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书籍《动机与人格》第三版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亨利·亚伯拉罕·亨斯(Henry Abraham Maslow)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主要讨论了人类的内在动机和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
阅读完《动机与人格》,我对人类的动机和人格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人类追求自我实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亨斯通过对人类动机和人格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这一理论以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为层次,认为人类的需求呈现出逐渐升级的趋势。
亨斯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人类需求层次的普遍性和可行性。
他指出,只有当下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一理论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人类行为,更为我们提供了指导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实用方法。
通过阅读《动机与人格》,我深入了解到人类的内在动机驱使着个体的行为和选择。
马斯洛认为个体的行为并非完全是动机的结果,而是与外界的需求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强调了人类的自我实现动机在人格的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当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个体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亨斯的观点唤起了我对于追求自我实现的思考,我开始审视自己的需求和动机,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另外,在《动机与人格》中,我还了解到了亨斯对于人格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研究。
他讨论了自我完全感和自我目标重塑对于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个体应该意识到并发掘自身的潜能,从而追求持久的幸福和满足感。
亨斯还提出了自我概念的观点,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理论让我对自己的人格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我开始思索自己的自我概念以及如何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潜能。
总之,阅读《动机与人格》让我对于人类的动机和人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亨斯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关于自我实现和人格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人类行为和个人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育者,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并引导他沿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成长的过程。教育者对学生施加影响,包括他所提出 的要求、讲授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等,如果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它就有可能促进 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教育者若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参照它们分析学生的实际,去制 定比较合理的教学或教育的方案,预见后果,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剖析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的客观原因与心理原 因,采取对策。这样就会把教育工作做得更自觉而有效。
3.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
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 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
(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定义 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科学研究的特殊手段,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观察不同,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 觉性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 采用观察法,一般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先发觉某些问题或事实材料,接着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 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假设,而后有计划地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予以证实或加以否定。 (2)一般程序 采用观察法研究心理,首先要求有明确的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重点、顺序、要求与次数),不然会出现忙乱或重 要的遗漏;其次应做好尽可能全面而细致的记录,除文字记载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录像、录音等)录下实况,以 备反复观察与分析所需;最后要善于分析记录材料,避免武断,力求做出切合实际的推断或结论。 (3)优缺点 ① 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② 缺点:由于它是在自然(非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要获得足以说明某些心理现象的表现材料往往需要长期的等 待;加上心理现象的多因性与条件的难以控制,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析经验与技能,要作出精确的判断是相当不易的。 2.实验法 实验法是近代科学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需考察的现象,对结果作数量分析, 反复验证。心理实验法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它是有意创设或改变条件以引起特定的心理及其变化,并依据外部影响与心 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情况或数据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方法。心理实验的两种主要形式: (1)实验室实验 ① 定义 实验室实验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 ② 一般程序 a.实验者在从事实验时先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被试,并告以参加测试或活动的做法,要求按指示行动; b.实验者要力求控制住一切条件,使之稳定,而仅仅改变其中一个足以成为“实验变量”的条件,而后去考察由此引 起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变化; c.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记录条件与反应改变的情况(数量); d.分析这些情况,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③ 优缺点 优点:实验室实验对于研究动物心理、心理的生理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认识过程如感知觉、记忆等的研究也很有 效,其结果不仅精确,而且易于检验。它正被扩展到用来对复杂心理现象,如情感、意志、性格等进行研究。 缺点:由于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的情境或孤立条件下进行的,其结果也常常因被试的情绪紧张、难以控制的态度等而 受到影响,或因不合实际情况而难于应用。 (2)自然实验 ① 定义 自然实验是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它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明显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的被动局面,同时 又保留着实验研究所固有的特色,即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主动引起心理现象进行考察的优点。这个方法在心理学中, 特别是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用得最多,它也被称作“现场实验”或“教学性心理实验”、“教育性心理实 验”。
