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理数培优题(有答案解析)教学文稿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通过学习绝对值,我们知道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表示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即表示、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类似的, ,即表示、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那么,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 .请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结合数轴解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和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两点的距离为,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2)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 ,那么到点 .点的距离之和可表示为_ (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若到点 .点的距离之和有最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_ __.(3)的最小值为_ __.【答案】(1)2;1或7(2)|x+1|+|x-2||-1≤x≤2(3)3【解析】【解答】解:(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2=2;数轴上P、Q两点的距离为3,点P表示的数是4,则点Q表示的数是4-3=1或4+3=7;( 2 )A到B的距离与A到C的距离之和,可表示为|x+1|+|x-2|,∵|x-3|+|x+2|=7,当x<-1时,|x+1|+|x-2|=2-x-x-1=1-2x无最小值,当-1≤x≤2时,|x+1|+|x-2|=x+1+2-x=3,当x>2时,x+1+x-2=2x-1>3,故若A到点B、点C的距离之和有最小值,则x的取值范围是-1≤x≤2;(3)原式=|x-1|+|x-4|.当1≤x≤4时,|x-1|+|x-4|有最小值为|4-1|=3故答案为:(1)2,1或7;(2)|x+1|+|x-2|,-1≤x≤2;(3)3【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数轴上表示两个点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可求解;(2)同理可求解;(3)由(2)中求得的x的取值范围去绝对值,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2.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数a,b.其中a<0,b>0.(1)当a=﹣2,b=6时,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直接填结果)(2)若该数轴上另有一点M对应着数m.①当m=2,b>2,且AM=2BM时,求代数式a+2b+20的值;②当a=﹣2,且AM=3BM时,小安演算发现代数式3b﹣4m是一个定值.老师点评:你的演算发现还不完整!请通过演算解释:为什么“小安的演算发现”是不完整的?【答案】(1)2(2)解:①当m=2,b>2时,点M在点A,B之间,∵AM=2BM,∴m﹣a=2(b﹣m),∴2﹣a=2(b﹣2),∴a+2b=6,∴a+2b+20=6+20=26;②小安只考虑了一种情况,故老师点评“小安的演算发现”是不完整的.当点M在点A,B之间时,a=﹣2,∵AM=3BM,∴m+2=3(b﹣m),∴m+2=3b﹣3m,∴3b﹣4m=2,∴代数式3b﹣4m是一个定值.当点M在点B右侧时,∵AM=3BM,∴m+2=3(m﹣b),∴m+2=3m﹣3b,∴2m﹣3b=2,∴代数式2m﹣3b也是一个定值.【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出,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2,故答案为:2.【分析】(1)首先根据数轴的性质,即可得出中点对应的数值;(2)①首先判定点M 在点A,B之间,然后根据等式列出关系式,即可得解;②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点M在点A,B之间和点M在点B右侧时,通过列出等式,即可判定.3.同学们都知道,|3-(-1)∣表示3与-1的差的绝对值,其结果为4,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3与-1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其距离同样是4;同理,∣x-5|也可以理解为x与5两数在数轴上所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利用数轴探索:(1)试用“| |”符号表示:4与-2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其结果;(2)若|x-2|=4,求x的值;(3)同理,|x-3|+|x+2|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请你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3|+|x+2|=5;试求代数式|x-3|+|x+2|的最小值.【答案】(1)解:|4-(-2)|=6(2)解:x与2的距离是4,在数轴上可以找到x=-2或6(3)解:当-2≤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是5,∴符合条件的整数x=-2,-1,0,1,2,3;当x<-2或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大于5,∴|x-3|+|x+2|的最小值是5【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列式求解即可;(2)按照已知去绝对值符号即可求解.(3)当-2≤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是5;当x<-2或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大于5,由此即可得出结论.4.阅读填空,并完成问题:“绝对值”一节学习后,数学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了拓展.数学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数轴上,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那么,如果用P(a)表示数轴上的点P表示有理数a,Q(b)表示数轴上的点Q表示有理数b,那么点P与点Q的距离是多少?”(1)聪明的小明经过思考回答说:这个问题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点P和点Q在原点的两侧,此时点P与点Q的距离是a和b的绝对值的和,即∣a∣+∣b∣.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为∣-3∣+∣-5∣=________;另一种是点P和点Q在原点的同侧,此时点P与点Q的距离的a和b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即∣a∣-∣b∣或∣b∣-∣a∣.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为∣-5∣-∣-3∣=________;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有道理吗?如果没有道理,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如果有道理,请你模仿求出数轴上点M()与N()之间和点C(-2)与D(-7)之间的距离. ________(2)小颖在听了小明的方法后,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小颖说:我们可以不考虑点P和点Q 所在的位置,无论点P与点Q的位置如何,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数a与b的差的绝对值,即∣a-b∣.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就是∣-3-5∣=________;点A(-3)与点B(-5)的距离就是∣(-3)-(-5)∣= ________;你认为小颖的说法有道理吗?如果没有道理,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如果有道理,请你模仿求出数轴上点M()与N()之间和点C(-1.5)与D(-3.5)之间的距离.________【答案】(1)解:8;2;有道理;点M与点N之间的距离为点C与点D之间的距离为(2)解:8;2;有道理;点M与点N之间的距离为点C与点的之间的距离为【解析】【分析】(1)数轴上的点,原点两侧两点之间的距离即点到原点绝对值的相加之和。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如图,有一根木棒MN放置在数轴上,它的两端M、N分别落在点A、B.将木棒在数轴上水平移动,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所对应的数为20,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5.(单位:cm)由此可得,木棒长为__________cm.借助上述方法解决问题:一天,美羊羊去问村长爷爷的年龄,村长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是老寿星了,116岁了,哈哈!”美羊羊纳闷,村长爷爷到底是多少岁?(1)请你画出示意图,求出村长爷爷和美羊羊现在的年龄.(2)若羊村中的小羊均与美羊羊同岁,老羊均与村长爷爷同岁。
灰太狼计划为全家抓5只羊,综合考虑口感和生长周期等因素,决定所抓羊的年龄之和不超过112岁且高于34岁。
请问灰太狼有几种抓羊方案?【答案】(1)解:如图:点A表示美羊羊现在的年龄,点B表示村长爷爷现在的年龄,木棒MN的两端分别落在点A、B.由题意可知,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40,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 所对应的数为116.可求MN=52.所以点A所对应的数为12,点B所对应的数为64.即美羊羊今年12岁,村长爷爷今年64岁.(2)解:设抓小羊x只,则老羊为(5-x)只,依题意得:解得:,则x=4,或x=5,即抓四只小羊一只老羊或抓五只小羊【解析】【分析】(1)由数轴观察知三根木棒长是20-5=15(cm),则此木棒长为5cm;(2)在求村长爷爷年龄时,借助数轴,把美羊羊与村长爷爷的年龄差看做木棒MN,类似村长爷爷比美羊羊大时看做当N点移动到A点时,此时M点所对应的数为-40,美羊羊比村长爷爷大时看做当M点移动到B点时,此时N点所对应的数为116,所以可知爷爷比美羊羊大[116-(-40)]÷3=52,可知爷爷的年龄.(3)设抓小羊x只,则老羊为(5-x)只,根据“ 所抓羊的年龄之和不超过112岁且高于34岁”列不等式组,求解.2.阅读下面的材料:如图1,在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a,B点表示的数为b,则点A到点B的距离记为AB.线段AB的长可以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表示,即AB=b-a.请用上面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2,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3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1cm到达B 点,然后向右移动6cm到达C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2)点C到点A的距离CA=________cm;若数轴上有一点D,且AD=4,则点D表示数________;(3)若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4)若点B以每秒3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A、C点分别以每秒1cm、5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CA-AB的值是否会与t的值有关?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点A表示-3,点B表示-4,点C表示2,如图所示,(2)5;1或-7(3)-3+x(4)解:CA-AB的值与t的值无关.理由如下:由题意得,点A所表示的数为-3+t,点B表示的数是-4-3t,点C表示的数是2+5t,∵点C的速度比点A的速度快,∴点C在点A的右侧,∴CA=(2+5t)-(-3+t)=5+4t,∵点B向左移动,点A向右移动,∴点A在点B的右侧,∴AB=(-3+t)-(-4-3t)=1+4t,∴CA-AB=(5+4t)-(1+4t)=4.【解析】【解答】(2)CA=2-(-3)=2+3=5;当点D在点A右侧时,点D表示的数是:4+(-3)=1;当点D在点A左侧时,点D表示的数是:-3-4=-7;故答案为5;1或-7.( 3 )点A表示的数为-3,则向右移动xcm,移动到(-3+x)处.【分析】(1)在数轴上进行演示可分别得出点A,点B,点C所表示的数;(2)由题中材料可知CA的距离可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即CA=2-(-3);由AD=4,且点A,点D的位置不明确,则需分类讨论:当点D在点A右侧时,和当点D 在点A左侧时,两种情况;(3)向右移动x,在原数的基础上加“x”;(4)由字母t分别表示出点A,点B,点C的数,由它们的移动方向不难得出点C在点A 的右侧,点A在点B的右侧,依此计算出CA,AB的长度,计算CA-AB的值即可.3.