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学》细菌总论

合集下载

细菌总论

细菌总论

Plasma Membrane Structure
中介体(mesosome):
细胞膜向细胞浆内凹陷,折叠形成 的囊状物,一端连在细胞膜上,令一端 与核质相连,参与细菌的分裂,起着 类似纺锤丝的作用(细菌分裂时一分 为二)。 G+多见,其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 加强了细胞呼吸,其功能类似真核细 胞线粒体,故有拟线粒体(chondroid) 之称。
(1)形态:多形态性 (2)培养:须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 养基中生长,多呈油煎蛋状菌落 (3)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仅有细胞膜) 原生质球:革兰阴性菌(有外膜保护) (4)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无效 (5) 常规细菌培养阴性 (6) 细菌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引起慢性感 染
The conversion of walled bacterial cells to L forms

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 桥3部分组成(G-菌肽聚糖无交联桥) 形成坚韧的三维立体结构。各种细菌聚 糖骨架均相同,但四肽侧链的组成极其 联结方式随菌种而异。
G-与G+肽聚糖结构区别
聚糖骨架
聚糖骨架
G +菌
四肽侧链
G-菌
㈠ 细菌的基本 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核质
一、细胞壁(Cell wall)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在体菌细胞的最外层,坚韧而有弹性. (1) 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 环境,起到屏障作用。 (2) 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3) 带有多种表位,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细胞壁(cell wall) 的主要成分
对人体细胞无毒性作用。

病原微生物总论复习要点

病原微生物总论复习要点

病原微生物总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大小、基本形态答:(1)常见畜禽病原菌多在几个微米之间(2)细菌的外部形态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和某些其它形态。

2.菌落的概念及意义答:(1)概念: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多数18~24h),生长繁殖成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2)意义:细菌培养中,作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以获得单个菌落,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3.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试绘制细菌结构模式图)答:(1)基本结构:细菌基本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物质、核糖体和内含物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

(2)特殊构造:与基本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如夹膜、鞭毛、菌毛、芽孢等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

4.比较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5.细菌脂多糖的组成和功能答:为G-菌的特有成分,位于细胞壁的最表面○1侧链多糖:有种、型特异性,G-菌的O抗原○2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3类脂A :无种属特异性,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耐热,与致病性有关,能致动物体发热、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

6.细菌的遗传物质答:细菌为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处于细胞浆中,相对集中于一个区域,无核膜,无核仁,也称为核体或原核,具有细胞核功能,含有细菌的遗传基因,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7.细菌荚膜的概念及主要功能答:(1)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其厚度在200nm以上,称为荚膜。

(2)主要功能:○1抗吞噬和抗体作用○2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3营养物质的贮存场所与废物排出之地○4具有抗原性。

8.细菌芽胞的特点及其意义答:(1)特点:○1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2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病原微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病原微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病原微生物学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一群形体微小。

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上千的倍数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1非细胞型(病毒)2原核细胞型(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真菌)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形态与结构一:细菌大小以微米为单位,用显微镜放大。

二: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1双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2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3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还有四联球菌和八连球菌。

杆菌:棒状、球杆菌、分枝杆菌、链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菌。

三: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糖体、质粒。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细胞壁:功能..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保护细菌抵抗渗透压环境、决定菌体抗原。

成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肽聚糖...:聚糖股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

磷壁酸...:壁磷壁酸(抗原强)、膜磷壁酸。

(磷壁酸有粘附主细胞的功能、抗原性强)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

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

外膜包括脂蛋白、脂多糖、脂质双层。

细胞膜:(不含胆固醇是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点)功能:1选择性渗透和物质转运作用2生物合成作用3呼吸作用4形成中介体细胞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质、脂类、少量糖和无机盐。

核酸主要是RNA、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成分: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

质粒:非细菌生长所必须、控制细菌某些遗传性状、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等特性。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胞质颗粒:细菌鉴别依据。

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没有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由一条双链环状的DNA 分子反复回旋盘绕成松散的网状结构、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特殊结构:荚膜:在动物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成长化学成分:1多糖(肺炎链球菌)2多肽(炭疽芽孢杆菌)3透明质酸作用:1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2抗有害物质损伤3粘附作用4贮藏物质,贮水干燥5抗原鞭毛:分类1单毛菌(霍乱弧菌)2双毛菌(空肠弯曲菌)3丛毛菌(铜绿假单胞菌)4周毛菌(寒沙门菌)化学成分:蛋白质、抗原强。