动机与人格 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的动机和人格塑造的关系,引发了我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学的思考。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人的动机和人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受益匪浅。
书中,阿德勒分析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
他认为,人的内心驱使着他们的行为,而这些内心的驱使与个体的人格息息相关。
个体的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他们如何追求自己的目标。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阿德勒通过他的观察和研究,深入挖掘了动机和人格之间的复杂联系。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的动机不仅受到内在的因素影响,也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影响。
人们往往会根据社会的期望和要求来塑造自己的动机。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动机和人格可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更加积极主动,追求成功和认可。
然而,在一个温和宽容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更加关注他人的福祉和友善。
这些不同的动机和人格特质塑造了不同的个体。
阿德勒还进一步探讨了动机和人格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他指出,个体的幸福感受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目标的追求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的动机和人格特质使他关注自我价值的追求和个体成就,那么他通常会感到更加满意和幸福。
然而,如果一个人的动机和人格特质更加注重他人和社会的福祉,那么他通常会从他人的幸福中获得满足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和人格特点,这是我们作为个体存在的根本。
同时,我也认识到动机和人格是可以被塑造和改变的。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不断学习,调整自己的动机和人格特点,以达到个人成长和幸福的目标。
阿德勒在书中还提到了自我实现的概念,即个体通过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追求自己的目标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启发。
我深思自己的动机和人格特征,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幸福感。
总的来说,《动机与人格》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启示。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 马斯洛关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经典阐述。
政府机构提供的自来水几乎是免费的,但现在数百万消费者付出相 当于自来水几十倍的价格购买纯净水。为什么消费者愿意花钱购买 实际上不怎么花钱的东西呢?
这里有三种主要的原因: 其一是对于营养和健康的关 注,某些消费者想喝天然未 加工的“纯”水。 其二是安全动机,许多消费 者关注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关 于水质恶化的报道。 其三是“赶时髦”或称为尊 重动机。
第十章 达到正常与健康的方法
• 马斯洛从统计学、习惯和文化的角度,讨论了心理正常的 主要含义。 • 他还提出了更积极的心理健康定义。(3个方面) • 将心理健康与自我实现的过程和他的需要层次中与生俱来 的其他需要的实现过程相互联系起来。 • 他还讨论了可以自由选择的环境如何成为心理健康的最佳 支持。
第一部分 动机理论
• • • • • •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第四章 重新考察本能理论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 马斯洛介绍了17个动机命题对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一种 人本主义的批评。 • 马斯洛系统地列举了传统动机的局限。 • 他强调了考虑完整的个人、文化影响、环境、多重动机、 非动机行为和健康的动机的必要性。 • 为真正的人类动机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 治疗
• 马斯洛将心理治疗与包括威胁、行为完成和需要满足等在 内的实验心理学传统概念紧密联系起来。 • 通过承认需要满足的中心理论地位,马斯洛指出,我们可 以理解不同的治疗系统都是如何有效地运行的,以及接受 训练相对较少的心理治疗师为什么也可以是有效的。 • 他还指出,我们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只能在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中实现。 • 他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本质上说是具有治疗效果的, 良好有效的治疗是建立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上的。 • 一个健康的社会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得到培育与促进 的社会。健康的社会就是人们在心理上健康的社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套装共3册)(《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
第19章论纯真认知 第20章再论认知
第21章超越的种种意义 第22章 Z理论
第23章超越性动机理论: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
作者介绍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毕业于威 斯康星大学,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193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留 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担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担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 主席。1969年,离开布兰戴斯大学,担任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年6月8日,因心 力衰竭逝世。
第4章创造性态度 第5章对创造性的整体认识 第6章创造中的情绪障碍 第7章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第8章事实和价值的融合 第9章存在心理学简说 第10章一次人类价值讨论会的评论
第11章知者和所知 第12章教育和高峰体验 第13章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内涵
第14章社会和个体中的协同 第15章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 第16章锡南浓与健全心理 第17章关于健全心理管理 第18章低级抱怨、高级抱怨和超越性抱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套装共3册) (《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需求
动机
理论
层次
需求
人类
问题
套装
马斯洛
理论 第章
认知
动机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在阅读《动机与人格》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世界,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一次次冲击着我的思维,让我对人类的动机和人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亚伯拉罕·马斯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和人格形成的因素。
他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无疑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等,这些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安全需求,如稳定的工作、住所、健康保障等,以获得安全感。
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后,社交需求便凸显出来。
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拥有友谊、爱情和归属感。
而尊重需求则更进一步,包括自尊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当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尊重时,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自己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