已知 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用“<”或“>”填空:a+1________0;c-b________0;b-1________0;(2)化简:;(3)若a+b+c=0,且b与-1的距离和c与-1的距离相等,求下列式子的值:2b -c - (a - 4c - b).【答案】(1)>;<;<(2)解:∵a+1>0,c-b<0,b-1<0,∴原式=a+1-(b-c)-(1-b)=a+1-b+c-1+b=a+c(3)解:由已知得:b+1=-1-c,即b+c=-2,∵a+b+c=0,即-2+a=0,∴a=2,则2b -c - (a - 4c - b).=2b -c - a + 4c + b=3(b+c)-2=【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c<0<b<1<a∴a+1>0;c-b<0;b-1<0【分析】(1)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进行计算比较大小即可;(2)利用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绝对值里边式子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3)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求出a与b+c的值,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a与b+c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4.对于有理数,定义一种新运算“ ”,观察下列各式:,,.(1)计算: ________, ________.(2)若,则 ________ (填入“ ”或“ ”).(3)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且,求的值.【答案】(1)19;(2)(3)解:由数轴可得,,,则,,∵,∴,∴,∴,∴.【解析】【解答】(1),;(2)∵,,,∴,或综上可知,【分析】(1)根据定义计算即可;(2)分别根据定义计算a b和b a,判断是否相等;(3)由定义计算得到|a+b|=5,再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判断a+b<0,再计算[(a+b)(a+b)][a+b]5.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5,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3个单位/秒,乙的速度是6个单位/秒(1)当乙到达A处时,求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2)当电子蚂蚁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多少?(用含的式子表示)(3)当电子蚂蚁运行()秒后,甲,乙相距多少个单位?(用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解:乙到达A处时所用的时间是(秒),此时甲移动了个单位,所以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2)解:∵甲的速度是3个单位/秒,乙的速度是6个单位/秒,∴移动秒后,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3)解:由(2)知,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当时,,,所以,运行()秒后,甲,乙间的距离是:个单位【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减法算出AB的长度,再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算出乙到达A处时所用的时间,接着利用速度乘以时间算出甲移动的距离,用甲移动的距离减去其离开原点的距离即可算出其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移动的方向,用甲移动的距离减去其距离原点的距离即可得出移动秒后,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用乙距离原点的距离减去其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出移动秒后,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3)由(2)知,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当时甲已经移动到原点右边了,乙也移动到原点左边了,即,,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6.快递员小王下午骑摩托车从总部出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来回收送包裹.他行驶的情况记录如下(向东记为“ ”,向西记为“ ”,单位:千米):,,,,,,(1)小王最后是否回到了总部?(2)小王离总部最远是多少米?在总部的什么方向?(3)如果小王每走米耗油毫升,那么小王下午骑摩托车一共耗油多少毫升?【答案】(1)解:+2-3.5+3-4-2+2.5+2=0,∴小王最后回到了总部(2)解:第一次离总部2=2千米;第二次:2-3.5=-1.5千米;第三次:-1.5+3=1.5千米;第四次:1.5-4=-2.5千米;第五次:-2.5-2=-4.5千米;第六次:-4.5+2.5=-2千米;第七次:-2+2=0千米.所以离总部最远是4.5千米,在总部的西方向(3)解:|+2|+|-3.5|+|+3|+|-4|+|-2|+|+2.5|+|+2|=2+3.5+3+4+2+2.5+2=19千米又∵摩托车每行驶1千米耗油30毫升,∴19×30=570(毫升)∴这一天下午共耗油570毫升.【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再根据正负数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再根据正负数即可;(3)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再根据正负数即可;7.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2)数轴上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M是A、B之间的一个动点,其对应的数为m,请化简(请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答案】(1)解:∵b是最小的正整数∴b=1∵+=0∴a = -1,c=5故答案为:-1;1;5;(2)解:由(1)知,a = -1,b=1,a、b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①当m<0时,|2m|=-2m;②当m≥0时,|2m|=2m;(3)解: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其值是2,理由如下:∵点A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BC=3t+4,AB=3t+2∴BC-AB=3t+4-(3t+2)=2【解析】【分析】(1)先根据b是最小的正整数,求出b,再根据+=0,即可求出a、c的值;(2)先得出点A、C之间(不包括A点)的数是负数或0,得出m≤0,在化简|2m|即可;(3)先求出BC=3t+4,AB=3t+2,从而得出BC-AB=2.8.甲、乙、丙三个教师承担本学期期末考试的第17题的网上阅卷任务,若由这三人中的某一人独立完成阅卷任务,则甲需要15小时,乙需要10小时,丙需要8小时。
最新七年级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到点、点的距离相等,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 大于秒.(1)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2)求当等于多少秒时,点到达点处?(3)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4)求当等于多少秒时,、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答案】(1)1(2)解:[6-(-4)]÷2=10÷2=5(秒)答:当t=5秒时,点P到达点A处.(3)2t-4(4)解:当点P在点C的左边时,2t=3,则t=1.5;当点P在点C的右边时,2t=7,则t=3.5.综上所述,当t等于1.5或3.5秒时,P、C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解析】【解答】解:(1)依题意得,点C是AB的中点,故点C表示的数是: =1. 故答案是:1;( 3 )点P表示的数是2t-4.故答案是:2t-4;【分析】(1)根据x c=可求解;(2)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点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可求得AB的距离,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可求解;(3)根据题意可得点P表示的数=点P运动的距离+X B可求解;(4)由题意可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① 当点P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可列关于t的方程求解;② 当点P在点C的右边时,同理可求解.2.如图,在数轴上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点、、、对应的数分别是,且 .(1)那么 ________, ________:(2)点以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秒后点以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当点到达点处立刻返回,与点在数轴的某点处相遇,求这个点对应的数;(3)如果、两点以(2)中的速度同时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从图上的位置出发也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且始终保持,当点运动到时,点对应的数是多少?【答案】(1)-6;-8(2)解:由(1)可知:,,,,点运动到点所花的时间为,设运动的时间为秒,则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 .当、两点相遇时,,,∴ .答:这个点对应的数为;(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①当,;②当,,不符合实际情况,∴∴答:点对应的数为【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解得,则;【分析】(1)由a、d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d=a+8,代入已知的等式可求得a的值,再根据数轴可确定原点的位置;(2)根据相遇问题可求得相遇时间,然后结合题意可求解;(3)根据AB=AC列方程,解含绝对值的方程可求解.3.阅读下面的材料: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设点A在原点,如图①|AB|=|OB|=|b|=|a﹣b|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 1 )如图②,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2 )如图③,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 ﹣b|( 3 )如图④,点A、B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综上所述,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请用上面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如果|AB|=2,那么x为________.(3)当|x+1|+|x﹣2|=5时的整数x的值________.(4)当|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2;4(2)x+1;1或-3(3)-2或3(4)-1≤ x≤2【解析】【解答】(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4)|=2;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3)|=4故答案为:2,4(2)数轴上x与-1的两点间的距离为|x-(-1)|=|x+1|,如果|AB|=2,则x+1=±2,解得x=1或-3;故答案为:|x+1|,1或-3(3)解方程|x+1|+|x﹣2|=5,且x为整数.当x+1>0,x-2>0,则(x+1)+(x-2)=5,解得x=3当x+1<0,x-2<0,则-(x+1)-(x-2)=5,解得x=-2当x+1与x-2异号,则等式不成立.故答案为:3或-2.( 4 )根据题意得x+1≥0且x-2≤0,则-1≤x≤2;【分析】(1)直接根据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代入数值运用绝对值的意义即可求解;(2)直接根据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由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可知,|x+1|+|x−2|表示点x到−1与2两点距离之和,由于,2与-1之间的距离是3小于5,故表示数x的点,不可能在-1与2之间,然后分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数轴上表示数字1的点的右边及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数轴上表示数字-2的点的左边两种情况考虑即可解决问题;(4)由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可知,|x+1|+|x−2|表示点x到−1与2两点距离之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4.