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家谱前言

合集下载

家谱序言范文

家谱序言范文

家谱序言范文
家谱序言,族谱序言,原文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

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

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

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

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后皆耕读为业。

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

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

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

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

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

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

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

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

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

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

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续修族谱序

续修族谱序

续修族谱序
序言,自古以来,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族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血脉亲缘,更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

“破釜沉舟”的祖先们留下了我们家族的宝贵财富——族谱,让我们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家族的荣光和传承。

不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原有的族谱已经十分陈旧,很多新生儿、晚辈的信息都没有得到记录;同时,也有些错误和瑕疵需要修改和完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承,我们决定续修族谱,更新、完善和补充族谱中的内容。

这次续修族谱的工作,不仅仅是对于家族历史的延续和发扬,更是我们家族成员共同参与、认同和传承的体现。

在续修族谱的过程中,我们将联合全体族人,充分挖掘家族的文化内涵和个体特色,展示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

续修族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查证资料,提供信息,共同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族将会因为续修族谱的工作而变得更加强大和充满生机。

最后,让我们竭诚祝愿我们家族的每位成员,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在哪里,都能够保持对于家族的深厚感情和归属感,共创美好未来!
敬礼!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签字:XXX。

再修族谱序

再修族谱序

再修族谱序再修族谱序国有史,县有志,家则有谱。

史载国家之兴衰,朝代之变迁,文明之传承,为后世之鉴。

谱传家世之渊源,支脉之传承,祖宗之训戒,为子孙之鉴。

我金氏一族昔为夏邑望族,数代为官,多次受到皇封。

由于“屡经变乱,数被天灾”,原有家谱多损毁失传,仅存的族谱在1966年的文革中又遭浩劫,现在所剩的仅是几村门谱。

如果再不续修,时间逾隔逾远,能知祖宗之事的老人越来越少,有可能全族断续,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

关心此事的族人心急如焚。

2013年春,十九世仁贵,保全,朝生、文忠、二十世开建、开印、开勋、开社、二十一世雅涛共议此事。

大家共衷一事,积极踊跃,献计献策。

并成立修谱理事会,共推开建为会长.族谱编委会推举保全为主编,雅涛协助编修。

方针一定,组织建全,大家热情高涨,分头行动。

修谱行动得到了全族人的鼎力支持,积极协助,大家献计献策,出钱出力,真可谓“众力移山,众志成城”。

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寻祖觅谱,共得门谱三卷。

分别是:一、县东后金庄保善,开勋父子保存的五世二门门谱一卷,本门谱记录了县东前后金庄、县南十二里金楼,县西槐树刘族人的支脉传承及居住变迁。

二、虞城张灿庄门谱一卷,谱中记录了五世三门族人的支脉传承,居住变迁。

三、油坊庄手抄门谱一卷,谱中记录了三世三门江祖后代的支脉传承和居住变迁。

(十八世连山公手抄)这次修谱还参阅了明嘉靖年编,民国九年编一九八九年编三部《夏邑县志》和夏邑《彭氏大族谱》等资料和书刊。

并从这此资料中得到了不少原族谱中没有的先祖传记事迹、诗词文章、皇封诰命等珍贵资料,这些珍贵资料这次都被收入本谱。

这既丰富了本谱的内容,增加了本谱的资料性、史实性,便于后世再修族谱时查阅。

也使后世子孙能更多的了解祖宗的辉煌业绩、义行善举、诗词文章,更多地了解金家的历史和现状,后世子孙能以祖宗为荣,以祖宗为范。

我夏邑金氏,原籍浙江金华。

自明正统二年(1437年)由一世祖金礼公来夏邑任教谕,任满定居于此,已近六百年。

家族续谱前言

家族续谱前言

续谱前言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

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

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

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郝氏家族修续谱之初衷。

我们祖先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

明末清初,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月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汉滨区五里镇郝家坝定居,距今400多历史。

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

从现有资料记载先祖郝秀已传至今共十二代人,在世人口达100多人,主要分布在汉滨区谭坝镇关子沟村,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

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

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因本支无完整家谱可供核查,致使族谱中郝彪以下郝秀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无法考证。

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400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郝氏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

现今可用字辈谱已用完,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

为使亲情永续,世代相传,2014年清明节郝华喜、郝富荣、郝富安、郝勇、郝鹏等一块共商续谱事宜。

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随搁置而不了了之。

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郝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

2014年10月,郝鹏受到同村叶氏家族续谱一事,深感80岁高龄的叶氏独自一人从湖北麻城到我们同村的叶氏续谱,足见人们对家族观念的重视,所以郝鹏再一次召集郝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

由郝华喜、郝富荣、郝富安、郝勇、郝鹏等5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在无家谱考查的情况下,要收集大量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不在人世,加之本家族居住不集中,资料收集全凭在世亲人回忆记叙,修谱之难可想而知。

由于从湖北麻城迁移始祖郝一虎以下至今原郝氏家谱被毁,后人无从考证郝一虎至郝秀之间相传多少代,只知道郝一龙、郝一虎、郝一统兄弟三人于明末清初从湖北麻城迁至陕西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郝家坝居住。

关于续修家谱倡议书范文

关于续修家谱倡议书范文

关于续修家谱倡议书范文
尊敬的各位家族成员:
大家好!我是家族的一员,也是继承家谱的责任人,在此向大家提出一项重要的倡议——续修家谱。

家谱是我们家族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我们的家族血脉、历史和传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族成员的增加,我们的家谱已经不再完整和准确。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家族的文化遗产,续修家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续修家谱有助于增强家族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通过家谱,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祖先,了解到他们的奋斗和付出。