《病原微生物学》细菌总论

《病原微生物学》细菌总论
4 核质 (Nuclear material) DNA
返回至目录
(二)特殊结构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L型细菌 生物膜细菌
荚膜 (Capsule)
概念某些细菌生长
繁殖过程中合成的并 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 黏性.胶冻状质. 大 于或等于200nm(多糖 /多肽)
返回至目录
肺炎双球菌荚膜
X1500
X12000
G
M
L丙 D谷
G
DAP D丙
M
-L

-D

-
DA D丙
P -D 丙 -D A P
-
D

-L

-
M
G-菌肽聚糖结构模式
返回至目录
UP
G-菌细胞壁结构
返回至目录
外膜 细 ( 主要结构 ) 胞 壁
肽聚糖
特异性多糖
核心多糖 脂质A*
脂多糖
(LPS 内 毒 素 )
脂质双层 (屏障作用 )
MG M
MG
M
脂蛋白 磷脂 细
返回至目录
概念 许多G-菌和个别G+菌菌体表面有较鞭
毛更纤细,短而直的丝状物(蛋白质)
大肠杆菌菌毛
X49000
意义
1 普通菌毛是黏附器官 2 性菌毛与遗传物质传递有关
返回至目录
返回至目录
芽胞 (Spore)
概念 某些G+在生活的某一阶段,菌体内出
现一个折光性强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繁殖体。
返回至目录
细菌芽胞的形成过程
返回至目录
链球菌
Treptococcus
X12000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二章 细菌概述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二章  细菌概述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细菌与外界环境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性
• 掌握:细菌的毒力、感染的概念、感 染的类型 • 熟悉:感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了解:细菌的侵入数量及侵入门户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侵入机体、生长繁 殖、破坏组织、引起病理变化的特征。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能引起机体疾病的性能 •具有致病性的细菌叫致病菌或病原菌。
全身性感染的几种常见病理表现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3、带菌状态:在显性或隐性感染痊愈后,病菌未立即消 失,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仍在体内继续 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者,称为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机体称带菌者。 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成为重要传染源之一。
∴及时检出带菌者并进行隔离和治疗,对于控制传染病 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结构:指位于病原菌表面的、能帮助细菌发挥侵袭力 的菌体结构。表面结构包括荚膜、菌毛等。
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它具有抵抗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 噬和消化作用,抑制体液中杀菌物质对细菌的破坏作用 ,保护细菌使其繁殖。 菌毛(类) :本身没有毒性,但它帮助细菌粘附(吸附) 与细胞表面,细菌感染的先决条件是要附着(固定)在 皮肤粘膜表面上。菌毛就像“苍子”的“毛刺”一样, 粘附(吸附)在衣服表面。
2、内毒素
概念: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类脂A),只有当菌 体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
内毒素特点: ⑴毒性较弱 ⑵选择性毒害不明显,引起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主要有:①发热反应,②白细胞反应,③内毒素血症 与休克,④DIC 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简称LPS),耐热,故不易被热、 蛋白酶等破坏。 ⑷主要是G-菌产生。 ⑸抗原性弱,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⑹内毒素免疫原性弱,经甲醛处理后不能制成类毒素。

细菌总论

细菌总论

厌氧菌厌氧机制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Eh)高的呼吸酶:即缺乏细胞色 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即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2O2- + 2H+ SOD H2O2 + O2 (清除 O2- ) 2H2O2 过氧化氢酶 2H2O + O2 (清除H2O2) H2O2 + AH2 过氧化物酶 2H2O + A(有机物)
杆菌(bacillus)
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m
大肠埃希菌 2-3 μm
布鲁菌 0.6-1.5 μm
杆菌的形态多样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弧菌
螺菌
二、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 柯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玫瑰吲哚复合物(红色 )
糖 发 酵 试 验
H2S试验






