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以人为本”教学论文
中职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中职学校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特征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措施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自教学诞生以来,教育者就在追求有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
而学校在考评教师时,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效益;教师考评学生,更多关注的则是学习效益。
与有效教学相对应的是低效或无效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而应该以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的怎么样为衡量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一种无效教学。
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
如今,如何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深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特征(一)教学价值的综合性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人文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全面育人的职责。
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展开,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智育培养,还要进行德育、美育、情感教育、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培育。
在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价值追求中,教学价值的评定是综合、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绝对的。
有效的语文教学需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本身内涵与外延的综合性,从而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价值的综合性。
教学中,要尽量发挥语文知识的多样性,语文能力的多级性,教材内容形式的丰富性,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品德,陶冶情操,熏陶美感,健全人格。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立足于实用,就必须作用于实践。
中职生普遍基础薄弱,厌烦理论讲解;喜欢形象,乐于实践。
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广泛的实践性,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为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多样的、喜闻乐见的途径。
例如,读书看报刊,唱歌听音乐,逛街看广告,都可以学语文;写信打电话,拟稿作报告,吟诗写文章,说话开玩笑,都是用语文。
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策略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策略的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职教形势下中职学生语文教学评价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传统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弊端,结合国家职教改革精神,提出了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策略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评价都照搬了普通教育的评价模式,无法真正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因此,寻找与职教新形势相适应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并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传统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评价上面多照搬采用普通教育所使用的传统评价方式。
但实际上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很大区别,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早已不能适应当今中职教育发展潮流,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其主要弊端如下:1.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缺乏公正性和能动性。
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评价过程有很大的随意性,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等评价主体的作用,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过于片面,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传统的语文考核评价内容呆板片面,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核不够。
3.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过于单调,缺乏丰富性和合理性。
传统的语文考核评价往往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
4.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过于简单,缺乏导向性和激励性。
以往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别性和选拔性功能,忽视了评价的诊断、反馈、导向、调节等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原则(一)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要坚持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原则。
教育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真正发挥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要坚持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要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中专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论文

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摘要】近几年,中职学校的招生已经没有门槛,生源大多是”三类学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职语文教学,寻找早已失落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关键词】”三类学生”人文性美社会整体近些年, 中职学校的招生已没有门槛,初中毕业以后不管成绩好坏,不管是否参加中考,甚至于有些学生初二都没有上完,都可以直接到中职上学。
生源大多是既考不上重点高中、又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三类学生”。
这些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就很不理想,语文素质更是每况愈下,有的学生连一些常用的知识都不懂。
面对这些现状,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只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储存库”。
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仍然采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成不变的”一言堂”和有限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使我们的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台下几乎是睡倒一片。
面对这样情境,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存在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还适应如今的教学实际。
我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他又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
然而,我们传统的语文学习空间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远离时代、社会、家庭、学校等。
这些补充和强化课堂习得的”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也越来越疏离语文的本质特性,成为干瘪枯燥僵化的沟通工具。
这就使很多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厌恶语文课,尤其是职专的学生,他们对文化课的兴趣本来就不高,这种缺乏活力,缺少生命力的说教更增加了他们的厌恶感。
为此,我们要抛弃”功利语文”的时代,寻找人文性的语文。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把语文当作美来教学。
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学习语文的时候,语文的灿烂明天就在眼前……”问渠哪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没有想到,语文原本并不缺”活水”,恰恰就是我们自己堵死了语文活水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生活。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谈到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有人这样总结:“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心。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地降低要求。
例如:省略语法教学;改每学期的调考、会考为抽考(当然改革考试这个指挥棒更有文章可做);提高学生考试的成功率(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
在低要求中发现学生身上语文知识的闪光点。
改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找差距,多批评为多表扬,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自信。
例如:作文批改中的评语:首先应肯定好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足;其次,哪怕是篇一般的文章,你可尽量多用赞美之笔进行评语;最后还可以给他的作文打个高分。
