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技术分析和对策
中水回用技术与运行管理

中水回用技术与运行管理北京志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李长胜一、中水回用现状与质量标准(一)中水名词解释“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经过一定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回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农业灌溉、市政园林绿化、车辆冲洗、建筑内部冲厕、景观用水及工业冷却水等非饮用水方面,其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称之为中水。
中水回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了第二水源,大幅度降低了自来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污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
(二)中水回用国内外发展现状世界各国为解决缺水问题时,中水回用为首选的可重复利用的水源,在国外实施已经很久,规模也很大,经济效益明显。
日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大力提倡使用中水,并在上水管道和下水管道之间专门设置了中水管道,要求新建的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办公楼以及会馆、公园、运动场等公共建筑物都必须设置中水管道。
20 世纪90 年代日本开发了很多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在新型脱氮、脱磷技术,膜生物反应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建立了许多“水再生工厂”。
美国也是世界上中水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有300 多座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因此尽管美国在20 世纪70 年代初以来总用水量增加了1.4 倍,但总取水量反而减少了。
我国在近十多年来也逐渐意识到了中水回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在工业废水回用率已达70% 以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中水回用会逐渐扩展到城市的其他行业。
(三)国家中水回用标准1. 回用方向(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工业冷却用水指标控制(3)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4)再生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标准(5)中水用于采暖系统补水等其他用途时,其水质应达到相应使用要求的水质标准。
说明:当再生水用于多种用途时,其水质标准应按最高要求确定。
对于向服务区域内多用户供水的城市再生水厂,可按用水量最大的用户的水质标准确定。
我国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节水率已达7%;研究单位设立 中水系统节水4 %:居 民住国污水
处 理 总 量 的4 %直 接 回用 于 灌 溉 . 其 余 3 -%和 约 2 %分 别 6 33 0
中水回用 发展历 宅 区设 立 中 水 系 统 节 水3 %。 0
回 用量 达 每 年 9 m , 处理 率 达 J0 亿 0 %。
政 中水”两种 。 “ 建筑 中水 ”主要考虑生活 污水和雨水等 中水来 源 的收集 。以及 中水 输送 问题 .其 优点 是节 约 中 水的采集 费用和输送 费用 .初期投 资较 低 .是 目前中水回 用的主要 方式 ;其缺点是 规模较小 ,中水系统的管理 水平 不高 .运 行不 够稳定 ,水 质水量难 以保 证 .且 中水价 格过 高。 “ 市政 中水”考虑到 中水回用 的规 模经济优势 .初步 具备 中水 回用 产业 化 的特征 ,克服 了 “ 建筑 中水 ”的 管 理 技术问题存 在的弊端 ,其不足是管 网和运输成本 问题 等 .限制了发展空间。
业 也 比较 普 遍 在 利 用 中 水 方 面 积 累 了不 少 成 功 的 经 验 , 在 厕 所 冲 洗 . 园 林 和 农 田 灌 溉 、道 路 保 洁 .洗 车 城 市 喷 泉 冷 却设 备 补充 用水 等 都 大 量 使 用 。
3国内中水回用技术 的发展
31发展 协程 .