(二)合成性代谢产物
1、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的物质,又叫致热原。产生细菌:多为G-菌,热原 质=脂多糖
2、毒素和侵袭性酶 3、色素 4、抗生素 5、细菌素 6、维生素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构型、强度
肽聚糖 糖脂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三维立体结构、较坚韧
厚、多层,50层 糖多脂少 + -
革兰阴性菌 二维平面结构、较疏松
薄、层少,1-2层 糖少脂多 +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病毒的致病性
总结词
病毒的致病性与其特异性有关,不同病毒可 引起不同的疾病症状。
详细描述
病毒的致病性取决于其特异性,即病毒对宿 主细胞的亲和性和对宿主免疫应答的抵抗能 力。不同病毒可引起不同的疾病症状,如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病毒致病机制包括 直接杀伤宿主细胞、干扰细胞功能、诱导免 疫应答异常等。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寄生性
病原微生物必须寄生在 活的细胞或机体中才能
生存和繁殖。
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程 度的致病性,可以引起
感染性疾病。
免疫性
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机 体免疫反应,导致不同
的免疫效果。
遗传性
病原微生物具有遗传性 ,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等
方式适应环境变化。
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01
02
03
病毒的鉴定
通过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 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病毒进行
鉴定和分类。
真菌分离培养技术
真菌分离培养技术
是指将真菌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在培养基上 获得纯培养的过程。
分离方法
采用稀释涂布法、划线分离法等方法将真菌 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培养基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如沙保氏培养基、玉米 粉培养基等,以支持真菌的生长。
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对于细菌感染的防治,常用的 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不同种类的细菌敏感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 合适的抗生素。此外,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如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03 病毒学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总结词
病毒的形态Leabharlann 样,结构简单,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精选)细菌总论笔记