若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c满足|a+5|+|b﹣2|+|c﹣3|=0.(1)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PB=PC?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每秒3个单位长度,每秒5个单位长度沿着数轴正方向运动经过t秒后,试问AB﹣BC的值是否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a,b,c满足|a+5|+|b﹣2|+|c﹣3|=0,∴a=﹣5,b=2,c=3.设点P对应的数为x.当x<﹣5时,﹣5﹣x+2﹣x=3﹣x,解得:x=﹣6;当﹣5≤x<2时,x﹣(﹣5)+2﹣x=3﹣x,解得:x=﹣4;当2≤x<3时,x﹣(﹣5)+x﹣2=3﹣x,解得:x=0(舍去);当x≥3时,x﹣(﹣5)+x﹣2=x﹣3,解得:x=﹣6(舍去).综上所述:在数轴上存在点P,使得PA+PB=PC,点P对应的数为﹣6或﹣4.(2)解:AB﹣BC的值不变,理由如下: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t﹣5,点B对应的数为3t+2,点C对应的数为5t+3,∴AB﹣BC=3t+2﹣(t﹣5)﹣[5t+3﹣(3t+2)]=6.∴AB﹣BC的值不变.【解析】【分析】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出a,b,c的值.(1)设点P对应的数为x,分x <﹣5,﹣5≤x<2,2≤x<3及x≥3四种情况考虑,由PA+PB=PC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找出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B,C对应的数,进而可求出AB﹣BC=6,此题得解.5.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5,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3个单位/秒,乙的速度是6个单位/秒(1)当乙到达A处时,求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2)当电子蚂蚁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多少?(用含的式子表示)(3)当电子蚂蚁运行()秒后,甲,乙相距多少个单位?(用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解:乙到达A处时所用的时间是(秒),此时甲移动了个单位,所以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2)解:∵甲的速度是3个单位/秒,乙的速度是6个单位/秒,∴移动秒后,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3)解:由(2)知,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当时,,,所以,运行()秒后,甲,乙间的距离是:个单位【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减法算出AB的长度,再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算出乙到达A处时所用的时间,接着利用速度乘以时间算出甲移动的距离,用甲移动的距离减去其离开原点的距离即可算出其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移动的方向,用甲移动的距离减去其距离原点的距离即可得出移动秒后,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用乙距离原点的距离减去其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出移动秒后,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3)由(2)知,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当时甲已经移动到原点右边了,乙也移动到原点左边了,即,,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6.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a、b、c,并且满足(a+12)2+|b+5|=0,b与c互为相反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2)如果|x+1|=3,那么x=________;(3)若|a-3|=2,|b+2|=1,且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点A、点B,则A、B 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4)若数轴上表示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a+4|+|a-2=________.【答案】(1)3;5(2)2或-4(3)8(4)6【解析】【解答】解: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表示和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故答案为:或或故答案为:或(3)或或当时,则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当a=5,b=-1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6,当a=1,b=-3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4,当时,则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则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最小距离是故答案为:(4)数轴上表示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即可算出答案;(2)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的符号,再解方程即可;(3)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的符号,再解方程求出a,b的值,然后分四种情况求出ab 之间的距离,再比大小即可;(4)根据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的特点可知-4<a<2,所以a+4>0,a-2<0,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符号并合并同类项即可.2.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个点所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例: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根据以上知识解题:(1)点A在数轴上表示3,点B在数轴上表示2,那么AB=________.(2)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2的距离是3,那么a=________.(3)如果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和2之间,那么|a+4|+|a﹣2|=________.(4)对于任何有理数x,|x﹣3|+|x﹣6|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答案】(1)1(2)1或-5(3)6(4)解:∵|a-3|+|a﹣6|表示a到3与a到6的距离的和,∴当3≤a≤6时,|a-3|+|a-6|= =3,当a>6或a<3时,|a-3|+|a﹣6|>3,∴|a-3|+|a﹣6|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解析】【解答】(1)AB= =1,故答案为:1( 2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2的距离是3,∴ =3,∴-2-a=3或-2-a=-3,解得:a=1或a=-5,故答案为:1或-5( 3 )数a位于﹣4与2之间,|a+4|+|a﹣2|表示a到-4与a到2的距离的和,∴|a+4|+|a﹣2|= =6,故答案为:6【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个点所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即可算出答案;(2)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个点所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题意可知:此题其实质就是求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表示数字-4的点的距离与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表示数字2的点的距离的和,又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2之间,故该距离等于数轴上表示数字-4与表示数字2的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即可得出答案;(4)此题其实质就是求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表示数字3的点的距离与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表示数字6的点的距离的和,从而分当3≤a≤6时,当a>6或a<3时三种情况考虑即可得出答案.3.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O为原点.(1)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2)若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则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3)若点A、B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而点O 不动,t秒后,A、B、O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求t的值. 【答案】(1)-4(2)0(3)解:① 当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时,OB=OA4-3t=2+tt=0.5② 当点B是线段OA的中点时, OA = 2 OB2+t=2(3t-4)t=2③ 当点A是线段OB的中点时, OB = 2 OA3t--4=2(2+t)t=8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的值是0.5,2或8.【解析】【解答】(1)点B表示的数是-4;(2)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 0 ;【分析】(1)根据数轴上所表示的数的特点即可直接得出答案;(2)用点B开始所表示的数+点B运动的路程=经过t秒后点B表示的数,即可得出结论;(3)找出t秒后点A、B表示的数,分①点O为线段AB的中点,②当点B是线段OA的中点,③点A是线段OB的中点,根据线段中点的数学语言列出方程,求解即可求出此时的t值,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精选】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到点、点的距离相等,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 大于秒.(1)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2)求当等于多少秒时,点到达点处?(3)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4)求当等于多少秒时,、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答案】(1)1(2)解:[6-(-4)]÷2=10÷2=5(秒)答:当t=5秒时,点P到达点A处.(3)2t-4(4)解:当点P在点C的左边时,2t=3,则t=1.5;当点P在点C的右边时,2t=7,则t=3.5.综上所述,当t等于1.5或3.5秒时,P、C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解析】【解答】解:(1)依题意得,点C是AB的中点,故点C表示的数是: =1. 故答案是:1;( 3 )点P表示的数是2t-4.故答案是:2t-4;【分析】(1)根据x c=可求解;(2)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点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可求得AB的距离,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可求解;(3)根据题意可得点P表示的数=点P运动的距离+X B可求解;(4)由题意可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① 当点P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可列关于t的方程求解;② 当点P在点C的右边时,同理可求解.2.同学们都知道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1)求 ________.(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使得.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值有________(3)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是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是多少?