这将激发我们对家族的归属感,并更加珍惜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其次,续修家谱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家谱是我们共同的纽带,共同的记忆。

通过共同参与续修家谱的过程,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家族成员的经历和成就,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友谊。

最重要的是,续修家谱可以帮助我们传承家族的文化遗产。

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建设美好家族的基石。

通过记录和维护家谱,我们可以确保这些宝贵的传统代代相传,并且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和继承。

因此,我在此倡议大家共同努力,续修我们的家谱。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组织家族成员参与续修工作,成立续修家谱的工作小组,并定期联系家族成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更新。

续修家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对我们的家族来说意义重大。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支持和参与,让我们的家谱更加完善和精彩!
谢谢大家!祝好!
家族中的一员。

重修族谱序言

重修族谱序言

重修族谱序言
古人云:盛世修志,望族修谱。

故修谱乃继古开新、兴德传道之举。

家谱是后人究根溯源、起名排辈的依据,续谱是家族血脉延绵、薪火相传的根据,自古以来,概莫能外!
张氏繁衍数千年,子孙遍及海内外。

吾宗自漳南镇迁居韩家洼村以来,至今已传承13世280余年,张氏子孙恪守祖训、秉持操守,克己复礼、安贫乐道,彰显吾姓敦厚笃实之族风,为外世所称道!
张氏族谱初撰于清乾隆元年后,历经几个朝代的更迭,数次修订,文革期间,族谱险被投入灰烬,幸我族先人冒险保护才得以完整传世,其心可谓孝矣!
自前番修谱已逾70多年,半个世纪的人间沧桑、族内生殁嫁娶、代谢不断、子孙遍及全国各地,部分名辈纷乱,重续家谱势在必行!
幸于公元2021年冬月,国泰民安,生活富足,由我族人11世孙xxx、12世孙xxx共同发起,8世孙xxx召集,举族公议再修族谱,此项工作繁琐细致,每遇疑问,必求根溯源,悉心考证,幸有先辈草表可考及各地族人积极提供人员信息,历经月余,张氏子孙悉数入谱,族人共赞之。

吾等数人虽能力有限,亦不敢负族人厚望及所托,唯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矣!经族人共同努力,新版家谱即将付梓,可喜可贺!撰写之时虽有笔误口误,但目前为止,也无可靠证据来校正,望谅之。

前人之误,后人勿习,望吾族后人勤之续之。

是为序!
公元2021年岁次辛丑冬月8氏孙xxx敬撰。

族谱的前言后记

族谱的前言后记

族谱的前言后记第一篇:族谱的前言后记说明一、本次为观音庵张氏宗族首次编修。

按世祖影相推算,世系传承。

以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记寿。

有地址和其他资料不全,暂缺。

待后一旦有所得,另写纸条补上,以后续编时编入。

二、本谱限于夫妻及子,女子只写婚配,义子和独生女赘婿均编入谱。

三、由于年代久远,辈字已失,比较混乱。

为辨一脉血缘,上下尊卑顺序,自第___世起,特订以下十六字起名。

“继、往、开、来、腾、达、兴、邦、爱、国、忠、良、道、德、统、帅”四、修谱今后十年一小修,二十年一大修。

以后每年本族众将家庭变化,添人进口资料,自书草册报于编委小组,以备修谱时补入。

编委二〇一七年五月序一前言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得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由我们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

编写观音庵张氏宗谱,弘扬家风以正道主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

其举不仅是张氏族人智慧、力量、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张氏一门族风。

认祖归宗,追思先人,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之基业。

让观音庵(俗称观庵)张氏家族的发展有了初步的统一和完善,也为百世后裔们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姓氏始祖,是明朝初年洪武年间被赶散的第一世祖从苏州阊门迁落于苏北淮安府山阳县仇桥(长沙)三角墩居住,后因此地原来是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为谋计生活发展农业。