然而,自我实现并非易事,它需要个人具备坚定的信念、清晰的自我认知和不断努力的精神。
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动机的观点。
动机不仅是为了满足缺失性需求,还有成长性需求。
缺失性需求是由于缺乏某些东西而产生的动机,一旦得到满足,动机就会减弱。
而成长性需求则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种持续的、内在的动力。
在探讨人格方面,马斯洛强调了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他认为健康的人格应该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变化,并对他人和社会充满关爱和责任感。
相反,不健康的人格则可能表现为过度焦虑、恐惧、自卑等负面情绪,无法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高峰体验这一概念。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和人格特征。
阿德勒提出了人的动机来源于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和需求,而人格则是动机的表现和塑造。
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格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自于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和需求。
他提出了“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两个概念,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由这两方面的认知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需求,包括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等;而社会认知则是指个体对社会的认知和需求,包括对他人的认可、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等。
这两方面的认知和需求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动机,驱使着人们去追求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可。
这一观点让我对人的行为动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识到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内在的需求,也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除了对行为动机的深入研究,阿德勒还对人格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他认为,人格是动机的表现和塑造,是个体对自我和社会认知的反映。
在书中,阿德勒提出了“优势感”、“社会利益”和“生活方式”等概念,阐述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感,即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认知;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社会利益,即对社会认可和关系的需求。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人格特征,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自己的人格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受到了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共同影响。
在读完《动机与人格》之后,我对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格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阿德勒的观点让我意识到,人的行为动机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内在的需求,也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同时,人的人格特征是由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共同塑造的,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
动机与人格
动机与人格:内在驱动力塑造个性之路“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人们的行为和决策背后隐藏着一种力量,这就是动机与人格。
动机就是我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而人格则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意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动机可以被定义为“激发我们追求目标和满足欲望的内在驱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内心的满足感,而外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认可和压力等因素。
动机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它激发我们努力工作、追求成功,并驱使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提供了一个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人格开放性指个体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探索精神,开放性高的人倾向于对各种新颖、复杂和多样化的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并愿意主动尝试新的经历和观点。
人格开放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对经验的开放性:开放性高的人对新的经验和感知保持开放的态度。
他们愿意接触新的文化、艺术、音乐、食物等,对于不同的观点和观念持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和冒险,对于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心。
2、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放性高的人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产生独特的观点和创新的想法,并能够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他们善于在问题解决和创新领域中发挥独特的角色。
3、知识追求:开放性高的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充满热情。
他们愿意主动探索新的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善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他们对于学习新技能和掌握新知识具有较高的动机和兴趣。
4、情感表达和情绪体验:开放性高的人通常表达情感和体验情绪的方式比较多样化和自由。
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和体验各种情绪,并能够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心理学读物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心理学读物内容简介他认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
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得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
马斯洛指出许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惊呼在我们的时代,“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
马斯洛在探讨人性能够达到多高境界的新问题时,他深深意识到,传统科学是否让人的价值的极其危险性和全部科学非道德技术化的严重后果。
他发现传统科学具有太多的怀疑论,太冷酷、非人性。
他认为传统科学一直宣称它只关注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伦理或一种价值体系,它不能帮助人们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
当涉及人性对事实的认识时,科学常常表现出一种对潜能、对理想可能性的盲目性。
马斯洛要求科学不能排斥价值,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理想。
马斯洛认为一般科学模式都是承启于事物、物体、动物以及局部过程的非人格科学,因此我们认识和理解整体与单个的人物和文化时,它是有限的、不充足的。
非人格模式的科学不能解决个人、单个和整体的问题。
他认为科学是一种人的事业。
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它应具有目标、目的、伦理、道德、意图等因素,认为科学本身就是一部伦理学法规,一种价值系统。