(精选)细菌总论笔记

---------------------------------------------------------------最新资料推荐------------------------------------------------------(精选)细菌总论笔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绪论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概念特点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旺盛容易变异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概念: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测量单位:微米(m)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形:球菌(coccus) 杆形:杆菌(bacillus) 螺形:弧菌(vibrio) 弯曲菌(campylobacter) 螺菌(spirillum) 螺杆菌(helicobacter)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一.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一)细胞壁(cell wall) 1. 细胞壁化学组成►基本成分: 肽聚糖► G+菌特有成分► G-菌特有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聚糖骨架★小结:① 细菌细胞壁基本成分是肽聚糖 G+菌和 G-菌肽聚糖的主要区别: 四肽链的连接方式肽聚糖含量② 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磷壁酸(teichoic acid): G+菌表面抗原: 血清分型依据与致病性1 / 13有关: LTA, 黏附细胞表面蛋白质: M 蛋白: 抗吞噬, 与 LTA 共组微荚膜 SPA: 抗吞噬, 抑制抗体调理作用③ 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 脂蛋白----固定外膜外膜脂质双层脂多糖(LPS)----细菌内毒素(脂质 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2. 细胞壁主要功能: 保护细菌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L 型) ⑴ 概念⑵ 生物学特性◉多形性◉革兰染色多为阴性◉高渗培养基◉菌落(2-7d):油煎蛋样(常见)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耐药⑶ 致病性: 临床慢性感染 (二)细胞膜细胞膜功能: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形成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 (三)细胞质(cytoplasm) 核糖体(ribosome)--70S 蛋白质合成场所核质(nuclear material) 细菌遗传物质质粒(plasmid) 细菌核质外遗传物质胞浆颗粒----贮存的营养物质异染颗粒 (metachromatic) 质粒(plasmid) 概念:核质外的遗传物质,双股环状 DNA。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总论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总论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总论一、选择题1.与动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A.核糖体(核蛋白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2.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3.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4.在细菌生物学特性中,与芽孢有关的是A.抗吞噬B.产生毒素C.耐热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5.细菌的“核质以外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6.细菌归属于A.动物界B.植物界C.原生生物界D.真菌界E.原核生物界7.大多数细菌的代时,所需时间为A.5~10minB.20~30minC.60~80minD.18~24hE.33h8.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A.二分裂B.有丝分裂C.孢子生殖D.复制E.出芽9.为了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单个菌落,应将标本接种到A.液体培养基中B.半固体培养基中C.固体培养基中D.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E.高渗透压培养基中10.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合成的产物是A.抗毒素B.干扰素C.生长因子D.热源质E.类毒素11.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氏菌B.白喉棒状杆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梭菌E.破伤风梭菌12.前噬菌体是指A.已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C.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D.成熟的子代噬菌体E.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13.不是噬菌体特性的一项为A.专性细胞内寄生B.具备细胞结构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个体微小E.以复制方式增殖14.下列有关噬菌体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DNA发生整合B.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C.细菌带有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称为溶源性转换D.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可形成噬斑E.可用噬菌体作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15.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为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备结构C.质粒不是细菌必备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细菌体内16.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异染颗粒B.毒性噬菌体C.质粒D.细菌染色体E.性菌毛17.转导与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点是A.以噬菌体为载体B.转移的遗传物质为供体菌的DNA C.有关的噬菌体均为缺陷型D.可由雌性菌变为雄性菌E.通过性菌毛连接沟通18.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A.毒素B.血浆凝固酶C.热原质D.细菌素E.透明质酸酶19.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菌毛B.荚膜C.M蛋白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20.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核心多糖D.脂质AE.脂蛋白21.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22.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B.可制备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E.耐热23.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伤寒沙门氏菌B.霍乱弧菌C.肉毒梭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奈瑟氏菌24.抑制细胞蛋白合成的外毒素是A.白喉毒素B.耐热肠毒素C.霍乱肠毒素D.破伤风痉挛毒素E.不耐热肠毒素25.决定微生物毒力的因素,不包括A.微生物的表面物质B.细菌分泌的酶C.内毒素和外毒素D.进入机体的微生物数量E.微生物繁殖对宿主的危害26.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表面结构是A.荚膜B.普通菌毛C.性菌毛D.鞭毛E.磷壁酸27.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溶菌酶C.抗生素D.防御素E.白细胞介素28.构成机体固有免疫的因素,不包括A.皮肤与黏膜的屏障作用B.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等D.正常组织和体液中抗菌物质的作用E.乳汁中SIgA的作用29.应用细菌的生化反应进行鉴定细菌的根据是A .酶活性不同B.酶含量的差异C.毒素的种类D.毒素含量的差异E.分解代谢产物的不同30.只需经过镜检可以确诊的细菌感染是A.鼠疫菌感染B.布氏菌感染C.结核菌感染D.百日咳菌感染E.痢疾菌感染31.为提高镜检率需对标本进行浓缩处理的细菌是A.炭疽杆菌B.结核杆菌C.痢疾志贺氏菌D.铜绿假单胞菌E.幽门螺杆菌32.采集双份血清对细菌感染做出诊断的方法是A.特异性抗体检查法B.分子生物学法C.生物化学法D.药敏试验法E.动物试验法33.采集细菌标本要避免杂菌污染应注意A.标本采集部位B.标本采集时间C.标本采集方式D.标本采集温度E.标本采集的无菌操作34.药敏试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A.测定药物体外杀菌作用B.进行耐药菌株筛选C.分析药物成分D.指导临床用药E.监测耐药菌流行趋势35.病原性真菌的培养应选用A.沙保氏培养基B.罗氏培养基C.亚碲酸钾培养基D.巧克力色培养基E.碱性培养基36.下列培养微生物的方法中,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A.鸡胚培养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C.二倍体细胞培养D.器官培养E.动物培37.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凝集C.干扰现象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E.细胞培养液PH改变38.下列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检测病毒蛋白的方法是A.原位杂交B.点杂交C.Southern blotD.Western blotE.Northern blot二、名词解释1.plasmid2.L-form of bacterium 3.colony 4.endotoxin 5.exotoxin 6.transformation 7.transduction8.conjugation9.virulent phage10.opportunistic pathogen11.septicemia三、问答题1.试比较革兰氏阳性(G+)菌与革兰氏阴性(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病原微生物学》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病原微生物学概述 • 细菌学 • 病毒学 • 真菌学 •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治
01 病原微生物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病原微生物学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概念。
详细描述
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致病性、免疫性、诊断 、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学 特性和致病机制。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针对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 研发新型抗菌药物,以保持治
疗效果。
谢谢
THANKS
病毒的基因组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其大小和编码基因 的数量。
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 过程,包括吸附、穿入、 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 释放。
病毒的传播方式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 、空气、水、食物等途径 传播。
病毒的变异
病毒基因组变异导致病毒 变异,可能影响病毒的传 播方式和致病性。
有性繁殖
真菌通过有性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如配子生殖、接合生殖等。
传播方式
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 径传播,也可通过动物和人类传播 。
真菌的致病性
皮肤感染
真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如足癣、股癣等,表现为 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
真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总结词
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和变异等方面的特性。
详细描述
病原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如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它们通常比非 病原微生物小,繁殖速度快,容易产生变异。这些特性使得病原微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逃避机 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微生物免疫学细菌总论

微生物免疫学细菌总论

细菌总论细菌一般以二分裂为主,用微米做单位。

细菌按其外型分为:杆菌、球菌(直径1微米左右)、螺形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维持细胞的外形,起保护作用)、细胞膜(选择通透性、呼吸作用、生物合成作用)、细胞质、核质(控制细菌的基本遗传性状)中介体:为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或管状结构,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抗有害物质损伤、有粘附、抗干燥、防止噬菌体吸附细菌等功能)菌毛(普通菌毛:为黏附器官,与感染有关;性菌毛:与遗传物质传递有关)鞭毛(运动器官、与致病性有关、具有免疫原性)芽孢(特点:为休眠体不繁殖、可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繁殖、均为革兰氏阳性菌,抵抗力极强。