降低有意识的语文学习,注重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教学,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必须时时处处降低有意识的语文学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只觉得学习枯燥乏味,现在他不得不忍受,将来离开学校时就产生逆反心理,干脆再不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学方法时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靠教师精心培养出来的道德情感,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存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学生认识活动的本身,存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欢乐中。
他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造成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义。
尽量少出现教训学生的“必须记住”、“必须掌握”的刻板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是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
如果能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科和学生,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自觉地学习和思考,对教师所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力量,从而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并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
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是一项关乎人的活动,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
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这一理念强调的是教师应该将学
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他们的需求、兴趣和个性特点,以便
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
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
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
考虑到这些差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
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
合作能力、情感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
展能力的人才。
最后,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
情感沟通。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只有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只有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他们的需求、兴趣和个性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以人为本教学

以人为本教学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以人为本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在以人为本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以人为本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具备爱心和责任心,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以人为本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此外,学生还应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与他人共同学习和进步。
以人为本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以人为本教学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职语文课论文(5篇)

中职语文课论文(5篇)中职语文课论文(5篇)中职语文课论文范文第1篇(一)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主流思想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即传道授业的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老师授课主旨在于将教材内的学问点阐述解释,在课堂中将更多的精力放于有关课程内容的教授;而大部分的教学模式遵从老套的学问传授模式,对教材基本学问进行讲解,划出重点,以说教为主。
语文课堂的管理模式较为混乱,部分老师在确保课堂纪律的状况下进行教学,也有部分老师甚至任由同学消失种种不良的课堂行为连续教学。
总之,当前我国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相对老套陈旧,由此消失多种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二)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消失的问题。
由于中职学校对同学的培育理念偏重于培育同学的职业技能素养,因而在培育方案中消失重技能轻基础学问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于基础课程的课时设置少,关注低。
中职学校中语文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课时设置相对少,而在课堂中同学与老师所消失的问题尤其显著。
中职学校同学在语文课堂中所消失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课堂行为失范问题。
同学在课堂中挑战老师权威,无视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睡觉、谈天、打闹、玩数码设备,甚至于课堂中请假取快递的行为时有发生。
其次,同学对于语文学习的价值观问题,普遍反映出“重实践,轻学问”,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导致其内心的茫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无爱好,学习自觉性很差。
而中职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所消失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对于课堂管理的力量偏低,对于同学消失课堂失范行为表现为无可奈何,往往放任自流;二是老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有待商榷,在面对接受力量差、接受速度慢的同学时,很多中职学校语文老师在课堂表现出的态度比较消极,导致了教学热忱度下降。
(三)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同学语文水平力量之间的差距。
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指向是使同学把握基本的学习力量,能够运用基本的语文基础学问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并能够把握较为娴熟的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力量。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教出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味”论文

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教出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味”摘要: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市场经济实用性人才,重在技术;除了专业技术知识外,学生还要配套学习支撑专业岗位需要的其他相关的文化技术知识。
语文是每个专业必开的文科科目,承载着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许多文化技术知识。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用人市场的需求变化,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具有“职业味”,成为学生就业的“助力剂”,这些都是值得中职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职;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22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相对于专业技术科目来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和就业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对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认识不足,一些中职语文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语文“职业味”知识,在就业工作中碰到一些非专业的技术问题时便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失败或工作能力降低。
本文试就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关系进行分析,探索中职语文教学适应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的有效教学途径,以供同行借鉴。
一、从学生就业工作中看中职语文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就中职毕业生而言,除了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之外,大体上要做好以下就业准备程序:1. 面试。
面试的核心是考核毕业生的综合口头表达能力,如何组合头脑里储存的知识,用嘴巴把它们表述出来。
所谓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面试和语文有很重要的关系。
2. 简历报告的撰写。
中职毕业生就业面试的同时还准备有个人简历发展报告。
个人简历发展报告撰写水平体现一个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
中职教育语文同义务教育语文有所不同,侧重于学生就业技能表达的培养,侧重于应“付”实践工作生活。
3. 工作中的语文知识需求。
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中职毕业生会要求上交工作计划、总结、商业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工作材料,这些材料的结构是有固定格式的,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一般会贯穿有这些知识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正学到这些知识。
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摘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学生人才多元化,理解问题多元化发展,把提高语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认真抓好语文教育目标,让现实生活与学习相结合。
关键词:中职语文改变模式多元化发展语文载体教育目标教学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大家一直把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定格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上,忽视了大语文观念的树立,没有全面发挥语文教育的应有和作用。