有最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1)7(2)-3,-2,-1,0,1,2;(3)最小;3【解析】【解答】(1)原式=|5+2|=7.故答案为: 7;(2)令x+3=0或x-2=0时,则x=-3或x=2.当x<-3时,- (x+3) - (x-2) =5 ,-x-3-x+2=5,解得x=-3(范围内不成立)当-3≤x≤2时,(x+3) - (x-2) = 5,x+3-x+1=4,0x=0,x为任意数,则整数x=-3,-2,-1, 0,1,当x>2时,(x+3) + (x-2) = 5,x=2(范围内不成立)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整数x有: -3, -2, -1, 0,1,2.故答案为:-3,-2,-1,0,1,2;(3) 由(2) 的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有最小值为3,令x-3=0或x-6=0时,则x=3,x=6当x<3时,-(x-3)-(x-6)=-2x+3﹥3当3≤x≤6时,x-3-(x-6)=3,当x>6时,x-3+x-6=2x-9>3∴对于任何有理数x,有最小值为3【分析】(1)直接去括号,再按照去绝对值的方法去掉绝对值就可以了;(2)要求x的整数值可以进行分段计算,令x+3=0或x-2=0时,分为3段进行计算,最后确定x的值.(3)根据(2)方法去绝对值,分为3种情况去绝对值符号,计算三种不同情况的值,最后讨论得出最小值.3.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其中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1)请在数轴上确定原点“O”的位置,并用点表示;(2)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3)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在数轴上距离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答案】(1)解:距离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即AB的中点,点 .如图所示,点即为所求.(2);5;9(3);或1【解析】【解答】解:(2)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5,所以,两点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9.( 3 )如图,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是0,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得点表示的数是 .到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3= 或-2+3=1.故答案为,或1.【分析】(1)由点A和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因此原点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可得到原点的位置。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培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培优一、选择题1.2024年4月25号,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发射过程中,飞船的速度约为每小时29000千米,数据2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9×106B.2.9×105C.2.9×104D.29×1052.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2+(﹣3)过程正确的是( )A.+(3+2)B.+(3﹣2)C.﹣(3+2)D.﹣(3﹣2)3.有一只蜗牛从数轴的原点出发,先向左(负方向)爬行9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爬行3个单位长度,用算式表示上述过程与结果,正确的是( )A.−9+3=−6B.−9−3=−12C.9−3=6D.9+3=124.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3B.a﹣c<0C.|a|>|c|D.﹣2a<﹣2b5.若式子x−2+(y+3)2=0,则(x+y)2025等于( )A.−1B.1C.−32025D.320256.计算:(−517)2023×(−325)2024=( )A.−1B.1C.−517D.−1757.22023个位上的数字是( )A.2B.4C.8D.68.求1+2+22+23+⋯+22018的值,可令S=1+2+22+23+⋯+22018,则2S=2+22+23+⋯+ 22019,因此2S−S=22019−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2018的值为( )A.52018−1B.52019−1C.52019−14D.52018−149.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A.(12)3米B.(12)5米C.(12)6米D.(12)12米10.方程(x2+x﹣1)x+3=1的所有整数解的个数是( )A.5个B.4个C.3个D.2个二、填空题11.用四舍五入法对0.618取近似数(精确到0.1)是 .12.小明在电脑中设置了一个有理数运算程序:输入数a,加*键,再输入数b,就可以得到运算a*b=3a+2b,请照此程序运算(−4)*3= .13.定义一种新的运算“(a,b)”,若a c=b,则(a,b)=c,如:(2,16)=4.已知(3,9)=x,(3,y)=4,则x−y= .14.已知|3a+b+5|+(2a−2b−2)2=0,那么2a2−3ab的值为 .15.“转化”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有时借助几何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转化的方法.例如,借助图(1)可以把算式1+3+5+7+9+11转化为62=36.这是将数字求和问题转化为面积求和问题,从而建立数与形的联系,使问题易于解决.利用这样的方法,请观察图(2)计算12+14+18+116+132+164= .16.《算法统宗》是我国明代数学著作,它记载了多位数相乘的方法,如图1给出了34×25=850的步骤:①将34,25分别写在方格的上边和右边;②把上述各数字乘积的十位(不足写0)与个位分别填入小方格中斜线两侧;③沿斜线方向将数字相加,记录在方格左边和下边;④将所得数字从左上到右下依次排列(满十进一).若图2中a,b,c,d均为正整数,且c,d都不大于8,则b的值为 ,该图表示的乘积结果为 .三、解答题17.(1)计算:(−34−59+712)÷(−136).(2)计算:−12022−|12−1|÷3×[2−(−3)2].18.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号把它们连接起来.−3,|−3|,32,(−2)2,−(−2)19.我们知道,|a|可以理解为|a−0|,它表示: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这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一步地,数轴上的两个点A,B,分别用数a,b表示,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a−b|,反过来,式子|a−b|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的距离,利用此结论,回答以下问题:(1)数轴上表示数8的点和表示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数轴上表示数−1的点和表示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2)数轴上点A用数a表示,则①若|a−3|=5,那么a的值是_________.②|a−3|+|a+6|有最小值,最小值是_________;③求|a+1|+|a+2|+|a+3|+⋯+|a+2021|+|a+2022|+|a+2023|的最小值.20.用“※”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b=b2−a,如1※3=32−1=8,(1)求1※2的值;(2)求(1※2)※(−5)的值.21.老师设计了一个有理数运算的游戏.规则如下:(1)若黑板上的有理数为“−4”,求应写在纸条上的有理数;(2)学习委员发现:若正确计算后写在纸条上的结果为正数,则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最大整数是多少?22.为了增强市民的节约用水意识,自来水公司实行阶梯收费,具体情况如表:每月用水量收费不超过10吨的部分水费1.6元/吨10吨以上至20吨的部分水费2元/吨20吨以上的部分水费2.4元/吨(1)若小刚家6月份用水15吨,则小刚家6月份应缴水费_____ 元.(直接写出结果)(2)若小刚家7月份的平均水费为1.75元/吨,则小刚家7月份的用水量为多少吨?(3)若小刚家8月、9月共用水40吨,9月底共缴水费79.6元,其中含2元滞金(水费为每月底缴纳.因8月份的水费未按时缴,所以收取了滞纳金),已知9月份用水比8月份少,求小明算8、9月各用多少吨水?四、综合题23.阅读理解:计算(1+12+13)(12+13+14)−(1+12+13+14)(12+13)时,若把分别(12+13)与(12+13+14)看作一个整体,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可以大大简化难度,过程如下:解:令12+13=x,12+13+14=y,则原式=.(1+x)y−(1+y)x=y+xy−x−xy=y−x=1 4(1)上述过程使用了什么数学方法? ;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填一个即可)(2)用上述方法计算:①(1+12+13+14)(12+13+14+15)−(1+12+13+14+15)(12+13+14);②(1+12+13+…+1n−1)(12+13+14+…+1n)−(1+12+13+…+1n)(12+13+14…+1n−1);③计算:1×2×3+2×4×6+3×6×9+4×8×12+5×10×151×3×5+2×6×10+3×9×15+4×12×20+5×15×25.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A6.【答案】D7.【答案】C8.【答案】C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0.612.【答案】−613.【答案】−7914.【答案】−415.【答案】636416.【答案】3;72817.【答案】(1)26;(2)1618.【答案】图见解答,−3<3<−(−2)<|−3|<(−2)2219.【答案】(1)5,2(2)①8或−2;②9;③102313220.【答案】(1)3(2)2221.【答案】(1)4(2)322.【答案】(1)解:∵小刚家6月份用水15吨,∴小刚家6月份应缴水费为10×1.6+(15-10)×2=26(元),故答案为:26.(2)解:由题意知小刚家7月份的用水量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设小刚家7月份用水量为x吨,依题意得:1.6×10+2(x-10)=1.75x ,解得:x =16,答:小刚家7月份的用水量为16吨.(3)解:因小刚家8月、9月共用水40吨,9月份用水比8月份少,所以8月份的用水量超过了20吨.设小刚家9月份的用水量为x 吨,则8月份的用水量为(40-x )吨,①当x≤10时,依题意可得方程:1.6x+16+20+2.4(40-x-20)+2=79.6解得:x =8,②当10<x <20时,依题意得:16+2(x-10)+16+20+2.4(40-x-20)+2=79.6解得:x =6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小刚家8月份用水32吨,9月份用水8吨.23.【答案】(1)换元法;整体思想(转化思想)(2)解:①令12+13+14=a ,12+13+14+15=b ,∴b-a=15,∴原式=(1+a )b-(1+b )a=b+ab-a-ab=b-a=15;②令12+13+…+1n−1=m ,12+13+14+1n =t ,∴t-m=1n,∴原式=(1+m )t-(1+t )m=t+mt-m-mt=t-m=1n;③令1×2×3=x ,1×3×5=y ,∴x y =615=25∴原式=x +2x +3x +4x +5x y +2y +3y +4y +5y =15x 15y =x y =25.。
完整版)有理数培优专题
完整版)有理数培优专题
有理数培优专题
简介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以及一些与有理数相关的常见问题和解法。
内容
1.有理数的定义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有理数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例如1/2、-3/4等。
2.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加法:有理数之间的加法可以通过分数的加法规则进行计算,即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减法:有理数之间的减法可以通过分数的减法规则进行计算,即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乘法:有理数之间的乘法可以通过分数的乘法规则进行计算,即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除法:有理数之间的除法可以通过分数的除法规则进行计算,即将一个有理数乘以另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3.有理数的性质
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有理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满足分数的相应性质。
有理数的乘法满足0的性质,即任何有理数乘以0的结果都是0.
