 1、猝倒发作 • 表现为迅速转头时突然出现双下肢无 力跌倒,不伴意识丧失,可立即自行 站起,这种发作可能是脑干网状结构 缺血所致。
4 –8 12 –13 24–29
Sacco. Neurology1997;49(suppl 4):S39-S44. Feinberg, et al. Stroke1994;25:1320-1335.
脑硬死
•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又称缺 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 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 功能缺损。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70%。
病理生理
• 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 周围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组成。 • 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 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 活的神经元; • 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 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 可存活并恢复功能。
• 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 功的关键,是急诊溶栓的病理学基础。 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6小时 • 再灌注损伤
脑梗死
流行病学调查
• • • • • 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病原因之一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多,65岁后明显增高 患病率 719-745.6/10万 发病率 109.7-217/10万(年新发120150万) • 死亡率 116-141.8/10万(年死亡80-100 万) •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 语和痴呆(致残率高)
脑卒中的预防
•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 防两种。
• 无论一级或二级预防都能明显降低脑 卒中或TIA的发生率。
•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 指预防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 个体发生脑卒中。 •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 指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患 者,寻找卒中事件病因并加以纠正, 达到降低卒中复发的目的。
椎动脉
• 基底动脉
• 大脑后动脉 • 颈内动脉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供应--区域分布
概述
• 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 • 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 风) • 呈急骤发生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障碍 • 临床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或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分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好发中年以后,男:女=3:1 • 短暂、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或视网膜功 能障碍 • 突然发生→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 时内缓解, • 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症状和体征 • 结构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 1/4-1/5病人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
3、其它病因: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血粘 度增加、血液高凝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一般临床表现 •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起 病急骤,症状消失快,一般持续数分 钟到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h。 • 多数无意识障碍,不留后遗症,可 反复发作,每次发病的症状相对恒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年龄、性别差异
• 我国平均发病年龄约在60岁左右 • 比较西方人群早10年左右 • 男性高于女性 WHO-MONICA调查:1.5:1 其中美国约为:1.3:1
疾病类型分布
• 我国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未分类 脑梗塞 脑出血 介于二者之间 55.3--68.1% 34.1--40.7% 2.2% 65--80% 5--16.7%
血管壁病变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 化、结核、梅毒、钩 端螺旋体感染的动脉 炎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动 脉炎 先天性血管病(动脉 瘤、血管畸形) 各种原因的血管损伤
血压的急剧波动 风湿性或非风湿性瓣膜 病 心律失常(房颤) 心功能异常、传导阻滞 大动脉的狭窄
高粘血症 脱水 红细胞增多症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白血病 凝血机制异常 DIC 应用抗凝药物 口服避孕药物
人群分布特征
• 地域分布差异 我国
北方>南方 西部>东南部 东南部>中西部 东北部>西部 东北部>西南部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时间变动趋势
• 80年代以来 多数国家 ↓(东欧↑) 我国多数地区↑少数地区↓ • 90年代趋势(上海市资料) –发病率上升(男性>女性),处中等水平 (168.2/10万) –死亡率处中等水平(79.2/10万),但逐 渐下降(女性下降趋势>男性)
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Ⅰ、颅内出血(435)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430) 二、脑出血(431) 三、硬膜外出血(432.1) 四、硬膜下出血(432.2) Ⅱ、脑梗塞(颈动脉及椎-基 底动脉系统) 一、脑血栓形成(434.0) 二、脑栓塞(434.1) 三、腔隙性脑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Ⅲ、短暂性脑缺血发 一、颈动脉系统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Ⅳ、脑供血不足 Ⅴ、高血压脑病(437.2) Ⅵ、颅内动脉瘤(437.3) Ⅶ、颅内血管畸形 VIII、颅内静脉或窦血栓形 成
2、吸烟(smoking)
• 为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可提 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 粘度及血管壁损伤;尼古丁刺激交感 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糖尿病(diabetes)
是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糖 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 可能性可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糖尿 病与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高脂 血症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高 血糖可进一步加重卒中后的脑损害。
临床特征
• 发病年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 见中老年,但是脑动脉炎则多见青壮 年 • 起病状态:多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 病 • 进展情况:数小时→1-2日 • 前驱症状:头昏、眩晕、肢麻或TIA的 表现 • 多数无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二)鉴别诊断 • 1、癫痫的部分性发作: • 特别是单纯部分性发作,以肢体抽搐
或者感觉性发作为主要表现,持续仅数秒 至数分钟,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异常,CT、 MRI检查可能发现脑的病灶。
• •
2、梅尼埃病 3、阿-斯综合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治疗 完全性中风的前兆,意义重大
脑皮质的血流量远高于脑白质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
大脑皮质、海马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损
害最敏感。 其次为纹状体和小脑Purkinje细胞。 脑干运动神经核对缺血缺氧耐受性较 高。 因此,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的部位 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
解剖结构: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脉 颈内动 络膜前动脉 脉系统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疾病
福建省省直机关医院 神经内科 叶华
血液供应
• 大脑组织的易损伤、氧储备极低、对 血液和氧气的需求量极高 平均脑重1500g占体重 2-3% 血液灌注量占心输出量 20% 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 20-30% • 脑血流中断,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 5分钟后出现严重不可逆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