第十五世组影像为嫡亲兄弟二人,搬迁于观音庵至今已有300余年。

后裔多分散于现淮安区朱桥镇丁曹村、闸南村、杨槐村、五里村等一带。

张氏家族首次修谱以两张世组影像为基准(该影像于文化大革命失落)。

因我们没有史料考证,经我们编写人员以二十五岁为一世推算,吾辈曾祖为二十世组。

(注:以志、洪、学字辈口吻)家谱可续百代之源流,能辨一族之血脉,知九族之远近,家谱字辈乃本族子孙根源所在。

不可随心所欲,使字辈不当,以致辈分混淆。

经由编委人员共议排字辈如下:“继、往、开、来,腾、达、兴、邦,爱、国、忠、良,道、德、统、帅”。

此十六个字为十六代顺序排字谱名。

[VIP专享]续修家谱前言

[VIP专享]续修家谱前言
家谱前面的序言,一般人都不重视,也很少去读。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概 述家族的发展史。对后代传承祖先的美德、优良传统、家风很有好处。所以,我以为续 修家谱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修订现存的家谱,使之尽可能详实,一时难查清的,则存 疑留待后人去稽考。二是各支派根据自己直系脉络从家谱的某一代起,增补世代记载, 成为自己的房谱。这是族人自己应做的事。但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凡对国家、社会有贡 献、事业有成就的族人应记录在案(包括简历、著作、立功受奖等等),待若干代之后, 合修家谱时由其后人查证核实后录入家谱中。 (二)续修家谱事
这次续修家谱的要点是: (1)保留原谱内容
续修家谱是在保持原谱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中一些内容及文字上的错误、缺失, 分别予以订正、增补并做必要的说明或注释,弄不清楚的,指出疑点并予以保留。
目前我广岳地区族人保存的残缺不全的赵氏家谱,均是以德醇公主持修订的赵氏家 谱为母本重印或传抄的,德醇公在序言中有一段话:“……疑者,阙之;信者,传焉。俾先人之源流不 紊……”说明在他之前是有我赵氏家谱资料的,遗憾的是这些资料至今已荡然无存,德 醇公也没有在序言中指明哪些文字是先子留下的。哪些是他自己撰写的,致使原谱留下 一些疑点。 (2)新增内容
清献公三十一世嗣孙文信公十世嗣孙美锡 拜撰 公元二零零八年四月 天津 二、赵姓起源及其先人的历史简述 (一)赵姓起源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最早起源于周,至今已约有三千年。据公元 2006 年 1 月 10 日媒体报道: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经过两年调查(涉及 1110 个县、 市),得到 2.96 亿人口的数据(其中共 4100 个不同的姓)。按人数多少排序,公布了 前一百个姓。我赵姓位列第八(按:前七名是李、王、张、刘、陈、杨、黄),可谓一 大姓也。

2023年续修家谱倡议书

2023年续修家谱倡议书

2023年续修家谱倡议书亲爱的家族成员们:大家好!我希望能向大家提出一个关于续修家谱的建议。

作为我们家族的一员,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家谱的重要性,它代表着我们家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

通过续修家谱,我们可以传承家族的血脉,了解我们的祖先和根源,使我们更加团结和自豪。

鉴于此,我们计划在2023年进行一次续修家谱的活动。

这个活动将需要全体家族成员的参与和支持,以便能够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我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完善家谱,记录下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状况以及其他重要的家族事件和成就。

这样的记录对于未来的家族研究和了解我们的家族历史将非常有价值。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将组建一个小组,负责协调和策划续修家谱的工作。

这个小组将会联系家族的各位长辈,并收集大家的信息和照片。

同时,我们也鼓励各位家族成员积极参与,提供自己所知道的家族历史和资料。

我们相信,家族的历史不仅仅是由长辈们所带来的,每一位家族成员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贡献,这些也都是我们家族宝贵的财富。

续修家谱的活动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计划在2023年内完成初步的整理和编写工作。

相信我们的努力将会使家谱更加完善和详实。

我们也计划将家谱制作成纸质版和电子版,以方便大家浏览和传阅。

同时,我们将会通过家族聚会等形式,将家谱与大家分享,以增强家族凝聚力和彼此之间的交流。

最后,我希望我们家族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支持并积极参与续修家谱的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将更加了解和珍惜我们的家族背景,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传统。

让我们携手努力,续写家族的辉煌!谢谢大家!此致敬礼(您的名字)。

家谱序文3

家谱序文3

(一)孟氏族家谱序余有所感,尝与父(讳)继富(字)立业言曰:为木有根,为水有源,而人独可无其本乎?因此与族祖传太、传文,族叔继祖、继广商议修谱一事,俱云家谱之事于宗族大有所关焉,安可而不修之哉?不然者恐年历久远,后世子孙则乱其宗矣。

父迫急修家谱以图后代之久计,于是,清其源开其根而明其本,故追思始祖希安公自明初年自莱州府胶州即墨县迁于临清直隶州夏津县城西胡里长屯。

祖上以来十余世皆以忠厚传家,为儒者常遵尼山之四教,务农者必述家法之七篇,庶几不负乎三迁之遗训,岂能改乎旧家之风规?有时而贞元气运,犹可复归乎性善人家,子子孙孙当钦乎祖、慕乎祖,而终亦别忘乎祖!勉之、戒之,余重望焉!广猷重修敬书于同治七年岁次戊辰新正月上元日(传诏始修于道光十二年正月初四)(二)孟氏族家谱序高祖衍治公素敦族谊,欲明谱系,不幸中年仙逝,未竟其志,仅遗谱稿数纸至堂伯父传诏公,终成于道光十二年,夫先人既修之于前,而无人续之于后,岂先人待后之意乎?于是族兄继富约吾同族伯父传太,忠父(讳)传文、堂兄继祖、继广,族侄广猷重修于同治七年,其体例自五世而下四支分续,取其易于辨析也。

至今又四十余年矣,忠父高寿八十三乃示忠曰:“今时人丁愈繁、支派愈分,若不再为重修,恐后世又难考核,但吾年迈气衰,握管为难,汝当代之。

”忠于是遵命举辨,邀族孙昭贤斟酌体例,父又命忠堂兄继美、继颜、堂孙昭玉共同商议,皆以为四支分续,恐后世生彼此之见,合四支而统续庶几免歧之嫌,然复注明某人属某支,自宏字后世世昭辨,约为定章,可也。

盖合而不分恐难别长幼之序,分而不合又恐乖敦睦之谊,故恩义必求,则上不坠祖宗诗礼之传,下明示子孙攢承之道。

后虽多历年所,而昭穆之次第,宗支之远近,展谱而了如指掌,庶于尊祖敬宗收族之道可告无憾焉!事成秉笔而敬志于简端云:宣统二年岁次庚戌端月。

六十九代孟继忠(三)《孟子世家流寓临清直隶州夏津县支谱》按夏津县支其始迁祖(讳)希公、希平、希安系亚圣孟子五十六代裔也,其先祖由邹县凫村迁至莱州府胶州即墨县,至吾始祖胞兄弟三人始迁至夏津县,伯始祖希公住城东淡官屯,二伯始祖希平住城东孟堂,始祖希安住城西北胡里长屯,入籍为民,其始迁以上祖名俱载邹邑世家大谱,兹支谱不复叙列,是以支谱之修续自始迁祖始,夫木有本而枝条各茂,水有源而汇注分途,故人不能无散处之事,然木源有自断不容昧,支派显然本自无紊,故累叙大概云。