4.有理数的应用
有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计算物品的价格、测量长度和温度等。
有理数在代数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解方程、求解不等式等。
5.有理数的解题技巧
解有理数的运算题可以借助分数运算的规则,如化简分数、通
分等。
解有理数的应用题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计算。
结论
有理数作为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丰
富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通过研究有理数的定义、运算规则和应用,
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2)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个长度单位;(3)当点A表示的数是-3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表示的数;(4)若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请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1)-4(2)6(3)解:当点A为-3时,点P表示的数是-3+2t;(4)解: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PB,即2t=2(8−2t),解得,t=,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PB,即2t=2(2t−8),解得,t=8,∴当t=或8秒时,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2倍.【解析】【解答】解:(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则|a|+|b|=8,又|a|=|b|,∴|a|=4,∴a=−4,则点A表示的数是−4;( 2 )∵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分析】(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两点间的距离是8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2)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可得出答案;(3)由点A表示的数结合AP的长度,即可得出点P表示的数;(4)分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t,BP=(8-2t),根据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t,BP=(2t-8),根据 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2.同学们,我们都知道:|5-2|表示5与2的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2|表示5与-2的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1)|﹣4+6|=________;|﹣2﹣4|=________;(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x+2|+|x-1|=3成立;(3)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6之间,求|a+4|+|a﹣6|的值;(4)当a=________时,|a﹣1|+|a+5|+|a﹣4|的值最小,最小值是________;(5)当a=________时,|a﹣1|+|a+2|+|a﹣3|+|a+4|+|a﹣5|+…+|a+2n|+|a﹣(2n+1)|的值最小,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1)2;6(2)解:此题可以理解为数轴上一点到-2,1的距离的和是3,由于1到-2 的距离就是3,,故当-2≤x≤1的时候即可满足条件,又因为x是整数,所以x的值可以为:-2,-1,0,1.(3)解:∵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6之间,∴a+4>0,a﹣6<0,∴|a+4|+|a﹣6|=a+4-a+6=10;(4)1;9(5)1;2n2+3n【解析】【解答】(1)|﹣4+6|=|2|=2,|﹣2﹣4|=|-6|=6;(4)此题可以理解为数轴上一点到1,-5,4的距离的和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当a表示的数是1的时候,|a﹣1|+|a+5|+|a﹣4|的值最小,当a=1的时候,|a﹣1|+|a+5|+|a﹣4|=|1﹣1|+|1+5|+|1﹣4|=9;(5)|a-1|+|a+2|+|a-3|+|a+4|+|a-5|+…+|a+2n|+|a-(2n+1)|的值最小,则a=1当a=1时原式=3+2+5+4+……+(2n+1)+2n=2+3+4+5+……+2n+(2n+1)== 2n2+3n故:答案为1, 2n2+3n .【分析】(1)由于绝对值符号具有括号的作用,先按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算出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即可;(2)此题可以理解为数轴上一点到-2,1的距离的和是3,由于1到-2 的距离就是3,,从而找出1到-2 的整数即可;(3)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首先判断出a+4>0,a﹣6<0,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4)此题可以理解为数轴上一点到1,-5,4的距离的和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当a表示的数是介于4和-5之间的数1的时候,即可使其值最小,然后将a=1代入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化简即可;(5)|a-1|+|a+2|+|a-3|+|a+4|+|a-5|+…+|a+2n|+|a-(2n+1)| 表示的是a到1,-2,3,-4,5,……-2n,2n+1的距离和,故要使,|a-1|+|a+2|+|a-3|+|a+4|+|a-5|+…+|a+2n|+|a-(2n+1)|的值最小,则a=1,把a=1代入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精选】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同学们都知道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1)求 ________.(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使得.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值有________(3)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是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是多少?有最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1)7(2)-3,-2,-1,0,1,2;(3)最小;3【解析】【解答】(1)原式=|5+2|=7.故答案为: 7;(2)令x+3=0或x-2=0时,则x=-3或x=2.当x<-3时,- (x+3) - (x-2) =5 ,-x-3-x+2=5,解得x=-3(范围内不成立)当-3≤x≤2时,(x+3) - (x-2) = 5,x+3-x+1=4,0x=0,x为任意数,则整数x=-3,-2,-1, 0,1,当x>2时,(x+3) + (x-2) = 5,x=2(范围内不成立)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整数x有: -3, -2, -1, 0,1,2.故答案为:-3,-2,-1,0,1,2;(3) 由(2) 的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有最小值为3,令x-3=0或x-6=0时,则x=3,x=6当x<3时,-(x-3)-(x-6)=-2x+3﹥3当3≤x≤6时,x-3-(x-6)=3,当x>6时,x-3+x-6=2x-9>3∴对于任何有理数x,有最小值为3【分析】(1)直接去括号,再按照去绝对值的方法去掉绝对值就可以了;(2)要求x的整数值可以进行分段计算,令x+3=0或x-2=0时,分为3段进行计算,最后确定x的值.(3)根据(2)方法去绝对值,分为3种情况去绝对值符号,计算三种不同情况的值,最后讨论得出最小值.2.已知 , , 三点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如示,其中点对应的数为2,, .(1)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2)动点,分别同时从,两点出发,分别以每秒8个单位和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为的中点,点在上,且,设运动时间为 .①请直接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点,对应的数;②当时,求的值.【答案】(1)-12;5(2)解:① 对应的数是,对应的数是;② ,,,,由,得,由,得,故当秒或秒时, .【解析】【解答】解:(1)点对应的数为,,,点对应的数是:;点对应的数是:;故点对应的数为,点对应的数是 .【分析】(1)根据点对应的数,由的长确定出点表示的数,再根据的长确定出点表示的数;(2)①根据题意表示出点、的数即可;②列出含t的、的代数式,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3.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为﹣36,﹣12,1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若点P到A点的距离是到点B距离的2倍,求点P的对应数;(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当P在A、B之间,PA+PB=AB,因为点P到A点的距离是到点B距离的2倍,所以PA=2PB,故2PB+PB=AB,代数可得PB=8,故P点对应数为﹣12﹣8=﹣20;当P在B、C之间,PA﹣PB=AB,所以2PB﹣PB=AB,故PB=AB=24,故P点对应数为﹣12+24=12,与点C重合.(2)解:分四种情况考虑,第一种情况:当Q未追上P时,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PA﹣QA=4,设时间为t1, AB+t1×1﹣3t1=4,故24+t1×1﹣3t1=4,则t1=10;第二种情况:当Q超过P时,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QA﹣PA=4,设时间为t2,3t2﹣(t2+AB)=4,故3t2﹣(t2+24)=4,则t2=14;第三种情况:当Q从C点返回未和P相遇时,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设时间为t3,3t3+t3+4+AB=2AC,故3t3+t3+4+24=2×48,则t3=17;第四种情况:当Q从C点返回和P相遇后,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设时间为t4,3t4+t4+AB=2AC+4,故3t4+t4+24=2×48+4,则t4=19.【解析】【分析】(1)P从A运动到C,存在两种情况:1.P在A、B之间2.P在B、C之间,后计算发现此点与C重合;(2)分四种情况考虑,第一种情况:当Q未追上P时,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第二种情况:当Q超过P时,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第三种情况:当Q 从C点返回未和P相遇时,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第四种情况:当Q从C点返回和P相遇后,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4.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试计算此时BC—AB的值.(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x(x>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是否存在x,使BC-AB的值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不变,若存在求出x;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1;4(2)解:BC-AB=(4-1)-(1+1)=3-2=1.故此时BC-AB的值是1(3)解: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1-t,点B对应的数为3t+1,点C对应的数为xt+4.∴BC=(xt+4)-(3t+1)=(x-3)t+3,AB=(3t+1)-(-1-t)=4t+2,∴BC-AB=(x-3)t+3-(4t+2)=(x-7)t+1,∴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时,其值为7【解析】【解答】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c-4|+(a+b)2=0,∴c-4=0,a+b=0,∴a=-1,c=4【分析】(1)根据b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b,c的值;(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BC、AB的值,进一步得到BC-AB的值;(3)先求出BC=4t+3,AB=4t+2,从而得出BC-AB,从而求解.5.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数,点表示数,点表示数,是最大的负整数,且、满足与互为相反数.