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高频考点
高考政治57个高频考点与分析
政治经济常识,57个高频考点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交换价值←---价格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高三政治考试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考试必背知识点一、政治生活1. 国家的本质与功能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基本职能包括内部管理和对外防御。
2. 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民主政治的内涵与发展民主政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广泛和真实。
4. 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同时,公民也应履行政治性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
5. 我国的政治建设我国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经济生活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经济体制。
2.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作相结合。
4.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三、文化生活1.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 文化创新与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年高考政治高频考点整理复习汇编(超强)
2023年高考政治高频考点整理复习汇编
(超强)
本文档旨在整理和汇编2023年高考政治科目的高频考点,帮助学生进行复备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和相关内容:
1. 国家制度和政权转型
- 中国的领导地位及其作用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 公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政治制度及其运行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 中国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
4. 政治文化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5. 政治生活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履职方式
- 政党的组织和活动方式
-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以上只是一些高考政治科目的高频考点,希望通过本文档的整理和汇编,可以对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了解。
祝愿所有考生顺利通过高考!。
高中高考政治高频考点汇总 (2)
高中政治高频考点高中政治高频考点(1)(1)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样手段对公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理。
(2)推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需性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踊跃的作用,它主假如经过价钱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理。
可是,市场的调理作用不是全能的,存在着固有的短处和缺点即自觉性、盲目性、滞后性。
因此,一定增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增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饶目标要求国家一定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均衡,克制通货膨胀,促使经济构造优化,实现经济稳固增添。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使经济增添,增添就业,稳固物价,保持国际进出均衡。
【温馨提示】记着要学会逆向使用和考虑(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能够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需的行政手段实行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经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理经济活动的举措。
经济计划,如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复兴战略等;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钱币政策、价钱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家产政策等。
此中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钱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经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理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应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如: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化;刊行国债等。
钱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必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面对钱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理和控制而采纳的政策举措。
如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汇率的改动;存贷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经过拟订和运用经济法例来调理经济活动的手段。
法律手段包含双方面,一是经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先调整,二是经过经济司法进行过后调整。
其利处是运用法律手段能够有效地保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次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政治思想理论1.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和基本路线。
3.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
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1. 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领导核心和党的全面领导。
2. 党的建设:党的性质、党的组织、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
3. 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的背景、主题、报告和党章修正案。
三、中国政府和国家机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组成及职权范围。
2. 国家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政协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职权范围。
四、中国法律和法治建设1. 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平等性、互相制约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2. 法治建设:法制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和廉政建设。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财产权。
五、当前国际形势1. 新时代的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2. 新时代的国际关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我国的对外关系:外交政策、一带一路、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
六、公民权益和社会生活1. 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财产权。
2. 公民的义务:公民的宪法义务、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
3. 社会生活:社会治安、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七、科学发展观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依法治国、民主政治、科教兴国和公民道德建设等。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对于高考政治的备考会有很大的帮助。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的建设问题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中国的基本情况
中国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中国历史、中国路线、中国制度和中国作风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分配制度和再分配
发展不平衡问题和解决途径
5.中国政治制度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中国历史
中国创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三大历史阶段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决策和成就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精华知识点,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为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帮助。
同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政治九大核心考点与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九大核心考点与知识点总结1. 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使命- 党的性质、宗旨及其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 党的组织和领导制度-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党的历史地位和使命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任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内涵-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执政地位的法治保障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5. 经济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 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推进路径6. 政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和路径- 工程的总体要求和重点方向- 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和实践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任务和重点举措7. 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实施家庭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工程的重点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8. 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 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战略举措9. 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政策-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重点任务- 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逐步缩小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以上为高考政治九大核心考点与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科目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物质与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文化等)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政治经济学1. 商品和货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2. 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货币或商品,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从工人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其工资部分的价值。