主张将价值如事实般得到科学的研究,将价值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将价值研究转向人性内部,使价值研究深深植根于人性现实的土壤。
马斯洛认为传统科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一般地解决个人的问题,以及价值、个性、意识、美、超越和伦理的问题。
从原则上讲,科学应产生出各种规范的心理学,诸如心理治疗心理学、个人发展心理学、乌托邦社会心理学,以及宗教、工作、娱乐、闲暇、美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心理学。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一本由弗洛伊德所著的心理学经典著作,通过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动机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人格特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深刻,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书中对动机的探讨让我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往往受到潜意识的驱使,而这些潜意识的动机往往是人们自己都不太清楚的。
通过对梦境、幻想和心理疾病的分析,作者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动,让我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费解的行为,而通过对动机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次,书中对人格的探讨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认为,人格是由潜意识的冲动和社会环境共同塑造而成的,而人格的形成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分析,作者揭示了人格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受到他人的人格特征的影响,而通过对人格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最后,通过阅读《动机与人格》,我对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深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着各种欲望和冲动,而这些欲望和冲动往往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通过对动机和人格的探讨,我对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深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综上所述,《动机与人格》是一本关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心理学经典著作,通过对动机和人格的探讨,让我对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深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心理学经典之作。
动机与人格 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伦·贝克(Aaron Beck)所著的一本心理学专著,本书主要探讨了动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人的动机和人格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书中首先介绍了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能够推动人们朝着某个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前进。
作者提到了生理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等不同类型的动机。
生理动机是指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饥饿、口渴等;心理动机则是指人们对于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追求;而社会动机则是人们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和满足他人需求而行动。
这些动机相互交织,共同驱使着人们的行为。
在动机的基础上,人格成为了影响人们行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人格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
书中提到了人格的不同维度,如外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等。
每个人在这些维度上的得分都不相同,形成了独特的个体差异。
作者还深入探讨了动机和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指出,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的动机选择和行为表现。
比如,外向性高的人更喜欢社交活动,他们的社会动机更强,更愿意主动参与到群体中去;而神经质高的人则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动机更强,更关注自我实现和成长。
同时,动机也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
一个人的动机目标和追求,会塑造他的人格特点。
比如,一个追求权力和成功的人,可能会变得更加自信、果断和坚毅。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动机和人格的概念,还深入思考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工作中,了解员工的动机和人格特点,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动机和人格特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动机和人格特点,可以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总之,动机与人格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这本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著,于1954年出版。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的动机和自我实现等概念,通过阐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而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人类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满足,构成了需求层次结构。
这个层次结构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
如果一个人不能满足低层次的需求,那么他就不能进一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人们需要不断地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才能达到完整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马斯洛还提出了自我实现这一概念。
这是指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挖掘,并通过逐步实现自身的潜能和能力,达到一个自我完善的状态。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的需求之一,它比其他任何需求都更加深刻和有意义。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阅读了这本书后,我重新审视了个人行为和选择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以及为什么人们会追求特定的目标。
我开始更多地思考自我实现的概念和如何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同时,我也开始对他人的行为和行动背后的动机有深入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认识到人类的需求是有次序的,并且要尽可能地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以后我会继续按照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层次结构,继续不断地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体现自我实现的概念。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全心全意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我相信,只有当我们充分实现自身潜能并去挖掘潜力时,我们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和对生活充满意义的生活状态。
《动机与人格》读书报告
《动机与人格》读书报告读这本书之前我去了解了一下他的相关信息,知道此书的作者是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他的译者是许金声先生。