(1)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与点重合,则点与数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3)点、、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和点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秒钟过后,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①请问:的值是否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②探究:在(3)的情况下,若点、向右运动,点向左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值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答案】(1)解:-3;-1;5;(2)3;(2)3(3)解:① ,,.故的值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② ,,.当时,原式,的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当时,原式,的值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解析】【解答】(1)∵,∴,,解得,,∵是最大的负整数,∴ .故答案为:-3,-1,5.(2) ,对称点为, .故答案为:3.【分析】(1)由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a、c,最大的负整数是-1,故b=-1;(2)折叠后AC重合,A、C的中点即为对称点,再根据对称点求出跟B重合的数;(3)①用速度乘以时间表示出运动路程,可得到和的表达式,再判断的值是否与t相关即可;②同理求出和的表达式,再计算,分情况讨论得出结果.6.如图1,在一条可以折叠的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9和4.(1)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2)如图2,如果以点C为折点,将这条数轴向右对折,此时点A落在点B的右边1个单位长度处,则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__.(3)如图1,若点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沿数轴向右运动,那么经过多少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答案】(1)13(2)-2(3)解:设运动t秒后,点A与点B相距4个单位,由题意可知点A表示的数为-9+3t,点B表示的数为4+2t,∴,∴或解得t=17或9.答:运动9秒或17秒后,点A与点B 相距4个单位.【解析】【解答】解:(1)AB=4-(-9)=13(2)设点C表示的数是x,则AC=x-(-9)=x+9,BC=4-x,∵A落在点B的右边1个单位,∴AC-BC=1,即AC-BC=x+9-(4-x)=2x+5=1,解得:x=-2,∴点C表示的数是-2.故答案为:-2.【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2)设点C表示的数是x,分别表示出AC、BC,再根据AC-BC=1列出方程解答即可;(3)运动t秒后,可知点A表示的数为-9+3t,点B表示的数为4+2t,再根据AB的距离为4,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7.甲、乙、丙三个教师承担本学期期末考试的第17题的网上阅卷任务,若由这三人中的某一人独立完成阅卷任务,则甲需要15小时,乙需要10小时,丙需要8小时。
最新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5,点B表示10.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________秒时,P、Q两点相遇,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________;(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并求出此时点P对应的数.【答案】(1)5;0(2)解:若P、Q两点相遇前距离为3,则有t+2t+3=10-(-5),解得:t=4,此时P点对应的数为:-5+t=-5+4=-1;若P、Q两点相遇后距离为3,则有t+2t-3=10-(-5),解得:t=6,此时P点对应的数为:-5+t=-5+6=1;综上可知,当t为4或6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此时点P对应的数分别为-1或1.【解析】【解答】(1)解:由题意可知运动t秒时P点表示的数为-5+t,Q点表示的数为10-2t;若P,Q两点相遇,则有-5+t=10-2t,解得:t=5,-5+t=-5+5=0,即相遇点所对应的数为0,故答案为5;相遇点所对应的数为0;【分析】(1)由题意可知运动t秒时P点表示的数为-5+t,Q点表示的数为10-2t,若P、Q相遇,则P、Q两点表示的数相等,由此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2)分相遇前相距3个单位长度与相遇后相距3个单位长度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B是数轴上位于点A右侧一点,且AB=1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点B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点A方向匀速运动;点P、点Q同时出发,当点P与点Q重合后,点P马上改变方向,与点Q继续向点A方向匀速运动(点P、点Q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当点P到达A点时,P、Q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并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②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答案】(1)9;-3+2t(2)解:①根据题意,得:(1+2)t=12,解得:t=4,∴-3+2t=-3+2×4=5,答:当t=4时,点P与点Q重合,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5;②P与Q重合前:当2AP=PQ时,有2t+4t+t=12,解得t= ;当AP=2PQ时,有2t+t+t=12,解得t=3;P与Q重合后:当AP=2PQ时,有2(8-t)=2(t-4),解得t=6;当2AP=PQ时,有4(8-t)=t-4,解得t= ;综上所述,当t= 秒或3秒或6秒或秒时,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知,点B表示的数是-3+12=9,点P表示的数是-3+2t,故答案为:9,-3+2t;【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可求得点B所表示的数;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点P运动的距离,再根据平移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可得点P表示的数;(2)①由题意可列方程求解;②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P与Q重合前:当2AP=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当AP=2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P与Q重合后:当AP=2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当2AP=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2)如果|x+1|=3,那么x=________;(3)若|a-3|=2,|b+2|=1,且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点A、点B,则A、B 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4)若数轴上表示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a+4|+|a-2=________.【答案】(1)3;5(2)2或-4(3)8(4)6【解析】【解答】解: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表示和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故答案为:或或故答案为:或(3)或或当时,则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当a=5,b=-1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6,当a=1,b=-3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4,当时,则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则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最小距离是故答案为:(4)数轴上表示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即可算出答案;(2)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的符号,再解方程即可;(3)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的符号,再解方程求出a,b的值,然后分四种情况求出ab 之间的距离,再比大小即可;(4)根据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的特点可知-4<a<2,所以a+4>0,a-2<0,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符号并合并同类项即可.2.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点表示的数,点表示的数,是最大的负整数,且满足 .(1)求,,的值;(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与点重合,求与点重合的点对应的数;(3)点,,在数轴上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以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以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以单位每秒的速度运动,当,相遇时,停止运动,求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解:∵是最大的负整数,∴b=-1,∵,∴a=-3,c=6(2)解:设当点与点重合时,对折点为D,则D点的坐标为(-2,0),∴此时与点重合的点对应的数是-10(3)解:由(1)和(2)可知,运动前BC=7,由题意可得,运动后,相遇时,可计算出经历的时间为7s,此时C点坐标为(-8,0),当A点向左运动时,此时C点坐标为(-24,0),可得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当A点向右运动时,此时C点坐标为(18,0),可得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解析】【分析】(1)根据是最大的负整数得出b=-1,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由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都为0,求出a,c的值;(2)设当点与点重合时,对折点为D,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点D所表示的数是-2,故CD=8,在点D的左边距离点D8个单位的数就是-10,从而得出答案;(3)由(1)和(2)可知,运动前BC=7,由题意可得,运动后,相遇时,可计算出经历的时间为7s,然后根据点A向左或向右运动两种情况考虑即可得出答案.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如图,有一根木棒MN放置在数轴上,它的两端M、N分别落在点A、B.将木棒在数轴上水平移动,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所对应的数为20,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5.(单位:cm)由此可得,木棒长为__________cm.借助上述方法解决问题:一天,美羊羊去问村长爷爷的年龄,村长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是老寿星了,116岁了,哈哈!”美羊羊纳闷,村长爷爷到底是多少岁?(1)请你画出示意图,求出村长爷爷和美羊羊现在的年龄.(2)若羊村中的小羊均与美羊羊同岁,老羊均与村长爷爷同岁。
【精选】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2)1;-3 (3)−1⩽x⩽2
【解析】【解答】解:(1)、|2−5|=|−3|=3; |−2−(−5)|=|−2+5|=3;
|1−(−3)|=|4|=4; ( 2 )、|x−(−1)|=|x+1|,由|x+1|=2,得 x+1=2 或 x+1=−2,
所以 x=1 或 x=−3; ( 3 )、数形结合,若|x+1|+|x−2|取最小值,那么表示 x 的点在−1 和 2 之间的线段上,
(2)根据题意分别列式求出第 5 次和第 6 次行进后相对 A 的位置,由此可得到第 P 和点
Q 到 A 的距离,即可作出判断。 (3)根据点 B 在原点的右侧,列式可求出 n=100 时,可得到点 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再 根据点 B 表示的数,就可求出 AB 的距离。
4.如图,AB=12cm,点 C 在线段 AB 上,AC=3BC,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4cm/s 的速度向 右运动,到达点 B 之后立即返回,以 4cm/s 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 Q 从点 C 出发,以 1c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 B 之后立即返回,以 1cm/s 的速度向左运动.设它们同时 出发,运动时间为 t 秒,当第二次重合时,P、Q 两点停止运动.
(1)AC=________cm,BC=________cm; (2)当 t=________秒时,点 P 与点 Q 第一次重合;当 t=________秒时,点 P 与点 Q 第二 次重合; (3)当 t 为何值时,AP=PQ? 【答案】 (1)9;3
(2)3; (3)解:在点 P 和点 Q 运动过程中,当 AP=PQ 时,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
∵ B 点表示的为 12.
