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岳母大人撰写的挽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岳母大人撰写的挽联

自幼熟读诗书,颇知仁义礼智信要义,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养育儿女皆成才,造就鸿基伟业,堂前仰遗容,风范永存,功德昭千秋。

及长执教杏坛,满腔传授解导引热忱,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育桃李满天下,锤炼和谐根本,大众思萱草,德高望重,精神颂万代。

凄凉甥馆慈云黯;

缥缈仙乡夜月寒。

自入婿乡蒙厚爱;

何堪甥馆杳慈云。

悼念母亲电视片《热泪祭家母長跪送慈魂》解说词

热泪祭家母長跪送慈魂

2009年10月22日

公元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八日,己丑牛年九月初一,天空明净无云,阳光柔和亮丽,天地为之动容,大风呼啸哀号!

位于山西省孝义市西关村利民街北二巷的出口处,“沉痛悼念沈凤林老师”的黑色彩虹门高高矗立。

利民街北二巷巷内,摆放着连绵不绝的花圈。

樊宅大院里,庄严肃穆的灵堂,音容宛在的遗像,吉祥如意的灵柩,五彩缤纷的花篮,青翠欲滴的菊花,俯首恭顺的童男童女,低首呜咽(ye)的挽联,赫然入目的挽幛,催人泪下的哀乐,撕肝裂胆的锣鼓,激越高亢的唢呐,垂泪默哀的人群,宣告着一位年高德昭的老人——我们可亲可近的母亲,将在隆重的仪式中,驾鹤蓬莱而去,回归那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再也不用奔波操劳、再也不用辛苦忙碌的永恒世界……

母亲姓沈,讳凤林,表字棲梧,民国十八年(己巳年)二月十一(1929年3月21日星期四)诞生于山西省孝义市北梧桐,相蛇。

母亲出生的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世界经济进入10年的大萧条时期。那是一个极度混乱、极度饥饿的年代;那是一个极度贫困、极度萧条的时期。

母亲一出生,就饱偿到饥饿、贫穷的滋味。由于她聪明伶利,家里人便送她去上学读书。然而,读书不到一年,便因她那背井离乡、外出求生的父亲英年早逝,家境陷入极度窘困,便不得不辍学回家。

幼年的母亲,由于天资聪慧,博闻强记,家里便把她托付到孝义市河底村的外祖父家,在河底村的学堂里继续读书。

时间没过多久,母亲的老师从河底调到兑镇学校任教。老师因为母亲的学业优秀,前途无量,便把母亲带到兑镇,随老师住宿,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继续读书。读书之余,主动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杂事。

从兑镇到河底,隔着三座山,往返全靠两条腿,翻山越岭。跟母亲一起到兑镇学校读书的其她一位女生吃不了这个苦,便辍学回家了,唯有母亲一直坚持下来,不畏山高路险,不顾炎热酷暑,不怕刮风下雨,不惧天寒地冻,照常读书不误。难得礼拜天翻山越岭回河底小住,她全然不顾路途的疲劳,一方面温习功课,一方面帮助外祖父家干活。

在兑镇读书不到一年,她的母亲改嫁到孝义西关。母亲闻讯后,哭着不愿随母而去,在河底村过了一个春节,在外祖父的说服下,才勉强跟随她的母亲来到西关一起生活,并转学到城内高小读书,从小学一年级跳级上了五年级。由于买不起书籍,母亲便亲自抄书,在学校刻苦学习,在家里认真复习。没有钱,买不起灯油,晚上无法照明,母亲便蹲在地上,借着灶台下面的料窝里发出的火光,捧书夜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虽然跳了级,仍然是班上的好学生。两年半之后,16岁的母亲跟随王富兰老师在智峪村学校任教,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