续 修 家 谱 序 言2

续 修 家 谱 序 言2

续修家谱序言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史所以记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

”宗谱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载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漫长过程。

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

故而修谱可以“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

”可以敦亲睦族、扬善惩恶,可以发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家族中有宗谱,家族成员都按字派(辈)命名,虽历经多年或远隔千山万水,同一家族成员均能按照家谱论出辈分高下和亲疏来,所以宗谱是家族的“传家宝”。

由于种种原因,原有欧阳氏宗谱已存世不多,已发现的家谱也是少页缺角,面目全非,面临失传。

为此,作为大屋地子孙我——欧阳先趣先生,一个老师,想尽微薄之力续修《欧阳氏宗谱》,以弥补家族情状之空白。

无奈一纸倡议,倡而无力。

我深知,无论是个人修身还是财力应该还论不到我出面,但我自认为不忘本源,尊祖敬宗,和亲睦族,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只得尽力为之。

故只续修了高明公这一支谱,谨此献给欧阳氏这一支的先祖!以后有财力有机会有精力时再续修欧阳氏宗谱,请大家见谅!
在本印刷家谱面世的同时,也真诚地热望欧阳氏子孙对此次修《欧阳氏大屋地续谱》予以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也希望有识之士能加入继续修谱行列。

水有源,木有本。

倘若我之族人,以后能每览新谱,而知欧阳氏本源所在,而生尊祖敬宗之心,则无辱于先人、不悖于修谱之目的也。

大屋地欧阳氏五十七世欧阳先趣
2014年7月于宁远一中
辈分表
群植资蕃育,根深叶接连,贻谋原敬慎,余荫喜绵延,彝训遵依谨,徽猷佩服虔,候封怀伟绩,典籍续陈篇,亲睦休称著,平康令誉宣,雍熙咸仰慕,门第总巍然。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12篇)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12篇)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12篇)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

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

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

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

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

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

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

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

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

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

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xx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

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

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

20xx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

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Y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2篇乾隆本宣威落水张氏家谱窃思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所以拾信纪实,志祖宗而诏子孙者也。

盖支分派别之后,代远年淹。

非笔之于谱,则后世子孙茫然不知所自出,甚视如秦越者也。

伸忝列胶庠,见夫苏氏之谱、杨家之系,心窃慕焉。

再续家谱序言

再续家谱序言

再续家谱序言悠悠太上,民之厥初,皇极肇建,彝伦攸敷,思大哉乾元,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天开于子子会将终丑之会,地始凝结,而人之初是于寅也。

盘古开天,三皇五帝治世定伦,史皇氏侯刚仓颉造字,周公礼制。

孔孟之书而鲁国大治。

盖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而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家乘,古之贤者为血缘统系而立并记,由官而私。

阅吾马氏先贤九世孙生员讳登庸撰、生员讳廷辅校正于大清朝康熙七年岁次戊申夏五月成之十世家谱序,始明先贤之贤盖吾辈不可知也。

先人山西乐平县教谕讳可侍,廪膳生员讳可贤诚心举事集建家谱以致前代祖宗莫不有定分,后世子孙莫不有伦纪,其时分晰源流难言也,历代列祖开自谁先且马氏世居巨邑自数百年来难穷遡,先人存神详稽断自士能祖为始祖也。

其后各种艰辛,并设席与先庙大会族像,有重修家谱之议,朝夕勤劳数月终成今日子孙之可所见,开卷在目掩卷在心,我心戚戚也。

达叙本系,述始封,明世次,别亲疏之的也。

新中国一九六六年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吾苫草马庄村总支轴谱均被投火焚毁,致前人之昭穆不可考后人之亲疏不可明,族中子孙贤良者睹此莫不痛心。

幸赖西村下疃有心,思祖宗之功德虑后世之支派,存得此原谱并副本。

更喜吾村各个支派多有贤达重建支族家谱,惜未能纵观分和,尝吾族枝繁人多使然也。

今有二十世孙勤生、绍琦,二十一世孙瑞平、军彪四人机缘巧合,同西村下疃二十一世孙英朝老先生有缘,瑞平友于老先生,绍琦友于老先生子海峰,均为莫逆,于老先生家中得见原谱,唯年代久远损旧严重,又有有心重录副本以便保存借阅。

老先生为下疃村谱系一事所为,尝言认识祖先展望未来传承文明继往开来,愿马氏子孙有识之士代代相传。

吾四人见贤思齐,预修续吾村谱系,盖因各支谱多单列本支谱系至现在二十世抑或更甚,修至十五世之因也。

尝有是日各个支谱汇总于本次谱系,诚我四人之望也。

为修谱事宜,勤生以退休教师之身走四方,寻有心,见同仁,循迹查踪,清吾村支派谱系,明宗族伦常并一一记录在册,不辞劳苦精神可嘉,绍琦依现代技术将总谱影像存档,据此再制文档,便于族人传阅,有心接续谱系、瑞平以革命青年参加工作,多年工作于银行系统,友遍四方,村中事每热心,莫逆交使可借阅并取来。

家谱序言范文家谱序言范文5篇2篇

家谱序言范文家谱序言范文5篇2篇

家谱序言范文家谱序言范文5篇2篇关于家谱序言篇一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某某,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

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

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

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

孙中山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

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

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

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人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