3.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四、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人民民主。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 法治国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 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发展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高考政治知识点:常见热点知识、易混点、丢分点
高考政治知识点:常见热点知识、易混点、丢分点高考政治考试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考试科目。
其中难易程度虽然个人认为不同,但是有一些常见的热点知识、易混点以及丢分点是需要考生们注意的,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常见热点知识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条件、职责和权利等都是重点。
此外,还要注意人大工作时间表、代表连任和换届等事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一些高科技与高新技术方面,需要考生们学会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信息和金融等资源。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历经怎样的“三大历史阶段”等一系列历史和重要事件都是需要掌握的。
4.法律法规:必须要重视这一方面的考察,具体包括平民、婚姻等方面。
二、易混点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容易混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其他学派的哲学思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职责和权利等是易混淆的内容,考生需要重点学习和理解。
3.代表制:代表制是民主制度的一种,有些考生会将其与民主制度混淆。
4.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时候会被误解,考生需要重点注意。
5.国际影响力:这个点比较新,但是也比较重要,容易混淆的点包括国家的影响力和地域影响力,需要注意学习。
三、丢分点1.语言文字能力: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正确性对于考试成绩至关重要,对拼音的掌握程度也会影响考试分数。
2.人类健康问题:这个点一直都是政治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最新的环保、健康、生物等一系列科技信息。
3.实践体验能力:考生需要大量的实践体验和证明,很多考生在这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4.应急处理能力:考试中有时会出现突发状况,需要考生能够灵活应对。
总体来说,高考政治的知识体量十分庞大和复杂,但是通过理性分析和归类,考生可以在考试中避免跑题或是产生过多的失误。
因此,考生们要对常见热点知识、易混点、丢分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才能够在高考政治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考政治必考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必考的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作为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经济以及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四、经济生活与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五、国际政治与外交政策- 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影响六、公民道德与法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法治国家建设: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七、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 党的政策和方针- 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结语:高考政治的复习需要系统地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模拟考试,加强答题技巧和时间管理,以确保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3年高考政治必考的30个知识点汇总
2023年高考政治必考的30个知识点汇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中国的领导地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制度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1. 到现在的奋斗历程
12. 报告的主要内容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形象
14. 中国的组织原则和作风建设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16. 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17.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8. 工程
1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0. 主题教育
21.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22. 中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3. 我国法律的特点和作用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
25.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
26. 我国的宪政建设和法治建设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28.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29.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
以上是2023年高考政治必考的30个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和备考,祝你取得好成绩!。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归纳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归纳一、经济生活1. 货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 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 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水平。
- 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 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高考政治高频考点(一)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流通(购买)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乖积)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本位制下的纸币(1)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幸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具有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一切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假如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估计通货膨胀;假如纸币发行量少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截了当阻碍商品流通,估计导致通货紧缩。
4、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的变化主要影响国际结算,进而影响到进出口贸易、外资流动、留学、出国旅游等,甚至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关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供求影响价格(1)生产地域、时间、气候、宗教、文化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
市场供求关系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二,价值决定价格(1)从根本上讲,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高考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关键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命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与追求3.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与特色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与制度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途径与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意义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推动6.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发展-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立足点- 中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轨迹- 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目标7.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保障-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范围-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与保障路径- 国家安全法的制定与实施8. 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与任务-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义与措施9.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内涵- 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创新- 中国青年人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10. 反腐败斗争的历程与成效-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反腐败斗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打击腐败的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的建立- 反腐败斗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与作用。
高考政治趣味知识 必备27个高频考点汇总 你需要的都在这里素材
高考必备27个高频考点汇总你需要的都在这里!高考必备27个高频考点汇总,你需要的都在这里!1.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根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①统一: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
②对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职能〔1〕根本职能: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外汇和汇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变动。
①外汇汇率上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②外汇汇率下跌,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4.影响价格的因素考点剖析〔1〕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根底;②供求影响价格;③市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影响价格;④国家政策影响价格;⑤纸币的发行量影响价格;⑥国际因素的影响。