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除了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能恰当地应对各种人、事、场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要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必须要实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
这里,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心里体会。
一、改变单一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语文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课堂内容都是一脉相承的课文和基础知识,课堂是一贯的老师讲学生听,基本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
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就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才能完成学生从中学到中职,从应试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
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准不在是考试成绩和考上了什么样的学校,而是要符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身价值。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不是看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而是要看学生走向社会后是否有语文的语言运用的能力。
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在课堂上就应该开设演讲、书法、普通话教学与优美文章的欣赏课等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得语文知识,而是要看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
二、培养学生人才多元化,理解问题多元化发展语文教学不仅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而是要把学生从枯燥被动的应试学习中解放出来。
职校语文教育论文10篇

职校语文教育论文10篇第一篇:中职语文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教育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先民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如,中国文学中屈子独醒、司马迁受刑、班昭续书等。
语文教师必须注意渗透人文主义的精神理念,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感受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对人类精神需求的关注,从而肯定人生价值,明确生活意义,尊重人生,热爱生命。
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也必然能将自己在课外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课堂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升。
语文教学重视阅读品味好的文学作品能启迪人的心灵,同时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时代的特色,所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这些有文化内涵的精品读物。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应让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精神家园。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用到课外。
结合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本上有关书信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摘抄和背诵古今中外有关亲情的诗句,甚至歌词,让学生欣赏歌曲,比如《烛光里的妈妈》等。
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如朗诵、演讲、辩论、读书笔记等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校团委、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可以联合语文组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组织学生看立志书籍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然后让学生写读后感;一学期后让学生写体会,包括有关《弟子规》的黑板报比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者,平时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而且自制力差,对校外不良文化缺乏抵制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实践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摘要: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中职教育教学中,我们应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实用性教学,改革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职语文能力培养实践探索中职语文教学的使命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通过听,说,读,写和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加强在各个方面的交流,改善我们控制语言的能力和语言文学。
特别是在强调知识、能力和实用性的社会中,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如何提高和培养,是我国中职高校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教学大纲为基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语文能力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来开设课程,这些课程的主要目标又是培养实践能力、基本理论,以便使用。
因此,我们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的时候,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主线,将这些主要能力的培养全部贯穿在这些语文教学内容当中,将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语文基本能力训练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
在四学期的语文教学过程逐步完成纵向培训的目的,反映训练水平,实践能力逐渐提高。
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听话能力:能理解他人的意图,能听懂老师说的话,抓住重点。
说话能力:可以用普通话准确简洁的叙述。
可以把内心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阅读能力: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对作者思想和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况,掌握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话。
写作能力:根据对象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体裁,写出好的文章使其具有可读性和流利性。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认真实施语文能力训练基于《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语言培训和语文教学计划,针对具体条件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安排语文能力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全面的具有实际水平。
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途径与方法论文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中职语文教学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
面对中职生人文素质不高,中职教育过于强调专业课和实践性,忽略了基础性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文章结合中职生及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实际,尝试提出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构建“活动”的课堂、开展阅读活动、制作多媒体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等建议,探讨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中职生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中职学生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职学生处于多元化文化环境当中,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部分学生既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
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正是承载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人文教育正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教育。
其目的不仅是培养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为此,笔者结合中职生及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尝试提出一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期待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1.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
伴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普高招生普遍升温,中职招生质量大幅度下降,学生入学成绩每况愈下,有的甚至考小学的知识,成绩都不及格。
再加之,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精神状态,也为灰暗色调所笼罩。
不少学生们都认为自己是中考的落败者,破罐破摔,对于前途非常的悲观失望,盲目过活,享受至上;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对于学习书本的知识也不感兴趣,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不受别人干涉的、有刺激性的活动等;时时发生逃课、上课睡觉的现象,班班皆有。