母亲17岁那年,凭着她那吃苦耐劳、聪明细心的天性,嬴得樊家人的喜爱和信任,便跟父亲结婚成亲,她与她的母亲一道,成为樊家的“姊妹婆妇”,奠定了樊家稳定兴旺的基础。

母亲先后任教于孝义市阳头庄、窑上村、梁家庄、贾家庄等学校,并在孝义中师读书两年。接着,先后在寺家庄、梁家原、西关、梁家原、产树原、新民、下令狐、席家会等学校执教,数十年如一日,满

腔传授解导引热忱,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育了桃李满天下,锤炼了和谐社会的根本。

在讲坛,母亲是一位倍受学生和家长尊敬的老师。

她,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悉心育人,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她,爱学生胜过爱自己,每当领到微薄的工资,自己一分也舍不得乱花,对学生却是毫不吝啬,又是给学生们买书、订杂志,又是给学生们买石板、石笔等学习用具;

她,常常给学生们洗脸、洗手、剪指甲;

她,经常走家串户搞家访;

她,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们的衣服送给家庭贫困的学生穿;

她,亲自领着患病的学生,从山村来到县城,为他们看病治疗,并为他们提供食宿方便;

她,常常义务为村民写信、写春联、写结婚喜联;

她,常常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在街头巷尾的墙壁上刷写大字标语;

她,甚至在人民医院住院时,带着患病的身体,帮助医院刷写大标语……

在家庭,母亲是一位交口称誉的贤妻良母。自己每月的工资仅有30余元,而当领到工资时,总要及时孝敬公爹每月5块钱。在年事已高、身体有病的情况下,她仍然从早到晚,又是照顾老人,又是照看孙子、外孙,有了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一口,总是给老人和孩子们吃。每逢过年过节,母亲总要不顾一天的劳累,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子女们亲手做新衣服、做新鞋。儿媳和女儿们事情繁忙的时候,常常把她们的孩子托付给她照料,孙子、外孙一大群,个个都得照料到。看着可爱的孩子们茁壮成长,老人家虽然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但是,总感到其乐融融,从无怨言。真可谓:

匡夫治家倾全力,

养育儿女传帮教。

夜阑深处更秉烛,

缝补浆洗亲自干。

又捶帮来又纳底,

常常通宵到达旦。

睡眠休息总不足,

废寝忘食也心甘。

一九七六年,48岁的母亲,由于身患肾炎,提前光荣退休,奔波辛劳惯了的她,并沒有因为年事渐高而停歇下来:

她把热心和激情,把才华和经验转移到培养子女和孙辈的操劳上来。督促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服务大众,报效祖国。

她把热心和激情,把才华和经验转移到繁重的社会活动中来。母亲所在的居委会,所辖人员分散居住在十几个村。在那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母亲毫无报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身影。征兵登记、选民登记、户口登记、身份证换发、人口普查、计划生育、防疫接种,等等,常常需要利用人们吃饭的时候,走家串户去办理。母亲年纪大,又不会骑自行车,总是步行着,走东家,串西家,挨门挨户地跑,挨村挨巷地办,经常误了休息和吃饭。许多人家都挽留她,让她吃了饭再去跑。她总是乐呵呵地说:“吃了饭,就误了办事了。”而当居委工作有了一定报酬的时候,她便立即让贤,请别的同志去接替。

她把热心和激情,把才华和经验转移到和睦邻里上来。谁家有事求她,她总是有求必应,全力帮忙。一辈子爱抽烟的她,有了一盒好烟,总是留给外人抽,自己抽的则是普普通通的烟。

她把热心和激情,把才华和经验转移到代替儿女赡养老人上来。她的一位亲家是汾阳人,晚年仍在村里居住,儿子、儿媳都在外工作,只能在节假日回家照料老人。为了让女儿、女婿安心工作,她毅然前往,代替女儿、女婿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退休后的母亲,并沒有让自己像一个老人那样生活。而是像一个年青人那样奔走着、活跃着、思考着、操劳着。同時也享受着乡亲和家人充満敬佩、充満敬仰、充滿尊重的目光。享受着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