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关于家谱序言篇二在延令陈氏敦行堂祭祖暨续修宗谱颁谱庆典上的发言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我是某字辈第某某世某某某,在某某世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家谱序言40篇范文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

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思想,有的人喜欢用文言文,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也有人喜欢用白话文,目的则是让后人容易理解,不造成歧义。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作用和意义。

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白话文来写家谱序言。

陈氏家谱序(朱熹撰写)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

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

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

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

续修家谱序言范文

续修家谱序言范文

续修家谱序言范文泱泱华夏、民族之源、文明昌盛,施甸县何元大山罗玉甲世系家族之木、枝繁叶茂,溯源源远。

缅怀先人、追远祖德、秉承先祖传统、继承家业、传承家规、以励后人,实为族人之众望。

而今,族人户户人丁兴旺,四方散落,为以防后世之人随年岁久远,相遇不相识,相识不相知、相知而长幼不分、辈分难辨;虽一本之亲,却难究同本之源,而今编撰家谱,上以敬宗,下以规族。

将家史整理成文、图,以便后人考究追远。

家人编撰家谱心切,追远祖德心意之诚,特托付于我写谱,以弥补家族无谱之憾,以慰藉家人寻根之情,以报先祖血脉之缘,以感召亲人念祖之心。

使其家风祖德流芳后世,鞭策后代,不忘根本,继往开来,发扬祖上传统,开创未来之辉煌,以此报水源木本之恩泽,是为序也。

虽我写谱心意之诚,可谓尽心尽力,可写谱实为首次,加之因考究家族史需要进行大量文字实物及其书刊史料等的收集甄别,因时间不够,实地考究走访不广、不透,叙写不全、不真、不妥、不实,错误在所难免,特敬请知情人士及长辈、族人、后人加以考究、修编、斧正,我不甚感激。

尤其是在整理叙写《谱论》、及《族源探究》章节中我倍感写谱责任之重大,哪里是我先祖的发脉地?我既怕写谱把无关内容牵强附会进去、把家史写得云里来雾里去而使后人一片迷茫,又怕相关家史的文献资料搜集得不够,只言片语云云毫无写谱的价值及意义。

所以,在撰编过程中,我把与本族相关的历史文化、祖上口传相近的文史资料、传说、他族家谱、选择性整理于本家谱中,以便为后人考证、探究族源家史提供研究的线索及方向。

先祖祖籍是否真正为今江西省,何时入滇?族别原先是否为真正的少数民族彝族?传说中由江西带来葬于大山大寨子村东头的祖人骨灰始末缘由,及族人丧生持续12年之久的乌土寨打城墙乱战内幕疑问一直困扰着后人心思。

关于续修家谱倡议书范文

关于续修家谱倡议书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续修家谱倡议书范文尊敬的各位家族成员:大家好!今天,我代表家族委员会向大家提出一项重要倡议——续修家谱。

家谱是家族的宝贵资料,记录着家族历史、传承和血脉关系。

它是我们家族的根和灵魂,也是我们家族的象征和荣誉。

家谱是家族的精神财富,更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

通过研究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先祖们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家族的荣光与辉煌。

家族的历史和传统需要通过家谱来传承和弘扬。

续修家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家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家族成员的辉煌事迹和家族的贡献。

同时,家谱也是后代子孙们了解家族渊源、传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他们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家谱的续修不仅仅是记录人数和名字,更是一项考究和繁琐的工作。

在续修过程中,需要定期收集家族成员信息、整理家谱内容、核实血统关系。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工具,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方便信息的收集和更新。

续修家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我们家族的家谱资料有限,尤其是对于过去几代的记录不完整。

这给我们的续修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因此,我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参与,共同努力完成这项重要工作。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续修家谱的工作小组。

这个小组由热心的家族成员担任,负责收集、整理和更新家谱资料,制定家谱续修计划,组织家族活动等。

小组成员应具备责任感、组织能力和熟悉家族历史的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家谱的续修工作。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家族网站或者社交平台,方便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流。

通过这些平台,家族成员可以分享家族历史、传统和成就,也可以上传自己的家谱资料和个人信息,以供续修家谱之用。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家族联谊活动的方式,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联系。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家族聚会、文化传统展示、祭祀仪式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让家族成员更好地了解家谱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兴趣和热爱。