在译序中,许金声先生提到这本书是马斯洛的奠基作,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上也有参考价值。
先生的介绍激起我阅读这本书极大的兴趣。
前言是马斯洛对撰写此书的介绍,他在详尽的介绍最后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现在已经有可能就超越人类进行思索,这是一种超越人类本身的心理学和哲学。
他尚未出现,但即将出现。
他的话体现了心理学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特色,也说明了心理学现在的地位。
然后在鸣谢中,他介绍帮助他创作此书的相关人员,我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能体现一个大作家的心思细腻和严谨的态度。
目录被安排在这两部分之后,我仔细阅读目录,在读书之前掌握大体脉络。
前几章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科学,包括问题中心和疗法中心、动机理论引言、人类动机理论等,从第五章往后都是对于我们来讲比较陌生的内容,专业的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语句对我的阅读造成一定困难,但是我依旧从书中能感受到马斯洛的精神世界很丰富。
在本能性质、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精神病病因与威胁理论、破坏性、行为的表现部分、自我实现、对于个体和种类的认识、无动机和无目的的反应、心理治疗、正常健康与价值、走向积极心理学这几章中,我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是积极心理学有关知识。
其中分章节介绍了狭隘的偏见和心理学的消极方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不仅必须了解心理学的现状,还必须了解它的天职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但愿心理学能摆脱它对人性的可笑而悲观,狭隘而目光短浅的偏见。
这句话批斗了对心理学不重视不看好的现象,十分肯定了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强调心理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必要性。
马斯洛的这些话让我坚定了学好心理学的信心,也让我认识到心理学巨大的潜在价值。
后面他讲到心理学的消极方面,其中提到心理学过分注重技术和技术的种种长处而忽略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伦·贝兹(Abraham H. Maslow)所著的一本心理学经典著作。
这本书于1954年出版,并于1970年重版。
作为读者,我在阅读《动机与人格》时,深受其启发和感受,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类的动机和个体的人格发展。
贝兹通过对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提出了他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并探讨了人类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意义和价值。
书中引入的“自我实现需求”概念,使我对自己内在的动机和成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阅读《动机与人格》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自己的需求和动机,并发现了自己在追求高层次需求上的不足。
贝兹指出,人类追求自我实现需求的动机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而不是外部的压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于注重物质的满足,忽略了内心的力量和潜力。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追求和动机,逐渐意识到内心的驱动力的重要性,并开始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激情。
《动机与人格》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突破了传统的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从人的内心需求的层次结构出发,解释了人类的动机和人格发展。
这种理论将人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到社会需求进行了有序的分类,使人们对自己的追求和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动机与人格》后,我认为,人的动机和人格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
人的动机是人格的驱动力,而人格的发展又会影响人的动机。
人的动机和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们的动机驱使他们追求目标和理想,而人的目标和理想又塑造了他们的人格。
在当代社会中,动机和人格的研究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了解自己的动机和人格特点,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了解他人的动机和人格特点,可以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在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我会更加重视内心的驱动力,认真思考自己的追求和动机,同时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潜力。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精选10篇)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54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通过对人类的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阅读这本书,我被马斯洛对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深入研究所吸引。
他通过对人们需求层次的探讨,认为人的需求可从较低级别的生理需求到较高级别的自我实现需求逐渐发展。
这种需求层次关系的理论,使我开始思考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驱使力量。
马斯洛对人格的研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了自我实现人格的理念,认为这种人格是发展最高级别需求的结果。
阅读这一部分,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格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人格。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引领了后世对于人类需求层次和人格的研究。
马斯洛的理论为心理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动机。
同时,这个理论对于个人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马斯洛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并思考如何实现自我实现的状态。
尽管这本书已经出版了许多年,但我认为仍然可以通过创新的思考和观点来拓展马斯洛的理论。
例如,我们可以探讨不同文化和背景对人类需求层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人格,以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目标和理想。
总之,《动机与人格》是一本对于人类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类的动机和人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个人需求和人格发展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继续影响并启发更多的人们去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伯拉罕·马斯洛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所撰写的一本心理学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类的动机和人格发展的关系。
马斯洛通过对个人的调查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即“人性的层级需求理论”,并对动机和人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54年出版的一部心理学专业著作,该书被认为是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性作品。
本书主要围绕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展开,该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层,他认为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才能逐渐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层次。
马斯洛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调研,详细阐述了这一理论,并从人格、自我、灵性等多个角度探究了人类需求的本质。