灌溉 景观 用水 、洗 车。 1 9 年 ,北 京市有 中水设施 1 95 5 1
个 , 日回 用 污 水达 1 ]- , 中 水建 设 已初 具 规 模 。 . 5m 2
水 回用 技术存 在的 问 ( 滤 ) 或反 渗 透 膜 处 理 。 微
题 ,提出 了相 应改 革 措施和建议 。
近 几年 。随 着国 标 《 建筑 中水 设计 规范 》 的发 布和
《2024年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范文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中水回用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水回用技术概述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用于非饮用的各种用途,如农业灌溉、景观环境用水、工业冷却水等。
中水回用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回用标准。
三、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现状1. 国内外应用情况中水回用技术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中水回用技术已经成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中水回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华北、西北等地。
2. 典型案例分析以某大型住宅区为例,该住宅区采用了中水回用技术,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和冲厕用水。
经过几年的运行,该住宅区的中水回用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中水回用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1. 工作原理中水回用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处理则是通过投加药剂,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或气体;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 关键技术中水回用的关键技术包括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和消毒技术等。
预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深度处理技术则用于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消毒技术则是为了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回用水的水质安全。
五、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存在的问题目前,中水回用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成本较高、公众接受度不高、政策支持不足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建筑工程中水回用技术

水污染严重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危机定义水资源危机表现水资源危机影响03020103水回用技术应用领域01水回用技术定义02水回用技术的作用水回用技术的重要性中水定义中水又称再生水、回用水,它可用于生活杂用、农田灌溉、水景喷泉、冲洗马路等地面用水,也可用于冷却用水、锅炉用水等工业用水。
建筑中水系统可采集建筑物内或小区内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洗菜、洗浴、洗衣等污水,以及冷却水、雨水等非饮用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或小区作杂用水。
要点一要点二建筑中水系统按用途可分冷却用水系统;洗涤(沐浴、冲厕等)及绿化、浇洒道路等杂用水系统;洗衣、锅炉(空调冷热水)等用水系统;其他需用水的系统。
中水来源生物化学法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来净化水质,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物理化学法主要利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
常用的有混凝沉淀法、砂滤法、离子交换法、膜滤法等。
中水处理工艺以生物化学强化处理法为主,必要时辅以物理化学法。
中水处理工艺中水回用技术分类建筑中水回用的可行性水资源短缺经济可行储存与输送为保证回用水的稳定供应,需要在建筑内设置储存设施和输送系统,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为建筑提供充足且稳定的回用水。
废水收集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将废水收集系统与建筑给排水系统相结合,以便于集中收集建筑内的废水。
处理工艺选择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排放标准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等。
水质监测为确保回用水的水质符合标准,需要在处理过程中和回用过程中进行水质监测。
监测项目应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感官指标等。
政策支持01技术创新02宣传推广03节约水资源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资源安全性管理难度大中水回用技术的运营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同时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废水处理过程的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来减轻水资源的短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中水回用一、概述随着我国现代社会工业的迅猛增长,城市用水量和废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情况日趋紧张。
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下,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污水资源化就是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到适宜的位置。
中水处理即是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
如用于冲洗地面、厕所、绿化、喷洒及景观用水等。
因其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称中水。
二、现状分析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2240 m3,按照国际标准,属于中度缺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缺水程度将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经济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加大水资源的发开和节约利用,另一方面则要探索发展循环水和再生水的利用。
我国的中水利用起步较晚,中水处理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5-20年,因此应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加大技术研究开发力度,以缩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壮大我们的水处理产业。
三、技术分析1、作为回用水的水源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如何选择优质的水源则极为重要。
水源选择应尽量选择原水易于处理,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及难降解物质。
水源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1)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废水作为回用水源,集中建设城镇中水处理设施及分质供水管网;(2)以建筑小区优质杂排水作为水源,局部收集处理后供给小区建筑中水。
其中后者无需建设大范围的中水管网,投资较省,现阶段实施可行性也较高。
目前的大多数中水主要以居住小区化粪池出水作为中水回用水源,水源水质较好,处理难度小,工艺简单。
中水回用的技术研究

中水回用旳技术研究如下是给大家带来旳有关中水回用有关内容,以供参照。