续修家谱前言

续修家谱前言

续修家谱前⾔⼀、续修家谱前⾔(⼀)引⼦公元2002年秋,我约诸弟妹各家共⼗⼈,齐聚西安贤侄⽟虎家,为退休在⼴州的三弟美洲(字斌)祝贺他七⼗华诞。

期间⼤家建议续修家谱并要我主笔。

当时⼿头只⼀本20页的《赵⽒族谱》,这本⼩册⼦是由热⼼族⼈⽤解放前留存下来的残缺不全的⼿抄本重印的。

⾥⾯错误、缺失太多,难以读懂。

⼀晃五年,也没动笔。

去年秋,我回乡探亲,⼜看到有热⼼族⼈新修订的赵⽒家谱。

据了解是由华蓥市双河镇⼀些热⼼族⼈做的,我借了⼀本新修订的家谱,同时⼜在族⼈中搜集了⼏种家谱⼿抄本或复印本。

我仔细阅读了这些家谱后,感觉到⼀个共同的问题是,家谱中的序⾔难以读懂,原因是辗转传抄、错字、缺字较多所致,⾄今还有若⼲地⽅存疑。

这⾥顺便指出那本新修订的家谱,对刘⼤瑄的《赠岳池赵⽒谱序》的译⽂,由于译者未看懂原⽂,轻率臆断导致错误百出,我等后之修谱者当引以为鉴戒。

家谱前⾯的序⾔,⼀般⼈都不重视,也很少去读。

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概述家族的发展史。

对后代传承祖先的美德、优良传统、家风很有好处。

所以,我以为续修家谱有两个主要⽬标:⼀是修订现存的家谱,使之尽可能详实,⼀时难查清的,则存疑留待后⼈去稽考。

⼆是各⽀派根据⾃⼰直系脉络从家谱的某⼀代起,增补世代记载,成为⾃⼰的房谱。

这是族⼈⾃⼰应做的事。

但有⼀点要提醒的是,凡对国家、社会有贡献、事业有成就的族⼈应记录在案(包括简历、著作、⽴功受奖等等),待若⼲代之后,合修家谱时由其后⼈查证核实后录⼊家谱中。

(⼆)续修家谱事关于续修家谱事,我在读了搜集到的多种版本后,感到应该重修,⽽且应该尽早重修。

⼀是⾃清嘉庆⼗⼋年(公元1813年)由德醇公主持修谱后,⾄今近⼆百年未重修过,导致不少族⼈只知其⽗,不知其祖。

⼆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性越来越⼤,⼦孙繁衍遍布国内外,更难以联系。

家谱有助于相互联系和寻根祭祖。

兄弟⼦侄让我主笔,我年已⼋⼗有⼆,⽂字功夫⽋佳,实难担此重任。

⼏经嘱托,也⼏经考虑,只好勉为其难。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

水有源头树有根,世间万物各有其从属。

续修族谱就是把珍贵的族谱增添补全,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续修族谱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 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族人水有源头树有根,世间万物各有其从属。

续修族谱就是把珍贵的族谱增添补全,将我们XXX氏族人的辉煌历史和精神瑰宝留与后辈子孙,永不断载、代代相传,让我们借鉴族人积累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发扬光大XXX氏宗主。

作为一名旅外工作的XXX氏子孙,向修族谱的会长、各位来宾、各位宗亲族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不遗失XXX氏子孙根源,让XXX氏子孙宗有源可查,发展脉络繁荣昌盛可追,你们为修XXX氏族谱辛勤工作、查阅历届族谱和祖宗的史志资料,四处奔波,辛苦了!阅读静思我们的族谱,心潮澎拜,为我们伟大的祖先感到骄傲,激励我们更应努力奋进!为我们的今后根深叶茂,发展成国家栋梁之才感到责任重大!纪念先人示后人,修族谱、敬祖宗,让我们把握XXX氏族人的道德内涵,传承先人遗训,弘扬先人的品格。

生动展现了XXX氏祖宗创业之艰,族人的繁衍发展的历史面貌,昭示了XXX氏先祖的贤德品行与竞存之术,其精神价值已超越族谱本身,具有为实现存史资治教育作用。

俗话说,饮水思源,树高有根,水长有源。

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追问着一时难解的问题我们的先辈来自哪里?我们的祖辈是谁?我们的父辈是如何才有了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同辈又和哪些人有着不能不说的亲情渊源?一句话,我们会常常追寻,当然,这也应该而且有必要去追寻我们自己的“根”与“源”在那里。

不仅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一分成就与我们先辈们的辛劳与奉献都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其子孙后辈建立了诸多千秋基业,我们今天的每一点进步或多或少地在荫庇着祖先们的功德。

我们的先辈们以其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开山辟地;以最朴实的情怀,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以最炽热的爱,繁衍生息出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生灵。

如此这般,才使得我们XXX氏家族千百年来,傲然屹立于达德紫堂这块可爱的土地上。

修家谱时如何写家谱序言

修家谱时如何写家谱序言

修家谱时如何写家谱序言一本完整的家谱,家谱序言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序言是一本家谱的完整介绍,它类似于一本书的序言,通过阅读家谱序言,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整个家谱的内容,家谱的编修来源,及家谱中的故事。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正在修家谱的人士带去一些帮助。

内容如下: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一、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情况下用支谱的比较多。

二、说明原因:为什么修家谱或续家谱。

现在的解释大部分以族谱丢失或毁之贻尽为缘由。

三、叙述现状:说一下现在本族的情况,展望一下在未来家族的发展情况,如社会青年今天东奔西走,在外工作等,为了让本家族成员之间永保联系,勿忘祖宗等。

四、修谱贡献:×××为本次修家谱提供信息资料,×××提供经费,×××撰写等,×××出资修谱。

五、修谱结尾:可以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上具体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六、落款:可以分为两种(1)、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

(2)、缮写×××,世孙×××等。

诚然,不同家谱在修家谱时,思想也是不同的。

有的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喜欢用文言文,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现在人修家谱,则比较喜欢用白话文,目的是可以让后人很清楚的看懂写的是什么,容易理解,不致于造成歧义。

话又说回来,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作用和意义。

但结合现今的语言情况来讲,续谱无忧网推荐大家使用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言来写家谱序言。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续修家谱前言(一)引子公元2002年秋,我约诸弟妹各家共十人,齐聚西安贤侄玉虎家,为退休在广州的三弟美洲(字斌)祝贺他七十华诞。

期间大家建议续修家谱并要我主笔。

当时手头只一本20页的《赵氏族谱》,这本小册子是由热心族人用解放前留存下来的残缺不全的手抄本重印的。

里面错误、缺失太多,难以读懂。

一晃五年,也没动笔。

去年秋,我回乡探亲,又看到有热心族人新修订的赵氏家谱。

据了解是由华蓥市双河镇一些热心族人做的,我借了一本新修订的家谱,同时又在族人中搜集了几种家谱手抄本或复印本。

我仔细阅读了这些家谱后,感觉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家谱中的序言难以读懂,原因是辗转传抄、错字、缺字较多所致,至今还有若干地方存疑。