功能:抵抗高温、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为某些疾病的传染源,以是否杀死芽胞可作为杀菌效果的指示,可用于细菌的鉴别)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区别细菌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细菌的营养类型:自营菌、异营菌(所有病原菌属于异营菌,而且大部分属于寄生菌)细菌生长繁殖条件:必要的营养物质、适宜的酸碱度(7.2-7.6)、适宜的温度(37度)、必要的气体按细菌对气体需求分类:专性需氧型、专性厌氧型、兼性需氧型、微需氧型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主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繁殖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生长因子:是指细菌本身不能合成,而其生长又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

细菌产生的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的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防腐: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污染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巴氏消毒法用于酒类和牛乳的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条件:103.4pa,121.3 度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在265-266nm时杀菌作用最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细胞壁 2 细胞膜 3 细胞浆 4核质
返回至目录
返回至目录
1 细胞壁 ( Cell Wall )
[1] 功能
a 维持细菌外形 b 抵抗低渗 c 参与物质交换 d 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返回至目录
(2)化学组成与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G+菌)化学组成与结构
A 肽聚糖 (Peptidoglycan) 主要结构 多糖骨架 四肽则链 五肽交连桥
②~③: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该期细菌生长迅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及生理 活性等都较典型,所以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应 该选用该期细菌
UP
返回至目录
③~④: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细菌生长速度渐减,死亡数增加,细菌形态、染 色性,和生理性状发生改变,细菌的芽胞、外毒素 及抗生素等代产物一般在此期产生。
4 细菌的群体繁殖
返回至目录


stationary
lag ①②
logarithmic
total decline ⑤ living
返回至目录
①~②:迟缓期(lag phase): 为细菌进入新境后的短暂适应阶段,体积增大、
代谢活跃,但繁殖极少,主要为细菌的分裂繁殖 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时 间长短随菌种、接种菌龄和菌量以及营养物等不 同而有差异,一般为1-4小时。
返回至目录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
1、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生化反应
⑴.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
质的分解能力亦不同,所以不同的细菌的代谢 产物也会有不同,根据这个特点,利用生物化 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的试验即称为细菌生化 反应试验。
(2)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
1)糖发酵试验
保护,故一般不受上述抗菌物质的影响 。
返回至目录
2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脂质双层 3 细胞质 (Cytoplasm)
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场地 内含物: 如异染颗粒
质 粒 (Plasmid)
概念 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环状闭合DNA。
特点 (1) 自我复制 (2) 控制遗传性状 (3) 转移
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
异营菌 合成能力差,必须供给多种有机化
合物, 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
1条件
细菌增殖
1) 营养物质 2 ) PH
3) 温度
4)气体
返回至目录
2 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法
返回至目录
3 速度:快(20-30min)
结核杆菌 慢
分裂中的葡萄球菌 X87000
分裂中的霍乱弧菌 X 70000
思 考 题: 1 何为培养基?培养基按其用途分哪几类? 2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有哪几种? 3 细菌培养在医药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MG MG MG
膜磷壁酸
M
磷壁酸
壁磷壁酸

M


M
肽聚糖
MG M
蛋白质 细 胞
磷脂 膜
G+菌细胞壁结构模式
返回至目录
UP
G-菌肽聚糖结构
返回至目录
多糖骨架
四肽侧链 G
DAP 二氨基庚二酸
M
L丙 D谷
G DAP
D丙
M-L丙-D谷- DAP-D丙 D丙-DAP- D谷-L丙- M
G
M
L丙 D谷
G
DAP D丙
要求
1 掌握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及其医学意义 2 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 3 熟悉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细菌分类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为4个门 )、第二版(分为近30个门),与人类疾病有关的重 要细菌类别: 厚(坚)壁菌门Firmicutes(G+菌)、 软壁菌Tenericutes、 放线菌Actinobacteria(G+菌)、 变形菌Proteobacteria(G-菌)、 衣原体Chlamydiae、 螺旋体Spirochaetes
返回至目录
链球菌
Treptococcus
X12000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返回至目录
链球菌
Treptococcus
淋病奈瑟球菌 Gonococcus
X1500
返回至目录
霍乱弧菌 V.cholerae
X1500
淋病奈瑟球菌 Gonococcus
X19300
返回至目录
霍乱弧菌 V.cholerae
化合物
不脱羧 丙酮酸
大肠杆菌 阴性
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返回至目录
大 肠 杆 菌 阴 性
产 气 杆 菌 阳 性
6)硫化氢试验
含-SH-氨基酸 H2S
FeSO4/ Pb(CH3OO)2
返回至目录 大 肠 杆 菌 阴 性 伤 寒 杆 菌 阳 性
返回至目录
2 细菌合成产物
1)热原质 4)抗生素
2)毒素和酶 3)色素 5)细菌素 6)维生素
葡萄糖
乳糖
糖酵酶
糖酵酶 甲酸解H酶
糖酵酶
返回至目录
乳糖酶 糖酵酶
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
2)吲哚实验(靛基质试验)
返回至目录
玫瑰吲哚
色氨酸
吲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色氨酸酶