中水可替代自来水用于农业浇灌、工业生产、都市景观、市政绿化、生活杂用、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表水等,已成为处理当今水资源缺乏旳重要途径。
结合国内外中水回用现实状况,并根据中水系统旳特点,就中水水源、水质规定和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最终对中水回用提出了某些提议。
1、绪论1.1、研究旳背景我国是一种缺水国家,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现象更为严重。
目前,由于水资源局限性,已使得许多工业建设项目无法安排。
2023年全国总需水量6.00×1011m3,对应旳供水能力为5.22×1011m3,总缺水量7.88×1010m3。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深入加剧。
据预测,2023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1011~6.50×1011m3,总需水量将达7.30×1011m3,供需缺口近1.00×1011m3,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1012m3,全国将缺水4.00×1011~4.50×1011m3。
因此,节省有限旳水资源、开发和运用新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与水资源危机形成鲜明对照旳是全国每年排污水高达3.60×1010m3,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海域,流经42个大、中都市旳44条河流中旳90%以上被污染,全国饮用水源仅30%符合卫生原则,有旳都市水源遭严重污染,影响平常生活。
首先都市缺水十分严重,另首先大量旳都市污水白白流失,既挥霍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和都市供水几乎相等旳都市污水,只有0.1%旳污染物质,比海水3.5%少得多,其他绝大部分是可再用旳清水。
水在自然界中是唯一不可取代旳,也是唯一可以反复运用而不变质旳资源。
都市污水就近而得易于搜集,再生处理比海水淡化成本低,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基建投资比远距离引水经济得多,当今世界各国处理缺水问题时,都市污水被选为可靠旳第二水源。
中水回用循环水工艺技术问题分析及对策

1 . 2 污水处理厂 出水水质 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见表 1 。
袭 1 污水处理广出水水质主宴指标
补水 、 冬季热网补水 、 制氢 站用水 、 脱硫 系统 的除雾 器 和石 膏洗 涤 用水 。
1 污水处理厂 情况
1 . 1 工 艺流 程
该 污水 处 理 厂 采 用 的处 理 工 艺 流程 : 污水 一 格
LI U T a o , Y ANG Fa n
( N o r t h U n i t e d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C o . , L t d . , N o . 2 B c t o t o u T h e r m a l P o w e r P l a n t , B a o t o u 0 1 4 0 3 0 , N e i Mo n g g o l , C h i n a )
栅一旋流式沉沙池一初沉池一生物曝气池一二沉池
一
中间水一混凝反应池一 沉淀池一石英砂 V型滤
注: 总硬度和总碱度均 以碳酸钙的质量浓度计
池一 中水 。处 理 能力 为 9× 1 0 m / d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 0 1
作者简介: 刘涛( 1 9 7 5 一 ) , 女, 内蒙古包头市人, 工程师 , 现从事电厂化学脱硫化验工作。
某热 电厂 2× 3 0 0 M W 机组 为亚 临界 、 一 次 中间 再热 、 抽汽 供 热 、 凝 汽式 国产 机组 。电厂采 用某 污水 处理 厂 的 中水 作 为原 水 , 原水 经 中水 工 艺 系统 深 度 处理 后 , 作 为工业 用 水 , 用 在 电厂 循 环 水 补水 、 化 学
第3 9卷第 5期
火力发电厂中水回用技术分析

孙 心 利
河 北 省 电 力 研 究 院 , 北 石 家庄 河 0 02 50 1
[ 摘
要 ] 中水在 火力发 电厂主要 用作循 环 水的补 充水 。对 目前 火 力发 电厂 中水 回用 中存 在 有 机 物、 、 、 氨 氮 油类物 、 、 等含 量均 较 高的 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分析 , 为循 环 水补 充 水石 灰 磷 盐 认 处理 + 复合 水质 稳 定剂 处理 的工 艺 比较适 合 中水 回 用 电厂 ; 加 强循 环 水 杀 菌 处理 , 应 保
中 循 氨 腐 结 杀 词 ] 火 电 厂 ; 水 ; 环 水 ; 氮 硝 化 ; 蚀 ; 垢 ; 菌
TM 6 . 21 8
[ 中图分 类号 ]
[ 文献标 识码 ] A
3 (0 00 [ 章 编 号] 1 0 文 0 2—3 64 2 1 ) 7
— — —
0 3 —04 08 —
l tn t r a i g wa e .Die tn g i tt o e se stn n e i hei e me i t t ri he ma ow— r c i g a a ns he pr blm xiii g i r usng t nt r d a ewa e n t r lp e a t s h a i e on e t o r a c ma t r a rpl n s. uc s h gh r c t n f o g ni t e s, mm o a, t og n, is, ho p r a d s ls e c ni nir e o l p s he , n a t t ., s u nd a l s sha e b e a re ut I s be iv d t t t r a m e r e s o ke~ u t dy a na y i v e n c r id o . t i le e ha he t e t nt p oc s f ma p wat r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9-10-31T10:51:51.967Z 来源:《云南电业》2019年5期作者:邱煜华
[导读] 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且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山东奥德城投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且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中水回用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拥有广阔前景,尤其是在城市住宅用水方面节水潜力巨大。
但目前中水回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难以普及推广上,且多年来一直难以有所突破。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地研究和寻找对策,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水回用;回用途径;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中水回用的概念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回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目的。
废水回用是指工业废水经深度处理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以上两种都可称作回用水,中水回用就是把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经污水深度处理后,去除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使其无色、无味、无害,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或标准后,应用于企业生产或居民生活的技术。
2.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2.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中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新增水源不是开发难度大,就是开发成本高,水资源紧缺形势日趋严峻。
而每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宝贵水资源。
因此,实施中水回用是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措施之一。
2.2 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需要
近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供应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在能源、资源上的成本越来越高。