∴ AB 的距离为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则点A到点B的距离记为AB,线段AB的长度可以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表示,即AB=b-a。
请根据这些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如图2,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1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2cm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7cm到达C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
1)请在数轴上标出A、B、C三点的位置。
2)点C到点A的距离CA=________cm;如果数轴上有一点D,且AD=4,则点D表示的数为________;3)如果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请用代数式表示)4)如果点B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A、C点分别以每秒1cm、4cm的速度向右移动。
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CA-AB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如图所示:2)5;-5或33)-1+x4)解: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得:CA=(4+4t)-(-1+t)=5+3t,AB=(-1+t)-(-3-2t)=2+3t。
CA-AB=(5+3t)-(2+3t)=3。
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解答】2)CA=4-(-1)=4+1=5(cm);设D表示的数为a。
AD=4。
1)-a|=4。
解得:a=-5或3。
___表示的数为-5或3;故答案为5,-5或3;3)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1+x;故答案为-1+x;分析】1)根据题意容易画出图形;2)由题意容易得出CA的长度;设D表示的数为a,由绝对值的意义容易得出结果;3)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1+x;4)表示出CA和AB,再相减即可得出结论。
2.【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若BC=πAC,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圆周率点,线段AC、BC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
第1章 有理数培优训练试题(含解析)
浙教版七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培优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053=-++b a ,∴,3,03-=∴=+a a 5,05=∴=-b b ,故选择B2.答案:D解析:∵ab <0, ∴a 、b 异号, ∵a+b <0,∴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 故选:D .3.答案:B解析:∵01≥-x ,即当1=x 时,|x ﹣1|+2的最小值为2,故选择B4.答案:B解析:∵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我们发现四次一循环,因为2......50442018=÷,故未位数为4,故选择B5.答案:A解析:∵0是有理数中的其中一个数,它可以表示很多种不同的意义,故①错误;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故②错误; ∵正数和负数中有不是有理数的数,故③错误; ∵没有最小的整数,故④错误;∵负分数是有理数,故⑤正确。
故选择A 6.答案:A解析:01<<-a ,01,01,0>+>-<∴a a a ,()()011<+-∴a a a ,故选择A7.答案:D解析:如果m 是一个有理数,当0>m 时,0<-m ;当0=m 时,0=-m ; 当0<m 时,0>-m ,故选择D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0<a <1,取21=a ,所以21-=-a ,21=a ,21-=-a ,所以a a a a 11->->>,故本题选D.9.答案:B解析:∵0,0><b a 且b a >, ∴a b b a -<<-<,故选择B10.答案:A解析:因为102601710=, 98604930=, 92602315=, 99603320=, 95601912= 又10299989592<<<<,故中间一个数应是4930,故选择A二.填空题:11.答案:2解析:P 表示的数为1-,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P '表示的数为212.答案:5解析:∵212-的相反数为212,这两个数中间的整数为2,1,0,1,2--共5个。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2)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个长度单位;(3)当点A表示的数是-3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表示的数;(4)若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请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1)-4(2)6(3)解:当点A为-3时,点P表示的数是-3+2t;(4)解: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PB,即2t=2(8−2t),解得,t=,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PB,即2t=2(2t−8),解得,t=8,∴当t=或8秒时,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2倍.【解析】【解答】解:(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则|a|+|b|=8,又|a|=|b|,∴|a|=4,∴a=−4,则点A表示的数是−4;( 2 )∵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分析】(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两点间的距离是8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2)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可得出答案;(3)由点A表示的数结合AP的长度,即可得出点P表示的数;(4)分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t,BP=(8-2t),根据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t,BP=(2t-8),根据 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2.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其中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1)请在数轴上确定原点“O”的位置,并用点表示;(2)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3)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在数轴上距离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答案】(1)解:距离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即AB的中点,点 .如图所示,点即为所求.(2);5;9(3);或1【解析】【解答】解:(2)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5,所以,两点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9.( 3 )如图,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是0,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得点表示的数是 .到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3= 或-2+3=1.故答案为,或1.【分析】(1)由点A和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因此原点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可得到原点的位置。
【精选】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B是数轴上位于点A右侧一点,且AB=1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点B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点A方向匀速运动;点P、点Q同时出发,当点P与点Q重合后,点P马上改变方向,与点Q继续向点A方向匀速运动(点P、点Q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当点P到达A点时,P、Q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并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②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答案】(1)9;-3+2t(2)解:①根据题意,得:(1+2)t=12,解得:t=4,∴-3+2t=-3+2×4=5,答:当t=4时,点P与点Q重合,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5;②P与Q重合前:当2AP=PQ时,有2t+4t+t=12,解得t= ;当AP=2PQ时,有2t+t+t=12,解得t=3;P与Q重合后:当AP=2PQ时,有2(8-t)=2(t-4),解得t=6;当2AP=PQ时,有4(8-t)=t-4,解得t= ;综上所述,当t= 秒或3秒或6秒或秒时,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知,点B表示的数是-3+12=9,点P表示的数是-3+2t,故答案为:9,-3+2t;【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可求得点B所表示的数;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点P运动的距离,再根据平移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可得点P表示的数;(2)①由题意可列方程求解;②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P与Q重合前:当2AP=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当AP=2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P与Q重合后:当AP=2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当2AP=PQ时,可得关于t的方程求解。
【精选】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两点间的距离表示为 .且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如果|AB|=2,那么x=________;(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3;3;4(2)1;-3(3)−1⩽x⩽2【解析】【解答】解:(1)、|2−5|=|−3|=3;|−2−(−5)|=|−2+5|=3;|1−(−3)|=|4|=4;( 2 )、|x−(−1)|=|x+1|,由|x+1|=2,得x+1=2或x+1=−2,所以x=1或x=−3;( 3 )、数形结合,若|x+1|+|x−2|取最小值,那么表示x的点在−1和2之间的线段上,所以−1⩽x⩽2.【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即可算出答案;(2)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得出AB=,又 |AB|=2 ,从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x+1|+|x−2| 表示数x的点到-1的点距离与表示x的点到2的点距离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当表示x的点在-1与2之间的时候,代数式|x+1|+|x−2|有最小值,从而得出x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点表示的数,点表示的数,是最大的负整数,且满足 .(1)求,,的值;(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与点重合,求与点重合的点对应的数;(3)点,,在数轴上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以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以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以单位每秒的速度运动,当,相遇时,停止运动,求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解:∵是最大的负整数,∴b=-1,∵,∴a=-3,c=6(2)解:设当点与点重合时,对折点为D,则D点的坐标为(-2,0),∴此时与点重合的点对应的数是-10(3)解:由(1)和(2)可知,运动前BC=7,由题意可得,运动后,相遇时,可计算出经历的时间为7s,此时C点坐标为(-8,0),当A点向左运动时,此时C点坐标为(-24,0),可得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当A点向右运动时,此时C点坐标为(18,0),可得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解析】【分析】(1)根据是最大的负整数得出b=-1,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由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都为0,求出a,c的值;(2)设当点与点重合时,对折点为D,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点D所表示的数是-2,故CD=8,在点D的左边距离点D8个单位的数就是-10,从而得出答案;(3)由(1)和(2)可知,运动前BC=7,由题意可得,运动后,相遇时,可计算出经历的时间为7s,然后根据点A向左或向右运动两种情况考虑即可得出答案.3.我们知道,在数轴上,表示数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这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一步地,如果数轴上两个点A、B,分别对应数a,b,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如图,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1)求a,b的值;(2)求线段AB的长;(3)如图①,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是方程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若存在,求出点M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②,若N点是B点右侧一点,NA的中点为Q,P为N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B点,当N在B的右侧运动时,请直接判断的值是不变的还是变化的,如果不变请直接写出其值,如果是变化的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且,解得,,;(2)解:(3)解:存在.设M点对应的数为m,解方程,得,点C对应的数为,,,即,①当时,有,解得,;②当时,有,此方程无解;③当时,有,解得, .综上,M点对应的数为:或4.(4)解:设点N对应的数为n,则,,若N点是B点右侧一点,NA的中点为Q,P为N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B点,,,,点Q对应的数为:,点P对应的数为:,,①当时,,此时的值随N点的运动而变化;②当时,,此时的值随N点的运动而不变化.