产 气 杆 菌 阴 性
3) VP试验
返回至目录
葡萄糖
产气杆菌 阳性
乙酰甲
丙酮酸 基甲醇
二乙酰
碱性
胍基
脱羧
热原质:许多细菌能合成一种物质,注入人体 或动物能引起发热反应。本质是脂多糖。耐热
色素: 脂溶性色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 色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绿脓杆菌的绿脓素)
细菌的营养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返回至目录

1 水 2 氮源 3 碳源 4 无机盐
5 生长因子
返回至目录
二 营养类型

自营菌 合成能力强,以无机碳 .氮化合物为
返回至目录
返回至目录
概念 许多G-菌和个别G+菌菌体表面有较鞭
毛更纤细,短而直的丝状物(蛋白质)
大肠杆菌菌毛
X49000
意义
1 普通菌毛是黏附器官 2 性菌毛与遗传物质传递有关
返回至目录
返回至目录
芽胞 (Spore)
概念 某些G+在生活的某一阶段,菌体内出
现一个折光性强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繁殖体。
B 磷壁酸 (Techoic acid )
a 抗原性 b 黏附作用
返回至目录
革兰氏阴性菌(G-菌)化学组成与结构
A 肽聚糖(少) 多糖骨架 四肽侧链
B 外膜( Outer membrane) 主要结构 脂蛋白 脂多糖 脂质双层
G+菌肽聚糖结构
返回至目录
多糖骨架 四肽则链
M
五肽交连桥
LM丙
L丙
Dl谷
X12000
返回至目录
意义
1 抗吞噬*,抗干燥
2 细菌鉴别与分型
返回至目录
鞭 毛 (Flagella) 概念 伸出菌体表面细长波浪状歪曲的丝状物(蛋白
质)
伤寒杆菌鞭毛
X1500
单毛菌 双毛菌 丛毛菌 周毛菌
意义
返回至目录
1 运动器官* 2 抗原性(H-Ag) 3 细菌鉴定与分类
菌 毛 (Pill)
(1)液体培养基
(2)固体培养基
(3)半固体培养基 0.2-0.7%琼脂
1.5-2%琼脂
普通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配方:
牛肉膏 0.5g
蛋白胨
1g
氯化钠 0.5g
琼脂
2g
蒸馏水 100mL
pH
7.0~7.2
灭菌 1.05kg/cm2,121℃ 20min
(1)基础培养基 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基本营养物质,牛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X25500
淋病奈瑟球菌 Gonococcus
返回至目录
霍乱弧菌 V.cholerae
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X1500
返回至目录
细菌的非典型形态
• L型细菌 • 芽孢 • 生物膜细菌
放到32页细菌 的特殊结构部 分讲解
细菌的形态学检测 革兰氏染色法操作步骤
二 细菌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返回至目录
细菌芽胞的形成过程
破伤风杆菌芽胞
X1500
X20400
返回至目录
意义
返回至目录
(1)多层膜结构
1 抵抗力强*
(2)含水量少
(耐干燥 高温 消毒剂 辐射) (3)吡啶二羧酸钙盐
(4)耐热性酶
2 某些疾病的来源
3 杀死芽胞作为消毒 灭菌是否完全的指标*
4 鉴别细菌
返回至目录
L型细菌
抗生素
返回至目录
(二)细菌的能量代谢
返回至目录

细菌的生物氧化类型
生物氧化类型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发酵
受体 分子氧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氧气条件 需氧 厌氧 厌氧
①: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 ③: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④: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
(2)营养培养基 又称加富培养基,是在普通培养基的基础上添 加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如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 液等),以满足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的生长。血平板是最常用的 营养培养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