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的使用量和消耗量越来越大,例如在造纸、印染、化工、热电等行业。
中水回用可为企业节直接或间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带来更好经济效益。
2.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给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一个美丽、美好的环境,全国都在实施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需大量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浇洒用水等。
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进行回用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3.中水回用的途径
3.1 农业灌溉用水
中国农业灌溉用污水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城市污水处理厂极少,大都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农灌,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农作物污染。
而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采用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超过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灌溉水质要求,均可用于农田灌溉。
3.2 工业用水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水量增加和水价上涨带来用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大量污水排放带来排污成本增加。
将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冷却循环用水、冲渣(灰)清洗用水、生产工艺用水、浆(涂)料产品用水等方面,可节约成本,降低污染。
3.3 城市市政杂用水
市政杂用包括绿化用水、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冲洗车辆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厕所冲洗水。
从卫生和健康角度考虑,污水回用于市政杂用应进行严格消毒;从输水经济性出发,绿地浇灌和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应结合考虑,其用水一般宜采用河渠输水,受输水方式限制,供水范围不可能过度分散,应因地制宜地以大型风景区、公园、苗圃、城市森林公园为回用目标。
3.4 补充地表、地下水源
除了直接利用至农业、工业、城市市政外,经深度处理去除痕量有机物、总溶解固体、金属盐与致病菌后,中水回用水还能补充到地表、地下水水源,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进行增扩,实现中水回用水的长循环间接利用。
作为地下水源充水时,还能缓解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问题,同时利用土壤层作为天然水处理单元,对中水进行再深度处理。
4.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4.1 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问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的概念仅仅局限于清洁水和污水,而对中水的认识和了解十分有限,在使用时,对其水质存有很大顾虑,总是担心水体中含有超标工业污染物,不敢放心使用。
4.2 相应法规政策缺位问题
目前国家只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政策,对于中水回用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有限。
此外,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关于中水回用的标准,目前只出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7个标准。
4.3 监管体制不健全问题
目前能明确作为水资源的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由污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是否能作为水资源还未有定论,由此带来监管问题。
如果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水资源部门的职责;如果不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环保部门的职责。
4.4 中水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中水工程一次性耗费巨大,且投资资金回笼很慢,因此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为此投入成本。
而与中水配套的管道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的中水只能白白浪费,造成资金和人力极大损失,这也阻碍了中水快速推广。
4.5 中水自身的水质问题
从技术管理看,由于中水水质不稳定,将影响其正常使用。
目前,中国污水处理厂运行都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回用的中水水量、水质均难以保证用户正常使用。
由于中水水质问题,在输送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管道结垢现象。
5.关于中水回用建设的一些建议
5.1 加强舆论宣传增强群众认知
当前,人们对中水缺乏足够认识,普遍认为中水水质差、感官差、安全性差,阻碍了中水回用的推广和使用。
需各级政府向全社会加强对中水回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中水回用的技术、应用、成果等进行宣传,在增强全民节水意识的同时,提高群众对中水回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5.2 加强政府引导加快设施建设
从国家整体利益来看,中水回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远大于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可将中水回用纳入循环经济规划,制定中水回用率目标,并作为一项考核任务,对有关部门进行考核,促进中水回用政策的执行。
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和造纸、印染等用水量大的企业的新建工程,要求中水回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管理制度。
5.3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运行监管
由于中水回用前期成本较高,政府应设立中水回用专项资金,完善中水替代自来水的运行成本补偿机制和用水的价格补偿机制,对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企业及中水用户进行补贴。
同时,要建立健全中水回用监管制度,评估中水回用风险,保障中水水量、水质,确保中水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结语
中水回用是一项保护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促进中国水资源利用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最大平衡,实现人类与自然兼容协调。
总之,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中水回用方案,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生活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炜,江天青,袁迪颖.?中水回用技术及应用前景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4252-4253
[2]程文,杜肖哲.?城市中水回用常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及回用方式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1313-1313.
[3]吕海成.?探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41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