这里顺便指出那本新修订的家谱,对刘大瑄的《赠岳池赵氏谱序》的译文,由于译者未看懂原文,轻率臆断导致错误百出,我等后之修谱者当引以为鉴戒。

家谱前面的序言,一般人都不重视,也很少去读。

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概述家族的发展史。

对后代传承祖先的美德、优良传统、家风很有好处。

所以,我以为续修家谱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修订现存的家谱,使之尽可能详实,一时难查清的,则存疑留待后人去稽考。

二是各支派根据自己直系脉络从家谱的某一代起,增补世代记载,成为自己的房谱。

这是族人自己应做的事。

但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凡对国家、社会有贡献、事业有成就的族人应记录在案(包括简历、著作、立功受奖等等),待若干代之后,合修家谱时由其后人查证核实后录入家谱中。

(二)续修家谱事关于续修家谱事,我在读了搜集到的多种版本后,感到应该重修,而且应该尽早重修。

一是自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由德醇公主持修谱后,至今近二百年未重修过,导致不少族人只知其父,不知其祖。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子孙繁衍遍布国内外,更难以联系。

家谱有助于相互联系和寻根祭祖。

兄弟子侄让我主笔,我年已八十有二,文字功夫欠佳,实难担此重任。

几经嘱托,也几经考虑,只好勉为其难。

在大家的帮助下几易其稿,今天终于定稿。

这次续修家谱的要点是:(1)保留原谱内容续修家谱是在保持原谱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中一些内容及文字上的错误、缺失,分别予以订正、增补并做必要的说明或注释,弄不清楚的,指出疑点并予以保留。

目前我广岳地区族人保存的残缺不全的赵氏家谱,均是以德醇公主持修订的赵氏家谱为母本重印或传抄的,德醇公在序言中有一段话:“……余时谨按先子之编次旧稿者,反复而详阅之。

偏者,补之;略者,详焉;疑者,阙之;信者,传焉。

俾先人之源流不紊……”说明在他之前是有我赵氏家谱资料的,遗憾的是这些资料至今已荡然无存,德醇公也没有在序言中指明哪些文字是先子留下的。

哪些是他自己撰写的,致使原谱留下一些疑点。

(2)新增内容此次修谱增加的内容很多。

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源流史中,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把赵抃和赵植的关系搞清楚了,即抃是植的十世从孙,是植的长兄元宴的十世嫡孙。

同时,我们把原谱中从赵抃开始世系记载往上推进了十一代。

即续修谱的世系记载是从赵淑开始的,赵抃是赵淑的十二世嫡孙。

赵淑是赵元宴的祖父。

此乃是本次修谱的一重大收获。

续修家谱新增了以下内容:1)赵姓起源及其先人的历史简述2)赵氏抃祖(清献)源流考3)对续修谱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评说4)新增班派六十字在原有班派四十字的基础上经代表大会决定再增加以下六十字:吾姓造父起政立成平民(“政”指秦始皇嬴政)唐有元宴出(“元宴”指赵元宴,他是秦灭赵千年后第一位见诸家谱的先人)昙凝乃其裔(“昙凝”指赵昙、赵凝两弟兄,他们都是赵元宴的后人)宋抃登进士才洗吉迁邵(指思兴公于公元1361年随明太祖出征,病死江西吉安。

葬吉安庐陵乐义乡,长子才洪依父墓而居。

次子才洗和才洪的三个儿子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编招湖广宝庆府邵阳县)益臣楚徙蜀(“益臣”是文信的字。

他弟兄五人于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由湖广邵阳迁四川岳池)万般教育先子孙渐昌炽(“昌炽”指兴旺发达)虽微而寝著(由衰落逐渐兴旺)循斯班派序千秋可寻根(三)致谢在续修家谱中,特别要感谢族人给与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众多热心族亲还提出了宝贵建议和修改意见。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谱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阅者批评指正。

修谱委员会总编清献公三十一世嗣孙文信公十世嗣孙美锡拜撰公元二零零八年四月天津二、赵姓起源及其先人的历史简述(一)赵姓起源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最早起源于周,至今已约有三千年。

据公元2006年1月10日媒体报道: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经过两年调查(涉及1110个县、市),得到2.96亿人口的数据(其中共4100个不同的姓)。

按人数多少排序,公布了前一百个姓。

我赵姓位列第八(按:前七名是李、王、张、刘、陈、杨、黄),可谓一大姓也。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的先世和嬴秦属同一个始祖。

自轩辕传至中衍,衍替殷帝大戊(殷第九位国君,大约在公元前1300多年)驾车。

他的后代蜚廉(公元前十一世纪殷纣王时人),有两个儿子:长恶来,次季胜。

恶来这一支的后代就是秦。

季胜这一支的后代就是赵。

季胜的三世孙造父为周穆王所宠信。

他为穆王驾车,挑选良马献穆王。

因助穆王平徐偃王之反叛有功,穆王把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境内)封赐给造父。

从此,造父的子孙就以赵为姓氏。

今将得赵姓前的世系源流列表于后(见附表一)(二)赵姓先人早期世系和赵国历史大略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轩辕的后裔季胜的曾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受到穆王的宠信。

因在彻底打跨反叛的徐偃王中有功,受封赐赵城。

此后造父的后人就以赵为姓。

造父成为赵姓之始祖。

其七世孙奄父在周宣王(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征伐戎(古国名,今山东曹县西北)时为王驾车。