另外,父母关心不够。
社会大环境是孩子上高中,考大学,一旦孩子进入职业中专,父母就放松了对孩子的关注,要钱给钱,混几年拿到个毕业证,找个工作算了。
中专语文课辩论教学论文

浅谈中专语文课的辩论教学【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强调实用性,以学生为本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辩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辩论教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专语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但在中职学校,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问,被点名回答问题的同学,慢吞吞地站起来,抓耳挠腮,好不容易才挤出几个字来,别说语气上下不连贯,就是内容也常常词不达意,三言两语便讲不下去了,那声音也是“理不直,气不壮”低得如嗡嗡蝇声。
尽管他们中有些同学成绩很好,有的还能写一手行云流水的好文章,但在朝夕相外的师生面前,却一开口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老师再三鼓励:别害怕,慢慢说,可此时他却反而口吃起来,脸涨得更红了。
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课中开展辩论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辩论教学法的涵义和主要作用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1] 辩论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两大作用:(一)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发展学生个性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阻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从古代的科举以文取士到现代学校以考卷评定学生学习成绩,乃至国家机关招收公务员大都以考核读写能力为依据,极少考核听说能力。
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形成了学校高度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普遍轻视听说能力培养的教风与学风。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很多优秀学生也很木讷,遇到歪理强词,也常常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刍议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
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谈了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
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就的课题。
就此,我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性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
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
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
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
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语文“以人为本”的教学摘要:根据中职生语文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特,最,语文教学应有别于普高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
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以人为本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许多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似乎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任凭你在讲台上声色茂俱全、声嘶力歇。
学生们(尤其是汽修、机电、模具等纯男生班)都无动于衷,玩手机的继续玩手机,睡觉的继续睡觉。
在这种情形下,站在讲台上的你连最基本的尊重都谈不上,更不用说把教学任务完成……遇到这样的一个班,有的老师大发雷霆,有时如果批评学生不恰当,他们会站起来跟你对骂,这样循环下去,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劣;有的老师采用苦口婆心的规劝,但收效甚微。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了解、理解、爱,包容我们的学生
是不是我们的学生无药可救……造成今天中职学生不喜欢学语文,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试想一想,他们在初中就是后进生。
遭受无数的白眼,尽管国家重视职教,但社会上许多人还是歧视或误解职教,他们被视为“二等公民”。
多数中职生是中考的落榜者,读职业学校是他们“穷途末路”时的选择,他们是带着失望无奈甚至自卑的心理跨进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门。
他们那颗脆弱的需要特别
呵护;他们的缺陷与不足需要特别的包容。
再加上一部分品学兼差的问题学生更不知让你费多少的心思了。
别的不说,单就语文方面,你看到那歪歪扭扭的书写,那一篇篇词句不通的作文,有的甚至连请假条都不会写,你光抱怨有什么用?你仍然是要面对学生,因此要求我们要用博爱的心去温暖他们受伤的心,要相信我们的学生能教好。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课不受欢迎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教学方法陈旧,不适应学生兴趣发展,我认为要使中职语文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师生共同沉醉于教学内容中,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设计独特、新颖的课堂导语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语——导语。
老师新课导入得好,课堂上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不同,我会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导语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导入新课。
在讲授《荷塘月色》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了北京旅游,参观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园,亲眼目睹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
但当我站在荷塘边时,我的感觉是无尽的失望,为什么呢?同学们听到这里,都议论纷纷。
一脸迷惑的看着我,我示意学生静下来,听我解释:我看到的荷塘大约有半亩左右,走近一看,没有闻到阵阵的荷香,反而是闻到一阵阵的臭味,团友
们都掩嘴走开了,塘里的水黑黑的。
然后我出示了有关的相片,同学们都争相传阅,互相指点。
等同学们都看完了,我话锋一转,说:“我还是喜欢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
”然后我打开自己制作的课件。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非常的投入,连最喜欢睡觉的小凯也抬起了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能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各种其他思维活动,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情境。
音乐导入就有此功能。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它是运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通过富有特征的声音形象,作用与人的听觉,使听者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感染、影响听众,达到传情达意、愉悦等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导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中专课文第四册音乐赏析作品《琴弦上的“梁祝”悲歌》,我首先向同学们简单述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然后放“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并让学生注意轻重缓急的音律,想象一下“梁祝相爱”、“英台抗婚”、“投坟化蝶”的戏剧情节。
尽管想象不同,但同学们都发现,一旦我们沉浸于音乐,音乐会牵动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情感。
这样导人,不仅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内容,而且能引导学生体味欣赏乐曲感人的情节。
三、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
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
于是在讲授应用文这一册时,我注意调整教学方法。
在现实的教学中,就应用写作而言,既不像记叙文那样富有形象性,又不像说明文那样富有知识性,也不像议论文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因此,学生觉得程式呆板,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而教师也觉得简单、平淡,讲起来没有激情,没有教头。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首先教师要改变思想,重视应用写作教学,认识到应用写作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偏废,把学生从对应用文写作厌倦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
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从事基层工作,如果缺乏必备的应用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就不能适应工作。
有的毕业生因在校没有掌握好必要的应用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在工作中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应用文,从而影响了工作或被淘汰出局,通过利用这些事例启发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具备应用写作能力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
如在应用文《产品说明书》的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了解说明书的三大特点,让他们留心观察和收集街市和影视中的商品说明书,摘录自己认为最好和最差的各一例,再按说明书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专业课所学到的电脑美术知识,设计一个图文配合的商品说明书。
许多学生设计出文字图面新颖的说明书,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职语文教改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语文课堂一定能成为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