【解析】【分析】(1)根据“若非负数和等于0,则非负数均为0”列出方程进行解答便可;(2)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便可;(3)根据已知线段的关系式,列出绝对值方程进行解答便可;(4)用N点表示的数n,列出关于n的代数式进行讨论解答便可.4.同学们都知道,|3-(-1)∣表示3与-1的差的绝对值,其结果为4,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3与-1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其距离同样是4;同理,∣x-5|也可以理解为x与5两数在数轴上所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利用数轴探索:(1)试用“| |”符号表示:4与-2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其结果;(2)若|x-2|=4,求x的值;(3)同理,|x-3|+|x+2|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请你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3|+|x+2|=5;试求代数式|x-3|+|x+2|的最小值.【答案】(1)解:|4-(-2)|=6(2)解:x与2的距离是4,在数轴上可以找到x=-2或6(3)解:当-2≤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是5,∴符合条件的整数x=-2,-1,0,1,2,3;当x<-2或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大于5,∴|x-3|+|x+2|的最小值是5【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列式求解即可;(2)按照已知去绝对值符号即可求解.(3)当-2≤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是5;当x<-2或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大于5,由此即可得出结论.5.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O为原点.(1)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2)若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则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3)若点A、B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而点O 不动,t秒后,A、B、O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求t的值. 【答案】(1)-4(2)0(3)解:① 当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时,OB=OA4-3t=2+tt=0.5② 当点B是线段OA的中点时, OA = 2 OB2+t=2(3t-4)t=2③ 当点A是线段OB的中点时, OB = 2 OA3t--4=2(2+t)t=8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的值是0.5,2或8.【解析】【解答】(1)点B表示的数是-4;(2)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 0 ;【分析】(1)根据数轴上所表示的数的特点即可直接得出答案;(2)用点B开始所表示的数+点B运动的路程=经过t秒后点B表示的数,即可得出结论;(3)找出t秒后点A、B表示的数,分①点O为线段AB的中点,②当点B是线段OA的中点,③点A是线段OB的中点,根据线段中点的数学语言列出方程,求解即可求出此时的t值,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培优题 基础训练题一、填空:1、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
2、若∣a ∣=-a,则a ( )0.3、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 )。
4、如果a+b=0,那么a 、b 一定是( )。
5、将0.1毫米的厚度的纸对折20次,列式表示厚度是( )。
6、已知||3,||2,||a b a b a b ==-=-,则a b +=( )7、|2||3|x x -++的最小值是( )。
8、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2141,-,则线段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
9、若,a b 互为相反数,,m n 互为倒数,P 的绝对值为3,则()20102a b mn p p++-=( )。
10、若abc ≠0,则||||||a b c a b c++的值是( ) . 11、下列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1、43、32、85、53、…,其中从左到右第100个数是( )。
二、解答问题:1、已知x+3=0,|y+5|+4的值是4,z 对应的点到-2对应的点的距离是7,求x 、y 、 z 这三个数两两之积的和。
3、若2|45||13|4x x x +-+-+的值恒为常数,求x 满足的条件及此时常数的值。
4、若,,a b c 为整数,且20102010||||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5、计算:-21 +65-127+209-3011+4213-5615+7217 6、应用拓展:将七只杯子放在桌上,使三只口朝上,四只口朝下。
现要求每次翻转其中任意四只,使它们杯口朝向相反,问能否经有限次翻转后,让所有杯子杯口朝下?能力培训题知识点一:数轴例1:已知有理数a 在数轴上原点的右方,有理数b 在原点的左方,那么( ) A .b ab < B .b ab > C .0>+b a D .0>-b a 拓广训练:1、如图b a ,为数轴上的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在a b b a a b b a ---+,,2,中,负数的个数有(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A .1B .2C .3D .43、把满足52≤<a 中的整数a 表示在数轴上,并用不等号连接。
2、利用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例2:如果数轴上点A 到原点的距离为3,点B 到原点的距离为5,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为 。
拓广训练:1、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则._________3=-a2、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 。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例3:已知0,0<>b a 且0<+b a ,那么有理数b a b a ,,,-的大小关系是 。
(用“<”号连接)(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 拓广训练:1、 若0,0><n m 且n m >,比较m n n m n m n m --+--,,,,的大小,并用“>”号连接。
例4:已知5<a 比较a 与4的大小拓广训练:1、已知3->a ,试讨论a 与3的大小2、已知两数b a ,,如果a 比b 大,试判断a 与b 的大小4、利用数轴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
例5: 有理数c 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式子c b b a b a -++++化简结果为( )A .c b a -+32B .c b -3C .c b +D .b c -拓广训练:1、有理数c 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c c a b b a ------+11的结果为 。
2、已知b b a b a 2=-++,在数轴上给出关于b a ,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则成立的是 。
3、已知有理数c b a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下图:则b a ca c -+-+-1化简后的结果是( ) (湖北省初中数学竞赛选拨赛试题)A .1-bB .12--b aC .c b a 221--+D .b c +-21 三、培优训练1、已知是有理数,且()()012122=++-y x ,那以y x +的值是( )A .21 B .23 C .21或23- D .1-或23 2、(07乐山)如图,数轴上一动点A 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若点C 表示的数为1,则点A 表示的数为( ) A.7B.3C.3-D.2-3、如图,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1个单位,点A 、B 、C 、D 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d c b a ,,,且102=-a d ,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4、数d c b a ,,,所对应的点A ,B ,C ,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c a +与d b +的大小关系是( )A .d b c a +<+B .d b c a +=+C .d b c a +>+D .不确定的5、不相等的有理数c b a ,,在数轴上对应点分别为A ,B ,C ,若c a c b b a -=-+-,那么点B ( )A .在A 、C 点右边B .在A 、C 点左边 C .在A 、C 点之间D .以上均有可能 6、设11++-=x x y ,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A .y 没有最小值 B .只一个x 使y 取最小值 C .有限个x (不止一个)使y 取最小值 D .有无穷多个x 使y 取最小值 7、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31-和51,则线段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
8、若0,0<>b a ,则使b a b x a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9、x 是有理数,则22195221100++-x x 的最小值是 。
10、已知d c b a ,,,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64366====d c b a 求c b a b d a -+---22323的值。
11、(南京市中考题)(1)阅读下面材料: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b a ,,A 、B 两点这间的距离表示为AB ,当A 、B 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 在原点,如图1,b a b OB AB -===;当A 、B 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 、B 都在原点的右边b a a b a b OA OB AB -=-=-=-=;②如图3,点A 、B 都在原点的左边()b a a b a b OA OB AB -=---=-=-=; ③如图4,点A 、B 在原点的两边()b a b a b a OB OA AB -=-+=+=+=。
综上,数轴上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b a AB -=。
(2)回答下列问题:①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②数轴上表示x 和-1的两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是 ,如果2=AB ,那么x 为 ; ③当代数式21-++x x 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④求1997321-+⋅⋅⋅+-+-+-x x x x 的最小值。
聚焦绝对值一、阅读与思考绝对值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引入绝对值概念之后,对有理数、相反数以及后续要学习的算术根可以有进一步的理解;绝对值又是初中代数中一个基本概念,在求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化简、解方程与解不等式时,常常遇到含有绝对值符号的问题,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脱去绝值符号是解绝对值问题的切入点。
脱去绝对值符号常用到相关法则、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知识方法。
去绝对值符号法则:()()()0000<=>⎪⎩⎪⎨⎧-=a a a a a a BAOB(A)O BAOoAOo2、恰当地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从数轴上看a 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b a -表示数a 、数b 的两点间的距离。
3、灵活运用绝对值的基本性质 ①0≥a ②222a a a == ③b a ab ⋅= ④()0≠=b ba b a⑤b a b a +≤+ ⑥b a b a -≥- 二、知识点反馈 1、去绝对值符号法则例1:已知3,5==b a 且a b b a -=-那么=+b a 。
拓广训练:1、已知,3,2,1===c b a 且c b a >>,那么()=-+2c b a 。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2、若5,8==b a ,且0>+b a ,那么b a -的值是( )A .3或13B .13或-13C .3或-3D .-3或-13 2、恰当地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例2: 11-++x x 的最小值是( ) A .2 B .0 C .1 D .-1 解法1、分类讨论当1-<x 时,()()221111>-=--+-=-++x x x x x ; 当11≤≤-x 时,()21111=--+=-++x x x x ; 当1>x 时()221111>=-++=-++x x x x x 。
比较可知,11-++x x 的最小值是2,故选A 。
解法2、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1-x 表示数x 所对应的点与数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1+x 表示数x 所对应的点与数-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11-++x x 的最小值是指x 点到1与-1两点距离和的最小值。
如图易知当11≤≤-x 时,11-++x x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2故选A 。
拓广训练:1、 已知23++-x x 的最小值是a ,23+--x x 的最大值为b ,求b a +的值。
三、培优训练1、如图,有理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在4,2,,,2,--+---+b a b a a b a b b a 中,负数共有( )(湖北省荆州市竞赛题) A .3个 B .1个 C .4个 D .2个 2、若m 是有理数,则m m -一定是( ) A .零 B .非负数 C .正数 D .负数3、如果022=-+-x 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B .2<xC .2≥xD .2≤x4、b a ,是有理数,如果b a b a +=-,那么对于结论(1)a 一定不是负数;(2)b 可能是负数,其中( )(第15届江苏省竞赛题)A .只有(1)正确B .只有(2)正确C .(1)(2)都正确D .(1)(2)都不正确 5、已知a a -=,则化简21---a a 所得的结果为( ) A .1- B .1 C .32-a D .a 23-6、已知40≤≤a ,那么a a -+-32的最大值等于( )A .1B .5C .8D .9 7、已知c b a ,,都不等于零,且abcabcc c b b a a x +++=,根据c b a ,,的不同取值,x 有( ) A .唯一确定的值 B .3种不同的值 C .4种不同的值 D .8种不同的值 8、满足b a b a +=-成立的条件是( )(湖北省黄冈市竞赛题) A .0≥ab B .1>ab C .0≤ab D .1≤ab 9、若52<<x ,则代数式xx xx x x +-----2255的值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