在千亩(古邑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之战时,奄父离开了宣王。

其子叔带也因周幽王无道而离开周到了晋国侍侯晋文侯,开始在晋国建立赵氏世家。

此后宗族日渐兴旺。

叔带六世孙夙为晋献公时的将军,有战功,于公元前661年受封赐耿(古国名,故址在今山西河津南汾水南岸)。

夙之孙衰即成子,为晋国之卿。

随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后助其回国复位,辅助文公创立霸业。

其子盾即宣子,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为中军之将,掌握国政。

晋灵公即位后荒淫无道,多次劝谏不听。

盾为避杀害出走,未及出境。

族人赵穿(夙之庶孙)弑灵公。

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晋成公。

盾复返任国政。

盾死后,其子朔承袭爵位。

娶了晋成公的姐姐庄姬为妻。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大夫屠岸贾以“赵盾是穿弑君的罪魁祸首”为名,不向国君请示,就擅自和三军将领诛杀包括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在内的赵氏家族。

朔的夫人庄姬怀着遗腹子,逃到其兄成公的宫里躲藏。

在朔客公孙杵臼与朔友程婴的共谋帮助下顺利生下一男孩,并被保护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茁壮成长。

这就是后世所称的赵氏孤儿。

赵孤名武,在晋国正卿韩厥的帮助下,十五岁的武从藏匿的山中回到宫中,承袭朔的田邑。

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84年)武复位。

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武升为正卿,为晋之重臣。

晋顷公九年(公元前517年)武之孙鞅(即赵简子)继立后,官正卿,握国之大权。

他战胜范氏和中行氏后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

晋定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鞅之次子毋恤继位,与韩、魏合谋灭智伯氏,三分其地,为此后三家分晋奠定基础。

晋烈公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毋恤的兄伯鲁之孙籍正式被周封侯(即烈侯)。

遂定都晋阳,成为赵国的开国君主,战国七雄之一。

其子章继位后称敬侯,赵都由晋阳迁邯郸。

晋桓公十三年(公元前376年)韩、魏、赵灭晋,三分其地。

章之子种继父位称成侯。

种之子语继父位称肃侯。

语之子雍继父位称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扩充疆域,国势中兴。

雍之庶子何继父位,称惠文王。

何之子丹于公元前265年继父位,称孝成王。

孝成王(丹)六年(公元前260年)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将,在长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大举出击,被秦将白起包围,突围不成,被射死。

四十余万赵军也被俘坑死,此后国势日衰。

孝成王之子偃继父位,称悼襄王。

悼襄王偃之庶子迁,于公元前235年继父位称幽缪王。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迁降。

迁之兄,即悼襄王偃之嫡子嘉,于公元前227年被逃散在外的大臣们在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拥立为代王,后在公元前222年被秦灭,嘉被俘。

自造父至嘉、迁共三十三代,历时约八百年。

这是赵姓氏族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其世系源流见附表二。

三、赵氏抃祖(清献)源流考(一)概述据史书和有关赵姓家谱记载,我清献派始祖赵抃乃赵国代王赵嘉的后裔,嘉乃赵国末代君主幽缪王赵迁之兄。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流放赵嘉于天水。

为表示对嘉礼迂有加,特命嘉之子赵公辅主治西戎(古代西北戎族诸部落的总称。

原分布在黄河上游及甘肃西北部,后逐渐东移)。

公辅治西戎,一方面推行怀柔政策,另方面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及工具,使西北的农牧业得到发展。

因而深得民心,死后民众都尊称他为“赵王”。

嘉的王室宗族的后裔在此落籍繁衍,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在西汉三十多名封侯的赵姓中,近半数都出自公辅宗族。

天水郡赵氏亦以郡望为荣。

其后我先人又移居南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一带),唐宋时期发展成为南阳郡的望族。

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赵抃次子赵屼创修家谱就取名《南阳赵氏宗谱》。

苏轼、文彦博分别为宗谱作序。

序中叙述赵氏宗族渊源,赞颂赵氏门第家风。

我先人由天水而南阳,而浙衢(抃)而金陵(得胜)而江西吉安(思兴、才洪)而湖南邵阳(膺贤)而四川岳池(文信)。

这就是我赵氏抃祖(清献)文信公支的先人所走过的道路。

但文字记载缺失很多。

赵公辅至赵植大约一千年,我们这支的家谱只字未提;赵植至赵抃大约三百年,只记载了十个人的名、官职,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不明,这次修谱才做了必要的补充。

为循流溯源,我们根据有关史书和国内清献派的族谱,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加以考证、梳理,整理出我们这一支先人世系,并对其中的疑点提出笔者的看法,供后人参考。

(二)赵公辅至赵抃的世系考为便于考查,我们将赵公辅至赵抃分成三阶段来叙述其世系。

(1)赵公辅至赵子恭世系赵公辅至赵子恭世系简介(见附表三)一世:公辅。

又名成志。

嘉之子。

公辅主西戎,深得民心,后世尊称他为“赵王”。

世居天水陇西县。

生安上。

二世:安上。

生成宁。

三世:成宁。

生庆余。

四世:庆余。

生乾德王赵歇。

五世:歇。

公元前208年赵王武臣因内讧被部将李良杀死,张耳、陈余又立赵国旧贵族乾德王赵歇为赵王。

四年后被韩信灭,歇被杀死。

生承先。

六世:承先。

生圣寿。

七世:圣寿。

生过。

八世:过。

(公元前140年~前87年)。

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任搜栗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角楼,提倡代田法(我国古代北方干旱地区的一种耕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