〔3〕反映物价涨跌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5.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①一般来讲,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置;反之,那么会增加对它的购置。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6.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开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政治学科是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以下是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3.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三、经济生活与经济制度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2.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经济政策:宏观调控与微观放活相结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1.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文化生活与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2. 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六、社会生活与社会建设1. 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2. 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七、生态文明建设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3. 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
2023高考政治的高频率常考知识点归纳
2023高考政治的高频率常考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的常见考点内容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_: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2)消费问题(3)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4)企业的经济与发展(5)分配公平问题(6)财政和税收的作用(7)市场调节(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与宏观调控(财政货币等政策弥补市场不足)(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9)科学发展观以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0)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关于消费消费类型与消费结构(是什么)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收入、物价、环境、心理)扩大消费需求的意义公平分配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现经济发展、和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者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4)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5)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怎么做除了课本上的几条一定要加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主观试题主要考察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列如:财政政策措施、税收调整的意义。
发展某种新兴产业发展的“意义”海洋经济、旅游产业、城镇化建设、汽车产业、文化产业、战略型新型产业、物联网、实体经济、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2)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全面改善 建设生态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又好又快发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行列。
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消费)、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增强发展协调性,全面改善 人民生活建设生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市场发挥基础祥作用与宏观调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贯彻落实科学五项举措引进来和走出政 治 生 活 部分山东高考命题高度关注考查的主体和角度07年: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 08年:公民的政治参与(十七大)09年:党、人大、政府、公民 10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1年:党的执政方式、政党制度、以人为本12年: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四大主体公民、政府 政党合格人大四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关注有关政府的知识性质、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用权受监督、树立政府的权威关注有关政党的知识地位、性质与宗旨、指导思想、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多党合作制度。
公(一)总依据1、国家:国体(人民当家作主)2、公民: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基础和准则)政治权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政治义务(4项)(二)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1、三原则文化生活(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2)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传承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民族精神(4)加强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特别重视一二单元,这是基础部分,六年来的选择题主要考查了文化交流、文化继承和文化建设主观试题基本都考查了文化的作用、文化建设和民主精神,但大都与一二单元有关哲学生活(一)唯物论1、原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原理2、唯物论问答题考法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说明建设生态的必要性材料是怎样做到求真务实?(二)认识论原理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特点原理认识不断发展原理(追求真理是个过程)(三)、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原理(三)、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道路趋势原理(前进性、曲折性) 发展的状态原理(量变质变) 发展的根本动力 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三)、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矛盾概念原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特殊关系原理 矛盾普特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原理主次方面原理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热点问题如何扩大消费,增加社会财富决定消费影响收入可支配收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加大调节力度物价——稳定物价、规范市场秩序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质量和安全、诚信建设消费心理——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加强宏观调控问题*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结构性减税;阶梯性电价;实体经济城乡社保全覆盖关注民生实现公平【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再分配)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分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初次分配)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意义)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供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勇攀高峰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注意小切口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注意从经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科技创新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积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道路【关键词】改革是我国最大的红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础的首创精神;.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0经济生活:意义,措施——公平问题0政治生活:党和政府重视的依据0哲学生活:系统优化、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8分)(1)a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B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有利于做到权责统一,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做到严格执法,提高监管效能。
C推进大部门改革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D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每个要点2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关键词0网络信息保护0精神卫生法0协商民主0人大的换届选举0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健全省会注意协商民主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在需求。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有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词*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复兴之路、中国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实务真。
*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中国梦—中国复兴之梦“中国梦“就是是先知先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包含着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今中国高昂旋律和精神气质。
学习林辉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要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
*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
*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
【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其依据】*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努力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际上这位中国勾勒了一个新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202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49年)的时候,建立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盛的中国、文明的中国、和谐的中国、美丽的中国。
强盛中国,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生活幸福为基本标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条内容是人民心声,也是时代要求,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提出中国梦,上应“天时”,下和民意,表明了驾驭时代的杰出能力,昭示了走向未来的宏伟途径,是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
*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中国梦提出的整治依据。
中国梦—复兴之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经济、政治、哲学道路*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文化角度】*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我们赢怎样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角度分析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政治生活】*必须凝聚中共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各个方面应怎样凝聚中国力量发挥自己的作用?*【哲学角度】*中国梦雨个人呢梦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词】*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复兴之路、中国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