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求职心态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求职心态管理

视频课程主讲乐国安文本教程作者时代英杰职前教育研究院讲师简介

课程目标1. 了解自我认知的含义和两种偏差

2. 了解求职中常见的认知偏差,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3. 学会在求职中保持恰当的自我预期

4. 掌握对用人单位准确了解的方法

5. 学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中的选择与挫折

6. 掌握在求职中心态管理的有效方法

乐国安南开大学

社会心理学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纲要1. 求职心态问题种种

2. 求职过程中的自我认知

3. 求职过程中的选择与挫折应对

4. 求职心态的科学管理

课程编号C0030YGA 所属课程类别器利事善 -- 求职过程胜出篇

预计学时 4 小时适用对象中高年级大学生

篇首引言

近年来,国内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也从原来的“分配”,逐步转为企业和人才的“双向选择”。随着国内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才日益增多,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日趋精明,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核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大学生感觉到了就业的压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的一大难题。然而要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单靠国家、社会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学子应该从自身的角度,更好地根据个人的条件调整自身的心态,应更多地关注就业市场需求与就业环境,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只有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和人才的自我成长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教程

第一节“就业心理”误区种种

一、落脚心理:即“先找个单位混口饭吃”的求职心理。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许多学生感觉到就业困难,加上考虑到档案存放、户口等具体问题,以及部分院校和专业的学生前些年就业情况不理想,不少学生们产生了“落脚心理”(新浪网)。

1、问题

表面上看,这种心理降低了姿态,有利于尽快完成就业。但它同时隐含着风险:一是容易减少认真寻找工作的动力,常常导致随遇而安,丧失许多可能的机会;二是容易造成过于重视“进入”用人单位,而不能进行准确定位,造成用人单位的疑虑以及日后个人适应上的困难。用人单位更看重懂得自己价值的学生。如果表示“只要你让我进来,做什么都可以”,单位多半不会接收。即便是单位提供了职位,也不会提供良好的薪水,不会进行精心地培养。如此一来,学生可能在毕业后的一年甚至于两年内毫无目标地工作。当离开该单位另寻他途时便发现自己较之于刚毕业是并无多少改变,看不到之前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了多少裨益。

2、对策

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时不摆高姿态完全合乎现实。然而在“落脚”单位的选择上,依然应综合自身的性格特点、自身优缺点以及个人兴趣,要有一个长远计划。“落脚”要尽可能的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不急于求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

3、范例

某学生所学乃是法律专业,希望日后能够从事法律工作。毕业后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并没有像许多有“落脚”心理的学生那样随便找一份工作,而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终于在毕业后的第7个月找到了一份所律师助理的工作(尽管是一家小型律师事务),正式踏入他心仪的法律行业。

二、“一步到位”心理:即期望第一份工作就能够达到理想状态。

1、问题

表面上看,该类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重视自己的选择。但它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一是过于挑剔,错过一些时机;二是标准过于严格,反而缺乏了决策的弹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由于阅历、年龄的限制,对职业生涯的规律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挑剔”往往缺乏客观依据,较为片面。比如:学技术的学生,希望从事管理工作,但由于所学并非管理专业,想直接找管理类工作较为困难。但他不明白,做管理,从技术开始也是可以的。用人单位会提拔有较长工作经验、有管理能力的人来承担管理职责,很少能够给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提供管理岗位。

2、对策

个人一生的职业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及个人的转变而有所调整。学生应更多地注意自身的一些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来做人生职业的规划,在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划后,一步一个脚印,点滴积累。正所谓垒尘埃而成泰山,积滴水始就阔海。要从心底里放弃过于激进的想法。

3、范例

陈某,毕业于浙江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认为自己适合从事管理工作,也希望自己能够从事管理职业。但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并没有在毕业后直接就找到合适的管理类工作。之后他调整了原本想一步到位的想法,先一家大型的IT企业做销售。在这之后的一年内公司看到了他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方面的才华,于是逐步提升他做销售部助理、经理。要明白职业理想的达成,往往可以通过“曲线”完成。

三、“趋名”心理

1、问题

“人往高处走”,谁都希望自己能功成名就,而进“名企”自然是满足自身心理要求不错的选择,这样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社会客观环境在人内心的反映。然而不切实际的自我定位,要么出现期望和能力的矛盾,引起用人单位的排斥;要么出现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竞争,对职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其实不论名气大小,规模大小,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学生能够更多地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来求职,而不仅仅是看中把企业的名气和待遇。况且,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名气大”“工资高”的企业。名气大的企业需要的通常是具有勤奋、吃苦精神并且精力充沛、有突出的表现、遵从规范、有团队精神的人才。如果学生只盯着这类企业求职,往往会遇到更为激烈的竞争。竞争越大成功率自然也就也低,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心理障碍。

2、对策

进入大型的公司企业自然是有不少益处,然而也同样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例如从事销售工作,若是在大型企业,那么分工详细,每个人甚至于每个部门仅仅是负责某一个环节。员工往往无法也无需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整个营销过程;而在小公司,员工可能不仅仅是要进行销售,同时也需要对市场前景、利润等等方面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考。因此学生应该充分的认识这其中的利弊因素,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客观情形来选择一种灵活的就业模式。

3、范例

王某,北京某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刚毕业时曾到不少知名企业应聘但最终未能如愿,最后进了一家仅有20名员工的小公司。但通过之后一年内的努力学习,他逐渐有了更多的管理、销售经验,之后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