个人阅读本书的体验和感受非常深刻。
作者通过实例、案例和调研来支持他的理论,这让我感受到了马斯洛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方法。
同时,他对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深入剖析,让我重新认识了人类需求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是为了满足更低层次的需求而不断追逐金钱和权利。
这种行为可能会瞬间满足我们的欲望,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颠覆了传统心理学理论中对人类需求的认识,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人类需求的本质。
同时,它对个体心理特质、人格发展等问题也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观点。
它深刻探讨了人们为何会选择和追求某些东西,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渴望,以及对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有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具创新性的思考在于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概念。
他认为个体只有自我实现,才能真正地得到内心的满足和成就。
这一理论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有许多机会和挑战。
如果我们只是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个体内心的需求,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追求,去寻找和实现真正的自己。
总而言之,阅读《动机与人格》对于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改变至关重要。
它启发我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认识个体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潜力。
这本书通过深入剖析人类需求和行为,提出全新的视角,对于人类研究和理解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叫做《动机与人格》的书,在阅读它之后,我感到十分惊奇。
书中涉及的主题非常丰富,从心理学的理论、个人社会心理学到社会行为科学,以及跨文化心理学,都有充分的讨论。
书中从宏观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动机与人格的关系,并仔细说明了它们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
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关于动机与人格的实验研究,让我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深入,更加清晰,并且也让我注意到由动机引发的一些行为,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性格特征。
通过阅读《动机与人格》,让我了解到一个人的动机及其表现出来的性格与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传、教育等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互动的。
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受益匪深。
它不仅把科学的视角引入到心理学家和心理学研究者的生活当中,而且也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我,理解他人,从而更好地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读《动机与人格》
读《动机与人格》极简生活实践中,时不时冒出的购物欲有时极为强大,理智告诉自己不需要,却在脑中挥之不去,甚至越压制越强大,拉锯战耗费了非常多的精力。
于是开始反思,一味压制必不可行,那么如何科学地和欲望相处呢?如果我们仔细审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欲望,就会发现他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当我们不断追溯我们的欲望,直到最后不能够再追溯下去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欲望,冲动,想法和意图才是我们的基本需要。
因此,当分析一个人有意识的欲望时,我们往往应该追溯其根源,即追溯他其他更基本的目的。
人的基本需要是一种“类本能”,是由人种遗传先天所决定的。
但是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取决于后天的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两种不同的文化可能提供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某一特定的欲望。
如何科学与欲望相处第一步:接受人性:欲望是持续不断的,和欲望和谐相处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它的存在。
马斯洛认为:动机是持续的、永不终结的、变动的、复杂的。
人总是不断地产生新欲望,一个被满足,另一个取代的欲望会出现。
至少给我两点启发:①即使现在很渴望的东西到手,还是会很渴望另一件东西。
渴望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心中长存此意识,尝试忽略这种“渴望”的感觉,尽量不要让自己成为眼前吊着胡萝卜的驴。
②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既然未来未必会比现在更满足,那就从欣赏眼前的状态开始。
第二步:分清敌我:从纷繁欲望中追根溯源,找出基本需求。
马斯洛认为:我们生活中的普通欲望,往往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动机研究探究的是人类最本质的需要。
例如,“想买辆车”是“希望获得尊重”的手段。
对于个人来说,追溯每个欲望背后的终极目的是值得的,只有抓住本质才不会被烦乱的表象干扰。
刨根问底的思路推荐“五问法”:一个问题解答后,针对前一个答案立马追问下一个问题,至少问自己五个问题,基本能挖掘出深层次问题。
比如:“五问法”在我做产品经理时经常用来分析用户需求,非常高效,也可用在自己身上。
第三步:区别对待:基本需求是人性,不可违背;其他需求可以被转移、拖延或者压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书籍《动机与人格》第三版
《动机与人格(第3版)》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作,其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
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学说的精髓。
本著作中,马斯洛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
《动机与人格(第3版)》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作,其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
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学说的精髓。
本著作中,马斯洛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
该书包含了马斯洛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发问和早期探索,它在创建一个积极和全面的关于人性的观点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马斯洛是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有“人本心理学之父”之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
《动机与人格》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奠定了马斯洛的学术地位。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
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最重要著作二十年后完整出版。
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的代表作,心理学、教育、商业管理和文化研究领域公认的经典名著。
久违了,马斯洛!《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代表作,奠定了其学术地位。
本书中文版最早由华夏出版社在1987年出版。
此后的二十年里,人本主义的号角在中国越吹越响,马斯洛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他的思想成为我们考察探究当下中国社会的精神实质的锋利武器,成为无数管理励志著作引用最多的源泉。
但是我们一直无缘再看到这部伟大的著作。
人大出版社这次推出完整版的《动机与人格》,让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向这位当代最伟大的人本心理学家致敬。
三人行心理学评价:这是一本深入浅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心理学书籍. 它是在回答,人生的终极意义三人行心理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